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名词解释-重要_第1页
生理学名词解释-重要_第2页
生理学名词解释-重要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理学名词解释重要生理学名词解释第一章 绪论1. 内环境:即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接触的环境。2. 稳态: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状 态。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1. 易化扩散:是指水溶性的小分子物质, 借助膜 上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的介导,顺浓度梯 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被动 的跨膜转运。2. 继发性主动转运:是指物质逆浓度梯度和 (或) 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驱动力,并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来自原发性主动转运 所形成的离子浓度梯度。3.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 内外两侧的电位差,表现为膜内较膜外负, 呈极化状态。4. 极化:细胞在安静时膜外呈正电位, 膜内呈负

2、电位的状态。5. 去极化:以静息电位为准, 膜内电位负值向减 小方向变化的过程,称为去极化。6. 复极化:细胞发生去极化后, 又向原先的极化 方向恢复的过程,称为复极化。7. 阈电位:细胞去极化达到刚刚引发动作电位的 临界跨膜电位数值,称为阈电位。8. 局部电位:细胞受阈下刺激在局部产生的微小 电位变化,具有电紧张电位的特点。第三章 血液1. 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称为 血细胞比容,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细胞比容 为 40%50%, 成 年 女 性 为 37%48%。2. 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3. 等张溶液: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 形态和大小的溶液称为等张溶

3、液,其实质 是由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的溶 质所构成的等渗溶液。4. 血 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大分子胶体物 质,主要是白蛋白等血浆蛋白所形成的渗透 压。5. 血 浆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小分子晶体物 质,主要是 NaCl 等无机盐所形成的渗透压。6.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能够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而不发生下沉的特性7. 血小板聚集:指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相互粘 着。8. 生理性止血:正常情况下, 小血管受损后引起 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这种 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9. 血液凝固: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 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血浆 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成 不

4、溶性的纤维蛋白的过程。10. 外源性凝血途径:由来自于血液之外的组织 因子暴露于血液而启动的凝血过程,称为外 源性凝血途径。11. 内源型凝血途径: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 自血液,通常因血液与代负电荷的异物表 面接触而启动。12. 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13. 凝集原:红细胞凝集的本质是抗原抗体反 应。红细胞膜上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其抗 原决定簇,这些抗原在凝集反应中 被称为凝集原。14. 凝集素:能与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起反应的特异抗体则称为凝集素。第四章 血液循环1. 心动周期: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 构成一个 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2. 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在一次心搏中射

5、出的血 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3. 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 比,称为射血分数。4. 心输出量: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 称 为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5. 心指数: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 心指数。6. 心力储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 的能力,称为心泵功能储备或心力储备。7. 期前收缩: 如果在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后、 下 一次窦房结兴奋到达前,心室受到一次 外来刺激,则可以提前产生一次 兴奋和收缩,这次收缩称为期前收缩。8. 血压: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 力,也即压强。9. 收缩压: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急剧升高, 在收 缩期的中

6、期达到最高值,这时的动脉血压值称为收缩压。10. 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 舒张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11. 脉压: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称为脉搏压, 简称脉压。12. 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 血压的平均值。13. 中心动脉压: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称为中心静脉压。14. 微循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 环。15. 交感缩血管紧张:在安静状态下,交感缩血 管纤维持续发放 13次/ 秒的低频冲动,称 为交感缩血管紧张。16. 外周阻力:血液流动遇到的阻力主要来自小 动脉和微动脉,而这些血管位于循环系统 的外周,故称外周阻力17. 减压反射:即颈动

7、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 性反射。因为动脉血压升高时,反射活动 加强,通过其反射通路使心输出 量减少,外周阻力降低,血压回降,故称 减压反射。18. 外周静脉压:各器官的静脉压称为外周静脉 压。第五章 呼吸1.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2. 肺通气: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3. 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4. 功能余气量:平静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体 量。5. 肺活量:尽力吸气后, 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 气体量。6. 通气 / 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和每分钟 肺血流量之间的比值,正常成人安静时 约为 0.84 。7. 血氧容量: 100ml 血液中 Hb

8、所能结合的最大 氧量称为血氧容量。8. 血氧含量: 100ml 血液中 Hb 实际结合的氧量 称为血氧含量。9. 血氧饱和度:血氧含量与血氧容量的百分比为 血氧饱和度。10. 氧解离曲线:表示血液氧浓度与 Hb 氧饱和 度关系的曲线。11. 波尔效应:当血中氢离子浓度升高时,Hb对 氧的亲和力下降,反之,Hb对氧的亲和 力增加。这种酸度对Hb氧亲和 力的影响称为波尔效应。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1.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2. 机械性消化:通过消化道肌肉的舒张运动, 将食物磨碎并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同时将 其向消化道远端推送的过程。3. 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液中含有的各

9、种消化酶的作用,将食物中的糖、蛋白和脂肪等 大分子物质分解成结构简单、 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4. 吸收: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营养物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通过消化道黏 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5. 基本电节律: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在静息电位基础上自发地周期性地产生去极化和复极 化,形成缓慢的节律性电位活 动,因其频率较慢,又称为慢波电位。6. 分节运动:以肠壁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 舒张活动。7. 蠕动:消化道平滑肌顺序舒张和收缩所形成的 向前推进的波形运动。8. 胃的排空: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9. 容受性舒张:是胃的特有的一种运动形式, 当 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对咽、食

10、管等处的 感受器的刺激, 可通过迷走神 经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体肌肉的舒张。10. 胃肠激素:胃肠道内分泌细胞合成和释放的 激素的统称。11. 肠胃反射:十二指肠上存在有多种感受 器,分别感受酸、脂肪、渗透压以及机械扩 张等刺激,反射性抑制胃活动 使胃排空减慢。12. 胆盐的肠肝循环:胆盐进入小肠后,约 95% 在回肠末端被吸收入血,经门静脉又回到 肝脏,在合成胆汁分泌入 肠的过程。13. 紧张性收缩:消化道平滑肌经常处于一种持 续、微弱而缓慢的收缩状态,它是胃肠其 它运动形式的基础。14. 黏液碳酸氢盐屏障:胃黏膜表面覆盖一层 黏液,形成凝胶,并和胃黏膜分泌的碳酸氢根一起构成了黏 液碳酸氢盐

11、屏障。 该屏障有防止氢离子返回胃黏膜,防止胃酸 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侵蚀的重要作用。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1. 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发生 的能量的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等过程。2. 食物的热价: 1g 某种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 烧)时释放的能量。3. 食物的氧热价: 某种食物氧化时, 消耗 1 升氧 所产生的热量。4. 呼吸商:(RQ 定时间内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量与吸入氧气量的比值。5. 非蛋白呼吸商: 糖和脂肪氧化时, 一定时间内机体的二氧化碳产量与耗氧量的比值。即 总二氧化碳产量减去蛋白 质氧化时二氧化碳的产量与总耗氧量减去 蛋白质氧化时的耗氧量的比 值。6. 食物的特殊动力

12、效应: 人在进食后的一段时间内,即使在安静状态下,也会出现能量代谢率的增加,即食 物能刺激机体产生额外能量消耗的作用。7. 基础代谢率: 指基础状态下, 即:清晨、清醒、 静卧、未做肌肉运动、精神安宁、禁食12 小时以上、室温保 持在 2025C时,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8. 体温:指机体核心部分的平均温度。9. 蒸发散热:机体通过体表水分的蒸发来散失体热的一种形式。包括不感蒸发与发汗两种。10. (体温)调定点:在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神经元的活动所设定的温度值,PO/AH部位的体温调节中枢以此 值来调整体温。11. 不感蒸发:指体液的水分从皮肤和黏膜(主 要是呼吸道黏膜)表面不断深处

13、而被汽化的现象。12. 氧债:人因剧烈运动导致骨骼肌的耗氧量猛 增,而循环、呼吸等功能活动只能逐渐加强,不能很快满足机体对氧的需求,骨骼 肌因而处于相对缺氧状态的现象。第八章 尿的生成与排出1. 排泄:机体将代谢的尾产物、 过剩的物质或进 入体内的异物经过血液循环通过某些途 径排出体外的过程。2. 肾 血 流 量 的 自 身 调 节 : 当 动 脉 压 在 80120mmH之间变化时,肾血流量可以保持 相对稳定,这种调节与 神经体液机制无关, 称为肾血流量的自身调 节。3肾小球滤过率:(GFR每分钟两侧肾脏生成的超滤液量。4. 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与每分钟肾血浆流量的比值。5. 肾糖阈:尿中

14、刚好不出现葡萄糖时的最高血糖浓度。6. 渗透性利尿:通过提高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提高渗透压,妨碍水分的重吸收,使得 尿量增加,这种利尿的方式称 为渗透性利尿。7. 球管平衡: 无论肾小球滤过率是增是减, 近端小管的重吸收量始终占肾小球滤过量的 65%70%左右,这种现象称为球管平衡8. 清除率:是指肾脏在单位时间内能将多少毫升 血浆中所含的某物质完全清除出去,这 个完全清除了某物质的血浆的毫 升数就是该物质的清除率。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1. 感受器:是指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 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2. 简化眼:指根据眼的实际光学特性, 设计出的 与正常眼在折光效果上相

15、同,但更为简 单的等效光学系统或模型。3. 近点:指眼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 常用来评 价晶状体调节能力的大小。4. 暗适应:当人长时间在明亮环境中而突然进入 暗处时,最初看不见任何东西,经过一 段时间后,视觉敏感度才逐渐增 高,能逐渐看见暗处的物体, 这种现象称为 暗适应。5. 视野:指用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是, 该眼 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6. 听阈:对于每一种频率的声波, 都有一个刚能 引起听觉的最小强度,称为听阈。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1.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是兴奋性突触传递时, 在 突触后膜上产生的局部去极化电位,其 可使该突触后神经元 的兴奋性升高。2. 突触前抑制:是通过改变突

16、触前膜的功能状态 使兴奋性递质释放减少而实现的突触传 递抑制。其结构基础是轴突 轴突型突触。3. 牵涉痛:内脏疾病时, 往往引起一定的体表部 位产生痛觉或痛觉过敏,这种现象称为 牵涉痛。4. 非特异投射系统: 丘脑非特异投射核及其投射 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称为非特异投射 系统。该系统没有专一的 感觉传导功能,不能引起各种特定感觉, 起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 兴奋状态的作用。5. 运动单位:由一个a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组成的功能单位,称为一个运动单位。6. 脊髓休克: 脊髓与高位中枢突然横断时, 断面 以下的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 进入无反应状态。 这种现象称为 脊髓休克。7. 第 二信号系统:是指对第二信号即抽象信号 (语言文字)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功能系 统,是人类所特有的。8. 牵张反射:外力牵拉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时, 能反射性地引起被牵拉的肌肉收缩,这 种现象称为牵张反射。9. 去大脑僵直: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时, 动物出现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 前挺等全身伸肌紧张性亢进 的现象,是一种增强的牵张反射。10. 丫 -僵直:是指高位中枢下行作用通过提高脊髓前角丫运动神经元的活动,经Y环路使 a运动神经元活动增加,最终导致 肌紧张加强而出现僵直。第十一章 内分泌1. 激素:是内分泌腺或器官组织的内分泌细胞所 分泌,以体液为媒介,在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