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结词在两直线平行应用的思考(20210316201733)_第1页
联结词在两直线平行应用的思考(20210316201733)_第2页
联结词在两直线平行应用的思考(20210316201733)_第3页
联结词在两直线平行应用的思考(20210316201733)_第4页
联结词在两直线平行应用的思考(2021031620173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联结词在两直线平行应用的思考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推行,对于教材的地位与作 用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到位,对于课本或者是一些参考书中所 提的一些相关的知识应用和推广有了更加广阔和深刻的认 识,本文是笔者对于两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提出的一些个人 的认识和看法。 【关键词】或;充要条件;等价性;探究 在高中数学必修 2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中,我们学习 了直角坐标系下两直线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课本利用两直 线的倾斜角关系得出两直线平行或垂直之间相应的斜率关 系,但对于两直线重合无法直接给出判断。直到学习了直线 的方程,从直线的方程给出了明确的常见判断方式:一种利 用斜截式并考虑斜率不存在情况;另一种则是利用

2、一般式探 究出未知数 x、 y 的系数之间相应的关系,常见于试卷的考 题和相应的一些参考书中。但是大部分的教辅资料给出的等 价性结论多少存在不足,没有很好地说明两直线平行或垂直 的完整性。 一、问题的提出和分析 我们知道,当两直线都是斜截式时,两直线平行的充要 条件是:两直线斜率相等,且在 y 轴上的截距不相等。即 已知直线11 : y=k1x+b1 , 12 : y=k2x+b2贝U 11 II 12的充要条件 是:k仁k2且bizb2。当然这只是一般情况,还应考虑斜率 不存在情况,即 x=c1, x=c2, ci工c2。 一般来说直线方程之间可以互相转化,所以在解题时每 次都要直线方程的形

3、式化为斜截式,这不但增加了解题的难 度而且也容易出错(遗落斜率不存在情况) 。那么能否给出 相应的等价性结论呢? 在讨论平行的位置关系时, 有些教学资料书 (教辅材料) 上给出了这样的结论: 若直线 11 : A1x+B1y+C1=0 , 12 : A2x+B2y+C2 =0,贝 11I 12 的充要条件是 A1B2-A2B1=0 ,且 A1C2-A2C1 工 0 (I)。 也有些资料书上给出的结论是: A1B2-A2B1=0 ,且 B1C2-B2C1 工 0 (H)。 那么这两个结论是否能够很好地解决直线的平行问题 呢?如果用上面结论(I)或(H)解题的过程会相对简单 明了。那么用上面两个结

4、论中的任一个去解题,对各种题型 能否充分的反馈出正确求解吗?下面先看用不同方法探究 两个例子的求解: 探究 1.已知直线 11 : x+ay+6=0 , 12:( a-2) x+3y+2a=0 求 11 I 12 的充要条件。 解:方法一: (用斜截式中的结论,讨论斜率) 当 a=0 时,直线 l1 的斜率不存在, 两直线为 l1 :x+6=0 , l2: -2x+3y=0 ,显然不符合题意。 当 az 0 时,贝y 11: ay=-x-6 , 12 : 3y=- (a-2) x-2a / 11 II 12。 解得 a=-1。 方法二:应用结论( I ) A1B2-A2B1=0 ,且 A1C2

5、-A2C1 z 0。 / 11 II 12 3-a (a-2) =0 且 2a-6 (a-2)工 0。 即a2-2a-3=0且-4a+12工0. a=-1与方法一相符。 方法三:应用结论( II) A1B2-A2B1=0 ,且 B1C2-B2C1 z 0。 v 11 II 12 3-a (a-2) =0 且 2a2-18工 0 a=-1 与方法一 相符。 通过上述解答方法二、三与方法一得到的答案一致,而 且方法二、三简单很多,学生只要记住公式直接代入公式求 解,而且避免了讨论斜率问题对于本题来说应用结论会简洁 一点。 探究 2:已知直线 11:(a2-1) x+ay-1=0, 12:(a-1)

6、 x+ (a2+a) y+2=0,若 11 II 12,求 a 的值。 解:方法一: (用斜截式中的结论,讨论斜率) 。 当 a=0 时,贝y 11 : -x-1=0 , 12 : -x+2=0 可得 11 II 12。 当 a2+a=0 时可得 a=0 或 a=-1 , a=0 与前面一样符合题 意,当 a=-1 时,贝y 11 : y+1=0 , 12 :-2x+2=0 可得 11 不平 行 l2 不符合题意。 当az 0且az -1时,由11 II 12得解得a=1或a=-2。 综合以上可知,当a=0或a=1或a=-2时,11 II 12。 方法二:应用结论( I)A1B2-A2B1=0

7、 ,且 A1C2-A2C1 z 0。 / 11 II 12 所以( a2-1)(a2+a)-a(a-1)=0 且 2(a2-1)-(a-1) z 0。 解得 a=0 或 a=-2 与方法一比较少了 a=1 的解 方法三:应用结论( II)A1B2-A2B1=0 ,且 B1C2-B2C1 z 0。 / 11 II 12 所以( a2-1)(a2+a)-a(a-1)=0 且 2a-(a2+a)z 0。 解得 a=1 或 a=-2 与方法一比较少了 a=0 的解 从上述解答中, 方法一与方法二、 方法三的答案不相同, 我们不妨把这些值代入检验,可以发现只有方法一的答案是 全面的,方法二少了 a=1

8、的解刚好是的相应的 A1=0 , A2=0 的情况,方法三少了 a=0 的解刚好了是的相应的 B1=0, B2=0 的情况。可见在一般式中由它们的系数关系给出的判断条件 不是充要条件。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如果没有明 确阐述(对比)直线方程中系数之间的正确关系,在学生学 习中会引起怀疑与不确定性,在解题与应用中产生混乱导致 判断错误。 结合探究 1 和探究 2我们发现之所以会出现两种不同的 结果,关键点在于探究 1 中两直线 l1:x+ay+6=0,l2:(a-2) x+3y+2a=0 的系数中不会出项 A1=0 ,A2=0 和 B1=0 , B2=0 的情况;而探究 2 中两直线 l1

9、:(a2-1)x+ay-1=0,l2:(a-1) x+ ( a2+a) y+2=0 的系数中会出现 A1=0 ,A2=0 和 B1=0, B2=0 的情况,因此导致了两结论的不完整。 类似的 我们还可以自己构造一些直线11 , 12的方程,由11 II 12求相 应的参数。 如:(1 )已知直线 11 :x+(m-1 )y+6=0 , 12:(m-2) x+3my+2m=0,且 11 II 12,求 m 的值。 (2)已知直线 11 :x+m2y+6=0 , 12:3x+3my+2m=0 , 且11 II 12,求m的值。 上面的( 1)(2)我们很容易看出( 1)与探究 1 的问题 一样两个

10、结论应用上去得到的答案一样;而(2)因为存在 m2=0, 3m=0 的情况所以得到的答案不完整。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我们不难发现只要我们再增加考虑 A1=0 , A2=0 (结论I)和B仁0, B2=0 (结论II)的情况即 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 二、反思求解 那么前面结论(I)(H)表示的式子是两直线平行的 什么条件呢? 我们可以看出只是必要条件,忽视了A1=0 ,A2=0 或 B1=0, B2=0 的情况不具备充分性。 那么两直线11 II 12的充要条件到底是什么呢? 结合上述的解答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我们把探究 2 中的 方法二、三中 a 的范围取并集,其所得范围和方法一所得 a 的范围是

11、一致的,也就是条件(I)(H)的并集。结论I 忽视了 A仁0, A2=0,结论II忽视了 B仁0, B2=0的,只要 把两个结论综合起来也就是取并集所得到的结论刚好是两 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 三、提出结论 所以从上述的探究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若直线 11 : A1x+B1y+C1=0 , 12 : A2x+B2y+C2 =0,则 l1 I l2 的充要条件是: “ A1B2-A2B1=0 且 A1C2-A2C1 工 0” 或 “ A1B2-A2B1=0 且 B1C2-B2C1 工 0” 但是这里要注意这个“或”的意义,是取它们两个条件 下的并,而不是像我们平时所说的两者取其一即可。 其实也可以如下叙述:直线 11 I 12 的充要条件是: A1B2-A2B1=0 且 A1C2-A2C1 及 B1C2-B2C1 中至少有一个 不为零,同样这里我们要注意理解的是“至少” ,它包含的 意思一样。 通过上述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逻辑联结词的重要性,特 别是“且”与“或”的应用,数学上的“或”可以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