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受力分析_第1页
物体的受力分析_第2页
物体的受力分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授课时间学员年级课时总数三维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学员物理科目第次个性化教案教师姓名备课时间高二课题名称物体的受力分析(隔离法与整体法)共()课时1、知识与能力知道受力分析的步骤2、过程与方法:提高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学会受力分析。掌握隔离法和整体法的应用隔离法和整体法教师活动一、作业检查与评讲二、回顾与复习三、新内容讲解一、物体受力分析方法把指定的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情景中所受到的所有外力找出来,并画出受力图,就是受力分析。对物体进行正确地受力分析,是解决好力学问题的关键。1、受力分析的顺序:先找重力,再找接触力(弹力、摩擦力),最后分析其它力(场力、浮力

2、等)2、受力分析的几个步骤灵活选择研究对象:也就是说根据解题的目的,从体系中隔离出所要研究的某一个物体,或从物体中隔离出某一部分作为单独的研究对象,对它进行受力分析所选择的研究对象要与周围环境联系密切并且已知量尽量多;对于较复杂问题,由于物体系各部分相互制约,有时要同时隔离几个研究对象才能解决问题究竟怎样选择研究对象要依题意灵活处理对研究对象周围环境进行分析:除了重力外查看哪些物体与研究对象直接接触,对它有力的作用凡是直接接触的环境都不能漏掉分析,而不直接接触的环境千万不要考虑进来然后按照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进行力的分析,根据各种力的产生条件和所满足的物理规律,确定它们的存在或大小、方向、

3、作用点审查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是平衡态还是加速状态等等,根据它所处的状态有时可以确定某些力是否存在或对某些力的方向作出判断根据上述分析,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图;把各力的方向、作用点(线)准确地表示出来3、受力分析的三个判断依据:从力的概念判断,寻找施力物体;从力的性质判断,寻找产生原因;从力的效果判断,寻找是否产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二、隔离法与整体法1、整体法:以几个物体构成的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求解的方法。在许多问题中可以用整体法比较方便,但整体法不能求解系统的内力。2、隔离法:把系统分成若干部分并隔离开来,分别以每一部分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根据地,分别列出方程,再联立求解的方法。3、

4、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有时在解答一个问题时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需要整体法与隔离法交叉使用。1。规律方法1、 物体的受力分析【例 1】以下四种情况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有()A、竖直上抛物体达最高点时B、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C、单摆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D、弹簧振子通过平衡位置时解析:竖直上抛物体在到达最高点时 a=g,匀速园周运动物体的加速度 a=v2/R ,单摆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平切向加速度 a 切=0,法向加速度 a 法=v2 /R,合加速度 a=v2/R,弹簧振子通过平衡位置时, a=0,故 D 正确思考:单摆摆到最高点时是否是

5、平衡状态?【例 2】如图所示,小车M在恒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由此可以判断()A 、若地面光滑,则小车一定受三个力作用 B. 若地面粗糙,则小车可能受三个力作用C若小车做匀速运动,则小车一定受四个力作用MD.若小车加速运动,则小车可能受三个力作用解析:由于 F 的垂直分力可能等于重力,因此地面可能对物体无弹力作用,A 选项错误。 F 有竖直分力可能小于重力,地面对物体有弹力作用,若地面粗糙,小车受摩擦力作用,共受四个力,B 选项错误。 若小车做匀速运动,则水平方向所受的摩擦力与F 的水平分力平衡,这时一定受重力、拉力 F 和摩擦力四个力的作用,C 选项正确;若小车做加速运动, ,当地

6、面光滑时,小车受重力和用或受重力和F 力及地面的弹力的作用,D选项正确。答案: CDFV弹力、F 力的作说明:在常见的几种力中,重力是主动力,而弹力、摩擦力是被动力,其中存在弹力又是摩擦力存在的前提,所以分析受力时应按重力、弹力、摩攘力的顺序去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要与其运动情况相符因此,常常从物体的运动状态入手,去分析某个力是否存在如本例中选项 C,D 的分析2、 物体受力分析常用的方法及注意点( 1) 隔离法与整体法将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分隔或将相对位置不变的物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 2) 假设法在未知某力是否存在时,可先对其作出存在或不存在的假设,然后再就该力存在与不存在对物体运动状态是否

7、产生影响来判断该力是否存在。( 3)注意要点研究对象的受力图,通常只画出根据性质命名的力,不要把按效果分解的分力或合力分析进去,受力图完成后再进行力的合成或分解。区分内力和外力,对几个物体的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时,这几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为内力,不能在受力图中出现,当把某一物体单独隔离分析时,原来的内力变成了外力,要画在受力图上。在难以确定物体的某些受力情况时,可先根据(或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再运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判定未知力。【例 3】如图 1 19 所示, A、 B 两物体排放在水平面上,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在以下情况中对B 进行受力分析,( 1)B 与水平面间无摩擦 ( 2)B 与

8、水平面间及B、 A 之间都存在摩擦解析 :( 1)B 只受两个力的作用、重力和平面对它竖直向上的支持力这里不存在上 A 对 B 的压力和摩擦力因为假若存在其中的一个力,这个力会有一个向右的水平分量其结果B定会向右加速运动,这与题意不符用这种方法可以分析出多余的力(2)若 F f Am,这种情况B 受五个力的作用如图l 20 所示,对 A受力分析可知,因为A 有沿面向上运动趋势,所以B 对 A 的摩擦力沿面向下,根据捉顿第三定律A 对 B 的摩擦力是沿面向上即f 2这种方法可以解决漏掉力的现象。2。3、优先考虑整体法【例 4】有一个直角支架AOB, AO水平放置 , 表面粗糙 ,OB 竖OA直向

9、下 , 表面光滑。上套有小环,OB上套有小环,两环PAOPQ质量均为m,两环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所示)。现将 P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QBF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AO杆对 P 环的支持力N 和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FA. FN不变, f 变大B.FN不变, f 变小 C.FN变大, f 变大D. FN 变大, f 变N小解:以两环和细绳整体为对象求F ,可知竖直方向上始终二力平衡,F =2mg不变;以 QNN环为对象,在重力、细绳拉力F 和 OB压力 N作用下平衡,设细绳和竖直方向的夹角为mg,则 P 环向左移的过程中

10、 将减小, N=mgtan 也将减小。再以整体为对象,水平方向只有 OB对 Q的压力 N和 OA 对 P环的摩擦力 f 作用,因此 f =N也减小。答案选 B。【例 5】如图,有一箱装得很满的土豆,以一定的初速度在动摩擦因数为的水平地面上做匀减速运动,不计其他外力及空气阻力,则中间一质量为m的土豆 A受到其他土豆对它的作用力大小应是()A. mg B.mgC.mg 12D.12答案 C4、整体法与隔离法的交替使用【例 6】如图所示,有一重力为G的圆柱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用一夹角为60、两夹边完全相同的人字夹水平将其夹住(夹角仍不变) ,圆柱体始终静止。试问:( 1)若人字夹内侧光滑,其任一侧与

11、圆柱体间的弹力大小也等于G,则圆柱体与桌面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为多少?( 2)若人字夹内侧粗糙,其任一侧与圆柱体间的弹力大小仍等于 G,欲使圆柱体对桌面的压力为零,则整个人字夹对圆柱体摩擦力的大小为多少?方向如何?答: G答:2 G,方向斜向上【例 7】如图所示,倾角为 的斜面 A 固定在水平面上。木块 B、C的质量分别为保持相对静止,共同沿斜面下滑。 B 的上表面保持水平, 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B、 C共同匀速下滑;当B、 C共同加速下滑时,分别求B、C所受的各力。解:先分析C受的力。这时以C为研究对象,重力G1=mg, B 对 C 的弹力竖直向上,大小N1= mg,由于 C在水平方向没有加速

12、度,所以B、 C间无摩擦力,即M、m,始终 C 。当 BAf 1 =0。再分析 B受的力,在分析 B 与 A 间的弹力 N 和摩擦力 f时,以 BC整体为对象较N2好, A22对该整体的弹力和摩擦力就是A 对 B的弹力 N 和摩擦力 f,得到 B受 4 个力作用:f2重 力222=,对B的压力竖直向下,大小1=,对B的弹力2=( + ) cos,A对BG Mg CN mg AN M m g的摩擦力 f 2=( M+m) gsin G1+G由于 B、C 共同加速下滑,加速度相同,所以先以B、C整体为对象求 A 对 B 的弹 力。3。N2、摩擦力 f 2,并求出 a ;再以 C为对象求 B、 C间

13、的弹力、摩擦力。这里, f 2 是滑动摩擦力N2=( M+m) gcos , f 2= N2=( M+m) gcos 沿斜面方向用牛顿第二定律:( + ) sin-(+ ) cos=(+ )M m gM m gM m a可得 a=g(sin - cos ) 。 B、 C间的弹力 N1、摩擦力 f 1 则应以 C为对象求得。由于 C所受合力沿斜面向下,而所受的3 个力的方向都在水平或竖直方向。这种情况下,比较简便的方法是以水平、N2竖直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分解加速度。af2分别沿水平、竖直方向用牛顿第二定律:af 1=macos , mg-N1= masin ,v可得: f 1=mg(sin -

14、 cos ) cos N1= mg(cos +sin )cos G1+G由本题可以知道: 灵活地选取研究对象可以使问题简化;灵活选 定 坐标系的方向也可以使计算简化;在物体的受力图的旁边标出物体的速度 、 加速度的方向,有助于确定摩擦力方向,也有助于用牛顿第二定律建立方程时保证使合力方向和加速度方向相同。四、巩固练习五、课堂总结六、学员自我总结七、课后作业、复习或预习内容布置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10 个小题,共70 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7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4 分,有选错的得0 分 )1如图 1 所示,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斜面体P连接, P 的斜

15、面与固定挡板MN接触且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体P 此刻所受的外力个数有可能为()图 1A2 个B3 个C4个D5个2(2 009天津高考 ) 物块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分别按如图2 所示的方向对物块施加大小相等的力F,A 中 F 垂直于斜面向上,B中 F 垂直于斜面向下,C 中 F 竖直向上, D 中 F 竖直向下,施力后物块仍然静止,则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增大的是()图 2。4。3如图 3 所示,一倾角为45的斜面固定于竖直墙上,为使一光滑的铁球静止,需加一水平力F,且 F 过球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球一定受墙的弹力且水平向左图 3B球可能受墙的弹力且水平向左C球一定受斜面的弹力且垂直斜面向上

16、D球可能受斜面的弹力且垂直斜面向上4 如图 4 所示,质量为M的楔形物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的倾角为 . 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小物块与斜面之间存在摩擦用恒力F沿图4斜面向上拉小物块,使之匀速上滑在小物块运动的过程中,楔形物块始终保持静止地面对楔形物块的支持力为()A(M m)gB (M m)g FC(M m)g Fsin D (M m)g Fsin 5. 如图 5 所示, A、B 两物体紧靠着放在粗糙水平面上, A、 B 间接触面光滑在水平推力 F 作用下两物体一起加速运动,物体 A恰好不离开地面,则物体A的受力个数为()图 5A3B4C5D6二、非选择题 ( 本大题共 2 个小题

17、,共30 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6 (15 分 ) 在倾角 37的斜面上,一条质量不计的皮带一端固定在斜面上端,另一端绕过一质量m 3 kg 、中间有一圈凹槽的圆柱体,并用与斜面夹角37的力 F 拉住,使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如图11 所示图 11不计一切摩擦, 求拉力 F 和斜面对圆柱体的弹力FN的大小(g 10 m/s2 ,sin37 0.6 ,cos37 0.8)某同学分析过程如下:将拉力 F 沿斜面和垂直于斜面方向进行分解沿斜面方向: Fcos mgsin 垂直于斜面方向:Fsin FNmgcos。5。问:你认为上述分析过程正确吗?若

18、正确,按照这种分析方法求出F 及 FN的大小;若不正确,指明错误之处并求出认为正确的结果教学总结课堂配合情况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主动学习情况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知识点吸收情况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课堂练习情况认真较认真一般较差很差其他。6。1. 解析:若斜面体 P 受到的弹簧弹力 F 等于其重力 mg,则 MN对 P 没有力的作用,如图 (a) 所示, P 受到 2 个力, A 对;若弹簧弹力大于 P 的重力,则 MN对 P 有压力 FN,只有压力 FN则 P 不能平衡,一定存在向右的力,只能是MN对 P 的摩擦力Ff ,因此 P 此时受到4 个力,如图 (b) 所示, C对答案: AC2. 解析:物体在重力和F 的合力沿斜面向下分力的作用下将受到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故知,竖直向下的力F 会使其所受到的静摩擦力增大,D正确答案: D3. 解析:对球受力分析,可以确定的力是水平力 F 和重力 mg,根据平衡条件,斜面对球一定有弹力的作用,墙对球可能有弹力,也可能没有弹力答案: BC4. 解析: 楔形物块静止,小物块匀速上滑,二者都处于平衡状态,取二者整体为研究对象,由受力分析得 FN+Fsin =(M+m)g,所以 FN=(M+m)g-Fsin ,故选项D正确答案: D5. 解析: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