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值得思考的教育体制问题3_第1页
几个值得思考的教育体制问题3_第2页
几个值得思考的教育体制问题3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几个值得思考的教育体制问题 中、美在招生制度和分配制度上的微妙差异是:第一,美国的高等院校开放起跑线,成绩及格以上的高中毕业生,只要交得起学费,一般都可以上大学。而中国是“上大学难,读大学易”。第二,美国的高等院校作为“生产单位”,不包分配。其“产品”(学生)的质量,拿到市场(用人单位)去检验,即与其他学校的毕业生竞争. 第三,高等院校的整个教学运作,在美国像一座“大进小出”的冶炼炉,几乎什么人都能进来,但不是什么人都能出去。入学后,要经历数不胜数的小测、中试、大考,连摸爬带滚打,过五关斩六将,修足学分,才能毕业。而在中国像一条“进多少出多少”的传送带,不是什么人都能进来,但是几乎什么人都能出

2、去。整个过程就似“放羊”。第四,中国的“高考”是一考定终生。而美国的SAT与中国不同。首先,在美国有许多经审定的有权威的考试机构根据不同的要求或测试重点,设计了各种各样的考试。高中毕业生应该参加哪一个考试,主要是看你想要上的大学要求或承认的那一种考试。其次,美国的这类入学考试,每年举办很多次。而且允许在考试中达到全国平均99以上的学生提前参加SAT考试。美国学生年年都参加各类考试中的至少一种考试,一次失手,情有可原;两次失手,也可以理解;但总不至于年年失手吧。因此,这些各种各样的考试成绩就可以作为非常重要的录取入学的考量标准。再次, 在美国平时成绩(GPA),也是重要的参考成绩。特别是那些比较

3、有名的学校的毕业生,平时成绩(GPA)的分量就更重。 取消“高考”、改革计划招生和统一分配的目的,是让学校拥有真正的自主权和主动权。并且能够做到开放起跑线,在终点线对学生择优汰劣,不让学生因过早达到目的而失去竞争的原动力;同时,学生们自始至终的冲刺又反过来形成对校方的持续压力。一句话,把”传送带”式的学校变为除渣成钢的“冶炼炉”。 关于“专业对口”问题 中国的高中生在十六七岁时就面临文科、理科的分班问题。这个时期的高中生还没有完全成熟,可塑性很强,很多人甚至兴趣尚未形成、潜能还未显露,就过早地“划地为牢”。据说,大数学家华罗庚在十六七岁时,他的数学就不怎么样。试想,如果当年华罗庚的数学才华尚未

4、露出锋芒,就把他分到文科班,人类不就少了一个大数学家吗?在高等院校录取学生的时候,如果想改变专业,往往仅由录取者单方面作出决定。这种“专业对口”的教学管理体制的弊端首先是埋没人才。国家花了不少钱,反而将不少专才送上了阴差阳错的不归路。其次,学生知识面窄,视野不宽,能力受限制。美国的学校从来不分文理科。美国的大学实行“学分制”,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专业,并作出申请。获准后,也并不意味着从此踏上不归路。如果学生感觉不适应,可以转专业,甚至换学校。根据(大学仅仅是开始)一书统计,美国有30的大学生改专业,许多人还不只改一次。同时,不少美国最有名的大学的某些专业,还特别要求“专业不对口”。如康奈尔大学

5、的人类学博士专业。理由是同一专业的学生知识面太窄,不利于利用其他专业的知识为该专业服务。这其中不无深刻的道理。许多边缘学科、新兴学科就是这样“杂交”产生的。君不见,鲁迅弃医从文,剖析人就特别深刻。 其实,自然淘汰法则、生存竞争原则是把衡量人才的标准以及调节旋钮交给人们自己,让人们在双向选择中不断地“调焦”,直至找到各人智能的相对最佳点。特别是中国留学生,因为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制约,基本上都能较快地调节到自己相对的最佳状态。改革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在改革招生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基础上,将“学分制”的市场基因注入教学制度。具体措施可以考虑以下几条:一、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专业,并按所修学分交费。多修多交

6、,少修少交。如果某门课不及格,还可以重修或另选。何时修足学分,何时毕业。此举不仅可鼓励能者多修课,早毕业,形成竞争,而且还可以鼓励有工作者边修课,边工作。 二、学生不仅可以选专业,而且还可以选老师。将老师的科研和教学推向竞争市场。三、允许学生带一定的学分转学,允许学生在一定的学分范围内在不同的学校选课,以促进校际竞争和交流,鼓励不同的教学风格。 四、对一些不热门,但社会又需要的专业,国家可以多增设一些奖学金。此项改革最可能引起的不适,是原以班组年级为基础的管理制度被打乱。但只要加强和改进校舍管理,实行“学分制”的校园应该是生动、活泼而有序的。在中国的学校里,一方面强调“专业对口”,另一方面却是

7、教学与社会脱节。 关于职业问题。美国的教育很注重对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 一、设立“职业日”,让学生了解社会上的人到底是怎样存活的,而不是干什么能赚多少钱。在矿矿的学校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搞一个“职业日”,请社会上各行各业,甚至“三教九流”的人到学校来给孩子们介绍各自的工作。二、学校开展职业实践活动,给孩子们创造机会,让他们亲身实践一下社会的生存机制的运作,认识竞争机制的残酷无情。五年级时,矿矿的学校搞了一个职业实践活动。全校200多个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成立了一个“公司”。矿矿抱怨自己画一张画才得10美分,当工人的更倒霉,复制一张画,只得5美分,可是那些董事会的人只是坐在那开会却可以拿50美分。

8、从这里我知道他学到了一些“东西”。三、在学生进入高中之前对学生进行职业兴趣分析。其关键并不是介绍社会百业,而是帮助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有目标地设计个人的未来。 十几岁的孩子往往并不是很清楚“自己将来想干什么”和“能干什么”之间的关系。但在他们的行动、爱好和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某种兴趣和才华,都可能暗示着他们未来事业的端倪。这对孩子尽快地找准生活的目标,明确应该怎样迈开第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帮助社会就业都有好处。四、每年的4月22日是“带孩子上班日”,让孩子知道和学习其父母的生存之道。美国的不少公司有一项不成文的惯例,每年这一天凡是年满6岁到16岁的孩子都可以随父母上班。五、利用带孩子上班日”

9、这一天,学校帮孩子们联系到他们感兴趣的地方去当一天义工,即“职业影子日”。他们像影子一样跟在他们理想的职业模特后面,观察体验一下现实生活,而且了解现实社会的生存结构,领略现实社会的各种各样的职业,积累社会工作经验,在美国学校的教育里占有重要的位置。六、虽然很多美国家庭都不缺钱花,但都不会明显阻拦孩子外出打些小工的。相反,有些家庭还鼓励孩子早些走出家门工作。“孩子不需要那个钱,但需要学习怎样才能独立生存!”这是我那朋友给我的忠告。其实,美国的高中生所干的工作,大多与他们今后的工作无甚直接关系,不过是体验体验生活罢了。七、美国的大学里,很多专业的大学生被要求每年有一定的时间参加社会实习工作。从大学

10、开始,学生们就逐渐进入了未来职业的角色。中国学生在校期间,对社会上的各行各业知之甚少,对将来的具体职业两眼抹黑。找起工作来盲目性较大,碰运气的成数却较高。许多到美国来的中国留学生虽然有优秀的学历和学习成绩,但是由于“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找工作非常困难。 关于教育工作者的“铁饭碗”问题 美国的教育界管理人员没有“铁饭碗”,但教师有“铁饭碗”。虽然美国教师甚至美国大学教授的工资都相当偏低,但在法律上、经济上保障了学术自由。教师不会因为讲授不同的学术观点而失业,也避免各种政治因素以及学校专断领导对教学的干扰。 从而使得美国的高等院校集结了大量优秀人才,中小学教师队伍相对稳定。 美国科技的发达,学术的

11、繁荣,无不与这只“铁饭碗”有关。 中国的“铁饭碗和美国不同。中国是学校正式的教职员工都有“铁饭碗”。美国学校可以挑选老师,教师要经过一定的年限以及相关的考查程序才获得“铁饭碗”。但中国是一成为教师就有“铁饭碗”。且学校必须无条件地接纳毕业分配来的人员。 “铁饭碗”的病疾:首先,在吸引优秀人才时,其吸引功能衰弱;其负面是保护了不称职者继续误人子弟。再次,使许多先进的管理方法黯然失色。如很难根据所需人才类型和数量的变化对老师进行调整。最后,“铁饭碗”制度很容易使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改革的宗旨是既给教师以法律和经济的保障,还应促成教师相互间的竞争。首先,打破职称终身制。 实行“五年职称制”或“八年职称制”,不但低的有机会升,高的也有可能降。形成人人思进的持续竞争局面。其次、工资与工作挂钩。中国实行的是工资与职称、工龄挂钩的工资制度。美国的中小学则实行工资与学历(位)、工龄挂钩的工资制度。这样导致工资与工作脱节。再次、应该让学校在选择新老师的数量和质量上有自主权。而不应强迫学校无条件地接受。关于“外行管理内行” 美国的教育管理体制不应该叫做“外行管理教育”,而应该称作“外行监控教育”。美国民众有很强的教育意识和渗透力,通过学区“教育董事会”对教育进行总的监控。这些“外行”们只制定政策,具体执行政策的是内行甚至专家。美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