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概述_第1页
环境监测概述_第2页
环境监测概述_第3页
环境监测概述_第4页
环境监测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境监测与分析学时 32安排: 理论教学 24学时 实验 8学时联系方式: 王小逸 67396178(O)环境监测与分析大作业大作业查阅国标查阅国标,EPA标准标准(国标代号的意义、查阅各类标准国标代号的意义、查阅各类标准 . 针对什么场合?针对什么场合?有几个污染物?采用方法有几个污染物?采用方法?哪个限量最严?国标的局哪个限量最严?国标的局限性?美国相应的标准限性?美国相应的标准)六类六类 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方法标准 环境标准物质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 环境基础标准环境基础标准 环保仪器和设备标准环保仪器和设备标

2、准要求:要求:1500字字 付参考文献付参考文献. 做成做成PowerPoint,一人讲演一人讲演20min。课堂讨论 PPT 20min/人 民主评分 期末成绩:期末成绩: 出勤出勤20 讲演讲演10(学生学生) 实验实验10 笔试(笔试(11.13周四上午周四上午2学时)和实验考试共学时)和实验考试共50 教师综合评价(上课,实验,资料,讲演)教师综合评价(上课,实验,资料,讲演)10 第第11周周 11月月14日本课程结束。日本课程结束。教材及主要书目参考: 1.环境监测与分析实践教程环境监测与分析实践教程,聂麦茜主编,聂麦茜主编,2003年,化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学工业出版社。 2大气环

3、境监测大气环境监测曾凡刚编著,曾凡刚编著,2003年,化学工业出版年,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社教材出版中心。 3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张宁红等编著,张宁红等编著,2003年,中国环境科学年,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社。 5.环境监测环境监测,陈玲等,同济大学,陈玲等,同济大学“十五十五”规划教材资助规划教材资助项目,化工出版社。项目,化工出版社。2004年。年。 6.环境分析与监测环境分析与监测邓桂春,臧树良。辽宁大学出版社。邓桂春,臧树良。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年。年。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历程历程1.1 1.1 环境监测的分类和监测项目的选择环境监测的分类和监测项目的选择1.2 1.2

4、环境监测特点、监测技术及发展环境监测特点、监测技术及发展1.3 1.3 环境标准环境标准中国国家环保局中国国家环保局美国国家环保局美国国家环保局中国环境中国环境监测监测历程历程 “六五六五” 开始陆续建监测站开始陆续建监测站 “七五七五” 初成系统初成系统 “八五八五” 以环境质量监测为核心的监测网络以环境质量监测为核心的监测网络 “九五九五” 国家大力加强了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国家大力加强了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环环境监测实现了较大的突破境监测实现了较大的突破 “十五十五” 国家大力推进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国家大力推进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 “十一五十一五”深化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污染源监测,深化环境质

5、量监测工作,污染源监测,质量管理质量管理 “十二五十二五”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基本完善,环境监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基本完善,环境监测行为不断规范,环境质量状况有效监督。测行为不断规范,环境质量状况有效监督。 环境一号卫星(全称: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 简称“环境一号”,代号HJ-1)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用于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的小卫星星座,是我国继气象、海洋、资源卫星系列之后发射的又一新型的民用卫星系统。 环境一号卫星由两颗光学小卫星(HJ-1A、HJ-1B)和一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HJ-1C)组成,具有中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宽观测带宽性能,能综合运用可见光、红外与微波遥感等

6、观测手段弥补地面监测的不足,可对我国环境变化实施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的动态监测,初步满足我国大范围、多目标、多专题、定量化的环境遥感业务化运行的实际需要。环境一号卫星系统的建设在国家环境监测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我国环境监测进入卫星应用的时代。 全国已有180个地级以上城市(109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实现了环境空气质量日报,其中90个地级城市(83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还实现了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并通过地方电视台、电台、报纸或英特网站等媒体向社会发布。 目前,在国家级媒体上发布的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的47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名单如下: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沈

7、阳、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合肥、福州、南昌、济南、郑州、武汉、长沙、广州、南宁、海口、成都、贵阳、昆明、拉萨、西安、兰州、银川、西宁、乌鲁木齐、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大连、秦皇岛、苏州、南通、连云港、宁波、温州、湛江、北海、青岛、烟台、桂林 经近年来国家行政区划调整,目前全国环保系统共有各级环境监测站2389个,其中总站1个,省级监测中心站41个,地市级监测站401个,区县级监测站1914个,核辐射监测站32个。初步形成了以国控网络监测站为骨干的环境监测地面网络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地表水、空气、生态、水生生物、土壤、噪声、海洋、辐射等方面的监测。 网址:http:/网址:http:/E

8、PA EPA is led by the Administrator, who is appointed by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a large number of employees are legal, public affairs, financi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computer specialists more than half are engineers, scientists, and policy analysts /http:/ 1定义定义 环

9、境监测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Detection)(Environmental Detection):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的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的各因素的代表值各因素的代表值进进行测定行测定, ,来确定环境质量来确定环境质量( (或污染程度或污染程度) )及其及其变化趋势变化趋势。 一、环境监测的定义和任务一、环境监测的定义和任务1.1 1.1 环境监测的分类和监测项目的选择环境监测的分类和监测项目的选择环境分析化学环境分析化学(Environmental Analytical Chemistry):(Environmental Analytical Chemistry): 研究如何

10、运用研究如何运用现代科学理论现代科学理论和和先进实验技术先进实验技术来鉴别和测定环境污染物及有关物质的种类、成来鉴别和测定环境污染物及有关物质的种类、成分与含量以及化学形态的科学。分与含量以及化学形态的科学。 环境容量:环境容量:自然环境对污染物具有的承受自然环境对污染物具有的承受能力能力 环境本底值:环境本底值:未受到人类行为破坏和干扰未受到人类行为破坏和干扰时时,各种环境要素的成分和成分含量各种环境要素的成分和成分含量 2 2环境监测的任务环境监测的任务 1 1)积累监测数据,建立环境监测数据库积累监测数据,建立环境监测数据库 2 2)依据测定数据,对环境质量进行描述和评价依据测定数据,对

11、环境质量进行描述和评价 3 3)预测和预报环境质量的发展趋势预测和预报环境质量的发展趋势 1按监测的目的分类按监测的目的分类 1)监视性监测监视性监测分类:污染源的监督监测分类:污染源的监督监测 环境质量监测环境质量监测 二、环境监测的分类二、环境监测的分类2 2)特定目的监测特定目的监测 例例: : 污染事故监测污染事故监测 仲裁监测仲裁监测 考核验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 咨询服务监测咨询服务监测3 3)研究性监测研究性监测 2 2按监测对象分类按监测对象分类 大气污染监测大气污染监测 水质污染监测水质污染监测 土壤污染监测土壤污染监测 生物污染监测生物污染监测 固体废弃物污染监测固体废弃物污染

12、监测 3 3按污染物或污染因素分类按污染物或污染因素分类 化学监测化学监测 物理监测物理监测 生物监测生物监测 4 4按监测部门分类按监测部门分类 气象部门气象部门 卫生部门卫生部门 环保部门环保部门 资源管理部门资源管理部门 选择原则:选择原则: 1.1.选择日常例行的监测项目选择日常例行的监测项目 2.2.有可靠的检测手段有可靠的检测手段 3.3.有可比较的标准或能作出正确的解释有可比较的标准或能作出正确的解释和判断和判断三、选择监测项目的原则三、选择监测项目的原则1.2 1.2 环境监测特点、监测技术及发展环境监测特点、监测技术及发展1.1.环境污染环境污染 定义:自然环境诸要素(如空气

13、、水、土壤等)定义:自然环境诸要素(如空气、水、土壤等)在受到人类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物在受到人类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噪声、振动和废热等污染,而质、放射性物质、噪声、振动和废热等污染,而达到达到一定程度一定程度时,可危害人体健康,影响生物的时,可危害人体健康,影响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这种现象称为环境正常生命活动,这种现象称为环境污染污染。一、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一、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2.环境污染的特点环境污染的特点 :1 1)时间分布性时间分布性2 2)空间分布性空间分布性3 3)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的关系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的关系 (或污染因素

14、强度)(或污染因素强度)4 4)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1.2 1.2 环境监测特点、监测技术及发展环境监测特点、监测技术及发展a a)单独作用)单独作用:机体中某些器官只是由于混合污:机体中某些器官只是由于混合污染物中某一组分发生危害染物中某一组分发生危害b b)相加作用)相加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污染物的综合作:两种或两种以上污染物的综合作用等于它们的单独作用之和用等于它们的单独作用之和c c)相乘作用)相乘作用(协同作用):混合污染物各组分(协同作用):混合污染物各组分对机体的毒害作用超过单独毒害作用的总和对机体的毒害作用超过单独毒害作用的总和 d d)拮抗作用)拮抗作用:两种

15、或两种以上污染物的综合作:两种或两种以上污染物的综合作用小于它们的单独作用之和用小于它们的单独作用之和1.2 1.2 环境监测特点、监测技术及发展环境监测特点、监测技术及发展 3.3.环境监测的特点环境监测的特点 1)1)环境监测的生产性环境监测的生产性 2)2)环境监测的综合性环境监测的综合性 3)3)环境监测的连续性环境监测的连续性 4)4)环境监测的追踪性环境监测的追踪性 5)5)环境监测的执法性环境监测的执法性 1.2 1.2 环境监测特点、监测技术及发展环境监测特点、监测技术及发展1.分析方法简介分析方法简介 分类分类 :二、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及选择二、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及选择1.2 1

16、.2 环境监测特点、监测技术及发展环境监测特点、监测技术及发展分分析析化化学学化化学学分分析析仪仪器器分分析析光化学分析光化学分析电化学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其它方法其它方法重量分析重量分析滴定分析滴定分析AAS、AES、AFS、UV、VI、IR、NMR等等电位、电导、电量、电位、电导、电量、电解和库仑、电流电解和库仑、电流气相、液相、离子、薄层气相、液相、离子、薄层质谱、放射化学、热分析质谱、放射化学、热分析 仪器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特点:特点: 1.1.灵敏度高灵敏度高 2. 2. 选择性强选择性强 3. 3. 分析速度快分析速度快 4. 4. 试样用量少试样用量少 不足:不足:仪

17、器价格比较昂贵仪器价格比较昂贵 操作费用和维修费用均较高操作费用和维修费用均较高 仪器要求的环境条件苛刻仪器要求的环境条件苛刻 应用应用: :有一定局限性有一定局限性, ,不易普及不易普及1.2 1.2 环境监测特点、监测技术及发展环境监测特点、监测技术及发展2.2.分折方法的选择原则分折方法的选择原则1 1)分析结果具有可比性分析结果具有可比性 2 2)根据含量高低选方法根据含量高低选方法 3 3)单组分测定,采用单项成分测定仪单组分测定,采用单项成分测定仪4 4)多组分测定,选用同时兼有分离和测定的分多组分测定,选用同时兼有分离和测定的分析方法析方法 5 5)经常性的测定,或者待测项目的测

18、定次数频经常性的测定,或者待测项目的测定次数频繁时,尽可能利用连续性自动测定仪繁时,尽可能利用连续性自动测定仪 1.2 1.2 环境监测特点、监测技术及发展环境监测特点、监测技术及发展1.1.联用仪器、联用技术联用仪器、联用技术2. 2. 对于区域甚至全球范围的监测和管理对于区域甚至全球范围的监测和管理3.3.研究小型便携式、简易快速的研究小型便携式、简易快速的监测技术监测技术1.2 1.2 环境监测特点、监测技术及发展环境监测特点、监测技术及发展三、监测技术的发展三、监测技术的发展 环境环境优先污染物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 优先监测优先监测: 筛选原则:毒性大

19、,危害性大,污染范围大筛选原则:毒性大,危害性大,污染范围大 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 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 具有生物积累性;具有生物积累性; 三致物质(致突变、致畸、致癌)三致物质(致突变、致畸、致癌) 已有检出方法已有检出方法四、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四、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1.2 1.2 环境监测特点、监测技术及发展环境监测特点、监测技术及发展表表1.1 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表中标有“”符号者为推荐近期实施的名单,包括12个类别,48种有毒化学物质,其中有机物占38种。 1.3 1.

20、3 环境标准环境标准 定义:定义:国家为保护人体健康、社会财富安全国家为保护人体健康、社会财富安全和维护生态平衡,而对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和维护生态平衡,而对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和一定区域环境中某些污染物的含量,以及和一定区域环境中某些污染物的含量,以及进行某些环境保护工作的技术要求所作的限进行某些环境保护工作的技术要求所作的限值规定的总称。值规定的总称。1环境标准的种类环境标准的种类 按标准的适用范围按标准的适用范围 按环境要素按环境要素 按标准的用途按标准的用途 1.3 1.3 环境标准环境标准一、环境标准的种类和作用一、环境标准的种类和作用 2 2环境标准的作用环境标准的作用 1 1)工作目

21、标工作目标 2 2)判断准绳判断准绳 3 3)执法的依据执法的依据 4 4)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和条件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和条件 1.3 1.3 环境标准环境标准分类:分类: 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基础标准环境基础标准 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方法标准 环境标准物质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 环保仪器和设备标准环保仪器和设备标准 分级:分级: 国家标准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地方标准二、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二、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1.3 1.3 环境标准环境标准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分类:环境标准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排

22、放标准 环境基础标准环境基础标准 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方法标准 环境标准物质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 环保仪器、设备标准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行业标准1.1.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 大气标准大气标准: :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 - 1996) (GB3095 - 1996)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 (GB/T 18883-2002)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

23、气质量要求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 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或短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在长期或短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性、慢性中毒和城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性、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市一般动植物( (敏感者除外敏感者除外) )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1.3 1.3 环境标准环境标准三类大气环境质量区:三类大气环境质量区: 一类区: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一类区: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和疗养地等游览

24、区、名胜古迹和疗养地等 二类区:城市规划中的居民区、商业交二类区:城市规划中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名胜古迹和广大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名胜古迹和广大农村等农村等 三类区:大气污染程度比较严重的城镇三类区:大气污染程度比较严重的城镇和工业区以及城市交通枢纽和干线等和工业区以及城市交通枢纽和干线等1.3 1.3 环境标准环境标准水质标准:水质标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85 GB5749-85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GB3838-2002 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 GB5084-92 GB508

25、4-92 渔业水质标准渔业水质标准 GB11607-89 GB11607-8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将我国地面水体划分为将我国地面水体划分为五类五类: I I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 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类:主要适用于

26、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的娱乐用水区 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1.3 1.3 环境标准环境标准2.2.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7-1996GB1627-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8978-1996 GB 8978-1996 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GB 13457-9213457-92 分类:分类: 第一类: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蓄积,对人第一类: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影响的污染物体健康产生长远影响的污染物 第二类: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的有害物质第二类: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的有害物质1.3 1.3 环境标准环境标准 3.3.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方法标准 环境甲基汞的测定环境甲基汞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GB/T17132-1997-GB/T17132-1997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重量法 GB/T15432-GB/T1543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