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讲座五正当防卫_第1页
专题讲座五正当防卫_第2页
专题讲座五正当防卫_第3页
专题讲座五正当防卫_第4页
专题讲座五正当防卫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讲座五: 正当防卫 教学重点、难点建议: (详见教材) 1.防卫的正当性及其制约。2.防卫“过当”的判断标准。关于正当防卫的详细介绍: 一、新刑法对正当防卫制度的修改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 , 是鼓励和保障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 重要手段 ,对于保障国家、 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威慑犯罪分子 , 制止和预防犯罪 ,具有 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1979 年刑法第 17 条虽然确立了正当防卫制度 , 但是规定得相当原则、 笼统 ,以致在司法实践中 ,对正当防卫行为的构成条件 , 尤其是必要限度上掌握过严 ,把一些 正当防卫行为当作防卫过当处理 ,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正当

2、防卫制度作用的有效发挥。为 了鼓励公民自觉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更好地保护被侵害的利益 , 新刑法典对正当防卫作了 修改。( 一) 进一步明确了正当防卫的概念我国 1979年刑法典第 17条第 1款规定 : “为了使公共利益、 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 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 而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 , 不负刑事责任。 ”新刑法典第 20条第 1 款 规定 :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 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 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 ,属于正当防卫 ,不负刑事责 任。”两个概念比较 , 新刑法的规定在被保护利益的主体上增加

3、了“国家”,在被保护的对象上增列了“财产”,在防卫对象上 ,明确规定为是 “不法侵害人 ”。这样, 新刑法典关于正当防卫概念的 规定 , 较 1979 年刑法典中的规定更趋全面和科学。( 二) 放宽了防卫的限度根据我国 1979年刑法典第 17条第 2款的规定 ,正当防卫限度的条件并不明确 ,因而在刑法理 论界产生了 “必需说 ”和“基本相适应说 ”等不同观点。 在司法实践中 , 也常常产生是否超过正当 防卫的必要限度而难以对行为人的行为定性的困惑。例如某师范学校在操场放电影, 住在学校周围的农民也去观看 , 由于几个农民站在凳子上挡住教师李某的视线 , 李某让农民下来观 看, 为此发生口角

4、, 几个农民动手殴打李某 , 致李某身上多处受伤 , 口、鼻出血 , 教师刘某在劝 阻未果的情况下 , 回学校食堂拿来一把菜刀 ,用身体挡着李某说 : “你们如再殴打李某 ,我就不 客气了 ”,几个农民仍用砖砸李某的头部 ,刘某持菜刀砍在一农民胳膊上 ,造成重伤。 一审法院 以教师刘某故意重伤罪判处其 15 年有期徒刑。刘某不服 ,提起上诉 ,二审法院以防卫过当为由,改判为 7 年有期徒刑。刘某仍不服 ,提起申诉 ,经法院再审认定刘某的行为属正当防卫 , 判决无罪。这一案例说明 ,1979 年刑法对正当防卫的限度没有具体的标准, 以致难以准确把握正当防卫行为。 新刑法第 20条第 2款规定 :

5、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 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新刑法强调正当防卫行为只有明显超过必要 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情况下 , 才视为防卫过当 ,应负刑事责任 , 这有利于司法机关正确地认定 防卫过当行为 , 大大放宽了正当防卫的限度。( 三) 增设了无限防卫权 所谓无限防卫权 , 是指公民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所实施的正当防卫行为 , 没有必要限度的要求 , 对其防卫行为的任何后果均不负刑事责任。 为鼓励公民见义勇为 , 有利于保护被害人的利益 , 有利于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新刑法第 20条第 3款规定 : “对正在进行行凶、 杀人、抢劫、强奸、 绑架以及其他严

6、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 采取防卫行为 , 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 , 不属于防 卫过当 , 不负刑事责任。 ”根据这一规定 , 公民在受到正在进行的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 罪侵害时 ,采取的任何防卫行为 , 都不能以防卫过当追究其刑事责任。 认定无限制防卫时应注 意其必备的条件 : 一是防卫的范围 , 仅针对行凶、 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 人身安全的暴力行为 ;二是防卫的时间上 , 暴力行为正在进行 , 有些不法侵害在其全过程中的 暴力程度可能有变化 ,无限度防卫只能在相应的暴力正在进行时 ; 三是对象上只能针对实施 暴力的人 ,在多人共同侵害时 , 不一定能对每个人都实施

7、无限防卫。二、正确理解和执行正当防卫制度新刑法第 20 条明确了正当防卫的概念 ,放宽了防卫限度 , 增设了无限防卫权 , 较之 1979 年刑法 , 完善了正当防卫制度 , 这样不仅有利于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 , 调动和保护广大人民 群众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提倡见义勇为的良好风尚 , 而且有利于司法 机关正确地认定正当防卫 , 避免了过去司法实践中对正当防卫的条件、必要限度以及防卫过 当的罪过形式等问题理解上的不一致。根据新刑法第 20 条的规定 , 现就正当防卫的防卫意 图、必要限度及无限防卫权作以下分析。( 一 ) 防卫意图的认定正当防卫是否构成 ,首先应弄清其防卫意

8、图 ,所谓防卫意图 , 即防卫人意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 行, 为了保护国家、 公共利益、 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 , 而决意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 侵害的心理状态。 正因为它是防卫人的一种心理状态 , 所以具有隐蔽性的特征 , 有时防卫人的 客观行为使其防卫意图的表露明白无误, 但有时则不那么一目了然。正当防卫中防卫意图的认定时常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干扰 :1 、防卫挑拨防卫挑拨是故意挑逗、引诱对方进行不法侵害而借机加害于对方的行为。在防卫挑拨中, 存在着一定的不法侵害 ,挑拨人也实行了所谓的正当防卫 , 形式上符合正当防卫的客观条件。 正 是这种客观表现上的相似性 , 造成了正当防卫防卫意图和防

9、卫挑拨伤害对方的犯罪意图认定 上的困难。 解决这一问题 , 关键是在查明客观的预谋和挑逗、 引诱行为有无的同时 , 更要注意 查明行为目的这一主观内容 , 防卫挑拨不能构成正当防卫 , 是因为挑拨人故意诱发不法侵害 而借机加害于对方 , 主观上具有伤害对方的犯罪意图而非防卫意图。通常预谋作为防卫挑拨 案件的情节 , 是因为预谋的内容反映了这种伤害对方的犯罪意图, 诱发不法侵害便是这种犯罪意图的体现。2 、相互斗殴所谓相互斗殴 , 是指参与者在其主观上不法侵害故意的支配下 , 客观上所实施的连续的互相 侵害的行为。一般认为 ,相互斗殴不存在正当防卫问题 ,因为斗殴双方主观上都具有伤害对方 的目的

10、而不具有防卫意图。如果确实参与斗殴 , 不得主张正当防卫权利。但是如果虽在斗殴 现场 ,与斗殴事件有一定联系 ,而确实没有参与斗殴 ,客观上无殴打对方或指挥殴打对方的行 为, 主观上无斗殴意图 , 在遇多人围攻并有可能受到伤害的情形下 , 应该有正当防卫的权利。3、随身携带凶器 在相当一部分案件中 ,防卫人随身携带凶器 ,在遇不法侵害时便加以使用 , 其防卫意图的认定 便因随身携带凶器而出现干扰 , 尤其是其给对方造成了较重的人身伤亡时。随身携带凶器并 不足以表明行为人的主观意图。防卫意图的体现 , 不是带有凶器与否 , 而是其凶器的动用 , 即 行为人在什么情形下动用携带的凶器 ,是随身携带

11、刀子 , 主动向人挑斗 ,或者一遇轻微的侵害 , 便掏刀就捅 ,还是在遇害、情况紧急时 , 被迫举刀自卫 ?不同的情况反映了行为人不同的主观, 因此 , 不能因随身携带凶器而“明显 ”和 “重大损害 ”是防卫过当的构 , 但在司法实践中对防卫限度的确认心理 ,在最后一种情形下动刀自卫才是防卫人防卫意图的体现 排除其拥有正当防卫的权利。( 二 ) 防卫限度的确认新刑法第 20 条第 2 款放宽了防卫限度 , 在确定防卫行为是否应负刑事责任时 , 必要限度成为 参照标准而不再是绝对标准。所谓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 是指从双方行为性质、 手段、强度的比较看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制止不法侵害行为而

12、对不法侵害人所必须实行的侵害 造成不法侵害人重伤、死亡等不必要的严重后果。可见 成要件。新刑法比较具体地规定了正当防卫限度的标准 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不法侵害人的侵害能力和防卫人的防卫能力的对比这里说的 “能力”, 包括体力和心理素质。正当防卫首先是力量的较量。因此,当不法侵害人的力量占优势 ,防卫人无法与之相抗衡时 , 防卫人只有借助于防卫工具 ,其防卫强度才能制止对 方的不法侵害 , 虽造成严重的防卫后果 , 但也应当认定为在防卫限度之内的正当防卫。在正当防卫中 , 双方的暴力对抗能力除决定于体力外 , 还受各人的心理素质影响。 如果是一个 受过专门训练的人 ,在遇到不法侵害时 ,

13、 或者可以有意识地选择打击的部位 ,把握打击的力量 , 控制自己的防卫强度 ,但一个普通人就难以做到这一点。 因此, 当一个普通公民遇到不法暴力 侵害时 ,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使自己的防卫强度超过对方的侵害强度, 应当认为这是必需的 ,不属于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过当行为。2 、防卫环境正当防卫总是在一定的时间、 地点发生的 , 因此当防卫强度超过侵害强度时 , 往往也与防卫环 境有关。首先是与防卫时间有关 ,不法侵害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 , 还是发生在夜深人静之时 , 对防卫人精神上的威胁显然有所不同。发生在夜间的侵害, 更容易激起防卫人的心理恐慌 ,以致于在采取防卫行为时 , 不易控制

14、其防卫强度 , 因此对不法侵害人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害有 时是难免的 , 应当认定为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其次是与防卫地点有关。防卫地点一般是 不法侵害的发生地点 ,而犯罪分子往往精心选择那些偏僻人稀的环境 , 以便使其犯罪目的更 加易于得逞 ,对这种情况下的不法侵害实行正当防卫 ,其防卫环境显然要恶劣一些。因此 , 在 防卫地点不利于防卫人的场合 , 防卫人在正当防卫中对不法侵害造成较重的损害 , 即使其防 卫强度超过了不法侵害的强度 , 也可以说是必需的。3、不法侵害的突发性 不法侵害是突然发生 ,还是慢慢发生 , 防卫人的情绪反应是不一样的 ,前者显然比后者激烈 这无疑影响到防卫人随之采取的

15、防卫行为 , 因为防卫人在猝不及防的突然袭击下 , 往往无暇 考虑对方的不法侵害强度 , 只能一心抵御侵害 ,因此往往导致较重的侵害强度 , 应该认为是难 以避免的 , 不应认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4、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正当防卫是防卫人的意识和意志行为 ,防卫行为受防卫人的意识和意志支配 , 防卫人总是在 对不法侵害的认识基础上 , 对不法侵害强度作出大致判断 ,从而将自己的防卫强度控制在适 当的限度内。但这种防卫意志的实现是要靠防卫人防卫动作的选择和控制实现的 , 在敌众我 寡的情况下 ,防卫人四面受敌 ,穷于应付 ,由于不能有选择地实施防卫动作 ,因此, 往往不能有 效地控制自己的防卫强度 , 在这种情况下防卫强度即使超过了侵害强度 , 也是必需的 , 应当认 定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另外,对防卫过当 “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删除了 “酌情”二字,可理 解为必须减轻或免除。, 这就会导致公民滥施暴力进行报复。, 有利于鼓励见义勇为 , 有利于同犯罪 , 也不利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三) 无限防卫权的把握无限防卫权的行使前提是受到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 强奸、 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 人身安全的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