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江苏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技术标准technology standard of city emergency shelter construction(征求意见稿)目 次1 总 则12 术 语23 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44 场所型应急避难场所115 应急转换15附录 a 用词说明16附录 b 应急标志17附录 c 应急转换设施设备表261 总 则1.0.1 为适应城市综合防灾、抗灾需要,规范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制定本标准。1.0.2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应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以及“合理规划、平灾结合、综合利用、因地制宜”的原则。1.0.3 应急避难
2、场所建设应与国家经济建设相协调,与各类防灾专项规划相衔接,与公园、绿地、广场、室内场馆和人防工程等建设相结合。 1.0.4 本标准中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分为场地型和场所型两类。1.0.5 本省地级以上城市新建、改建和扩建应急避难场所工程应按本标准执行,县级市及以下城镇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可参照执行。1.0.6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2 术 语2.0.1 应急 emergency response破坏性灾害(如地震、战争等)或其它重大危害性突发事件发生前所做的各种防御和减轻灾害的准备以及发生后所采取的紧急抢险救灾行动。2.0.2 城市应急避难场
3、所 city emergency shelter城市内配套建设了应急救援设施(设备)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场地和按防灾要求设计或加固的场所。 2.0.3 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 ground-type emergency shelter 利用公园、绿地、学校操场、广场等开敞空间建设的具有灾时紧急避难和临时生活功能的场地。2.0.4 场所型应急避难场所 venue-type emergency shelter利用地下空间(含人民防空工程)、体育场馆、学校教室等公共建筑具有灾时紧急避难和临时生活功能的场所。2.0.5 避难单元 evacuation unit 场所型应急避难场所中具有独立避难功能的空间单元。
4、2.0.6 避难场所出入口 entrance of shelter能够满足人员疏散、物资运输等安全出入的通道。2.0.7 基本设施 basic facilities为保障避难人员基本生活需求设置的配套设施。 2.0.8 一般设施 general facilities为改善避难人员生活条件,在基本设施的基础上增设的配套设施。 2.0.9 综合设施 comprehensive facilities为提高避难人员的生活条件,在已有的基本设施、一般设施的基础上增设的配套设施。 2.0.10 场地(所)有效避难面积ground(venue)effective area of evacuation作为应急
5、避难场所建设资源的场地(场所)面积中减去不适合作为应急避难场地(所)使用的面积后的可用于避难场所建设的场地(所)面积,包括人员避难区、综合保障区和出入口集散区面积。2.0.11人均避难面积effective area per capita在应急避难场所中,避难人员人均所占有的场地避难面积。3 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3.1 分 级3.1.1 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按安置时限和功能分为三级: 级应急避难场所、级应急避难场所、级应急避难场所。3.1.2 级应急避难场所为长期避难场所,避难时间30天以上,具有完备的避难生活设施,能满足人员长时间避难需要。 3.1.3 级应急避难场所为中短期避难场所,避难时间3
6、 30天(含30天),具备避灾所需的设施。 3.1.4 级应急避难场所为紧急避难场所,用于紧急疏散居民,避难时间一般在3天以内,具备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设施。3.1.5 各级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面积可按表3.1.5确定。表3.1.5 各级应急避难场所设置要求项 目级 别场地占地面积(m2)人均避难面积(m2)级应急避难场所50000以上57级应急避难场所100005000035级应急避难场所2000100001.523.2 选 址3.2.1 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选址应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质等条件,并应符合如下要求:1、应避开易发生地质灾害和气象、水文地质条件恶劣区域。2、场地地形较平坦
7、,周边道路畅通、交通便利。3、远离城市重要经济目标。4、应急避难场所离城市重大危险源安全距离应不小于500m。 5、避开高压线走廊区域。 3.2.2 地震烈度6度以上(含6度)地区,城市开放绿地必须按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其他地区新建、改建10000m2以上城市公园、绿地及广场等可按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3.2.3 应急避难场所内的建(构)筑物及周边配套设施,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3.3 平面布局3.3.1 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按功能划分为人员避难、综合保障和出入口交通集散三个区域,各区域应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并有场内道路连接。3.3.2 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出入口的数量、宽度和形式
8、应符合表3.3.2的要求,并应与疏散道路连接。表3.3.2 各级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出入口要求 项 目类 型数 量形 式总宽度级应急避难场所4个以上坡道式不小于0.3m/百人级应急避难场所24个级应急避难场所敞开、坡道式3.3.3 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疏散道路的数量和宽度应符合表3.3.3的要求。表3.3.3 各级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疏散道路要求项 目类 型数 量(条)路 宽(m)级应急避难场所以上(要安排在不同方向上)15级应急避难场所210级应急避难场所26103.3.4 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场内道路应符合如下要求:1、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内应建有内部道路,级和级应急避难场所内部主道路宽度应不于5m
9、,道路转弯半径不小于12m;级应急避难场所内主道路宽度为3.55m。2、场地内桥梁应满足消防和救灾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要求。3.3.5 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内各类设施应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无障碍设置。3.3.6 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外围四周应设置防火安全带,其宽度应符合表3.3.6的要求。表3.3.6 应急避难场所外围防火安全带宽度要求等 级防火安全带宽度(m)级应急避难场所25以上级应急避难场所2025级应急避难场所10-153.4 设施与设备3.4.1 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应按表3.4.1要求配置相应设施。表3.4.1 应急避难场所设施配置要求 项 目类 型基本设施一般设施综合设施级应急避难场所级应急
10、避难场所-级应急避难场所-说明: 具备; - : 不具备。3.4.2 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置应包括:应急指挥管理设施、应急集结区、应急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设施、应急供水设施、应急供电设施、应急厕所、应急标志等。3.4.3 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一般设施配置应包括:应急篷宿区、应急物资储备设施、应急垃圾储运设施、应急排污设施、应急通道、应急消防设施、应急停车场等。 3.4.4 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综合设施配置应包括:应急指挥中心、应急停机坪、应急洗浴设施、功能介绍设施、应急救援驻地等。 3.5 基本设施要求3.5.1 应急指挥管理设施中设有广播、图像监控、有线通信等系统。1、应急指挥管理设施的面
11、积:级不小于100m2、级不小于500m2。2、广播系统应覆盖应急避难场所。3、图像监控范围应覆盖应急篷宿区和应急避难场所内道路及出入口。3.5.2 应急集结区为避难人员提供短时间使用的露天避难场地,需要时部分区域可设置帐篷。3.5.3 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区设有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设施,并应符合如下要求:1、级、级应急避难场所每5个应急篷宿区设置1个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站,最低配置面积不小于500m2。2、级应急避难场所内应设置1个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站,最低配置面积不小于300m2。3.5.4 应急供水设施可选择设置供水管网、供水车、蓄水池、水井、机井等两种以上供水设施,并根据所选设施和当地水质设
12、置净水设备,使水质达到直接饮用标准,并应符合如下要求:1、每100人应至少设一个水龙头,每250人应至少设一处饮水处。2、人员饮用水量3l/(人日),生活用水量10l/(人日)。3.5.5 应急供电设施应设置多回路电网供电系统或太阳能供电系统,也可以设置移动式发电机组。1、供、发电设施应具备防触电、防雷电保护措施。2、电气设备的安装必须牢固可靠,设备和装置的固定螺栓或焊接强度必须满足抗震要求。3、应急避难场所场内道路照度不应低于50lx;篷宿区应设置安全照明,照度值不应低于50lx。指挥通信间、手术医疗间等的照明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3.5.6 应设置暗坑式厕所或移动式厕所,并应符合如下要求
13、:1、应急厕所之间距离应小于100m,且位于应急避难场所下风向,距离篷宿区3050m。2、暗坑式厕所按每3050人一个坑位设置,应为水冲式,并附设或单独设置化粪池,容量按1.2kg/(人日)设计。3.5.7 应急避难场所及周边应设置避难场所标志,具体要求参见附录b。 3.6 一般设施要求3.6.1 应急篷宿区内设置帐篷或活动简易房,并应符合如下要求:1、篷宿区周边和场所内要按照防火及卫生防疫要求设置通道。2、每个应急篷宿区不应超过1000m2,应急篷宿区之间应有宽度大于2m的人行通道。3、应急篷宿区应配置灭火器材,消防用水储备量应大于40m3。3.6.2 应急垃圾储运设施为可移动式,并实行分类
14、储运。应急垃圾储运设施距离应急篷宿区应大于10m,且位于应急避难场所下风向设置,按200g/(人日)标准建设。3.6.3 应急排污系统应设置污水排放管线和简易污水处理设施,并应与市政管道相连接。有条件的可设独立排污系统。3.6.4 应急物资储备设施应放置在场地内或场地周边,并应符合如下要求:1、应利用场内或周边的饭店、商店、超市、药店、仓库等进行应急物资储备。2、场地周边的应急物资储备设施与应急避难场所的距离应小于500m。3、有条件的应设置永久性专用物资库,粮食储存标准为400900g/(人日),医疗药品、器材按2%受伤者率的需求量储备。3.6.5 应急避难场所附近应设置应急车辆停车场。3.
15、7 综合设施要求3.7.1 应急指挥中心是收集、传达、分析各种信息、处理、组织、指挥应急避难场所内一切行动的场所。 1、应急指挥中心面积应不小于1500m2。2、图像监控范围应覆盖应急篷宿区和所内道路及出入口。3、广播系统应覆盖应急避难场所。4、应配置有线、无线通信设备和网络接口。 3.7.2 应急避难场所内或周边应设置供直升机起降的应急停机坪,要求如下:1、起降坪地应平坦、坚硬、坡度不大于5,10m范围内不应有树木、周围无高大建(构)筑物。 2、起降坪地中心左右15范围1000m距离内,直升机进出通道向上5视野内没有任何障碍物,保证升空平行安全角度。3、起降场面积可参考表3.7.2。 表3.
16、7.2我国主要装备直升机起降坪幅员尺寸直升机机型起降场面积(m)米-1176060米-8、直-5、直-96040米-65050云雀30203.7.3 应急洗浴设施可结合应急厕所设置,也可以设置移动式洗浴设施。3.7.4 应设置功能介绍图版,宜设置触摸屏、电子屏幕等设施。 3.7.5 有条件的可在场地内或场地附近设置救援人员的驻地。 4 场所型应急避难场所4.1 分 级4.1.1 场所型应急避难场所按安置时限分为以下三级:级应急避难场所,可安置避难人员30天以上;级应急避难场所,可安置避难人员330天(含30天);级应急避难场所,可安置避难人员3天以内。各级应急避难场所具体要求应符合表4.1.1
17、的规定。表4.1.1:各级场所型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要求级 别安置时限(天)场所面积(建筑面积)(m2)人均避难面积(m2)级30以上4000m2以上单建式地下空间(含人防工程)或大型体育馆、展览馆、学校等3.5级3301.52级3以内11.54.2 建筑物选择4.2.1 选择场所型应急避难场所应符合如下要求:1、大型体育馆、展览馆、学校等。2、建筑面积不小于4000m2单建式地下空间(含人防工程)。4.2.2 用作场所型应急避难场所的公共建筑和地下空间(含人防工程)必须符合抗震、抗风及防洪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应在加固改造后方可使用。4.3 平面布局4.3.1 规模较大的应急避难场所应划分避难单元,
18、每个避难单元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4000m2。避难单元之间应设置连通口。4.3.2 每个避难单元应设置指挥、生活、医疗、物资储备、供水、 供电、排污等设施。4.3.3 每个避难单元出入口不应少于两个,避难场所出入口应布置在地面建筑倒塌范围之外。4.3.4 避难场所出入口通道净宽之和,应按避难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3m确定,每个通道通过人数不应超过800人。当通道内设置门时,通道净宽应按门净宽计算。4.4 设 施4.4.1 避难单元内应设指挥区,内设广播、图像监控、有线通信、无线通信等应急通信设施。要求:1、指挥区建筑面积应不小于50m2。2、广播系统应覆盖整个避难单元。3、图像监控应覆盖整个生
19、活区和主要出入口。4.4.2 避难单元内应设生活区,生活区应进行分区,每个分区不应超过800m2,分区之间应有大于2m的人行通道。4.4.3 避难单元内应设物资储备区,其建筑面积可按80100m2确定。4.4.4 避难单元内应设水冲厕所,厕所之间的距离应小于100m,厕所应设置排风设施。4.4.5 避难单元内应设垃圾储存间,其建筑面积可按510m2确定,垃圾储存间宜布置在排风口附近。4.4.6 避难单元内应设饮水处,其数量不少于4个,每个饮水处的建筑面积可按510m2确定。4.4.7 避难单元内应设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点,其建筑面积可按 1520m2 确定。4.4.8 避难单元宜充分利用自然条件
20、,合理组织自然通风。采用自然通风时,平面布置应保证气流通畅,避免死角和短路,尽量减少风口和气流通路的阻力。当采用机械通风时,人员新风量按不小于10m3/(p.h)确定。 4.4.9 避难单元应利用城市供水管网、蓄水池等进行应急供水。饮用水、生活用水的水质,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避难单元内应设置饮用水、生活用水贮水池(箱)。贮水池(箱)的贮水时间按7天计,用水量标准为:1、饮用水: 3l/(人日);2、生活用水: 10l/(人日)。 4.4.10 避难单元内应设排污系统,并与市政管网连接,有条件的可单独设置。 4.4.11 避难单元内应设置多路供电,同时应配置应急电源。应急电源应满足照明、通风和医
21、疗等最低负荷要求。 4.4.12 应急避难单元生活区应配置灭火器材。5 应急转换5.0.1 拟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的新建、改建项目,应在该项目平时功能设计的基础上增加应急避难场所的专项设计。5.0.2 应根据应急避难场所类型、分级和容纳避难人数来确定应急避难场所的设施与设备,数量不足的应在避难场所启用前实施应急转换并设置到位。5.0.3 应急转换分为:一次性土建安装到位设施设备,临时构筑设施设备,临时增添设施设备,灾时引入设施设备,具体要求参见附录。附录 a 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用“必须”
22、;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这样做的词:正面词采用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词:正面词采用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标准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规定(或要求)”。附录 b 应急标志一、图形符号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标志设计应当美观大方、经久实用,图形符号如表一,可将所示图形结合场所实际情况设计。根据现场情况,场所内外需要增加新的标志,可以按照本标准给出的标志牌样式,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二、统一标志城市应急避难场所
23、的统一标志由应急避难场所图形符号和本避难场所汉语名称及英语名称组成,为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牌不可缺少内容(见表二)。 三、组合标志组合标志是统一标志基础上增添有关避难场所文字说明的标志。可设在应急避难场所各入口的显著位置,说明本场所功能区规划图、疏散道路图、注意事项、应急避难知识等内容(见表三)。 四、场所内道路指示标志场内外指示标牌可采取立杆式标牌,地表上标牌高度1.0m,横宽0.67m(其中尖端长度0.07m),纵宽0.2m。应急避难场所内道路指示标志(见表四)。五、场所周边道路指示标志应急避难场所周边道路指示标志用于在周边道路上指示位置及距离,标志见表五。六、标志设置要求1、场所周边主干
24、道、路口应设置周边道路指示标志;2、场所出入口应设置应急避难场所组合标志或统一标志,并要设置标有文字说明的应急避难场所平面图和周边居民疏散线路图;3、场所内主要通道路口应设置应急设施的道路指示标志;4、场所内各类配套设施及设备应设置明显的标志及简易的使用说明。附录 c 应急转换设施设备表3 序号应急避难场所所需设施设备内容与要求应急转换要求一、一次性土建安装到位的设施设备、建筑1应急供水按人员避难区设置的供水管网、供水龙头、洗消龙头主要共用2应急水源包括应急水源(水井)、净水、滤水设施独立设置3应急厕所按每个避难场所内人数和男女比例确定的在室外构筑的简易厕所独立设置4应急排污按应急避难场所设计
25、要求的污水管网、污水井、化粪池主要共用5应急广播避难场所设置的广播线路和喇叭主要共用6应急供电指场地型避难场所增设的应急供电线路、配电开关、照明设备,场所避难区按平时加强设置。提供应急发电机组的配电设施独立设置7应急通风排烟主要共用8应急指挥通信设施指按设计方案中指挥通信用房需安装铺设到位的有线、无线、网络接口、交换柜等独立设置有条件共用9应急监控指应急避难场所安装铺设到位的监控线路、监控探头和相关监控设施。独立设置有条件共用10应急消防设施按应急避难场所灾时人数,结合平时增设主要共用11应急标志独立设置12应急集散场地包括人员集散场地、物资集散场地。主要共用13应急保障用房指指挥、医疗救护、
26、物资储存保障用房 按标准以合理配置面积修建。合理配置面积为独立设置最低配置面积。主要共用二、临时构筑设施设备1应急厕所维护指应急厕所使用时的上部临时维护2应急治安点按人员避难区布置3应急卫生防疫点按人员避难区布置4应急食品加工设施确定的食品加工区增加食品加工的设施设备有条件共用5应急保障用房指挥、医疗救护、物资储存保障用房不足时,在室外以帐篷形式构筑的保障用房三、临时增添设施1流动厕所由环卫部门提供2应急发电机组由电力部门提供3应急生活用品由民政部门提供4应急交通设备由公交部门提供四、灾时引入设施设备1应急指挥设施设备指灾时指挥通信必要的全套指挥通信设施设备,包括流动指挥车灾时场所启用前保障到
27、位2应急医疗设施设备包括抢救伤病员的全套医疗设备,包括野战医院灾时场所启用前保障到位下面是赠送的保安部制度范本,不需要的可以编辑删除!谢谢!保安部工作制度一、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津法规,按照#年度目标的要求,做好#的安全保卫工作,保护全体人员和公私财物的安全,保持#正常的经营秩序和工作秩 序。二、做好消防安全工作,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教育提高全体人员的消防意识和防火知识,配备、配齐#各个楼层的消防器材,管好用好各种电器设备,确保#各通道畅 通,严防各种灾害事故的发生。三、严格贯彻值班、巡检制度,按时上岗、到岗,加经对重要设备和重点部位的管理,防止和打击盗窃等各种犯罪活动
28、,确保#内外安全。四、加强保安队部建设,努力学习业务知识,认真贯彻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全体保安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勤奋工作,秉公执法,建设一支思想作风过硬和业务素质精良的保安队伍。11、保持监控室和值班室的清洁干净,天天打扫,窗明地净。12、服从领导安排,完成领导交办任务。5、积极扑救。火警初起阶段,要全力自救。防止蔓延,尽快扑灭,要正确使用灭火器,电器,应先切断电源。6、一旦发生火灾,应积极维护火场秩序,保证进出道路畅通。看管抢救重要物资,疏散危险区域人员。九、协同本部门或其他部门所进行的各项工作进行记录。保安员值班操作及要求一、交接岗1、每日上午9时和下午 19时 为交接岗。2、交接岗
29、时将当班所接纳物品清点清楚,以及夜班所发生的情况未得到解决的需面汇报。检查值班室内外的卫生状况,地面无纸屑,桌面无杂物,整齐清洁。二、执勤1、7:50 8:10、13:50 14:10立岗迎接上班人员;12:00 12:20 、18:00 18:20立岗送下班人员。2、值勤时做到遇见领导立岗,检查物品立岗,外来人员进出立岗。3、门卫室值勤时,应做到坐姿端正,注视监视器的动态,做好接待工作,值勤期间不看书报电视,听收音机。不与无关人员聊天,劝阻无关人员不要在门卫室寄存物品或打电话,禁止打瞌睡。4、维持门口秩序,使之保持畅通。5、熟记消防,报警,救护及内部联系电话。三、巡逻巡逻是防盗及发现#有不安
30、全因素的重要措施。1、每天按照巡检制度定时轮流巡逻。2、巡逻时思想集中,保持高度警惕,不吸烟,不与无关人员闲聊,并将每一点所发生情况记录清楚,巡逻时做到勤走动,勤思考,勤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报告。3、白天加强对观众区、办公区及楼道的巡逻,夜晚以机房为重点进行检查,每晚零点之后巡查不少于两次。四、防火工作1、严格门卫制度,严禁无关人员,将易燃易爆物品带入#。2、发现违反安全规定的电源和火种,应予以切断和熄灭,应报告#领导采取相关措施。3、值勤时发现物质储存,保管不符合防火要求,消防器材移作他用及非正常使用灭火器,应及时阻止,并报告,提请有关部门整改。4、发生火灾先拨打 119 向消防部队报警,并立即报告#领导。报警时简要讲清#地址,电话号码及火情,同时派人在门口接应,引导消防车进入火场,向消防人员介绍水源,总电闸部位等。下面是赠送的保安部制度范本,不需要的可以编辑删除!谢谢!保安部工作制度一、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津法规,按照#年度目标的要求,做好#的安全保卫工作,保护全体人员和公私财物的安全,保持#正常的经营秩序和工作秩 序。二、做好消防安全工作,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教育提高全体人员的消防意识和防火知识,配备、配齐#各个楼层的消防器材,管好用好各种电器设备,确保#各通道畅 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班主任的个人工作计划范文
- 中学老师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2024工程技术咨询协议3篇
- 2024年大连出口吸污车产品责任保险合同3篇
- 实习报告总结合集15篇
- 实习申请书(15篇)
- 建筑行业实习总结例文
- 某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建议书
- 六年级上第四单元比集体备课思维导图
- 《电器火灾的防范》课件
- 31~63m空心薄壁高墩液压自爬模法施工专项方案41
- 《冲突及冲突管理》
- (完整版)第二章-铸铁的结晶及组织形成课件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某厂酸洗硫酸烟雾治理设施设计
- 典型的战略管理型组织结构案例-首创集团组织结构课件
- 小学生怎样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 2014 年全国高校俄语专业四级水平测试试卷
- SparkCCD6000操作规程操作版分解
- ft531型机器人解包系统
- 分散式风电项目建议书范文
-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专项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