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2014年中考化学深度分析报告_第1页
广州市2014年中考化学深度分析报告_第2页
广州市2014年中考化学深度分析报告_第3页
广州市2014年中考化学深度分析报告_第4页
广州市2014年中考化学深度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广州市2014年中考化学深度分析报告2014年广州中考化学卷在难度方面与前几年相比,稳中有升!试卷题型和2013年中考试卷的题型基本相同,为20道单选题,共40分,9道大题,共60分,共100分。本卷稳中求新,除了在知识点的覆盖上更加全面外,整体考查重心没有偏移,一、题型分析从这5年的广州中考题来看,题型基本稳定,但是也有一些重组与创新。具体请看下表: 年份 大题题型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符号及简单方程式 21题 21题 21题 性质及简单方程式 21题 溶液 溶解度曲线 25题(4) 22题 22题 溶液配制与溶解度曲线 27题 粗盐提纯与溶解度曲线 28题 金

2、属性质 22、23题 24题 23题 24题 23题 酸碱盐性质 24题 流程题 25题 25题 28题 25题 28题 简单实验操作、装置判断 26题 26题 26题 26题 实验 计算 气体的制备/性质 28题 27题 28题 27题/26题 物质的制备及计算 25题 燃烧条件的探究 22题 物质的鉴别/鉴别实验 29题 29题 29题 29题 29题 从大题题型上看,2014年同上一年有不少改变,特别是流程的除杂过程被削弱,性质考查实验增加,探究题的探究程度加深。二、知识点分值分布年份 题型 2011 2011 2012 2013 2014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2分 4分 2分 2分 2

3、分 空气与氧气 0分 6分 10分 12分 水的组成与净化 2分 2分 7分 2分 2分 物质分类,化学反应分类 4分 4分 0分 2分 4分 物质构成的奥秘 12分 10分 8分 10分 12分 化学方程式及其计算 15分 18分 14分 21分 17分 碳和碳的氧化物 4分 7分 8分 6分 0分 燃料燃烧及利用 6分 4分 4分 0分 4分 金属和金属材料 8分 8分 10分 5分 10分 溶液 5分 7分 8分 10分 9分 酸碱盐的性质及应用 18分 16分 13分 13分 19分 生活中的化学 2分 2分 6分 4分 2分 化学实验 12分 12分 10分 13分 19分 【备注】

4、:由于广州中考中绝大部分方程式为课本中的原式,因此在知识点部分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独立列出。 从上述数据我们不难看出中考化学的一些特点:1、重点突出: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酸碱盐的应用和化学实验依旧是每年考查的重点,特别是酸碱盐的性质考查,占到了全卷近1/5的分数。化学实验一直是重中之中,但是整体难度不大,大部分分值依然在基础实验操作上体现。化学方程式一直延续多年考法,以课本中的方程式为主,未知方程式也多是结合题目所给新信息进行推断书写。物质构成的奥秘方面区别于去年的微观题目,考查了置换反应的微观本质,难度有所加大,依旧是多年考查的重点。2、 侧重明显:从2014年的试卷分

5、析中,可以清晰的看出在知识点的考查上是有所侧重的,空气与氧气性质部分考查比较多,而燃料燃烧利用并没有相应题目出现。而14年的考试,在燃料燃烧及其应用上以大题的形式体现并结合本地新闻事件,难度不大,考查形式也是在预料当中。值得关注的是14年考题中在碳及其碳的化合物性质考查上没有专门的题目出现,这也将成为15年复习中的重点复习单元。3、 题型组合灵活:在14年题型方面有所组合创新,例如今年中考中的24题,反应类型在金属置换反应的基础上结合微观题的表达形式体现,创新中增加了理解能力的考查。28题,反应流程题中的除杂分离被淡化,配合溶解度曲线考查了溶液的计算和结晶的基本理解。29题,是本卷创新的最大体

6、现,说是创新其实也就是针对历年中考比较来看,以肥料为背景进行物质的猜想鉴别其实在历年的一模测试中比较常见,不过鉴别思路上从直接证明猜想过度到了反证法证明是非常大的亮点三、具体的一些题目进行分析理解1、联系生活实际22(4分)(2014广州)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1)2013年12月广州建业大厦发生严重火灾从燃烧条件分析,大厦内存放的大量鞋、纸箱等物品充当了可燃物(2)高层建筑物通常设计了灭火用的洒水系统从灭火原理分析,洒水的作用主要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3)分析如图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物质代号LMNP熔点/117355044259沸点/7848272

7、57253着火点/51037040580有人认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着火点越高”,该结论不合理(填“合理”或“不合理”)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利用如图装置,验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上表中可用于完成该实验的两种可燃物是M和N(填代号)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1)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2)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解答:解:(1)从燃烧条件分析,大厦内存放的大量鞋、纸箱等物品充当了可燃物

8、故填:可燃物(2)从灭火原理分析,洒水的作用主要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故填: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3)由表中数据可知,“物质的熔、沸点高,着火点不一定高”,因此“物质的熔、沸点越高,着火点越高”的结论是不合理的故填:不合理利用如图装置,验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上表中可用于完成该实验的两种可燃物是M和N故填:M;N【点评】题目考查的“燃烧与灭火”来源于课本P130页的学生活动,近两年一直在提倡回归课本的趋势不减,且题目中引用的情景来源于广州本地的的社会热点。这一知识点结合事实热点的考查充分体现了学生对于应用化学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化学的应用价

9、值和教育价值。23(6分)(2014广州)已知镉(Cd)的金属活动性与铁、锌相近,镉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1)细铁丝在氧气中点燃发生剧烈燃烧,化学方程式是3Fe+2O2Fe3O4(2)将镉丝插入下列溶液有明显现象的是(填序号)NaCl溶液HCl溶液 AgNO3溶液 NaOH溶液(3)镍镉电池应用广泛,为了防止污染环境,将废旧镍镉电池中回收镉的一种方法如下:步骤1:将废旧电池破碎成细颗粒后培烧,将镉转化为氧化镉(CdO);步骤2:将含氧化镉的细颗粒和炭粉混合后,隔绝空气加热至1200,可得镉蒸气和一氧化碳步骤2中氧化镉变成镉的化学方程式是CdO+CCd+CO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

10、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1)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2)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分析;(3)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解答:解:(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2)镉(Cd)的金属活动性与铁、锌相近,所以镉不能与NaCl反应;镉可以置换HCl中的氢元素;镉可以置换AgNO3溶液中的银;金属镉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3)氧化镉的细颗粒和炭粉混合后,隔绝空气加热至1200,可得镉蒸气和一氧化碳,方

11、程式为:CdO+CCd+CO故答案为:(1)3Fe+2O2Fe3O4(2)(3)CdO+CCd+CO【点评】镉元素在去年就是一个热点,关镉元素题目选材也是因为近两年广州闹得沸沸扬扬的含镉元素的“毒大米”事件。13年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化合价,而14年以填空题形式考查了金属的冶炼和置换反应13(2分)(2014广州)用置换反应验证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下列各组药品能达到目的是()AAg、FeSO4、CuSO4BFe、Cu、H2SO4CFe、Cu、ZnSO4DFe、Cu、KOH【点评】本题虽然并不新颖,在之前的模拟考试题中常出现,但是在中考真题的变化中已经是一个改变了,在以往金属活动性的考查中,我们所

12、遇到的主要考查形式和根据现象来判断活动性,而此类题目已经有了一定的设计思想,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现象预判能力是一个很好的考查方式24(10分)(2014广州)组成相似的盐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1)Cu(NO3)2溶液和CuSO4溶液都含有大量Cu2+(填离子符号)向Cu(NO3)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NO3)2+2NaOH=Cu(OH)2+2NaNO3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片,充分反应后,可看到的现象是锌片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请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Cu2+、SO42+、Zn2+(填离子符号

13、)(2)除上述实验外,在溶液中与Cu(NO3)2和CuSO4均能反应的物质还有Fe、Mg(任举二例,填化学式,下同)(3)在溶液中能与CuSO4反应而不与Cu(NO3)2反应的物质有Ba(OH)2(任举一例)【点评】此题目主要还是考查了从微观角度看反应中溶液离子的变化情况,以往此类题目我们重要集中在溶液中的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角度分析,通过判断反应的实质并结合对微观图的观察找出答案。14年考查的内容换为了置换反应,更强调学生对图像题目的理解和置换反应实质理解。2、能力考查加深28(8分)(2014广州)粗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MgSO4以及泥沙等杂质初步提纯粗盐的实验流程如图1:(1)“滤渣”是

14、粗盐中含有的泥沙(2)实验过程中四次用到玻璃棒,分别是:第一次:溶解时搅拌;第二次:过滤时引流;第三次:蒸发时搅拌;第四次:将精盐从蒸发皿转移出来(3)本实验从滤液得到精盐,采用的是蒸发溶剂的方法而不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参考溶解度曲线图分析的原因(如图2)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4)如图2可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g,本实验溶解3.6g的粗盐,蒸馏水的最佳使用量约为10mL增加蒸馏水的用量虽然能加快粗盐的溶解,但会引起的不良后果是浪费能源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盐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点评】

15、:该题目不仅考查了粗盐提纯实验的基本操作,还考查到溶解度曲线的相关理解。值得关注的是其中的蒸馏操作,考查得有些反常规,对于溶解过程中水的用量对于后续操作的影响,只有真正做过实验的学生才能体会和明白,充分强调了实验的规范化和对于规范化的理解,规范的实验操作在文字表述的题目中展现起来还是比较困难,但是这不正是强调了实验回归课本,深入理解操作步骤的重要性吗?29(8分)(2014广州)同学们在实验室用混合两种固体药品的办法自制“钾,氮复合肥料”,使用到的药品有KCl,K2SO4,NH4HCO3,NH4Cl同学们制得了成分不同的“钾,氮复合肥料”,从中抽取一份作为样品探究其成分,请回答有关问题:限选试

16、剂:稀HCl,稀H2SO4,BaCl2溶液,AgNO3溶液,蒸馏水(1)提出合理假设所抽样品的成分有4种可能:假设1:KCl和 NH4HCO3;假设2:KCl和NH4Cl;假设3:K2SO4和 NH4HCO3;假设4:K2SO4和NH4Cl(2)形成设计思路甲同学先提出先用AgNO3溶液确定是否含有KCl,你是否同意并说出理由:不同意,因为氯化铵和硝酸银反应也能够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乙同学提出先确定是否含有NH4HCO3,则可以选择的试剂是稀盐酸或稀硫酸(3)完成实验方案请填写实验操作,与表中结论相符的预期现象实验操作预期现象结论步骤1:不产生气泡假设2成立步骤2:不产生白色沉淀考点:实验探究物

17、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证明盐酸和可溶性盐酸盐;盐的化学性质;铵态氮肥的检验专题:科学探究分析:(1)所抽样品的成分可能是KCl和 NH4HCO3,或KCl和NH4Cl,或K2SO4和 NH4HCO3,或K2SO4和NH4Cl;(2)氯化钾、氯化铵都能够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碳酸氢铵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水和二氧化碳,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水和二氧化碳;(3)氯化钾、氯化铵都不能和稀盐酸、稀硫酸、氯化钡反应;碳酸氢铵能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硫酸钾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解答:解:(1)所抽样品的成分有4种可能是KCl和 NH4HCO3,也可能是KCl和NH4Cl,也可能是K2SO4和 NH4HCO3,也可能是K2SO4和NH4Cl故填:K2SO4和NH4Cl(2)不能先用AgNO3溶液确定是否含有KCl,这是因为氯化铵和硝酸银反应也能够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故填:不同意,因为氯化铵和硝酸银反应也能够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如果要先确定是否含有NH4HCO3,则可以选择的试剂是稀盐酸或稀硫酸,因为碳酸氢铵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水和二氧化碳,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水和二氧化碳故填:稀盐酸或稀硫酸(3)实验操作1: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不产生气泡,说明固体中不含有碳酸氢铵;实验操作2:另取少量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