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言信息结构研究的多维模式推荐精选孟凡茂(临沂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东 临沂 276005) 内容提要 语言信息结构研究经历了多维模式的发展过程。大多数学者所采用的研究途径或多或少地建立在两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主谓结构”和源自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的“图形-背景分离”,因而对信息单位的切分主要采取两分法。本文在论述的基础上进行了评价,并指出信息结构的多层面地位、语用-语义实质以及在语言句法结构构建中所扮演的角色。关键词 信息结构 多维模式 语用-语义实质 引言信息在语句中的分布问题一直是功能语言研究关注的对象。作为传统上研究信息传递过程中不同信息单位排列顺序的信息结构,实际上是一种语句的前提、断言、焦
2、点及辖域的语用组配,或者是一种整个语句命题层面上的语义关系或结构。信息结构研究经历了早期模式和经典模式的发展过程。大多数学者们基本上都采用对信息结构中的信息单位进行切分的两分法旧信息和新信息,他们为句法成分贴上不同的标签,用来标示句法结构中不同句法成分的功能;信息结构是居于比句法结构更深层的结构,是人们对底层的信息单位调用的结果,实际上它已经表现为一种抽象的排列顺序(比如旧信息在前,新信息在后),更确切地说,它是对存在于语言机制中的与人们所要表述的意义相对应的语义结构。但是信息结构中标示现实中事物或事件的信息状态与句法结构中的句法成分并不总是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S NP VP s
3、yntactic representation V NP (Mary likes) (elk) syntactic constructionpresupposition focus information structure 学者们对信息结构中的信息单位切分所使用的术语都是建立在各自的理论背景上,或者说切分是以单一平台为基础进行的,有些术语是语用的,有些是心理的,而有些则完全是语法的。他们对于究竟在哪个平台上对信息结构进行切分并未达成共识,但都认为信息结构与在语法意义上对句法结构进行切分的主谓结构密切相关,即信息结构中两个信息单位可组配成一个超语法的完全孤立结构体。下图给出了学者们在各自理论基
4、础上切分信息结构所使用的术语:推荐精选Terms Proposerspsychological subject Von der Gabelentz (1869), Paul (1880)psychological predicate themerheme Ammann (1928), Mathesius (1929), Firbas (1964), Danes (1970), Halliday (1967)topiccomment Von der Gabelentz (1869), Reinhart (1982)topicfocus Sgall & Hajicova & Benesov (19
5、73)presuppositionfocus Chomsky (1971), Jackendoff (1972)backgroundfocus Chafe (1976), Jacobs (1982)old/givennew Halliday (1967), Chafe (1976)already activatednewly activated Chafe (1976)open propositionfocus Prince (1981) discourse olddiscourse newhearer oldhearer new Prince (1992)notional subjectno
6、tional predicate Kiss (1995) foregroundbackground Heusinger (2001)信息结构研究的早期模式(一)主谓结构(subject-predicate structure)主谓结构不仅是语言学中重要的句法划分手段,而且在其它领域也占有一席之地,如认识论、逻辑学、心理学及信息论等;语言学中主语和谓语的两分法可追溯到Plato和Aristotle。这两个术语分别对应句法层面上名词和动词的功能,完全属于语法或句法范畴;由于它们对传递的信息贡献不大,很快被信息论学者抛弃,但生成语法的NP-VP结构却是源自这两个概念。认识论中的主谓结构是关于句法结构
7、中的哪些成分承载正被论及的事物或事件,而哪些成分承载对所论及事物或事件进行评论或描写的功能。通常来说,语法中的主语和谓语和认识论中的是一一对应的,特别体现在简单的句法结构中;但也有些情况它们并不对应,如被动结构和英语中带“傀儡主语(it)”的结构。如识别“The window was broken by Mary”中的主语,认识论学者就把语境因素考虑进去,因而他们主张主谓结构的确认依赖于语境,类似语篇中的话题确认。逻辑学中主谓结构的鼻祖是Aristotle,他声称主语和谓语主要是运用在“someis(某个是)”和“allare(所有的是)”格式中,用公式表示是“S is P”,如:(1) a.
8、 Some Chinese is tall. (A is B for some A) b. All Chinese are Asians. (A are B for all A)该观点认为主语和谓语在句法结构中可持一种位置对称关系,为了某种推测的目的,它们位置的交换是可接受的,如: (2)a. Some tall person is Chinese. b. Some Asian is Chinese.但是主语和谓语的对称关系在否定结构中不成立,如: (3)a. Some Chinese is not tall.推荐精选 b. All Chinese are not Europeans. (4)
9、*a. Some not tall person is Chinese. *b. All not Europeans are Chinese.而且当主语和谓语都有数量词修饰时,它们的位置对称关系也是不可能的,如: (5)a. Some Chinese likes all Europeans. *b. All Europeans like some Chinese.总之,语法中主语和谓语的两分法对复杂句法结构功能的解释力不大,因此在功能句法中研究信息结构和句法结构关系时它们未被排上用场。(二)Hermann Paul 与早期心理模式Hermann Paul(1880)把句法结构看成是与发话者心智
10、中的概念密切联系的语言表征,是他首先阐释了心理主谓结构和语法主谓结构之间的关系,其主要观点如下:(i)语言的心理学基础实际上首先提出心理主语和心理谓语的是Von der Gabelentz(1869),用来研究人心智中思想顺序与句法结构中成分顺序之间的关系。他把心理主语和心理谓语分别定义为“受话者应认为是关于什么的信息”和“受话者应考虑的是什么信息”。Paul采纳了他的术语,在心理基础上考察语法范畴。(ii)句法结构两分法Paul 认为,根据功能不同把句法结构中的成分切分为主语和谓语是建立在句法成分在心理中所承载的信息状态的基础之上,但是心理意义上的切分与语法意义上的切分并不一一对应。(iii
11、)提问考察可作为区分心理切分与语法切分的依据他把对句法成分的提问作为识别心理主语和心理谓语的手段,也可以有效阐释心理切分与语法切分的不一致性。(6)Peter will go to the cinema tonight. (7) a. When will Peter go to the cinema?b. Where will Peter go tonight?若(6)是(7)a的答句,心理谓语是“tonight”;若是(7)b的答句,心理谓语则是“the cinema”。因此用不同的提问来考察,心理谓语会改变,而语法谓语保持不变。提问考察在当代信息结构研究中涉及到标示新信息的“焦点”。(iv
12、)主位结构能影响单个词的语义成分的选择(8)a. How will Peter go to the cinema tonight? b. Peter will walk to the cinema tonight. c. Peter will drive to the cinema tonight. d. Peter will ride to the cinema tonight.(8a)就交通方式进行提问,因而动词“go (walk, drive, ride, etc.)”的语义成分中只有一个是心理谓语。三个答句表明主位结构不仅仅影响句法结构的构建,还影响单个句法成分的选择。也就是说,如果存
13、在着一个从信息结构到句法结构的投射,那么该投射不仅影响句法成分的排列顺序,还影响包含更小成分的词汇表征。除了以上观点,Paul还认为心理谓语往往有重音标示;他还把既不属于心理主语也不属于心理谓语的成分称为“关系词(connection words)”。关于语篇中的主位结构,他只提及话语中的心理主语承载旧信息,但遗憾的是他只主张在孤立的句法结构中研究主位推进,并未扩展到语篇。(三)格式塔理论(Gestalt theory):图形-背景格式塔理论作为语言功能的心理基础,由格式塔心理学家或完形心理学家提出,他们把不同句法结构的表达归因于潜在的心理结构。该理论认为,范畴化不仅是根据现实结构中事物或事件
14、的属性进行分类的过程,而且有时是一个完形感知(perceived whole or holistic perception)的过程;根据范畴化的不同感知过程,Ungerer & Schmid (2001)提出了推荐精选“直系典型等级(direct typicality ratings or goodness-of-example ratings)”和“属性典型等级(attribute-based typicality ratings)”,完形感知属于前者。图形-背景分离的观点首先由丹麦心理学家Rubin提出,后由格式塔心理学家借鉴用来研究知觉(主要是视觉和听觉)。关于对图形和背景分离的感知存在
15、两种情况:“图形-背景转换(figure-ground reversal)”和“图形-背景衡定(figure-ground stability)”;前者指图形和背景根据感知的不同可相互转换,典型的例子是Rubin的“脸/花瓶”的不同意象;后者指图形和背景衡定不变,但图形需符合两个完形原则“封闭原则”(轮廓封闭)和“顺接原则”(无间断的整体)。尽管图形-背景分离存在着以上两种情况,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图形总是由感知上突显的实体充当。不过现实中人们的感知绝大多数是图形-背景衡定的情况。图形-背景分离由Talmy(1983)引入认知语言学中,用来分析句法结构中空间关系的表达。所有的空间关系可以通过这种
16、方式来表达:确定现实结构中的一个事物图形与另一事物背景(有时多个背景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图形和背景一般拥有明显的区别性特征(Talmy, 1983): Figure Groundlocation less known location more knownsmaller largermore mobile more stationarystructurally simpler structurally more complexmore recently in awareness earlier on scene/in memorymore prominent more backgrounde
17、d图形承载突显信息,而背景承载不突显信息。习惯上来说,现实结构中事物的相互位置关系一般是对称的,如:(9)a. 电视 Ground 下面是小茶几 Figure。 b. 小茶几 Ground 上面是电视 Figure。但很多情况下图形和背景的位置关系并不对称,这主要体现在句法结构中突显信息和不突显信息排列顺序的可接受程度,或者说承载不同信息的句法成分在语序模式中的固化程度(信息结构的语法化程度),如:(10)a. A cat Figure is on the floor Ground. b. On the floor Ground, there is a cat Figure. *c. The
18、floor Figure is under a cat Ground.(11)a. 一只苍蝇 Figure 在月饼 Ground 上面。b. 月饼 Ground 上面有一只苍蝇 Figure。 *c. 月饼 Figure 在一只苍蝇 Ground 下面。*d. 一只苍蝇 Ground 下面是月饼 Figure。同一事物在不同场景中可以是图形,也可以是背景,如:(12)a. A cat Figure is on the floor Ground. b. A flower Figure is on the cat Ground.需要注意地是,有时同一事物在同一场景中可以是图形,也可以是背景,这主要
19、看其突显的程度如何,如:推荐精选 (13)a. 湖 Ground 面上有条载着个老人的小船 Figure。b. 湖面上的小船 Ground 里载着个老人 Figure。事件关系也可以形成一种图形-背景关系;由于对某一事件突显度的不同,该事件可以是图形也可是背景,与另一事件形成对称关系;当句法实现时,主句承载突显的图形,从句承载不突显的背景,如: (14)a. I study Figure while he plays Ground. b. He plays Figure while I study Ground.(15)a. 当我做完作业的时候 Ground,他回来了 Figure。 b. 当
20、他回来的时候 Ground,我做完作业了 Figure。即使在事件范畴中,图形-背景关系有时也是不对称的,如:(16)a. 当我睡觉时 Ground,经常做梦 Figure。 *b. 当我做梦时 Ground,经常睡觉 Figure。Langacker(1987)在“视角”的标题下探讨图形-背景对句法结构选择的影响,并且他还提到图形和注意焦点并不存在内在的一致关系。实际上图形-背景分离是事物之间的比较,而非像似。信息结构研究的经典模式(一)布拉格学派(The Prague School)Ammann(1928)采纳了句法结构心理学基础的观点,提出了“主位-述位(theme-rheme)”概念。
21、Mathesius(1929)起初运用这两个术语分析捷克语和其它斯拉夫语的语序问题,后来以一种功能分析手段将它们应用到语法系统中,并根据句法结构中信息的组织情况提出了“功能句子观(FSP)”。他认为句法结构中有三种成分:承载旧信息的“主位”,承载新信息的“过渡”和“述位”;根据这三种成分的排列顺序,他把句法结构分为两类:无标记的“主位-过渡-述位”和有标记的“述位-过渡-主位”。“FSP”后来得到了发展,Firbas(1964)提出“交际动态(communicative dynamism)”,认为不同句法成分所承载的信息量存在着一个层级(scale or hierarchy),主张某个句法单位
22、交际力的大小就是其对交际展开过程的贡献大小,即推动交际向前发展的作用大小。关于句法成分信息量层级,不同的学者给出不同的术语,如“熟知层级(scale of familiarity)”(Prince, 1981),“接近标记层级(accessibility marking scale)”(Ariel, 1990),“已知层级(giveness hierarchy)”(Gundel & Hedberg & Zacharski, 1993)。新布拉格学派(Sgall & Hajicov & Benesov, 1973)尝试着以一种语法系统模式来描述“话题-焦点”结构。对信息结构的研究存在两个问题:句
23、内和语篇两个层次的信息结构研究;如何将“主位-述位”扩展到语篇。实际上是Danes(1970)首先注意到了这两点,他把句内和语篇中的信息组织分别称为“语句组织(utterance organization)”和“语句视角(utterance perspective)”,并提出了主位在话语(discourse)中推进的三种模式:(i)主位的简单线形推进模式T1 R1 T2 (=R1) R2 T3 (=R2) R3 (ii) 连续主位推进模式T1 R1 推荐精选T1 R2 T1 R3 (iii)分裂主位推进模式T R1 Ta R2 Tb R3 (二)Halliday 与信息结构Halliday(1
24、967)是首次采用信息结构这个术语的学者,起初他运用信息结构简略地描述口语的信息组织情况,把信息结构看成是与“音调(tonality)”密切相关的结构层次,声称“信息单位不是由语句成分结构决定的,信息在语句的分布体现了以不同目的实现的区别性结构,信息结构是以音调的形式实现的”。然而在句法层面上把信息单位的分布看成是与音调组织序列相关的观点对于信息结构和句法结构关系的阐释力甚小,因此Halliday又进一步提出了信息结构的两个层面:把语句信息切分称为“主位结构”;在“已知”的概念下分析信息分布的内在组织情况。前者与信息单位的线形序列有关,而后者则将分析纳入语篇。Halliday将信息单位的中心称
25、为“信息焦点(information focus)”,指从语篇上文中“不可获取”的信息,而已知信息则是从交际双方的背景知识或语篇上文中“可获取”的信息。新旧信息的切分就是按照上述两个方面来定义的:旧信息是发话者认为可从语篇上文或情景中恢复的信息,新信息则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定义:(i)新信息是焦点并不意味着它在上文中没有提及,而是从它在语篇上文中不可恢复的意义上来说的;(ii)新信息是不可预测的信息;(iii)新信息是在问句中可替代wh-成分的信息。试看下面语句中分别包含着上述三类新信息:(17)A: Would you like to play football with me? B: I ha
26、ve to finish my homework.(18)A: 你的班主任李老师真细心。 B: 不,我的班主任是张老师。(19)A: Who did you ask for help? B: I asked Peter for help.新信息定义的三个方面实际对应了三种焦点:断言焦点、对比焦点和疑问焦点。尽管Halliday重新定义了信息结构,但是他并未把句子和语篇联系起来考察,而且他对于已知信息的“可恢复性”也值得商榷。(三)Chafe与已知信息Chafe(1976)致力于话语构建的研究,主张话语是发话者依据受话者对信息的确信程度构建的,而非涉及到句法结构的语义内容。他运用“信息包装(in
27、formation packaging)”的比喻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信息传递的方式就象不改变质量却能影响售出率的牙膏包装方式”。Chafe发展了Halliday关于已知信息的“可恢复性”和新信息的“不可恢复性”观点,尝试用交际双方心智中的“意识(consciousness)”概念对信息结构进行重新定义。声称“已知信息是发话者认定(假定)在其发话时存在于受话者意识中的信息;而新信息则是发话者认定(假定)其在发话时正在输送到受话者意识中去的信息”。他还把已知信息看作是一种在交际双方意识中能被激活的信息,并提出了“已知信息层级推荐精选”,因为已知信息的激活存在着程度问题,可高可低甚至消失。Princ
28、e(1981)采纳了Chafe关于“信息包装”的观点,主张发话者依据信息结构以不同的方式来整修句法结构。后来Vallduv(1990)进一步发展了此观点,句法结构中承载的信息可以总体上切分为“焦点”和“背景”,背景又可分为“连接信息”和“尾信息”。 Sentence topic comment Mary likes elkFocus Ground link tail focus ground focus Link Tail除了对“信息包装”和“已知信息”重新定义外,Chafe还把“对比焦点”纳入语义学中进行阐释:(20)It is Mary who likes elk. (i) Ground:
29、 someone likes elk (ii) Possible candidates: Peter, John, Tom, Mary, (iii) Assertion: Mary is the one who likes elk(四)语义学中的信息结构:“前景信息-背景信息(foreground-background)”模式 与以上信息结构研究模式相比,Heusinger(2001)对于信息结构研究的语义模式颇有不同,他认为信息结构包含两个平行的信息单位:“前景信息”和“背景信息”。Jackendoff(1972)称背景信息为“命题骨架(p-skeleton)”;前者指句法结构中所有成分承载
30、的信息,后者指除去焦点剩余成分承载的信息。这种观点将句法结构信息与话语信息进行了比较,焦点被看作是两个信息单位之间的区别,而非独立的信息单位,更重要的是该观点将其它句法成分看作是“焦点触发语(focus operators)”的论元,而焦点触发语是前景信息和背景信息构建的两个集合之间的投射过程,如下图所示: Mary only likes elk Mary likes UNIQUE Mary likes x (F) elk background foreground焦点触发语实际上包括量化副词(adverbs of quantification),如“only/always”;能愿动词(mod
31、als),如“must/can”;频率副词(frequency adverbs),如“often”;情感事实语(emotive factives),如“find/feel”;态度动词(attitude verbs),如“satisfy/appreciate”。但是Heusinger只把频率副词和量化副词作为焦点触发语,忽略了其它的一些“焦点敏感词(focus sensitive particles)”,尤其是动词,而且当动词作为焦点触发语时,前景信息和背景信息之间的投射过程很难成立。Heusinger 还认为投射过程不是单一的,在表层结构(句法结构)、前景信息-背景信息及焦点触发语之间都存在着
32、投射过程,如下图所示: Mary only likes elk surface structure推荐精选 Mary likes x background (p-skeleton) Mary likes elk foreground only UNIQUE ( m$X L(m, X),mL(m, e) semantic interpretationHeusinger 认为焦点触发语的投射必须是在前景信息和背景信息自身表达意义之间进行的,而在它们的隐含意义之间不存在这种投射。他对于信息结构研究的这种语义模式实际上借用了逻辑语法理论中动态描述自然语言意义的“话语表现理论(discourse rep
33、resentation theory, or DRT)”;DRT分析自然语言语义时采用“逐渐递增信息”的动态研究途径,并把逻辑语法对自然语言单个句子的处理扩展到跨句子序列;DRT 还在自然语言句法结构分析树与其语义模式之间增设了一个作为中间层面的语义表达式“话语表现结构(discourse representation structure, or DRS)”,用来从直观视角展现人们理解语言的心理认知过程。前景信息和背景信息实际是相当于两个DRS,背景信息与前景信息之间存在着一种逐渐递增信息的动态过程,而增加的信息则是焦点触发语作用的结果。Heusinger 的这种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构建话语
34、的发话者心理中的焦点信息,但是问题仍然存在:首先如何确认焦点触发语的投射域(选择项、集合、预设、DRSs还是两个DRSs 的功能);其次如何确认未表达信息(预设、背景信息还是隐含信息);最后信息结构的前景信息与背景信息的切分对于将单个句法结构分析扩展到语篇中贡献不大。信息结构在句法结构构建中扮演的角色在研究语言结构和功能之间关系时,尽管学者们根据各自的理论背景提出了不同的研究模式,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信息结构充当句法、语义及语用的接口,然而遗憾的是他们基本上都采取了一种从句法结构到信息结构的倒置研究途径。实际上信息结构是一个语用-语义概念,在句法结构构建时,信息结构已经存在于发话者的意念中,信息
35、单位的潜在排列顺序直接影响句法结构中句法成分的排列,下图明晰了信息结构在句法结构构建时的地位(于秀金,2006): 句 法 结 构 语序分析语法化固化程度分析信息结构功能分析 语用原则 (语用目的) 认 知 分 析 被概念化 未被完全 概念化 语言语义极 现实(语义结构) 概念化 过程 概念结构 结构 上图表明信息结构与句法结构、语用原则和语义结构密切联系。信息结构不是一个凭空出现的概念,在具体语境中,信息单位的排列顺序要求达到话语的连贯,其制约因素是关系准则;在脱离语境的情况下,有时其它一些语用原则(可处理原则、明晰原则、经济原则、量-质准则等)会影响信息单位的排列,但大多遵守末尾焦点或前置
36、焦点的规律,而有时信息单位的组合及排列顺序体现了一种人们对现实结构的概念化或语义结构或充当句法结构语义极的概念结构,即承载不同信息单位的句法成分在语序模式中已经固化了。鉴于信息结构的多层面地位,我们可以采取一种融合的途径,涉及到语用和语义因素来研究信息结构和句法结构之间的关系;从历时视角可以研究信息结构语法化的动因,其中包括语用法的语法化和语义内容的语法化,当然任何语言中信息结构的语法化都存在着一个程度问题,共时平面上构建的句法结构都是其历时语法化过程中的变异,因此信息结构在句法层面上实现时会受到语法化程度的影响。推荐精选结语由于信息结构本身的多层面地位,其在各个领域都备受关注,语言学中对信息
37、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功能句法学派,致力于信息结构和句法结构之间关系的研究。前人们所采取的对信息单位进行切分的两分法有时不能很好地解释复杂句法结构中信息的传递情况,Prince (1992)从语篇和受话者两个角度给出了两种平行的切分方法,尽管也提到了语义结构对信息单位排列顺序的影响,但比较笼统,主要是在语篇中操作的,没有很好地将句内信息和话语信息区分开来。对信息结构和句法结构关系的研究可应用到其它领域,如二语习得、翻译、语序类型分析等,因此对信息结构研究究竟采取何种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Chafe, W. L. Giveness, contrastiveness, definiteness, s
38、ubjects, topics, and point of viewA. In Li, C. N. (ed.), Subject and Topic C.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6.Croft, W. Syntactic Categories and Grammatical Relations: The Cognitive Organization of Information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1.Danes, F. One Instance of Prague School M
39、ethodology: Functional Analysis of Utterance and TextA. In Garvin, P. (ed.), Method and Theory in Linguistics C. Paris: The Hague, 1970.Firbas, J. On Defining the Theme in Functional Sentence Analysis J. Travaux Linguistique de Prague, 1964, (1). Garver, N. Subject and Predicate A. In Edwards, P.(ed
40、.), The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Vol.7C. New York: Macmillan and the Free Press, 1967.Halliday, M. A. K. Notes on Transitivity and Theme in English J. Journal of Linguistics, 1967, (3).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
41、s, 2000.Heusinger, K. V. Information structure and sentence meaning A. In Hajicova, E. & Hoskovec, T. (eds.), Form, Meaning and FunctionC.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2001.Hirst, D. & Di Cristo, A. Intonation Systems: A Survey of Twenty language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Hyma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建筑施工合同执行细则
- 劳务派遣补充合同范本2024年
- 2024专业版代理操盘合同
- 2024装修协议合同范本
- 2024设备转让合同范本设备购买合同范本2
- 南京银行学生贷款合同
- 城市轨道工程施工借款合同
- 2024苏州市全日制劳动合同
- 2024小卖部承包合同
- 2024自费养老合同范文
- 2024年二手物品寄售合同
- 2023年辽阳宏伟区龙鼎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真题
- 三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附答案集锦
- 高一期中家长会班级基本情况打算和措施模板
- 历史期中复习课件七年级上册复习课件(部编版2024)
- 专题7.2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举一反三)(新高考专用)(学生版) 2025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专练(新高考专用)
- 7.2.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练习 同步练习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4.2光的反射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 《现代管理原理》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专科《高等数学基础》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 TPO26听力题目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