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材料及预处理_第1页
选择材料及预处理_第2页
选择材料及预处理_第3页
选择材料及预处理_第4页
选择材料及预处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选择材料及预处理以蛋白质和结构与功能为基础,从分子水平上认识生命现象,已经成为现代生物学发展的主要方向,研究蛋白质,首先要得到高度纯化并具有生物活性的目的物质。蛋白质的制备工作涉及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各方面知识,但基本原理不外乎两方面。一是得用混合物中几个组分分配率的差别,把它们分配到可用机械方法分离的两个或几个物相中,如盐析,有机溶剂提取,层析和结晶等;二是将混合物置于单一物相中,通过物理力场的作用使各组分分配于来同区域而达到分离目的,如电泳,超速离心,超滤等。在所有这些方法的应用中必须注意保存生物大分子的完整性,防止酸、硷、高温,剧烈机械作用而导致所提物质生物活性的丧失。蛋白质的制备一般分为

2、以下四个阶段:选择材料和预处理,细胞的破碎及细胞器的分离,提取和纯化,浓细、干燥和保存。微生物、植物和动物都可做为制备蛋白质的原材料,所选用的材料主要依据实验目的来确定。对于微生物,应注意它的生长期,在微生物的对数生长期,酶和核酸的含量较高,可以获得高产量,以微生物为材料时有两种情况:(1)得用微生物菌体分泌到培养基中的代谢产物和胞外酶等;(2)利用菌体含有的生化物质,如蛋白质、核酸和胞内酶等。植物材料必须经过去壳,脱脂并注意植物品种和生长发育状况不同,其中所含生物大分子的量变化很大,另外与季节性关系密切。对动物组织,必须选择有效成份含量丰富的脏器组织为原材料,先进行绞碎、脱脂等处理。另外,对

3、预处理好的材料,若不立即进行实验,应冷冻保存,对于易分解的生物大分子应选用新鲜材料制备。细胞的破碎1、高速组织捣碎:将材料配成稀糊状液,放置于筒内约1/3体积,盖紧筒盖,将调速器先拨至最慢处,开动开关后,逐步加速至所需速度。此法适用于动物内脏组织、植物肉质种子等。2、玻璃匀浆器匀浆:先将剪碎的组织置于管中,再套入研杆来回研磨,上下移动,即可将细胞研碎,此法细胞破碎程度比高速组织捣碎机为高,适用于量少和动物脏器组织。3、超声波处理法:用一定功率的超声波处理细胞悬液,使细胞急剧震荡破裂,此法多适用于微生物材料,用大肠杆菌制备各种酶,常选用50-100毫克菌体/毫升浓度,在1KG至10KG频率下处理

4、10-15分钟,此法的缺点是在处理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应采取相应降温措施。对超声波敏感和核酸应慎用。4、反复冻融法:将细胞在-20度以下冰冻,室温融解,反复几次,由于细胞内冰粒形成和剩余细胞液的盐浓度增高引起溶胀,使细胞结构破碎。5、化学处理法:有些动物细胞,例如肿瘤细胞可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去氧胆酸钠等细胞膜破坏,细菌细胞壁较厚,可采用溶菌酶处理效果更好。无论用哪一种方法破碎组织细胞,都会使细胞内蛋白质或核酸水解酶释放到溶液中,使大分子生物降解,导致天然物质量的减少,加入二异丙基氟磷酸(DFP)可以抑制或减慢自溶作用;加入碘乙酸可以抑制那些活性中心需要有疏基的蛋白水解酶的活性,加入

5、苯甲磺酰氟化物(PMSF)也能清除蛋白水解酥活力,浓缩、干燥及保存一、样品的浓缩生物大分子在制备过程中由于过柱纯化而样品变得很稀,为了保存和鉴定的目的,往往需要进行浓缩。常用的浓缩方法的:1、减压加温蒸发浓缩通过降低液面压力使液体沸点降低,减压的真空度愈高,液体沸点降得愈低,蒸发愈快,此法适用于一些不耐热的生物大分子的浓缩。2、空气流动蒸发浓缩 空气的流动可使液体加速蒸发,铺成薄层的溶液,表面不断通过空气流;或将生物大分子溶液装入透析袋内置于冷室,用电扇对准吹风,使透过膜外的溶剂不沁蒸发,而达到浓缩目的,此法浓缩速度慢,不适于大量溶液的浓缩。3、冰冻法 生物大分子在低温结成冰,盐类及生物大分子

6、不进入冰内而留在液相中,操作时先将待浓缩的溶液冷却使之变成固体,然后缓慢地融解,利用溶剂与溶质融点介点的差别而达到除去大部分溶剂的目的。如蛋白质和酶的盐溶液用此法浓缩时,不含蛋白质和酶的纯冰结晶浮于液面,蛋白质和酶则集中于下层溶液中,移去上层冰块,可得蛋白质和酶的浓缩液。4、吸收法 通过吸收剂直接收除去溶液中溶液分子使之浓缩。所用的吸收剂必需与溶液不起化学反应,对生物大分子不吸附,易与溶液分开。常用的吸收剂有聚乙二醇,聚乙稀吡咯酮、蔗糖和凝胶等,使用聚乙二醇吸收剂时,先将生物大分子溶液装入半透膜的袋里,外加聚乙二醇复盖置于4度下,袋内溶剂渗出即被聚乙二醇迅速吸去,聚乙二醇被水饱和后要更换新的直

7、至达到所需要的体积。5、超滤法 超滤法是使用一种特别的薄膜对溶液中各种溶质分子进行选择性过滤的方法,不液体在一定压力下(氮气压或真空泵压)通过膜时,溶剂和小分子透过,大分子受阻保留,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方法,最适于生物大分子尤其是蛋白质和酶的浓缩或脱盐,并具有成本低,操作方便,条件温和,能较好地保持生物大分子的活性,回收率高等优点。应用超滤法关键在于膜的选择,不同类型和规格的膜,水的流速,分子量截止值(即大体上能被膜保留分子最小分子量值)等参数均不同,必须根据工作需要来选用。另外,超滤装置形式,溶质成份及性质、溶液浓度等都对超滤效果的一定影响。Diaflo 超滤膜的分子量截留值:膜名称分子量

8、截留值孔的大的平均直径 XM300300,000140XM200100,00055XM5050,00030PM30 30,00022UM2020,00018PM1010,00015UM21,00012UM05500 10用上面的超滤膜制成空心的纤维管,将很多根这样的管拢成一束,管的两端与低离子强度的缓冲液相连,使缓冲液不断地在管中流动。然后将纤维管浸入待透析的蛋白质溶液中。当缓冲液流过纤维管时,则小分子很易透过膜而扩散,大分子则不能。这就是纤维过滤秀析法,由于透析面积增大,因而使透析时间缩短10倍。二、干燥生物大分子制备得到产品,为防止变质,易于保存,常需要干燥处理,最常用的方法是冷冻干燥和真

9、空干燥。真空干燥适用于不耐高温,易于氧化物质的干燥和保存,整个装置包括干燥器、冷凝器及真空干燥原理外,同时增加了温度因素。在相同压力下,水蒸汽压随温度下降而下降,故在低温低压下,冰很易升华为气体。操作时一般先将待干燥的液体冷冻到冰点以下使之变成固体,然后在低温低压下将溶剂变成气体而除去。此法干后的产品具有疏松、溶解度好、保持天然结构等优点,适用于各类生物大分子的干燥保存。三、贮存生物大分子的稳定性与保存方法的很大关系。干燥的制品一般比较稳定,在低温情况下其活性可在数日甚至数年无明显变化,贮藏要求简单,只要将干燥的样品置于干燥器内(内装有干燥剂)密封,保持04度冰箱即可,液态贮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0、。1、样品不能太稀,必须浓缩到一定浓度才能封装贮藏,样品太稀易使生物大分子变性。2、一般需加入防腐剂和稳定剂,常用的防腐剂有甲苯、苯甲酸、氯仿、百里酚等。蛋白质和酶常用的稳定剂有硫酸铵糊、蔗糖、甘油等,如酶也可加入底物和辅酶以提高其稳定性。此外,钙、锌、硼酸等溶液对某些酶也有一定保护作用。核酸大分子一般保存在氯化钠或柠檬酸钠的标准缓冲液中。3、贮藏温度要求低,大多数在0度左右冰箱保存,有的则要求更低,应视不同物质而定。但不是全部,还可通过选择pH、温度或离子强度等,使这些条件都要适合于目的物质的提取。PCR污染与对策PCR反应的最大特点是具有较大扩增能力与极高的灵敏性,但令人头痛的问题是易污

11、染,极其微量的污染即可造成假阳性的产生.一、污染原因(一)标本间交叉污染:标本污染主要有收集标本的容器被污染,或标本放置时,由于 密封不严溢于容器外,或容器外粘有标本而造成相互间交叉污染;标本核酸模板在提 取过程中,由于吸样枪污染导致标本间污染;有些微生物标本尤其是病毒可随气溶胶 或形成气溶胶而扩散,导致彼此间的污染.(二)PCR试剂的污染:主要是由于在PCR试剂配制过程中,由于加样枪、容器、双蒸水 及其它溶液被PCR核酸模板污染.(三)PCR扩增产物污染.这是PCR反应中最主要最常见的污染问题.因为PCR产物拷贝量 大(一般为1013拷贝/ml),远远高于PCR检测数个拷贝的极限,所以极微量

12、的PCR产物 污染,就可造成假阳就可形成假阳性.还有一种容易忽视,最可能造成PCR产物污染的形式是气溶胶污染;在空气与液体面摩 擦时就可形成气溶胶,在操作时比较剧烈地摇动反应管,开盖时、吸样时及污染进样 枪的反复吸样都可形成气溶胶而污染.据计算一个气溶胶颗粒可含48000拷贝,因而由 其造成的污染是一个值得特别重视的问题.(四)实验室中克隆质粒的污染: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及某些用克隆质粒做阳性对照的 检验室,这个问题也比较常见.因为克隆质粒在单位容积内含量相当高,另外在纯化 过程中需用较多的用具及试剂,而且在活细胞内的质粒,由于活细胞的生长繁殖的简 便性及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污染可能性也很大.二

13、、污染的监测一个好的实验室,要时刻注意污染的监测,考虑有无污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污染,以 便采取措施,防止和消除污染.对照试验1.阳性对照:在建立PCR反应实验室及一般的检验单位都应设有PCR阳性对照,它是PCR 反应是否成功、产物条带位置及大小是否合乎理论要求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志.阳性 对照要选择扩增度中等、重复性好,经各种鉴定是该产物的标本,如以重组质粒为阳 性对照,其含量宜低不宜高(100个拷贝以下).但阳性对照尤其是重组质粒及高浓度阳 性标本,其对检测或扩增样品污染的可能性很大.因而当某一PCR试剂经自己使用稳 定,检验人员心中有数时,在以后的实验中可免设阳性对照.2.阴性对照:每次PC

14、R实验务必做阴性对照.它包括标本对照:被检的标本是血清就用 鉴定后的正常血清作对照;被检的标本是组织细胞就用相应的组织细胞作对照.试剂 对照:在PCR试剂中不加模板DNA或RNA,进行PCR扩增,以监测试剂是否污染.3.重复性试验4.选择不同区域的引物进行PCR扩增三、防止污染的方法(一)合理分隔实验室:将样品的处理、配制PCR反应液、PCR循环扩增及PCR产物的鉴定 等步骤分区或分室进行,特别注意样本处理及PCR产物的鉴定应与其它步骤严格分开. 最好能划分标本处理区;PCR反应液制备区;PCR循环扩增区;PCR产物鉴定区. 其实验用品及吸样枪应专用.实验前应将实验室用紫外线消毒以破坏残留的D

15、NA或RNA.(二)吸样枪:吸样枪污染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由于操作时不慎将样品或模板核酸吸 入枪内或粘上枪头是一个严重的污染源,因而加样或吸取模板核酸时要十分小心,吸 样要慢,吸样时尽量一次性完成,忌多次抽吸,以免交叉污染或产生气溶胶污染.(三)预混和分装PCR试剂:所有的PCR试剂都应小量分装,如有可能,PCR反应液应预先 配制好,然后小量分装,-20保存.以减少重复加样次数,避免污染机会.另外,PCR试剂,PCR反应液应与样品及PCR产物分开保存,不应放于同一冰盒或同一 冰箱.(四)防止操作人员污染,使用一次性手套、吸头、小离心管应一次性使用.(五)设立适当的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阳性对照

16、以能出现扩增条带的最低量的标准病 原体核酸为宜,并注意交叉污染的可能性,每次反应都应有一管不加模板的试剂对照 及相应不含有被扩增核酸的样品作阴性对照.(六)减少PCR循环次数,只要PCR产物达到检测水平就适可而止.(七)选择质量好的Eppendorf管,以避免样本外溢及外来核酸的进入,打开离心管前 应先离心,将管壁及管盖上的液体甩至管底部.开管动作要轻,以防管内液体溅出.PCR扩增产物的分析方法 微孔板夹心杂交法 颜色互补分析法 PCR-ELISA法 PCR-OLA法 PCR-打点杂交法 微孔板夹心杂交法:该法是通过一固定于微孔板的捕获探针与PCR产物的某一区域特 异杂交使产物的间接地固定于微

17、孔板上,然后,再用一生物素 等非放射性标记物标记的检测探针与产物的另一特异性较一次 杂交,漂洗后显色即可判断结果。该法需要两个杂交过程来检测 一个产物,因此,其特异性较一次杂交的检测法高。该法已用于HBV 的检测,其敏感度可达5个HBVDNA分子。此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 PCR32P探针的Southern杂交法相当。但PCR微孔板夹心杂交法操作简 便、快速、避免了同位素标记探针的危害,显色反应类似于临床常 规应用的ELISA,适于临床实验室常规应用。另一种微孔板杂交法不 是采用夹心法,而是直接将特异探针固定微孔板上,然后用生物素 标记的PCR产物杂交。微孔板杂交与膜印迹杂交相比,有如下优点:

18、前者易操作;固相微孔板漂洗时间短,节省了检测时间,因为 膜杂交过程中,反应剂要浸透膜中,漂洗时,使反应剂全部浸出需 要时间较长;本底低,微孔板杂交不需Dehatdt液和预杂交以及封 闭过程。另外,微孔板固定的DNA不需再加热或UV照射。微孔板杂交的基本过程包括L:DNA的固定,探针的杂交和酶联显色。DNA的固定在一定盐浓度条件下,DNA单链的一端可固定在微孔板上。不同来源 的微孔板固定DNA时所需盐浓度不同。因此,必须用一系列的盐浓度 (0.15mol/L至3.0mol/LNaCl)来固定加热变性的核酸,然后,用固 定浓度的标记探针杂交。显色后,判断合适的固定盐浓度。固定方 法的选择必须使DN

19、A最大量的固定,且不影响杂交。用合适浓度的 NaCl或(NH4)2SO4可达到此目的。硫氰酸钠则无固定作用。盐浓度合 适时,DNA应为一端固定到微孔板上,而太低或太高浓度的盐可能使 DNA“平躺”固定在孔内而影响杂交。Mg2+虽有促进DNA固定的作 用,但它可激活Dnase,所以,一般不用。被固定的DNA应大于300bp, 否则影响杂交结果。每孔可固定高达200ng(624bp)的DNA。合适的盐 浓和固定量一经确定,可按下法固定DNA。待固定DNA100加热5min变性并立即冷却。与合适的固定液混合后,加入微孔板的孔内。固定液:10mmol/L磷 酸钠-10mmol/LEDTA,pH7.0,

20、合适浓度的NaCl(与DNA变性混合后, 终浓度为最适固定浓度)。用胶布封好,浸于37水浴2h。用PBS-0.05%Tween20漂洗3次。立即用于杂交,或封闭于塑料袋内保存。杂交可采用标准的杂交系统杂交。夹心杂交时,是将变性的PCR产物与检 测探针一并加。杂交与漂洗时间均较一般膜杂交短。显色根据不同酶标检测分子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底物、终止剂和测定波 长。颜色互补分析法(A)颜色互补分析法是利用三原色原理,当不同DNA片段(A和B)同时扩增时,用引 物5端修饰技术将不同引物用不同颜色荧光素标记(A片段引物标记绿色的荧光素,B标记红色的罗丹明)。如果仅有一条片段被扩增,扩增产物激发后,只有 一种颜

21、色(红色或绿色)。如果两条不同大小的片段均被扩增,可通过电泳分离,紫 外激发后可观察到不同颜色的两条带。如果两条被扩增片段大小相同,电泳后可见一 条红绿互补色-黄色带。如果不用电泳法分离扩增片段,通过一定手段除未掺入引 物,亦可观察到扩增产物的颜色。此时,扩增产物无论大小,只要均被扩增,就可见 一条红绿互补的黄色条带。该法简便、易于自动化,可用于检测基因,缺失、染色体转位和病原微生物。这种情 况下,只需判断产物的有无。另外,在检测多种基因实变、多种病原菌和HLA分型 时,可用复合PCR。此时,不同引物可用不同荧光素标记(如绿色的ROX;蓝色的COUM 等)。PCR-ELISA法:(A)本法避免

22、了电泳和杂交的步骤,适于常规ELISA记数仪检测。因为5端修饰后仍 可进行常规PCR扩增特异靶序列,因此,可以通过修饰其中一个引物的5端使其携带 便于PCR产物固定的功能基团,而通过另一引物5端的修饰使产物便于检测。链霉亲和素的包被:不同厂家的聚丙乙烯微孔板的包被效果差异并不显著。亲和层析纯化的链霉亲和素(13U/mg,Sigma公司)用PBS-Tween液140mmol/LNaCl, 2.7mmol/LKCl,4.3mmol/LNa2HPO4,1.4mmol/LK2HPO4,0.05%(w/v)Tween20,Ph7.2 配成1g/ml。向微孔板的每孔内加入100l,封好,室温过夜。 用PB

23、S液漂洗。 扩增产物与包被板的结合:PCR产物1l用501PBS-Tween液稀释后加入包被孔内。室温下作用30min。 用PBS-Tween液漂洗6次,去除未掺入的荧光引物。ELISA:向结合有PCR产物的孔内加入50lPBS-Tween液稀释的HRP-抗FITC抗体,室温下作用 30min。用PBS-Tween漂洗6次。 将1mgTMB溶于1ml二甲基亚砜中,用50mmol/L醋酸钠-柠檬酸液(Ph4.9)稀释10倍, 向每孔内加入30%(v/v)H2O23l,再加入80lTMB液,使反应在室温下进行25min ,再加入80l2mol/L硫酸终止反应。于ELISA计数仪上450nm测定OD

24、值。另外,引物的修饰除用图2-3所示的生物素和FITC外,还可用DNA结合蛋白质的结合位 点和生物素修饰,将DNA结合蛋白质(GCN5或TyrR)包被在微孔板内,与PCR产物结合 后,可加入酶标亲和素进行ELISA检测。PCR-ELISA法可用于PCR产物定量分析。需注 意的是,定量分析时,PCR要在对数期内终止,并需设立已知标准对照。 PCR-OLA法(A)研究表明、不同个体中同源DNA片段序列间的差异大部分是限定于单个核苷酸的位 置。已弄清的人遗传病的40个基因结构变异中,绝大部分属碱基替换,同样,作为遗 传连锁分析标记的大部分序列变异主要是位于基因组的非编码区的点突变。所以,一 般基因检

25、测技术的一个重要要求是能很容易地检出单一核苷酸变异。寡核苷酸连接试 验(OLA)就是为此目的而设计的。它可以单独或结合PCR快速确定紧密相关的DNA序 列。OLA是通过设计两种能与靶序列DNA精确并列杂交的寡核苷酸完成的。寡核酸杂交 后,DNA连接酶可使其正常配对的相邻碱基共价连接,而错配的相邻碱基可通过调节 连接酶和NaCl浓度防止其连接,连接产物可通过凝胶电泳观察其大小,或通过5端 修饰技术使一个寡核苷酸5端带有一个配基。连接后,通过固相化的亲和配基使其 固定,漂洗后,检测另一寡核苷酸3端携带的适当标记分子。这一过程如重复进行 多个循环,则连接产物会呈线性增加,故称这循环进行的OLA为连接

26、检测反应(LDR)。 此反应中若再加入两种与上述寡核苷酸互补的寡核苷酸互补的寡核苷酸进行循环的连 接反应,则称之为连接酶链反应。两寡核苷酸在无靶序列的情况下,在非常接近的位 置发生杂交的可能性极小,因此,OLA技术的假阳性极少。另外,连接酶所形成的键 是连接产物。该法适于简单、标准化的基因组样品处理法,或直接用表面活性剂和蛋 白酶初步处理有核细胞作为检测样品。需指出的是,这里是以放射性标记检测分子为 例的。如图2-6中的地高辛标记分子可避免放射性同位素的缺点,且敏感性相当,更 易于自动化。寡核苷酸的设计与标记:用于OLA的寡核苷酸一般为20mer,使被检变异核苷酸位于 即将连接的两个寡核苷酸接

27、头的5端。即位于图2-6中第2步左侧寡核苷酸的3端。 左侧寡核苷酸是5标记生物素。右侧寡核苷酸5端需磷酸化才能与左侧寡核苷酸的 3-OH相连接。用PNK酶处理很易使其5或3标记可以选择其它标记物(如荧光素 等)。OLA反应:向一软质圆底微滴定板内依次加入:3lPCR扩增DNA产物;1l剪切的鲑精DNA(10g /l);1l0.5mol/LNaCl混匀室温作用10min。加入1l0.5mol/LHCl,混匀。加入1l生物素标记探针水溶液(140fmol)和1l32P探针(1.4fmol),2lT4连 接(约0.1WeiSS单位,用5连接缓冲液稀释)。5X连接缓冲液:250mmol/LTris-H

28、Cl, Ph7.5;500mmol/LNaCl;500mmol/LMgCl2;25mmol./LDTT;5mmol/LATTP;500g/lBSA。 不同寡核苷酸与底物反应的连接所需酶液度不同,OLA试验时,一定要小心滴定最适 酶浓度,提高连接温度(50)可扩加OLA的特异性。混匀,在100%湿度下于37作用1h。加入1l1mol/LNaOH,混匀,室温下作用10min。加入1l1mol/LHCl中和。加入2l10%SDS,3l15%(w/v)链霉亲和素包被的琼脂糖悬液,混匀后室温作用 10min。将一事先用0.5%奶粉-0.1%SDS-100g/ml蛙精DNA煮过的Whatman4号滤膜置于

29、点样器 上,然后,将微孔板内混合液加入点样孔内,真空抽滤点膜。再用数毫升1%SDS和 0.1mol/LNaOH分别依次抽洗膜。取下膜,用塑料保鲜包好进行放射自显影。打点杂交当扩增产物是多条带时,用点杂交更合适。这种方法的基本过 程是,首先将扩增的DNA固定到尼龙膜或硝酸纤维素滤膜上,再 用放射性或非放射性标记的探针杂交。点杂交还有助于检测突变 DNA的突变类型,用于人类遗传病诊断和某些基因的分型。放射性同 位素32P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方法的可靠性 均不容怀疑,对人们认识某些疾病与基因变异的关系起了很大的作 用。但是,由于同位素不稳定和放射性危害,不能常规用于临床或 法医检

30、验。因而用非放射性物质(生物素、和地高辛等)标记的寡 核苷酸探针分析PCR产物以确定核酸序列变异则是一种简便而安全的 方法。非放射性标记物质稳定性高、使用方便、安全、检测速度 快。因此,本节仅叙述非放射性标记探针的点杂交与检测情况。膜的制备:点杂交膜的制备有两种方法,一是将扩增产物直接固定于膜上,每 一个探针制备1张膜。然后,用不同的等位基因特异或某一微生物特 异探针在严格条件下杂交来检测扩增产物的突变类型或鉴定病原 菌;另一种方法是将不同的探针固定到尼龙膜上,然后,用标记的 PCR产物作探针去杂交。这样,根据杂交点的位置即可判断产物序列 变异的种类。显然,前一方法较后一方法繁琐,费时,费力;

31、而后 一方法仅需一次杂交即可判断结果。产物的固定:取1张带正电荷的尼龙膜,按点样器的 大小裁剪膜,并做好标记。将膜浸入水中湿透至少 1min。变性PCR产物:此步可在圆底微孔板或微量离 心管内操作。每点的变性方法为;520l(50100ng)PCR 产物与100l变性液(0.4mol/LNaOH-25mmol/LEDAT) 混匀,室温作用5min即可。小心将预湿的膜装在点 样器上,注意膜与点样器接触表面不能有任何气泡。 因气泡会使点样点呈环形或月牙形或样品间弥散融 合。膜固定后,每孔内加100l变性混合液,打开真 空泵。抽干变性液后,每孔内再加100lTE缓冲 液,真空抽滤“洗涤”样品。取下膜

32、,置于厚3mm滤 纸上渍干。重复制备用于其它基因探针的膜时,一定 要认真清洗点样器,以免样品间的交叉污染。渍干 的膜于80真空干烤1h或于254nmUV光源下以60120mJ/cm2 的强度下照射使DNA固定在膜上。此时,的膜可直接用 于杂交,也可以用滤纸包好存于塑料袋或干燥缸内。探针的固定:因寡核苷酸的探针太短,在膜上固定较 困难,即使固定上,也会影响杂交。这就是需要将寡 核苷酸探针用末端转移酶加polydT尾后,UV线照射固 定。因为UV可激活胸腺嘧啶,使其与尼龙膜上的氨基 共价结合,使探针间接地牢固地固定在尼龙膜上。这 种加尾固定的探针不影响杂交。但这种杂交对固定探 针的要求是,在同一条

33、件下与PCR产物的杂交必须是特 异的。通过选择探针的合适长度,G+C含量或通过改变 探针的固定可达到特异性的要求。这种固定的探针可 用于检测人类基因的突变,也可用来检测病原微生 物。(1)加尾反应是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TDT)催 化,它可将dT依次加在寡核苷酸的3端,在四种脱氧 核苷中,以dT加尾效果最好。通过改变dT浓度和TdT量 可调节加尾长度,在下述反应条件下,加尾长度可达 400个dT。向一微量离心管中依次加入:寡核苷酸探 针,100200pmol;10TdT缓冲液(1mol/L二甲胂酸钾; 250mmol/LTris-HCl,Ph7.6;10mmol/LCoCl2;2mmol/

34、LDTT) 10l;dTTP80110nmol;TdT,6080U;补水至100l。 混匀后,稍加离心,置37水浴6090min。加入 100l10mmol/LEDTA终止反应。加尾长度可通过10%聚 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监测。(2)点膜:加尾探针6pmol,用0.3mol/LNaOH室温处 理5min,然后,用2.5mol/LNH4Oac中和。加入等体 积6SSC(1SSC:0.15mol/LNaCl,0.015mol/L柠檬酸三 钠pH7.0)。将6SSC预湿的尼龙膜(zeta-probe)或 hybond-N固定在点样器上。点样方法同上。(3)固定:小心取下膜,置于TE缓冲液饱和的46 滤纸

35、上,DNA面朝上。将滤纸和膜一起置于254nmUV 灯下照射固定,poly(dT)400尾的探针在40mJ/cm2r的 剂下固定效果最好。辐射剂与给定光源对给定面积的 能量释放率(辐照度)和辐照时间有关。一般对一个 固定光源而言,辐照剂量为:辐照剂量(J/cm2)=辐照度(w/m2)辐照时间(s)其中,J为辐照能量单位;w为辐照通量单位。辐照度 与照射角度有关,与入射角度的余弦(cos)呈正 相关。固定后,在100ml6SSC-0.5%SDS液中于4255 漂洗30min左右。漂洗后可立即用于杂交,也可以在蒸 溜水中浸洗,晾干后室温保存。探针的固定量与加尾长度均影响杂交结果。如用poly (d

36、T)400尾的不同固定量的探针与等PCR产物(2.33fmol) 杂交,固定6pmol苷酸杂交;时,有29.2%的PCR产物与 1.1%的寡核而固定的探针杂600fmol时,仅有2.2%的产 物与0.8%交。用不同加尾长度的等量产物6pmol固定寡 核苷酸与(时,仅0.33%233fmol)杂交结果表明, poly(dT)300探针与产物杂交;而有1.3%的探针poly (dT)400时,则与产物杂交。因此,固定的探针加最好 在400个以dT尾上,固定量也至少6pmol。杂交寡核苷酸探针的杂交:每一寡核苷酸探针均有自己的杂交温度和漂 洗条件,主要取决于探针的Tm值。Tm值则受探针长度,G+C含

37、量和杂 交液的盐渡影响。一般要由如下公式:Tm=4(G+C)+2(A+T)来计算Tm 值。在1mol/L盐浓时,杂交温度可比预测的寡核苷酸Tm值低520。 提高杂交温度和降低盐浓度可提高杂交的严格性。漂洗液一般不含 盐,漂洗温度比杂交温度低5。一旦确定了探针的杂交与漂洗条 件,可按下述方法进行杂交。在(2SSPE3.6mol/LNaCl:; 200mmol/LNaH2PO4;20mmol/LEDTA,Ph7.4)液中预湿点样膜。置 膜于塑料封口袋中,并加入适量杂交液(SSPE,5Denhardt液, 0.5%TritonX-100),封口。袋内不要有气泡。置于水浴加热摇 动,在杂交温度下预杂交

38、5min。取出塑料袋,剪开一角。加入非 放射性标记物(如生物素-补骨脂素)标记的探针。每毫升杂交中加 入1pmol探针。封口后摇育2060min。杂交时间不能太长,否则会 引起探针与膜的不可逆结合。从袋中取出膜,室温下在漂洗液 (SSPE-0.1%TritonX-100)中洗12次。漂洗温度下预热的漂洗 液在合适温度下洗10min。漂洗后的膜可用于显色检测。反向点杂交:反向点杂交即扩增产物作为相中的探针与固定到膜上 的寡核苷酸杂交。如前述,这种杂交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在同一条件 下,所有固定探针均与扩增产物特异杂较。为此,主要是认真选择 与设计寡核苷酸探针,使各探针在同一条件下Tm值相近。在同一杂

39、 交特异。一旦确定了合适的杂交和漂洗条件,即可按上述基本程度 杂交。只是杂交探针(产物)在加入前应加热变性或用等体积的 400mmol/LNaOH-10mmol/LEDTA变性。杂交时间(24h)要长些。PCR 产物的标记可以用标记引物扩增或在扩增时掺入标记物。杂交的检测不同非放射性标记物的检测原则上基本相同。若为酶标探针则可直 接进行显色检测。下面以生物素标记物为例加以说明。酶标亲和素的结合 漂洗后的膜在缓冲液A(PBS,100mmol/LNaCl,5%TritonX-100) 中与一定浓度的HRP-标记链霉亲和素在室温作用10min,并轻轻振 荡。用缓冲液B(液A,1mol/L尿素,1%硫

40、酸葡聚糖)在室温下漂 洗5min,并轻轻振荡,将膜上非特异吸附的HRP-链霉亲和素洗掉。 显色不同酶标亲和素的显色条件与底物均不同,下面以HRP的显色加以说 明。将上述膜于缓冲液C(100mmol/L柠檬酸钠,pH5.0)中在室温下作 用5min,并轻轻振荡。在缓冲液D中室温下,轻轻振荡10min。此步应避强光。缓冲液D: 1份底物(TMB:2mg/ml,用无水乙醇配制)和19份缓冲液C。在缓冲液E中显色,该液应现用现配。应避强光。缓冲液E:2000 份缓冲液D和1份3%H2O2。显色时间取决于杂交体中含标记物的量; 一般为115min即可。杂交阳性呈深蓝紫色。当膜色(信/噪比)合适时,在液C

41、中洗膜1h终止反应,在此过程 中应更换23次液体。杂交膜可拍照记录结果,也可封于缓冲液C避光条件下贮存。膜的再利用脱色:将膜置于0.18%Na2SO4液中即可脱掉膜上的颜色。 去杂交的探针:将膜置于水-0.5%SDS中,65加热1h。 这种处理的膜可再与另一种探针杂交。问题与对策信号弱:点膜的产物少-增加点膜量;杂交时探针浓度低-加大 探针浓度;杂交漂洗过于严格-增加盐浓度或降低杂交温度;TMB 液贮存时间过长(TMB液4可存2个月)-重新配制。本底信号强:杂交时探针浓度高-降低探针浓度;杂交时间长- 缩短杂交时间;杂交漂洗不严格-降低盐浓度和提高杂交温度; 显色时间长-缩短显色时间。杂交膜的

42、高本底着色:同;在缓冲液C中洗膜时间短-延长漂 洗时间(过多的硫酸葡聚糖也能增加膜的本底着色;同2;避 光不严格-显色过程中及显色后要确保杂交膜的避光。阴性对照出现阳性信号:点样混淆,即把阳性标本点于阴性对照 的位置,重复实验即可纠正;PCR较物的残留污染,用新配的试剂 重复全部扩增反应。常见问题分析与对策PCR产物的电泳检测时间一般为48h以内,有些最好于当日电泳检测,大于48h后带型不规则甚致消失。假阴性,不出现扩增条带PCR反应的关键环节有模板核酸的制备,引物的质量与特异性,酶的质量及, PCR循环条件。寻找原因亦应针对上述环节进行分析研究。模板:模板中含有杂蛋白质,模板中含有Taq酶抑

43、制剂,模板中蛋白质没有消 化除净,特别是染色体中的组蛋白,在提取制备模板时丢失过多,或吸入酚。模 板核酸变性不彻底。在酶和引物质量好时,不出现扩增带,极有可能是标本的消化处 理,模板核酸提取过程出了毛病,因而要配制有效而稳定的消化处理液,其程序亦应 固定不宜随意更改。酶失活:需更换新酶,或新旧两种酶同时使用,以分析是否因酶的活性丧失或不够而 导致假阴性。需注意的是有时忘加Taq酶或溴乙锭。引物:引物质量、引物的浓度、两条引物的浓度是否对称,是PCR失败或扩增条带不 理想、容易弥散的常见原因。有些批号的引物合成质量有问题,两条引物一条浓度 高,一条浓度低,造成低效率的不对称扩增,对策为:选定一个

44、好的引物合成单 位。引物的浓度不仅要看OD值,更要注重引物原液做琼脂糖凝胶电泳,一定要有 引物条带出现,而且两引物带的亮度应大体一致,如一条引物有条带,一条引物无条 带,此时做PCR有可能失败,应和引物合成单位协商解决。如一条引物亮度高,一条 亮度低,在稀释引物时要平衡其浓度。引物应高浓度小量分装保存,防止多次冻融 或长期放冰箱冷藏部分,导致引物变质降解失效。引物设计不合理,如引物长度不 够,引物之间形成二聚体等。Mg2+浓度:Mg2+离子浓度对PCR扩增效率影响很大,浓度过高可降低PCR扩增的特 异性,浓度过低则影响PCR扩增产量甚至使PCR扩增失败而不出扩增条带。反应体积的改变:通常进行P

45、CR扩增采用的体积为20ul、30ul、50ul。或100ul,应用多 大体积进行PCR扩增,是根据科研和临床检测不同目的而设定,在做小体积如20ul 后,再做大体积时,一定要模索条件,否则容易失败。物理原因:变性对PCR扩增来说相当重要,如变性温度低,变性时间短,极有可能出 现假阴性;退火温度过低,可致非特异性扩增而降低特异性扩增效率退火温度过高影 响引物与模板的结合而降低PCR扩增效率。有时还有必要用标准的温度计,检测一下 扩增仪或水溶锅内的变性、退火和延伸温度,这也是PCR失败的原因之一。靶序列变异:如靶序列发生突变或缺失,影响引物与模板特异性结合,或因靶序列某 段缺失使引物与模板失去互

46、补序列,其PCR扩增是不会成功的。假阳性出现的PCR扩增条带与目的靶序列条带一致,有时其条带更整齐,亮度更高。引物设计不合适:选择的扩增序列与非目的扩增序列有同源性,因而在进行PCR扩增 时,扩增出的PCR产物为非目的性的序列。靶序列太短或引物太短,容易出现假阳 性。需重新设计引物。靶序列或扩增产物的交叉污染:这种污染有两种原因:一是整个基因组或大片段的交 叉污染,导致假阳性。这种假阳性可用以下方法解决:操作时应小心轻柔,防止 将靶序列吸入加样枪内或溅出离心管外。除酶及不能耐高温的物质外,所有试剂或 器材均应高压消毒。所用离心管及样进枪头等均应一次性使用。必要时,在加标本 前,反应管和试剂用紫

47、外线照射,以破坏存在的核酸。二是空气中的小片段核酸污 染,这些小片段比靶序列短,但有一定的同源性。可互相拼接,与引物互补后,可扩 增出PCR产物,而导致假阳性的产生,可用巢式PCR方法来减轻或消除。出现非特异性扩增带PCR扩增后出现的条带与预计的大小不一致,或大或小,或者同时出现特异性扩增带 与非特异性扩增带。非特异性条带的出现,其原因:一是引物与靶序列不完全互补、 或引物聚合形成二聚体。二是Mg2+离子浓度过高、退火温度过低,及PCR循环次数 过多有关。其次是酶的质和量,往往一些来源的酶易出现非特异条带而另一来源的酶 则不出现,酶量过多有时也会出现非特异性扩增。其对策有:必要时重新设计引 物

48、。减低酶量或调换另一来源的酶。降低引物量,适当增加模板量,减少循环次 数。适当提高退火温度或采用二温度点法(93变性,65左右退火与延伸)。出现片状拖带或涂抹带PCR扩增有时出现涂抹带或片状带或地毯样带。其原因往往由于酶量过多或酶的质量 差,dNTP浓度过高,Mg2+浓度过高,退火温度过低,循环次数过多引起。其对策有:减少酶量,或调换另一来源的酶。减少dNTP的浓度。适当降低Mg2+浓 度。增加模板量,减少循环次数。PCR扩增产物的电泳分析凝胶电泳分琼脂糖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两种.一、琼脂糖凝胶电泳:琼脂糖凝胶电泳是一种非常简便、快速、最常用的分离纯化和 鉴定核酸的方法.琼脂糖是从海藻中提

49、取的一种线状高聚物.根据琼脂糖的溶解温度, 把琼脂糖分为一般琼脂糖和低熔点琼脂糖.低熔点琼脂糖熔点为6265,溶解后在 37下维持液体状态约数小时,主要用于DNA片段的回收,质粒与外源性DNA的快速连 接等.(一)凝胶浓度凝胶浓度的选择依DNA分子的大小而定.琼脂糖凝胶的浓度与DNA分离范围琼脂糖浓度(%)线型DNA分子的分离范围(Kb)0.35600.61200.70.8100.90.571.20.961.50.2312.00.12(二)电泳缓冲液核酸电泳缓冲液有三种,即Tris-硼酸(TBE)、Tris-乙酸(TAE)和Tris-磷酸(TPE).TBE 与TPE缓冲容量高,DNA分离效果好

50、,但TPE在DNA片段回收时含磷酸盐浓度高,容易使 DNA沉淀.TAE缓冲容量低,但价格较便宜,因而推荐选用TBE.缓冲液中的EDTA可螯合 二价阳离子,从而抑制DNA酶的活性,防止PCR扩增产物降解.10XTBE缓冲液的配制Tris硷,108克EDTA,9.3克硼酸,55克H2O至,1000ul(其PH应为8.08.2)临用时用水稀至0.5XTBE(20倍稀释.(三)核酸电泳的指示剂与染色剂1.指示剂:核酸电泳常用的指示剂有溴酚兰和二甲苯青及银染色.溴酚兰在碱性液体中 呈紫兰色,在0.6%、1%、1.4%和2%琼脂糖凝胶电泳中,溴酚兰的迁移率分别与1Kb、 0.6Kb、0.2Kb和0.15K

51、b的双链线性DNA片段大致相同.二甲苯青的水溶液呈兰色,它在 1%和1.4%琼脂糖中电泳时,其迁移速率分别与2Kb和1.6Kb的双链线性DNA大致相似.指示剂一般与蔗糖、甘油或聚蔗糖400组成载样缓冲液.载样缓冲液的作用有增加样 品密度,使其比重增加,以确保DNA均匀沉入加样孔内.在电泳中形成肉眼可见的指 示带,可预测核酸电泳的速度和位置.使样品呈色,使加样操作更方便.染色剂:核酸电泳后,需经染色后才能显现出带型,最常用的是溴化乙锭染色法,其 次是银染色.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EB)是一种荧光染料,EB分子可嵌入核酸双链的碱基对 之间,在紫外线激发下,发出红色荧光.根据情

52、况可在凝胶电泳液中加入终浓度为 0.5ug/ml的EB,有时亦可在电泳后,将凝胶浸入该浓度的溶液中染色1015min.琼脂 糖凝胶EB染色,肉眼可见核酸电泳带,其DNA量一般5ng,当溴化乙锭太多,凝胶染 色过深,核酸电泳带看不清时,可将凝胶放入蒸馏水浸泡30min后再观察.银染色:银染色液中的银离子(Ag+)可与核酸形成稳定的复合物,然后用还原剂如甲醛 使Ag+还原成银颗粒,可把核酸电泳带染色黑褐色.主要用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染色. 也用于琼脂糖凝胶染色.其灵敏度比EB高200倍.但银染色后,DNA不宜回收.(四)电泳1.电泳装置:电泳装置主要有电泳仪,电泳槽及灌胶模具等.2.电泳方法:(1

53、)用蒸馏水将电泳槽和梳子冲洗干净.放在水平桌面上,并架好梳子.(2)根据核酸分子量的大小配制不同浓度的琼脂糖凝胶,一般200400bp的DNA片段, 可配制1.21.7%浓度的琼脂糖用于电泳.3.配制0.5XTBE电泳缓冲液100ml于三角烧瓶中,称取一定量的琼脂糖粉放入后沸水锅 或微波炉内加热熔化.冷却至60(需要时可加入溴乙锭),倒入电泳槽中,待凝固.4.向电泳槽中倒入0.5XTBE,其量以没过胶面2mm为宜,小心移去梳子.如样品孔内有 气泡,应设法除去.5.在DNA样品中加入0.2体积的载样缓冲液,混匀后,加入样品孔内.6.接通电源,一般红色为正极黑色为负极,切记DNA样品由负极往正极泳

54、动(靠近加样 孔的一端为负).电压为1-5V/cm(长度以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计算).7.根据指示剂泳动的位置,判断是否终止电泳.一般200400bp的PCR产物50V电压, 电泳2040min即可.(3)溴化乙锭染色后,紫外仪上观察电泳带及其位置,并与核酸分子量标准比较被扩 增产物的大小.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适宜分离鉴定低分子量蛋白质、小于1Kb的DNA片段和DNA序列分 析.其装载的样品量大,回收DNA纯度高.长度仅相差0.2%(即500bp中的1bp)的核苷酸 分子即能分离.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单体,在催化剂TEMED(N,N,N,N一四甲基乙二胺)和 过硫酸铵的

55、作用下,丙烯酰胺聚合形成长链,聚丙烯酰胺链在交联剂,N,N一亚甲 双丙烯酰胺参与下,聚丙烯胺链与链之间交叉联接而形成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孔径的大小是由丙烯酰胺的浓度决定的,不同浓度丙烯酰胺和DNA的 有效分离范围见表2.丙烯酰胺(%)有效分离范围(bp)溴酚兰*二甲苯青*3.510020001004605.080500652608.0604004516012.040200307015.025150156020.0101001245*表中给出的数字为与指示剂迁移率相等的双链DNA分子所含碱基对数目(bp).(一)材料1.电泳仪器:电泳仪,垂直电泳槽及其附件.2.30%丙烯酰胺丙烯酰胺,29克 N

56、,N一亚甲基双丙烯酰胺,1克H2O,加至100ml装于棕色瓶内,4可保存二个月.3.10%过硫酸铵过硫酰铵,1克加水至,10ml4可保存一周,-20可保存一个月.4.1XTBE电泳缓冲液5.TEMED(四甲基乙烯基二胺)(二)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制备与电泳根据分离DNA片段的大小及需凝胶的容积,配制聚丙烯酰胺凝胶.1.按要求装配好垂直电泳板,两块玻璃板的两侧及底部用1%的琼脂 糖封边,防止封闭不严而使聚丙烯酰胺液漏出.2.将装好的玻璃电泳板倾斜成4560角.3.按表3配制所需%浓度凝胶的毫升数.4.加入TEMED后,立即混匀,缓缓倒入两玻璃板间的胶床中,直到液 体接近溢出时为止.5.立即插入适当的梳子,密切注意防止梳齿下产生气泡,用一有力 的夹将梳子夹在一边的玻璃板上,然后将玻璃板斜靠在物体上,使 成10角,可减少液体泄漏的机会.6.室温聚合一小时后,将玻璃板插入电泳槽中,上紧,倒入0.1XTBE 缓冲液.7.小心取出梳子,立即用缓冲液冲洗加样孔,因为梳子取出后,梳 子上吸附的及凝胶顶部未聚合的丙烯酰胺会流入加样孔内聚合,产 生不规则的表面,将导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