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第1章_中国古典文献学_第1页
导论、第1章_中国古典文献学_第2页
导论、第1章_中国古典文献学_第3页
导论、第1章_中国古典文献学_第4页
导论、第1章_中国古典文献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 导论导论 n一、文献一、文献 n二、文献学二、文献学 一、文献一、文献 n1、定义、定义 所谓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所谓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 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n人们用文字、图像、声频、视频、,即用人们用文字、图像、声频、视频、,即用 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将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将 人类知识记录在各种载体,如纸张、胶片、人类知识记录在各种载体,如纸张、胶片、 磁带等物体上。磁带等物体上。 n文献自古就有记事的功能,不过人类最初文献自古就有记事的功能,不过人类最初 的记事

2、方法和文献还没有直接的关联。的记事方法和文献还没有直接的关联。 n2、“文献文献”含义的演变含义的演变 n文献这个词首见于文献这个词首见于论语论语八佾八佾: “子曰: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 之,宋不足征也。文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 也。也。”。 东汉郑玄注曰:东汉郑玄注曰:“献,犹贤也。我不以礼成之者,以此二献,犹贤也。我不以礼成之者,以此二 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 译文:“夏朝的政教文化、典章制度,我能叙述它,但夏朝的后裔杞国保 留的文献不

3、足以取得充分的证明;商朝的政教文化、典章制度,我能叙述它, 但商朝的后裔宋国保留的文献不足以取得充分的证明。这都是由于文化历史资 料的继承保存与精通文化历史的学者不足够的缘故。如果足够,那我可以证实 当时的政教文明了。” “文献文献”的概念后来发生一些变化,从指的概念后来发生一些变化,从指“典籍和贤典籍和贤 才才”的并列结构转向指典籍的偏义结构。如宋末元初的马的并列结构转向指典籍的偏义结构。如宋末元初的马 端临的端临的文献通考文献通考和明代的和明代的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曾用名曾用名文献文献 大成大成等可以为证。今天我们所说的等可以为证。今天我们所说的“文献文献”一般都是指一般都是指 古代所说的古代

4、所说的“文文”了。了。 n3、文献的载体、文献的载体 n文献载体,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文献载体,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甲骨、甲骨、 青铜、竹木、帛、纸张青铜、竹木、帛、纸张之外,之外,石头、石头、 铁、玉、贝叶、羊皮铁、玉、贝叶、羊皮等都曾被作为书等都曾被作为书 写材料。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会具体写材料。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会具体 讲述。讲述。 二、文献学 n1、定义、定义 n文献学即研究文献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的专门学文献学即研究文献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的专门学 科。科。在我国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指传统意义上的文献在我国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指传统意义上的文献 学(或称古典文献学),另指现代文献学。学(

5、或称古典文献学),另指现代文献学。 n古典文献学一般指广义的校雠学,即由西汉末年刘向、古典文献学一般指广义的校雠学,即由西汉末年刘向、 刘歆父子所开创、又为历代学者不断发展扩充的,以刘歆父子所开创、又为历代学者不断发展扩充的,以 研究古代典籍的分类、编目、版本、校勘、辨伪、辑研究古代典籍的分类、编目、版本、校勘、辨伪、辑 佚、注释、编纂、校点、翻译和流通为主要内容的学佚、注释、编纂、校点、翻译和流通为主要内容的学 科。科。 我们所讲授的主要为古典文献学。我们所讲授的主要为古典文献学。 n2、文献学的研究范围、文献学的研究范围 n(1)目录学)目录学 n(2)版本学)版本学 n(3)校勘学)校勘

6、学 n(4)辨伪学)辨伪学 n(5)辑佚)辑佚 n(6)标点古书)标点古书 n(7)为古籍作注释)为古籍作注释 n(8)古籍今译)古籍今译 n(9)文献检索)文献检索 n(10)出土文献的整理)出土文献的整理 n3、文献学的功用、文献学的功用 n(1 1)只有掌握了文献学的基本知识,才能在)只有掌握了文献学的基本知识,才能在 利用文献的过程中利用文献的过程中“得门而入,事半功倍得门而入,事半功倍”。 否则,不仅会影响学习效率,还会闹出笑话甚否则,不仅会影响学习效率,还会闹出笑话甚 至造成严重后果。至造成严重后果。 n(2 2)在现代、当代有不少非常有成就的作家、)在现代、当代有不少非常有成就的

7、作家、 学者不仅学贯中西,而且博通古今,他们的深学者不仅学贯中西,而且博通古今,他们的深 厚的文献学修养为他们的著作或创作做注入了厚的文献学修养为他们的著作或创作做注入了 非常丰厚的营养,我们在研究他们的作品时,非常丰厚的营养,我们在研究他们的作品时, 有些常识就必须具备。有些常识就必须具备。 n(3 3)写毕业论文。)写毕业论文。 元好问元好问论诗三首论诗三首 n 晕碧裁红点缀匀,一回拈出一回新。晕碧裁红点缀匀,一回拈出一回新。 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于人。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于人。 第一章第一章 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 第一节古典文献的载体形式第一节古典文献的载

8、体形式 第二节古典文献的传抄方式第二节古典文献的传抄方式 第三节古典文献的类型第三节古典文献的类型 第一节古典文献的载体形式 n(一)定义(一)定义 n 任何由书面语言所形成的文献必须依赖一定的任何由书面语言所形成的文献必须依赖一定的 物质材料才能被记载下来,物质材料才能被记载下来,记载文献的物质材料记载文献的物质材料 就叫做文献的载体。就叫做文献的载体。 n 最初的文献载体就是一些石板、树皮、骨头、最初的文献载体就是一些石板、树皮、骨头、 竹、木之类的东西,再稍后才有了经过加工的载竹、木之类的东西,再稍后才有了经过加工的载 体,如泥板、帛、青铜、竹简、羊皮、布匹等。体,如泥板、帛、青铜、竹简

9、、羊皮、布匹等。 至东汉,公元至东汉,公元105年,蔡伦发明了纸,此后两千余年,蔡伦发明了纸,此后两千余 年间,纸作为主导的文献载体,在世界各地被广年间,纸作为主导的文献载体,在世界各地被广 泛使用。后来又出现了磁带、电子等新型文献载泛使用。后来又出现了磁带、电子等新型文献载 体。体。 (二)载体形式(二)载体形式 n在纸质文献出现之前,中国古典文献的物在纸质文献出现之前,中国古典文献的物 质载体主要有甲骨、金石、竹木、缣帛等。质载体主要有甲骨、金石、竹木、缣帛等。 由此产生了甲骨学、金石学、竹木学、缣由此产生了甲骨学、金石学、竹木学、缣 帛学。帛学。 甲骨甲骨 n 甲,指的是龟甲的腹板。骨,

10、指的是牛肩胛甲,指的是龟甲的腹板。骨,指的是牛肩胛 骨或胫骨。骨或胫骨。 n但凡殷人要祭祀祖先、征伐、狩猎等,必事先但凡殷人要祭祀祖先、征伐、狩猎等,必事先 占卜,以定吉凶。占卜时,先在龟甲或卜骨上占卜,以定吉凶。占卜时,先在龟甲或卜骨上 凿穴,凿而不透,接着放在火上烤,看上面的凿穴,凿而不透,接着放在火上烤,看上面的 裂纹以定吉凶。裂纹以定吉凶。“卜卜”字就是裂纹之状。然后字就是裂纹之状。然后 在裂纹附近刻上卜辞,包括时间、事件、占卜在裂纹附近刻上卜辞,包括时间、事件、占卜 人、占卜结果。事后,还要记上灵验与否,叫人、占卜结果。事后,还要记上灵验与否,叫 验词验词。 癸卯卜 今日雨 其自西来

11、雨 其 自东来雨 其自北来雨 其自南 来雨 龟甲,其内槽有 凿穴及灼烧痕迹 牛骨刻辞 n甲骨文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纪年、帝王甲骨文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纪年、帝王 世系、祭祀、战争、狩猎、农业、畜牧业、疾世系、祭祀、战争、狩猎、农业、畜牧业、疾 病、灾害、天象、方国等,是当时史官保管的病、灾害、天象、方国等,是当时史官保管的 重要文献,也是目前为止我们所能得到的关于重要文献,也是目前为止我们所能得到的关于 商代历史十分重要的文献资料。同时因为甲骨商代历史十分重要的文献资料。同时因为甲骨 文是象形文字,从而又保留了我国早期的象形文是象形文字,从而又保留了我国早期的象形 文字,这也是我国最早

12、的有系统的文字。文字,这也是我国最早的有系统的文字。甲骨甲骨 文与埃及象形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和古印文与埃及象形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和古印 度文字,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四种文字。度文字,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四种文字。 n甲骨文最先在光绪二十五(甲骨文最先在光绪二十五(1899年)出土于年)出土于 河南安阳小屯村。当时,金石收藏家河南安阳小屯村。当时,金石收藏家王懿荣王懿荣偶偶 然发现被当作中药材然发现被当作中药材“龙骨龙骨”出售的甲骨上竟出售的甲骨上竟 然刻有古文字,遂四处搜求,得然刻有古文字,遂四处搜求,得1500片。此片。此 后,人们就把后,人们就把1899年作为甲骨文发现的年份。年作为甲骨文

13、发现的年份。 后后刘鹗刘鹗选择其收集甲骨中字迹完好者选择其收集甲骨中字迹完好者1058片,片, 于于1903年拓印成年拓印成铁云藏龟铁云藏龟,这是第一部,这是第一部 著录甲骨文的专书,次年,著录甲骨文的专书,次年,孙诒让孙诒让据此写成据此写成 契文举例契文举例二卷,这是我国学者从事甲骨文二卷,这是我国学者从事甲骨文 研究的开始。研究的开始。 孙诒让 n迄今为止,相关的研究性论著已超过迄今为止,相关的研究性论著已超过1400余余 种。甲骨的辨伪和缀合工作,也取得很大成绩。种。甲骨的辨伪和缀合工作,也取得很大成绩。 一大批重要成果相继发表。与此同时,继一大批重要成果相继发表。与此同时,继 1953

14、年在郑州二里岗商代遗址发现商代甲骨年在郑州二里岗商代遗址发现商代甲骨 后,又陆续在山西、陕西、北京等地发现了周后,又陆续在山西、陕西、北京等地发现了周 代甲骨文,尤其是代甲骨文,尤其是1977年在陕西年在陕西“周原周原”遗遗 址出土的西周甲骨址出土的西周甲骨17000片,其中共有单字片,其中共有单字 600多个,不仅为我们研究周初历史、地理和多个,不仅为我们研究周初历史、地理和 官制提供了重要史料,而且使人们改变了只有官制提供了重要史料,而且使人们改变了只有 商代才有甲骨文的传统看法。商代才有甲骨文的传统看法。 金石金石 n金石,是青铜器与刻石的总称。金石,是青铜器与刻石的总称。 金金 n青铜

15、器为铜和锡的合金。在商代至秦汉的青铜器上面青铜器为铜和锡的合金。在商代至秦汉的青铜器上面, 常常铸上或刻上文字常常铸上或刻上文字,这就是常说的这就是常说的“金文金文”。一般。一般 情况下,金文主要用来指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但也情况下,金文主要用来指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但也 包括少量刻在其他金属,如铁器、金银器等上面的文包括少量刻在其他金属,如铁器、金银器等上面的文 字。其盛行的时代为商周秦汉,其中以西周为最多。字。其盛行的时代为商周秦汉,其中以西周为最多。 n三代时,钟、鼎为最重之器,金文所刻的器具以钟鼎三代时,钟、鼎为最重之器,金文所刻的器具以钟鼎 居多。其中以鼎最为贵重,视为国家神器,有居

16、多。其中以鼎最为贵重,视为国家神器,有“问问 鼎鼎”、“鼎革鼎革” 等语言印记。等语言印记。 n青铜器皿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青铜器皿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n1、礼器。统称尊彝,或彝器。又称为吉金。主、礼器。统称尊彝,或彝器。又称为吉金。主 要用于宗庙祭祀及随葬,其次为诸侯旅行祭告之要用于宗庙祭祀及随葬,其次为诸侯旅行祭告之 用,再次为媵器(陪嫁之物)。用,再次为媵器(陪嫁之物)。 n2、乐器。除用于祭祀、宴飨、随葬外,还用于、乐器。除用于祭祀、宴飨、随葬外,还用于 征战。征战。 n3、兵器。、兵器。“鸣金收兵鸣金收兵”4、农器。、农器。5、度量衡。、度量衡。6、 钱币。钱币

17、。 n7、符玺。其中符用于发兵,分为两半。玺则是、符玺。其中符用于发兵,分为两半。玺则是 古人用以封检取信的印章。古人用以封检取信的印章。 n8、日用器。常见的有铜镜、铜灯。铜镜出土的、日用器。常见的有铜镜、铜灯。铜镜出土的 以汉代为多,背后嵌有铭文。其中不少铭文表达以汉代为多,背后嵌有铭文。其中不少铭文表达 了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了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 n最早的金文比较简单,只刻自己的名字;之后最早的金文比较简单,只刻自己的名字;之后 有其他文字,或说明作器的原因,或说明用途;有其他文字,或说明作器的原因,或说明用途; 后来也有将重要的文献也刻在上面。铭文最长后来也有将重要的文献也刻在上面。

18、铭文最长 的首推毛公鼎,作于西周晚期宣王时期,内壁的首推毛公鼎,作于西周晚期宣王时期,内壁 铸有铸有498字铭文。记载周王中兴周室,革除积字铭文。记载周王中兴周室,革除积 弊,策命重臣毛公,辅佐周王,免遭丧国,并弊,策命重臣毛公,辅佐周王,免遭丧国,并 赐毛公大量物品。毛公感恩周王,特铸鼎记其赐毛公大量物品。毛公感恩周王,特铸鼎记其 事。这些铭文年代最早,是最重要历史文献一事。这些铭文年代最早,是最重要历史文献一 部分。部分。 n文献有记载的铭文是春秋时期的文献有记载的铭文是春秋时期的“刑鼎刑鼎”,当,当 时,郑国、晋国将法律条文铸在鼎上。时,郑国、晋国将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左传左传 昭公六年昭

19、公六年载子产载子产“铸刑书于鼎铸刑书于鼎”。杜预注:。杜预注: “铸刑于鼎,以为国之常法。铸刑于鼎,以为国之常法。 龙纹扁足鼎龙纹扁足鼎 石石 n石刻文字起源也比较早,如果不算原始的石刻石刻文字起源也比较早,如果不算原始的石刻 岩画,石刻符号,石头作为文献载体在历史上岩画,石刻符号,石头作为文献载体在历史上 可能同青铜器一样早。可能同青铜器一样早。墨子墨子明鬼明鬼:“铸铸 之盘盂,镂之金石。之盘盂,镂之金石。”由于在铜器上刻铸文字由于在铜器上刻铸文字 较在石器上刻铸要难,所以自秦代以后,石刻较在石器上刻铸要难,所以自秦代以后,石刻 渐渐取代了金刻。石文价值不在金文之下,后渐渐取代了金刻。石文价

20、值不在金文之下,后 人取以考证经史,便以金石并称。人取以考证经史,便以金石并称。 n石刻文字极为丰富,主要分为三种:碣、碑、石刻文字极为丰富,主要分为三种:碣、碑、 摩崖。摩崖。 n(1)碣,特立之石,为高的圆柱。有碣圆碑)碣,特立之石,为高的圆柱。有碣圆碑 方之说。方之说。 n(2)摩崖。刻于崖壁,为天然之石。)摩崖。刻于崖壁,为天然之石。 n(3)碑。碑之名起于周朝。西汉时,碑刻文)碑。碑之名起于周朝。西汉时,碑刻文 字出现,但极少。东汉大规模出现,现在所说字出现,但极少。东汉大规模出现,现在所说 的汉碑,一般都是指东汉碑。的汉碑,一般都是指东汉碑。 简牍简牍 n简牍是竹木简和木牍的合称,

21、为古代简牍是竹木简和木牍的合称,为古代 重要的文献载体。重要的文献载体。 n将竹劈成长而窄的竹片,叫竹简;木将竹劈成长而窄的竹片,叫竹简;木 之劈成长而窄的木片者,叫木简,做之劈成长而窄的木片者,叫木简,做 成较宽的木板者,叫木牍。成较宽的木板者,叫木牍。 n将竹简、木简及木牍作为书写材料起源很早。将竹简、木简及木牍作为书写材料起源很早。 甲骨文中有甲骨文中有“册册”字,也有字,也有“典典”字;字;“册册” 就是把竹木简编连成册的象形文字。典是把册就是把竹木简编连成册的象形文字。典是把册 放在杌子上,是会意字,表示典藏之义,也表放在杌子上,是会意字,表示典藏之义,也表 示被典藏的物体,即典册。

22、可见商周之际已有示被典藏的物体,即典册。可见商周之际已有 简册,但至今出土的简牍,最早是战国时期的。简册,但至今出土的简牍,最早是战国时期的。 墨子墨子鲁问鲁问:“书于竹帛,镂于金石。书于竹帛,镂于金石。” 简简 n关于竹简的制作过程,东汉王充关于竹简的制作过程,东汉王充论衡论衡量知量知篇篇 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n简的长度是有讲究的,据王国维简的长度是有讲究的,据王国维简牍检署考简牍检署考, 汉代有二尺四寸、一尺二寸、八寸、六寸等规格汉代有二尺四寸、一尺二寸、八寸、六寸等规格 (汉尺一尺约为(汉尺一尺约为23.3厘米)。古时二尺四寸竹简厘米)。古时二尺四寸竹简 多记儒家经典或

23、法律文书,故多记儒家经典或法律文书,故论衡论衡谢短谢短: “二尺四寸,圣人文语。二尺四寸,圣人文语。”史记酷吏列传史记酷吏列传: “不三尺法循,专以人主之意旨为狱不三尺法循,专以人主之意旨为狱”,周代以,周代以 八寸为尺,因此也是二尺四寸。诏书一尺一寸,八寸为尺,因此也是二尺四寸。诏书一尺一寸, 因此有因此有“尺诏尺诏”之说。一尺二寸之简一般用来写之说。一尺二寸之简一般用来写 传,八寸简短小易于携带,多用于一般记事。六传,八寸简短小易于携带,多用于一般记事。六 寸之简多用来作符信,即通行证。寸之简多用来作符信,即通行证。 n竹简取材便利,但作为图书,十分沉重。如竹简取材便利,但作为图书,十分沉

24、重。如 史记史记一书,据太史公自序,一书,据太史公自序,“凡五十二万凡五十二万 六千五百字六千五百字”。假如每简。假如每简30字,需要字,需要1.755万万 枚竹简。枚竹简。史记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本纪:“上以衡石上以衡石 量书,日夜有呈。量书,日夜有呈。”“”“汗牛充栋汗牛充栋” n每片竹简上的字数也不一致。据古文献记载,每片竹简上的字数也不一致。据古文献记载, 简文有墨书和漆书两种。简文有墨书和漆书两种。 牍牍 n又称方、版等。如文字不多,通常不用简策,又称方、版等。如文字不多,通常不用简策, 而用牍。而用牍。仪礼仪礼聘礼聘礼:“百名以上书于策,百名以上书于策, 不及百名,书于方。不及百名

25、,书于方。”一尺见方的称为一尺见方的称为“方方”。 如果再大些,称为如果再大些,称为“业业”。 n木牍主要用来上奏,木牍主要用来上奏,史记史记滑稽列传滑稽列传东方朔东方朔 传传:“至公车上书,用三千奏牍。至公车上书,用三千奏牍。”其中的其中的 奏牍指的就是板牍。写信也用板牍,一般一尺奏牍指的就是板牍。写信也用板牍,一般一尺 长,故称长,故称“尺牍尺牍”,后成为信的代称。,后成为信的代称。 n简牍的编连,有的是先编后写,也有的是先写简牍的编连,有的是先编后写,也有的是先写 后编。书写出错后就用刀刮去重写,后编。书写出错后就用刀刮去重写,“刀刀”和和 “笔笔”配合使用,于是有了配合使用,于是有了“

26、刀笔刀笔”一词。古一词。古 代简牍早在汉代已有发现。代简牍早在汉代已有发现。 n近代,自近代,自1899年至年至1949年,共计出土竹木简年,共计出土竹木简 牍一万多枚。其中以牍一万多枚。其中以1914年发现敦煌汉简、年发现敦煌汉简、 1930年发现居延汉简影响最大。年发现居延汉简影响最大。 n春秋战国时代的书写材料是竹帛并用的。春秋战国时代的书写材料是竹帛并用的。 缣帛缣帛 n即丝织品,类似的织物还有即丝织品,类似的织物还有“素素”等。等。 n帛质轻薄柔软,可以卷舒,便于携带,还能够帛质轻薄柔软,可以卷舒,便于携带,还能够 随文字长短截取,易于流行。缣帛用于书写材随文字长短截取,易于流行。缣

27、帛用于书写材 料,在汉代相当流行。帛书除用于书写文字外,料,在汉代相当流行。帛书除用于书写文字外, 还用于绘图。还用于绘图。 n论语论语卫灵公卫灵公:子张问行,子曰:子张问行,子曰:“言忠言忠 信,行笃敬信,行笃敬”子张书于绅。子张书于绅。 n1942年,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墓曾出土一件驰年,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墓曾出土一件驰 名世界的战国帛书名世界的战国帛书缯书缯书。是目前已经。是目前已经 发现我国最早的帛写书,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发现我国最早的帛写书,距今已有两千多年, 现藏耶鲁大学图书馆。现藏耶鲁大学图书馆。 n 1973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大量帛书,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大量帛书, 其中图书约

28、其中图书约30种。种。 缯书缯书 汉帛书老子 纸张 n纸的原义是指漂洗蚕茧上时附着于筐上的絮渣。纸的原义是指漂洗蚕茧上时附着于筐上的絮渣。 初学记初学记卷二一引汉服虔卷二一引汉服虔通俗文通俗文曰:曰: “方絮曰纸。方絮曰纸。”此此“絮絮”即用次等茧、丝在水即用次等茧、丝在水 中击打而成。中击打而成。史记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侯列传:“韩信韩信 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 漂数十日。漂数十日。”裴駰集解引韦昭曰:裴駰集解引韦昭曰:“以水击絮以水击絮 为漂。为漂。”将水中漂浮的细丝用竹帘捞起晾干,将水中漂浮的细丝用竹帘捞起晾干, 就是类似缣帛的纸。

29、就是类似缣帛的纸。“纸纸”字从字从“糸糸”就是明就是明 证。证。 n 史籍记载我国用植物纤维造纸,始于东汉蔡史籍记载我国用植物纤维造纸,始于东汉蔡 伦。据伦。据后汉书后汉书蔡伦传蔡伦传记载,蔡伦于东汉记载,蔡伦于东汉 和帝元兴元年(公元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发明了纸,时称年)发明了纸,时称 “蔡侯纸蔡侯纸”。蔡伦总结了前人的经验,不单用。蔡伦总结了前人的经验,不单用 丝麻做原料,同时使用了树皮、麻头、破布、丝麻做原料,同时使用了树皮、麻头、破布、 渔网等原料,并改进了造纸工艺,大大降低了渔网等原料,并改进了造纸工艺,大大降低了 造纸成本,使用纸张的普及成为可能。造纸成本,使用纸张的普及成

30、为可能。 n纸张物廉价美。作为文献载体,它具有以前各纸张物廉价美。作为文献载体,它具有以前各 种文献载体形式所不具备的长处。因此,从出种文献载体形式所不具备的长处。因此,从出 现至今,能够淘汰以前和各种文献载体,占据现至今,能够淘汰以前和各种文献载体,占据 文献载体的主导地位。文献载体的主导地位。 造纸造纸 流程流程 造纸造纸 流程流程 造造 纸纸 流流 程程 电子电子 n电子文献的出现是与计算机的出现密不可分的。电子文献的出现是与计算机的出现密不可分的。 n电子文献的特点有两点:电子文献的特点有两点: 1、无形。、无形。 2、存储量大。、存储量大。 余论:世界各国古代文献的载体形式余论:世界

31、各国古代文献的载体形式 n1 1、莎草、莎草纸纸 n又叫又叫“纸纸草草纸纸”、“埃及埃及纸纸”。是古埃及人以尼。是古埃及人以尼罗罗河河 流域生流域生长长的一的一种纸种纸草(英文草(英文papyrus,papyrus,属属莎草科,又莎草科,又称称 “埃及芦草埃及芦草”,现现代意代意义义的的纸纸英文英文称称paperpaper,就是,就是从从 papyruspapyrus来来的)的)为为原料制成。原料制成。 n草草纸发纸发明很早,考古明很早,考古发现发现,公元前,公元前35003500年埃及木乃伊年埃及木乃伊 的陪葬品中已有莎草的陪葬品中已有莎草纸纸卷本,卷本,这这要比目前已知我要比目前已知我国国

32、甲甲 骨文的出骨文的出现现早早20002000余年。后余年。后来来流流传传到地中海沿岸到地中海沿岸诸国诸国。 莎草莎草纸纸的的长长期广泛流期广泛流传对传对世界文明史世界文明史产产生了重大而深生了重大而深 远远的影的影响响。直至。直至1010世世纪纪中中国国造造纸术传纸术传到埃及后,莎草到埃及后,莎草 纸纸才才真真正被正被废废弃。弃。 莎草纸画莎草纸画 莎草纸画莎草纸画 n 2、羊皮纸、羊皮纸 n羊皮纸英文羊皮纸英文parchment,源于意大利文,源于意大利文 pergamen。据说最初盛行于小亚细亚佩尔加。据说最初盛行于小亚细亚佩尔加 蒙国。公元前蒙国。公元前2世纪,埃及禁止莎草纸运往佩世纪

33、,埃及禁止莎草纸运往佩 尔加蒙。佩尔加蒙于是将兽皮制成光滑平展的尔加蒙。佩尔加蒙于是将兽皮制成光滑平展的 兽皮纸,其中主要是羊皮纸。这种羊皮纸在公兽皮纸,其中主要是羊皮纸。这种羊皮纸在公 元元4世纪以前成为欧洲最通行的书写材料。经世纪以前成为欧洲最通行的书写材料。经 过过1000多年的历史沧桑,国外尚有不少羊皮多年的历史沧桑,国外尚有不少羊皮 书被保存下来,包括书被保存下来,包括圣经圣经、诗篇诗篇及法及法 律文书等。直到中世纪末中国的纸张传到欧洲,律文书等。直到中世纪末中国的纸张传到欧洲, 才逐步取代了羊皮纸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才逐步取代了羊皮纸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n3、贝叶、贝叶 n贝叶是

34、古代印度及其周边的尼泊尔、巴基斯坦、缅甸、贝叶是古代印度及其周边的尼泊尔、巴基斯坦、缅甸、 泰国等国使用的一种书写材料。泰国等国使用的一种书写材料。大唐西域记大唐西域记中描中描 述的长而宽的多罗树的叶子,又叫述的长而宽的多罗树的叶子,又叫“贝多罗贝多罗”,是梵,是梵 文文pattra或或patra的音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贝叶。用的音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贝叶。用 贝叶书写的佛经,叫贝叶经。在贝叶上书写,一般是贝叶书写的佛经,叫贝叶经。在贝叶上书写,一般是 用尖锐的笔刺写出清晰、深刻的线条,然后在线条上用尖锐的笔刺写出清晰、深刻的线条,然后在线条上 涂色。这种经目前仍有遗存,但时代都比较晚。涂色。

35、这种经目前仍有遗存,但时代都比较晚。 n贝叶经的装订方式是将长条形散叶按顺序一叶一叶重贝叶经的装订方式是将长条形散叶按顺序一叶一叶重 叠整齐,上下穿眼,再用木板两块夹住,夹板亦相应叠整齐,上下穿眼,再用木板两块夹住,夹板亦相应 穿两孔,再用一根绳子穿起来,捆好,即成一夹,因穿两孔,再用一根绳子穿起来,捆好,即成一夹,因 用梵文写成,故名梵夹。用梵文写成,故名梵夹。 n直到中国造纸术传入,印度及南亚诸国才渐渐废弃了直到中国造纸术传入,印度及南亚诸国才渐渐废弃了 贝叶这种书写材料。贝叶这种书写材料。 n4、树皮、树皮 n古拉丁人用树皮里层薄膜古拉丁人用树皮里层薄膜liber书写,因此,拉书写,因此

36、,拉 丁语丁语liber就是书。西班牙语就是书。西班牙语libero,英语,英语 library即图书馆就是从即图书馆就是从liber派生出来的。派生出来的。 第二节古典文献的传抄方式第二节古典文献的传抄方式 n1、从口头传抄到书面传抄、从口头传抄到书面传抄 n2、古典文献传抄的时代性、古典文献传抄的时代性 n中国古典文献的载体形式大致可以划分为这样中国古典文献的载体形式大致可以划分为这样 几个时代:甲骨文时代几个时代:甲骨文时代金石时代金石时代简牍简牍 时代时代缣帛时代缣帛时代纸张时代纸张时代电子时代。电子时代。 其演变趋势特征为从坚硬、厚重走向柔软、轻其演变趋势特征为从坚硬、厚重走向柔软、

37、轻 薄;从缓慢、笨重走向迅速、轻便;从固定、薄;从缓慢、笨重走向迅速、轻便;从固定、 有形走向多变、无形。有形走向多变、无形。 n从古到今的传抄方式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不同从古到今的传抄方式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不同 阶段:刻写阶段:刻写书写书写印刷印刷拷贝。拷贝。 n刻写是最原始的自然方式。由于受物质载体的刻写是最原始的自然方式。由于受物质载体的 材料限制和工艺限制,刻写只能是个别性的传材料限制和工艺限制,刻写只能是个别性的传 抄,文献也只能是少量的流传。抄,文献也只能是少量的流传。 n书写,即用笔在各种材料上写,是迄今为止的书写,即用笔在各种材料上写,是迄今为止的 有文字以来的文明史上最重要的传

38、抄方式。有文字以来的文明史上最重要的传抄方式。 n在文献传抄制度史上,第一次质的变化是印刷在文献传抄制度史上,第一次质的变化是印刷 方式的出现。方式的出现。 n文献传抄制度史上第二次质的变化则是电子拷文献传抄制度史上第二次质的变化则是电子拷 贝方式的运用。贝方式的运用。 n三大优势:第一大优势是传抄速度极其迅速。三大优势:第一大优势是传抄速度极其迅速。 n第二大优势是存储量极大。第二大优势是存储量极大。 n第三大优势是从根本上改变了文献传抄的物质第三大优势是从根本上改变了文献传抄的物质 载体的有形,无形的电子传抄代替了有形的纸载体的有形,无形的电子传抄代替了有形的纸 张传抄。张传抄。 第三节第

39、三节 古典文献的类型古典文献的类型 n一、主要的分类标准一、主要的分类标准 n二、几种典型的古典文献二、几种典型的古典文献 n(一)总集(一)总集 n (二)别集(二)别集 n(三)单行文献(三)单行文献 n(四)丛书(四)丛书 n(五)工具书(五)工具书 一、主要的分类标准一、主要的分类标准 n1、按照古典文献的内容及其学术性质,形成、按照古典文献的内容及其学术性质,形成 了以了以汉书汉书艺文志艺文志为代表的六分法(六艺、为代表的六分法(六艺、 诸子、兵书、数术、方技)和以诸子、兵书、数术、方技)和以隋书隋书经籍经籍 志志为代表的四分法(经、史、子、集)。为代表的四分法(经、史、子、集)。

40、n2 2、按照文献产生的方式为标准,文献可以分、按照文献产生的方式为标准,文献可以分 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 n一次文献是指作者直接记录自己的思想成果而一次文献是指作者直接记录自己的思想成果而 产生的原始文献。如个人论著、作品等。产生的原始文献。如个人论著、作品等。 n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整理加式后而产生的文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整理加式后而产生的文 献,如目录、索引、文摘等。献,如目录、索引、文摘等。 n三次文献是利用二次文献,对一次文献进行分三次文献是利用二次文献,对一次文献进行分 析、综合、研究而产生的文献。如综述、述评、析、综合、研究而产生的文献

41、。如综述、述评、 研究动态、辞典、年鉴等。研究动态、辞典、年鉴等。 n3、按照文献的传播形式来划分,则可分为独、按照文献的传播形式来划分,则可分为独 立文献和集合文献。独立文献是文献的最基本立文献和集合文献。独立文献是文献的最基本 形式,集合文献是对独立文献的加工、整理和形式,集合文献是对独立文献的加工、整理和 按照一定的体例进行重新编排。按照一定的体例进行重新编排。 n4、从文献的性质和作用方面分类,可以分为从文献的性质和作用方面分类,可以分为 记录、钞纂、编述与著作四大类。记录、钞纂、编述与著作四大类。 n5、按照文献的编纂体裁来分,可以分为:理、按照文献的编纂体裁来分,可以分为:理 论著

42、作、史书编著、典制政书、地理方志、图论著作、史书编著、典制政书、地理方志、图 书表谱、档案文书、总集别集、丛书、类书等。书表谱、档案文书、总集别集、丛书、类书等。 n评价:各种分法都有其合理性、适用范围及局评价:各种分法都有其合理性、适用范围及局 限性,可以互相参照,互相补充。限性,可以互相参照,互相补充。 二、几种典型的古典文献二、几种典型的古典文献 n(一)总集 n总集是汇集两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它可以包总集是汇集两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它可以包 括一个朝代(断代)和多个朝代(通代)的作括一个朝代(断代)和多个朝代(通代)的作 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和多种体裁的作品,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和

43、多种体裁的作品, 一般说来,古代的总集多为诗文的合集。一般说来,古代的总集多为诗文的合集。 n总集这种体裁的产生,首推晋挚虞的总集这种体裁的产生,首推晋挚虞的文章流文章流 别集别集。晋书晋书挚虞传挚虞传:挚虞:挚虞“撰古文章,撰古文章, 类聚区分为三十卷,名日类聚区分为三十卷,名日流别集流别集,各为之,各为之 论,辞理惬当,为世所重论,辞理惬当,为世所重”。文章流别集文章流别集 今已亡佚。今天所能见到的现存最早的总集,今已亡佚。今天所能见到的现存最早的总集, 应是南朝梁萧统所编的应是南朝梁萧统所编的文选文选。 n在现存的古代史书目中,在现存的古代史书目中,隋书隋书经籍志经籍志是是 最先立最先立

44、“总集总集”类,以后的正史类,以后的正史艺文志艺文志都都 有有“总集总集”,并著录了各朝代的许多总集。,并著录了各朝代的许多总集。 n总集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总集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四库全书四库全书 总总 集类叙集类叙: n“一则网罗放佚,使零章残什,并有所归;一一则网罗放佚,使零章残什,并有所归;一 则删汰繁芜,使莠稗咸除,菁华毕出。是故文则删汰繁芜,使莠稗咸除,菁华毕出。是故文 章之衡鉴,著作之渊薮矣。章之衡鉴,著作之渊薮矣。” (二)别集(二)别集 n 别集是相对总集而言的,它是收集一个作家别集是相对总集而言的,它是收集一个作家 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

45、n 隋书隋书经籍志四经籍志四: n别集之名,盖汉东京之所创也。自灵均已降,别集之名,盖汉东京之所创也。自灵均已降, 属文之士众矣,然其志尚不同,风流殊别。后属文之士众矣,然其志尚不同,风流殊别。后 之君子,欲观其体势,而见其心灵,故别聚焉,之君子,欲观其体势,而见其心灵,故别聚焉, 名之为集。辞人景慕,并自记载,以成书部。名之为集。辞人景慕,并自记载,以成书部。 年代迁徙,亦颇遗散。其高唱绝俗者,略皆具年代迁徙,亦颇遗散。其高唱绝俗者,略皆具 存。多依其先后,次之于此。存。多依其先后,次之于此。 n西汉、东汉皆仅有别集之实,而无别集之名。西汉、东汉皆仅有别集之实,而无别集之名。 n到魏晋南北朝

46、时期,别集开始盛行,并有了很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别集开始盛行,并有了很 大的发展,到唐宋以后就更加繁荣,出版的别大的发展,到唐宋以后就更加繁荣,出版的别 集相当之多。集相当之多。 n别集不论是作者自编,还是他人编集,都要按别集不论是作者自编,还是他人编集,都要按 照一定的体例来编。其体例主要有分类、分体、照一定的体例来编。其体例主要有分类、分体、 编年这三种。分类、分体、编年这三种别集编编年这三种。分类、分体、编年这三种别集编 排体例的功用和价值有所不同。排体例的功用和价值有所不同。 n别集比较系统地收载了某一个作者的著作别集比较系统地收载了某一个作者的著作,所所 以这就为研究该作者的生平事迹和

47、他的创作提以这就为研究该作者的生平事迹和他的创作提 供了较重要的材料供了较重要的材料,为研究所涉及的时代的政为研究所涉及的时代的政 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资料资料,它对保存历史文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对保存历史文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同 时它也是编辑总集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时它也是编辑总集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 (三)单行文献(三)单行文献 n单行文献,是指单独印行的某一位或几位作者单行文献,是指单独印行的某一位或几位作者 的某一种作品或著作,又称单行本。的某一种作品或著作,又称单行本。 n单行文献与别集有所不同,别集只是一位作者单行文献

48、与别集有所不同,别集只是一位作者 的部分或全部作品,即一位作者的多种作品,的部分或全部作品,即一位作者的多种作品, 而单行文献可能是一位作者,也可能是几位作而单行文献可能是一位作者,也可能是几位作 者,但只能是一种作品或著作。者,但只能是一种作品或著作。 n其类别主要有:其类别主要有: n其一,单行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如其一,单行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如 文心雕龙文心雕龙、诗品诗品、沧浪诗话沧浪诗话等。等。 这类著作在这类著作在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总目的分类中被列入的分类中被列入 集部诗文评类和词曲类中的词谱等类目里。集部诗文评类和词曲类中的词谱等类目里。 n其二,诗歌、散文、小说戏

49、曲等文体的单行作其二,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文体的单行作 品,。品,。 n其三,从一种或多种著作中选出一篇或多篇作其三,从一种或多种著作中选出一篇或多篇作 品单独印行的书。品单独印行的书。 (四)丛书(四)丛书 n从书,是指收集两种以上的文献、按照一定的从书,是指收集两种以上的文献、按照一定的 理念和体例编校,冠以一个总的书名,用统一理念和体例编校,冠以一个总的书名,用统一 的版式和装帧和印行的文献类型,又名的版式和装帧和印行的文献类型,又名“丛丛 刊刊”、“丛编丛编”、“丛刻丛刻”、“类编类编”、“合合 刻刻”、“汇刻汇刻”、“汇钞汇钞”、“全书全书”等。等。 n以以“丛书丛书”命名的图书命

50、名的图书,最早的是唐朝陆龟蒙最早的是唐朝陆龟蒙 的的笠泽从书笠泽从书,但该书不是汇刻群书的丛书,但该书不是汇刻群书的丛书. 只是作者的诗赋杂文集。真正的汇刻丛书始于只是作者的诗赋杂文集。真正的汇刻丛书始于 五代冯道倡议校刻的五代冯道倡议校刻的九经九经(又称(又称监本九监本九 经经),这是类编丛书),这是类编丛书.汇编丛书汇编丛书,一般认为以一般认为以 南宋嘉泰二年南宋嘉泰二年(1202年年)俞鼎孙、俞经辑抄的俞鼎孙、俞经辑抄的 儒学警语儒学警语为最早。该书汇辑了有关为最早。该书汇辑了有关“举子举子 之事业之事业,人事之劝惩人事之劝惩”的七种著作的七种著作,是我国第一是我国第一 部综合性的丛书部

51、综合性的丛书. n丛书种类很多丛书种类很多,大体上可以分为综合性和专科大体上可以分为综合性和专科 性两大类性两大类.中国丛书综录中国丛书综录分为分为“汇编汇编”和和 “类编类编”。“汇编汇编”下分杂纂、辑佚、郡邑、下分杂纂、辑佚、郡邑、 独撰五目独撰五目,“类编类编”下分经、史、子、集四目。下分经、史、子、集四目。 n经、史、子、集四目。经、史、子、集四目。 n明代著名丛书有明代著名丛书有古今说海古今说海稗海稗海汉魏丛书汉魏丛书 古今逸史古今逸史等,保存了很多罕见之书。等,保存了很多罕见之书。 n清代丛书数量很多,著名的有清代丛书数量很多,著名的有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十三十三 经注疏经注疏、二十

52、四史二十四史以及何文焕以及何文焕历代诗话历代诗话、 鲍廷博鲍廷博知不足斋丛书知不足斋丛书、卢文弨的、卢文弨的抱经堂丛书抱经堂丛书、 毕沅的毕沅的经训堂丛书经训堂丛书、黄丕烈的、黄丕烈的士礼居丛书士礼居丛书、 黎庶昌黎庶昌古逸丛书古逸丛书等。等。 近当代编纂的著名从书近当代编纂的著名从书四部备要四部备要、四部丛刊四部丛刊、 万有文库万有文库、丛书集成丛书集成、二十五史二十五史、诸诸 子集成子集成、中国文化史丛书中国文化史丛书等。等。 中国古典文献几种著名的丛书中国古典文献几种著名的丛书 n1、四库全书四库全书 n2、十三经注疏十三经注疏 n周易周易、尚书尚书、毛诗毛诗、周礼周礼、 仪礼仪礼、礼记

53、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左传、春秋春秋 公羊传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春秋谷梁传、论语论语、孝孝 经经、尔雅尔雅、孟子孟子。 n3、二十四史二十四史 n4、诸子集成诸子集成 n5、丛书集成初编丛书集成初编 n6、中国文化丛书中国文化丛书 (五)工具书(五)工具书 n所谓工具书,是指收集一种或多种资料,按照所谓工具书,是指收集一种或多种资料,按照 一定的编排体例和检索方法编写的、主要供人一定的编排体例和检索方法编写的、主要供人 查阅的知识型文献。查阅的知识型文献。 1、书目、索引 n书目是著录文献的自然情况、包括书名、作者、书目是著录文献的自然情况、包括书名、作者、 篇数、卷数、版本、内容提要、类别等情况的

54、篇数、卷数、版本、内容提要、类别等情况的 工具书。工具书。 n我国最早的书目是西汉刘向、刘歆父子编撰的我国最早的书目是西汉刘向、刘歆父子编撰的 别录别录、七录七录。(详见第二章。(详见第二章古典文古典文 献的目录献的目录) n索引又称索引又称“通检通检”、“引得引得”。通常包括四个通常包括四个 方面的内容:(一)按一定的排列法编排;方面的内容:(一)按一定的排列法编排; (二)有明确的索取范围;(三)有特定的检(二)有明确的索取范围;(三)有特定的检 索对象;(四)注明标目在文献中的位置。索索对象;(四)注明标目在文献中的位置。索 引能帮助人们从大量分散或杂乱的文献中迅速引能帮助人们从大量分散

55、或杂乱的文献中迅速 查到所需要的资料。(详见第九章查到所需要的资料。(详见第九章古典文献古典文献 的检索的检索) 3、类书、政书、类书、政书 n类书,是我国古代分类式的资料汇编性的工具类书,是我国古代分类式的资料汇编性的工具 书。书。类书采辑古典文献中有关典故史实、名物类书采辑古典文献中有关典故史实、名物 制度、诗文词语等方面的各种资料、分门别类制度、诗文词语等方面的各种资料、分门别类 编排,每一门类下又分若干子目,以供读书者编排,每一门类下又分若干子目,以供读书者 读书或写作时查阅、征引。被称为古代的百科读书或写作时查阅、征引。被称为古代的百科 全书。全书。 能够举出至少能够举出至少5部类书。部类书。 n 南宋王应麟南宋王应麟玉海玉海第五十四卷:第五十四卷:“类事之书,始类事之书,始 于于皇览皇览。”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是当代著名的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是当代著名的 文学家,十分重视文化事业,除个人从事著述外,还文学家,十分重视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