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肥料的使用原理及方法商务人员培训教材系列课件市场部 编制肥料的使用原理及方法商务人员培训教材系列课件 1、养分归还学说主要要点:(1) 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去走大量养分;(2) 如果不正确的归还养分给土壤,地力必然会逐渐下降;(3) 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东西;(4) 为了增加作物产量就必须以施肥方式补充植物从土壤中取走的养分。作用:保持土壤原有的基础肥力水平通过合理施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适应作物高产。 肥料的使用原理及方法商务人员培训教材系列课件 主要要点: (1) 植物所需的16种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差别很大,但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都是同等重要的; (2) 植
2、物缺少必须元素的任何一种只能通过补充该元素来纠正植物的缺素症状,任何元素都不能代替该元素在植物体内的特定作用。肥料的使用原理及方法商务人员培训教材系列课件内容: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和限制作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营养元素,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元素含量的增减而相应的变化。要点:(1)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某种对作物来说相对含量最少而非绝对含量最少的养分。(2)最小养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条件而变的。(3)继续增加最小养分以外的其他养分,不但难以提高产量,而且还会降低施肥的经济效益 比如偏施氮肥能诱发番茄脐腐病和苹果苦痘病。肥料的使用原理及方法商务人员培训教
3、材系列课件 内容: 在其他技术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条件下,随着施肥量的逐渐增加,作物产量也随之增加,但作物的增产量却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呈递减趋势。 作物产量与施肥量不是直线增长关系,而是曲线关系。 配方施肥就是根据作物对肥料的效应曲线,确定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施肥量,谋求经济合理施肥。肥料的使用原理及方法商务人员培训教材系列课件 其主要内容:作物丰产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各种因子,如水分、养分、光照、温度、空气、品种以及耕作条件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必然有一个其主导作用的限制因子、产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受该限制因子的制约。 为了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作用和提高肥料的经济效益,一方面施肥措施必须与其他农业技术措
4、施密切配合;另一方面各种养分要配合施用以使各养分元素之间比例协调,维持作物体内的营养平衡。如施肥和灌溉结合,可以同时提高肥料和灌溉的经济效益。起到“以肥调水”和“以水调肥”的良好效果。肥料的使用原理及方法商务人员培训教材系列课件 (一)作物的营养特性与施肥 1、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植物生长发育都需要16种必需的营养元素,即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硼、锰、铜、锌、钼和氯,这是共性。每种元素在植物体内都有自己的生理功能,不能被其他元素所代替,具有同等重要性。任何一种元素缺乏都会阻碍作物生长发育,严重时甚至不能完成其生命周期。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必须满足作物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对于作
5、物来说,每一种元素都是其需要的肥料。肥料的使用原理及方法商务人员培训教材系列课件 有一些作物除了需要的16种元素外,还需要其他的有益元素,如: 硅是水稻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元素,所以水稻需要硅肥;钠对糖用甜菜及某些蔬菜的生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钴是豆科植物共生固氮所必需的;喜酸性土壤的茶树体中含有较多的铝,土壤中活性铝低时茶树生长不良。肥料的使用原理及方法商务人员培训教材系列课件 不同作物对营养元素需求的比例也不同。如:块茎块根类作物需要较多的钾;豆科植物对磷、钾的需要量比一般作物多,同时也是喜钙作物;叶用蔬菜、茶、桑等叶用作物需要较多的氮;棉、麻等纤维作物则需要较多的氯;油菜、甜菜需要较多的硼;
6、而马铃薯、烟草、葡萄、柑橘等忌氯作物则不应施含氯化肥。 各种作物对营养元素需求的形态也不同。比如说,水稻喜欢铵态氮肥,烟草及蔬菜喜欢硝态氮肥。肥料的使用原理及方法商务人员培训教材系列课件 3、作物营养需求的阶段性 作物的营养期中,有两个关键时期: (1)作物营养临界期 此时期是作物对某种养分需求十分迫切,养分元素缺乏、过多或者养分元素间比例失调对作物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影响的时期。在作物营养临界期,作物对养分要求的数量并不多,但很迫切,如果在作物营养临界期发生营养障碍,即使以后恢复正常营养,也难以挽回损失。一般地,作物在生长初期对外界环境比较敏感,所以作物营养临界期多出现在生育前期。肥料的使用原理
7、及方法商务人员培训教材系列课件 2)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即某种养分对作物能发挥最大增产效率的时期。一般在作物生长旺盛的时期,作物吸收能力最强,对养分的需求量和吸收量都很多,施肥的增产效果也最为显著。 例如,作物氮素营养最大效率期,小麦在拔节至抽穗期;玉米在大喇叭口至抽雄初期;棉花在开花至盛铃期。肥料的使用原理及方法商务人员培训教材系列课件 4、作物的根部营养特点大多数作物的根系都分布在离地040厘米以内。按照根系分布的特点,在施肥中深、浅结合,有利于作物吸收养分和充分发挥肥效。如小麦、水稻根系主要分布在020厘米土层内,而棉花的根系却多分布在040厘米的土层中,因此,小麦和水稻的基肥就应比棉花
8、施得浅一些。 5、作物的根外营养特点植物除通过根系吸收养分外,还可以通过叶部吸收养分。作物根外营养,一是可以防止养分在土壤中被固定,如铜、锰、铁、锌等,叶面喷施效果更好;二叶部对养分吸收和转化比根部快,能及时满足植物对养分的需要,尤其是在根部营养受阻的情况下(如长期水淹、干旱等),通过叶部营养进行及时补救;三在作物生长后期,根系由于衰老而吸收能力下降,通过叶部营养能有效的促进灌浆和籽粒饱满而增产。肥料的使用原理及方法商务人员培训教材系列课件 (二)土壤条件与合理施肥 1、土壤养分含量 由于成土条件及耕作措施复杂多样,土壤养分含量差异很大。有关统计资料说明,我国耕地约有1/3缺乏有机质,普遍缺氮
9、、缺磷耕地面积占67%,缺钾面积达467万公顷,另外还有许多耕地缺乏锌、硼、钼等微量元素。 2、土壤保肥性和供肥性 质地黏重的土壤,吸附和保存养分的能力强,保肥性能好,但供肥性能差;砂质土壤质地粗,黏粒矿物含量少,本身所含养分又少,加上容易漏水漏肥,保肥、供肥性均差;只有壤质土,黏粒含量适中,保肥和供肥性较好,能协调地供给植物营养成分。肥料的使用原理及方法商务人员培训教材系列课件 3、土壤酸碱性与土壤养分有效性土壤酸碱性可以从两个方面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一方面是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及其对养分的吸收,过酸或过碱的土壤都不利于作物生长;在酸性条件下,作物吸收阴离子多于阳离子(氮、磷的吸收);在碱性
10、条件下,作物吸收阳离子多于阴离子(氮、钾及微量元素的吸收)。另一方面,土壤的酸碱度影响微生物活动和养分的溶解和沉淀作用,进而影响养分的有效性。微生物的影响指的是氮,因为土壤中的氮一般是有机态的,需要经过微生物分解才能被植物充分利用,因此微生物受到影响则氮的利用也就会受到影响。肥料的使用原理及方法商务人员培训教材系列课件 4、土壤的通气性与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土壤的通气性一方面直接影响作物根系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另一方面也影响各种物质的存在形态。一般土壤通气状况良好,土壤有效养分增多;反之,土壤通气不良,是有些养分被还原或使有机物分解产生某些有毒物质,影响作物生长。 (三)气候条件与合理施肥 1、光
11、照光照对作物吸收、利用养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提供能源,作物吸收养分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于光合作用;二是提供原料,作物体内吸收NH3在同化时需要有机酸作为原料,当光照不足时,有机酸形成少,从而导致NH3在体内不能及时转化而积累,严重时甚至发生氨中毒。三是激活酶。在光照不足时,应控制氮肥的施用量,以避免发生氨中毒。肥料的使用原理及方法商务人员培训教材系列课件 2、温度 由于温度影响作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并影响植物生理代谢所产生的能量,所以温度首先影响作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另外,温度也影响土壤养分的活化和扩散速度。 温度对作物吸收氮、磷、钾都有很强的影响。 对寒冷地区的冬季作物在施肥上
12、要与农家肥、草木灰肥相结合,可以增强植株抗寒力和提高作物产量。 3、降水 降水影响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水分是化肥溶解和有机肥矿化的必要条件,土壤水分必须依靠水分通过扩散和质流的方式向根表迁移并被作物吸收利用。 干旱地区和干旱季节,要采取保墒措施,加强根部对养分的吸收。雨天和雨季则不宜多施肥料 肥料的使用原理及方法商务人员培训教材系列课件 (四)轮作制度中肥料的合理分配 1、轮作制度中肥料合理分析的原则 (1)统筹兼顾,保证重点。不同作物,不同施肥方法及用量 (2)培肥地力,用养结合。适当安排豆科植物与其他作物轮作 (3)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效益。 2、轮作制度中肥料合理分配的依据(1)禾谷类粮食作
13、物,如小麦、玉米、水稻、谷子、高粱等,这些作物对氮、磷肥的反应都较好,因此,多数地区增施氮、磷肥料均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2)棉花、烟草、油菜等经济作物,它们对养分需要量比禾谷类作物多,除了适量施用氮肥外,它们对磷、钾肥料的反应也很敏感,在适施氮肥的基础上,施用磷、钾能明显提高产品质量和改善品质。肥料的使用原理及方法商务人员培训教材系列课件 (3)豆科作物和豆科绿肥作物,这些作物能通过固氮作用为自身及其他作物提供一定量的氮素,因而它不仅可以减少耕层土壤氮素消耗,而且还可以增加耕层土壤氮素含量。但豆科作物对磷敏感,应增施磷肥 (4)蔬菜作物,蔬菜作物种类繁多,营养特性各异,但一般的,蔬菜作物对养
14、分需求量大,吸肥能力强,对钾、钙及微量元素需求较多。不同种类的蔬菜作物中,叶菜类需氮多,根菜类需磷、钾多,果菜类需氮、磷多。肥料的使用原理及方法商务人员培训教材系列课件 三、肥料合理使用的方法与技术 (一)基肥的施用技术 1、基肥的重要性 基肥一般是在作物播种前或定植前结合土壤深耕而施用的肥料。施用基肥一方面能为作物全发育期生长提供养分,另一方面又具有培肥和改良土壤的作用,为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2、基肥施用技术 一般地,基肥施用量占作物全生育期施肥量的绝大部分,为了达到培肥和改良土壤的目的,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结合配施缓效性和速效性肥料,结合深耕撒施,集中施、条施、穴施。 另外
15、,根据土壤和作物情况,还应在基肥中添加微量元素肥料,如油菜、棉花基施硼肥能起到良好增产作用。肥料的使用原理及方法商务人员培训教材系列课件 (二)种肥的施用技术 1、种肥的重要性种肥是为满足作物苗期养分的需要,在播种或定植时施在种子或幼苗附近的肥料。其目的就是供给作物生长发育初期所需要的养分。种肥的施用效果决定于土壤、施肥水平及栽培技术等因素。因为肥料与种子相距较近,故对肥料种类、用量要把握好,否则易引起烧种、烂种,造成缺苗断垄。 2、种肥施用技术过酸、过碱、吸湿性强、含有毒副成分的肥料均不宜作种肥。氮肥以硫酸铵作种肥效果最好,磷肥以过磷酸钙作种肥为宜。微量元素肥料中的硫酸锌、硫酸锰、钼酸铵等一
16、般都可以作种肥,但要严格控制用量;硼酸、硼砂均不宜作种肥。主要的施用方法主要有拌种,浸种,沾秧根,穴施等。肥料的使用原理及方法商务人员培训教材系列课件 (三)追肥的施用技术 1、追肥的重要性 追肥是在作物生长发育期间,为满足作物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特殊要求,以补充基肥不足而施用的肥料。 2、追肥方法 宜作追肥的肥料有速效性化肥及腐熟的人粪尿等,如氮肥有尿素、硝酸铵、硝酸钙、碳酸氢铵等;磷肥有过磷酸钙;以及速效性的复合肥如磷酸二铵等。 追肥的方法有条施(沟施)、穴施、深施覆土和结合灌水表层撒施等。追施速效性氮肥时,在旱地上宜采用条施(沟施)或穴施,然后覆土压盖;在水田上宜深施,同时避免大水漫灌。一些密植的作物,如小麦、水稻、谷子及部分蔬菜封垄后,可将肥料撒于作物间并进行灌水;在旱作区,常在下雨时或雨前把尿素等性质稳定的化肥撒在作物行间,也是一种有效的追肥方法。肥料的使用原理及方法商务人员培训教材系列课件 (四)叶面肥喷施技术 为了提高叶面喷施的效果,可以在喷施时混合少量的“湿润剂”,如中性肥皂或洗涤剂,浓度一般为0.1%0.2%;尿素也是易渗入叶内的肥料,可以将尿素与其他肥料混合喷施,能提高叶面喷施效果。 叶面喷施一般选在晴天、无风天的早晨或傍晚. 尽管叶面喷施有许多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单位管理制度展示汇编【职员管理】十篇
- 2019-2025年中国探险旅游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情感计算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中国安全绳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标准卷
- 天猫客服工作流程
- 2024年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含答案
- 2024至2030年中国风门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自动连续压面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不锈钢宽肩喷水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初中七年级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策略(课件)
- 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 含答案
- 服装厂安全教育培训规章制度
- 车辆修理厂自查自纠整改方案及总结报告
- 2024版成人脑室外引流护理TCNAS 42─20241
- **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分配方案
- 湖北省八校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四川省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员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新能源发电技术 课件 第6章 地热发电
-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一单元 《拉起手》 教案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