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排序题(30题含答案)-阅读理解及答案_第1页
中考语文-排序题(30题含答案)-阅读理解及答案_第2页
中考语文-排序题(30题含答案)-阅读理解及答案_第3页
中考语文-排序题(30题含答案)-阅读理解及答案_第4页
中考语文-排序题(30题含答案)-阅读理解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语文排序题(30题含答案)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排序题(本大题共 31小题,共310.0分) 1.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活着就应该对生命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 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让生命焕发出光彩。 “水清鱼读月,山静鸟听风”,能领悟山月对话的静谧,活着就是一种幸福体验。 我们为什么活着? 观看潮涌大江的壮阔,品味人间真情的美好,活着就是一种快乐享受。 同时,活着就是对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和快乐享受。 A . B .C.D . 2. 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如果从事科学技术工作而缺乏人文关怀就有可能迷失方向。 科学技术就

2、像一把双刃剑。 核能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用来制造原子弹;基因工程可以用来治病,也可以用 来毁灭人类。 它给我们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制造了一些麻烦,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 缺等问题。 A. B.C.D. 3. 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列,填入横线中与前后句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文字。(只填写序 号) 山水是最生动,最完美的体现。 。人们 品读山水,可以领悟到世界的兴衰变迁,人生的喜怒哀乐,故历代文人墨客无不与 名山大川寻求灵感。 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那屹立万年的大山,多像静穆庄重的仁者。 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 那欢快流动的江河,

3、多像才华横溢的智者。 4.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语,最恰当的一项() 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低龄化 但是互联网时代,汉字却陷入有声无形的窘境 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 专家学者认为:汉字对智力的开发有巨大作用;认识的汉字越多,联想就越丰富 其兼备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任何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 代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 A . B . C . D . 5. 将下列句子排列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排列序号)。 绿是生命的颜色。 春雨过后,树梢上冒出了一簇簇嫩绿的叶芽,更会使你觉得新的生命在跳动。 你看那春天的原野,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令人感到鼓舞

4、和振奋。 道旁的树木,青翠欲滴;田间的禾苗,郁郁葱葱。 到了夏天,大地上一片葱茏。 面对着这充满蓬勃生机的绿色大地,便会感到自己也增添了无穷的活力。 恰当的顺序应是: 6.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所以,那些能够取得成功的人在受挫时,是绝不会消沉的。 人生之旅是曲线的,人类的历史也是曲折的。 因为,他们总会透过暂时的风雨,探测到未来的阳光。 一切的挫折、低谷,只是前进道路上的小插曲而己。 但前程 但曲折,并非人生前途的黯淡和历史潮流的倒退一一人生之途虽然曲折, 似锦:人类历史虽然曲折,但时代总是在曲折中前进。 A. E. C. D. 7. 按正确顺序排列下面的句子 。 (1) 回头一

5、看,展览馆大门前面还有很多人排着队在等着进去。 (2) 展室的进门处竖立着一块大标语牌,上面写着前言。 (3) 我们排着队走到了展览馆的大门前 (4中间的好几个展室都有许多图片和实物,每幅图片的下面都有说明文字。 (5) 展室出口处的结束语中有两个字,我们好几个同学都说没有学过。 (6) 最先的一个展室是展示我国航天工业技术发展情况的。 (7)大家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步入展室。 (8)我们依次从出口处走出了展览馆。 8. 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是()。 在生命的旅程中,能拥有那来自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舞啊。 提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 也可以是 _;可以是寥寥的片

6、言只语, 也可以是 可以是直对相知的友人, 也可以朝向 _;可以是面对面的激烈争辩, 也可以只是 (1)素不相识的陌生人(2)走了火的雷霆霹雳(3)悄无声息的一个暗示的眼神 (4)不停的絮絮叨叨 A、( 2)( 4)( 1)( 3) B、( 2)( 3)( 1)( 4) C、( 4)( 3)( 2)( 1) D、( 4)( 2)( 1)( 3) 9. 根据语境,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接续在横线处,组成一段意义连贯的话。(只填序 号) 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听到别人的心声和自我灵魂的独白。 因此,我们不妨将脚步放慢一点,多多聆听心灵的激情呼唤或喃喃低语。 因此,与他人沟通的最好方式就是倾听。 “高

7、山流水逢知音”,琴师伯牙与樵夫钟子期演绎了千古知音情。 没有人会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完全暴露给别人,也没有人能够不让自己的愿望从言 语中流露出来。 然而,倾听是需要一种定力的。 心浮气躁的人,既无暇听清别人的心声,也很难静心聆听自我灵魂的独白。 倘若钟子期当时步履匆匆,就不可能听清楚,更谈不上欣赏伯牙弹奏的“高山流 水”了。 10. 下面的句子可以组成一个语段,句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只能迎难而上,努力向前方挺进。 因为退缩解决不了问题。 人走在路上,是可以停歇一下,却不可能停一辈子。 纵使前路布满荆棘,却也不能退缩。 前方的路还是需要自己去探索,去经历。 A . B. C. D. 11.

8、古人对年龄有很多指代。请将下面词语按所指年龄的从小到大排列。 不惑 豆蔻 垂髫古稀 12.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 连贯。(填序号) 怨天尤人不仅是一种懦弱, 。,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强者并不是一 个一帆风顺的幸运儿,必然要经历各种痛苦和挑战,而战胜一切困难的人首先必须 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前提就是反省自身。 不但掩盖了自己不能面对的现实更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还留下了将来可能重蹈覆辙的隐患而不客观地责怪他人还会衍生出新的 矛盾 13. 请把下面已经打乱顺序的 5句话进行正确的排序,组成一首小诗。(只写序号) 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将身子扑向灯火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

9、到光 为着追求 光和热也得到热了 或者浸在油中终于死在灯下 正确的排序是: 14.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正是这些特点,组成了海南骑楼特有的建筑风格和文化。 和其他地区的骑楼建筑相比较,海南骑楼具有造型奇特、视觉感受密集、造型装 饰精美、比例和线条十分得当等特点。 海南骑楼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海南开放、自由、包容、多元的性格和风气。 海南骑楼是中西合璧的建筑。 A. BC.D. 15. 请按一定的顺序把下面的词语重新排列。 端午节春节重阳节清明节除夕中秋节 16. 将下列选项的序号填入文段的空白处。 自然界的物体,多数呈曲线状。崇山峻岭,_;江河溪流,;大海汪

10、洋,_; 波光粼粼,。 A、是抖动的曲线B、是翻腾的曲线 C、是流动的曲线D、是屹立的曲线 17. 填写在句子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这次到黄山看日出,凌晨,我挤在人群的后面,同大家一样向东方翘首仰望。天是 晴的。但在东方的日出处,却有一线烟云。 一转眼间,它就涌了出来,顶端是深紫色,中间一段深红,下端一大段深黄。 最初只显得比别处稍亮一点而已。 须臾,彩云渐红,朝日露出月牙似的一点。 然后立刻就霞光万道,白云为霞光所照,成了金色,宛如万朵金莲漂浮在空中。 A. B.C.D. 18.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

11、件的综合, 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 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A.B .C.D . 19. 下列句子横线上该填的词语顺序最合理应是。 世界屋脊上的,以其特殊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千里风雪的 青藏公路,正在成为一条令人神往的旅游热线。 晶莹的湖泊 大漠奔腾的江河雪岭数不清的珍禽异兽草原 冰峰 20.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1 分)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他们认得很熟了。- 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

12、我好像看到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 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 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21. 学校为活动开设了橱窗专栏,小明找来了一条指引大家读书的标语。请将下列三个 词的序号分别填入这条标语中。 A 实用 B 流行 C 经典 读( )的书,就发现了世界的入口;读()的书,就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读()的书,就架设了生活的桥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一杜甫 22. 下面的五个句子顺序已打乱,请根据课文内容重新排列,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3分) 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

13、小猫。 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 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 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 忧郁性似的。 正确的顺序是(填序号):。 23. 结合语境,把下列句子填写在横线处,组成一段意义连贯的话。(只填序号) 要使生命越来越丰富,就要懂得给予, 。 给予,是最大的回报。 这样你才不会成为一个吝啬而贫穷的人。 你所能给予别人的越多,你生命中所拥有的也就越多。 事实上,当你懂得分享时,你付出越多,得到的回报越多。 24. 选词填空。 (1) 我一急,把个枣儿囫囵个儿 (吞 咽)下肚了。 (2) 一颗枣儿从树上落下,男孩 (毛手毛

14、脚 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捡枣 儿。 (3)正巧,树上一颗枣儿落到鬼子的钢盔上,“咚”的一声,吓得那狗娘养的 (抱头就逃 狼狈不堪)。 25.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出土于河南新郑的莲鹤方壶是东周时期青铜礼器的代表器物。 ; ; ; 。 。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堪称“国之重宝”。 壶底还铸有两只卷尾兽,支撑全器的重量 壶颈两侧有附壁回首的龙形怪兽双耳 腹部的四角各攀附一条立体飞龙 方壶通体满饰龙、凤花纹,凝重而不失华丽 壶冠呈双层盛开的莲瓣形,中间平盖上立有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 26.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上句或下

15、句。(任选其中两句默写)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2)请默写出李商隐的贾生一诗。 27. 把下列句子的序号,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使语意连贯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汉字的书写符号。 A .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魅力。 B. 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扔属表意 文字。 C. 在形体上逐渐从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 D.所以,汉字具有音形义于一体的特性。 28. 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话(只需把序号填在

16、横线上)。 这样理解“基础”,结果只能妨碍人才的成长 基础本来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人们往往只看到了智育 中学阶段是打基础的时期,每个中学生都应该打好基础 但是,有的同学,甚至教师,对“基础”的理解往往偏于狭窄 书本知识已包括教科书和课外读物,人们又往往只看到了教科书 智育包括书本知识、非书本知识的学习和诸种能力的培养,人们又往往只看到书 本知识的学习 正确的顺序: 29. 下面一段话的正确语序是() A .也因为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B. 写文章,在要求内容准确之外,还要求写得生动。 C. 而拒人于千里之外,使人不愿意接近。 D. 即使这种文章把意思大体表达出来了。 E. 在修辞拙劣

17、的文章中间。 F. 人们所读到的永远只是干瘪的词汇、刻板的句法、章法。 30. 按原诗填空:(1)众鸟高飞尽, 。 (2) ,落日故人情。 (3) 花间一壶酒,。 (4) ,思归多苦颜。 (5) 明月出天山, 。 (6) ,我舞影零乱。 (7) ,随风直到夜郎西。 (8) 孤帆远影碧空尽, 。 (9) ,别有天地非人间。 31默写一首你喜欢的唐诗 题目作者 初中英语 答案和解析 1.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 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 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

18、顺序、逻辑顺 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 系、并列关系。通读这五个句子,是围绕 我们为什么活着”展开的,故第一句 话是,排除B、C两项, 两句紧承上文,回答活着的原因,然后是 两句,故顺序为: ,故选D。 2.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语言、排列句子顺序的能力,属于排序题。作答此类题,首 先要仔细阅读题干和所给的句子,搞清楚整个语段的中心和各个句子的意思, 再进行排序。本题中句是总起句,因此,应放在开头;然互就核能展开,分 别阐述可核能的两个方面,即句;最后是总结,即第句。故选Co 3. 【答案】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衔接与排序的能力。

19、做这类题要注意把握中心意思,找出关键 性词语,语句要通顺,语意要连贯。考査学生正确地理解 语段内容,在语段中 正确地衔接上下文,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解答句子排序试题,要注意语 段中句与句之 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 间的衔接。本题结合前句的表达, 先山后水的顺序:那屹立万年的大山,多像静穆庄重的仁者;那欢快流 动的江河,多像才华横溢的智者。承接仁者、智者仁者在山的 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智者则涉水而行,忘水 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故排序为:。 4.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做这类题要注意把握中心意思,找出关 键性词语,语 句要通顺,

20、语意要连贯。解答句子排序试题,要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 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阅读六个句子可知,是这段文字的总领 句,据此可排除CD两个选项。根据语句之间的逻辑,应该紧跟在后面, 形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故选B。 5. 【答案】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衔接与排序的能力。需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 础上, 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先说 绿的意义,再按时寸间顺序写绿为什么是生命的颜色,然后写人的感受。因此 其顺序是:。 6.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排列语序的能力。关于排列顺序:排序题应做到一看、二找、三 抓:一看就是看一致”看话题是否

21、一致,句式是否一致,内容是否一致,音 节是否和谐一致。一致的句子要排在一起。二找就是找 呼应”找与整体语段 的前后呼应,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呼应。与前文呼应的句子则紧贴前文, 与后文照应的就紧贴后文,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紧密的句子排在一起。三 抓就是抓关联词。从内容来看,此段话阐明人生的意义,故先选;根据吾意, 紧跟应该是阐明曲折”的句子,故再选:句是对曲折”人生的总结,放 到后;然后阐明能取得成功的人,都是能经受挫折,不会消沉的,因为他们 能看到未来的阳光。故选,故正确排序为 。故选B。 7【答案】(3 )、( 2 )、( 7)、( 6 )、( 4 )、( 5 )、( 8)、( 1) 【解析

22、】 此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语句衔接连贯要做到:话题统一,语序合理, 前后照应。因此,这类题的做法是:1)找起始句和总结句;2)注意关联词;3) 串句子,按照句子间的关系,揣摩逻辑关系,将一个一个句子连好,就可以完 成其排序任务。本题所给句子主要是叙述 参观展览馆”的过程的;3)点明我 们排队走到展览馆,由此说起;2)写在进门处看到了标语牌;7)接着写步入 展室;6)写第一个展室;4)写中间的几个展室;5)写展室的出口处;8)写 我们走出展览馆;1)写回头看展览馆。由此判断,这段文字的正确排序 应为: 3)、2X、7)、6)、4)、5)、8)、1)。 8.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

23、生对句子衔接与排序的能力。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 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 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内容、 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阅读题目后发现 婉转的和风细雨”与 走了火 的雷霆霹雳”相对、寥寥的片言只语”与不停的絮絮叨叨”相对,相知的友 人”与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相对、面对面的激烈争辩相对”与悄无声息的暗 示眼神”相对,所以顺序为。故选A。 9. 【答案】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子顺序的能力。解答句子排序类题目时,首先要搞清楚 所给句子的内容,然后根据内容和 语境来判断句子与句子之 间的逻辑顺序。 有时候,会有很明显的提示性的词句,要能抓住这些关键信息。句子

24、顺序排 好后,通读一遍,检查一下句子之间衔接是否顺畅,是否符合逻辑。通卖所给 的六句话,围绕中心论点 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听到别人的心声和自我 灵魂的独白”来谈。找出第一句,没有人会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完全暴露 给 别人因此,与他人沟通的最好方式就是 倾听。接着转折:然而,倾听 是需要一种定力的。举例: 高山流水逢知音”,假设:倘若钟子期当时步 履匆匆得出结论:心浮气躁的人,既无暇听清 别人的心声。句子之间 都是逻辑关系,只要找准第一句,排列剩下的句子就不 难了。所以本题顺序 为:。 10.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的衔接能力。解答时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 象一致、句子

25、结构对称等问题,还要注意明显的语言标志,如关联词语,起总 领、总结作用的词语等。做题过程中,要根据句意及语言标志,首先要准确判 断句子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以及前后句的关系,并利用句式特点来排序。通 过 分析,可以看出这几句话中,中心句为,应放在最后,这几句话表明的意思 应该从现象到本质,由浅入深,所以第一句应为,接着应该为,第和 句应该互为因果关系,由以上推断可以看出 这几句话顺序应为: ,故选B。 11. 【答案】垂髫豆蔻不惑古稀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年 龄的常识。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 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垂髫”指儿童,因为

26、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豆蔻”指十三四岁至十五六 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 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 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不惑”指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 之意);古稀”应该指 七十岁”,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之说。 12.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本题内容中心是写对待现实的态度,每个句子 都运用了关联词语,注意从关联词语的组合角度来确定顺序。上句有不仅”, 下句应是递进关系的内容,更是”一词体现了这一点。其后三句也是递进关 系的句子,不但还”,然后进一步递进“还会衍生出新的矛盾”。 13. 【答案】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给语句排序的能

27、力。排序题看似简单,实则比较复杂,在考试 中丢分率较高。排序题型多变,方法不拘,但答题思路归根结底就一个 巧”字, 具体说是九个字:辨文体、抓首尾、理逻辑。本题六个句子的逻辑顺序应是先 叙述飞蛾的壮烈行为,然后对其进行赞美。因而首句应是第句;紧接着的 应是第句;接下来是这样做的结果,应为第句和第句;然后是抒情议 论,即第句;再根据第句和第句的句意,第句应在前。所以正确的 排列顺序应为:。 14.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排序能力。语序题要注意其说明顺序或表达的逻辑,从前后照 应关系中理出语句的前后顺序即可。此段是说明文语段,指出说明对象海 南骑楼;海南骑楼具的特点;注意关键词句正是这

28、些特点”,紧接句; 句由特点到性格风气。故选B。 15. 【答案】 除夕、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了解与排序能力。解答时,需要识记与中国传统 节日相关的文化常 识,了解不同的传统节日那不同的传统习俗。根据所给节 日的文化常识进行排序。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重 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清明节是公历4月4日或5日,除夕是农历腊月最后一 天,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按照时间顺序,这些词语的排列顺序为:除夕、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16. 【答案】D C B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衔接、排序的能力。作答此类题,首先要仔

29、细阅读题干和所给 的句子,搞清楚整个语段的中心和各个句子的意思,再 进行排序。阅读题干, 山”的特点是 屹立”江河”的特点是 流动”大海”的特点是 翻腾”彼光” 的特点是 抖动”因此,正确的顺序是“DC、B、A”。 17. 【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语句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仔细阅读所给文字,把 握语段的中心意思;然后理清思路,注意句子之间的过渡、对应关系,把握句 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抓住标志词语,如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有指代 意义的词语等分析判断。句子顺序排好后,通读一遍,检查一下句子之间衔 接是否顺畅,是否符合逻辑。本段文字主要写作者在黄山看日出的经过,根 据 最初一

30、一须臾一一一转眼一一然而立刻”等表示时间的词语,可知这四句 的排列顺序为:。故选B。 18.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排序能力。语序题要注意其说明顺序或表达的逻辑,从前后照 应关系中理出语句的前后顺序即可。物候观测的原理;紧承上文,与气 象仪器的比较;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什么;应用;物候的重要性。故选 C。 19. 【答案】 【解析】 略 20. 【答案】( 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 题,要认真阅读语段,注意语意的连 贯性和内在的逻辑性,抓住起衔接作用的标志词和中心句来进行。第句紧 承 每晚和繁星相对”故第句应排在前面。第句写 仰望天空”时的情景, 故紧随后

31、。它们是这样低”表明时间的推移,夜已深沉,与渐渐地我的眼 睛模糊了 ”有时间上的连续性,且在后。故此题的正确顺序为: 。 21. 【答案】C; B ;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解答此 题,必须结合语境, 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可与 流行”搭配;生活的桥梁”可与 实用”搭配;经典” 书籍是指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并流传于世的名著,所以,发现了世界的入 口”与 经典”搭配。此题答案为CBA。 考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22.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意连贯的理解和逻辑推理排列的能力。此题是课文猫課 中的语段,由几句内容来看,应为第一句,是对猫的介绍,紧排其后

32、; 两句有假设关系,最后再排。排序题应做到一看、二找、三抓:一看 就是看一致”看话题是否一致,句式是否一致,内容(意思)是否一致,音节 是否和谐一致;二找就是找 呼应”找与整体语段的前后呼应,句与句之间的 逻辑关系呼应。与前文呼应的句子则紧贴前文,与后文照应的就紧贴后文, 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紧密的句子排在一起;三抓就是抓关 联词。 23.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及语言的表达连贯能力。排列句子的顺序,首先要了解 中心话题是什么,然后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注意一些提示性的词语,比如 表示指代的 这是”表示前后各种判断的 关联词”表示总述分述的词 语。本题中,第一句就提出要 给予”,

33、那么接下来就应该讲给予有什么好处, 所以先选第句;理解句中的 这样”它是指给予别人越多,你收获也越 多”所以第二个应该是第句,第句应该在第句后面;所以正确的顺序 应该是。 24【答案】(1)吞 (2)蹑手蹑脚(3)抱头就逃 【解析】 此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要结合语境,通过分析备选词语的表达效果加 以选择。句1),吞”指不嚼或不细嚼,整个儿或成块咽下去,与咽”相比,更 能突出 我”的心急,与 我一急”相照应。句2),毛手毛脚”指 做事粗心大意, 不沉着”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把脚步放得很轻”此处,小男孩是怕捡枣 儿被发现,故意把脚步放轻些,所以要选 蹑手蹑脚”句3),抱头就逃”暗含 狼狈不堪”的意思,且有逃跑之意,更符合语境。 25. 【答案】 【解析】此题为排序题,去年的中招试题就曾出现过,主要考查语言的连贯性, 是训练逻辑思维的一种题型,做题时要注意前后句的 贯通和衔接,难度中等。 排序题近年来受到了很多命 题者的青睐,从最近两年的中考试卷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