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琼久绘画作品创作的具体特征_第1页
李琼久绘画作品创作的具体特征_第2页
李琼久绘画作品创作的具体特征_第3页
李琼久绘画作品创作的具体特征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李琼久绘画作品创作的具体特征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钟灵毓秀的巴蜀大地一直以来就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挥毫咏赞。着名的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李可染等都曾入蜀进行写生采风和绘画创作,其中还有受浓郁的巴蜀地域文化影响的国画名家李琼久先生。李琼久先生毕生致力于地域民俗文化研究和国画创作,创立了与长安画派、金陵画派齐名的嘉州画派。其作品突破传统,选取方式构图,取消三远取景法,用富有抽象意味的笔墨直舒胸臆,同时还借鉴西方印象派对色的处理方式,大胆糅合进中国传统的笔墨程式,开创出了中国现代国画的新格局,也表现出了李琼久大师饱满的创作激情和横空出世的创新之势,令当时的李苦禅、何海霞等国画大家颇为惊叹。纵观李琼久的

2、绘画作品我们发现,其总体画风呈现出气势磅礴、豪放雄劲的特点,完美体现了他对秀;古;拙;野;朴;的追求。他对构图锐意突破,对笔墨、设色大胆尝试,开创了国画全新而又立体的境界。笔者将以李琼久先生的现存作品为研究资料,详细探求其绘画创作的具体特征。一、构图立意构图立意即布置意象,它是国画画法的第一要素,也是画家创作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在进行国画创作时,李琼久冲破传统观念束缚,另辟蹊径,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构图思维。首先,他以取方构图的方式对画面元素进行设置。这种构图方式主要是将视角范围划定为方形,然后选取合适区域进行刻画的构图思路。使用这种构图立意创作的作品大多切分得当、取景方正,较适宜表现规模宏大的景

3、观。以他的作品峨眉晨曦为例,画家选择了以悬崖为边取方构图,画面中的峨眉山峭壁与近处的层岩呈上下排列,二者的边角共同构成了长方形,恰当地突出了蜀地山峦高峻绝险的特点,带给观者一种无法释怀的视觉冲击力。其次,李琼久为了更好地突出事物本身的造型特点,还突破性地舍弃古典三远取景法,大胆地采用正面取景的方式刻画物象磅礴开放的气势。这种构图方式视角广泛,能够为物象留出充分的空间,通常适用于刻画对象较多的作品。以他1977年创作的作品雷洞坪为例,画家首次尝试在六尺屏大小的画布上平铺桃花、喜鹊、柳树、假山等物象,全部选取正面入画的方式使得所有构成元素都突出了美学优势,同时又相互呼应,不失生气,整幅作品的立意构

4、图视觉装饰感极强,画风强劲雄起,颇具时代张力。二、工具笔法绘画工具的发明与创造、笔法的创新与改进是李琼久绘画特色的一个重要表现。在长期的绘画实践中,李琼久发现传统毛笔笔锋较短且弹性略有不足,致使在笔法运用上会产生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他大胆改良绘画工具材质,以四川当地独特的猪鬃作为毛笔笔头,猪鬃修长的笔锋和饱满的弹性就大大拓广了笔法的选择范围,力度较大的皴擦点染等都能得心应手得完成,也更加有利于表现李琼久嘉州画派;雄劲磅礴的气概。以他的作品风卷红旗过大关为例,李琼久在创作这幅作品时就使用了猪鬃毛笔,猪鬃的散;和弹;赋予作品朴拙与老辣,方寸之间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新天地。在笔法方面,李琼久借鉴了许

5、多书法当中的笔法,在常见的国画皴擦点染;的笔法系统的基础上,融入了书法中的顿转勾提;,赋予了作品厚重古朴、神采飞动的美。他从高古的汉代碑刻入手,兼习商周以来历代以砖瓦铭文、钟鼎铭文、刑徒墓志等诸多书体,又反复临摹秦汉篆草行隶等常见书体,汲取了丰富的书法笔法风韵。在写生创作时,李琼久在充分研究山水、花鸟、人物的造型特征后,运笔巧妙,以书成画,塑造了一幅幅稚拙古朴的作品。以他创作的峨眉画集为例,李琼久借鉴草书的苍劲、枯干的特点独创了草皴法,用以描绘嘉州山石绝壁的苍冷风貌拙巧横生、极富质感的山石绝壁呈现出厚重雄起之态,带给观者久久不能忘怀的震撼之感。三、绘画题材从古至今,大凡享有盛名的画家皆有一定典

6、型题材作为风格代表,嘉州画派;的李琼久也不例外。在题材的甄选上,李琼久谨慎避开前人常用的写生题材,以巴蜀大地作为创新的源泉展开绘画创作。在他的笔下,峨眉山、大凉山及嘉州当地的风土人情、地域风貌是经常入画的素材。建国以前,李琼久游历峨眉,细心观察山石构造、林木植被、鸟兽习性等,以峨眉山水、动植物等为题材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这一时期他创作了以蜀地金口大峡谷等地为题材的写景记事作品天堑变通途峨眉晨曦横绝峨眉岭九道拐等,这些作品勾勒了进口大峡谷莽莽苍苍、云遮雾障的岩壁与峰峦,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嘉州山水的奇异险峻。这类极富地域特色的题材很快就使李琼久山水画的名扬巴蜀,声动京城,也奠定了他走向国画名家的道

7、路。除了采撷蜀地佳美的风光外,李琼久还对蜀地佛教题材有很深入的研究,他曾多次到佛教圣地乐山采风,深入实地了解佛教文化、参悟佛教内涵,在他的笔下,晨浴佛光的峨眉金顶、烟云笼罩的乐山大佛、安然平静的佛陀真身都是他内心对佛教的体悟。例如,李琼久创作于1962年的作品达摩一苇渡江图,画面中的达摩祖师脚踏一苇,身立浩宇,目光如炬,须发飘然,整幅画面溢满了佛教的浑然正气与磅礴之势,传达了画家对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的感悟。又如,他的另一幅佛教国画作品一花一佛,画家选取了观世音菩萨为题材,以花的淡雅衬托佛陀的素净之身,整幅作品充满了慈爱的禅意,令观者不禁动容。四、用墨设色中国画自古以来讲求用墨为能、墨分五彩;,

8、而轻视色彩的运用。油画专业出身的李琼久认识到这一思想的优势,也认识到了其表现力的不足之处。他在不断继承和发扬国画墨为万物;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方油画技法中的用色思维,创新了国画的色彩形式。李琼久深知国画的画理与画意,巧妙地融汇了丰富色彩的同时又不致丢失国画特有的气韵,真正使国画有了时代气息。他保持国画花青、赭石等色彩基调,调配了大量间色或同类色用以丰富画面层次效果酞青蓝、二青或朱磦等较为亮丽的色彩有效点缀了画面的整体效果,使作品既不失厚重和拙朴的蜀地国画气魄,又带有几分活泼与灵动,这种传统与时代兼顾、东方与西方融汇的用墨设色思维在当时的国画名家中是非常少见的。以他创作的四尺立幅作品旭日丹崖为例,

9、李琼久以传统的用墨手法刻画了远山等非主体景观,而后大胆而又巧妙地使用饱和度较高的朱磦对峨眉山耀目的金顶进行上色和渲染,这样整幅画面的色调就非常协调,既不致显得过于深沉苍冷,也不会显得过于艳丽轻佻,令观者产生极佳的视觉体验。又如,李琼久的经典之作峨眉晨曦,画家大幅用色,少量用墨,以自制朱砂和墨线巧妙的配合来刻画峨眉山体,细密的黑色线条中点染的朱红犹如晨曦之光洒落山中,红中带黑,黑红相融的视觉效果将峨眉山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的清晨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对李琼久绘画创作特征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上世纪画坛中求变务实的代表,凭借自己对国画艺术的狂热爱好和对西方油画的悉心钻研,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当代中国画发展的创新之路。纵观他的作品,无论是山水画、人物画还是花鸟画,都洒脱恣意、气势宏大、立意高古、浑然天成,流露着巴蜀大地的钟灵毓秀和人文气息,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画意和深邃的画境。作为当代美术工作者,我们非常有必要学习李琼久先生纯熟的技法和拙朴的画工,同时将他敢于在艺术领域开拓进取、融汇创新的精神继续发扬下去。参考文献:1邓经武.二十世纪巴蜀文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2李琼久.略谈中国文字的起源和发展.东方艺术专辑,2000.3唐建.中国画的精神家园.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4税海模.李琼久与巴蜀文化.乐山师范学院出版社,2003.5赵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