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白杨礼赞》导学案_第1页
2、《白杨礼赞》导学案_第2页
2、《白杨礼赞》导学案_第3页
2、《白杨礼赞》导学案_第4页
2、《白杨礼赞》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用标准白杨礼赞导学案课前预习:1、基础知识自学与交流(阅读作者与写作背景简介,画出重点读和记。)2、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积累生字词语。无边无垠()坦荡如砥()倦怠()恹()恹晕()圈参()天潜()滋暗长不折不挠()婆娑()虬()枝预习检测:1. 字音字形。字音关下面各组字的注音中,每一组有一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A.坦荡如砥( d )晕(yn) 圈 潜(qi n) 滋暗长 虬 (qi )枝 ( )B.旁逸 (y )斜出 倦怠 (d i) 秀颀 (q n) 无边无垠 (y n) ( )C.婆娑 (su ) 恹恹 (y n) 锤(chu )炼 不屈不挠 (ro) ( )D. 磨折 (sh

2、 ) 挺拔 (b ) 楠(n n) 木 鄙(b )视 ( )字形关请找出其中的错别字并改正。看旁移斜出的枝条, 看耸入云霄的高枝, 似乎永远都不会有倦殆。 无论我们怎样锤练自己的语言都无法描写出它的神奇的美。改正:文档实用标准2. 词义关。用词凝练准确且变化多姿是本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请根据提示,从给出的选项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括号内。( 1)写高原之大,作者用( ) ( 2)写高原之平,作者用( )( 3)写高原之色,作者用() ( 4)写枝条斜出,作者用()A . 黄绿错综B.坦荡如砥C.旁逸斜出D.无边无垠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2、把握本文的抒情线索,理清

3、结构思路。学习重、难点: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学习过程:导入:树是自然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是柳的风韵;“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是松的雄姿;“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梅的倩影,今天让我们走进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回到抗日战争的年代,到西北高原去走一走,领略一下“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的白杨树的英姿。自学导引:1、解题:题目中“礼赞”的意思是:。文档实用标准2、读课文,整体感知。1)、划出全文直接礼赞白杨树的语句和段落。想想:这些段落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进行抒情?2)“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这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你能说一说它的作用吗?3)、文章从那几方面

4、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的?试理出作者的写作思路。合作探究:1、引导学生注意关键词。全文直接礼赞白杨树的语句和段落,从“那”到“这”,从第 1 段的“赞美”到第9 段的“高声赞美”,说明什么?2、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 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你认为:极普通”与“不平凡”矛盾吗?请说明理由。展示交流:巩固提升:1根据下列词语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若不是(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无边无垠, (平坦得像磨刀石),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文档实用标准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

5、,成为一束,绝不(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驰骋,冲杀突击),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2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汽车在望不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一条黄绿错综的大毡子。(比喻)B、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着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只觉得它是树?(反问)C、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它是树中的伟丈夫。(拟人)D、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面对它们,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比喻,设问)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从多角度对“物”进行描写的方法;具体

6、认识白杨树的外在美和内在美。2、品味本文贴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重、难点:认识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了解白杨树独特的内在气质。学习过程:文档实用标准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高度赞美了白杨树的不平凡,今天我们就来具体感受白杨树的不平凡。自学导引:(自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1 、生长环境的不平凡(景美):(1 )作者先从三个方面来描绘黄土高原:色彩:幅员:地势:(2 )见到黄土高原的感觉:(3 )见到白杨树时情绪的变化:(4 )我的情绪变化对于表现白杨树来说,这是运用了什么写法:2、外在形象的不平凡(形美)(1 )、文章用了哪个词语总写白杨树的形象?还具体写了白杨树的哪几部分,各写出它们

7、什么特点?(2 )、文章用了哪个词语总写白杨树的性格?还用了哪些词语加以刻画?3 、内在气质的不平凡(神美)作者称白杨树是树中的“ ”,是因为:4、寻读课文,品味美点文档实用标准语言犹如文章的衣服,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精彩的语言,你认为文中哪些词语、句子用得最帖切、生动、富于表现力。把它们找出来,在文中批注你的理由,合作探究:1、本文名为白杨礼赞,但作者却用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来写黄土高原,是不是多余?为什么?2、作者礼赞白杨树,为什么又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这样安排是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这些句子中用了“也许” 一词,这一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展示交流:巩固提升:一、阅读下面三个

8、文段,然后答题甲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 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 微微泛出淡青色。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哪怕只有碗口哪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 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文档实用标准乙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 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

9、上尘土飞起多高, 跟天上的灰气连接起来, 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 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丙 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屈,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如老妪负水,有的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

10、典雅。 (选自晋祠 )1(甲)段中最能体现白杨树精神特点的两个词语是:_ 、_;(丙)段中最能突出晋祠树的特点的两个词语是:、_。2.(丙)段方框处应依次填入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A挑偃挺拧B横偃劲扭C挑犹劲扭D横犹挺拧3对(甲)段文字结构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B文档实用标准C D4白杨礼赞运用的表现手法,借白杨树来赞美抗日军民;(乙)段运用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烈日下柳树的“病态”;(丙)段在介绍左扭柏时,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它高而“扭”的特点。5从表达方式看,(甲)段主要是描写与相结合,(丙)段是描写与相结合,而(乙)段则是比较单一的自然环境描写。6对三段文字描写树的目

11、的与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甲)、(乙)两段是为了体现树的精神,(丙)段是为了突出树的形态特征。B(甲)、(乙)两段是为了突出树的形态特征,(丙)段是为了体现树的精神。C(甲)段突出树的形态, (丙)段体现树的精神, (乙)段突出“烈日”之酷D(甲)段体现树的精神, (丙)段突出树的精神, (乙)段突出“烈日”之酷。二、(选做题)有人说文章第 5 小节,对白杨树的形象的描写, 语言太过平实, 没有一般的写景散文生动,甚至有一些词语单调地重复 “ 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 也像文档实用标准加过人工似的。”你是怎样看的?你是否能用生动形

12、象的语言把白杨树的形象描绘出来?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2、认识中华民族质朴、坚强、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学习重、难点:1、通过背景材料的介绍引导学生把握“白杨树”的象征义。2、通过当堂仿写训练的形式学习状物手法和烘托手法。知识链接:1941 年,茅盾白杨礼赞发表后,一位画家根据白杨礼赞画了一幅白杨图,茅盾看到后礼赞之情意犹未尽,于是赋诗一首。 表达了作者向往革命圣地延安,愿与北方军民同仇敌忾,共同抗击日寇的感情。题白杨图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13、。学习过程:文档实用标准导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为:白杨树是的树。2、白杨礼赞白杨礼赞中,作者饱含激情礼赞的仅仅是西北平原上极普通又不平凡的白杨树吗?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一问题。自学导引:1 、找出能表明导入第二点问题的段落,完成以下问题:1)将四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注意不可改变句意):2)白杨树的象征意义:2、看来,作者写这篇课文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借赞美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农民的崇敬和赞美,那他为什么不直接赞美北方农民呢?3、你认为文章结尾 “ 楠木”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作者的思想感情又是怎样的?合作探究:1、文章第七段的四个反问句:1)句中“至少”“尤其”两个词语有什么作用?2)、四个反问

14、句问法有什么变化?意思是怎样不断加深的?3 )、你认为:四个反问句有什么内在联系?可不可以调换一下顺序?4 )、比较改后的陈述句与这四个排比反问句,思考:排比反问句的作用。文档实用标准2、作者把白杨树与根据地军民联系起来,你认为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3、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要写“楠木”,你觉得多余吗?为什么?展示交流:巩固提升:1 、从下列形象中选一个写出他的象征意义。兰花、楠木、莲花、蜡烛、梅花、太阳、翠竹2 、选做题:1 )学习第七段的写法,运用排比反问句式写一段话。(找出一种“物”和与之相应的“人”,找出其精神的共性,然后写作)2)、现在再次拿出我们的课堂练笔,请赋予笔下的意象以象征义,尝试用一些对比手法和欲扬先抑的手法以及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来礼赞所写之物。3、古往今来,赞美牡丹、菊花、莲花的诗文可谓多矣;而对绿叶的赞美却鲜有所闻。或许有人说;绿叶有什么值得赞美的呢?既没有鲜艳的色彩,也没有婀娜的姿态。其实,花儿之美,是整体关。如果没有绿叶的陪衬它便会显得单调刺目, 正因为有了绿叶, 它才构成一个美的和谐, 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文档实用标准绿叶长在鲜花之下, 总是谦逊地低着头, 从来没有趾高气扬过。 它不在意行人的注目礼, 即使听到行人一味赞美鲜花而冷落自己的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