咏怀古迹教学设计_第1页
咏怀古迹教学设计_第2页
咏怀古迹教学设计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背诵咏怀古迹(其三),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2、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诗中塑造的昭君形象感受诗人的怨愤之情。3、了解咏怀古迹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借古抒怀的心情,学会鉴赏咏史诗的一般技巧及方法。教学重点:品味语言,理解王昭君的形象。 教学难点: 鉴赏咏史诗的一般方法,深入理解杜甫在诗中抒发的感情。教学方法:诵读、联想释疑、品读鉴赏。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1、情景导入:汉元帝年间,巴山楚水间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背负着民族的期望,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走进了朔风劲草的茫茫大漠,将她的一汪秋水化成一辈子的守望,种在了历史的青冢里。 唐朝大历年间,羁旅半生,历尽

2、沧桑的杜甫,来到了昭君的家乡湖北秭归。在势若奔驰的山林间,遥想800年前的美人,杜甫会生发怎样的感想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咏怀古迹(其三)这首诗去寻找答案。(板书诗题) 2、歌曲导入: 蔡琴出塞曲二、知识积累:1、题解看到标题我们应该猜得出来,咏怀古迹是一个系列,它一共五首,每首各抒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是一组七律诗组。2、背景介绍这首诗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在秋兴八首中我们已经讲到,这个年,安史之乱虽然已经结束,但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的同时,诗人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和感情基调1、朗读

3、: a、指定学生朗读b、听教师范读,感受音韵和节奏c、集体朗读 2、学生结合注释,根据自己理解复述诗歌内容。(链接幻灯片)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理解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3、明确感情基调:(链接幻灯片)情感基调:沉郁怨愤四、再读诗歌,理解作者情感1、学生自主朗读,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a、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读出主人公了么?(王昭君) b、对于出塞的昭君,多数人看到

4、的是她沉鱼落雁的美丽,而这首诗当中,你读出了昭君怎样的心事?用一个词概括。(怨恨) c、能直接表现出昭君怨恨的句子是哪句?(分明怨恨曲中论)d、昭君在汉元帝的深宫时,不过是个失宠的宫女,她风光出塞,做了千里草原之上最尊贵的国母,对于我们今天一般人的理解来说,她应该是草原逐日的千里驹上最幸福的那个人,又何来怨恨之说呢?她怨什么?你是从那些诗句中读到的?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珮空归月夜魂。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思念故乡的幽怨。) 画图省识春风面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e、香溪水畔聪颖异常的那个女子,自从踏入宫门的那刻起,就注定了她这个生的孤独。毛延寿的一颗丧父落泪痣,

5、让昭君做了三年冷宫人。然后,一纸和亲书,她的美便终老在了单于父子的怀抱(链接幻灯片)“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千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乐,正是昭君在诉说着她的怨恨!这两句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既有对她的赞扬,又有对她的同情。读到这里,我们的耳边好像又响起了那深沉、幽怨的琵琶声! 2、合作探究:(链接幻灯片) 讨论:诗歌中的“怨”难道仅仅昭君之怨吗?你如何理解? 作者曾在十年前因上疏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显然作者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 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

6、己的深沉怨恨。 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 (深沉怨恨) 可见:昭君之怨即是作者之怨五、品读诗歌,赏析名句(链接幻灯片)1、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一去”对“独留”:生前寥落、死后孤寂。 “紫台”对“青冢”:富丽繁华;荒凉冷落。 “朔漠”对“黄昏”:和北方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何等空旷凄清! “黄昏”又能够做空间解释:“黄”漫漫黄沙;“昏”一旦黄沙扬起,大漠昏暗在昏天暗地中,“独留”的“青冢”更显凄凉、孤寂,让人同情。 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

7、,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运用对比手法,只用了14个字,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2、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曾闻汉主杀画师,画师何足定妍媸。 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 清 刘献廷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啊!像这样一个美女,竟然沦落到如此下场,怎不感动?怎不伤心?一个 “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生死对比中揭示昭君悲剧根源。六、本诗运用的手法:借古讽今 怀古伤己 对比鲜明 对仗工整七、迁移知识:咏史怀古诗鉴赏方法: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时怎样的。(清楚史实)2、描写这段史实的原因,诗人在诗中的

8、态度。(体会情感)3、用了什么方法?(分析技巧)八、课堂小结: 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寄寓思乡之情,也借昭君遗恨绝域,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的感慨。 请我们轻轻地唱一首出塞曲,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想象长城外才盛开的那些清香,想象风沙呼啸的沙漠下骑马壮怀的英雄,还有那夕阳下的青冢,望向故乡。(播放蔡琴的出塞曲)九、作业设计:西施滩 崔道融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西施 罗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