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1(人教版必修3)(解析版)[共31页]_第1页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1(人教版必修3)(解析版)[共31页]_第2页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1(人教版必修3)(解析版)[共31页]_第3页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1(人教版必修3)(解析版)[共31页]_第4页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1(人教版必修3)(解析版)[共31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1(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等B剧烈运动后,乳酸在血浆中含量维持稳定C人喝醋后,血浆中的pH明显下降D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低,会引起组织水肿【参考答案】D【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配合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2、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详解】A、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A错误;B、剧烈运动后,由于无氧呼吸,乳酸在血浆中含量先增加,后和缓冲物质结合而减少,B错误;C、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所以人喝醋后,血浆中的pH不会明显下降,C错误;D、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低,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血浆中的水分子向组织液渗透,进而引起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D。2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其中能表示组织液的是( )ABCD【参考答案】D【解析】根据淋巴起源于组织液,最终汇入血浆,可判断为组织液,为淋巴,为血浆,为

3、细胞外液(内环境),为细胞内液,选D。【点睛】巧用单、双箭头分析内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1)突破口分析:单方向(箭头)(2)图1中的甲、图2中的A和图3中的a分别代表组织液、血浆、淋巴。(3)人体的T细胞、B细胞主要存在于上述图1的丙液和乙液、图2的A液和C液、图3中的a液和b液中。3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若为肝脏细胞,则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C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D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参考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示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

4、图,其中为淋巴,为组织细胞,其内为细胞内液,为组织液,为血浆。【详解】A、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而是组织液,A错误;B、由于各种组织细胞都要吸收氧气进行有氧呼吸,因此若为肝脏细胞,则b处的氧气浓度低于a处,B正确;C、为淋巴,为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淋巴管进入淋巴,但中的不能进入,C错误;D、毛细血管管壁細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D错误。故选B。4地震发生时,灾民们面对的困难不仅仅是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有食物缺乏和各种疾病。例如,许多人都出现了全身浮肿的现象。这时造成浮肿的原因主要是()A寄生虫感染B体内严重缺少蛋白质C肾小球发炎D体内严重缺少无机盐【参考答案】B【

5、解析】食物中长期缺乏蛋白质,会造成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使从血浆内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考点定位】组织水肿【名师点睛】学生对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理解不清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包括2大层面5项原因,如图所示:5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能影响细胞外液的渗透压B组织液中的物质大部分进入血浆,少部分渗入淋巴液C内环境稳态受到毁坏,细胞内各种代谢活动都会减慢D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外界环境剧变可能会引起稳态的失衡【参考答案】C【解析】【分析】(1)机体代谢活动

6、正常,则内环境一定处于稳态。(2)内环境处于稳态,机体代谢活动不一定正常,如植物人、机体持续高热等。(3)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组织细胞在代谢过程中,需从细胞外液中吸收营养物质,并将代谢产物排到细胞外液,因此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能影响细胞外液的渗透压,A正确;B、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少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渗入淋巴液,B正确;C、内环境稳态受到毁坏,细胞内各种代谢活动不一定都会减慢,如甲状腺效用亢进的患者,因其内环境中的甲状腺激素高于正常水平而导致细胞代

7、谢增强,C错误;D、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自身调节效用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毁坏,D正确。故选C。6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图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乙代表脊髓神经中枢。实验时,手不慎触碰到酒精灯火焰,手先缩回后感觉到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反射弧至少由三个神经元组成B“后产生痛觉”的原因是经过多次突触处信号转变C痛觉等感觉都在大脑皮层中形成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能引起乙的兴奋或抑制【参考答案】A【解析】【分析】题图分析,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乙是脊髓内的低级中枢,甲是高级中枢,D是传出神经,E是效应器。【详解】

8、A、最简单的反射弧由两个神经元组成,如膝跳反射的反射弧,A错误;B、“后产生痛觉”的的过程需要将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该过程需要经过多次突触处的信号转变。在突触处要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突触越多,信息传递越慢,B正确;C、所有感觉都在大脑皮层中形成,C正确;D、前一个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能引起后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D正确。故选A。7如图为蛙后肢坐骨神经的示意图,如果在a的左侧给一个适宜的刺激,则( )Aab之间会产生电流,方向为abB相应的膜内侧电流方向为baC兴奋在整个神经纤维中的传导方向与膜内侧电流方向一致D电表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参考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纤维

9、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详解】A、由于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的刺激,兴奋先传导到a,所以ab之间会产生电流,方向为ba,A错误;B、由于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的刺激,兴奋先传导到a,使得a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所以相应的膜内侧电流方向为ab,B错误;C、兴奋在整个神经纤维中的传导方向与膜内侧电流方向一致,与膜外侧电流方向相反,C正确。D、电流计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错误;故选C。8用

10、针刺激手指,会使人感受到疼痛,并出现抬手动作。图示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黑点“”表示神经元胞体,表示反射弧各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后感受到疼痛需中央前回参与B刺激有疼痛感但手无反应,一定是出现问题C是中间神经元,可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D刺激会引起手抬起反应和产生疼痛感【参考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图示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根据神经节的位置与突触处可知,为感受器、为传入神经、为反射中枢、为传出神经、为效应器,据此分析。【详解】A、痛觉的产生在大脑皮层中央后回的躯体感觉区,A错误;B、刺激有疼痛感但手无反应,也可能是效应器出现问题,B错误;C、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是中间神经元,

11、可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使传出神经产生兴奋,C正确;D、刺激会引起手抬起反应,但不会产生疼痛感,因为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不能从传至,D错误。故选C。9某科研小组开展了胰岛素及肾上腺素对家兔血糖含量影响的研究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组家兔的生理状况应相同B激素注射前几小时,家兔需进行禁食处理C注射用的胰岛素和肾上腺素要用生理盐水配制D胰岛素和肾上腺素表现为协同作用【参考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开展了胰岛素及肾上腺素对家兔血糖含量影响的研究实验”,则自变量为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因变量为血糖含量。据图分析,注射胰岛素后血糖含量降低,说明胰岛素具有降

12、血糖的作用。而注射肾上腺素后,血糖含量升高,说明肾上腺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所以胰岛素和肾上腺素是拮抗关系。【详解】为了排除实验中无关变量的影响,实验前家兔需进行禁食处理,并且保证所选家兔的生理状况相同,A、B正确;为了不影响家兔体内的渗透压,激素需要用生理盐水配制,C正确;由实验结果可知,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而肾上腺素具有升血糖的作用,两者表现为对抗作用,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血糖调节中相关激素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不大。10如图是人体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ab段与曲线ef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相同B曲线bc段与曲线de段血液中胰岛素变化趋势不同

13、Cfg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只依靠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就能完成D当血糖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从而使血糖升高【参考答案】B【解析】曲线ab段血糖浓度升高是由于消化和吸收了食物中的糖类,但ef段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A错误;bc段为血糖浓度较高时的降低过程,该时期胰岛素分泌较多,但de段血糖浓度是在正常值下的降低过程,该阶段胰岛素分泌较少,B正确;血糖平衡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C错误;胰高血糖素只促进肝糖原的分解而不促进肌糖原的分解,D错误。11某人去医院抽血化验体内甲状腺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结果发现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值,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

14、高于正常值,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该个体一定会出现代谢活动增强、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等症状B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C该个体相关激素水平异常可能是由于缺碘引起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调节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参考答案】A【解析】【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过程是:下丘脑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后通过负反馈调节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使二者的分泌减少。【详解】A、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维持神经系统兴奋性,而题干给出该个体甲状腺激素水平

15、明显低于正常值,A错误;B、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和甲状腺的生长发育,B正确;C、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缺碘引起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C正确;D、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细胞为垂体,甲状腺激素通过反馈调节也会作用于垂体,D正确。故选A。12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是双向的B反射活动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C体温调节与神经系统无关D反馈调节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参考答案】D【解析】【分析】1、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2、人体体温

16、调节的过程:(1)寒冷环境下: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2)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3、反射活动完成的条件:完整的反射弧;一定强度的刺激。【详解】A、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A错误;B、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B错误;C、体温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C错误;D、反馈调节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D正确。故选D。13下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根据图判断A、B、C依次是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B渴觉中枢、肾小管、抗利尿激素C抗利尿激素

17、、肾小管、渴觉中枢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参考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详解】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使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渴觉中枢)产生渴觉。所以图中

18、A、B、C依次是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渴觉中枢。故选C。14尿崩症分两种:因抗利尿激素(ADH)的缺乏引起的中枢性尿崩症和因肾脏对ADH敏感性缺陷引起的肾性尿崩症。临床上可通过对患者禁水加压(禁止饮水10h后补充ADH)后,测定其尿液渗透压的方法加以鉴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中枢性尿崩症患者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比正常人弱B肾性尿崩症患者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含量比正常人偏高C禁水加压后,中枢性尿崩症患者的尿液渗透压将显著降低D禁水加压后,肾性尿崩症患者的尿液渗透压将无显著变化【参考答案】C【解析】【分析】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导致尿液渗透压升高。

19、尿崩症形成的原因是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其尿液渗透压较低。抗利尿激素与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作用后即失活,因此肾性尿崩症的病因是肾脏对ADH敏感性缺陷,相应细胞表面缺乏受体,使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作用,检测患者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与正常人相比要多。【详解】A、中枢性尿崩症患者因抗利尿激素(ADH)的缺乏,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比正常人弱,其尿液渗透压明显低于血浆渗透压,A正确;B、肾性尿崩是肾脏对ADH敏感性缺陷引起的,所以患者体内ADH的含量与正常人相比要多,B正确;C、禁水加压实验后,由于禁止饮水10h后补充ADH,ADH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所以中枢性尿崩患者的尿液渗透压

20、将升高,C错误;D、禁水加压实验后,因为肾性尿崩患者的肾脏对ADH敏感性缺陷,补充ADH几乎不起作用,患者尿液渗透压将无显著变化,D正确。故选C。15研究人员以小白鼠的致病菌甲、致病菌乙(致死性很强)和小白鼠为实验材料,进行的实验操作以及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1用久置的致病菌甲对小白鼠进行第一次注射小白鼠全部存活实验2给实验1中的小白鼠注射一定量新鲜的致病菌甲大部分小白鼠存活实验3给实验2中存活的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新鲜的致病菌乙?A实验1中,久置的致病菌不能使小白鼠产生特异性免疫B实验2中,存活的小白鼠经第一次注射后已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C实

21、验2中,死亡的小白鼠体内可能缺乏产生相应抗体的记忆细胞D实验3的实验结果可能是大部分小白鼠存活【参考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第一次注射时意外发现全部小鼠存活,说明“久置的致病菌甲”致病性较低,小鼠发生免疫反应,产生了记忆细胞和抗体;再次培养新鲜致病菌甲,给实验1中的小白鼠注射,结果大部分小鼠存活,说明第一次注射时产生了记忆细胞。【详解】A、第一次注射时,小白鼠全部存活可能是因为久置的致病菌甲致病性减弱了,但仍有抗原特性,可以引起特异性免疫,使小白鼠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A错误;B、实验2中给实验1中的小白鼠注射一定量新鲜的致病菌甲,大部分小白鼠存活,是因为存活的小白鼠经第一

22、次注射后已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B正确;C、实验2中,死亡的小白鼠体内可能缺乏相应的记忆细胞,但记忆细胞是不能产生抗体的,C错误;D、给实验2中存活的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新鲜的致病菌乙,经过免疫的小白鼠体内只有针对致病菌甲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因此注射新鲜的致病菌乙后,大部分小白鼠会致死,D错误。故选B。16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2(ACE2)是人体内一种参与血压调节的蛋白质,在肺、心脏、肾脏和肠道细胞中广泛存在。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 RNA 病毒,其囊膜的刺突糖蛋白可与人体细胞膜表面的ACE2 蛋白结合,然后入侵人体细胞。以下关于新冠病毒引起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后,仅

23、会导致患者肺部发生病变B新型冠状病毒不能激发人体的细胞免疫C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会直接导致病人患自身免疫疾病D患者康复后,体内可能会存在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参考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包括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等;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等;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详解】A、由题“ACE2蛋白在肺、心脏、肾脏和肠道细胞中广泛存在,新冠病毒与人体细胞膜表面的ACE2蛋白结合,入侵人体细胞”可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后,不仅

24、会导致患者肺部发生病变,还会影响心脏、肾脏和肠道细胞,A错误;B、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需要寄生在人体的细胞内增殖,与人体细胞膜表面的ACE2蛋白结合,然后入侵人体细胞,能激发人体的细胞免疫,B错误;C、新冠病毒感染能引起人体的特异性免疫,但不会导致病人患自身免疫疾病,C错误;D、由于患者体内发生了针对新冠病毒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所以康复的病人体内会有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D正确。故选D。17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中有很多病原体,体内也有病变、衰老的细胞,免疫系统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B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

25、可起到摄取、处理并呈递抗原的作用C免疫系统清除细胞中的病毒、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主要依靠效应B细胞D免疫系统清除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效用【参考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详解】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A正确;B、吞噬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并呈递抗原的作用,B正确;C、免疫系统清除细胞中的病毒、结核杆菌、麻风杆菌

26、等主要依靠效应T细胞,C错误;D、免疫系统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毁坏的细胞以及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的监控和清除效用,D正确。故选C。18下列有关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化学成分为吲哚乙酸,其合成的前体物质为色氨酸B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这是其生理作用两重性的表现C光照能影响胚芽鞘尖端和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分布D在植物体内既能极性运输,也能非极性运输【参考答案】C【解析】【分析】生长素的运输包括:极性运输、成熟组织中韧皮部的非极性运输以及根尖和茎尖部位的横向运输。其中极性运输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一直可以进行,而横向运输会受到光照的影响,会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同样

27、重力也会影响根和茎部位的近地侧和远地侧生长素的分布。生长素属于植物激素的一种,属于微量高效物质,主要对细胞代谢其调节作用,生长素属于吲哚乙酸。【详解】A、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生长素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A正确;B、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B正确;C、光照能影响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的分布,但不能影响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分布,C错误;D、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存在极性运输与横向运输,D正确。故选C。19甲图是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NAA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获得的曲线图,乙图是燕麦胚芽鞘受到单侧

28、光照射的示意图。下列对实验及图示的分析叙述中,正确的是A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NAA浓度为cB迎春花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不会影响实验结果C生长素由移向,所以处生长速度比快D生长素由移向,由移向【参考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文的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向光性产生的原因、生长素的运输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甲图显示:在NAA浓度由a增大至c的范围内,插条平均生根数目随NAA浓度的增加而增多,说明对插条生根均起促进作用,因缺少NAA浓度高于c的实验组,所以不能说明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NAA浓度为c,A错误;侧芽产生的

29、生长素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因此迎春花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会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可发生横向运输,但不能在尖端下面发生横向运输,即生长素由向移动,但不能由移向,C错误;生长素可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进行极性运输,即生长素由移向,由移向,D正确。【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C、D选项的判断。解答此题需理解如下图所示的植物向光性的机理,从中挖掘出关键信息: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背光侧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强于向光侧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据此结合题意和图示分析不难作出正确的判断。20下图是植物生长素发现历程中温特实验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

30、述正确的是A胚芽鞘中的生长素在重力作用下极性运输到琼脂块B胚芽鞘中的生长素运输到琼脂块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随着放置琼脂块数量的增多,弯曲角度可能先增大后减小D胚芽鞘向右弯曲的原因是生长素作用效果具有两重性【参考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温特的试验过程: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详解】A、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重力无关,A错误;B、生长素在植物组织内是主动运输,而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是扩散,是物理过程,B错误;C、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因此随着放置琼脂块数量的增多,弯曲角度可能先增大后减小,C正确;D、

31、胚芽鞘向右弯曲的原因是左侧生长素分布较多,左侧细胞生长速率较快,弯向生长较慢的右侧,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温特实验的相关知识,易错点是理解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是发生在细胞之间的。21下列有关生长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生长素的合成部位通常在生长旺盛区域B生长素是由色氨酸转化来的C生长素在植物任何部位的运输方式都是极性运输D生长素在极性运输过程中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参考答案】C【解析】【分析】生长素主要合成部位为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这些部位,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为生长素。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

32、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一种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ATP。【详解】A、生长素主要合成部位为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而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均生长旺盛,A正确;B、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为生长素,B正确;C、生长素在植物的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进行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进行非极性运输,C错误;D、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一种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ATP,D正确。故选C。222,4-D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促进插枝生根的作用。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促进插枝生根的最适2,4-D浓度,进行了

33、预实验和正式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体内能合成与2,4-D效用类似的植物激素B预实验所使用的2,4-D浓度梯度比正式实验的浓度梯度要大C预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正式实验也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D利用沾蘸法处理插条时,所使用的2,4-D溶液的浓度较大【参考答案】C【解析】【分析】预实验是在进行科学探究时,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详解】A、2,4-D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与生长素类似的效应,而植物体内能合成生长素,A正确;B、预实验设置的2,4-D浓度梯度较大

34、,而正式实验设置的浓度梯度2,4-D浓度梯度较小,B正确;C、预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但正式实验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C错误;D、利用沾蘸法处理插条时,所使用的2,4-D溶液的浓度较大,D正确。故选C。23中国是世界上棉花产量最大的国家。在棉花植株生长到一定的高度时,棉农对其进行摘心(即去除顶芽)处理。这可以提高棉花产量,原因在于摘心能( )A减少部分叶片,增加下层的透光度B去掉一些枝叶,减少对营养的消耗C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下部果枝发育D防止植株过高,避免水分提供不足【参考答案】C【解析】【分析】顶端优势现象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由于顶芽运输来的生长素积累,浓度过高,导致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

35、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详解】顶端优势是指一个枝条上,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对于用材林,我们要保护好顶芽,及时去除部分侧枝,让树木长得又高又直。对于果树等,我们要及时去掉顶芽,促使侧芽发育成枝条,从而多开花,多结果实。因此要提高棉花的产量,应解除其顶端优势,使其多产生侧枝,C正确。故选C。2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B乙烯可以促进苹果和香蕉等果实的生长发育和成熟C植物激素能够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D植物激素的形成可体现基因对生物性状的间接控制【参考答案】B【解析】

36、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因此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A项正确;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但不能促进果实的发育,B项错误;植物激素能够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C项正确;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相关激素的合成,所以植物激素的形成可体现基因对生物性状的间接控制,D项正确。【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激素的概念、种类及作用,掌握生长素作用极性运输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5为探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的作用效果,研究人员利用不同浓度的GA3溶液和IAA溶液处理30cm长的豌豆茎段,观察其对

37、豌豆茎段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促进植物生长的激素除生长素、赤霉素外,还有细胞分裂素B图中的b曲线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C赤霉素不仅能促进果实发育,还可延长植物种子的贮藏时间D赤霉素与生长素混合使用比单独使用生长素对促进茎的生长的效果要好【参考答案】A【解析】【分析】曲线图分析,a曲线表示单独使用IAA,b曲线表示IAA和GA3混合使用,当生长素浓度小于400nM时,单独使用IAA效果要大于混合使用,当生长素浓度大于400nM时,混合使用的效果更好。【详解】A、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的激素有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A正确;B、图中的b曲线实验处理组均大于对照组,没有体现

38、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B错误;C、赤霉素能促进种子的萌发,缩短植物种子的贮藏时间,C错误;D、由曲线可知,在一定范围内,单独使用生长素比赤霉素与生长素混合使用对促进茎的生长的效果要好,但当生长素浓度超过400nM后,混合使用生长素的效果更好,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50分。26(12分)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_,其中A代表_,B代表_,C代表_。(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_;E_。(3)外界的O2进入红细胞至少穿过_层生物膜。(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_ 、_系统。而CO2的排出则要

39、经过_、_系统。(5)CO2不由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参考答案】(12分,每空1分)(1)细胞外液(内环境)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2)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3)5 (4)循环 泌尿 循环 呼吸 (5)细胞内CO2浓度高于组织液 【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成分可以相互转化,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淋巴可以转化成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中的成分与生活在其中的细胞成分也可以相互转化,所以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淋巴,此外D是消化系统、E是泌尿系统。【详解】(1)虚线框内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淋巴,三者组成细胞外液(内环境)

40、。(2)由图可知营养物质需要通过D进入血液循环,所以D是消化系统,尿素、尿酸、水等通过E排出体外,所以E是泌尿系统。(3)外界环境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至少需穿过肺泡壁(单层细胞、2层生物膜)、毛细血管壁(单层细胞、2层生物膜)、红细胞膜共5层生物膜,即至少穿过5层磷脂双分子层。(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而CO2的排出则要经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5)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只能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输,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组织细胞内是二氧化碳产生的场所,CO2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点睛】本题结合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

41、行物质交换图,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字母的含义;其次还要求考生掌握内环境的作用,识记与内环境稳态直接相关的四大系统,能根据图中信息答题。27(11分)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据图回答(1)在A图中,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_,属于反射弧的_,属于反射弧的_。(2)B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在a、b、c三个部位中处于静息状态的是_。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_。(3)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的原因是在A图的_结构中,它包括:_、_和_三部分

42、。在此结构中信号的转换过程为_。【参考答案】(11分,除标明外,每空1分)(1)感受器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2)a、c 局部电流 (3)突触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分) 【解析】图A是反射弧的结构,其中是感受器,是效应器,是传入神经,是神经中枢,是传出神经,是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组成;图B是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a、c表现为外正内负,是静息电位,b表现为外负内正,是动作电位。(1)分析A图,是感受器,是传入神经,是神经中枢,是传出神经,是效应器,表示的是突触。(2)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在a、b、c三个部位中处于静息状态的是a、c。在兴奋部位

43、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3)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在突触结构中,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在此处发生信号的转变,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28(16分)据本草纲目记载,桑叶提取液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为了研究桑叶提取液的降血糖效果,某研究小组以大鼠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如下实验,现请你把实验报告补充完整。材料与药剂: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50只、桑叶提取液、链脲佐菌素(STZ)、蒸馏水、溶解STZ的枸橼酸盐缓冲液,血糖测定仪等。(注:大鼠全部用于实验,实验过程中

44、全部存活;STZ是一种特异性毁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实验一:制备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1)随机取_只大鼠,禁食12h后,随机均分成A、B两组,在A组左下腹腔一次性注射STZ 65mg/kg(溶于适宜浓度和pH的枸橼酸盐缓冲液),在B组左下腹腔一次性注射_。(2)注射48h后,凡血糖浓度高于13,尿中出现糖,并出现_等症状者为糖尿病大鼠,留下备用。小鼠体内与血糖上升相关的激素有肾上腺激素和_,后者的增加可以_(促进/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实验二:检验桑叶提取液的降血糖效果(1)将实验一剩余的大鼠作为甲组,将制备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成乙、丙两组。(2)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

45、 (3)对丙组的每只大鼠每天灌喂2mL桑叶提取液,连续灌喂4周;对甲组和乙组的每只大鼠_;期间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4)4周后,_。实验结果: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但未标明组别。请根据上述步骤将“组别”栏补充完整_(用“甲”、“乙”、“丙”表示)。桑叶提取液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组别数量(只)实验开始时(mmol/L)给药4周后(mmol/L)1038512839422010186230810122651019463981900270实验结论:桑叶提取液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浓度的作用明显,但其不能使血糖浓度降到正常水平。【参考答案】(16分,每空2分)实验一:(1)生理状态相同

46、的健康大鼠若干只 等量适宜浓度和pH的枸橼酸盐缓冲液 (2)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为糖尿病大鼠模型 胰高血糖素 促进 实验二:(3)桑叶提取液的生理盐水溶液2mLd-1,连续灌喂4周 (4)检测三组的血糖浓度 甲、丙、乙 【解析】【分析】生物实验要遵循的一般原则主要有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设计实验的一般步骤主要有:确定实验原理,选择材料用具,确定方法步骤(预处理分组处理观察记录现象,收集数据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观察记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详解】实验一:(1)随机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大鼠若干只,禁食12h后,随机均分成A、B两组,在A组左下腹腔一次性注射STZ 6

47、5mg/kg(溶于适宜浓度和pH的枸橼酸盐缓冲液),其目的是毁坏胰岛B细胞,使其患上糖尿病;在B组左下腹腔一次性注射等量适宜浓度和pH的枸橼酸盐缓冲液,作为对照。(2)由于A组毁坏了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结果是A组大鼠的血糖浓度高于B组注射48h后,凡血糖浓度高于13mmolL-1,出现尿糖,并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为糖尿病大鼠模型。小鼠体内与血糖上升相关的激素有肾上腺激素和胰高血糖素,后者的增加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实验二:(1)将实验一剩余的大鼠作为甲组,将制备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成乙、丙两组。(2)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 。(3)丙组作为实验组,每只大鼠灌喂桑叶提取液的生理盐水溶液2mLd-1,连续灌喂4周;甲组和乙组作为对照组,每只大鼠灌喂生理盐水2mLd-1,连续灌喂4周;期间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4)4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