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多层科研用房测量施工方案(附示意图)_第1页
北京某多层科研用房测量施工方案(附示意图)_第2页
北京某多层科研用房测量施工方案(附示意图)_第3页
北京某多层科研用房测量施工方案(附示意图)_第4页
北京某多层科研用房测量施工方案(附示意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科研用房等3项工程测量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2011年 8 月 3 日21#科研用房等3项工程测量施工方案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china construction seven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ltd目 录一、编制依据31、施组文件32、施工图纸33、主要施工规范、规程、标准34、其它文件3二、工程概况31、设计概述42、测量工作难点4三、测量施工组织51、总则52、人员的配备53、图纸学习与校核54、仪器的准备5四、测量控制51.校核红线桩和水准点62.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建立6五、建筑物的定位测量71、轴线控制7

2、2、0.000高程点控制7六、建筑物的轴线投测71、基础轴线投测72、0.000校合轴线83、主体轴线投测8七、建筑物的高程测量101、基础高程传递102、主体标高控制11八、沉降观测11九、施工测量注意事项111、预防施工测量放线质量事故112、预防施工测量放线安全事故123、处理施工测量放线质量事故134、处理施工测量放线安全事故13附图1:工程定位图13附图2:内控点布置位置示意图141#科研用房等3项工程工程测量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施组文件1#科研用房等3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施工图纸图 纸 名 称编 号出图日期1#科研用房等3项工程结构施工图s-001s-108、s-201s-

3、215、s-301s-310、s-401s-410、s-501s-522、s-601s-609、s-701s-7112011.03.031#科研用房等3项工程建筑施工图a-001a-014、a-101a-125、a-201a-208、a-301a-304、a-401a-417、a-501a-502、a-601a-625、a-701a-7152011.03.033、主要施工规范、规程、标准类别名称编号国家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446-2007地方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51-2003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审标准dbj/t0

4、1-69-200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规程dbj01-80-20034、其它文件文件名称文件编号总公司综合管理体系文件总公司施工组织设计管理方法新建技质(2002)194号总公司技术质量管理标准二、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北京海淀区苏家坨中关村创新园c6-03地块内,现场的北侧为创新基地中环路,南侧为河流,东西均为规划道路未建设。场地四周已经采用砖砌围挡,在整个场地的东面有一临时出入口,西面有一出入口。现场的整个场地已经平整,基坑支护已经完成,土方开挖基本完成,在整个场地预留了800mm厚土方需要在基础施工前挖出,整个场地形成两个大基坑,其中1#和2#楼a区在一个基坑内,拟采用cfg桩进行地基处理;

5、2#楼c、d区和2#楼a部分采用钻孔灌注桩,均由总包施工。在1#楼的基坑的东北角设置临时马道,在2#楼的人防出入口部位设置临时马道。整个场地的土方出入均采用该两条马道运出。整个场地的北面距基坑27m左右,东面的北部距基坑30m,东面的南边围挡基本在基坑边上,西边的北面围挡均基坑大概6m,西边的南边距基坑大概30m,南边距离基坑基本没有场地。场地相当狭窄。1、设计概述主要设计概况如下:序号项目内容1建筑功能1#科研用房等3项工程用房2总建筑面积55209.2地上面积35209.2总用地面积44011.5m2地下面积20000建筑基地面积12222.9m23层数地下一层,局部有设备夹层,地上2-4

6、层,地下车库层高8.6m4建筑层高1#楼2#楼a区2#楼b区一层二层一层二层三层地下一层一层二层三层机房层7.6m2.19m5.06m5.6m5.5m8.6m6.4m4.1m6.6m4.0m2#楼c区2#楼d区地下一层一层二层三层四层地下一层地下夹层一层二层三层四层8.6m4.2m4.2m4.2m4.3m4.85m3.75m3.6m3.6m3.6m2.7m5建筑高度主体高度18m,局部22m0.0045.95m2、测量工作难点2.1、工程基础深,结构复杂,对钢柱进行精确的校正,使钢柱钢梁能够顺利安装到位是施工的重点环节。2.2、自然影响:本工程结构施工期间处于雨季、冬季,易受气温、风力、摇摆等

7、不利因素的影响;2.3、建筑物变形影响:由于受到沉降、收缩以及垂直荷载压缩变形等影响,设置的测量点位会发生变化,影响测量精度;2.4、施工条件的影响:因施工工期紧,节奏快,放线安排较紧凑;三、测量施工组织1、总则测量放线是保证建筑物定位几何尺寸正确的关键。针对本工程特点,经过现场实际勘察确定测量控制的思路如下:以北京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的城市导线点为依据,遵循整体控制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对1#科研用房等3项(施工)工程工程采用二级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同时配备不同等级的先进测量仪器,对电梯井及集水坑、轴线投测、高程传递、钢柱进行精确校正,使钢柱钢梁能够顺利安装到位等重点、难点部位进行

8、重点考虑。2、人员的配备成立以工程师为组长的测量放线组:工程师:任测量组组长。负责制定测量方案,协调测量与其它工种的合作,并检查放线员、验线员的工作质量及资料编制。放线员:1名,负责放线的基础性工作。验线员:1名,负责验线的工作及时向监理报验并协助监理验线。辅助工:若干名,做测量的辅助性工作。3、图纸学习与校核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图纸。首先审核总平面图,校对点位坐标、距离是否对应,定位依据、定位条件是否明确合理,建筑物的几何位置关系是否符合要求和满足规划用地的要求。其次审核建筑、结构、设备施工图,主要校核平、立、剖面图是否对应一致,轴线间距、高程、结构尺寸和装修细部尺寸是否相符。4、仪器

9、的准备根据本工程的情况,配备主要仪器、机械如下:主要仪器配备仪器名称型号及精度数量用 途苏光全站仪rt3-632,2,2mm1台平面控制网、定位测量电子经纬仪td02,21台轴线投测、细部尺寸线拓普康水准仪at-b4,2mm2台高程控制测量、楼层水平测量垂准仪dzj300a,1/400001台竖向轴线投测50米钢尺、5米塔尺、对讲机、电脑等若干作为辅助工具四、测量控制 1.校核红线桩和水准点1.1定位条件依据测绘院提供的建筑定位点。用全站仪实测各边边长、各点的左角及坐标,用实测值与提供值比较,实测误差:角度在12、边长在1/15000、点位相对误差在20mm以内,为允许误差范围内。1.2水准点

10、进行闭合水准路线的附和校测,允许闭合差为6n mm(n为测站数),若水准点符合要求,以离建筑物近的点为起始水准点。1.3定位依据准确可靠,做好资料成果与现场桩位交接,并砌砖垛保护桩位。永久桩位作法为:利用(100501000)毫米的木桩打入地下约0.6米,四周用红砖砌成(500500500)毫米的方孔,内注混凝土,并用铁钉定出控制点坐标位置,红油漆画“”表示。永久高程控制桩采用砌砖井,上加混凝土盖板进行保护,防止磕碰及坠物。永久坐标控制桩和高程控制桩四周用钢管围挡,加以保护,如图:2.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建立测量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与高程控制网两部分。平面控制网的方法是在场地区域内建立场地控制网,

11、场地定位条件依据北京市测绘院提供的g1、g2、g3三个城市导线点坐标,高程控制点为bm1、bm2、bm3,高程控制用三、四等闭合水准测量测设,闭合中误差5mm,平差后做控制点。控制点埋设图如下:水准基点布设示意图五、建筑物的定位测量1、轴线控制由总平面图决定,建筑定位依据平面控制网点坐标,因土方工程已施工完毕,待垫层混凝土浇筑后在垫层上定位,根据g1、g2、g3三个城市导线点坐标把总平面图上建筑物的坐标引测到现场。再根据流水分段通过转角及轴线关系定出控制轴,详见附图1工程定位图。将轴线控制桩从垫层底引测到开挖上口线1米以外,桩用混凝土固定并砌上砖垛加以保护,再用全站仪配合电子经纬仪通过距离和转

12、角复测定位测量中的轴线控制点:测角误差在12;边长相对中误差在1/15000;点位相对误差在10mm范围内,即检核无误。2、0.000高程点控制水准点的高程控制网校测合格后,计算高程控制点与设计高程的高差调整后,将设计标高0.000=45.950米引到建筑物四周的建筑物及围墙上,用红漆做出明显标识,闭合误差精度达到1mm,并使各点能够互相通视和联测。再根据施工部署的需要加密。六、建筑物的轴线投测1、基础轴线投测基础施工时,采用通视法用经纬仪直接将主控轴线引到该层顶板上,并依据主控轴线测设细部轴线,如下图所示: 控制轴投到基础施工层上,再将经纬仪架在底板上观测其他轴线控制桩,当误差在3mm内,投

13、测出基底的所有轴线,再用50米钢尺将所有墙柱、洞口、窗井、电梯井等施工线放出。2、0.000校合轴线检核控制轴线及首层的轴线,用全站仪以控制点为起始点校测,角度误差在20;边长相对误差在10mm范围内。3、主体轴线投测3.1、控制方法:采用内控法。首层放线后,根据施工部署,使用全站仪在首层设置内控点(结构施工前预埋,其位置距四角轴线1000mm左右)。 顶板砼浇筑后,在首层的内控点用垂准仪向上投测控制线,并组成闭合图形,使用全站仪校核其尺寸。所投测的控制线校核合格后作为平面放线的依据。激光铅垂仪安放在平台上,对中整平后向上投射垂直激光束。详见附图2内控点布置位置示意图。每层顶板垂直投测点处预留

14、200200mm测量洞,在作业面上用光靶接收确定主控点,并在孔边划出十字线标记出激光接收点。激光接收靶及垂直预留孔设置如下图示:轴线控制点竖向传递示意内控点做法图激光接收靶3.2垂准测量方法和要求观测时间选择有利时间如清晨和阴天等。使用垂准仪,精度1:10000(仪器旋转180对径时二次之差)。测量时仪器旋转四个方向一测回测定,指使上面标志中心移至十丝交点为止,然后固定标板。3.3投测精度要求(1)转换控制网精度要求投测到转换平台上的测点,另用仪器检查,即在同一测站上架设全站仪(装置弯管)测量其点天顶角来检查,求得点位x(y)和偏差值,偏差值小于2mm不予改正。点位全部投测转换好后,到转换层检

15、查。测量技术指标及限差规定测回数一测回,测角中偏差8。十字轴线交角偏差9005,四边形直角偏差90010,量距偏差1:20000,十字轴线端点偏差2mm,四边形角点偏差3mm。由于楼层面混凝土有平面收缩现象,在测量长度时,使边长不小于设计长度,以免收缩出现更大偏差。(2)投测至平台上的十字轴线点的精度要求:在转换平台上投测至施工平台上的点投测完毕后即去平台面上检查,方法是在中心点架设经纬仪测设十字轴线边角关系,考虑到平台上受施工振动影响较大以及边长较短,其限差规定为十字轴线(四边形角)90020;量距偏差为3mm,四边形线5mm。若检测后略超过此限值,则作合理调整,直至符合要求为止。同时检查复

16、合柱的投测点,以保证两者间的相对精度。七、建筑物的高程测量1、基础高程传递针对本工程实际特点,采用悬吊钢尺法进行高程的传递。在护坡桩和基槽底分别架一台自动安平水准仪,在地面上架的水准仪后视0.000控制点,前视悬吊的钢尺,通过0.000的钢尺读数计算出-8.000米处的钢尺读数,再通过基底仪器将这些读数引测到边坡上,在边坡上各钉四、五处-8.000米的高程控制桩。根据施工需要在每次浇筑混凝土之前,使用水准仪把该边坡上的高程控制桩进行校核,然后将边坡高程桩与该层的建筑50cm 线换算高差后抄平,在钢筋上用油漆涂红,待拆模后,及时将建筑50cm线抄测在墙柱上,复查后作为基础高程控制线。2、主体标高

17、控制采用“控制总高,从首层传递”的方法,即在首层从现场0.000处引测到框架柱50cm处,闭合误差2mm。采用50米钢尺从外墙的首层传递,每次引测均从首层+50线往上引测,以避免各层传递产生的累计误差。高程引测点每个流水段四个角各设一个高程引测点,引测后用水准仪抄测这四处点,当误差在3mm之内取四个标高的平均值作为该楼层标高基准值,用该值在柱子上抄测这层建筑50cm线。顶板砼浇注后,由各控制点向上拉尺引测出作业层建筑50线,用水准仪抄测到各柱主筋上,作为柱钢筋绑扎的标高线。柱模板支完后,向上拉尺到柱顶的建筑50线标高处,再用水准仪进行柱顶水平抄测,用以控制柱砼高度。八、沉降观测根据要求从基础底

18、板完工开始进行沉降观测,沉降观测由甲方直接指定北京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进行。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及埋置均由北京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负责。九、施工测量注意事项1、预防施工测量放线质量事故1.1、进行全员质量教育,强化质量意识。是指要求测量放线组每一个成员,在测量放线工作全过程中,思想上自觉的重视质量,贯彻“质量第一”方针,这是“对国家对人民对企业负责”基本要求的体现;是“以质取胜,占领市场”基本原则的体现;也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基本途径。质量意识是企业的灵魂。测量放线工作,一般是通过分工协作完成,且是多工序的工作,因此进行全员质量教育,不断强化质量意识,是预防质量事故的关键性工作。

19、1.2 进行技术交底,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测量放线工作是根据有关设计图纸的数据,采用仪器、工具,按有关技术要求、操作工艺进行的,室内的准备工作包括下列三方面:(1)图纸的全面阅读与审校:对于与测量放线有关图纸上的尺寸、内容要弄清除,并进行全面核对,向作业人员交待清除,作业人员也要进行核对。并进行事先指导或交底。(2)学习有关规范:使作业人员明确精度要求以及对各项作业的具体要求。(3)对仪器工具进行检校:需用的仪器、工具准备齐全,并进行检校。1.3制定作业方案采取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1)按测量放线工作的规模、技术要求,制定作业方案,按工程的复杂程度,需进行必要的论证,结合规范,确定合适的作业方法

20、,提出限差要求,提出对成果的要求等。(2)针对技术要求,在现场踏勘的基础上,提出操作要领和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3)必要时进行事前技术培训: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工作,或参加人员中有不熟悉操作工艺要求的人员时,应组织事前技术培训。(4)进行中间检查以及工序管理:工作质量是产品质量的保证和基础,在事先指导的基础上,对关键性的工作或每道工序进行中间检查,防止不合格产品进行下一道工序。事先应有完善的中间检查和工序管理计划,明确工作分工、工序流程,每道工序的工作内容、责任人、检查人、标注以及管理方法等。2、预防施工测量放线安全事故进行安全教育,经常组织学习安全操作规程,严格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事先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进人施工现场必须带安全帽,否则不许上岗作业。在进行工作前,应了解施工现场的情况,检查工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安全设施及防护用品是否安全。与有关工种交叉作业时,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应事先联系安排,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确保人身及仪器的安全。在测量放线工作中应注意吊装作业,防止高处落物伤人或击坏仪器。不得任意开动机、电设备,必要时应请有关工种协助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