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宦门妇女的家庭生活状况-文档(20210405183352)_第1页
唐代宦门妇女的家庭生活状况-文档(20210405183352)_第2页
唐代宦门妇女的家庭生活状况-文档(20210405183352)_第3页
唐代宦门妇女的家庭生活状况-文档(20210405183352)_第4页
唐代宦门妇女的家庭生活状况-文档(2021040518335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唐代宦门妇女的家庭生活状况文章将宦门妇女家庭生活分为在室和结缡不同时期,通过墓志分析其在室时,所受家庭教育、孝敬父母、宗教信仰,和婚后 相夫、训育子女,宗教信仰、祭祀、丧葬的生活状况,进行比较 和简要分析。通过极具代表性的宦门妇女的家庭生活状况,可以看出当时唐人妇女家庭生活共同的努力目标,墓志的记载虽有其局限性,但反映了当时唐人对妇女的期望。一、引言魏晋南北朝以来虽然以家族为单位, 门第为标准的门阀氏族 势力逐渐走向衰落。科举制的兴起,一些出身低微的地主阶级兴 起,但门第的观念仍作为衡量家室身份和社会地位的标准,仍以与大族通婚为荣,婚姻讲究门第的观念仍然深入人心。 宦门是拥 有一定特权,属于统

2、治阶级。唐代宦门妇女既指身份显贵的帝王 贵戚,位高权重的官僚贵族妇女,也有普通官宦人家的妇女。她 们按照社会限定的行为规范行事, 婚姻生活非常具有典型性和时 代性。唐代墓志汇编中收录了千余方墓志。其中大多数是记述 宦门妇女在母家,夫家的婚姻家庭生活。数量众多的墓志铭所述, 具有普遍性,也表达唐人对妇女的期望。二、唐代宦门妇女的家庭生活状况官宦人家婚姻讲究门第观念, 在墓志中多有反映,墓志中都 开篇突出炫耀的是其高贵显赫的门第。赵郡郑氏的墓志中记述,荥阳郑氏,是荣泽的大族,门庭显 耀。族中人丁兴盛,大都身居要职。“家传孝悌,世袭轩裳,族 为甲望,当今之最。”墓志中还具体列出郑氏家族祖辈为官,官

3、居显位,及其家族与别的大族联姻情况, 突显出其母家门第高贵, 煊赫的家世。“中外炳焕,郁为时宗闺门雍和,士林则取。”上 层官员希望与名门望族通婚以娶到望族的女子做妻子为荣。家庭是古代妇女最主要的生活领域和活动场所, 女子出嫁从 夫,担负起为人妻子,为人媳,为人母亲,乃至为嫂,为妯娌的 责任。古代妇女家庭生活的重心在夫家, 生活的主要内容为相夫, 持书教育,训育子女,敬事舅姑,持家等。(一)在室时的情况1. 修习妇德,读书明理在唐代, 女子受教育的目的是学会识理明德具备四德, 知晓 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道理, 使女子嫁做人妇后尽到新的责任, 操 持夫家事务。唐代各阶层女子受到的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

4、,内 容包括四德教育、 知识伦理教育和其他如女工、 书画等艺能教育。 唐代宦门妇女高门显贵, 文化素质比较高, 因其祖,父辈的原因, 生活优渥,有更优越的条件接受经史,诗书方面的教育。提高文 化素养,修习妇德,也为将来相夫教子所必须,墓志中多处集中 描写唐代宦门女子在室时,阅读史书浏览史籍。女子家庭教育主要以经史教育为基础,希望女子知文识礼。 墓志长安零二六叙述,已故夫人耿氏,父亲是唐朝太常博士,耿 氏是太常君的第六个女儿,在其未嫁前熟读尚书,接受家训、史 箴训导。“爰自眇年,早怀嘉节,申之以传训,戒之以史箴。班 姝谢其容和,蔡女惭其淑问。”另外还注重女子礼仪道德规范教育, 礼乐并举。女子以礼

5、制 为核心的家庭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对道德品质、礼仪规范的教育, 整个古代女子教育的核心。 使女子明礼识德,最终使宦门女子具 备四德嫁到夫家成为贤妻良母。墓志中对于唐代宦门女子琴棋书画、 女工技艺、释道等教育 也有提到。吴兴姚氏墓志中曾提到:夫人“秀质 ?华,禀内则之 令仪,蕴闺门之大雅操”尤其喜欢弹琴研习乐谱, 造诣很高。 对于音律的悟性很高,弹琴技艺也很娴熟。从众多墓志叙述中可 以看到,由于宦门妇女家庭文化素质较高,受祖、父辈影响,有 优越的条件接受不同的教育。2. 孝敬父母,和睦宗亲 女子待字闺中,需要孝敬父母。父母上了年纪,要照顾父母 平时的起居饮食,父母卧病在床,身体抱恙,作为女儿应该守

6、在 床前,衣不解带的侍奉汤药尽孝道 ; 若双亲不幸去世,还需要未 出嫁的女子亲自主持丧葬,穿丧服,操持祭祀。范阳卢氏墓志铭 中说道,夫人是家中的最小的女儿。年幼的时候,法曹公卧病在 床,夫人就亲自在床前侍奉汤药,照顾父亲。得到了宗亲的嘉奖 和喜爱。在室女,动容依礼,夙恭四德,和睦宗亲墓志中也有记载。 鄂国公夫人苏氏,夫人在没有出嫁前,来自贵族,家族兴盛夫人 能够“义高秦晋,誉睦潘杨。”3. 佛道信仰 女子婚前信仰佛道,大都源于个人喜好。墓志中记载,赵氏 李郡女是中丞的长女,在她五六岁时就开始诵读诗书,学习知识, 女工也做得相当精巧。到七八岁就掌握了更多知识, 崇尚佛佛教 文化,一心向奉佛教。(

7、二)结缡后的情况 古代女子结婚后,成为夫家一员,家庭生活内容也与在本家 相比发生一些变化。女子出嫁叫做“归”。1. 相夫在士族女训中特别强调女子事夫的职责。 从墓志看,女子事 夫,琴瑟和鸣,举案齐眉,最重要的是柔顺夫君。范阳卢夫人墓 志中,赞夫人听从夫君的言语,与夫君说话恭顺,夫妻和亲相爱。 若是有关礼仪或行事不恰当的, 夫人还会委婉的劝说夫君。 “翼 终归美,意不拂其意。”女子敬事夫君,要在生活中柔顺和悦的嘘寒问暖,动容依礼。 顺从丈夫,倾听夫君的话语,丈夫外出,须记途程,丈夫生病, 多方问药。在家庭生活中,要以夫为天, 女论语曾将提出女 子贤德声闻的行为标准,“七莫”。对于贤妻是和乐琴瑟,

8、柔顺 夫君,去妒贞洁的具体道德标准。2. 持书教育,训育子女 唐代家庭教育母亲对子女的教育是对子女日后是否成才影 响很大。由于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宦门女子婚后教育子 女被看做是作为妻的本职工作。 从众多墓志中可以看出母亲对儿 子的教育和女儿的教育同样重要, 亲自辅导, 兄弟姐妹间互相学 习,形式和内容上又有所区别。( 1)父亲健在时的母训在唐代宦门家庭教育中,既包括父亲对子女的学习的训导, 也包括母亲在日常生活的教导。 但是由于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 工,母亲更多时间在家操持家务, 也就肩负起日常教育子女的责 任,训育子女也是母道的要求。 在墓志中对母亲口耳相传的训导 子女,督促学习知识,

9、明白事理例子很多。父亲在外为官对于子 女教育只是陈述历史知识,讲说遗文,训诫子女。墓志中记载,对于子女教育,儿子就送外由老师教授知识, 女儿留在闺中,亲自调教。“使动静和礼,问则有仪”尽到为母 之道。为妻教育子女, 有时还需教养前妻子女。 范阳卢氏夫人生育 有有六男二女, 都明理识德, 待人恭敬谦虚, 性情温顺温文尔雅。 有的大女儿小建, 虽然不是她腹中所生, 却比对自家孩子还要慈 爱的照顾。 母道的重要点在于处理教与慈的关系, 训育子女是古 代妇女在家庭生活中大事, 教养前妻子女慈大于教, 所以须赋以 厚慈之爱。2)寡母抚孤时的母训寡居后,妇女教育子女,支撑门户的责任更重。女子寡居后 需要自

10、立自强, 担负起家庭生活的重任。 不仅要辛苦的把子女抚 育长大,还要鞭策子女能学有所成。 使儿子有所作为, 光耀门庭 ; 女儿出嫁,动静合理,都有成立。寡母抚孤, 孤子可能由于某些原因不能就学的, 母亲都会亲 自教授,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大诗人元稹的母亲郑氏,在元稹 八岁时丧夫。 家中贫困, 郑氏就亲自教授他诗书督促其参加科举 考试。元稹九岁就能写出文章,十五岁就参加科举考试,二十四 岁就做官。后来元稹,官至宰相还成为有名的诗人。像郑氏这样 贤明有礼的寡母在墓志中多被比作孟母。在封建父权家长制社会, 寡母要独撑门户承担的责任要多得 多,所以还要为宦门的兴盛行使起教戒的权力。 不仅要督促子女 读

11、书学习,习读经史,还要学习日常生活的礼仪规范,重视品德 教育,督促子女保一家之庆。 如果子女做出有背道德伦理的事情, 寡母可行使惩戒权。 对子女的惩戒教育充分展现了寡母在独自支 撑家庭教育中的权威和不容撼动的地位。(3)对子女家庭教育内容唐代宦门妇女训育子女, 教子儒家六经以及行事应遵守的规 矩法度,诫女“三从四德”即德、言、容、功以及为妻之道忠贞 孝顺。亲自辅导儿子学习经史,监督催促其科举考试 ; 对女儿则 教习四德,诵读儒家经典, 增加知识修养, 教导其做事遵守礼法。 待女儿做好贤妻良母。宦门妇女是属于统治阶层的妇女, 在室时重视家庭教育,大 都文化素质较高。子女在日常都受到母亲口耳相传的

12、教育, 激励 读书明礼,指导儿子参与科举。居家要孝顺父母,善待妻儿 ; 在 朝堂上效忠国家。 李夫人墓志中记载:夫人精通诗书礼仪,身 正为范,亲自教养子女。“洎诸子如寒附火,如乐泳泉。威肃也 示仁,训诱也有旨。”教导女子能言语温顺,温柔婉约,行为依礼。要求女子夙承 家训,遵守女诫约束,施以妇德教育。墓志中多有“幼闲内 则,少习女师” “早承家训,少习女仪”的叙写,最终使女儿 能够成为具备四德的贤妻良母,在夫家行事不逾矩,一切有礼。在科举制兴盛的唐代,作为良母训育子女,希望能培养出光 耀门楣,光宗耀祖,守住家产的孝子贤孙。所以教子更注重文化 教育督促其考取功名,育女则更注重道德品质,礼仪规范教育

13、, 培养具备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3. 宗教信仰 唐代社会儒家文化与佛、道在人们日常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得 到融合。佛释道三教教人行善,鼓励善行,讲求孝道,统治者对 佛道提倡,社会风气开放,大量妇女信仰佛道。墓志中多有记录, 宦门妇女由于文化普及程度较高, 信佛者占大多数,只有少数人 崇尚道教。选择在家吃斋念佛自己修行, 仅仅有少数妇女正式出 家。在墓志中有二百多位信佛妇女, 丈夫死后寡居妇女信奉佛道 的占多数,宗教成为了她们忠贞守节的感情寄托。妇女信奉佛道,对当时婚后家庭生活和社会风气产生影响, 也对儒家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1)宦门妇女信奉佛道的形式 宦门妇女大都居家修行,采取的具体方式有,诵经

14、念佛,斋 戒吃素,抄写经文,绘制、建造佛像,有的还为自己取法号或讳 号。墓志中多有宦门妇女一心钻研佛道教义、参悟佛理的记载。 夫人荥阳县郑氏,具备为人母的仪范,精通诗书。更专心崇尚佛 教,经常诵读金刚波若经,日日夜夜不知疲倦。墓志中也有很少出家修行或舍子女之身于佛道的情况记载。 开元四九七,太原王氏墓志记载夫君死后,夫人潜心研习经书, 还让一个儿子代他、她出家修行,以尽孝道。(2)信仰佛道的不同原因婚后信奉佛道者居多, 墓志中多有记载, 宦门妇女受到过释 道教育,婚后信仰佛道打发寂寞时光,有的夫妻一起研究佛道。墓志中多有记载妇女在失去亲人后, 为寻求精神寄托开始信 奉佛道。在以夫为天的封建社会

15、中,在守节观念比较浓重,要求 她们丧父后担负起侍奉年迈的公婆、教戒子女、抚育孤子成人, 维持家庭和睦的重。所以, 将生活希望转而寄托到佛道中,诵 经念佛,虔诚的求助神灵。墓志中多有记载,自孀居后多年,忠 贞守节将悲痛的感情寄托佛门, 研习佛法,想要得到心灵的安慰。有些妇女自己或家人常年卧病在床, 身体受到折磨, 久久不能治愈。她们就开始信奉佛道,希望得到神明的保佑和庇护。陇西李氏,夫人久病在床,受到病痛折磨,弟弟子侄到很远的地方 求医问药,病情却始终没有的到一点起色。所以开始向奉佛教 “以五蕴皆空,愿度苦厄,尽施于浮屠,心传其教,亦有翼也。 ” 在传统中国,子嗣问题被人们重视,生子关系妇女一生

16、命运。妇女虔诚钻研佛经吃斋念佛,烧香拜佛,希望能获得一个儿子,延续香火,继承家业。太原王夫人墓志铭记有夫人曾说:子嗣问题是孝道最重要的事情,想要生儿子,延续香火。所以“祈拜佛前,志求嫡续。”坚定的信念,虔诚的祈福,终于如愿以偿,在 咸通三年十一月十六日晚上,诞下一子。还有一部分妇女出于追福报恩的目的而信佛, 祈求福佑,保 佑自己和家人,保佑家族能兴旺发达。 4. 主持祭祀 祭祀是古代社会经常举行的一种礼仪活动,居于五礼之首。 主要是为家族祈福保佑家门兴盛, 代表一种孝亲观念,是唐代女 子必须掌握的。在古代礼仪中曾对女子要求,女子出嫁后三 个月后,就可以在夫家参与夫家祭祀的活动。唐代墓志中有少数

17、女性参与夫家祭祀的记载。 天水董氏墓志 记载:“内主中馈,履三千之礼,体九十之仪。且敬洁酒食事也, ?F 黻?M?M工也,恭恪祭祀孝也,克谐叔妹睦也。” 出嫁女,如果母家无儿或无人主持祭祀, 还需要亲自准备祭 祀用品前往主持祭祀。开元二零八记载,夫人母家只有一个弟弟, 很早就离世了,并同家中去世的父亲长辈葬在一起。 然后亲自到家中,准备祭祀所用的祭品,虽然家中人力衰微,但礼仪丝毫没 有怠慢。5. 丧葬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 丧葬之事为凶礼。 丧礼要求古代 女子根据死者亲疏穿不同的丧服, 服期也不同。 丧礼是祭奠亡灵 的一种方式,这也是女子孝道的表现、唐代墓志中就有对宦门女子处理母亲葬礼的记载, 这对于女 子是极大的考验。京兆杜氏墓志铭说:府君很早就已经去世了, 家中只有一个女孩。夫人亲自抚育教导其成人,示以三从四德, 要求待人谦虚办事谨慎, 凡事依礼循规蹈矩。 夫人死后亲自主持 夫人下葬,依照丧葬礼仪,准备周到。三、结语唐代宦门妇女作为唐代妇女中属于统治阶层的妇女, 墓志中 关于妇女生活的叙述具有普遍性, 可以充分反映唐代宦门女子的 家庭生活状态。 家庭生活在中国古代传统女性的人生中占有重要 位置,妇女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和在家庭生活的角色都处于从属地 位,志文所描述的唐代宦门妇女的生活虽具有理想形态, 但表达 的期望, 代表了当时普遍的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