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式制冷机的现状与发展题库_第1页
吸收式制冷机的现状与发展题库_第2页
吸收式制冷机的现状与发展题库_第3页
吸收式制冷机的现状与发展题库_第4页
吸收式制冷机的现状与发展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合肥通用职业技术业设计论文目:吸收式制冷机的现状与发展别:机械工程系业:制 冷与冷 藏技术制:三年制名:管梦瑶号:指导教师:O 一五 年四 月五日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16指导教师:20年 月 日摘要简单回顾了吸收式制冷技术的发展背景;较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吸收式制冷技术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对新工质对、吸收循环、传热与传质、智能化控制方 式等几方面的研究。目前,溴化锂吸收式机组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空调系统,本文对其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详细介绍,主要包括热电冷联产、直燃型吸收 式冷热水机组、蒸汽型吸收式冷水机组、热水型吸收式冷水机组、太阳能吸收式 机组等。最后对吸收式制冷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关键

2、词:吸收式制冷技术; 溴化锂; 节约能源; 保护环境、F、.前言 第1章吸收式制冷技术的主要种类1.1氨水吸收式制冷机 1.2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第2章吸收式制冷技术的研究2.1新工质对的研究2.2吸收循环的研究 92.3传热与传质的研究102.4智能化控制方式的研究11第3章吸收式制冷技术的应用123.1 热电冷联产123.2 直燃型吸收式冷热水机133.3蒸汽型吸收式冷水机组133.4热水型吸收式冷水机组 133.5太阳能吸收式机组1315参考文献16前言能源与环境是现代经济与技术发展的基础与推动力。吸收式技术也是在能源 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得以迅速发展。吸收式制冷机组,因为能够利用廉

3、 价能源和低品位热能解决电力供应不足、不含 CFC类对臭氧层有破坏的物质,而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1973 年的中东石油危机, 推动了能源利用技术的发展, 使利用低品位热能的 吸收式热泵技术、热电冷联产技术等吸收式冷热源设备的研究,进入了实用化的 开发阶段。 1987 年蒙特利尔协议签订后, 由于吸收式制冷技术可采用对环境无破 坏作用的天然制冷剂, 它作为一种现实可行的替代制冷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氨-水工质对也随之得到了科学界的重新认识和推广应用。在20 世纪 90 年代, 随着吸收式制冷机性能的显著提高, 直燃型多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高效氨 -水GAX循环吸收式制冷机,以及小型氨-水吸

4、收式制冷机进入了商业化开发阶段。各种吸收式机组在余热利用、总能系统和区域集中供热(冷)方面得到了进一步推 广应用。第1章 吸收式制冷技术的主要种类1.1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用氨水溶液作为工质,其中氨用作制冷剂,水用作吸收剂。单级(只单级氨 水吸收式制冷机的系统有一个吸收器)氨水吸收式制冷机单级氨水吸收式制冷机 的系统图的工作原理与吸收式制冷机的工作原理相同,只是根据氨水溶液的特性 在发生器的上部装有精馏塔和分凝器,用来提高氨蒸气的纯度。单级氨水吸收式 制冷机的蒸发温度一般可达-30 C左右;两级吸收(用两个吸收器)的蒸发温度则更低,可达-60 C。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由于蒸发温度较低,可用于冷藏和工业

5、生产 过程,在化学工业中曾被广泛应用。但这种制冷机设备较笨重,金属消耗量大, 需要使用较高压力的加热蒸气;且氨有毒性,对有色金属起腐蚀作用,故应用日 渐减少。在家用冰箱中还使用一种吸收-扩散式制冷机,它也用氨水溶液作为工质,并充有氢气起平衡压力的作用。这种制冷机可用电或煤油加热,无运动部件,使 用方便,且无噪声。1InRLirBKOnnRLiniii牌潦节氓牌收 S过冷蛊神車圾氛*收丸刘冷札的系挠羽1.2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用溴化锂水溶液为工质,其中水为制冷剂,溴化锂为吸收剂。溴化锂属盐类, 为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和醇,无毒,化学性质稳定,不会变质。溴化锂水溶液中 有空气存在时对钢铁有较强的腐蚀性

6、。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因用水为制冷剂,蒸 发温度在0C以上,仅可用于空气调节设备和制备生产过程用的冷水。 这种制冷机 可用低压水蒸汽或75C以上的热水作为热源,因而对废气、废热、太阳能和低温 位热能的利用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溴化锂水溶液本身沸点很高,极难挥发,所以可认为溴化锂饱和溶液液 面上的蒸汽为纯水蒸汽;在一定温度下,溴化锂水溶液液面上的水蒸气饱和分压 力小于纯水的饱和分压力;而且浓度越高,液面上的水蒸气饱和分压力越小。所以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溴化锂水溶液浓度越大,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就越强。这也 就是通常采用溴化锂作为吸收剂,水作为制冷剂的原因。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主要由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

7、吸收器、换热器、循 环泵等几部分组成。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运行过程中,当溴化锂水溶液在发生器内受到热媒水 的加热后,溶液中的水不断汽化;随着水的不断汽化,发生器内的溴化锂水溶液 浓度不断升高,进入吸收器;水蒸气进入冷凝器,被冷凝器内的冷却水降温后凝 结,成为高压低温的液态水;当冷凝器内的水通过节流阀进入蒸发器时,急速膨 胀而汽化,并在汽化过程中大量吸收蒸发器内冷媒水的热量,从而达到降温制冷 的目的;在此过程中,低温水蒸气进入吸收器,被吸收器内的溴化锂水溶液吸收, 溶液浓度逐步降低,再由循环泵送回发生器,完成整个循环。如此循环不息,连 续制取冷量。由于溴化锂稀溶液在吸收器内已被冷却,温度较低,为

8、了节省加热 稀溶液的热量,提高整个装置的热效率,在系统中增加了一个换热器,让发生器 流出的高温浓溶液与吸收器流出的低温稀溶液进行热交换,提高稀溶液进入发生 器的温度。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吸收器可布置在一个筒体 内(称单筒式),也可布置在两个筒体内(称双筒式)。双筒溴化锂吸收式制冷 机为双筒式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系统,它的工作原理与吸收式制冷机的工作原 理相同,而差别在于(1)使用蒸发器泵和吸收器泵,它们的作用是使冷剂水(制冷机)和吸收液分别在蒸发器和吸收器中循环流动,以强化与冷媒水(载冷剂)和 冷却水的换热;(2)在冷凝器至蒸发器的冷剂水管路和发生器至吸收器的吸收液管

9、路上均无节流阀,这是因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高压部分与低压部分的压差很小, 利用U型管中的水封和吸收液管路中的流动阻力即可将高低压力分开。在单筒式制冷机中,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甚至可以不用U型管,而用一个短管或几个喷嘴代替。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是1945年研制成功的,它可以利用低温位热能,又有 较高的热力系数(单级的热力系数在0.7左右),故发展较快,在一些国家中已被普遍用于空气调节等方面。ft水TOP回黨貌冷却聿水煤吒LOOT?林螯水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有多种类型,如两级发生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它可有效地利用高压加热蒸汽;两级吸收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它可有效地利用低 温位热能;直燃式溴化锂吸收式

10、制冷机,可利用油或煤气的燃烧直接加热等。溴 化锂吸收式制冷机还可与背压式汽轮机组成联合装置,利用汽轮机的排汽作为溴 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加热蒸汽,这样不但可提高水蒸汽的利用率,且同时可以满 足几种要求,例如制冷和发电。根据这一想法已经设计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与 离心式氟利昂制冷机联合工作的制冷机组。它用背压式汽轮机直接驱动离心压缩 机,并利用其排汽向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加热。这种机组可生产较大的冷量,也 可在不同的蒸发温度下生产冷量。这种机组不但经济性好(汽耗率低),而且低 负荷特性好,即在部分负荷时仍能保持较高的经济性。第2章吸收式制冷技术的研究由于20世纪70年代世界性能源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国

11、都十分重视吸收式 制冷技术的研究。从1982年开始,平均每两年就专门召开一次关于吸收式制冷技 术的国际会议,这也加速了吸收式制冷技术的发展。目前,该技术的研究热点主 要集中在新工质对的研究、吸收循环的研究、传热与传质的研究、智能化控制方 式的研究等几方面。2.1 新工质对的研究氨-水工质对在欧美广为使用,缺点是热效率低,且有毒性与爆炸性;溴化锂-水工质对的使用较为普遍,缺点是以水为制冷剂,不能制取 0C以下的冷源,腐蚀性强,对设备真空度要求高。因此为提高吸收式制冷机的热效率,其途径之一 是进行新工质对的研究。目前国际上主要研究与开发的新型吸收式制冷工质对见表1。在国内,2001年,大连理工大学

12、徐士鸣等人对 TFE-N MP工质对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2003 年, 大连理工大学苏保国等人对 TFE-TEGDMEX质对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2006 年, 北京科技大学的靳华栋等人对氨-硝酸锂工质对进行了研究。在国外,2004年,西 班牙M.Venegas等人对氨-硝酸锂工质对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2006 年,德国E.C.Ihmels和阿塞拜疆J.T. Safarov对甲醇-硝酸锂工质对进行了实验研究,2007年,又对甲醇-碘化锂工质对进行了研究。2.2 吸收循环的研究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中,溶液的循环方式大致有串联、倒串联、并联、 串并联四种。目前国外机组仍以串联流程为主。为提高溴化锂

13、吸收式制冷机的热 效率,达到节省能耗的目的,国外提出了三效、多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设想,并进行研制。这种多效机组提高循环热效率的方法,目前主要有两种:(1)冷剂蒸汽凝结热的多次利用;(2)利用冷剂蒸汽被溶液吸收时产生的吸收热。吸收式制冷循环。以降低能源的消耗;为了充分发挥吸收式制冷系统的优势,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研究各种新的 其目的有两个:(1)提高循环的性能系数,(2)扩大其功能,以增加其应用范围。前者主要包括复叠循环、复合循环、GAX循环及辅助循环等;后者主要有利用夜间电力的吸收-压缩循环、附有发电机的循环、常温热输送系统和浓度差蓄能系统等。在国内,2005 年,天津大学马利蓉等人对复叠

14、循环进行了理论研究;2006 年, 大连理工大学夏梦心等人对采用氨水溶液的蓄能制冷与压缩制冷复合循环系统进 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在国外,2006年,西班牙Jos eFern cndez-Seara等人对吸收-压缩复叠循环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2007年印度A. Ramesh Kumar等人对GAX循环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2.3传热与传质的研究231高效传热管的研究与开发吸收式制冷机为热交换器的集合体,其热效率的提高与价格的降低无不与传热 管的性能相关。高效传热管的采用,不仅增加了传热面积,更主要的是使溶液在 管子表面形成涡流和对流,增强了扰动,有利于传热与传质。采用高效传热管后, 不仅使机组的质量

15、与体积大幅度减小,而且使机组溶液充注量降低,提高了起动、 运转性能。2004年,上海电力学院陈达卫等人对高效传热管进行了实验研究。2.3.2活性剂的研究活性剂的作用是减少溶液在管子表面的张力,产生马拉各尼效应,增强传热效 果。2005年,我国大连海事大学高洪涛等人对几种界面活性剂进行了实验研究。2007年,日本Jin-Kyeong Kim 等人对氨-水吸收式制冷中的表面活性剂和微观 粒子进行了实验研究。俄罗斯进行了氟化醇活性剂的试验研究,由于氟化醇与溴 化锂水溶液的互溶性较好,因而起到了较好的增强传热的效果。然而迄今为止, 人们对活性剂增强传热的作用机理尚未完全了解清楚。233吸收机理的研究吸

16、收器是吸收式制冷机中最关键的部件,因而国外一直注重吸收机理方面的 研究,进行吸收器新设计方法的探讨,从传热传质的观点考虑传热面积与管排合理配置等。1997年,日本H. Daiguji等人对溴化锂-水吸收式制冷的吸收机理进行了研究。2.4 智能化控制方式的研究控制方式的研究是使机组操作简便、 稳定可靠运行的重要保证。 国外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实现了吸收式制冷机的智能化。目前国内大多数吸收式制冷机均 装备了微机控制、屏幕显示、菜单提示、触摸屏操作的智能化控制系统。第 3 章 吸收式制冷技术的应用吸收式制冷与蒸汽压缩制冷的原理相同, 都是利用液态制冷剂在低温、 低压条件下,蒸发、汽化吸收载

17、冷剂的热负荷,产生制冷效应。不同的是,吸收式制冷 是利用制冷剂与吸收剂组成的二元溶液为工质对完成制冷循环的。可供考虑使用 的制冷剂与吸收剂溶液很多, 但较为常用的只有氨 -水溶液、溴化锂- 水溶液 2 种。由于氨具有刺激性臭味,且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热效率低、体积庞大,故一般用于 工业工艺过程。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溴化锂吸收式机组。吸收式制冷所需 的驱动能源是热能,可以为蒸汽、燃料的燃烧热、热水、工业或生活余热、太阳 能、地热能等。随着吸收式制冷研究的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国家能源结构的调整,溴化 锂吸收式机组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热电冷联产、直燃型吸收式冷热水机组、蒸汽型 吸收式冷水机组、热水型吸

18、收式冷水机组、太阳能吸收式机组等方面。3.1 热电冷联产所谓热电冷联产是指照明或动力用电、 生活用热水和冷暖空调用热能的联合供 应。以柴油机、燃气轮机或燃气发动机驱动发电机组供给电力,并以回收发动机1 所示。的排热供给热能,由排热驱动吸收式冷热水机组供给冷、热水,实现区域能量自 给。燃气发动机驱动发电机组的热电冷联产系统工艺流程如图热电冷联产作为综合、合理利用能源的一个途径,实现了热能的梯级利用, 从而提高了一次能源的利用率,填补了热电机组夏季热负荷的低谷,确保了稳定的发电负荷率,在国内外已得到普遍推广。而且,发展热电冷联产技术已被列入 我国的节约能源法。2003年,在广州大学城建设了首个以1

19、0万kW级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为基础的热电冷联产系统。 2004 年,中国远大空调有限公司成功将 4 台吸收式制冷 机应用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第一届世界文化论坛垃圾厌氧消化热电冷联产系统中。目前,江苏双良空调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华电工程公司正联手共建具有世界 级规模的热电冷联产系统北京中关村国际商城, 该系统采用 2 台 5000kW 燃气 发电机组, 并配有双良公司生产的 3 台 9300kW 蒸汽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可 提供 27 900kW 的冷量。3.2 直燃型吸收式冷热水机组随着西气东输、 俄气南供、 液化天然气进口、 近海气登陆和煤层气的开发利用 等,能源结构的调整、环保意识的增

20、强,以及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展,我国已将 快速发展天然气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能源政策。 国家在燃气空调设备设计、 使用、 安装、消防、安全、质量等方面正在制定相适应的支持性法规。不少燃气发展城 市正在进一步明确燃气空调的能源政策,并积极策划制定鼓励推广燃气空调的金 融、财政、税收、环保、城市建设等措施。由于以天然气为能源的直燃型机组对 环境的排尘量最小,所以在对环境要求高的场合使用更为适宜。燃气吸收式冷热水机组在上海、京津地区都得到了较快发展。 1994 年,上海 煤气公司美华大楼内的 2 台煤气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投入使用。 2002年,北京国际药械大厦的 2 台燃气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

21、机组投入使用。 1998年,天津天然气公司大楼的燃气吸收式机组在津率先投入使用,随后有十几座建 筑相继使用。3.3 蒸汽型吸收式冷水机组蒸汽型吸收式冷水机组的研究应用较早, 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空调系统。 1986年,铁路上海站主站屋的 3 台蒸汽型吸收式制冷机投入使用。 1990 年,上海银 河宾馆的 4 台蒸汽型吸收式冷水机组投入使用。 1996 年,杭州中北大酒店的 2台蒸汽型吸收式冷水机组投入使用。3.4 热水型吸收式冷水机组热水型吸收式冷水机组通常以工业余热、 废热、地热热水、太阳能热水为热源。目前,热水型吸收式冷水机组技术已成熟,并被广泛应用于空调系统。 1999 年, 青岛黄金广场的 4 台热水型吸收式冷水机组投入使用。3.5 太阳能吸收式机组在 20 世纪 70 年代,世界性能源危机爆发, 促使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以及低 电耗、不破坏臭氧层的吸收式制冷技术得到较大发展。太阳能是地球上最大的可 再生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优质清洁能源。因此,以太阳能为能源的溴 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在节能、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无疑有着无可比拟的应用 前景,同时也受到了更多关注。1983 年,建立于科威特国防部办公楼的大型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投入使 用。直到 1995 年,其运行状况依然良好。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于 1997 年为国家“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