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我国传统金融行业的影响开题报告_第1页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传统金融行业的影响开题报告_第2页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传统金融行业的影响开题报告_第3页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传统金融行业的影响开题报告_第4页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传统金融行业的影响开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题 目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传统金融行业 的影响 系 (部) 金融专业 班级名称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职 称 1、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互联网与金融的相互渗透和转化,给金融业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金融业的业务创新、管理创新以及产品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强的动力。分析研究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业在发展理念、管理方式、客户体验、交易流程等各方面的异同,对于金融业如何降低对传统业务的依赖性,并找到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纵观国外互联网金融经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促使了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更加的激烈,金融业通过对

2、互联网金融的借鉴和运用来完善自身的发展。传统的利差收入经营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资本市场的发展要求,单纯依靠传统的赢利方式来和正炙手可热的互联网金融来争夺优质客户资源的经营方式己经远远满足不了金融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然而,当前的现状是,金融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其自身的经营模式,中间业务收入也得到更多的重视,但长期发展积累下来的经营理念很难在短期内得到完全改善,金融业利润也必然出现下滑趋势。在经营理念上,我国金融业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经营发展体系,经营发展更显得体制化,呆板化,创新力不足,而在这方面,互联网金融开放、创新的理念更符合当前大众的需求。在这种市场背景下,金融

3、服务在要做的更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做的不同,金融业如果按照原有经营思路来继续经营,不进行模式的转变,以开放创新来提高自身的差异化竞争力,那么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必将缺乏应有的竞争力,难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金融业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正视自身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劣势,同时结合自身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自身发展优势,积极调整业务结构,拓展业务领域,加快经营模式创新,从而发展多元化经营理念,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2、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1)国内研究状况综述鉴于互联网金融的有关概念几乎完全脱胎于商业实践,目前研究关注的焦点在于具体模式,极少对该课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4、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率先由谢平(2012)提出,其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一文中首提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并阐述了内涵和外延,称其为有别于商业银行媒介融资模式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模式,属于“第三种”融资模式。在电子支付方面,李尤(2006)系统分析了电子商务中的几种支付方式及其发展前景;王利锋(2010)重点分析了第三方支付在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并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宏观经济发展受第三方支付因素的影响程度;杨彪、李冀申(2012)重点分析了第三方支付运行风险机理,探讨将其纳入现有监管框架的可能性和理论依据,并借鉴欧美国家先进经验并结合国内第三方支付发展状况,提出相应的监管

5、对策。关于网络小额信贷方面的研究,潘意志(2012)分析了阿里小额贷这一融资模式的内涵、优点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指出决定阿里小额贷未来发展状况的关键因素是监管与监督。邱峰从商业银行的角色出发,提出传统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活动的中介,在金融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发展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的角色,将商业银行的一些中间业务收入分流,使得商业银行的收入进一步收窄。这种冲击对于其以利差收入为主的传统盈利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加速了商业银行进行盈利模式转型,将客户体验提升到一定高度,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努力创建普惠金融。李麟等从商业银行增长模式角度出发,强调互

6、联网金融冲击了商业银行外延粗放式增长模式,弱化支付功能,倒逼商业银行重塑融资格局,加速金融脱。沈凡等人在商业银行对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中表示,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出现“一个需求”、“两个风险点”的现象,并激发商业银行的转型以及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以及比例的需求,同时也出现被边缘化以及优势减弱的危险。吴晓光等人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和发展对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得出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环境。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种冲击对于客户来说无疑也是一种利好,这使得客户在产生金融服务需求之时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商业银行改变已有的经营策略,更加注重客户体验。互联网金融在给商业银行带

7、来挑战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在这一方面,冯娟娟认为互联网金融之所以以如此迅猛的速度被大众所熟知自有其自身发展的优势所在。例如,互联网企业将强大的信息平台以及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应用相结合,让其拥有强大的网络客户群体、通过大数据对海量的交易信息进行分析将碎片化信息进行高度整合将发挥意想不到的收获。此外,完善的信用数据储备以及快捷方便的网络支付功能以及操作的简单方便,这些优势更符合当代人生活的口味,使得互联网金融得以迅速发展壮大。相比较而言,传统商业银行虽然有些优势比不上互联网金融企业,但商业银行能够发展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自有其自身的优势所在。首先,商业银行拥有雄厚的资产储

8、备,这是互联网企业所无法企及的;在客户群上商业银行网点遍布全国各地,客户群体分布广泛;悠久的发展历史沉淀下来的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经营风向远低于互联网企业;专业的技术,标准化服务使得商业银行在客户群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从种种迹象来看,互联网金融虽然发展迅速,给与商业银行以强大的冲击,但与此同时,面对商业银行,互联网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对于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研究表明,互联网金融的低成本以及信息透明度高对商业银行发展产生很大的压力,倒逼商业银行进行业务转型,加快中间业务的创新发展力度。同时也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较大的空间。在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方面,郑良芳在其商业银

9、行奋起迎接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挑战一文中,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十条关于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策略。交通银行行长牛锡明则认为,互联网金融代表银行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必将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为客户带来更为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俞罡指出,互联网金融正沿着数据的线路,从此前的不断蚕食到目前的迅速侵吞这商业银行的业务版图,改变这传统的管理和经营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正如比尔盖茨所预言的那样“传统银行如果不改变,你们就是21世纪快要灭亡的恐龙”。(2)国外研究状况综述国外互联网金融产生的时间比我国要早很多,因此,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阶段和研究成果方面都比我国要丰富的多。国外关于商业

10、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相关研究在前几年就己经开始了,并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比较早的有国际公认电子商务的的专家mary j. cronin的banking and finance on the internet(1997),系统讨论了网上银行和网上金融业务,她认为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服务是具有竞争力的,书中探讨了网上基金、网上金融经纪公司、网上交易信任、网上银行成功和失败的案例研究等等。qun g. jiao的internet guide to personal finance and investment(2001)主要研究在个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信息和指导,包括个人银行管理和保护业务,资产,债务管理

11、,遗产规划,保险,税收等等。erik banks的e-finance: the electronic revolution ( 2001)将互联网金融成为“数字金融”它是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中产生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书中对电子交易,电子商务的风险管理,b2b交流,电子经纪,ats交易系统对传统金融机构的机遇和挑战。分析了网络金融服务为客户通过金融服务的优点和缺点。ezra zask的the e-finance report(2001)认为互联网金融是目前少数几个互联网赚钱的项目之一,导致了金融服务业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互联网金融对证券、银行、信贷、贷款、保险、资产管理和财务信息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传

12、统商业银行应该充分意识到这种影响,然后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探索应对。solomon antony (2006)等学者研究了网络作为媒介服务的影响因子。研究表明,贸易商使用其担保服务,主要是对风险的态度风险的中介机构。贸易商上下游客户的信誉将对其产生一个零风险利率的消极影响,而市场上的商户欺诈率对及时察觉风险有积极影响。dan j. kim ( 2005 )的研究表明:依托互联网技术平台的电子商务交易中内嵌诸多第三方信用媒介服务。比如,易趣网引入的第三方支付服务功能,在第三方支付服务公司收到购买方支付的货款前,销售方不会发送货物,在购买方收到货物前,第三方支付公司不会付钱给销售方。xiaorui h

13、u(2004)构建了一个二阶段的动态模型,用实证的方式研究了媒介服务机制以及买卖双方反对欺诈对其交易行为的影响,该模型的基础假设是中介运作和销售方具备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同时,还研究了媒介服务商的利润和定价原则。除了以上关于电子金融对金融机构影响的研究,还有一些是站在互联网金融的竞争优势角度分析的。在这方面,hauswald和agarwal从网络借贷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相比较与传统金融行业的竞争优势。他们认为,在网络金融领域,网络借贷能够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便利,这在很大一部分上得益于网络金融相对于比较宽松的信用等级。对于网络借贷的这一特点,steelman也给我们提出了警示,在他的观点

14、里我们可以看出,网络交易虽然具有它自身的诸多优点,但是从安全角度来看,网络借贷交易的匿名性会使得交易双方很难实现对交易对象的全面了解,而且在双方的交易过程中,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证,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信息不对称,增加网络借贷的信用风险。3、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1)本文主要内容1.本课题的导论;2.本课题的相关理论分析;3.互联网金融对我国金融行业的影响;4.面互联网金融对我国金融行业的对影响,制定一些应对策略。(2)本文写作提纲一、导论(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二)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内文献综述2.国外文献综述(三)研究思路与方法1.研究思路2.研究方法二、相关理论分析(一)互联网

15、金融的相关概念(二)互联网金融的特征1.效率高,成本低2.虚拟性强3.配置优化4.风险大三、互联网金融对我国金融行业的影响(一)互联网金融对我国金融行业的冲击1.金融行业传统业务受到的冲击2.弱化我国商业银行的中介地位3.金融行业传统管理、营销模式的冲击(二)互联网金融为我国金融行业带来的机遇1.利于金融行业发展普惠金融2.有利于大力发展中间业务3.有利于提高金融业的创新能力4.有利于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四、我国金融业应对策略分析(一)加强业务整合(二)全面提升服务能力(三)推进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四)寻找新的发展体系结束语参考文献4、主要参考文献1 刘建玲.论互联网金融对证券行业的影响j. 财经界

16、(学术版). 2014(10) 2 李博,董亮.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发展j. 中国金融. 2013(10) 3 张君燕,谭浩.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银行运营框架重构j. 新金融. 2013(05) 4 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 现代金融. 2013(04) 5 任曙明,张静,赵立强.第三方支付产业的内涵、特征与分类j. 商业研究. 2013(03) 6 王光宇.互联网金融蓬勃兴起j. 银行家. 2013(01) 7 由曦,宋玮,刘琦琳,袁满,董欲晓.交战互联网金融j. 时代金融. 2013(01) 8 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 金融研究. 2012(12) 9

17、曾刚.积极关注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及发展基于货币金融理论视角j. 银行家. 2012(11) 10 张超.商业银行发展电子商务市场策略研究j. 吉林金融研究. 2012(09) 11 潘意志.阿里小贷模式的内涵、优势及存在问题探析j. 金融发展研究. 2012(03) 12 彭传金.p2p小额信贷模式前景背后的思考j. 现代经济信息. 2011(23) 13 曹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其法制监管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4(33) 14 潘柱廷.互联网金融风险和安全j. 中国经济信息. 2015(05) 15 张行.互联网金融:模式、风险及其防范j. 金融理论与教学. 2014(04) 16

18、朱广勤,高晴.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风险及其应对措施j. 理论学习. 2014(07) 17 何子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存在的问题研究j. 经营管理者. 2015(08) 18 毛华宇.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特殊风险及防范研究j. 经营管理者. 2015(13) 19 张影强.借鉴国外经验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政策建议j. 全球化. 2015(08) 20 武冰.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j. 商. 2014(02) 21 肖严华.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核心是保护消费者j. 检察风云. 2014(09) 22 沈晓晖,李继尊,冯晓岚.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思路j. 中国金融. 2014(08) 23 nicola gen

19、naioli,andrei shleifer,robert vishny.neglected risks,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financial fragility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 2011 (3) 24 vidyanand choudhary,rajeev k. tyagi.economic incentives to adopt electronic payment schemes under competitionj.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 2008 (2) 25 solomon antony,zhangxi lin,bo xu.de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