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植物病理学题库综述_第1页
农业植物病理学题库综述_第2页
农业植物病理学题库综述_第3页
农业植物病理学题库综述_第4页
农业植物病理学题库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单选择题(下面各题中有四种答案,将正确答案之代表字母填在横线上)1、构成稻瘟病常发区的基本条件是C oa.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b.旬平均气温20 C以上,阴湿多雨C.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雾多,日照少d.病菌越多容易2、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策略是B oa.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b.以药剂防治为主,辅以栽培措施C.加强肥水管理d.种子处理3、水稻白叶枯病叶枯型(普通型)的症状特点是A oa.病斑从叶缘和叶尖发展成长而宽的枯斑,常见蜜黄色珠状菌脓b.病斑细而短,全叶分布c.病斑细而长,菌脓少而大d .病斑半透明,油浸状4、 小麦赤霉病菌以子囊孢子侵染穗部的方式是A 。 a.子囊孢子先在残余的花药上萌发,然

2、后由此侵入颖片和子房b.子囊孢子萌发后先侵入颖片,然后扩展到子房c.子囊孢子从颖片直接扩展到子房d.子囊孢子直接侵入穗轴5、玉米大斑 病的分 生孢子形态上的主要特点为 B o a.孢子约弯曲,脐点平截b.孢子平直,脐点突出c.孢子弯曲,脐点突出d.孢子平直,脐点平截6、 玉米丝黑穗病的典型症状特点为C o侵染,叶部和茎秆产生黑粉苞c.系统侵染,在果穗和雄花上形成黑粉,统侵染,全株各器官均产生黑粉苞7、 马铃薯病毒和防治策略是D o a.防治蚜虫,加强栽培管理药剂防治为主d.生产和使用无毒种薯8、 防治红薯黑斑病的关键措施,在南方为B o a.药剂浸种贮藏c.防治地下害虫d .田间药剂防治9、

3、油菜菌核病菌的主要越冬场所为D o a.以菌核在茎秆中中c.以休眠菌丝在病残体中d.以菌核在土壤中A o a.甘肃的陇南、陇东、青海东部、a.局部侵染,果穗和雄花变为黑粉b.局部仅残留维管束 d.系b.经常性换种 c.以b.用高温大屋窖方法b.以厚垣孢子在土壤10、就全国而言,小麦条锈菌可能的越夏地方是四川的甘孜、阿坝以及雅安的高山区 方d.西北地区11、 稻瘟病的传播方式为B播d .农事活动12、水稻白叶枯病菌的侵入方式为b .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c.海拔较高的地a .雨水传播b .空气传播 c.昆虫传a.气孔侵入b .伤口侵入 c.水孔侵入和伤口侵入为主d.直接侵入13、 小麦赤霉病病害循环

4、的类型为A o有初侵染d .积年流行病害14、马铃薯晚疫病菌在分类学上应归于菌目d.霜霉目B为检疫性有害生物。a.水稻白叶枯病a.多循环病害o a.毛霉目15、b.单循环病害c.只b .外囊菌目c.锈b.马铃薯癌肿病c.小麦条锈病d .水稻纹枯病16、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有效化学药剂为克松d.井冈霉素17、小麦土传花叶病毒的传播介体为虱d .菟丝子18、在我国南方稻区小麦赤霉病菌最主要的初侵染来源为a.三环唑b.粉锈宁c.敌A oa.禾谷多粘菌b .蚜虫c.飞D o a .带菌种子b .带菌土壤 c.自生麦苗d.稻桩上形成的子囊壳 19、马 铃 薯 重 症 花 叶 病 是 由的。a. PVXb.

5、PVY c. PLRVd. PVY+PVX20、油菜菌核病是在开花期以子囊孢子先侵染 B 后,再侵染茎秆。 a.叶片b.花瓣c.根部d .果荚21、 三环唑和富士一号可有效防治C 。a.水稻纹枯病b .水稻细菌性病害 c.稻瘟病d .稻粒黑粉病22、 叶稻瘟有四种病斑类型,其中表示该品种抗病的病斑类型为B 。 a.白点型b.褐点型 c.急性型.d.慢性型23、 马铃薯晚疫病菌一旦形成无性孢子,必定是C 。 a.分生孢子b.担孢子C.游动孢子d .芽孢子24、马铃薯种性退化是由于C引起的。a.生理病害b.栽培期间气温太高c.病毒病害和生长期的高温d.病毒病害25、油菜菌核病的初侵染源为B 。 a

6、.病残体b .土壤中的菌核C.带病种子d.田间杂草26、水稻白叶枯病形成的病征是C 。a.霉状物b .粉状物C.菌脓d.点状物27、稻瘟病的病征为 D 。a.霉状物b .粉状物c.菌脓d.点状物2&油菜秆腐病的病征为A 。a.霉状物b .粉状物c .线状物d.颗粒状物29、油菜菌核病的病状为C。a.腐烂b .变色c.坏死d.畸形30、从病害循环来看,油菜菌核病的类型为B 。a.多循环病害b.单循环病害 c.细菌病害d.病毒病害31、 稻粒黑粉病属于C 。 a.子囊菌亚门b .半知菌亚门c.担子菌亚门d.鞭毛菌亚门32、 下列锈病中冬孢子为单细胞的是C 。 a.小麦条锈b .玉米锈病 c.豇豆锈

7、病d.小麦秆锈病 33、小麦秆锈菌的病转主寄主是C 。 a.十大功劳b .松柏科植物c.十大功劳和小蘖d .唐松草b .土壤和种子 c. 土壤、34、玉米丝黑穗病的越冬场所为 D。 a.种子、粪肥 病残体、种子d.种子、土壤、粪肥35、 红苕黑斑病菌的子囊果类型为B 。 a.闭囊壳b.子囊壳 c.子囊盘d.子囊座 (二)果树、蔬菜、烟草及茶树病害36、 梨黑星病在其症状部产生的黑色霉层为D 。a.子囊及子囊孢子 b.担子及担孢子c.孢子囊及孢囊孢子 d.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37、 苹果白粉病可潜伏在冬芽的鳞片间或鳞片内越冬,其病原结构是C 。a.分生孢子b .子囊孢子 c.菌丝d .分生孢子器

8、38、 苹果炭疽病在果实上部的黑色小点是病菌的A 。a.分生孢子盘b.分生孢子器 c.分生孢梗束d.分生孢子座39、不同梨树种类对梨黑星病有抗病性差异,其最感病的是 A 。 a .中国梨b .日本梨c.西洋梨d .香水梨40、 苹果白粉病病部产生的黑色小点是病菌的C。 a.子囊壳b。分生孢子器 c.闭囊壳d .分生孢子盘41、 诱发苹果树腐烂病发生的关键因素是A 。 a.树体营养不良和冻伤b.高温多湿 c.低温高温d.低温多雨42、梨白粉病叶部的小黑点为病菌的a.子囊壳b.子囊盘 c.闭囊壳d.分生孢子团43、柑桔溃疡病菌我国检疫性有害生物,如表现病征,应是a .霉状物b .点状物c.锈状物d

9、 .脓状物44、桃缩叶病药剂防治的适宜时期为A后 c.幼果期d .谢花期a.桃芽膨大、花瓣露红b .展叶45、梨锈菌的转主寄主为B 。 a.马尾松b.柏属植物c.十大功劳d .小檗堆b .分生孢子堆C.子囊层d .菌丝层47、柑桔黄龙病的病原为 D。a.植原体b.病毒c .细菌d.类立克次氏体4&匍萄霜霉病秋季病害流行的气候条件为B 。 a.咼温多雨b .低温多雨c.持续低温d.持续高温49、葡萄黑痘病为害果实病斑为A 。 a.鸟眼状b.同心轮纹状c.圆形凹陷d.霉斑50、柑桔黄龙病的传播介体昆虫是C。a.蚜虫b.蚧壳虫c.柑桔木虱d.柑桔粉虱51、苹果树腐烂病的病原是一种C。 a.专性寄生菌

10、b.腐生菌c.弱寄牛菌d. 重寄牛菌J52、蔬菜根结线虫病的雌虫形态为B。a.线形b.柠檬形c.蠕虫形d .纺锤形53、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的病征为D 。a.霉状物b点状物c.锈状物d.无54、瓜类炭疽病病部的黑色小点为病菌的A 。 a.分生孢子盘b.分生孢子器c.分生孢子梗束d.分生孢子座菌核和菌丝体55.茄科疏菜灰霉病以A 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趣冬。a.b.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c.子囊壳和子囊孢子d.担子及担孢子56.茄科蔬菜青枯病病原为C。a.真菌b.病毒c.细菌d.类病毒57、辣(甜)椒病毒病的病原主要是c 。a. TMV 和 TuMVb. CMV 和 CaMV c.46、桃缩叶病在春末夏初

11、叶片表面长出的一层灰白色粉状物,为病菌的a.夏孢子COCMV 和 TMVd. CaMV 和 TuMV硫酸铜d.百菌清61、防治蔬菜镰刀菌枯委病进仃轮作应b 。 a. 2 年年d. 一季作物62、豆科蔬菜锈病为 a 病害。a.高温高湿湿d.低温低湿63、油菜病毒病防治基础是d 。a.调整播期源d.栽培抗病品种58、 番茄病毒病的病原主要是c 。a. CMV和CaMV和 CMVd. CMV 和 TMV59、 防治茄科蔬菜病毒病种子处理可用b 。a.硫酸铜菌灵d.链霉素60、 防治蔬菜青枯病目前使用较多的药剂是a 。a.链霉素b. CaMV 和 TuMV c. ToMVb.磷酸三钠c.多b.井冈霉素

12、c.b. 3 年 c. 1b.低温高湿 d.高温低b.防治蚜虫c.隔离毒b.多角形 c.64、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叶部病斑的共同点是d 。 a.圆形椭圆形d.不规则形b.假单胞杆菌c.欧氏杆a.范围较广b.范围较窄 c.65、大白菜软腐病病菌属c 。 a.黄单胞杆菌菌d.脓杆菌66. 瓜类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对湿度的要求为a相对湿度25%以下d.相对湿度100%并有水滴67、 茄科蔬菜灰霉病以b萌发从伤口、衰弱或死亡组织侵入。a.菌丝b.分生孢子 c.子囊孢子d.担孢子68、 十字花科蔬菜细菌性软腐病菌的侵入途径为c 。 a.直接侵入b.皮孔侵入 c.伤口侵入d.气孔侵入69、 蔬菜霜霉病症状

13、部位的霜状霉层为病菌的c 。 a.子囊层b.担子层 c.孢囊梗及孢子囊d.菌丝70、 瓜类白粉病病部的白色粉状物是病菌的a 。 a.菌丝和分生孢子b.子囊层 c.担子层d.孢囊梗和孢囊孢子71、辣椒炭疽病最感病的是c ca.甜椒b.朝天椒c.青椒d.鸡爪椒72、防治蔬菜疫病效果较好的药剂是a。a.甲霜灵b.多菌灵c.托布津d.百菌清73、十字化科蔬菜病毒病田间主要传播是a 。 a.蚜虫b.菜青虫c.甲虫d.蚧壳虫74、茄科青枯病典型症状是 a。a.青枯萎蔫b.变色萎蔫c.枯萎d.黄萎75、茶饼病病原的分类地位为b 。a.半知菌b.担子菌c.子囊菌d.鞭毛菌76、茶饼病病菌为 a 。 a.活体寄

14、生菌b.死体寄生菌C.腐生菌d.重寄牛菌77、烟草黑胫病流行的关键因素是b。a.温度b.湿度c.光昭八、d. 土壤pH值7&烟草赤星病以b在病残体上越冬。a.菌核b.菌丝c.分生孢子d.分生孢子器79、烟草病毒病(CMV, PVY )田间主要传播是a 。a.蚜虫b.菜青虫 c.甲虫d.蚧壳虫80、烟草病毒病(TMV)田间主要传播是 ba.蚜虫b.汁液摩擦c.甲虫二、多选题(下列各题下有d.蚧壳虫a、b、c、d、e五种答案,其中有2个以上是正确答案)1、油菜菌核病的越冬场所为ad肥d.种子e.杂草a. 土壤b.病残体 c.粪2、稻瘟病的叶部症状类型有abce点型d.混合型 e.慢性型a.急性型b

15、.褐点型c.白3、 轮作可防治 ade等病害。a.玉米丝黑穗病病 d.小麦条锈病e.棉花枯萎病4、 下列病害的病原物属原核生物类的有bcde 。条纹病 c.柑桔溃疡病d.柑桔黄龙病e.枣疯病b.水稻纹枯病 c.棉花黄萎a.稻曲病b.水稻细菌性5、abd的流行类型为各年流年病害。a.玉米丝黑穗病b.柑桔脚腐病 c.马铃薯晚疫病 d.十字花科根肿病e.小麦赤霉病6、bde可通过溢菌现象初步确定为细菌病害。孔病 c.柑桔黄龙病d.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7、小麦秆锈病的越冬场所为de柏d.十大功劳e.小蘖8、小麦条锈病在病害循环中真正起作用的孢子有 夏孢子c.担孢子9、稻瘟病菌的越冬场所为 bd 。壤d.

16、干稻草 e.稻10、水稻白叶枯的主要防治措施为药剂防治d.消灭媒介昆虫11、水稻对稻瘟病的易感生育期有始穗期d.四叶期12、 小麦条锈病越夏基地的构成条件有aeb.海拔很高c.雨水多d.有小麦种植的病害循环为单循环类型。a.玉米丝黑穗病d.小麦散黑穗病e.油菜菌核病cde 的寄主范围广泛。a.十字花科根肿病菌小麦赤霉病菌d.油菜菌核病菌e.水稻纹枯病菌15、 下列 abcde是可通过种子传播的。a.小麦散黑穗病丝黑穗病d.稻瘟病 e.水稻白叶枯病16、 可用铜制剂防治的病害有ab 。 a葡萄霜霉病苗立枯病d.小麦锈病e.小麦白粉病17、 稻瘟病的越冬结构有cd 。 a.子囊孢子孢子d.休眠菌丝

17、e.冬孢子18、 属活体营养的病原物有acde 。 a.小麦锈病菌菌 c.油菜霜霉病菌d.玉米丝黑穗病菌e.小麦白粉病菌19、 主要通过伤口侵入的病害有bce 。 a.棉花枯萎病 b.柑桔青霉病c.红苕黑疤病 d.十字花科白锈病e.苹果树腐烂病20、 主要通过气流传播的病害有abd 。 a.小麦条锈病 b.梨锈病c.柑桔炭疽病d.玉米大斑病e.水稻纹枯病21、 小麦条锈病病害循环包括以下abcd等4个环节。a.越夏 冬d.春季流行e.秋季流行ace病14、a.柑桔炭疽病e.马铃薯青枯病a.唐松草b.桃细菌性穿b.侧柏 c.桧abcd.性孢子 e.锈孢子田边杂草a.abce 。e.栽植抗病品种a

18、cd 。e.破口期a.冬孢子b.b.谷种c. 土a.种子消毒a.分蘖盛期b.销毁病残体c.b.苗期 c.a.夏季最热一旬的平均气温低于20 Ce.有大量感病寄主存在13、b.稻瘟病 c.水稻纹枯b.马铃薯晚疫病菌c.b.红苕黑疤病b.马铃薯晚疫病b.厚垣孢子c.玉米c.棉c.分生b.玉米小斑病b.秋苗感染c.越22、 品种抗病性鉴定的方法有ab 。 a.直接鉴定b.生化特性鉴定c.人工接种鉴定 d.间接鉴定 e.自然接种鉴定23、根据寄主品种的抗病力与病原物生理小种的致病力之间的关系,植物抗病性可分为 ac 。 a.垂直抗性b.形态结构抗病性 c.水平抗性 d.化学抗病性e.微效多基因抗病性2

19、4、 病原物对寄主的正常生理活动有害代谢产物,主要有 abd 。a.酶类 b.毒素c.氨基酸 d.生长调节素e.蛋白质 (二)果树、蔬菜、烟草及茶树病害25、 柑桔溃疡病病菌的侵入途径是abc 。 a.皮孔b.伤口 c.气孔d.直接侵入 e.水孔26、 梨胶锈菌的寄主有abc 。 a.梨树 b.贴梗海棠c.柏属植物d.苹果树e.垂丝海棠49、豆科蔬菜锈病发生流行的气候条件是夏季ade 。 a.高温b.低温 c.27、 植物病害发生和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是abd 。 a.病原 b.感病植物c.人为因素d.环境条件e. 土壤缺素28、植物病害的三角 acd 。 a.病原b.人为因素c.植物d.环境条

20、件e. 土壤因素29、 苹果树腐烂病的症状表现有ab 。 a.溃疡型b.枝枯型c.轮纹型d.斑点型 e.脂斑型30、苹果树腐烂病病菌的越冬,主要以acd 。 a.菌丝体b.厚垣孢子c.分生孢子器 d.子囊壳 e.分生孢子盘31、 根据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是否为生物,可将植物病害分为ad 。 a.传染性病害 b.真菌性c.细菌性病害d.非传染性病害e.病毒性病害32、桃穿孔病病原不同,主要有abd孔病 d.褐斑穿孔病e.脂斑穿孔病33、 我国柑桔线虫病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线虫病有ad 线虫病c.孢囊线虫病 d.根结线虫病 e.北方根结线虫病34、柑桔树脂病因其发病部位不同而有多种名称,它们是abc

21、皮病c.蒂腐病 d.疮痂病 e.溃疡病35、柑桔脂点黄斑病叶症症状类型有acd褐色小圆星d.混合型 e.针芒型36、 梨锈病在梨叶正背面出现的病征为cd堆c.性子 器d.锈子 器 e.担子及担孢子37、苹果褐斑病在叶片上的病斑类型有 黄斑型 d.混合型 e.褐色小圆星型38、苹果树腐烂病的主要发病条件是品种感病 d.愈伤能力差e.高湿39、 柑桔溃疡病的传播途径是abc 果d. 土壤传播 e.种子传播40、梨黑星病化学防治的关键时期是 区c.收获前1月 d.冬季树体喷药41、白菜霜霉病感病生育期为 花期 e.结果期。a.细菌性穿孔病b.霉斑穿孔病a.脂点黄斑型a.冬孢子堆c.灰斑穿a.根线虫病

22、a.树脂病acabdabde.b.穿孔b.砂b.轮斑型c.b.夏孢子a.同心轮纹型a.树体营养不良a.风雨传播b.昆虫传播。a. 4-5月病菌的累积期abc收获后1月喷药a.幼苗子叶期b.真叶期b.针芒型c.脂点b.伤口多c.c.带菌苗木和病b. 6月份病害流行c.包心期d.42、 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病菌的侵入途径为abd 。 a.伤口 b.自然孔口 c.直接侵入 d.病裂痕处e.已木栓化的伤口43、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发病因素有abde。a. 土壤偏酸b. 土温18-25 c. 土壤相对湿度100% d.连作 e. 土壤含菌量大44、 蕃茄病毒病的主要症状有acd。 a.花叶型b.黄化型 c

23、.条斑型d.蕨叶型 e.坏死型45、辣椒病毒病的主要病原是 ab。 a. CMVb. TMV c.ToMVd. PVX e. PVY46、 蔬菜青枯病的诊断特征为ade 。a.青枯萎蔫b.黄萎c.枯萎 d.病茎木质部褐色e.挤压病茎有乳白色黏液渗出47、 蔬菜青枯病发生的气候条件为ace。 a.高温 b.低温c.高湿d.低湿e.时晴时 雨48、 辣椒炭疽病病菌越冬场所为abc。 a.分生孢子附于种子表面b.菌丝潜伏于种子内部c.病菌于土壤中d.分生孢子器于病残体上e.分生孢子座于病残体上低湿d.高湿e.多雨50、 姜腐烂病病菌的传播途径有abcd。a.带菌根茎b.田间流水c.地下害虫d.地上部

24、借风雨接触传播e.剌吸式昆虫传播51、 灰霉病发生流行的气候条件是ace。a.低温 b.高温c.高湿d.低湿e.弱光52、 灰霉病菌的越冬为ac。a.菌核在土壤中和残体上b.菌丝体、分生孢子在土壤中c.菌丝体、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d.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e.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上53、烟 草病毒病的病原主要有 abcd 。a. TMVb. CMV c.PVYd. TEV e. TuMV54、 烟草黑胫病成株期茎部症状为abc。 a.黑胫 b.髓部呈褐色,干缩成碟片状 c. 白色霉状物 d.轮纹 e.黄色晕圈55、 烟草赤星病叶部症状为abcd 。 a.褐色圆形或近圆形斑b.同心轮纹 c.黄色晕圈

25、d.黑色霉层 e.白色霉状物56、 烟草病毒病的叶部症状为abce。 a.轻型花叶b.重型花叶c.脉带型 d.蕨叶e.脉斑型57、茶饼病的症状特点为ab。a.饼状b.灰白色粉状物c.网状纹d.轮纹状e.白色霉状物58茶网饼病的症状特点为bc 。a.饼状b.白色粉状物c.网状纹d.轮纹状 e.白色霉状物59、茶饼病菌为 ab。 a.坏损外担菌 b.活体营养寄生菌 c.死体营养寄生 菌 d.子囊菌e.半知菌60、 以下哪几种有害生物是我国的检疫性有害生物abcde。a.柑桔溃疡病菌b.柑桔黄龙病菌 c.亚洲梨火疫病菌d.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e.水稻白叶枯病菌61、 桃黄化病的病原有ad。a.植原体b

26、.细菌 c.线虫 d.缺铁e.缺锰三、判断题(请在正确题前划“V”,错误题前划“x”)1、当前大多数水稻品种的抗稻瘟病性是由主效基因控制(V )o2、用三环唑浸秧能有效地抑制前期的叶瘟( V )。3、水稻纹枯病在田间先垂直扩展后水平扩展( x )o4、水稻白叶枯病叶上的菌脓小而多( X ) o5、水稻纹枯病是靠气生菌丝在田间扩展的( V ) o6、水稻纹枯病不产生任何类型的无性孢子( V )o7、 水稻粒黑粉病是由花器侵染的(V )o8、稻瘟病的急性型病斑出现预示着品种高度感病和气候条件适合发病(V )9、 稻瘟病菌的产孢方式为合轴式(V )o10、 浅灌和后期晒田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有效措施之

27、一(V )o11、 铲除小麦秆锈病的转主寄主对防治该病有重要作用(V )o12、小麦白粉病的学名是禾布氏白粉菌小麦专化型(V )。13、小麦赤霉病有再侵染,但在病害流行上不重要(V )。14、 三环唑是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有效药剂(X )。15、小麦赤霉病菌的子囊孢子首先侵染花药( V ) o16、利用抗病品种是当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主要措施(x )。17、一个若干年前丧失了对小麦锈病抗性的品种其农艺性状优良,可以考虑重新利用(V )。18、 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有效药剂有铜制剂和井冈霉素(x )。19、 马铃薯退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病毒侵染所致(x )o20、 马铃薯晚疫病菌在种薯上以菌丝越冬(V )

28、o21、 油菜菌核病菌有反复多次再侵染,因而是单年流行病害(x )o22、拌种能有效地防治玉米丝黑穗病( V )o23、玉米干腐病的病征为霉状物( x )o24、 玉米黑粉病菌属于层菌纲真菌(x )o25、玉米大斑病的分生孢子脐点平截( x )o26、马铃薯晚疫病的病种薯在田间形成中心病株可以作该病的短期测报(V )o27、 马铃薯重症花叶病是由PVY和PVX混合侵染所致( V )o28、马铃署环腐病是由一种真菌病害( x ) o29、 芥菜型油菜感染病毒后表现系统枯斑(V ) o30、 马铃薯癌肿病和十字花科根肿病均为检疫对象。(x ) 31、大豆菟丝子是半寄生的种子植物( x )o (二)

29、果树、蔬菜、烟草及茶树病害32、柑桔根结线虫的雌、雄虫体均为线形( x )o33、柑桔黄龙病是由缺铁所致( x )o34、柑桔黄龙病的传播介体是柑桔木虱( V ) o35、柑桔溃疡病,黄龙病是检疫对象( V )o36、柑桔黄龙病叶部症状与缺锌症状相似(V )o37、柑桔脂点黄斑的几种症状类型与不同品种相关(x )o38、 柑桔青、绿霉病是由同属不同种的病菌所致(V )o39、 苹果树腐烂病病部枝干在潮湿情况下涌出桔黄色的卷须状物是冬孢子角(x )o40、 苹果花叶病毒主要是靠嫁接传染,不能汁液传染( V )41、苹果褐斑病药剂防治重点在前期,第一次喷药最好在发病前一个月(x )o42、 苹果褐

30、斑病具有病斑褐色,边缘绿色的症状特点(V) o43、苹果轮纹病菌的侵入是经皮孔和伤口侵入(V )o44、苹果轮纹病果实上的症状为深、浅褐色相间的同心轮纹状(V )o45、 苹果轮纹病,炭疽病和褐腐病三种病害在果实上的症状特点是形成轮纹,只是轮纹的构成是病状或病征的不同(V)o46、 苹果树腐烂病是弱寄生菌,具有潜伏侵染的特性(V )o47、果树根癌病是由病毒所致( x ) o48、 梨、苹锈病为同一种病原菌所致(x )o49、梨黑星病症状部位的黑色霉层为病菌的无性态(V )o50、 梨黑星病的发生危害主要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V )51、 品种对梨黑星病的抗性,一般以中国梨最抗病( x )52

31、、 梨黑星病菌的子囊孢子的侵染力强于分生孢子。( V )53、 梨锈病菌的生活史中缺夏孢子。( V )54、 梨锈病菌为单主寄生菌( x )55、 梨锈病菌为转主寄生菌( V )56、 梨锈病症状部的毛管状物为锈子器。( V )57、 梨锈病菌无缺夏孢子,对梨树不发生重复侵染。(V )58、 梨锈病菌在转主寄主(桧柏等柏科植物)上越冬和越夏。(V )59、 葡萄霜霉病症状的特点是在病部产生白色霜霉状物。(V )60、 葡萄霜霉病菌以卵孢子越冬或越夏。(V )61、桃缩叶病的防治适期为桃芽膨大,花瓣露红时(V )o62、 桃黄化病的病原物为植原体。(V )63、 大白菜软腐病病原为欧氏杆菌属细菌

32、引起。(V )64、 大白菜软腐病菌只侵染十字花科蔬菜。(X )65、 大白菜软腐病初侵染主要是未腐熟的有机肥。(X )66、 害虫在传播大白菜软腐病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V )67、 防治大白菜软腐病最主要是靠药剂。(X )68、 立枯菌的无性世代属半知菌亚门、菌核属。(X )69、 立枯病与猝倒病均为土传病害。(V )70、 防治立枯病与猝倒病的有效方法是栽培抗病品种。(X )71、 蔬菜青枯病共同特点是萎蔫、维管束变色和病部有红霉。(X )72、 蔬菜青枯病菌为害块根、块茎,可致腐烂。(X )73、 蔬菜青枯病属假单胞极毛杆菌。(X )74、 蔬菜青枯病菌主要以病残体在土中越冬。(V

33、)75、 蔬菜青枯病为高温高湿病害。(V )76、 防治蔬菜青枯病的药剂主要是托布津。(X )77、7&79、80、81、丝。82、蔬菜镰刀菌枯萎病症状的共同点是萎蔫、维管束变褐,茎部有淡红色霉。 蔬菜镰刀菌枯萎病病菌有致病性分化,可分为许多专化型,互不侵染。 蔬菜镰刀菌枯萎病为积年流行的土传病害。防治蔬菜镰刀菌枯萎病主要是栽抗病品种、 蔬菜疫病症状的共同点是根、茎基部腐烂,(V )防治蔬菜疫病最好的药剂为甲霜灵。(V )轮作。 (V )植株上部叶变黄枯萎,病部生白色棉絮状菌83、84、85、86、茄科蔬菜病毒主要由 TMV与CMV引起。(V ) TMV为蚜虫传播而 CMV为汁液传播。(X )

34、 栽培抗、耐病品种是防治茄科蔬菜病毒病的主要措施。 蔬菜炭疽病典型症状的共同点是叶部产生圆形、(V )中央灰白或褐色、边缘红褐色斑或深褐(X )色斑。(V )87、般不利于作物生长的条件最有利于炭疽病发生。88、处理种子是防治蔬菜炭疽病重要的措施。(X )89、蔬菜立枯病与猝倒病的区别在于前者倒伏产生淡褐色菌丝;后者不倒伏,产生白色棉絮状菌丝。(X )90、 豆科蔬菜锈菌都是单主寄生。(X )91、 根肿病病菌的分类地位为属原生动物门。(V )92、十字花科根肿病菌属于真菌( X )。93、 烟草病毒病可由多种病毒引起。(V )94、TMV由汁液摩擦传播 。(V )95、CMV和PVY由蚜虫传

35、播 。(V )96、 烟草黑胫病主要危害大田烟草。(V )97、 烟草黑胫病病原为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真菌。(V )98、 烟草黑胫病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越冬。(V )99、 湿度是影响黑胫病流行的关键因素。(V )100、 烟草赤星病病原为属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V )101、烟草赤星病病菌主要以厚垣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102、 茶饼病病原为活体营养寄生菌。(V )103、 茶饼病和茶网饼病病部的白色粉状物为子囊及子囊孢子。(X )104、 茶饼病病菌以菌丝体潜伏于活的病叶组织中越冬、越夏。(V )105、 茶白星病菌(Phyllosticta theaefolia )为半知菌亚门叶点属真菌。(V

36、 )106、 茶云纹叶枯病属高温高湿型病害。(V )107、 茶圆赤星病菌(Cercospora theae )为半知菌亚门尾孢属真菌。(V )108、 茶轮斑病菌属死体营养寄主菌。(V )109、 茶轮斑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后主要为直接侵入。(X )110、 茶轮斑病是一种高温高湿型病害。(V )111、 茶饼病典型症状为叶背隆起呈饼状,表面产生灰白色粉状物。(V )112、茶网饼病典型症状为叶背面呈乳白色网状纹,其上生白色粉状物。(V )四、简答题(一)作物病害1、试比较水稻白叶枯病与细菌性条斑病的叶部症状特点。2、合理的肥水管理在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的作用机理。3、简述叶稻瘟病的四种病斑类

37、型症状特点及其意义。4、简述稻瘟病的病害循环、流行类型及防治要点。5、简述小麦赤霉病的综合防治策略和措施。6、比较小麦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在叶片上的症状特点。7、简述南方麦区小麦赤霉病的初侵染源、侵入途径及用药的关键时期。8、简述小麦白粉病的症状特点及其病原的形态特征。9、简述小麦赤霉病的典型症状特点及其病原的分类地位。10、小麦条锈病抗性鉴定的主要依据以及分级标准?11、比较玉米大、小斑病的症状及其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12、简述马铃薯病毒病防治的策略和措施13、简述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的意义和防治要点。14、列举2个以上单循环病害,并说明单循环病害的主要特点。15、举例说明多循环病害的流行

38、特点及防治策略。16、举例说明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在防治策略上的区别。17、依据病害症状来诊断病害的依据及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18、简述影响病原菌侵入的环境条件。19、简述化学防治的利弊及合理使用的方法。20、简述认识植物病害的三角关系对植物病害的防治有何意义。21、 简述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意义。(二)果树、蔬菜、烟草及茶树病害22、比较柑桔树脂病与流胶病的症状特点。23、比较柑桔溃疡病和疮痂病在叶片上的症状特点。24、比较苹果腐烂病和干腐病的症状特点。25、比较柑桔青、绿霉病的症状特点。26、比较苹果腐烂病、轮纹病和炭疽病在果实上的症状特点。27、 豆科蔬菜病毒病的症状有何特点?28、 如

39、何才能有效地防治豆科蔬菜病毒病?29、豆科蔬菜锈病的症状有何特点?30、简要说明蔬菜枯萎病的症状特点、发病规律及主要防治方法。31、如何在田间诊断蔬菜青枯病?32、比较黄瓜、白菜、菠菜霜霉病的症状特点,说明主要防治方法。33、瓜类疫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34、瓜类疫病的病原菌有何特征 ?35、如何才能有效地防治瓜类疫病 ?36、辣椒果实上3种炭疽病的症状区别是什么 ?37、 番茄早疫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38、 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防治番茄早疫病?39、简述烟草病毒病的防控措施。40、简述烟草黑胫病的防控措施。41、简述烟草赤星病的防控措施。42、比较茶饼病和茶网饼病叶部症状特点。43、比较茶白星、

40、茶芽枯、茶赤叶斑病症状的症状特点。44、比较茶圆赤星病、褐色叶斑病的症状特点。五、论述题1、结合所学的病害评述利用抗病品种和化学防治两大措施的利弊。2、试从稻瘟病和纹枯病的病害循环和流行特点比较两病的防治策略和方法。3、试分析目前稻瘟病综合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4、试述马铃薯病毒病的综合防治策略与方法。5、 根据果树病毒病害和难养细菌病害的发生及危害特点,以任一种果树上的12种上述病 害为例,拟定其防治措施。6、为何说病害循环是植物病理学的一个中心问题。7、 某梨园梨黑星病及梨锈病发生严重,根据两种病害的发病条件和病害循环,试拟定综合防治措施。8、某柑桔园的柑桔炭疽病和脂点黄斑病发生严重根据其病

41、害循环和发病条件,拟定防治的 综合防治措施。9、 某苹果园的苹果褐斑病和霉心病发生严重,根据这两种病害的病害循环及发病条件,拟定其综合防治措施。10、根据梨、苹锈病的病害循环的特点,拟定其综合防治措施。11、 影响豆科蔬菜锈病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才能有效地防治豆科蔬菜锈病?12、 影响茄科蔬菜病毒病发生流行的因素有哪些?13、如何才能有效地防治茄科蔬菜青枯病?14、以生态菜园建设为基础,无公害蔬菜生产为目标,病害综合防治为保障,根据蔬菜病害的发生流行规律(以当地 12主要蔬菜病害为例),制订新建蔬菜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方 案。15、 恢复与重建以生物自然控制为核心的生态菜园,无公害蔬菜生产为目标

42、, 病害综合防治为保障,根据蔬菜病害的发生流行规律(以当地12主要蔬菜病害为例),制订蔬菜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16、 从“病害三角”的分析入手,以12蔬菜病害为例,制订病害综合防治措施。17、以12蔬菜病害为例,根据蔬菜病害的特点(病原类型,病害循环和发病条件)制订病 害综合防治措施。18、 防治侵染性病害为何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试述各类防治方法 的优缺点及综合防治的重要性。19、什么是生物防治?试述生物防治在生态茶园建设和无公害茶叶生产中的重要性。20、什么是化学防治?试述在生态茶园建设和无公害茶叶生产中如何合理地应用化学防治。21、生态蔬菜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与病害综合

43、防治的关系。植物病理学试题库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 2b 3a 4a 5b 6c 7d 8d 9d 10a 11b 12c 13a 14d 15b 16d 17a 18d 19d 20b21c 22b 23c 24c 25b 26c 27d 28a 29c 30b 31c 32c 33c 34d 35b 36d 37c 38 a 39a 40c 41a 42c 43d 44a 45b 46c 47d 48b 49a 50c 51c 52b 53d 54a 55c 5 6c 57c 58c 59b 60a 61b 62a 63d 64d 65c 66a 67b 68c 69c 70a 71c 7

44、2a 73a74a75b 76a77b68b 79a 80b、多选题1ad2abce 3ade4bcde5abd6bde7de8abc 9bc 10abce 11acd 12ae 13ace 14cde15abcde16ab17cd18acde19bce20abd21abcd 22ab 23ac 24abd 25abc26abc27abd 28acd29ab30acd31ad32abd33ad34abc 35acd 36cd 37abd 38abd39abc40abc 41ac42abd 43adde -44acd45ab46ade 47ace 48abc 49ade50abcd51ace 5

45、2ac53abcd 54abc 55abcd 56abce57ab58bc59ab 60abcde 61ad三、判断题1V 2V 3X 4X 5V 6V7V8V9V 10 V 11V 12V13V 14X15V16X17V18X19X20V21 X22V23X24X25X26V27 V28 X29V 30X31 X32 X33X34V35V36V37X38V39X40V41 X42V43V44V 45 V 46 V 47 X 48 X 49 V 50 V 51 X 52 V 53 V 54 X 55 V 56 V 57 X 58V 59V60V61V62V63V64 X65 X66 V67 X

46、68 X69 V70 X71X72 X73V 74V75V76 X77V78 V79 V80V81V82V83V84 X85V86V87V88X 89 X 90 X 91V 92 X 93 V 94V 95V 96V 97V 98V 99V 100V 101X 102 V 103X 104V 105 V 106 V 107 V 108 V 109 X 110V 111V 112V四、简答题(答案要点)1、试比较水稻白叶枯病与细菌性条斑病的叶部症状特点。从病斑叶片上的分布、病斑的形状和颜色,菌脓的多少以及病斑对光检视的情况比较。2、合理的肥水管理在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的作用机理。(1)合理灌溉

47、能降低田间湿度,后期晒田和浅灌能促进水稻根系的发育和促进养分分解,从而提高作物的抗病性,特别对于纹枯病浅灌有利于减缓垂直扩展的作用。(2) N . P. K平衡施肥有利于降低植株体内的游离氮,增加表皮细胞的硅化程度。偏施氮肥使叶片柔嫩,硅化程度降低,体内的游离氮增加从而降低了水稻抗侵入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病原物侵入后的扩展。氮肥过多,会造成叶片披垂,从而增加田间株间湿度,有利于病原菌的传播和侵入。3、简述小麦赤霉病的综合防治策略和措施。 (1)策略:积极选育抗病品种,以穗期药剂防治为重点。(2 )措施:选择利用抗性较好的品种;花期喷药防治;加强栽培管理。4、简述叶稻瘟病的四种病斑类型症状特点及

48、其意义。(1 )褐点型:圆形或椭圆形的褐斑,一般局限在两叶之间,表示该品种抗病。(2)白点型:圆形或椭圆形白斑,是一种过渡类型。表示该品种感病。(3)慢性型:椭圆形或梭形病斑,病斑分三层次,有坏死线;表示该品种感病。(4 )急性型:圆形或近圆形墨绿色病斑。表示该品种高度感病和天气条件极端有利于发病。5、比较小麦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在叶片上的症状特点。从孢子堆的颜色、形状以及孢子堆在叶片上的分布情况进行比较。6、比较玉米大、小斑病的症状及其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玉米大斑病的典型症状为大而长的梭形病斑,长约510cm。分生孢子平直,脐点突出。玉米小斑病的典型症状为小而短的椭圆形病斑,长约1cm。多

49、数分生孢子约弯曲,脐点平截。7、简述马铃薯病毒病防治的策略和措施(1)策略:以培育和使用无病毒种薯为中心。(2)措施:建立脱毒苗,建立无毒良种繁育体系,改进栽培措施,适当调整播期。8、列举2个以上单循环病害,并说明单循环病害的主要特点。(1)举例:略(2)特点:只有初侵染,属积年流行病害,生长季节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小,防治策略以铲除初侵染源为主。9、举例说明多循环病害的流行特点及防治策略(1 )举例:略(2)流行特点:除初侵染外,还有若干次再侵染,生长季节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易造成当年流行。(3)防治策略:以减少再侵染次数,降低流行速度为主。10、举例说明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在防治策略上

50、的区别(1)举例:略(2)策略的区别:单循环病害如玉米丝黑穗病,应以防止初侵染源为主。多循环病害如小麦条锈病,应以减少再侵染,降低流行速度为主。11、简述稻瘟病的病害循环、 流行类型及防治要点(1)侵染循环特点:多循环病害。(2)流行类型:单年流行病害。(3)防治要点: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药剂浸种和处理病草;平衡施肥,健身栽培;后期浅灌和晒田;一旦发病应以及时辅以药剂防治。12、简述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的意义和防治要点(1)中心病株的意义:能适时地指导药剂防治。(2)防治要点:利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适时辅以药剂防治。13、简述南方麦区小麦赤霉病的初侵染源、侵入途径及用药的关键时期(1)初

51、侵染源:主要为稻桩上形成的子囊壳产生的子囊孢子。(2 )侵入途径:主要从残余的花药侵入。(3)用药关键时期:盛花期14、简述小麦白粉病的症状特点及其病原的形态特征(1)症状特点:在地上部形成由菌丝、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构成的灰白色粉霉堆,后期产生黑色的小粒点一即闭囊 壳。 (2)病原形态:有性世代:形成闭囊壳,附属丝为菌丝状特短,多子囊。无性世代:形成分生孢子,成串珠状。15、简述小麦赤霉病的典型症状特点及其病原的分类地位(1)典型症状:侵染部分小穗或整穗病部变为枯白色,在病部形成粉红色的粘稠物质, 后期会形成黑色的小颗粒状物。(2)分类地位:无性世代: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的镰孢属有性世代: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的赤霉属。16、小麦条锈病抗性鉴定的主要依据以及分级标准(1)主要依据:病菌侵染后产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