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基础理论(2)1 一、中医基础理论一、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2)2 辅导辅导11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脏象、精气、血、津液脏象、精气、血、津液2 防治原则防治原则4 中医学的主要特点、阴阳五行中医学的主要特点、阴阳五行 3 1 病因、发病、病机病因、发病、病机 3 3 中医基础理论(2)3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首先是对教材的熟悉过程,达到对教材内容大首先是对教材的熟悉过程,达到对教材内容大 致脉络基本清楚。致脉络基本清楚。 中医学的主要特点;中医学的主要特点; 阴阳五行;阴阳五行; 脏象、经络、精、气、血、津液;脏象、经络、精、气、血、津液; 病因、发病、病机;病因、发病、
2、病机; 防治原则。防治原则。 中医基础理论(2)4 中医学的主要特点中医学的主要特点 提纲提纲: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理论体系 的主要特点的主要特点 知识点:知识点: 中医学中医学理论体系理论体系 整体观念整体观念 的主要的主要特点特点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中医基础理论(2)5 中医学的主要特点中医学的主要特点 提纲提纲: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理论体系 的主要特点的主要特点 细目一:整体观念细目一:整体观念 要点:要点: 1.1.整体观念的概念整体观念的概念 2.2.整体观念的内容整体观念的内容 知识点:知识点: 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关于事物和现象的整体
3、观念是关于事物和现象的 完整性、统一性和联系性的认识。完整性、统一性和联系性的认识。 整体观念的内容整体观念的内容: 1.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以五脏为中心)(以五脏为中心) 2 2.人与外人与外 界环境的界环境的 统一性:统一性: 人与社会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的统一性: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中医基础理论(2)6 中医学的主要特点中医学的主要特点 提纲提纲: 细目二:细目二: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要点:要点: 1.1.症、证、病症、证、病 的概念的概念 2.2.辨证论治的辨证论治的 概念概念 3.3.同病异治和同病异治和 异病同治异病同治 知识点:知识
4、点: 症症、证证、病病。 症症症状。症状。 证证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病病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 转归的一种完整过程。转归的一种完整过程。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辨证辨证四诊资料、分析四诊资料、分析证,证, 论治论治据证确定治法、方药。据证确定治法、方药。 “同病异治同病异治”和和“异病同治异病同治”。 中医基础理论(2)7 中医哲学基础中医哲学基础 1 1、精气学说;、精气学说; 2 2、阴阳学说;、阴阳学说; 3 3、五行血说。、五行血说。 中医基础理论(2)8 精气学说 提纲提纲: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精气学说精
5、气学说 细目一:细目一: 精气学说的概念精气学说的概念 要点:要点: 1.1.精的概念精的概念 2.2.气的概念气的概念 知识点:知识点: 精精又称又称精气,精气,泛指气,是一种充塞宇宙泛指气,是一种充塞宇宙 之中的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之中的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 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某些情况下专指气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某些情况下专指气 中的中的精粹部分,是构成人类的本原。精粹部分,是构成人类的本原。 气气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 可见的极细微物质,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共同构成是宇宙万物共同构成 的本原的本原。 中医基础理论(2
6、)9 第二单元 精气学说 提纲提纲: 细目二:细目二: 精气学说的基本内精气学说的基本内 容容 要点:要点: 1.1.精气是构成宇宙精气是构成宇宙 的本原的本原 2.2.精气的运动变化精气的运动变化 3.3.精气是天地万物精气是天地万物 的中介的中介 4.4.天地精气化生为天地精气化生为 人人 知识点:知识点: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 “气化气化” ” 与与“形气转化形气转化”。 (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天地感,以生万
7、物天地感,以生万物。 (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 “人之生,气之聚人之生,气之聚” ” 。 中医基础理论(2)10 精气学说 提纲提纲: 细目三:细目三: 精气学说在中精气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要点: 1.1.构建中医学构建中医学 精气生命理精气生命理 论论 2.2.构建中医学构建中医学 整体观念整体观念 知识点:知识点: 1、对中医学中、对中医学中精是人体生命之本原,气是人精是人体生命之本原,气是人 体生命之维系,体生命之维系,人体诸脏腑形体官窍由精人体诸脏腑形体官窍由精 化生,人体的各种机能由气推动和调控等化生,人体的各种机能由气推动和调控等 理
8、论的产生,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理论的产生,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2、促使中医学形成了同源性思维和相互联系、促使中医学形成了同源性思维和相互联系 的观点,构建了表达的观点,构建了表达人体自身完整性及人人体自身完整性及人 与自然社会环境统一性的整体观念。与自然社会环境统一性的整体观念。 中医基础理论(2)11 第三单元 阴阳 提纲提纲: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 细目一:细目一: 阴阳学说的概念阴阳学说的概念 要点:要点: 1.1.阴阳和阴阳学说阴阳和阴阳学说 的含义的含义 2.2.事物阴阳属性的事物阴阳属性的 绝对性和相对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知识点:知识点: 阴阳阴阳是对是对自然界自然界
9、相互关联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的某些事物 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属性阴阳属性 相对性相对性互相转化;即阴阳互相转化;即阴阳 之中复有阴阳。之中复有阴阳。 绝对性绝对性不可变性。不可变性。 中医基础理论(2)12 阴阳 提纲:提纲: 细目二:细目二: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 的基本内的基本内 容容 要点:要点: 1.1.阴阳的阴阳的 对立制约对立制约 2.2.阴阳的阴阳的 互根互用互根互用 知识点:知识点:基本内容基本内容 1 1、对立、对立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 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排斥。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排斥。
10、天与地、动天与地、动 与静、寒与热、水与火与静、寒与热、水与火。 2 2、互根、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的阴阳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的阴阳 两个方面,相互依存,互为根本。两个方面,相互依存,互为根本。“阴在内,阴在内, 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为阳守持阴为阳守持 于内,阳为阴役使于外,相互为用于内,阳为阴役使于外,相互为用。 中医基础理论(2)13 阴阳 提纲提纲: 阴阳学说的阴阳学说的 基本内容基本内容 要点:要点: 3.3.阴阳的交阴阳的交 感互藏感互藏 4.4.阴阳的消长阴阳的消长 平衡平衡 5.5.阴阳的相互阴阳的相互 转化转化 知识点
11、:知识点:基本内容基本内容 3.3.交感互藏交感互藏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 交合,相互发生作用。交合,相互发生作用。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 一方,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一方,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4.4.消长消长阴阳双方在彼此消长的运动过程中保持阴阳双方在彼此消长的运动过程中保持 着动态平衡。着动态平衡。 5.5.转化转化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以向其相反的方 向转化。向转化。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寒极 生热,热极生寒生热,热极生寒”。 中医基础理论(2)14 阴阳 提纲:提纲: 细目三:
12、细目三: 阴阳学说在阴阳学说在 中医学中的中医学中的 应用应用 要点:要点: 1.1.在组织结构在组织结构 和生理功能和生理功能 方面的应用方面的应用 2.2.在病理方面在病理方面 的应用的应用 知识点:知识点: 1 1、组织结构组织结构:脏腑形体分阴阳脏腑形体分阴阳、经络系统分阴经络系统分阴 阳阳; 生理功能:生理功能:精与气的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精与气的相互资生、相互促进。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 绝。绝。” 2 2、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 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阴胜则阳病,阴胜则阳病, 阳胜
13、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虚阳虚 则寒则寒”“”“阴虚则热阴虚则热”“”“阳损及阴阳损及阴”“”“阴损及阴损及 阳阳”。 中医基础理论(2)15 阴阳 提纲:提纲: 细目三:细目三: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阴阳学说在中医学 中的应用中的应用 要点:要点: 3.3.在疾病诊断方面在疾病诊断方面 的应用的应用 4.4.在疾病治疗方面在疾病治疗方面 的应用的应用 知识点:知识点: 3.3.诊断诊断“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分析四诊资料;分析四诊资料; 概括疾病证候;概括疾病证候; 4 4. .治疗治疗指导养生;指导养生;“法于阴阳法于阴
14、阳”、“春夏春夏 养阳,秋冬养阴养阳,秋冬养阴” ” 确定治疗原则确定治疗原则:“热者寒之热者寒之”、“寒者寒者 热之热之”、“实者泻之实者泻之”、“虚则补之虚则补之”、 “阳病治阴阳病治阴”、“阴病治阳阴病治阳”。 分析和归纳药物的性能分析和归纳药物的性能; 中医基础理论(2)16 五行 提纲:提纲: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 细目一:细目一: 五行学说的概念五行学说的概念 要点:要点: 1.1.五行和五行学说的含五行和五行学说的含 义义 2.2.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 现象的五行归类现象的五行归类 知识点:知识点: 五行特性:五行特性: “水曰水曰润下润下,火曰炎上
15、,木曰,火曰炎上,木曰曲直曲直, 金曰从革,土金曰从革,土爰稼穑爰稼穑”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一定要记,五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一定要记,五 音、五声、变动可忽略)音、五声、变动可忽略) 中医基础理论(2)17 第四单元 五行 提纲:提纲: 细目二:细目二: 五行学说的五行学说的 基本内容基本内容 要点:要点: 1.1.五行相生与相五行相生与相 克的概念和克的概念和 次序次序 2.2.五行制化的概五行制化的概 念与规律念与规律 知识点:知识点: 顺序顺序:木:木火火土土金金水水 木 水 金土 火 相生相生 相克相克 中医基础理论(2)18 五行 提纲:提纲: 细目二:细目二: 五行学说的基本
16、五行学说的基本 内容内容 要点:要点: 3.3.五行相乘与相五行相乘与相 侮的概念和侮的概念和 次序次序 4.4.五行的母子相五行的母子相 及及 知识点:知识点: 注意:注意:母子相及、所胜、所不胜、母子相及、所胜、所不胜、 异常的异常的相乘相乘与与相侮相侮等关系及其表述。等关系及其表述。 中医基础理论(2)19 五行 提纲:提纲: 细目三:细目三: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五行学说在中医学 中的应用中的应用 要点:要点: 1.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在生理方面的应用 2.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知识点:知识点: 1 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说明五
17、脏的生理特点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相生、克)(相生、克) 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五行归类(五行归类 表)表) 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2 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母病及子母病及子”和和“子病及母子病及母” “相乘相乘”和和“相侮相侮” 中医基础理论(2)20 五行 提纲:提纲: 细目三:细目三: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五行学说在中医学 中的应用中的应用 要点:要点: 3.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在疾病诊断方面的 应用应用 4.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在疾病治疗方面的 应用应用 知识点:知识点: 3 3、指导疾病的诊断、指导疾病的诊断 确
18、定五脏病变部位确定五脏病变部位 (五色、五味)(五色、五味) 4 4、指导疾病的治疗、指导疾病的治疗 确定治则治法主要有:确定治则治法主要有:“虚则补其母虚则补其母, 实则泻其子实则泻其子” ” 、“抑木扶土法抑木扶土法、培土、培土 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 中医基础理论(2)21 第五单元 脏象 提纲:提纲: 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五脏五脏 细目一:细目一: 五脏的生理五脏的生理 功能与特性功能与特性 要点:要点: 1. 1.心的生理心的生理 功能与特性功能与特性 知识点:知识点: 五脏,代表人体的五个生理系统:五脏,代表人体的五个生理系统: 肝系统(肝肝
19、系统(肝- -胆胆- -筋筋- -目目- -爪爪- -泪泪- -怒)怒) 心系统(心心系统(心- -小肠小肠- -脉脉- -舌舌- -面面- -汗汗- -喜)喜) 脾系统(脾脾系统(脾- -胃胃- -肉肉- -口口- -唇唇- -涎涎- -思)思) 肺系统(肺肺系统(肺- -大肠大肠- -皮皮- -鼻鼻- -毛毛- -涕涕- -悲)悲) 肾系统(肾肾系统(肾- -膀胱膀胱- -骨髓骨髓- -耳耳- -发发- -唾唾- -恐)恐) 素问素问五藏别论五藏别论说: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所谓五脏者,藏精气 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 不藏,故实而
20、不能满也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中医基础理论(2)22 脏象 提纲:提纲: 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五脏五脏 要点:要点: 1. 1.心的生理心的生理 功能与特性功能与特性 知识点:知识点: 心心 1.1.生理功能生理功能: 主血脉主血脉 藏神藏神 2.2.心的生理特性是:为阳脏而主通明。心的生理特性是:为阳脏而主通明。 3.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在窍为舌在窍为舌 在志为喜在志为喜 在在 液为汗液为汗 与夏气相通应与夏气相通应 中医基础理论(2)23 脏象 提纲:提纲: 2.2.肺的生肺的生 理功能理功能 与特性与特性 知
21、识点:知识点:肺肺 1.1.生理功能生理功能 主气司呼吸:主呼吸之气、主一身之气主气司呼吸:主呼吸之气、主一身之气 主行水主行水 朝百脉,主治节朝百脉,主治节 2.2.生理特性:肺为华盖、为娇脏、主宣发与肃降生理特性:肺为华盖、为娇脏、主宣发与肃降 3.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在窍为鼻在窍为鼻 在志为忧(悲)在志为忧(悲) 在液为涕在液为涕 与秋气相通应与秋气相通应 中医基础理论(2)24 脏象 提纲:提纲: 3.3.脾的生理脾的生理 功能与特功能与特 性性 知识点:知识点: 脾脾 1.1.生理功能:生理功能: 主运化
22、食物主运化食物和和水液水液“后天之本后天之本” ” 主统血主统血 2.2.生理特性:生理特性: 脾气主升脾气主升 喜燥恶湿喜燥恶湿 3.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在体合肉,主四肢在体合肉,主四肢 在窍为口,其华在在窍为口,其华在 唇唇 在志为思在志为思 在液为涎在液为涎 与长夏之气相通应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中医基础理论(2)25 脏象 提纲:提纲: 4. 4.肝的肝的 生理生理 功能功能 与特与特 性性 知识点:知识点: 肝肝 1.1.生理功能:生理功能: 主疏泄:主疏泄: 促进血液与津液运行输布;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促进血液与津液运行输布;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
23、分 泌排泄:调畅情志;调畅排精与排卵行经。泌排泄:调畅情志;调畅排精与排卵行经。 主藏血:贮藏血液、调节血量。主藏血:贮藏血液、调节血量。 2.2.生理特性:生理特性:肝为刚脏肝为刚脏 肝主升发肝主升发 3.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在窍为目在窍为目 在志为怒在志为怒 在液为泪在液为泪 与春气相通应与春气相通应 中医基础理论(2)26 脏象 提纲:提纲: 5.5.肾的肾的 生理生理 功能功能 与特与特 性性 知识点:知识点:肾肾 1.1.生理功能:生理功能: 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肾阴肾阳)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
24、与脏腑气化(肾阴肾阳) 主水主水 主纳气主纳气 2.2.生理特性:主蛰生理特性:主蛰、守位。守位。 3.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在体合骨,生髓,其华在发在体合骨,生髓,其华在发 在窍为耳及二阴在窍为耳及二阴 在志为恐在志为恐 在液为唾在液为唾 与冬气相通应与冬气相通应 中医基础理论(2)27 脏象 提纲:提纲: 细目二:细目二: 五脏之间五脏之间 关系关系 要点:要点: 1.1.心与肺心与肺 2.2.心与脾心与脾 3.3.心与肝心与肝 4.4.心与肾心与肾 5.5.肺与脾肺与脾 知识点:知识点: 1.1.心与肺心与肺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协同调节关系。血液
25、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协同调节关系。 2.2.心与脾心与脾血液生成的相互为用及血液运行的相互血液生成的相互为用及血液运行的相互 协同。协同。 3.3.心与肝心与肝行血与藏血以及精神情志调节两方面。行血与藏血以及精神情志调节两方面。 4.4.心与肾心与肾“心肾相交心肾相交”。主要从水火既济、精神。主要从水火既济、精神 互用、君相安位来阐发。互用、君相安位来阐发。 5.5.肺与脾肺与脾气的生成与水液代谢两方面。气的生成与水液代谢两方面。 中医基础理论(2)28 脏象 提纲:提纲: 6.6.肺与肝肺与肝 7.7.肺与肾肺与肾 8.8.肝与脾肝与脾 9.9.肝与肾肝与肾 10.10.脾与肾脾与肾 知识点:
26、知识点: 6.6.肺与肝肺与肝人体气机升降的调节方面。人体气机升降的调节方面。 7.7.肺与肾肺与肾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及阴阳互资三方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及阴阳互资三方 面。面。 8.8.肝与脾肝与脾在疏泄与运化的相互为用、藏血与统血在疏泄与运化的相互为用、藏血与统血 的相互协调关系。的相互协调关系。 9.9.肝与肾肝与肾在精血同源、藏泄互用以及阴阳互滋互在精血同源、藏泄互用以及阴阳互滋互 制等。制等。“乙癸同源乙癸同源” “肝肾同源肝肾同源” 。 10.10.脾与肾脾与肾先天与后天的互促互助关系;水液代先天与后天的互促互助关系;水液代 谢的互用。谢的互用。 中医基础理论(2)29 第六单元第
27、六单元 六腑六腑 提纲:提纲: 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六腑六腑 细目一:细目一: 六腑的生理功六腑的生理功 能特性能特性 要点:要点: 1.1.胆胆 2.2.胃胃 3.3.小肠小肠 知识点:知识点: 六腑,是胆、胃、小肠、大肠、膀六腑,是胆、胃、小肠、大肠、膀 胱、三焦的总称。共同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胱、三焦的总称。共同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 化水谷,化水谷,“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 素问素问五藏别论五藏别论说:说:“六腑者,传化六腑者,传化 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所以然者,水 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
28、。食下,则肠实而胃 虚。虚。”每一腑都必须适时排空其内容物,才每一腑都必须适时排空其内容物,才 能保持六腑通畅,功能协调。能保持六腑通畅,功能协调。 中医基础理论(2)30 六腑六腑 提纲:提纲: 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六腑六腑 细目一:六腑细目一:六腑 的生理功的生理功 能特性能特性 要点:要点: 1.1.胆胆 2.2.胃胃 3.3.小肠小肠 4.4.大肠大肠 5.5.膀胱膀胱 知识点:知识点: 1.1.胆胆贮藏和排泄胆汁;主决断;为奇恒之腑。贮藏和排泄胆汁;主决断;为奇恒之腑。 有有“中精之府中精之府”.“.“清净之府清净之府”或或“中清之府中清之府” 之称。之称。 2.2.胃胃主受纳、腐熟水
29、谷;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主通降,喜润恶燥喜润恶燥。 有有“太仓太仓”.“.“水谷之海水谷之海”之称。之称。 3.3.小肠小肠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4.4.大肠大肠传化糟粕与主津。传化糟粕与主津。 5.5.膀胱膀胱贮存和排泄尿液。贮存和排泄尿液。 中医基础理论(2)31 六腑六腑 提纲:提纲: 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六腑六腑 要点:要点: 6.6.三焦三焦 知识点:知识点: 三焦有名无形,生理功能和各自生理特点。三焦有名无形,生理功能和各自生理特点。 上焦: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以及头上焦: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以及头 面部,面部, “上焦如雾上焦如雾” 中焦
30、: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包括脾胃和肝中焦: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包括脾胃和肝 胆等脏腑。胆等脏腑。 “中焦如沤中焦如沤” 下焦:脐以下小肠、大肠、肾、膀胱、女子胞、下焦:脐以下小肠、大肠、肾、膀胱、女子胞、 精室等脏腑以及两下肢。精室等脏腑以及两下肢。“下焦如渎下焦如渎” 中医基础理论(2)32 六腑六腑 提纲:提纲: 细目二:细目二: 六腑与五脏六腑与五脏 之间的关之间的关 系系 要点:要点: 1.1.心与小肠心与小肠 2.2.肺与大肠肺与大肠 知识点:知识点: 脏与腑的关系,是脏腑阴阳表里配合关系。脏与腑的关系,是脏腑阴阳表里配合关系。 重点介绍:重点介绍: 2.2.肺与大肠肺与大肠在
31、肺气肃降与大肠传导功能之间的相在肺气肃降与大肠传导功能之间的相 互为用关系。病变相互影响,肺气壅塞,失于肃互为用关系。病变相互影响,肺气壅塞,失于肃 降,致腑气不通,肠燥便秘。大肠实热,传导不降,致腑气不通,肠燥便秘。大肠实热,传导不 畅,腑气阻滞,可致肺的宣降而胸满咳喘。畅,腑气阻滞,可致肺的宣降而胸满咳喘。 中医基础理论(2)33 六腑六腑 提纲:提纲: 细目二:细目二: 六腑与五脏六腑与五脏 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 3.3.脾与胃脾与胃 4.4.肝与胆肝与胆 5.5.肾与膀胱肾与膀胱 知识点:知识点: 3.3.脾与胃脾与胃体现为水谷纳运相得、气机升降相体现为水谷纳运相得、气机升降相 因、阴
32、阳燥湿相济等三个方面。脾主升清,因、阴阳燥湿相济等三个方面。脾主升清, 胃主降浊。胃主降浊。 4.4.肝与胆肝与胆在同司疏泄、共主勇怯等方面。在同司疏泄、共主勇怯等方面。 5.5.肾与膀胱肾与膀胱肾为水脏,膀胱为水腑,主要表肾为水脏,膀胱为水腑,主要表 现在共主小便方面。现在共主小便方面。 中医基础理论(2)34 第七单元第七单元 奇恒之腑奇恒之腑 提纲:提纲: 第七单元第七单元 奇恒之腑奇恒之腑 细目一:脑细目一:脑 要点:要点: 1.1.脑的生理脑的生理 功能功能 2.2.脑与五脏脑与五脏 的关系的关系 知识点:知识点:奇恒之腑,是脑、髓、骨、脉、胆、女子奇恒之腑,是脑、髓、骨、脉、胆、女
33、子 胞的总称。胞的总称。 脑脑: 灵枢灵枢海论海论“脑脑为髓之海为髓之海” 。 1.1.脑的生理功能脑的生理功能: 1 1)主宰生命活动)主宰生命活动 ;2 2)主精神意识)主精神意识;3 3)主感觉运)主感觉运 动动 2.2.脑与五脏的关系脑与五脏的关系:肾藏精,故脑与肾的关系密切,肾藏精,故脑与肾的关系密切, 而且与五脏六腑之精有关。而且与五脏六腑之精有关。“心藏神,肺藏魄,心藏神,肺藏魄, 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中医基础理论(2)35 奇恒之腑奇恒之腑 提纲:提纲: 细目二:细目二: 女子胞女子胞 要点:要点: 1.1.女子胞的女子胞的 生理功能生理功能 2.
34、2.女子胞与女子胞与 脏腑经脉脏腑经脉 的关系的关系 知识点:知识点: 1.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主持月经;主持月经; 孕育胎儿。孕育胎儿。 2.2.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 脏腑脏腑与与肝、心、脾、肾肝、心、脾、肾的关系尤为密切。的关系尤为密切。 经脉经脉与与冲、任、督、带冲、任、督、带及十二经脉,均有及十二经脉,均有 密切关系。其中,以冲、任、督、带脉为最。密切关系。其中,以冲、任、督、带脉为最。 “ 冲为血海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任主胞胎”。 中医基础理论(2)36 第八单元第八单元 气、血、津液气、血、津液 提纲:提纲: 第八单元第八单元 气、血
35、、气、血、 津液津液 细目一:人体之气细目一:人体之气 要点:要点: 1.1.气的概念气的概念 2.2.气的生成气的生成 3.3.气的运动气的运动 4.4.气的功能气的功能 5.5.气的分类气的分类 知识点:知识点: 1.1.气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 精微物质,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 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2.2.人体之气的生成:人体之气的生成:先天之精气先天之精气(即元(即元 气)气)水谷之精气水谷之精气自然界之清气,自然界之清气, 后两者合称为宗气,三者结合而成一后两者合称为宗气,三者结合而成一 身
36、之气,身之气, 中医基础理论(2)37 气、血、津液气、血、津液 提纲:提纲: 第八单元第八单元 气、气、 血、津液血、津液 细目一:细目一: 人体之气人体之气 要点:要点: 3.3.气的运动气的运动 4.4.气的功能气的功能 5.5.气的分类气的分类 知识点:知识点: 3.3.气的运动气的运动:气的运动称气机。气运动的基:气的运动称气机。气运动的基 本形式本形式升、降、出、入四种升、降、出、入四种 。 4.4.气的功能气的功能: 推动与调控作用推动与调控作用 温煦与凉润作用温煦与凉润作用 防御作用防御作用 固摄作用固摄作用 中介作用中介作用 5.5.气的分类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元
37、气、宗气、营气、卫气 中医基础理论(2)38 气、血、津液气、血、津液脏象 提纲提纲: 细目二:血细目二:血 要点:要点: 1.血的基本概血的基本概 念念 2.血的生成血的生成 3.血的功能血的功能 4.血的运行血的运行 知识点:知识点: 1.1.血的基本概念血的基本概念:血是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的血是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的 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 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2.2.血的生成血的生成:物质基础:物质基础精和气。精和气。 在脾胃、心、肺、肾等脏腑的共同作用下,经过在脾胃、心、肺、肾等脏腑的共同作用下,经过 一系
38、列气化过程,化生为血液。一系列气化过程,化生为血液。 精精肾精水谷之精(营气)、津液肾精水谷之精(营气)、津液 气气自然界清气自然界清气 中医基础理论(2)39 气、血、津液气、血、津液脏象 提纲:提纲: 细目二:血细目二:血 要点:要点: 3.3. 血的运行:血的运行: 4.4.血的功能:血的功能: 知识点:知识点: 3.3.血的运行:血的运行: 心心主血脉主血脉; 肺肺朝百脉朝百脉; 肝肝主疏泄,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主疏泄,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 脾脾主统血。主统血。 4.4.血的功能:血的功能: 濡养濡养 “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 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
39、能摄。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化神化神是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2)40 气、血、津液气、血、津液 提纲:提纲: 细目三:津液细目三:津液 要点:要点: 1.1.津液的基本津液的基本 概念概念 2.2.津液的代谢津液的代谢 3.3.津液的功能津液的功能 知识点:知识点: 1 1、津液、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2 2、津液的代谢:津液的代谢: 生成生成 来源于饮食水谷来源于饮食水谷 ; 输布输布脾、肺、肾、肝和三焦脾、肺、肾、肝和三焦配合完成;配合完成; 排泄排泄主要与肾、肺、脾的生理功能有关。主要与肾、
40、肺、脾的生理功能有关。 3 3、津液的功能津液的功能 : 滋润濡养滋润濡养 ; 化生为血液;化生为血液; 调节血液浓度;调节血液浓度; 运输废物。运输废物。 中医基础理论(2)41 脏象气、血、津液气、血、津液 提纲提纲: 细目四:细目四: 气、血、津液气、血、津液 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 要点:要点: 1.1.气与血关系气与血关系 2.2.气与津液关气与津液关 系系 3.3.血与津液关血与津液关 系系 知识点:知识点: 1.1.气与血的关系气与血的关系: 气能生血;气能生血; 气能行血;气能行血; 气能摄血;气能摄血; 血为气之母。血为气之母。 2.2.气与津液的关系气与津液的关系: 气能生津
41、;气能生津; 气能行津;气能行津; 气能摄津;气能摄津; 津能生气;津能生气; 津能载气。津能载气。 3.3.血与津液的关系血与津液的关系:“津血同源津血同源” 中医基础理论(2)42 第十单元第十单元 病因病因 提纲:提纲: 第十单元第十单元 病因病因 细目一:六淫细目一:六淫, 各病邪各病邪的概念、的概念、 性质及致病特性质及致病特 点点 要点:要点: 1.1.六淫的概念六淫的概念 2.2.六淫的共同致六淫的共同致 病特点病特点 知识点:知识点: 1.1.六淫的概念六淫的概念: 六淫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 病邪的统称。正常情况下,风、寒
42、、暑、湿、病邪的统称。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 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当自然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当自然 界气候异常变化,或人体抵抗力下降,六气则界气候异常变化,或人体抵抗力下降,六气则 成为病因。成为病因。 2.2.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外感性外感性 季节性季节性 地域性地域性 相兼性相兼性 相互转化相互转化 中医基础理论(2)43 病因病因 提纲:提纲: 第十单元第十单元 病因病因 细目一:六淫细目一:六淫,各,各 病邪病邪的概念、性的概念、性 质及致病特点质及致病特点 要点:要点: 3.3.风邪风邪 4.4.寒邪寒邪 知识点:知识点: 3.3
43、.风邪风邪: 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 风性善行而数变:风性善行而数变: 风性主动:风性主动: 风为百病之长:风为百病之长: 4.4.寒邪:寒邪: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性凝滞:寒性凝滞: 寒性收引:寒性收引: 中医基础理论(2)44 病因病因 提纲:提纲: 第十单元第十单元 病因病因 细目一:六淫细目一:六淫,各,各 病邪病邪的概念、性的概念、性 质及致病特点质及致病特点 要点:要点: 5.5.暑邪暑邪 6.6.湿邪湿邪 知识点:知识点: 5.5.暑邪暑邪: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暑性升散,扰神伤津耗气;暑性升散,
44、扰神伤津耗气; 暑多挟湿。暑多挟湿。 6.6.湿邪湿邪: 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遏气机;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遏气机; 湿性重浊;湿性重浊; 湿性黏滞;湿性黏滞;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中医基础理论(2)45 病因病因 提纲:提纲: 7.7.燥邪燥邪 8.8.火(热)邪火(热)邪 细目二:疠气细目二:疠气 要点:要点: 1.1.疠气的概念疠气的概念 2.2.疠气的致病疠气的致病 特点特点 知识点:知识点: 7.7.燥邪:燥邪: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燥易伤肺:燥易伤肺: 8.8.火(热)邪:火(热)邪: 火热为阳邪,其性趋上:火热易扰心神:火热为阳邪
45、,其性趋上:火热易扰心神: 火热易伤津耗气:火热易伤津耗气: 火热易生风动血:火热易生风动血: 火邪易致疮痈:火邪易致疮痈: 3.3.疠气: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疠气: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 邪。邪。 中医基础理论(2)46 病因病因 提纲:提纲: 细目三:七情细目三:七情 内伤内伤 要点:要点: 1.1.七情的基本七情的基本 概念概念 知识点:知识点: 七情七情喜、怒、忧、思、悲、恐、喜、怒、忧、思、悲、恐、 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只有强烈持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只有强烈持 久的情志刺激,超越了人体的生理和久的情志刺激,超越了人体的生理和 心理适应能力导致疾病发生或诱
46、发时,心理适应能力导致疾病发生或诱发时, 称之为称之为“七情内伤七情内伤”。 中医基础理论(2)47 病因病因 提纲:提纲: 细目三:七情细目三:七情 内伤内伤 要点:要点: 2.2.七情内伤的七情内伤的 致病特点致病特点 知识点:知识点: 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1.1.直接伤及内脏;直接伤及内脏; 损伤相应之脏;过喜伤心;过怒伤肝;损伤相应之脏;过喜伤心;过怒伤肝; 过思伤脾;过悲伤肺;过恐伤肾。过思伤脾;过悲伤肺;过恐伤肾。 首先影响心神;首先影响心神; 数情交织,数情交织,多伤心肝脾;多伤心肝脾; 易损伤潜病之脏腑。易损伤潜病之脏腑。 中医基础理论(2)48 病因病因
47、提纲:提纲: 2.2.七情内伤七情内伤 的致病特的致病特 点点 知识点:知识点: 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2.2.影响脏腑气机:影响脏腑气机: 怒则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恐则气下、惊则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气乱、思则气结。 3.3.多发为情志病证多发为情志病证 4.4.七情变化影响病情七情变化影响病情 中医基础理论(2)49 病因病因 提纲:提纲: 细目四:细目四: 饮食失宜饮食失宜 要点:要点: 1.1.饮食不节饮食不节 2.2.饮食不洁饮食不洁 3.3.饮食偏嗜饮食偏嗜 细目五:劳逸失度细目五:劳逸失度 要点:要点:1.1.过度
48、劳累过度劳累 2.2.过度安逸过度安逸 知识点:知识点: (略)(略) 中医基础理论(2)50 病因病因 提纲:提纲: 细目六:痰饮细目六:痰饮 要点:要点: 1.1.痰饮的概念痰饮的概念 2.2.痰饮的致病痰饮的致病 特点特点 知识点:知识点: 1.1.痰饮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痰饮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 产物。多与产物。多与肺、脾、肾、肝及三焦肺、脾、肾、肝及三焦的功的功 能失常密切相关。能失常密切相关。 2.2.痰饮的致病特点:痰饮的致病特点: 阻滞气血运行阻滞气血运行; 影响水液代谢影响水液代谢; 易于蒙蔽心神易于蒙蔽心神; 致病广泛,变幻多端致病广泛,变幻多端。 中医
49、基础理论(2)51 病因病因 提纲:提纲: 细目七:瘀血细目七:瘀血 要点:要点: 1.1.瘀血的概念瘀血的概念 2.2.瘀血的形成瘀血的形成 3.3.瘀血的致病特瘀血的致病特 点点 知识点:知识点: 1.1.瘀血瘀血体内血液停积而形成的病理产物。体内血液停积而形成的病理产物。 2.2.瘀血的形成瘀血的形成: 血出;血出; 气滞;气滞; 因虚因虚; 血寒;血寒; 血热血热 ; 3.3.瘀血的致病特点瘀血的致病特点: 易于阻滞气机;易于阻滞气机; 影响血脉运行;影响血脉运行; 影响新血生成;影响新血生成; 病位固定,病证繁多。病位固定,病证繁多。 中医基础理论(2)52 病因病因 提纲:提纲:
50、4.4.瘀血的病瘀血的病 证特点证特点 知识点:知识点: 4.4.瘀血的病症特点瘀血的病症特点: 疼痛:疼痛: 肿块:肿块: 出血:出血: 色紫暗:色紫暗: 可表现肌肤甲错及脉象的可表现肌肤甲错及脉象的涩脉或涩脉或 结代脉结代脉等。等。 中医基础理论(2)53 第十一单元第十一单元 发病发病 提纲:提纲: 第十一单元第十一单元 发病发病 细目一:细目一: 发病基本原理发病基本原理 要点:要点: 1.1.正气与邪气的正气与邪气的 概念概念 2.2.正气不足是疾正气不足是疾 病发生的内在病发生的内在 因素因素 3.3.邪气是发病的邪气是发病的 重要条件重要条件 知识点:知识点: 发病的机理发病的机
51、理正气与邪气的相争。正气与邪气的相争。 1.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正气与邪气的概念: 正气正气是指人体内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是指人体内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 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 邪气邪气 泛指各种致病因素。泛指各种致病因素。 2.2.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正气存正气存 内,邪不可干。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3.3.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邪气侵犯人体,对机邪气侵犯人体,对机 体的形质和机能产生损害和障碍。体的形质和机能产生损害和障碍。 中医基础理论(2)54 发
52、病发病 提纲:提纲: 细目二:细目二: 影响发病的影响发病的 主要因素主要因素 要点:要点: 1.1.环境与发病环境与发病 2.2.体质与发病体质与发病 3.3.精神状态与精神状态与 发病发病 知识点:知识点: 1.1.环境与发病:环境与发病:气候因素、地域因素、生活工气候因素、地域因素、生活工 作环境、社会环境;作环境、社会环境; 2.2.体质与发病:体质与发病:决定发病倾向;决定对某种病决定发病倾向;决定对某种病 邪的易感性;决定某些疾病发生的证候类型。邪的易感性;决定某些疾病发生的证候类型。 3.3.精神状态与发病:精神状态与发病:精神状态能影响内环境的精神状态能影响内环境的 协调平衡,
53、故能影响发病。协调平衡,故能影响发病。 中医基础理论(2)55 发病发病 提纲:提纲: 细目三:发病类型细目三:发病类型 要点:要点: 1.1.感邪即发感邪即发 2.2.徐发徐发 3.3.伏而后发伏而后发 4.4.继发继发 5.5.合病与并病合病与并病 6.6.复发复发 知识点:知识点: (略)(略) 中医基础理论(2)56 第十二单元第十二单元 病机病机 提纲:提纲: 第十二单元第十二单元 病机病机 细目一:细目一: 邪正盛衰邪正盛衰 要点:要点: 1.1.邪正盛衰与虚邪正盛衰与虚 实变化实变化 2.2.邪正盛衰与疾邪正盛衰与疾 病转归病转归 知识点:知识点: 1. 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邪
54、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实证病机实证病机邪气盛,以邪气亢盛为邪气盛,以邪气亢盛为 矛盾的病理状态矛盾的病理状态。 表现为壮热、狂躁、声高气粗、腹痛表现为壮热、狂躁、声高气粗、腹痛 拒按、二便不通、脉实有力、舌苔厚腻等;或拒按、二便不通、脉实有力、舌苔厚腻等;或 痰涎壅盛、食积不化、水湿泛滥、气滞瘀血等痰涎壅盛、食积不化、水湿泛滥、气滞瘀血等 病变。病变。 中医基础理论(2)57 病机病机 提纲:提纲: 1.1.邪正盛衰邪正盛衰 与虚实变与虚实变 化化 2.2.邪正盛衰邪正盛衰 与疾病转与疾病转 归归 知识点:知识点: 虚证病机虚证病机正气不足,以正
55、气虚损为正气不足,以正气虚损为 矛盾的病理反映。矛盾的病理反映。常见神疲体倦、面色无华、常见神疲体倦、面色无华、 气短、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气短、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 脉虚无力等。脉虚无力等。 虚中夹实虚中夹实指病理变化以正虚为主,指病理变化以正虚为主, 兼有实邪为患的病理状态。兼有实邪为患的病理状态。 实中夹虚实中夹虚指病理变化以邪实为主,指病理变化以邪实为主, 兼有正气虚损的病理状态。兼有正气虚损的病理状态。 中医基础理论(2)58 病机病机 提纲:提纲: 2.2.邪正盛衰与疾邪正盛衰与疾 病转归病转归 知识点:知识点: 2.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邪正盛衰与
56、疾病转归: 正胜邪退正胜邪退 邪胜正衰邪胜正衰 邪正相持邪正相持 正虚邪恋正虚邪恋 邪去正虚邪去正虚 中医基础理论(2)59 病机病机 提纲:提纲: 细目二:细目二: 阴阳失调阴阳失调 要点:要点: 1.1.阴阳偏盛阴阳偏盛 2.2.阴阳偏衰阴阳偏衰 3.3.阴阳互损阴阳互损 4.4.阴阳格拒阴阳格拒(略)(略) 5.5.阴阳亡失阴阳亡失(略)(略) 知识点:知识点: 1.1.阴阳偏盛阴阳偏盛 阳偏胜概念、形成阳偏胜概念、形成 、表现;、表现; 阴阴偏胜概念、形成偏胜概念、形成 、表现;、表现; 2.2.阴阳偏衰阴阳偏衰 阳偏阳偏衰衰概念、形成概念、形成 、表现;、表现; 阴偏阴偏衰衰概念、形
57、成概念、形成 、表现;、表现; 3.3.阴阳互损阴阳互损 阴损及阳阴损及阳概念、形成概念、形成 、表现;、表现; 阴损及阳阴损及阳概念、形成概念、形成 、表现;、表现; 中医基础理论(2)60 病机病机 提纲:提纲: 细目三:细目三: 气血失常气血失常 要点:要点: 1.1.气的失常气的失常 知识点:知识点: 1.1.气的失常气的失常: 气虚气虚周身之气不足及功能低下,脏腑功能衰周身之气不足及功能低下,脏腑功能衰 退,抗病能力下降的病理状态。退,抗病能力下降的病理状态。表现:精神萎表现:精神萎 顿、倦怠乏力、眩晕、自汗、易于感冒、面白、顿、倦怠乏力、眩晕、自汗、易于感冒、面白、 舌淡、脉虚等舌
58、淡、脉虚等 气滞气滞气的流通不畅,郁滞不通的病理状态。气的流通不畅,郁滞不通的病理状态。 表现:以肺、肝、脾胃为多见。肺气壅塞,见表现:以肺、肝、脾胃为多见。肺气壅塞,见 胸闷、咳喘;肝郁气滞,见情志不畅、胁肋或胸闷、咳喘;肝郁气滞,见情志不畅、胁肋或 少腹胀痛;脾胃气滞,见脘腹胀痛,休作有时,少腹胀痛;脾胃气滞,见脘腹胀痛,休作有时, 大便秘结等。大便秘结等。 中医基础理论(2)61 病机病机 提纲:提纲: 1.1.气的失常气的失常 知识点:知识点: 气逆气逆气升之太过,或降之不及,以脏腑之气升之太过,或降之不及,以脏腑之 气逆上为特征的一种病理状态。气逆上为特征的一种病理状态。 表现:在胃
59、,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发为表现:在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发为 恶心、呕吐、嗳气、呃逆。在肝,肝气上逆,恶心、呕吐、嗳气、呃逆。在肝,肝气上逆, 发为头痛头胀,面红目赤,易怒等。发为头痛头胀,面红目赤,易怒等。 中医基础理论(2)62 病机病机 提纲:提纲: 1.1.气的失常气的失常 知识点:知识点: 气陷气陷气上升不足或下降太过,以气虚升举无力气上升不足或下降太过,以气虚升举无力 而下陷为特征的一种病理状态。而下陷为特征的一种病理状态。 表现表现:“上气不足上气不足”头晕、目眩、耳鸣等头晕、目眩、耳鸣等 ; “ “中气下陷中气下陷”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胃下垂、肾下垂、子宫 脱垂、脱肛等病变。脱垂、脱肛等病变。 气闭气闭气机闭阻,以致清窍闭塞,出现昏厥的一气机闭阻,以致清窍闭塞,出现昏厥的一 种病理状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规范化设备采购协议范例
- 2024年设备维护保养服务协议
- 2024年基站场地租赁协议模板
- 店铺出租协议文本 2024 年
- 2024泵车租赁协议定制集锦
- 2024年商业街店铺租赁协议
- 2024年专业委托信用担保服务协议
- 2024年规范化小型物流服务协议
- 2024年定制反担保保障协议
- 2024年度房产指标交易协议模板
- 广州版四年级上册Unit9说课
- 血管外科试题合集
- 新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 形势与政策-论朝鲜半岛局势
- 通达信指标公式源码主力动向
- 潜油泵及潜油泵加油机讲义
- 医患沟通内容要求记录模板(入院、入院三日、术前、术后、出院)
- 第8章 腹部检查(讲稿)
- 浅谈深度教学中小学数学U型学习模式
- 湿法脱硫工艺计算书
- (医学PPT课件)NT检查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