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电信C网基站开通前环境、基础配套及设备安装项目检查要求_第1页
贵州电信C网基站开通前环境、基础配套及设备安装项目检查要求_第2页
贵州电信C网基站开通前环境、基础配套及设备安装项目检查要求_第3页
贵州电信C网基站开通前环境、基础配套及设备安装项目检查要求_第4页
贵州电信C网基站开通前环境、基础配套及设备安装项目检查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附件1:基站开通前环境、基础配套及设备安装项目检查要求基站开通前环境、基础配套及设备安装等项目的检查,应按集团公司相关规范检查,作为基站开通入网的先决条件。1.环境检查1.1机房建筑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并已具备设备安装条件。机房墙壁及地面已充分干燥,门窗闭锁应安全可靠。1.2机房预留孔洞位置、尺寸,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尺寸等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1.3馈线窗安装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1.4机房有地槽时,地槽的走向路由、规格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地槽盖板坚固严密,地槽内不得渗水。要求机房所有的门、窗和馈线进出口能防止雨水渗入,机房的墙壁、天花和地板不能有渗水、浸水的现象,机房内不能有水管穿越,不

2、能用洒水式消防器材。1.5机房空调或智能通风系统已安装完毕,并能满足机房正常使用。1.6 室内工作温度和湿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 要求机房室内温度不超过28。机房应配有温度计和温度告警设备。(2) 要求机房保持干燥,机房湿度h在15%80%范围内,并且配有湿度计和湿度调节设备 (如空调、抽湿机)。(3) 小机房基站可视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降温措施,以保证机房温度控制在设备允许的范围内。1.7 机房的各种监控系统应工作正常。1.8 机房建筑的防雷保护接地系统已竣工并验收合格,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工程设计要求。1.9 市电已引入,照明、工程用电系统应能正常使用。(1) 机房的主要光源应采用荧光灯。

3、照度要求:离地0.8m水平面上50lux。(2) 照明电应与工作电(设备用电及空调用电)分开布放。(3) 机房内配置应急灯。当正常照明系统发生故障时,应急灯能提供应急照明(可选)。(4) 不允许有太阳光直射进机房。如果机房有窗户,必须用遮光纸进行避光处理或用水泥、砖将窗户封闭。1.10 机房内需配置人字铝梯,以方便基站维护。2.安全检查2.1 各级通信机房建筑必须符合yd5002-2005邮电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2.2 机房内必须配备有效的灭火消防器材。凡要求设置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固定式气体灭火系统(室内靠门处),必须保持性能良好。2.3 机房室内装修材料应采用非燃烧材料。2.4 楼板

4、预留孔洞应配置非燃烧材料的安全盖板,已经启用的电缆走线孔洞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封堵。2.5 机房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的等危险物品。3.机架设备3.1 机房机架设备位置安装正确,符合安装工程设计要求。3.2 用吊垂测量,机架安装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3mm。3.3 主列走道侧必须对齐成直线,误差不得大于5mm。相邻机架应紧密靠拢,整列机架正面应在同一平面上,无凹凸现象。3.4 各种螺栓必须拧紧,各类螺栓露出螺帽的长度应一致。3.5 机架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若有脱落应予补漆。各种文字和符合标志应正确、清晰、齐全。3.6 设备安装必须按工程设计的抗震要求进行加固,并且符合yd 5095-2005

5、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3.7 告警显示单元安装位置端正合理,告警标示清楚。4.塔桅检查4.1 一般要求(1) 塔桅钢构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的规定。运输、堆放和吊装等造成的钢构件变形及涂层脱落,应进行矫正和修补。(2) 塔桅基础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3) 塔桅钢结构安装工程可按塔段划分为一个或若干个检验批次。塔桅钢结构的安装程序,必须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不致永久性变形。(4) 塔桅高度,平台、加挂支柱的安装高度及位置等均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安装平台上必须安装天线支臂及抱柱,用于安装通信天线。(5) 天线支架、挂高、方位应符合设计要求,应与钢塔结构构件牢固连接。所有栏杆与相邻板之间

6、应牢固连接。(6) 塔楼钢平台梁、平台板、栏杆的安装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钢平台、栏杆安装偏差(mm)项 目最大偏差塔楼平台高度15塔楼平台水平度1/1000塔楼梁高差10楼板面高差4栏杆高度15栏杆立柱间距15(7) 采用法兰连接的节点,法兰接触面的贴合率不应少于75%,且边缘最大间隙不应大于1.5mm。法兰间隙超过0.8mm时应用垫片垫实,垫片应镀锌,并作防腐处理。(8) 采用结点板连接的节点,相接触的两平面贴合率不应少于75%。(9) 塔桅连接螺栓应符合下列要求:1)与塔桅基础连接的构件螺栓必须上双螺母2)连接螺栓应顺畅穿入,不得强行敲击。当孔位偏差小于等于3mm时可打过冲后再穿入

7、螺栓,螺栓穿向应一致3)螺母拧紧后螺栓外露丝扣为35扣4)螺母紧固应符合工程设计的力矩要求: 用力矩扳手检查力矩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值。 塔桅全部连接螺栓均应做防松处理。(10) 塔桅防腐层质量检验:1)油漆塔必须涂底漆(但构件连接法兰盘的接触面严禁涂漆),涂漆应均匀,无流痕、无气泡、不掉皮2)镀层塔的镀层应均匀,不起泡、不翘皮、无返锈现象3)用0.25kg的小锤轻击塔桅构件时,防腐层不得脱落4)塔靴紧固螺栓应按工程设计要求做防腐处理。(11) 避雷针安装位置及高度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避雷针安装牢 固端正,垂直偏差不应大于10mm。(12) 避雷针应该用4mm40mm的扁铁连接到地网上并加固在塔桅

8、上。(13) 塔桅航空标志灯的安装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和航空部门的相关规定。(14) 塔桅钢结构安装结束后须进行整体测量校正,所有数值均必须满足验收标准。为了确保施工人员安全,风速六级以上时不得进行塔桅安装。(15) 附近不能有高压电力线、强磁场、强电火花。(16) 新型复杂的塔桅,应通过厂内试装检查验收。4.2 钢塔架(1) 钢塔架基础必须符合下列要求:1)基础顶面平整,水平偏差不得大于1.5mm2)地脚螺栓露出基础顶面长度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螺栓应垂直,不变形。多边形铁路的各对应基础螺栓中心间距偏差不得大于3mm。(2) 塔靴安装位置正确,各塔靴的中心间距偏差不得大于3mm,各塔靴的高度偏差

9、不得大于3mm。塔靴调整好以后应在塔靴钢板下面填充水泥砂浆或用钢结构做永久性支撑。(3) 塔身中心垂直倾斜不得大于全塔高度的1/1500,钢塔扭转角不得大于0.1。4.3 钢桅杆(1) 钢桅杆的拉线地锚应符合设计要求。拉线与拉线棒应呈一直线,拉线地锚到钢桅杆中心的水平距离误差不得大于50mm,拉线水平投影间的夹角误差值不得大于5。(2) 钢桅杆两层拉线必须在一个垂直面上,两层拉线之间的弯曲度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3) 拉线双螺旋调好后,螺杆端距螺旋内口尺寸要求:1)高度小于80m的钢桅杆,应在10mm30mm之内2)高度大于等于80m的钢桅杆,应在20mm60mm之内(4) 拉线和地面的夹角应

10、满足受力要求,不得大于75。(5) 塔身中心垂直倾斜不得大于全塔高度的1/1500,钢塔扭转角不得大于0.1。(6) 屋面桅杆拉线的拉点做法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应与结构构件可靠连接。(7) 桅杆拉线的初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其误差值不得大于5%,同一层拉索的预应力宜同时施加。4.4 单管塔(1) 首次制作单管塔的施工单位对其采用的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后热处理等,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并应根据评定报告确定焊接工艺。(2) 单管塔管身的焊缝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管的环向对接焊缝应采用全焊透接头形式,不应低于二级焊缝的质量等级,管的纵向对接焊缝不宜低于二级焊缝的质量等级,且焊缝的有效厚度不应小于母材厚度的

11、70%。(3) 由于单管塔为柔性结构,日照会对单管塔这类高耸薄壁单管式结构的垂直度产生很大影响,在垂直度测量时宜选择无日照的天气进行。(4) 中心垂直倾斜不得大于全塔高度的1/500,扭转角每3米不得超过0.5且总扭转角不超过5。5.天馈线系统及gps系统检查5.1对于新建站点,考虑到室外天馈系统的安装比较耗时,结合现场条件,可以优先考虑安装室外部分,保证室外部分与室内部分工程进度匹配,以缩短工期。5.2 天线、天线共用器、馈线的安装及加固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安装应稳定、牢固、可靠。5.3 应采用稳固的馈线走线架,走线架应热镀锌或定期刷防锈漆。所有走线架应连接在一起且有效接地。5.4 天线方位

12、角和俯仰角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方位角偏差不得大于5,俯仰角偏差不得大于1,基站的同小区天线的方位角、俯角应相同。5.5 馈线的规格、型号、路由走向、接地方式等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馈线进入机房前应有防水弯,防止雨水进入机房,馈线拐弯应圆滑均匀,弯曲半径大于等于馈线外径的20倍(软馈线的弯曲半径大于等于10倍馈线外径),防水弯最底处要求低于馈线窗下沿100mm200mm。5.6 天线的防雷保护接地系统应良好,接地电阻阻值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5.7 射频天线和gps天线应在避雷针保护区域内,避雷针保护区域为避雷针顶点下倾45范围内。(1) 避雷针要求电气性能良好,接地良好。(2) 避雷针要有足够的高

13、度,能保护铁塔上或杆上的所有天线。即所有室外设施都应在避雷针的 45保护角之内。(3) 避雷针或与避雷针有电气连接的金属抱杆,应采用直径不小于95 mm,多股铜导线或404mm的镀锌扁钢可靠接地。镀锌扁钢接地时,推荐焊接长度不小于100mm,以确保搭接电阻小于0.1。(4) 建筑物有避雷带时,直接将避雷针引下线焊接在避雷带上;无避雷带时,将引下线连接到新做的地网上。5.8 馈线与天线连接处、与软跳线连接处应有防雷器;馈线在室外部分的外保护层应有不少于3点的外保护层接地连接,外保护层的接地位置在天馈线连接处、下塔拐弯之前处、馈线引入机房前在馈线洞外处。5.9 馈线卡子安装间距应均匀:馈线夹用于固

14、定馈线于走线梯上,使馈线走线整齐美观。对于不同线径的馈线,馈线夹的固定间距如下表表2 馈线夹间距表1/2 馈线7/8 馈线馈线水平走线时:1.0m1.5m馈线垂直走线时:0.8m1.0m5.10 每根馈线在室内和室外都要有标签,注明此馈线的收、发属性以及其所属的小区和编号。5.11 室外线缆的布放、绑扎、允许的弯曲半径、防雷地线及防雨水要求与同轴馈线相同。5.12 对于全向天线,要求天线与铁塔塔身之间距离不小于2m;对于定向天线,要求不小于0.5m。5.13 安装天线与其他通信系统天线的空间隔离距离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5.14 天线共用器与收发信机和馈线的匹配应良好。5.15 天馈线系统性能检

15、验:(1) 馈线衰耗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2) 天馈线系统的电压驻波比小于等于1.5。5.16 机房各进线洞应在安装完成后用防火材料封堵。5.17 远端可控电调天线、塔放、多分集天线接收、多分集天线发射等新技术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5.18 天线的美化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美化方案应与周围环境协调。5.19 gps系统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1) gps天线安装角度符合工程设计要求,且误差不超过2。(2) gps天线在水平45以上空间无遮挡。(3) gps天线与其它移动通信系统发射天线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至少保持3m的距离。(4) gps天线在处于北半球的基站应与铁塔朝南的一角距离至少1m。(5) g

16、ps天线安装在楼顶时,应在抱杆上安装避雷针,抱杆与接地线焊接使整个抱杆处于接地状态。(6) gps天线不得处于区域内最高点。(7) gps至少与4颗卫星保持直线无遮拦连接。6.线缆走道6.1 线缆走道(走线架或槽道,以下同)的位置、高度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6.2 线缆走道的组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 线缆走道扁钢平直,无明显扭曲和歪斜。(2) 组装好的线缆走道应平直,横铁规格一致,两端紧贴走道扁钢和横铁卡子,横铁与走道扁钢相互垂直,横铁卡子螺钉紧固。(3) 横铁安装位置应满足电缆下线和做弯要求,横铁排列均匀。当横铁影响下电缆时,可作适当调整。6.3 线缆走道应符合下列要求:(1) 线缆走道与墙

17、壁或机列应保持平行,水平偏差不得大于2mm。(2) 线缆走道吊挂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吊挂安装应垂直、整齐、牢固,吊挂构件与线缆走道漆色一致。(3) 线缆走道的地面支柱安装应垂直稳固,垂直偏差不得大于5mm。同一方向的立柱应在同一条直线上,当立柱妨碍设备安装时,可适当移动位置。(4) 线缆走道的侧旁支撑、终端加固角钢的安装应牢固、端正、平直。(5) 沿墙水平线缆走道应与地面平行,沿墙垂直线缆走道应与地面垂直。(6) 线缆走道穿过楼板孔洞或墙洞处应有加装保护框,电缆放绑完毕应有盖板封住洞口,保护框和盖板均应刷漆,其颜色应与地板或墙壁一致。6.4 槽道安装应平直、端正、牢固。列槽道应成一直线,两槽并

18、接处水平偏差不得大于2mm。所有支撑加固用的膨胀螺栓余留长度应一致,螺帽紧固后余留5mm左右。6.5 机房内所有油漆铁件的漆色应一致,刷漆、补漆均匀,不留痕,不起泡。6.6 爬梯安装应垂直。7.设备安装在室内机房具备条件情况下,开始安装基站主体,室内1/2跳线、避雷器,gps天馈系统,电源线缆,传输线缆等7.1 一般要求(1) 设备部分方位上不应有障碍物,确保设备门可正常打开,设备板卡可安全插拔,满足调测、维护和散热的需要。(2) 各种选择开关应按设备技术说明书置于指定位置。(3) 各类保险的规格应符合设备技术说明书的要求。(4) 室外基站设备及其辅助设备应从下方进出线,接头连接部位必须经过严

19、密的防水处理,未接线的出线孔必须用防水塞堵住。(5) 设备安装完毕后清理施工现场,不应遗留工具或杂物。7.2 机架(1) 机架前后左右应垂直,水平,垂直偏差不得大于3mm。(2) 同一列机架的设备面板应成一直线,相邻机架的缝隙不得大于3mm。整列机面应在一个平面上,无凸凹现象。(3) 机架防震加固设施应符合设计要求,各紧固部分应牢固无松动,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机内不应有线头等杂物。(4) 机架应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及地线路由应符合设计要求。(5) 各种螺丝、螺钉安装齐全并拧紧。(6) 设备在预防意外撞击部位、可接触至布线的部位和危险电压的部位,均应提供覆盖,对高电压等危险部位应有明显标志。(

20、7) 机柜未用模板插槽应该装上假面板。7.3 终端桌和外围终端设备(1) 台列安装应整齐,机台边缘成一直线,相邻机台应紧密靠拢,台面相互保持水平,衔接处应看不出有高低不平现象。(2) 工作台应采用防静电计算机工作台。(3) 维护终端设备、打印机、磁带机或光盘机等设备应完整,标志齐全。7.4 室外一体化设备(1) 室外一体化设备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设备安装牢固、无倾斜、无损伤、掉漆的现象。(2) 一体化基站所有的出入线都从箱体底部出线孔出入,接头连接部位和未接线的出线孔必须经过严密的防水处理。(3) 一体化设备配有后备电池,保证为基站提供大于30分钟的工作时间。(4) 一体化设备机箱通风口换气

21、良好、安全可靠。8.电源检查8.1 蓄电池组、电源模块、发电机及ups的位置、容量和型号应与设计相符合,设备固定应稳定、牢固。8.2 各种零件、配件安装位置正确,数量齐全,标志正确、齐全。8.3 交直流电缆、电池柜规格应与设计相符合。8.4 设备采用交流供电时,电压范围:220v22v,不宜与其他设备共用电源开关。8.5 室内基站及传输设备采用48v直流电源,由蓄电池和开关整流模块电源架供给,直流电压范围:-57v-43v。8.6 开关电源应配备足够的熔断器,分路熔断器容量应与设备耗电量匹配。8.7 当主电源发生故障时,备用电池设施应自动向通信设备供电并向omc发出告警。8.8 为计量方便,基

22、站机房可单独配置大容量交流电表。8.9 电源开关盒、分线盒等设备安装位置均应高出地面或楼面200mm以上。8.10 对于室外环境的电源系统,必须有可靠的防水、防盗措施并安装正确。8.11 交流电不稳定的地区可配备交流稳压电源和便携式发电机。9.基站传输检查9.1 放置在基站机房内的传输设备可吊挂在走线架、放置在空机框中或靠墙安装,保持机房整洁。9.2 各种零件、配件安装位置正确,数量齐全,标志正确、齐全。9.3 传输电路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光端机或微波,条件具备情况下,宜采用光传输。9.4 根据无线设备、业务需求和当地传输电路组织情况,基站至基站控制器间的传输电路可选择2mb/s、stm-0或s

23、tm-1。9.5 安装壁挂式机框的墙、柱等承载体必须坚固,具有长期稳固性。9.6 主基站与rru之间的光缆传输质量应满足厂家设备要求。10.线缆布放10.1 一般要求(1) 线缆的规格型号、数量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2) 在线缆走道上的信号线、控制线和电源线应分开布放,间距应为150mm到200mm。沿墙面走线的,需有走线槽或波纹套管保护。(3) 所放线缆应顺直、整齐,应避免线缆交叉纠缠,下线按顺序布放。线缆余留长度应统一,同时考虑预留出设备扩容的布线位置。(4) 线缆在线缆走道的第一根横铁上均应绑扎或用尼龙锁紧扣卡固,电缆应绑扎牢固,绑扎线或绑扎带的间隔均匀且相互平行,松劲适中,不得勒伤电缆

24、。(5) 线缆拐弯应均匀、圆滑一致,其弯曲半径大于等于60mm。(6) 线缆走道穿过楼板孔或墙洞的地方,应用防火材料封堵洞口。(7) 线缆两端应有明确的标志。10.2 信号线布放(1) 同类型线缆按次序排放,便于识别。(2) 机架间软的射频同轴电缆必须顺线缆走道布放,进入设备后应紧贴机框内壁两侧,拐弯圆滑均匀,弯曲半径大于等于电缆外径6倍,并作适当绑扎。(3) 光缆连接线应布放于架内的两侧。布放尾纤时,要注意做好尾纤头及尾纤的保护,无死弯、绷直现象。盘留的尾纤要顺序整齐,曲率半径要符合要求,捆绑力量要适中。(4) 光缆缠绕的最小半径应大于30mm。光缆接头应保持清洁。(5) 光缆连接线应用活扣

25、扎带绑扎,无明显扭绞。光缆用线夹固定时,在每个转角也应用线夹固定。(6) 整条光缆在进机架前均应加防护套管,防治啮齿类动物破坏。10.3 电源线布放(1) 采用电力电缆的电源馈电母线,必须是整条电缆线料,严禁中间接头。馈电母线外皮应完整,芯线对地(或金属隔离层)的绝缘电阻应符合国家相关技术要求。当馈电母线采用铜汇流条时,其表现应光洁平整,无锈蚀、裂纹和气孔。(2) 电力电缆拐弯应圆滑均匀,铠装电力电缆弯曲半径应大于等于12倍电缆外径。塑包电力电缆及其他软电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等于6倍电缆外径。(3) 设备电源引入线的布放要求:1)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利用设备自带的电源线。当设备电源引入线孔在机顶时,

26、电源线可以沿机架顶上顺直成把布放。2)直接馈电母线为铜、铝汇流条时,设备电源引入线应从铜、铝汇流条的背面引下,其连接螺栓应从设备面板方向穿向背面,连接紧固,电源引入线两端线鼻子的焊接(或压接)应牢固、端正、可靠,电气接触良好,电源引入线两端的颜色标志明确,宜与铜汇流条颜色一致。11.线缆连接11.1 一般要求(1) 当线缆芯线采用绕接时,必须使用绕线枪,并符合下列要求:1)当线径在0.4mm0.5mm时,绕接86圈;2)当线径在0.6mm1.0mm时,绕接64圈;3)在一个端子上绕接两根芯线时,两根芯线不得同时并绕,应先绕一根,而后再绕另一根;(2) 当线缆芯线采用焊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

27、芯线在端子板上绕3/4圈,且与端子紧密贴合;2)焊线不得出现活头、假焊、漏焊、错焊、混线等;3)焊点光滑均匀、露筋,端子板焊好以后应三面有锡。焊点不带尖、不瘤形,不得烫伤芯线绝缘层,露铜小于等于2mm。(3) 线缆插接:插接位置正确,接触应紧密、牢靠,电气性能良好,插接端子应完好无损。11.2 信号线连接(1) 电缆头的规格型号必须与电缆线相吻合。(2) 芯线为焊接式的电缆头的焊接质量应牢固端正,焊点光滑,无虚焊、无气泡,不损伤电缆绝缘层。焊剂宜用松香酒精溶液,严禁使用焊油。(3) 芯线为插接式的电缆头,组装前应将电缆芯线或铜管和电缆头芯子的接触面清洁干净,并涂防氧化剂后再进行组装。11.3

28、电源线连接(1) 10mm2及其以下的单芯电力线宜打接头圈连接,打圈绕向与螺帽紧固方向一致。铜芯电力线接头圈应镀锡。(2) 10mm2以上的电力线应用接线鼻子连接,接线鼻子的规格、材料应与导线相吻合。(3) 接线鼻子的焊接或压接应牢固、端正。(4) 电力线布放后的绝缘检查:1)机房内每路直流馈电线,连同所接列内电源线,机架引入端腾空,相对湿度小于等于80%,正负线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大于等于1m。2)交流电源线芯线间和芯线对地的绝缘电阻大于等于1m。12.监控系统12.1 从设备的智能接口或外部告警输出端直接取样时,必须采用相应的适配接口连接,且不得影响设备自身的正常运行,严禁随意搭接、焊接。12

29、.2 所有信号采集设备、传感器、变送器必须贴有标签,标明其编号、名称和用途,和设计图纸相统一。12.3 所有对电信号的取样必须采取有效的电磁隔离、光电隔离等隔离保护措施。12.4 监控终端应固定安装在靠近基站大门的墙面上,距地面高度1.6m 1.8m。12.5 温湿度传感器应固定在靠近主设备和电源设备背后的墙面上,并尽量靠近热源。12.6 水浸探头应安装在窗台下的地面、空调出水管下或空调室内机柜内地面,以及易受到水浸危险的其他地方,并选择在地势较低处安装。12.7 门磁开关动静部分的安装间隙必须保持在作用距离内,同时避免因门的开合而使两部分受到擦碰。12.8 烟雾和火情探测器安装在机房吊顶或天

30、花板上,尽量靠近被监测的电源和主设备正面,但严禁安装在机架或设备正上方。12.9 要求监控单元能正常工作,与各模块之间的通信正常,其液晶或表头显示无故障。系统无任何告警出现。rs232通信接口能正常工作。13.防雷接地13.1 通信局站的建筑物和铁塔应安装既能防直击雷又可抑制二次雷击效应的防雷装置。13.2 接地线敷设(1) 机房接地线的布放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2) 机房接地母线宜用紫铜带或铜编织带,每隔1m左右和线缆走道固定一处。(3) 当移动通信设备机房与微波设备机房共用时,则应与微波机房接地母线共用。(4) 接地母线与设备机壳之间的保护地线宜用16 mm2左右的多股铜芯线(或紫铜带)连

31、接。(5) 当接线端子与线料为不同材料时其接触面应涂防氧化剂。(6) 电源工作地线和保护地线与交流中性线应分开敷设,不能相碰,更不能合用。交流中性线应在电力室单独接地。13.3 机房接地电阻要求基站机房的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0。13.4 供电系统接地(1) 电力线引入宜采用直埋方式(穿管或采用铠装电缆),钢管或电缆金属护套两端应就近可靠接地。(2) 铁塔航标灯、直放站设备电源线、控制线应采用铠装电缆,并要求遵从馈线接地原则,每根相线在机房入口处应分别对地加装避雷器,零线应直接接地。13.5 天馈线系统接地(1) 室外馈线接地应先去除接地点氧化层,每根接地端子单独压接牢固,并使用防锈漆或黄油对焊接

32、点做防腐防锈处理。馈线接地线不够长时,严禁续接,接地端子应有防腐处理。(2) 当天线安装在铁塔上时,馈线至少应有三处接地:离开天线平台后1m范围内;离开塔体引至室外走线架前1m范围内;馈线离馈线窗外1m范围内各一次。(3) 如铁塔高度超过60m,馈线应在铁塔中部增加一处接地。(4) 当机房上没有铁塔,天线是固定在天面支撑杆时,从馈线下支撑杆1m处、馈线离开天面前1m处、馈线进入机房前1m处三点接地。(5) 若馈线离开铁塔或天面支撑杆后,在楼顶或走线架上布放一段距离后再入室,且这段距离超过20m 时,此时应在楼顶或走线架上每隔20米加一处接地。(6) 当馈线较短时,可采用一点或两点接地,原则是:

33、馈线长度小于5m时采用一点接地;馈线长度小于20m,大于5m时,可采用两点接地;其他要求不少于三点接地。(7) 馈线的接地线要求顺着馈线下行的方向,不允许向上走线,不允许出现“回流”现象;与馈线夹角以不大于15为宜。(8) 为了减少馈线的接地线的电感,要求接地线的弯曲角度大于90,曲率半径大于130mm。(9) 各小区馈线的接地点要分开,不能多个小区馈线在同一点接地,且每一接地点最多只能连接三条接地线(这样可使接地点有良好的固定)。接地点要求接触良好,不得有松动现象,并作防氧化处理。13.6 基站内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除电池铁架)、避雷器的接地端,均应作保护接地,严禁作接零保护。13.7 基站联合接地网(1) 移动基站地网由机房地网、铁塔地网和变压器地网组成。基站地网的组成按均压、等电位的原理,将工作地、保护地、防雷地组成一个联合接地网,站内各类接地线应从联合接地网上分别引入。(2) 机房地网应沿机房建筑物散水外设环形接地装置,同时还应利用机房建筑物基础横竖梁内两根以上主钢筋共同组成机房接地网。(3) 对于利用民宅作机房的移动通信基站,应尽量找出建筑防雷接地网或其它专用地网,并就近再设一组地网,三者相互在地下焊接连通,有困难也可以在地面上可见部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