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宋明理学修改_第1页
第4课宋明理学修改_第2页
第4课宋明理学修改_第3页
第4课宋明理学修改_第4页
第4课宋明理学修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儒家思想的思辨化儒家思想的思辨化理学理学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的发展 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背景是什么是什么? ? 说说宋明理学的主要说说宋明理学的主要流派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人物? ?宋明理学的两个流派有何宋明理学的两个流派有何异同异同? ?我们应该如何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评价宋明理学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材料四材料四 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隐居深山一心炼丹;号称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隐居深山一心炼丹;号称“诗佛诗佛”的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的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

2、,柳宗元、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己元、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援佛入儒”的思想历程。的思想历程。依据材料概括宋明理学兴起背景依据材料概括宋明理学兴起背景?材料一材料一 杜牧诗杜牧诗材料三材料三 三教图三教图材料二材料二 道家神仙道家神仙宋明理学兴起背景宋明理学兴起背景 1 1、佛道的兴盛、佛道的兴盛 2 2、儒学的危机、儒学的危机 3 3、三教的合流、三教的合流儒家思想的思辨化儒家思想的思辨化理学理学1.1.魏晋魏晋以来,社会动荡不安,佛教、道以来,社会动荡不安,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面临危机 2.2.唐宋唐宋时期时期“三教合一三教合一”盛行,儒学吸盛行,儒学吸收了

3、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 3.3.宋代宋代重文轻武,科举发达重文轻武,科举发达,这些为文,这些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和良好的学术文化化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和良好的学术文化环境环境儒家思想的思辨化儒家思想的思辨化理学理学 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它是以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它是以“理理”或或“天理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北宋:二程北宋:二程南宋:朱熹南宋:朱熹(集大成者)(集大成者)儒家思想的思辨化儒家思想的思辨化理学理学理是世界的本原理是世界的本原格物致知

4、格物致知(普遍原则、儒家伦理道德、人性)(普遍原则、儒家伦理道德、人性)(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获得先天存在的(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获得先天存在的“理理” ” )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南宋以后逐渐发展成南宋以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官方哲学;元朝元朝四书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作为作为科举考试内容;科举考试内容;明初确定了理学在思想界的明初确定了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统治地位。儒家思想的思辨化儒家思想的思辨化理学理学陆九渊(南宋)、王阳明(明朝)陆九渊(南宋)、王阳明(明朝)心即理心即理致良知、发明本心致良知、发明本心材料一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

5、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朱熹材料二材料二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通处。 二程遗书二程遗书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理。 朱子语类朱子语类材料三材料三 “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

6、、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遏人欲而存天理”。 朱熹朱熹依据材料一、二、三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依据材料一、二、三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 .理学各派的主张理学各派的主张“理理”是世界的本是世界的本原(原(本体论本体论)通过通过“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的方法把握“理理”(方法论方法论)“存天理存天理, ,灭人欲灭人欲” ” (道德观道德观)理学各派的主张理学各派的主张材料四材料四 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

7、备于我,昔之圣贤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 陆九渊集陆九渊集材料五材料五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你的心同

8、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材料六材料六 王守仁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王守仁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 乱,乱,由此他认识到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 。1.1.依据材料四并结合课本回答陆九渊思想主张依据材料四并结合课本回答陆九渊思想主张2.2.依据材料五、六回答王守仁思想主张依据材料五、六回答王守仁思想主张理学各派的主张理学各派的主张“理理”是世界的本是世界的本原(原(本体论本体论)通过通过“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的方法把握“理理”(方法论方法论)“存天理存天理

9、, ,灭人欲灭人欲” ” (道德观道德观)陆陆九九渊渊心是万物本原心是万物本原 (本体论本体论) “ “发明本心发明本心” ” 以求以求“理理” ” (方法论方法论)王王守守仁仁理学各派的主张理学各派的主张 “心即理心即理 ” ” (本体论本体论) “致良知致良知”(道德观道德观)儒家思想的思辨化儒家思想的思辨化理学理学都认为世界的本原为都认为世界的本原为理理都都维护维护了了封建封建专制统治专制统治和压抑了人和压抑了人们的自然欲求们的自然欲求主观、客观主观、客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获得理的获得理的方法方法不同不同儒家思想的思辨化儒家思想的思辨化理学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重视

10、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然欲求1 1、从成语典故、从成语典故“醍醐灌顶醍醐灌顶”、“修身养性修身养性”、“三纲五常三纲五常”中可以看出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可以看出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影响的教派有发生影响的教派有佛教佛教 道教道教 墨家墨家儒家儒家a a b bc c d d朱熹朱熹主张主张“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理;王守仁王守仁主张主张“致良知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复良知。(2 2分)分)8 8、材料、材料 朱熹认为: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王守仁认为:“心即理心即理”,“知行合一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依据材料说明朱喜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依据材料说明朱喜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有何差别?(2 2分)据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