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EVA应用现状与展望-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_第1页
央企EVA应用现状与展望-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_第2页
央企EVA应用现状与展望-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_第3页
央企EVA应用现状与展望-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_第4页
央企EVA应用现状与展望-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央企EVA应用现状与展望-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摘要】作为一种信息含量较高的综合绩效评价指标,EVA在我国得以不断推广应用,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为了了解EVA在我国央企实施情况、遇到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六个不同行业的部分央企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被调查者对EVA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程度并不深,EVA的实施面临人才缺乏等挑战、以及调整项目标准难以统一等操作瓶颈。此外,虽然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我国EVA的应用中普遍存在多方面的风险,但他们对以EVA为绩效评价核心的改革仍持认可态度,而明确EVA未来深入研究方向,可以为改革保驾护航。本文由

2、此提出了针对央企实施EVA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一些建议。【关键词】央企 EVA 绩效评价 问卷调查The status and prospect of EVAs application in central enterprisean empirical analysis by questionnaire-investigationHaizong Yu, Xuemei Li, Xin Ren, Lu Ding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engdu, 【Abstract】As a comprehensive performa

3、nce evaluation with high information content, the economic value added (EVA) is popularized gradually in China and becomes a concern by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fiel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EVAs application, this paper adopts questionnaire-investigation to investigate EVAs application in six differ

4、ent industries. The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respondents have a little superficial knowledge about EVA and the application is facing challenges and bottlenecks. In addition, while most respondents believe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EVA in China has some risk, they agreed that EVA will become the core o

5、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What we should do first is to determine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EVA. Finally, we purposed some suggestions for how to put EVA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into practice.【Key words】central enterprise; economic value adde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investigati

6、on一、引言中央企业是指由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是一个国家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央企与一般企业不同,它们的经营目标是多元化的,既有追求效率的经济目标,又有社会的政策目标。我国央企对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具有控制作用,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对央企绩效的考核有利于了解央企为国家创造的经济利益、实现的社会目标、国有资产的保全状况以及企业的财务状况等,同时一定的考核目标可以促进和激励企业更好地发展。因此,央企的绩效评价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关系到我国的兴衰大计。同时,由于央企涉及到各行各业,范围广、数量多、规模大,对央企的考核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央企绩效评价指标

7、体系对于解决央企考核工作,实现央企的职能具有重要意义。(一)央企绩效评价历史沿革我国对企业绩效评价的探索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进程,并随着经济体制的变化及央企的改革而逐渐走向成熟。1.以“产品产量”、“企业产值”为核心的绩效考核阶段计划经济时期,政府部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施行了指令性计划,对央企的考核评价是以“产品产量”、“企业产值”为核心内容的。在当时物资缺乏,供应紧张的条件下,可以促进企业提高产品生产和供应水平。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企业考核只看“实物产量”,不注重经济效益,尽管许多企业亏损经营,但只要产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企业领导人仍然可以获得奖励和晋升的机会。导致大量资源浪费,没有建立良好的激励

8、约束机制。国家每隔几年都会进行全国性的清产核资,将大量的积压产品与亏损挂账予以清理和核销,国家成为了企业亏损的承担者。2.以财务指标为中心的绩效考核时期1982年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等有关部门制定了“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这一评价体系的主要指标包括总产值和增长率、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上缴利润和增长率、产值利税率和增长率、销售收入利润率和增长率等十六项,作为考核企业的主要依据,同时规定选取十项指标进行考核。该评价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力和经济效益给予了全面的评价,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也存在考核内容过多、计算复杂等明显的缺点,并在客观上诱导了央企经营行为的短期化。1999年6月财政部等有关部门颁布了国有

9、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和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重点评价央企财务效益、资产运营、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内容,全面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者的业绩。由基本指标、修正指标和专家评议指标三个层次、32项指标构成,初步形成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该套评价体系适应市场经济管理的需要,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建立了统一的考核标准,促使企业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润结合起来。但这一评价体系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资源和实力,业绩评价和企业价值不协调,忽略了企业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所有者权益的机会成本。3.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的绩效考核时期2002年3月,财政部等有关部门颁布了企业效绩评

10、价操作细则(修改)。其评价指标由反映企业财务效益、资产营运、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四方面内容的基本指标、修正指标和评议指标三个层次共28项指标构成。为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的规范化提供了一个更切实、可行的标准,对于引导企业经营行为、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加强对经营者的监督与约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仍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不够完善、科学,不能涵盖企业绩效评价的全部内容;偏重财务指标,使企业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容易产生短期经营行为;在评价体系中,非财务指标都是评议指标,没有给出计量方法,主观随意性较强;没有反映企业遵纪守法的情况。4.引入经济增加值指标的新阶段经济增加值(以下

11、简称EVA)指标是公司经过调整后的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包括股权和债务的所有资金成本后的余额,是由美国斯特恩斯图尔特咨询公司提出的,集衡量指标、管理体系、激励机制、理念体系于一身的具有较高信息含量的综合绩效评价指标,它以企业价值创造为核心来衡量企业绩效。相比传统指标,EVA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有利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系的协调和统一;将股东利益与经理业绩紧密联系在一起;兼顾公司长期和短期的目标。从2001年开始,国内的一些大型央企集团开始考察国外公司EVA应用情况,逐步理解并接受了EVA价值管理理念,并于2002年开始了EVA价值管理体系的初步实践,但应用企业有限,影响力不足。我国国务

12、院国资委从2003 年开始就宣传、启动和测试中央企业的EVA 指标,并计划于2010 年全面推行EVA经营业绩考核体系。时至全面推行阶段到来的第二年,在此时对推行的进展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实践中的问题,从而思考应对方案,是十分有必要的。(二)经济增加值相关研究综述EVA是一个公司的资本收益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通常采用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企业的资本成本得到,它的实质是扣除所有投入资本成本后的剩余收益。国内外学者已对EVA展开的研究是全方位的。在理论上,主要侧重于证实EVA的目标一致性和如何计算资本成本两个方面。Dutta和Reichlestein(2002)等多数学者采用不同的模型证明了当资本成本

13、低于委托人的最低收益时,剩余收益型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满足目标一致性。伴随着理论的证明,EVA在实践中逐步得到推广,由此,学者们得以从市场反应、对经营业绩衡量的准确度、对企业价值的解释力等方面对EVA进行研究的。Stern Stewart 公司与学术界(1999)合作进行的研究表明:相同情况下,采用EVA的公司的股票年平均收益总是大于没有采用EVA的公司的股票年平均收益。Peter(1999)认为EVA比传统指标更准确的衡量了企业的经营业绩。李洪,张德明,曹秀英和张学岷(2006)以454家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用EVA衡量公司绩效与用传统绩效指标评价具有一致性。郭家虎和崔文娟

14、(2003)利用酿酒行业上市公司数据计算出各公司的EVA值并得出EVA对我国企业价值的解释度偏高的结论。胡继之、吕一凡(2000)利用我国股市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证明了EVA指标的解释能力明显优于传统财务指标,解释力更强。可见EVA成为了广大投资机构和投资者进行投资分析的重要工具,是对EPS(每股收益)、ROE(权益资本收益率)等传统指标的重要补充。EVA天然的优越性以及它在国外众多知名企业的成功应用和在资本市场出色的表现,使其受到了国资委的青睐。对于EVA在我国的应用问题研究,受限于其应用程度,在肯定它优越性的同时,多集中于对它局限性的理论分析,如违背成本效益原则、具有财务倾向和适用范围受限等

15、。当EVA的推行作为政策被贯彻之际,我们必须要回答,究竟EVA指标是否适合现在中国的国情,为什么,它的未来又在哪里等问题。然而,目前相关的文献还比较缺乏。(三)小结在我国,EVA的应用带来了绩效评价发展的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一方面,EVA相对传统绩效评价指标的优越性和它在国外实施成功的先进经验吸引着我们迈出改革的步伐,大胆地进行尝试;但另一方面,中国当前客观的经济环境、中国企业独特的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文化以及财务人员的总体素质等方面,是否已经为该转型到来做好了必要的准备工作尚未可知。在EVA全面推行初步施行之际,研究EVA在会计实务中的实施现状、初步成效,分析其面临的风险

16、与机遇,对EVA价值理论研究和实务指导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选取六个不同行业的央企作为样本来源,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考察实施EVA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国资委全面推行EVA提供参考。二、研究设计(一)调查目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深入研究在国资委要求使用EVA的情况下,央企使用EVA的环境和效果怎样、央企相关财务人员认为推行过程中的主要挑战和应用瓶颈是什么,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和总结,得出目前我国央企实施EVA可能还存在的障碍和问题。此外,问卷还调查了EVA实施至今已经取得的初步成效,以及相关人员对EVA前景中充满的风险与机遇是何展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

17、答,为全面实施EVA提供政策建议。(二)调查对象为保证研究结论具有针对性、实现有用性的目标,需要进行针对实务界专家展开的问卷调查。我们选择了六个不同行业的央企,将其中从事财务实务或与企业绩效评价工作相关的人员作为本次的调查对象,这些人员在我国央企从事财务会计类工作,对EVA相关知识比较了解,对EVA在央企中的具体应用状况和央企需求有一定的发言权。(三)样本特征为了保证调查样本和调查结果具有广泛代表性,我们考虑了样本规模和性质等因素。样本行业有电子业;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其他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金融、保险。样本企业规模有企业集团、大型企业等。由于本问卷旨在评

18、价央企推进EVA绩效评价体系的适当性,故样本企业性质均为中央企业。样本选取采用主观判断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本次调查共发出了80份问卷,涉及六个不同的行业问卷涵盖了行业及问卷数量:电子(7份);机械、设备、仪表(16份);其他制造业(8份);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8份); 批发和零售贸易(7份);金融、保险业(14份)。截至规定的时间,我们共回收了62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60份,有效回收率为75%。部分不符合要求的问卷已被剔除 不符合要求的问卷主要是:回答不全、答案前后矛盾等。调查有针对性地选择了企业中的各层会计从业人员,从职务上看,属于一般会计人员的有45人,占75% 、财会部门经

19、理有14人,占23.33%。问卷显示,88.33%的被调查者从事财务会计类(含审计)相关领域的研究,其余11.67%的被调查者从事经济、管理类非财务会计方向的研究,并且93.33%的被调查者学历在本科以上,这说明他们具有较深入了解EVA相关知识和独立展望EVA未来发展的能力。从被调查者财务相关工作年限特征看,43.33%的被调查者在企业工作不超过5年,15%的被调查者的工作年限已达6至10年,33.33%的被调查者工作年限在11年以上20年以下,这说明本次被调查者的工作年限都比较长,具有丰富的实务经验,对绩效评价在其单位发展的前世今生都有一定的了解,对绩效评价实践工作,有一定的发言权。具体样本

20、特征见表1。表1 样本特征年龄30岁及以下31-40岁41-50岁51岁及以上25人24人10人1人41.67%40.00%16.67%1.67%财务相关工作年限年及以下6-10年11-20年21年及以上26人9人20人5人43.33%15.00%33.33%8.33%职位一般财务会计人员财会部门经理总会计师/财务总监总经理级以上45人14人0人1人75.00%23.33%0.00%1.67%学历专科及以下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4人31人22人3人6.67%51.67%36.67%5.00%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表2 问卷总体统计分析对EVA绩效评价指标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均值从未关注-非常了解

21、(按了解程度从1到7评分,7分为非常了解,1分为从未关注,4为中立、不置可否)EVA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含义4.53 2591212155EVA与传统绩效评价指标的关系4.08 38101510122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向以EVA为中心改革的必要性3.93 498181092EVA的具体计算方法4.57 5421319116我国推行EVA考核的进程3.38 81311121042EVA的发展历史3.23 1014914742所在企业是否接受EVA核心理念均值从不接受-完全接受(按接受程度从1到7评分,7分为完全接受,1分为从不接受,4为中立、不置可否)所在企业是否接受EVA核心理念4.73 0342

22、212154EVA绩效评价方法为所在企业所应用的程度均值未被应用-全面应用(按应用程度从1到7评分,7分为全面应用,1分为未被应用,4为中立、不置可否)EVA绩效评价方法为所在企业所应用的程度4.38施EVA绩效评价方法的获益者均值不获益-获益最多(按获益程度从1到7评分,7分为获益最多,1分为不获益,4为中立、不置可否)投资者5.77 0009181122债权人4.53 530231388企业自身5.23 20212161810政府监管机构4.52 3651611118供应商和客户3.93 551219964企业管理者和员工4.35 335251275其他3.87

23、81733245认为EVA的实施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均值完全不认可-完全认可(按认可程度从1到7评分,7分为完全认可,1分为完全不认可,4为中立、不置可否)提升财务绩效5.35 01213141911支持经营战略5.52 00012191514改善企业管理5.52 01010172012实现社会价值4.85 0312512118全面推行EVA绩效评价方法的主要挑战均值不严重-非常严重(按严重程度从1到7评分,7分为非常严重,1分为不严重,4为中立、不置可否)各行业业务流程相差较大、很难建立统一的会计调整标准5.38 1238141715央企承担着的社会责任与EVA指标关注企业内部收益之间存在冲突5

24、.28 2056171911我国EVA理论尚未成熟5.42 1057122411各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仍然缺乏5.48 00310122510会计准则尚在修订和完善的过程中4.83 0062410146缺乏有公平、竞争、有序、完备的市场体系4.97份制改革遗留问题尚未消化,公司治理结构有待优化4.95 2261211198实施EVA的瓶颈均值完全不认可-完全认可(按认可程度从1到7评分,7分为完全认可,1分为完全不认可,4为中立、不置可否)战略不明确5.00 0431318139员工认识不到位5.15 0321315198领导重视不充分5.23 0121515189牵头

25、部门不得力4.98 0051816156部门协调不到位5.08 0071219139推行EVA考核的初步成效均值完全不认可-完全认可(按认可程度从1到7评分,7分为完全认可,1分为完全不认可,4为中立、不置可否)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业绩5.43 0227181912有利于财务管理体系协调统一5.12 0061611198将股东利益与经理业绩紧密联系在一起5.15 10414171311兼顾公司长期和短期的目标5.18 00415191012实现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5.22 00511211211推行EVA面临的风险均值完全不认可-完全认可(按认可程度从1到7评分,7分为完全认可,1分为完全不认可,

26、4为中立、不置可否)管理操作风险5.15 03410181411适应性风险5.42 012818229管理变革风险5.13 0041421129消极应用风险5.35 0068152110EVA作为公司业绩评价指标和激励制度的基础均值完全不认可-完全认可(按认可程度从1到7评分,7分为完全认可,1分为完全不认可,4为中立、不置可否)EVA作为公司业绩评价指标和激励制度的基础5.42 01111181712EVA实践深入发展方向均值完全不认可-完全认可(按认可程度从1到7评分,7分为完全认可,1分为完全不认可,4为中立、不置可否)特殊行业(如金融行业、高新技术企业等)EVA的计算5.37 0309

27、191811EVA调整项目的取舍5.43 00411141714资本成本计算方法的更新5.55 00112161516基于EVA的公司激励机制设计5.77 0008161818EVA与其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结合运用5.73 0029131521调查问卷的主体包括三个版块的内容,分别是“EVA实施现状”、“初步成效” 和“风险与机遇”。第一个版块又具体分为“了解程度与实施效果”、“EVA全面推行的主要挑战”、“EVA应用瓶颈”三个子版块。表2展示了问卷总体分析结果,其中主要汇总了问卷中采用打分法询问的问题。这些问题每一个有七个选项,根据程度的不同分别被赋予17分。被调查者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相应的

28、分值。下面具体分析调查结果。(一)实施现状EVA进入全面推行阶段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推行工作进展如何,遇到了哪些挑战,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总结和思考的问题。问卷中设计的“了解程度与实施效果”版块,是为了考察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对EVA的了解程度。因为EVA发挥自身积极作用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在实务界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其被熟知的程度如何是判断企业是否具备EVA实施环境的重要因素。问卷中“EVA全面推行的主要挑战”、“EVA应用瓶颈”两个版块主要反馈了实务界对EVA在应用时已经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的担忧,可以为解决推行障碍,找到突破口。1.了解程度与实施效果首先,我们从总体上询问了被调查

29、者对EVA绩效评价指标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这些知识包括“EVA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含义”、“EVA与传统绩效评价指标的关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向以EVA为中心改革的必要性”、“EVA的具体计算方法”、“我国推行EVA考核的进程”、“EVA的发展历史”。 从表3可以看出总的来说被调查者对EVA各项相关知识的得分都在“5分以下”,了解程度不高,其中,又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向以EVA为中心改革的必要性”、“我国推行EVA考核的进程”、“EVA的发展历史”几项最低。这反映出,EVA的宣传工作并不到位,相关知识普及度虽广,但只停留在表面。这多少会对EVA的实施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表3 对EVA绩效评价指

30、标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的描述性统计EVA的涵义EVA与传统绩效评价指标的关系EVA为中心改革的必要性EVA的具体计算方法我国推行EVA的进程EVA的发展历史Mean4.4.3.4.3.3.Std. Dev.1.1.1.1.1.1.Observations606060606060 不仅相关人员对EVA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并不乐观。甚至在企业层面EVA的核心理念也没有被较好地接受了,多数企业也没有提高对它的应用程度。如图1所示,对于“企业是否接受EVA核心理念”这一问题,选择“4分”的企业最多,超过被调查企业总数的1/3,表明他们并不对EVA的核心理念有太多的兴趣。而对于“EVA绩效评价方法为所在企业

31、所应用程度”这个问题,选择“5分及以上”的企业总数不到一半,应用工作尚未全面展开,同时也可以看出不同企业对EVA的应用程度差别很大。图1 所在企业了解并应用EVA的程度折线图EVA的优越性,不仅从理论上得到了证明,也从国外优秀企业的案例中得到了展现。从已有的研究中反映出来,实施EVA绩效评价指标主要可以帮助企业提升财务绩效、支持经营战略、改善企业管理以及实现社会价值。图3显示,在这四个方面中,被调查者对前三者的认可度较高,这一方面说明,多数财务人员对实施EVA会给企业在诸多层面带来改善充满信心,另一方面说明,EVA对实现社会价值的贡献还正在发展萌芽。此外,图2还显示,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还没有认识

32、到实施EVA可能为企业带来的积极作用,这也许正是他们不重视EVA改革工作的重要原因。图2 EVA的实施对企业的影响程度(由下往上分别为1-7分)2. EVA全面推行的主要挑战从描述性统计可以看出,被调查者认为以上七点都是目前全面推行EVA面临的主要挑战,从得分来看,各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缺乏是最主要的挑战。目前各种宣传培训工作还比较缺乏,即使要求央企运用EVA,在对其理解、会计项目调整等方面都还存在很大的困难。同时,我国由于缺乏EVA运用的实践,还未形成关于EVA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理论。由于EVA关注的是企业内部收益,而央企又负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两者之间存在矛盾,如何根据我国央企的特殊性对EVA

33、进行适当地调整,也是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我国市场体系还不公平和健全,运用EVA对不同企业进行比较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表4 目前全面推行EVA的主要挑战描述性统计很难建立统一的会计调整标准央企社会责任与EVA关注企业内部收益之间的冲突我国EVA理论尚未成熟各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仍然缺乏会计准则尚在修订和完善的过程中缺乏有公平、竞争、有序、完备的市场体系股份制改革遗留问题尚未消化,公司治理结构有待优化Mean5.383335.283335.416675.483334.833334.966674.95000Median6.000005.500006.000006.000004.500005.000

34、005.00000Std. Dev.1.439061.1.1.1.1.1.Observations60606060606060在对会计项目调整标准的观点方面,56.67%的被调查者认为会计调整项目应该根据不同的行业特点分别建立相应的标准,以使计算出的EVA更加具有可比性;23.33%的被调查者认为会计调整项目应该建立统一的标准;20%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只对会计调整原则作出规定,具体操作方法由各个企业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掌握。由于不同行业在计算EVA时调整项目不同,使得不同行业可比性也不强,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应当按行业分别建立相应的调整标准。如果统一建立标准,尽管可比性较强,但又会扭曲不同行业的实际情

35、况,调整工作量大。如果只是对会计调整原则作出规定,各个企业按照自身的情况具体操作,又会形成各个企业有不同的调整方法的局面,企业操纵调整项目以达到自身绩效考核目标的可能性加大,各企业之间可比性减弱。表5 对会计项目调整标准的观点统计观点人数比例会计调整项目应该建立统一的标准,这样计算出的EVA更加具有可比性1423.33%会计调整项目应该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分别建立相应标准3456.67%应该只对会计调整原则作出规定,具体如何操作由各个企业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掌握1220.00%对会计项目调整数量上看,85%的被调查者认为为了便于信息使用者对EVA的理解,计算的简便,会计调整项目应越少越好,而只有15

36、%的被调查者认为为了使EVA计算结果更精确,即使付出更高成本也值得。也就是说,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在EVA的会计调整项目方面应该考虑成本,考虑工作量的大小。表6 对会计调整项目数量的观点统计观点人数比例为了便于信息使用者对EVA的理解,计算的简便,会计调整项目应该越少越好5185.00%尽可能多的调整事项能使EVA计算结果更精确,即使付出更高的成本也值得915.00%3. EVA应用瓶颈从图3可以看出,被调查者对“战略不明确”是企业实施EVA绩效评价过程中的瓶颈的认可程度适中,13人打了6分,18人打了5分,13人打了4分;“员工认识不到位”这一选项中,有19人打了6分,15人打了5分,被调查

37、者对这一选项是企业实施EVA绩效评价过程中的瓶颈有较高的认可度。“领导重视不充分”也是重要的瓶颈之一;被调查者对“牵头部门不得力”、“部门协调不到位”作为EVA绩效评价过程中的瓶颈的认可程度较为适中。总的来看,这五个方面是EVA绩效评价实施的瓶颈,其中,“员工认识不到位”、“领导重视不充分“较为明显地影响了EVA的顺利实施。因此,应当增强领导对EVA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员工的的培训力度。图3 企业实施EVA绩效评价过程中的瓶颈(由下往上分别为1-7分)从描述性统计来看,均值方面,“领导重视不充分”是最重要的一个瓶颈,“员工认识不到位”紧随其后,为第二重要的瓶颈。标准差方面,“牵头部门不得力”标准

38、差最小,被调查者对这一选项的看法比较一致,“领导重视不充分”的标准差也比较小,被调查者对这一选项的看法也比较一致。从总体来看,五个项目均值和标准差的差异都不大,这五个项目都被认为是EVA绩效评价过程中的瓶颈,“领导重视不充分”是其中最受关注的一个项目。表7 企业实施EVA绩效评价过程中的瓶颈描述性统计战略不明确员工认识不到位领导重视不充分牵头部门不得力部门协调不到位Mean5.5.5.4.5.Median5.5.5.5.5.Std. Dev.1.1.1.1.1.Observations6060606060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EVA相关知识在央企财会人员中的普及度虽然比较广,但他们的了解程度

39、不深。由此导致EVA实施环境的薄弱,因此并不能满足EVA全面推行的政策要求。企业层面,EVA的核心理念只被半数单位接受,所以也只有半数单位对它的应用程度较高,全面推行进展在各企业间并不均衡。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有一部分企业对EVA实施后是否会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带来有利影响持怀疑态度造成的。目前对于实施EVA还有存在各种各样的挑战,比如“很难建立统一的会计调整标准”、“央企社会责任与EVA关注企业内部收益之间的冲突”、“我国EVA理论尚未成熟”、“各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仍然缺乏”、“会计准则尚在修订和完善的过程中”、“缺乏有公平、竞争、有序、完备的市场体系”、“股份制改革遗留问题尚未消化”以及“公司

40、治理结构有待优化”等。其中人才的缺乏是目前面临的一个较为严重的挑战。对于EVA会计调整项目标准和数量的确定也是一大难题。统一的标准有利于不同企业之间比较,但又会增加调整的复杂程度。按行业分别确定调整项目尽管能够保证行业之间可比性,但是不同的行业都要建立一种体系,工作量也很大。总的来说,被调查者希望调整项目能够按行业分别确定,且调整项目越少越好。企业实施EVA绩效评价过程中的最重要的瓶颈是“领导重视不充”,这就要求加强政策的宣传和贯彻力度。(二)EVA实施初步成效从图4可以看出,对于推行EVA考核初步成效方面,对于“真实反映企业敬业业绩”、“财务管理体系协调统一”、“股东利益与经理业绩紧密联系”

41、、“兼顾长短期目标”、“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打4分以上的被调查者占了总数的大部分,总体来看,被调查者对这五个方面的认可度都较高。同时,除“真实反映企业经营业绩”外,其他项目打4分的被调查者数量都较多,他们对于EVA考核在这些方面的初步成效态度比较中立,不能很好地作出判断。这与我国EVA考核还在起步阶段,实际成效还没有完全表现出来有关。被调查者对EVA考核初步成效涉及的这五个项目的态度是比较积极的。图4 公司推行EVA考核的初步成效(由下往上分别为1-7分) 从公司推行EVA考核的初步成效描述性统计(表8)可以看出,五个方面的平均得分都超过了5分,说明被调查者对于EVA考核初步成效持乐观态度

42、。其中“真是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业绩”平均分最高。五个项目的标准差也比较相近,总体来看,这五个方面都是EVA考核的初步成效。表8 公司推行EVA考核的初步成效描述性统计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业绩有利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系的协调和统一将股东利益与经理业绩紧密联系在一起兼顾公司长期和短期的目标实现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Mean5.5.5.5.5.Median5.5.5.5.5.Std. Dev.1.1.1.1.1.Observations6060606060 总的来看,EVA考核具有较大的优越性,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代理问题,使股东利益和管理者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兼顾公司长期利益和

43、短期利益,克服以利润、净资产收益率为中心的考核指标的短期问题。能够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以上优越性在理论上是成立的,被调查者对这些优越性在实践中的效果也持支持态度,尽管如此,由于我国EVA考核还处于起步期,现实中能否实现这些优越性以及会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还需要实践证明。(三)全面实施EVA的风险与机遇虽然全面推行EVA已经势在必行,人们对它改善企业也寄予厚望。然而,推行EVA面临的风险也是不能回避的问题,这些风险包括“管理操作风险”、“适应性风险”、“管理变革风险”、“消极应用风险”。,图5显示,上述四种风险平均得分均在“5分以上”,说明这些风险普遍存在,而且收到了被调查的关注。而在这四种风险中

44、,又以适应性风险的得分最高。说明多数人担心以EVA为核心的绩效评价新理念并不能适应企业早已形成的现有的业绩评价实务。这可能是制度惯性造成的,EVA的推行毕竟尚在起步阶段,受到怀疑并不奇怪。但这同时传达出被调查者对EVA变革阻力并不容易克服的担忧。总的来说,对风险的调查显示出改革绩效评价方式对央企来说是并非易事,在多个环节存在风险因素,如果不能采取很好的应对措施,将会影响EVA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可能对企业产生不利的影响。图5 推行EVA面临的风险总的来说,对采用EVA取代传统的以会计利润为核心的业绩考核评价指标作为公司业绩评价指标和激励制度的基础,多数被调查者所持的态度是认可的,图6显示,选择

45、“5分以上”的被调查者占了大多数。而对于未来EVA深入发展的方向,我们给出了“特殊行业(如金融行业、高新技术企业等)”、“EVA的计算”、“EVA调整项目的取舍”、“资本成本计算方法的更新”、“基于EVA的公司激励机制设计”、“EVA与其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结合运用”五个选项供被调查者选择,调查的结果如图7所示,多数人对上述五个方向都表示认可。这说明被调查者充分意识到,实施EVA并非一蹴而就的变革,而是随着实施瓶颈被一个个地突破,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EVA这些深入研究的方向并不仅是高校等科研单位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更是在实务界战斗第一线的从业人员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图6 对实行EVA的认可态度图

46、7 EVA实践深入发展方向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虽然多数人认为实施EVA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风险,但这并不足以使他们放弃对EVA的实践,大多数人仍然认可以EVA作为公司绩效评价指标和激励制度的基础。被调查者同时也认可EVA以后深入发展的方向是全方位的,随着这些研究取得进展,EVA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四、结语与展望国务院国资委曾下发了中央企业实行经济增加值考核方法(征求意见考),并从2010年开始在中央企业全面推行经济增加值考核,由此,央企绩效考核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EVA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条件作为保障。问卷调查中对于被调查者EVA的前景比较看好,而对于其将会遇到的难题也十分担忧。我

47、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被调查者的认识与态度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对全面实施EVA考核方法提供一些参考,为进一步完善和有效实施EVA考核方法提供帮助。由于时间和人力的限制,我们的样本量较少,尽管如此,我们选择的行业和企业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能够反映央企的普遍情况。另外,如果要对EVA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我们建议采用档案式研究,但是目前由于还处于EVA实施的初期,档案式研究的条件还不够成熟。我们从调查问卷中总结出了以下几个值得注意和改进的方向,以便能够为EVA实施提供良好条件,改进目前存在的不足,发挥其应有的效果。1加强宣传推广,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应当加强EVA的宣传推广工作,将外部宣传推广与内

48、部组织学习有机结合。外部完善EVA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对企业进行EVA绩效评价的原则、范围、内容以及相关的报告、披露等予以具体、详细的规定,促使企业和相关部门在实践中实施和执行。内部利用公司治理、战略、文化、审计等规则引导企业生成企业主动进行EVA考核的学习行为。加强对相关人员素质的培养,为EVA的全面推行提供人员保障,要做到每个使用EVA的企业都有对EVA有深入了解的专门人员。应积极完善各类市场,包括商品交易市场和资本市场,建立活跃的市场交易体制。除监管者以外的利益相关者通过发挥外部监督功能,督促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进行EVA考核。在这个基础上,政府就可以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制定相应的政策

49、,引导企业进行EVA考核。上市公司应逐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使委托代理关系带来的剩余损失减到最低,最终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企业应将EVA绩效评价指标所体现的公司价值最大化整合、转变为企业的一种经营理念,渗透到自身的持续发展过程之中,并体现、分解在管理目标的制定上,并将各种潜在目标不断转化为实质性目标。企业管理者应转变观念,使企业各层级都积极参与到EVA的实施过程中,使企业所有的人员都能真正的理解EVA的核心理念并真正意识到EVA指标的优势,从而改变对传统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的过分依赖,最终把EVA融入到企业文化中。2深化EVA理论研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可操作性高的EVA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我们可

50、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企业的特点与特殊国情进行理论研究和拓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可操作性高的EVA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对实践进行统一有效的指导。具体来讲,就是对EVA的定义、如何计量、适用范围、调整项目、资本成本率、特殊事项等问题进行明确的规定。首先,明确责任主体。确定负责EVA指标的考核工作的部门或人员。使EVA的计算和考核成为企业日常活动的一部分,与企业战略发展等相关相结合,使之成为企业战略目标的一部分,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其次,确定会计项目调整的标准。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调整项目的计算复杂,且不同行业之间项目的确定难以统一。这将是目前全面实施EVA在技术层面面临的主要问题。

51、有必要建立比较统一的调整标准以实现不同企业间绩效的可比性。同时由于不同行业的企业之间存在各方面的差异,应当考虑这种特殊性。即在同一标准的的基础上设计行业调整标准。但是调整项目不宜过多,尽量选择对EVA的真实性影响最大的项目,使计算尽量简便易懂。第三,实施EVA考核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目前,国资委已开始考虑“在全面实施EVA考核以后,将研究以EVA考核为基础的中长期激励方案”,目前正在探索阶段。EVA可以被规定在年报中予以体现,EVA的计算过程通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提高其可信度,这样一来,对于各企业准确计算EVA具有积极意义。除此之外,将EVA反映在对央企负责人进行年度和任期绩效考核的报告、央

52、企年度监事会监管报告等各种报告中,从而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要求,真正体现EVA的优越性。3在恰当的行业积极推广试验,对体系进行修正。EVA的推广不可能一步到位,是一项长久持续的系统性工程,应按照循序渐进、导向性、渗透性的原则,先选择部分实行积极性高、管理体制健全、治理结构较完善、改革发展基础较好、主营业务相对集中的代表性行业先行试点,在试点行业实施效果较好、实施经验相对成熟的基础上,稳步扩大试点所涉及的行业,最终将所有被监管的国有企业纳入EVA考核范围(赵尔军,2009)。在各行业的推广过程中,对EVA实施效果进行客观评价,通过根据不同行业设置不同的EVA调整事项和资本成本率、以行业为基础设定标杆

53、等举措对EVA业绩评价体系进行修正,对不适用EVA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行业或企业采用单独的业绩评价标准。为保证EVA考核的可行性和针对性,EVA还要与其他管理体系(如平衡计分卡)进行协同性调整,相互结合、取长补短,构建一个更为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参考文献:1埃巴,2001.EVA-如何为股东创造财富.中信出版社2郭家虎,崔文娟,2004.EVA对企业价值的解释度:比较研究.当代财经.5:123-1263龚志文,陈金龙,戴五七.2010.新会计准则下EVA与传统业绩评价指标应用比较的实证研究.特区经济.4:P92-944黄登仕,周应峰.2004.EVA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及展望.管理科学学报.

54、1:80-875敬文举,孙灿明,田伟.2010.央企推行经济增加值(EVA)考核的关键因素分析.生产力研究. 6:88-896卢闯,杜菲,佟岩,汤谷良.2010.导入EVA 考核中央企业的公平性及其改进.中国工业经济.6:96-1057李洪,张德明,曹秀英,张学岷.2006.EVA绩效评价指标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基于454家沪市上市公司2004年度的数据.中国软科学.10:150-1578刘力,宋志毅.1999.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新方法-经济增加值(EVA)与修正的经济增加值(REVA)指标.会计研究.1:30-36 9刘运国,陈国菲.2007.BSC与EVA相结合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基于GP企业集团的案例分析.会计研究.9:50-5910孙宋芝.2010.EVA 业绩评价方法研究综述.会计之友.3:62-6411杨占玄,许力飞.2010.EVA 考核体系在国外的发展现状与在中国的应用.全球视野理论月刊.12:152-15412赵尔军.2009.国资委实施经济增加值(EVA)考核的启示-以北京、上海等地为例.财会通讯.12:149-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