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科术后胆漏成因及措施_第1页
肝胆科术后胆漏成因及措施_第2页
肝胆科术后胆漏成因及措施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肝胆科术后胆漏成因及措施 胆漏是肝胆外科手术发生率相对较高的一种并发症1,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甚至引发医疗纠纷的发生,为减少胆漏的发生,2010年10月2011年12月收治肝胆外科手术后发生胆漏患者21例,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其治疗对策,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12月收治肝胆外科手术后发生胆漏患者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2071岁,平均56.6岁。所有患者均经B超、CT检查确诊,确诊时间在术后36天,平均4.9天。胆漏的原因: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5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后发生胆漏9例,肝癌患者进行肝叶切除术后发生胆漏5例,肝外伤手

2、术后发生胆漏2例。 二、治疗方法 21例患者先予以非手术治疗,其中18例未拔除腹腔引流管的患者仍使用引流管引流胆汁,禁食、同时给予营养支持、抗炎治疗、预防感染;3例已经拔除引流管的患者在B超引导下重新穿刺并置管引流胆汁,初期采用负压引流的方式,直至引流量明显减少,再改为常压引流。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引流的情况以及腹膜炎症状。其中1例拔除”T”管后发生胆漏2,B超引导下重新穿刺并置管引流胆汁过程中腹膜炎症状加重,甚至出现黄疸,则进行手术治疗。结果21例患者经过非手术或手术治疗后,全部治愈,治愈率100%。讨论胆漏多在起病后短期内出现,常急骤发生,不具备瘘管,只有胆汁漏出,常见于创伤性或手术后数日

3、之内。胆管或胆囊因急性炎症或其他病变所致穿孔或破裂发生胆汁漏出,初期亦属胆漏。胆外漏持续日久即称之为胆外瘘,但胆内漏却很少演变成胆内瘘。形成胆漏的常见原因:副肝管的损伤及遗漏:胆管副肝管存在解剖变异、局部粘连致解剖不清、在处理胆囊管时误将开口较低的右侧肝管切断,而术中未及时发现;T管放置的技巧,不同情况下置放T管时注意事项,T管材质、T管的修剪、粗细合适,掌握最直、最短原则,缝合时技巧以及拔T管时观察与造影等;患者体质及疾病因素。因外伤患者情况复杂,肝脏外伤时有胆道损伤术中未能发现,未作相应处理所致。国外报道最多的是腹腔镜(LC)术后,其发生率为02.7%,较开腹胆囊切除(0.2%0.5%)有

4、所增加,其次为肝癌切除术后(3.1%15.6%),肝外伤术后(10%25%),胆肠吻合术后(0.4%8%),以及肝移植病人。 三、针对上述胆漏形成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熟悉局部解剖,手术野清晰,动作轻柔仔细。对于可疑组织或疑似副肝管应仔细解剖结扎,以免遗漏。在碰到棘手的胆道手术时,应请教上级医师指导。一种非常简单实用的术中判断是否为胆漏的方法,就是在手术关腹前置一洁净白纱垫于手术创面510分钟后取出,观察敷料是否黄染。胆肠吻合时,吻合组织对合良好,缝合规范,吻合口大小合适,不留张力,充分保证胆管血运良好。妥当固定T管,以免误拔和滑脱。 治疗方面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且非手术治疗中关键是充分引流。原腹腔引流管继续引流或换成双套管引流;已拔T管者,置带侧孔导尿管于原窦道处引流3,4,直接或超声波引导下穿刺置管肝下胆汁瘀积处引流。对于胆漏较少,经上述处理均治愈。非手术治疗费用省、恢复快,医患纠纷相对少,已作为治疗术后胆漏的首选方法。 总之,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仔细操作、术后完善处理以及可能引起胆漏各种因素有深刻的理解,提高警惕,强化责任心,才能从根本上预防胆漏的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