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参考word_第1页
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参考word_第2页
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参考word_第3页
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参考word_第4页
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参考word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 神经系统 (1) 神经系统分类:(a)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 (b)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2)神经元(神经细胞)的结构 细胞体组成: 树突(特点:短而多,呈现树枝状)突起 轴突(特点:长,只有一条,并且在末端有分支称为轴突末梢) 神经纤维:是由轴突和其外面的髓鞘构成。 注意:神经元是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二 神经系统的调节(1) 方式:反射(2) 反射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下,人和高等动物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做出规律性 应答。 反射的类型:(a)非条件反射 (特点:天生的,本能的,低级的生命活动) 举例:眨眼反射,吮吸反射,膝跳反射,缩

2、手反射,呼吸反射 (b)条件反射(特点:后天训练,学习获得,高级的生命活动) 举例:老马识途,望梅止渴等 注意:反射活动只存在于高等动物中,在植物中不存在。(3)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组成:(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 反射过程: 刺激 感受器(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分析和综合) 做出相应的应答 效应器 传入神经 注意:反射活动的正常进行所需要的条件(a) 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b)需要一定的外界刺激三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图1(1) 静息电位(神经细胞没有受到外来刺激)电位表现: 内负外正 原因:神经细胞的K+外流,导致膜外阳离子

3、浓度高推荐精选图2 兴奋部位 未兴奋部位(2) 当受到外来刺激时候,神经纤维出现兴奋,产生动作电位,即内正外负 原因:Na离子向细胞膜内流动,导致细胞膜内阳离子增多注意:(1)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无论膜内还是膜外)之间出现电位差,就会产生局部电流 (2)膜内电流流动方向: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即正电荷向负电荷移动) 膜外电流流动方向: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同上)图3 兴奋传导方向(3) 注意:(a)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一致。(b) 对比图3和图2可知,图2原兴奋部位由于电荷的移动又恢复成原来的静息电位。兴奋继续向前传导。注意:以上三张图表示刺激发生在神经纤维的最左侧。假如刺激发生在神经

4、纤维的中部,那么兴奋的传导方向如何? 刺激由图可见:(1)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的特点:双向性,速度快且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的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 电信号推荐精选四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 知识铺垫:(a) 突触小体: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出现膨大,呈杯状或球状。,称为突触小体(b) 突触:由突触小体和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共同形成(下图)注意:突触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结构基础简化图突触类型:(1) 轴突-树突型(2) 轴突-胞体型 突触结构组成(下图) 突触前膜(标号3):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突触小体的膜 突触间隙(标号5):

5、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间隙 突触后膜(标号6):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c)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刺激 A神经元的神经纤维产生兴奋(即电信号) 沿 轴突 突触小泡 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 突触小体中的释放神经递质(化学信号)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即B神 经元细胞的树突膜推荐精选B神经元产生兴奋(电信号) 或者胞体膜)受体注意:(1)突触小泡里的物质: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多巴胺,一氧化氮等) (2)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体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分泌到突触间隙的方式:胞吐方式 (3)突触后膜的受体本质是:糖蛋白 (4)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下一个

6、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但是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就会水解消失。(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式: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单向性 (7)参照p19 图 2-3 突触小体中线粒体作用:为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提供能量(8) 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9)五 中枢神经系统 脑 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最高级中枢 包括 小脑:维持机体身体平衡(记忆:“小平”) 脑干:呼吸中枢 下丘脑:调节体温,水盐中枢,(记忆“下体水淹”)内分泌中枢的枢纽 脊髓(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注意: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六 大脑皮层(言语功能区)(1) W区(write):

7、出现障碍 不能写字(失写症)(2) H区(hear):出现障碍 不能听懂别人说话(听觉性失语症)(3) V区(view):出现障碍,不能看懂文字(即不能阅读即失读症)(4) S区(speak):出现障碍,不能说话(运动性失语症)第二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一促胰液素的发现(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书本 P23) 二 激素:生物体内特殊的腺体或组织产生的,直接分泌到体液中,通过体液运送到特定的部位,从而引起特殊激动作用的一群微量有机化合物 三 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 四 人体内的腺体分类:(1) 外分泌腺:腺体内有导管,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如消化腺(唾液腺,胃腺

8、, 肝脏,肠腺)等, 汗腺、皮脂腺。(2) 内分泌腺:腺体内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体内的毛细血管,随着血液循环运输 到全身,如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等。五 内分泌腺的分类和分泌的激素(1) 下丘脑:抗利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等推荐精选注意:(a)下丘脑产生的激素除抗利尿激素外,基本都叫促*激素释放激素 (b)抗利尿激素作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液的排出(2) 垂体:生长激素,催乳素,促甲状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等 注意:(a)生长激素的“激”不能省略,如果省略成生长素,生长素是植物分泌的激素 生长激素的作用: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

9、长。 疾病:(1)侏儒症(幼年分泌不足) (2)巨人症(幼年分泌过多) (3)肢端肥大症(成年分泌过多) (b)催乳素作用:由垂体合成和分泌,促进乳腺的发育和泌乳(c) 垂体产生的激素除催乳素和生长激素外基本都叫促*激素 (3)甲状腺:甲状腺激素注意:甲状腺激素作用:a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加速物质氧化分解,提高产热量b促进生长发育(脑,骨头,生 殖器官)c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疾病:呆小症(幼年分泌不足) 甲亢症(突眼症) (成年分泌过多)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缺碘)(4)肾上腺:肾上腺素 注意: 肾上腺素作用:(a)促进肝糖原分解,提高血糖含量(b)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增加产热 (c)使人呼吸加快

10、,心跳和血液的流动加速。(5)胰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注意:胰岛素作用:降低血糖含量 (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 ) 胰高血糖素作用:提高血糖含量 (6)胸腺:胸腺激素(7)卵巢和睾丸:雌性激素和雄性激素 注意:(a)雄(雌)性激素作用:雄(雌)性激素促进雄(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精子(卵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雄(雌)性的第二性征。(b)雌雄激素也可由肾上腺皮质少量分泌六 不同激素间的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1)拮抗作用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举例:胰岛素作用是降低血糖含量 而胰高血糖素作用是升高血糖含量(3) 协同作用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

11、应的结果。举例:a 提高血糖含量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b 促进生长发育: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c 促进细胞新陈代谢,提高产热量: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七:激素调节的实例(1) 血糖平衡的调节血糖的三大来源 a 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 b 肝糖原的分解 c 非糖物质的转化(如脂肪)血糖的三大去路:a 被细胞利用氧化分解,产生CO2, H2O和能量 b 作为原料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储存在肝脏细胞和肌肉细胞 c 转化成脂肪等非糖物质(2) 与血糖含量调节有关的激素推荐精选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 作用:降低血糖含量途径:a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葡萄糖进行氧化分解 b血糖进入肌细胞和肝细胞以肝糖原

12、和肌糖原的形成分别储存 c 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脂肪)转化为葡萄糖, 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 作用:提高血糖含量 途径:a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水平升高b.促进一些非糖物质(如脂肪)转化为葡萄糖。 (3)血糖调节图 a促进血糖合成糖原,b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c 细胞氧化分解 恢复正常 血糖上升 胰岛素a促进肝糖原分解b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胰岛B细胞+ +血糖下降 下丘脑一区域 血糖上升 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 吃饭恢复正常 正常血糖水平0.8-1.2g/L 运动 血糖下降 胰岛A细胞+ 下丘脑另一区域 肾上腺注意:(1)血糖的平衡既受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激素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13、(图中虚线框内)(2)人体中唯一降血糖的激素是胰岛素,升高血糖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3) 正常人的血糖含量: 80120mg/dL 高血糖症:当空腹血糖浓度高于130mg/dL时,且血糖浓度在130160mg/dL时不会出现糖尿。(4)当血糖含量高于160180mg/dL的范围时会引发糖尿病 八: 反馈调节:(1) 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2) 举例:胰岛的工作 工作效果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作用 血糖水平降低 抑制(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作用 血糖水平升高推荐精选 抑制(一)九: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

14、调节的实例一 一 寒冷 下丘脑 TRH 垂体 TSH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细胞代谢,产热注意:(1)TRH 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TSH代表促甲状腺激素 (2)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的内分泌腺由高到低有三个层次:下丘脑、垂体、被管理的某些内分泌腺,其中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3)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同样存在反馈调节,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一定程度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释放相应的激素(图中虚线框)十:激素调节的特点:(1) 微量和高效(2) 通过体液调节(3) 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注意:(1)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会被分解、失活,因此体内需不断的产生激素。(3) 激素既

15、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只是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即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第三节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一 体液调节:(1) 概念:激素和其他调节因子如CO2, H+,乳酸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 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注意: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二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存在生物(1) 只有体液调节: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2) 两者都有: 人和其他高等动物 注意:只有高等动物才具有神经调节,植物没有神经调节三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

16、暂比较长 四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1) 人的体温调节知识铺垫:A体温:人身体内部的温度,在37.5左右推荐精选口腔: 36.737.7 (37.2)腋窝: 36.037.4 (36.8)直肠 36.937.9 (37.5) 直肠口腔腋窝B 人体产热途径: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尤以骨骼肌和 肝脏产热最多) 人体散热途径:(1)汗液的蒸发 (2)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3)呼气、排尿和排便等C 人体皮肤表面存在温度感受器 主要分为 温觉感受器 和冷觉感受器 联系之前知识:调节人的体温和水盐平衡的中枢都位于下丘脑人在寒冷条件下要保持体温稳定,从两个方面着手,(1)减少散热量(2)增加产热量

17、图1(实线内)表示人体通过神经调节来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图2(虚线内) 表示人体通过体液调节来增多体内热量的产生由此可见人体温度的维持靠的是神经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的注意:炎热条件下与寒冷条件正好相反,增加散热量,减少产热量。实例:(1)当人处在寒冷条件下: 图1神经调节a汗腺分泌减少b皮肤血管收缩c皮肤立毛肌收缩d 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寒冷环境(炎热) 刺激 效应器冷觉感受器 兴奋 兴奋 减少热量散失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兴奋 兴奋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图2体液调节 垂体 甲状腺(肾上腺) 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增多产热量(2)人体的水调节知识铺垫A 抗利尿激素又称为血管升压素,是由下丘脑分泌

18、且储存在垂体中,由垂体释放 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和利用,减少尿量的排放。B实例过程 图1 神经调节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喝水 渴觉 大脑皮层 ()食物过咸体内失水过多 渗透压升高 (+)渗透压感受器 兴奋 饮水不足 (细胞外液) (下丘脑) 图2 体液调节 刺 激 细胞外液 (一) 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分泌 渗透压降低 垂体后叶释放推荐精选 尿液减少 尿液中重吸收水 肾小管和集合管 (+) 抗利尿激素 注意:由上图可知,正常人吃过咸的食物,且要保持人体内水的平衡,一方面要喝水,一方面要减少尿液的排出,且要维持体内水的平衡同时需要神经调节(图1实线方框里) 和体液调节(图2虚线方框里)共同协调完成的。(3) 盐的平衡 (Na+ K+)(了解)(1) 人体内Na+ 来源:食盐 去向: a 肾脏排尿(主) 且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 b 汗液和粪便(次)特点:多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