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上语文精读课文复习要点1 1窃读记1 1、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 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 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 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2 2、本课的表达方法:一是作者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 表达自己的感情。(大的方面一一对 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女口:“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来表达终于发现书并没有 卖出去,又可以接着读的惊喜;“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 利用“下雨天,留客天”这种借口,自我安慰,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二是用
2、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女口:“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 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这其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 出了书店的顾客之多,更表现了 “我”对读书的如饥似渴。3 3、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这句话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 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进食。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 欲,对读书的渴望。我很快乐,也很惧怕一一这种窃读的滋味!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
3、中 体现。“我”渴望读书,而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但所谓“窃”,也无 非是只读不买。我快乐是因为:“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 我害怕是因为: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哄赶,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这句话通过神态和心理的对比描写,趣味盎然地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 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喜爱。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 然后才依依不舍 地把书放回书架。“咽了一口唾沫”这一个动作,写出了“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 却
4、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这种窃读犹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获了知识与智慧。 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 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 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3 3 走遍天下书为侣1 1、 本文提出了将一本书读精的方法 “一遍又一遍地读”。作者以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选择带一样东西娱乐的假设开始, 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以 新鲜的比喻,来说明选择的理由。然后继续假设,列举了“一遍又一遍地读”的 方式和方法,只要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读,就会
5、 常读常新,百读不厌。2 2、对句子的理解: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作者将书喻为朋友和家,表达出了对书的喜爱。以常见的事物为喻,生动 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这句话是作者在列举了“一遍又一遍地读一本书”的方法后的感叹,与题目走遍天下书为侣相呼应,相对照。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由前面的“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这真像与另一个 人同船而行”,到现在的“就是”“也是”,更加表达出了作者对一本书喜爱到 百读不厌的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 同一本书。
6、“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指读者因阅历、体验不同而感受 不同。作者指的是每个人都有个性化的读书方式、方法,收获也是独特的。以自 己的方式阅读,对书有独到的见解,才能使书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5 5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 思乡诗,都表达 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泊船瓜洲的诗意: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 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秋思的诗意: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 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 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
7、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长相思的诗意: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 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 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6 6 梅花魂1 1、课文重点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而时常流泪。一共写了五件小事(直接表达这种感情)因年龄大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直接表达 )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大发脾气。(间接表达)离别前送“我”墨梅图。(间接表达)到船上送“我”绣着梅花的手绢。(间接表达)(2 2)对重点句
8、子的理解。梅花魂这里的魂,指的是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土孙归不归”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诗句写的都是乡思,外祖父由诗句想到自己,思乡之情不能自已,因而潸然泪下。课文三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读诗时无声地落泪),(不能回国时呜呜 地哭泣),(送别时泪眼蒙眬),都表明了他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
9、样, 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 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 他们不管历经多少 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秉性”是本性的意思。这里梅花的秉性就是指梅花的精神,梅花魂。这一大段对梅花和中华民族有气节人物的赞誉,是外祖父对“我”说的,这 里不乏老人对孩子的希望和教诲, 其实,也是老人自己心灵的表白。他漂泊海外, 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有变,就像他深爱的梅花一样,有品格,有 灵魂,有骨气。 为什么说外祖父喜爱梅花就是
10、热爱祖国呢?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 这梅花代表的就是祖国,他把爱祖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的身上,爱梅花和爱祖 国是统一的。9 9 鲸本文从体型特点、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四方面介绍鲸。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每个自然段基本上讲了一个意思:第1 1自然段讲鲸特别大;第2 2自然段讲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第3 3自然段讲鲸的种类;第4 4自然段讲鲸怎样进食;第5 5自然段讲鲸用肺呼吸;第6 6自然段讲鲸如何睡觉;第7 7自然段讲鲸的生长特点。概括起来说,4 4至7 7自然段分别是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课文首先拿鲸和人们熟悉的象作比较,使我们形象
11、地了解到,鲸比象还要“大 得多”。接着,用详实的数字来说明鲸的体重,以此来说明鲸“大”。然后,又以 我国捕获的一头鲸为例,再次列举具体数字,具体生动地说明鲸的确很大。1 1、本课是一篇说明文。2 2、 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作假设等说明方法来 说明鲸的特点。3 3、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1 1)“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 就是鲸。”这一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鲸的庞大。这样写,可以给人留下鲜 明的印象。(2 2)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 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
12、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 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这段话通过运用列数字、作假设等说明方法,说明了鲸的确是个庞然大物。(鲸非常大)(3 3) “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上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 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在这里作者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将鲸呼气时喷出来的气比喻成“花园里的 喷泉”。这种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的事物形象具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1111新型玻璃1 1、这篇课文前五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介绍每种玻璃时都是先 讲特点,再讲用途。二是特别
13、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过渡,且富于变化。2 2、第2 2段用“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这句话来转折,起到承上 启下的作用;第5 5段的开头用形象的比喻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读者的阅读愿望。3 3、五种玻璃的特点、作用:(可结合表格复习)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是自动报警,作用是防盗;夹丝玻璃的特点是非常坚硬,不易破碎,适于高层建筑使用;变色玻璃的特点是能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因而能调节室内光线,起 着“自动窗帘”的作用;吸热玻璃的特点是吸热,阻挡冷空气,可使室内冬暖夏凉;吃音玻璃的特点是消除噪音,使噪音强度减弱。4 4、对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 “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
14、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 在一起,不会伤人。”“安然无恙”是形容平安,没有受到一点儿伤害。本课指夹丝玻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不会伤人。“藕断丝连”原是比喻表面上好像已经断了,实际上仍有牵连。本文是指玻璃虽然碎了,但玻璃片仍粘在一起,不会四处飞溅伤人。这两个词语描述出了(夹 丝玻璃非常坚硬、不易破碎的特点)。正是由于“夹丝玻璃”有这个特点,所以 高层建筑上采用这种玻璃才安全可靠。 “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所以人们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这句话介绍了变色玻璃能起到(自动调节室内光线的作用),因而人们把 它叫做“自动窗帘”。“自动窗帘”是指自动拉开或关上的窗帘。
15、 这里把变色玻 璃比作“自动窗帘”,生动形象,恰如其分。 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 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这段话是课文的最后一段,讲了两层意思:一是总结全文,作者用“正在”一词指出新型玻璃并不是无法实现的奇迹,它们已经在现代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 用;二是点明主旨,作者又用“将会” 一词启示人们创造出更多品种的新型玻璃。1313 钓鱼的启示1 1、从钓鱼中我获得的启示是: 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 和力量,一个人只有从小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成功。2 2、对重点句子的理解: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
16、湖里去。”从“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可以体会到 两层意思。第一,父亲和 “我”一样喜欢并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 第二,正因为大鲈鱼这么漂亮可爱, 所以从情感上说父亲也舍不得放掉它,可见父亲也在经历实践道德的考验。更能 让人体会到“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从“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这句话,可以体会到父亲的坚决,“得”一一一定、必须,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同时也能体会到父亲的慈 爱一父亲是理解孩子的心情的,但实践道德是没法妥协的,必须从小严格要求, 这是作为一位真正爱孩子的父亲必须做的,并不是不懂人情。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
17、设计师了。“沮丧”:灰心失望。当年那件让孩子“沮丧”的事,与后来他成为“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之 间有什么联系?(那件“沮丧”的事是他后来能成为著名建筑设计师的重要原 因,也是他对父亲从小严格教育的最好回报。)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 人的“鱼”。诱惑人的“鱼”:吸引人的,让人动心的但又违背道德观念的事物,诸如: 金钱、地位、荣誉、名利 甚至是那些暂时带来一点方便、一点好处的事。 例如:“学校里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 去归还,还是将错就错?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没有民警叔叔,冲过去, 还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
18、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是”:对,正确,应该:“非”:错,不对,不该。这句话的意思是: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 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 可以看出实践道德之难,实践道德,放掉到手的鱼,就需放弃个人利益。1515 落花生1 1、本文是是一篇叙事散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 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 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或: 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 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品格。2 2、
19、作者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父亲对他的教诲和希望,他以“落花生”作为自己 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3 3、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4 4、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详略分明,以物喻人,同时语言朴实无华。给人以清 晰深刻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5 5、重点段:第10-1410-14自然段6 6对句子的理解:“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 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 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 必须挖起 来才知道。”“爱慕之心”,心中产生喜爱、羡慕的
20、感情。这里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通过果实的色彩、样子以及果实生 长的位置的比较,说明花生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其中“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和“埋在地里” “矮矮地长在地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一个外表不怎么美的人,如能默默无闻、毫无怨言地去努力,给别人带来好处, 应该说更了不起,也更让人敬佩。如果一个人既外表好看,又有用,当然更好。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是作者在听了父亲对于花生品格的议论之后受到的感悟,告诉我们要 做一个对他人和社会有好处和贡献的人。生活中类似落花生品格
21、的人或物:环卫工人、邮递员、粉笔。1717地震中的父与子1 1、课文内容、中心;课文讲述的是19941994年美国洛杉矶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 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 38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 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深厚的父子之情。2 2、对句子的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了不起的父与子”,是提领全文内容的关键句子。抓住它品读全文,其他重点句如“他挖了 8 8小时,1212小时,2424小时,3636小时,再没人来阻挡他。”“他 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不论发生什么,我 总会跟
22、你在一起! ”等等,就会迎刃而解。“了不起的父与子”要从“父”与“子”两个方面来理解。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其他孩子的父母“哭喊过后,就绝望地离开了。”而这位父亲一直不停地挖掘。人们劝阻他,“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 人 他便埋头接着挖。”“他挖了 8 8小时,1212小时,2424小时,3636小时,没有人 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为了儿子,决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多么坚忍不拔、决不放弃的父亲!多 么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概括:说父亲了不起因为他坚忍不拔、决不放弃、恪守诺言、有责任感。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在长达3838个小时的漆黑
23、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 物,只有恐惧与危险。然而7 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 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 同死神搏斗,最终生还,巨大的精神力量来自对父亲真诚诺言的信赖; 奇迹的出 现来自伟大的父爱。概括:说儿子了不起因为他鼓励同学求生;获救时,把安全先给了同学;信赖父亲。“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为什么文中3 3次出现反复出现类似的话?因为他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 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反复出现, 多处呼应,通过父亲的责任感充分表现了崇高的父爱, 通过儿子对父亲
24、诺言的深 信不疑说明了对父亲多么信赖。19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1 1、课文是按时间先后顺序叙述的。2 2、成年以后,“我”“越来越体会到”父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在自己的成 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 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作者不仅认识到两种评价对自己健 康成长的必要性,而且认识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看来截然不同的评价所蕴含的共同点,那就是爱。3 3、对句子的理解。“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儿时的幸运是因为:一是“我”有个慈祥的母亲,母亲的鼓励、表扬是“我” 创作的源泉,激励“我”满怀信心地前进;二是“我
25、”还有一个严厉的父亲, 他 的警告和严格教育,使“我”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走向歧途。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 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一一那就是爱。”这一句话写出了“我”对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父母共同的出发点,一个“爱”字。正因为“我”明白了父母的爱心,所以在 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意思是说, 不会产生自傲和自悲。平常有父母时常的提醒,在爱的鼓舞下,不断前进。2121圆明园的毁灭1 1、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 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
26、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 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 2、作者是从众星拱月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收藏珍贵文物这三个方面,来 再现圆明园辉煌的过去的。3 3、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是因为把美的东西毁灭 了,这真是一个悲居I I,更能激起读者的 痛心与仇恨。4、 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首尾呼应,作者的 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2222狼牙山五壮士1 1、课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依次写了: 接受任务(略)一痛击
27、敌人(详)一引上绝路(略)一顶峰歼敌(详)一英勇跳崖(详)五部分内容。课文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 英雄气概。2 2、重点段:4 4、5 5段;6 69 9段。3 3、对句子的理解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 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 。一个“走”字体 现出班长态度坚定、决定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的深切的爱, 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 不犹豫。这里,没有写其他战士的语言,只写他们的内
28、心状态(“热血沸腾”)和 动作(“紧跟”)。说明他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 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这两句话充分体现 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 概。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 诚。这句话充分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这种恨
29、与爱,是五壮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力量之源,是党所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战士们的力量之源,也是敌后抗日根据地英雄儿女们的力量之源。)2525 长征1 1、 内容、中心: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 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 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 精神。2 2、 词语解释:万水千山: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细浪:小浪花。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大渡:指大渡河。铁索寒:十三根铁索给人以深深的寒意。尽开颜:
30、全都喜笑颜开。3 3、诗句意思:首联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 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颔联一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 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 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颈联一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 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 (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 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 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尾联一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
31、开颜: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 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4 4、重点诗句意思:详见上面颔联、颈联意思5 5、其他知识点:A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B B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 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 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 使静止的山有 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C C 一“暖”一 “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两种 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
32、江后的喜悦, 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 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D D “拍”一 “横” 一动一静。以自然环境寄寓无限感慨,极具气势。E E、 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难程度超过五岭和乌蒙山,但由于胜利在望, 心情舒朗,“喜”由心生,眼中望去的风雪交加路也就变得美不胜收了。 写出了 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同时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2626 开国大典1 1、本文记叙了 19491949年1010月1 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 民对新中国的诞生 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毛泽东的领袖风采。2 2、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 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一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林伯渠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3 3、当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 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表达了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 爱。当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之后, 课文用 了“这庄严的宣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Module 1 My bedroom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教科版(广州)英语四年级上册
- 5《走近我们的老师》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 5、搭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 砍伐桉树合同范本
- Unit 1 Playtime Lesson 3(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新起点版英语二年级下册
- 2 百分数(二)-折扣(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家具运输合同范本
- 就诊卡合同范本
- 10 《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从“白色污染”说起》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 Module 11 Unit 1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 课堂嵌入式评价及其应用
-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 化工原理传质导论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ppt课件(完整版)
- Linux操作系统课件(完整版)
- 跨境电商亚马逊运营实务完整版ppt课件-整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
- 中国传媒大学《当代电视播音主持教程》课件
- 浙美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精品必备教学课件
- DB32∕T 4245-2022 城镇供水厂生物活性炭失效判别和更换标准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纲要
- 湿法冶金简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