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融入生态理念_第1页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融入生态理念_第2页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融入生态理念_第3页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融入生态理念_第4页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融入生态理念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融入生态理念 摘要: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河流治理已从工程水利向着生态水利转变。该文拟将生态理念融入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中,提出了生态亲水的治理原那么和设计要点,并结合沙县东溪东山段河道整治工程探讨生态理念在实际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供参考。关键词:中小河流治理;生态亲水设计;纵横向空间布局引言中小河流治理的主要目标是解决中小河流所涉及的城镇、农田保护区等防洪根底设施薄弱等问题,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平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段时间以来,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目标较单一,主要关注河道排洪及河岸防洪,侧重防洪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河流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重视不够,岸线布置不够合

2、理,水岸割裂、渠化硬化较严重,阻碍河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交互。有的断面形式、护岸材料甚至出现三面光两堵墙的情况,生态景观效果较差,未考虑亲水性需求,影响人们亲水体验。随着社会经济的开展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小河流治理过程融入生态亲水的设计理念已成为必然,河流治理也从单一目标向多目标转变,工程设计过程集合了防洪、生态、景观等多目标决策,更好地处理河道治理以及周边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保障生态效果,使得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1生态亲水的治理原那么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河流治理已从工程水利向生态水利转变。生态水利在工程水利根底上选择更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案。将生态理念融入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

3、应遵循以下原那么:(1)岸线规划设计应兼顾河流生态。岸线规划设计要考虑维护河流生态功能,岸线布置应保存河流的自然形态,留足河流生态空间,原那么上有条件的河道堤岸宜后靠。采用型式多样的生态护岸,因地制宜采用复合式、宽浅式、斜坡式等断面形式;具备条件的河段多考虑采用生态缓坡,按照流速条件布置不同的护坡形式,满足生物生活习性需求;对已建的硬质防洪堤、护岸进行生态化改造,采用种植爬藤植物、增设透水孔等方式柔化硬质护岸;严格保护河道两岸护岸林,合理配置乔灌草植被,选择乡土物种,构建生态缓冲带,发挥拦截、过滤、净化面源污染和生态屏障作用。(2)河流治理宜融入人文景观并与之相协调。河流治理无视人文景观设计,

4、不但无法发挥生态环境价值,而且不具特色,缺乏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不明显。因此,河流治理应力求结合当地人文风俗、场地条件,挖掘工程区内古树名木、古码头、古陂、古桥、孤石等元素,重点开展保护与修复,保护历史风貌;结合护岸、堤防,新建生态巡查步道、亲水平台、过河汀步等,营造亲水空间。融入地方文化打造亲水节点,利用生态巡查步道串联,点线面相结合,打造功能完备、富有变化、独具特色的亲水景观,表达一段一风景、一河一特色;。(3)中小河流治理应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要求,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生物措施、农艺措施和工程

5、措施相结合,祛滞化淤,固本培元,恢复河流生态环境。2生态亲水的设计要点中小河流治理规划设计首要任务是明确治理目标。首先识别工程区内的保护目标,包括城镇、村庄、开发区、农田保护区、景观设施、水文化等,根据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和等级确定防护标准:(1)经过人口密集区、开发区的河段,经复核河道断面不满足行洪能力要求时,可考虑新建堤防、现有堤防加固扩建、河道清淤疏浚、堤防与疏浚工程相结合等河道整治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选,提出经济合理的河道整治方案;土地稀少、房屋沿河而建,河道行洪宽度不够、短期无法拆迁的,可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那么,一期以护坡、防坍塌为主,二期拆迁两岸房屋扩宽河道以到达防洪标准。(2)

6、经过人口稀少、农田的河段,一般两岸为地势逐渐抬升的村庄或农田,保护人口或耕地面积均较少,中小河流洪水涨落迅速,即便发生高标准洪水,造成的损失通常也较小。因而,这些河段以维护河势稳定为主要目标,按照防冲不防淹;的原那么开展生态护岸,护岸高程与田地根本齐平。(3)经过城镇休闲公园、郊野湿地公园的河段,一般主巡查步道结合堤防、护岸沿河布置,按照2年一遇以上洪水标准防护,减少巡查步道被淹频次,其它构筑物、建筑物按照5年一遇以上洪水标准分级设防。(4)其它经过山体、荒野的河段,以维持自然生态为主,减少人为干扰,保护深潭浅滩、泛洪漫滩、天然砂石和水草、江心洲。岸线规划设计以不侵占河道行洪通道为原那么,尽量

7、沿现有河道岸线布设。原有堤防以加固为主,尽量维持原堤线及堤距;新建堤防按照治导线要求,在各种洪水位分析的根底上综合考虑确定防洪、生态、景观及生活生产四空间之间的关系。一般防洪空间为到达防洪标准所需的范围;生态空间那么是防洪空间加上河流生态蓝线保护范围;景观空间主要为常水位至河流生态蓝线范围,并根据各亲水设施防护要求细分空间利用尺度;生活生产空间指处于生态空间之外的区域。因而,岸线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常水位、2年一遇、5年一遇、10年一遇和20年一遇洪水位的边界,合理布置岸线并明确其功能。(1)河流横向断面设计。堤防、护岸建设宜采用复合式、宽浅式、斜坡式等断面形式,既要满足岸滩稳定,又要有利于岸滩

8、地生物多样性恢复。具备放坡条件的,应尽量采用自然缓坡,形成较宽的河岸带,既有利于河流的自然修复,又提供生态亲水所需空间。常水位边界的护脚顶高程设计以与常水位齐平为宜,后侧堤岸结合场地条件、亲水设计要求布置,防止堤岸断面单一化、硬质化、高差化,沿着河流方向的河道断面型式可以多样化,采用多种生态护坡材料。河流两侧空间充足的堤段,可以采取多级护岸的方式到达防护标准,将生态理念融入岸线规划设计。(2)堤防和护岸材料选取。水位变动区抛石、叠石等为水生动植物营造生存便利条件,生态性、平安性好;常水位以上的护脚设计根据水体流速、地质条件采用木桩护岸、埋石混凝土挡墙、格宾笼挡墙、混凝土砌卵石护岸等型式;护坡材

9、料可选用砌石护坡、生态混凝土、生态砌块、生态袋、水土保护毯等;已建堤防采用坡面改造、种植爬藤植物等措施柔化硬质护岸。3典型案例分析东溪为典型的山区性河流,流域面积947km2,河长58km,平均坡降2.96‰。沙县东溪东山段河道整治工程位于东溪下游,地处沙县城郊,综合治理长度7.0km,起点为际口水电站,终点为东溪与沙溪集合口。工程区河道自然弯曲,水流形态多样化。际口水电站畔溪与东溪集合口段河道流速在2.8m/s左右,河道左岸为农田,右岸多为稳固直落式的天然岸坡。畔溪与东溪集合口东溪与沙溪集合口受高砂水电站库区回水影响,河道流速在0.6m/s左右,河道两岸根本为居民区,岸坡为硬质

10、直立式挡墙,畔溪与东溪集合口为开阔低滩地。工程区河道两侧空间拟用于打造沙县水生态综合体,由于工程区岸滩杂乱,岸坡坍塌,水土流失,因而重点以建设生态护岸为主,稳住河势,理顺水、岸、滩之间的关系,改善河流生态,提升河流亲水休闲品味。(1)岸线布置。铁路桥东溪与沙溪集合口按照20年一遇标准设防,两岸岸线以现有堤防布置确定。际口水电站铁路桥两岸利用山体到达20年一遇标准,左岸地势较平坦,岸坡边界进行护岸处理;畔溪与东溪集合口处为低滩地,滩地边界进行护脚处理。规划堤防生态化改造1段,长540m;规划生态护岸6段,长3240m;规划生态护脚4段,长1510m;规划自然岸线6641m。(2)典型断面型式。铁

11、路桥东溪与沙溪集合口直立式挡墙改造成复合式断面(详见图2),挡墙下部为埋石混凝土挡墙块石护面,上部采用1213柔性生态护毯护坡;生态护岸采用埋石混凝土挡墙根底块石护面加连锁块护坡与水土保护毯相间的型式,坡面坡度12(详见图3);生态护脚采用仿木桩或叠石(详见图4、图5)。另结合现场场地条件,增设萤火虫护岸和鱼巢护岸。在河滩边界采用蛇行低水仿木桩,种植萤火虫喜爱的水生植物,为其提供生活场所。在水位变动区建造鱼类喜欢的构造物,为其提供生活场所。(3)亲水设计。利用护岸岸顶布设一条5m宽的生态巡查步道,沿河布置5个亲水平台、2个入口广场和2个亲水节点,面积达15万m2。亲水设计综合考虑了工程区的蛤蟆

12、石、桉树林等自然元素和沙县小吃文化、建筑风格等文化元素,将人文、景观与生态融为一体。本工程建设理顺了水域和岸线之间的关系,使岸线更自然、稳定,降低了河流岸线随意摆动、水土流失的风险。在河滩修复的根底上进行亲水性设计,生态护岸有效地保护了生态巡查步道、亲水节点设施的平安,为人们休闲旅游提供了一块平安之地。自然弯曲的河道岸线设计、自然的放坡、低矮的护脚、仿自然的生态护坡材料将护岸与当地自然融为一体,方便了水陆交互,为生态系统健康循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载体,同时减少了河流扰动,实现河流平安、生态、亲水的治理目标。4结语中小河流治理是十三五水利工程补短板的重要任务之一,大量的中小河流亟待治理,中小河流治理的理念和思路正不断创新。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宜多规合一、工程整合、资金统筹、系统治理,形成合力,工程设计应摒弃过去单纯考虑防洪的设计理念,融入生态、亲水的设计理念,打造平安的河、生态的河、美丽的河,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平安、生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