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教案小贺学校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目标是:过程与方法能够亲自采集土样,并观察土壤;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来研究土壤。知识与技能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会观察、描述、记录;知道土壤里有沙、石块、枯枝落叶、小虫、蚯蚓等;了解土壤与生命有密切的关系。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谈话: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挖土。你们知道,在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吗?2谈话:关于土壤,你知道些什么?大家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3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老师根据现有条件,引导学生确定本课的研究内容。二、实地考察土壤并采集土壤样品1根据实际情况分小组活动。学生挖开土层,观察在土层下看到了什么,并记录。2
2、小组交流:描述自己看到了什么。3注意观察土壤中“居民”的生活,它们都在干什么?4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三、感性认识,提出设想,深入研究1让学生回忆以往认识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摸、捻、握、捏等。善于让学生在平时探究活动中总结自己的研究方法,也要善于灵活地运用这种方法。2教师给学生提供放大镜等工具和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活动过程:(1)让学生取一些采回的土样放在纸上。(2)观察土样、用放大镜看、在手指间摩擦干燥的土样、闻土样。(3)把自己的观察发现写在活动记录上。(科学教材第62页)3组织学生讨论观察到的结果。谈话: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然
3、后推荐一名同学把本组发现和疑问告诉大家。了解土壤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砂、黏土成分的多少;能够独立的探究一堆土壤的成分;能够设计实验,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某方面的特性;能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家乡的土壤。知识与技能知道砂、黏土和腐殖质是组成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了解土壤中砂、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不一样;了解不同土壤历史和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教学过程设计一、录像导入、激发兴趣1观看录像,提问:它向我们介绍了什么?2出示几盒录像中出现的土壤标本,学生进行观察,说一说。3教师小结:说得很好!大家想知道有多少种土壤?怎
4、样分类?我们周围的土壤属于哪一类?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土壤生长的植物不一样?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研究吧。二、组织讨论,交流经验1提问:关于土壤的种类,你知道有哪些?2谈话:怎样分类,是否与土壤中的成分有关?三、感知土壤、分离结构1让学生回忆以往认识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摸、捻、握、捏等。善于让学生在平时探究活动中总结自己的研究方法,也要善于灵活地运用这种方法。2教师给学生提供放大镜等工具和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四、比较沙和黏土的不同1教师提供给学生可研究的干燥的砂、黏土的土样,让学生使用多感官进行检测。(检测土样的活动就是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
5、间,提供材料,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来认识一个事物)活动过程:(1)让学生取每一种土样的一小堆放在纸上。(2)观察土样、用放大镜看、在手指间摩擦干燥的土样、闻土样。(3)通过以下问题,鼓励学生描述关于土壤他们知道些什么:观察和水的沙子、黏土。谈话:如果弄湿每一种土样,他们又会有哪些发现?活动过程:(1)组织学生讨论,到目前为止关于土壤他们知道些什么:当天气下雨时,泥土地面会发生什么情况?看上去和感觉上像什么?在海滩或沙盘里,湿的沙子感觉上像什么?湿的黏土感觉上像什么?你曾经用黏土制作过什么东西么?你是如何制作的?(2)学生描述湿的沙子、黏土和腐殖质的感觉和外形。(3)学生比较干燥的和湿的土样,
6、讨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五、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性能1谈话:如果下雨时,这两种土保水性能、渗水性能情况是什么样?猜一猜,并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做出自己的猜想,一般都认为沙的保水性能差。)2提问:你有什么方法证明吗?3提供给学生一组对比实验器材,控制好条件进行实验操作。活动过程:(1)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讨论需要控制哪些条件,在记录纸上记录自己的实验设计。(实验装置相同;土壤的量相同;水的量相同)(2)在此基础让学生预测,当水倒入土壤以后会出现什么现象。(3)学生领取材料实验。(4)让小组学生叙述看到的现象,比较盛水的容器里经过土壤过滤的数量,水多则说明土壤的保水性能差,渗水性能好,水少则相反。六、学
7、以致用,加以拓展1(提供一堆家乡土)活动:学生要用自己的方法来确定混合物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然后判断出神秘混合物的种类。2组织学生交流,分享它们的研究。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讨论:家乡的土壤中什么成分比较多?你用了什么方法发现了这种成分?你认为家乡土壤里还有其它什么成分?3拓展活动:调查家乡的主要农作物。活动过程:(1)自己的资料和经验开一个信息发布会,交流讨论土壤里生长了哪些植物?(2)利用课余时间,把自己收集的资料或作品及调查结果贴在“土壤研究结果”大白纸。(3)尝试选择土壤种类,种植一些植物。肥沃的土壤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土壤的重要组成物质是腐殖质,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
8、变成的;知道一些动物的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谈话:关于土壤,大家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2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确定本课的研究内容。3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侦探柯南,查一查土壤里能长出各种各样植物的原因。二、探索土壤(一)室外活动:带领学生采集土层。1讨论:我们将去干什么?要注意些什么?2活动:分发工具,和学生一起到室外(花圃、菜地)采集土层带回教室。(二)室内活动。1探索枯死的植物变成了什么?(1)观察采集到的土层,你发现了什么?(2)大家有什么想法?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3)让我们一起再去“考察”一下其他地方的土层吧。2探索动物生活对土
9、壤肥力的影响。(1)谈话:在有的小组同学挖到的土层中,我们还发现了一种小动物。这种动物身体细长、很软,它没有眼睛,在泥土里生活,下雨的时候会爬出地面,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2)教师出示昆虫饲养盒,里面是自己几个星期前培育的有蚯蚓开垦痕迹的土壤。学生观察,并说说看到了什么。教师小结:像这样颜色发黑、潮湿肥沃、蚯蚓喜欢生活的土,我们称之为含有腐殖质的腐殖土。什么是腐殖质呢?学生读一读课本第11页左下角的一段话。(3)讨论:有人说蚯蚓是“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这是为什么呢?(4)小结:蚯蚓在土壤里不仅可以松土,还可以制造肥料,使其生活的环境更肥沃,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蚯蚓是益虫,我们要保
10、护蚯蚓。3做肥料袋。(1)谈话:枯死的植物到底到哪里去了?蚯蚓对土壤有什么影响?你们愿意亲手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吗?(2)讨论如何设计实验。(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教师启发对比实验的做法)(3)学生动手制作肥料袋。同桌为一对比小组,依据讨论结果做肥料袋。教师巡视,适当地给以必要的指导。(4)整理桌面,清理桌上残留物,填写观察和制作记录。(5)教师提示:三、延伸活动:管理肥料袋谈话:我们从现在开始,每天都要介入这个实验的管理、观察和记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面临哪些困难?应该怎样来解决?土壤的保护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土壤和人类的关系;用各种形式宣传保护土壤,保护耕地;能够将
11、用土壤小报的形式将自己的土壤知识表达出来。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感受土壤的重要性1谈话:同学们,经过这段时间我们对土壤的亲密接触,相信大家对土壤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2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大家都知道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那么谁来说说,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什么?3学生将自己准备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并填写好书本第65页的记录表。二、交流讨论,了解土壤的破坏情况及危害1提问:土壤为我们做了这么多,那么我们又对土壤做了些什么呢?2学生根据课前的调查及实验,自由发表意见。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图片加以讲解或进行对比实验。4提问: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工农业生产还是日常生
12、活中都有一些破坏土壤的现象,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自己有没有破坏土壤的行为呢?5提问:破坏土壤的行为每时每刻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这样无止境地破坏下去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假如没有了土壤,地球上是将是怎样的情景?三、共同探讨,交流保护土壤的措施和方法1谈话:土壤是我们人类的母亲,我们能为保护她做些什么呢?2学生分组讨论:可以以什么方式保护土壤?3组织全班交流。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1、果实和种子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 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2、 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3、 开始种植一株植物,经
13、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观察、测量、收集、积累植物生长周期的资料。科学知识1、 认识果实和种子。2、 了解种子旅行的多种方式。3、 知道种子的内部构造。4、 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验到要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2、 愿意开展长周期的种植活动,坚持做观察记录。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难点: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三、教学准备一些带种子的植物、浸泡过的蚕豆等种子、镊子、放大镜四、教学过程一、认识种子和果实1、 讲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植物对我们人类的贡
14、献是非常大的,那你知道植物宝宝藏在哪里吗?2、 你见过哪些植物的种子?它长在哪里呢?今天老师请大家把自己认为是种子的连同它的家一起带来,让我们一起找一找种子在哪里。3、 小组实验、交流。4、 分组汇报。(猕猴桃、香蕉的种子都退化了,变的很小,很难察觉。如学生说不出来,教师需提醒。)讲述:同学们发现植物的种子一般长在果实里,果实就是种子的家。二、认识种子的各种旅行方式。1、 讲述:同学们都知道人们种植植物时,一般是先把它的种子埋在土里让它生根发芽,但也有很多植物不需要人们帮它们播种,而是自己有一种特殊的传播种子的方法。比如蒲公英,你知道它是如何传播种子的吗?2、 讲述:蒲公英的种子借助风力来传播
15、的,你还知道其他种子的旅行方式吗?3、 小组讨论、交流,试着填写活动记录表格。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适当补充。三、认识种子的构造1、 讲述:植物繁衍后代离不开种子,那种子里有些什么能让它长成一株完整的植物呢?2、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用水浸泡过的蚕豆种子,发给学生每人一颗种子,用手摸一摸,你能想想这颗种子里会有些什么吗?请你画下来。3、 学生说说自己的猜想,并把画展示给大家看。4、 究竟同学们想的对不对,下面我们就来解剖种子。谁来说说解剖时我们要注意哪些呢?5、 教师示范解剖种子。强调:用镊子剥开种皮时要轻,不要伤到里面幼嫩的部分,然后从蚕豆开口的那一边小心的掰开。6、 学生解剖种子,用放大
16、镜观察种子里面有什么,并画下来。7、 说说你看到种子里面有什么?8、 学生再用花生的种子进行实验,要求按照预测画图解剖观察画图表达的过程。让学生比较每组前后两组的记录图,有什么不同?说明观察有什么作用?四、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1、 当我们把种子种到土里后,怎样才能让它生根发芽呢?你认为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2、 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吗?小组讨论,可以参考书上的实验。3、 交流实验方案。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回家做或者在班上集中做。五、学生提出与种子萌发有关的问题。1、 第二课时上,看几号瓶的种子发芽了,为什么其余瓶里的种子没有长出小芽?2、 讨论: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3、 提问:你还
17、能提出哪些和种子萌发有关的,又是自己能通过实验解决的问题吗?4、 小组讨论,可以参考书上的问题。5、 各小组汇报,选择一个研究问题。6、 小组讨论:怎么去研究这个问题?7、 小组汇报,确定研究方案。8、课后进行实验。六、教师发种子,学生课后种植一种植物。教学反思:2、根和茎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多种植物的根和茎进行观察,比较根和茎的不同之处。2、能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难点:认识茎的作用。三、教学准备带根的各种植物、烧瓶、水、油、棉花、小刀四、教学过程一、区分直根和须根。1、出示大蒜和菠菜。你认识这两种植物吗?
18、2、观察它们的根有什么不同?3、讲述:像菠菜这样,有明显的主根,侧根小于主根的,我们叫它是直根。像大蒜这样没有明显的主根,在茎的周围长出很多粗细相似须毛状的根,我们叫它是须根。二、认识根能吸收水分的作用。1、讲述:根对于植物来说非常重要,你知道根有哪些作用吗?2、学生回答。3、提问:你能设计一个证明根吸收水分的实验吗?4、小组讨论。汇报实验方案。注意几个条件的控制。三、了解茎有各种形态。1、刚才我们认识了植物的根多种多样,那么它们的茎又是什么样子的呢?看书上图片,提问:这些植物的茎有什么不同?2、小组讨论。3、汇报并填写习作第三题。结合学生了解的知识,教师进行适当补充四、认识茎的作用。1、讲述
19、:根有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那植物的茎又是干什么的呢?2、学生交流。3、出示实验装置,讲述:前几天,老师把这根竹子插入红水中,现在将它取出,看一看,它的叶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后小结。五、课外作业试一试把胡萝卜“头”切下来,摆在浅水盘里,放在阳光下,经常加水,几天后观察有什么变化?3、叶和花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观察描述不同叶子的形态,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并进行分类活动。2、能对“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问题展开对比实验。3、能够观察并解剖植物的花。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并描述不同的叶,培养观察能力。难点:观察并解剖花。三、教学准备各种树叶、花、镊子、白纸四、教学过程一、认识叶的不同形
20、态1、出示一片树叶,讲述:春天到了,许多植物都已经吐枝发芽,长出嫩绿的叶子,你们看,这是一片什么树的叶子?它的外形有什么特点?2、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现在老师发给你们一片树叶,请大家看看它的正面和反面有什么不同?3、学生观察比较后汇报。二、观察并研究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1、提问: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那么你知道这些营养主要是怎么来的吗?2、讲述:大多数植物是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养料,想一想如果没有阳光,叶子能制造养料吗?3、提问: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吗?师生共同完成实验装置。三、认识花的构造1、出示几盆鲜花,提问:你认识这些花吗?现在正值春暖花开,你还见
21、过哪些花?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图片。2、同学们都被这些花的色彩和千姿百态所吸引,可你们知道花有哪些部分吗?学生说说。3、出示桃花模型,教师把桃花的每一部分摘下来,指导学生认识雄蕊、雌蕊、花瓣、萼片。4、教师示范从外向内的顺序解剖杜鹃花,强调力要小,手要轻。5、学生解剖自己带来的花,用放大镜观察各部分的样子并画下来。结合学生观察雄蕊和雌蕊,简要介绍花的繁殖。四、了解植物传粉的几种途径。1、讲述:雄蕊和雌蕊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当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花就有可能结出种子。2、提问:雄蕊上的花粉是怎样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呢?植物是靠哪些方法来传粉的呢?请同学们阅读书上的资料。六、课外研究按照书上研究植物的向
22、光性的实验做一做,看看有什么发现?4、 植物和我们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 能够调查植物的用途。2、 能用画图的方法描述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科学知识1、 知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2、 知道我们吃的某些食物是植物的哪部分。3、 知道一株完整植物的各部分及其名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调查、讨论,知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难点:在分析吃植物的某一部分时,对植物各部分的名称有所认识。三、教学准备一些植物或图片、课前收集植物对人类的贡献相关资料。四、教学过程一、认识植物对人类的多方面贡献。1、 讲述: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
23、生命的物体,包括哪些?2、 提问:在动物和植物中,你认为谁和我们人类的关系最密切?3、 学生回答。4、 讲述:大部分同学认为植物同我们人类关系最密切,你能举一些例子来说一说吗?5、 小组讨论。(可以结合书上插图或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图片。)6、 各小组交流、汇报。(根据学生汇报,进行简单小结。如可以做食物、做药材、做纺织材料)7、 提问:听了各小组的汇报,你感到了什么?假如没有植物,我们的生活又会怎样?8、 同学们抒发感想。讲述:是呀,植物对人类的贡献太大、太多了,无论怎么评价都不过分,我们需要植物、热爱植物。二、认识植物的局部。1、 讲述:在同学们刚才的发言中,都谈到了我们每天都要吃很多植物,你
24、能说说平常都吃哪些植物吗?2、 根据学生发言,把植物的名称写在黑板上或贴出相应图片。3、 以橘子为例,提问:橘子是大家爱吃的水果,我们是不是把整个橘子都吃下去呢?那吃橘子的哪一部分?4、 讲述:其他植物是不是也是这样呢?请各小组结合自己带来的植物,讨论我们吃的是它们的哪一部分?5、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汇报,让学生了解有些植物我们只吃它的某一部分,有些植物我们要吃它的多个部分。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相应食用的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三、认识植物各部分及其名称。1、 讲述:刚才在交流过程中我们知道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有可能被我们食用,它们含有不同的营养,而这六个部分正
25、是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请看p17,这是一株番茄的植物图,在它的生长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其实,其他植物一般也有这些部分。你能说出一些吗?2、 请你在活动记录上画一株你熟悉的完整的植物图,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3、 展示自己画的植物图,进行介绍。四、课外调查调查家中的物品,看看哪些来源于植物,是植物的哪一部分提供的。教学反思: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1、认识固体教学目标:、能够辨别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哪些是液体,给物体分类。、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性质,并能描述出来。3、感受小组合作的乐趣,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教
26、学重点:小组合作研究固体的性质。教学难点:多角度认识、描述固体。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水、墨水、胶水等液体,冰、面粉等固体。学生实验记录单学生分组研究材料:石头、木块、布、玻璃、磁铁、别针等,剪刀,小刀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边说边演示:1、出示一杯水。这是一杯水,现在它盛在圆柱形的杯子里,它是什么形状的?把它倒入方形的杯子里,它还是圆柱形的吗?这说明什么?(水的形状容易改变。)2、出示一杯冰。这是一块冰,它也盛在圆柱形的杯子里,它是什么形状的?把它倒入方形的杯子里,它的形状改变了吗?这说明什么?(冰的形状不容易改变。)3、教师小结:像水这一类形状容易改变的物体,我们称它为液体;像冰这一类形状
27、不容易改变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固体。4、关于固体和液体你们都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二、物体分类。1、同学们能够分清固体和液体吗,老师这里有一些物体,你能帮老师分一分吗?2、出示:墨水、胶水、牙膏、面粉、石头、钢笔、食醋、白酒,待学生观察思考后,指名学生分类。3、刚才有同学说面粉、牙膏形状容易改变,是液体。大家同意吗?4、教师演示一:(水倒在纸板上,流走了。面粉倒在纸板上,却堆积下来。)这说明什么?5、教师演示二:(碗里放入面粉,加水搅拌,成糊状。)像不像牙膏?它里面有些什么?(水、面粉)水和面粉分别是固体还是液体?小结:牙膏是固体和液体的混合。三、揭题:刚才老师带大家分辨了
28、固体和液体,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认识固体。(板书课题)四、探究固体的性质1、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的固体,你们想不想亲自动手研究固体的性质呢?你想从哪些方面研究它们呢?你想用什么方法去研究?(自由发言)2、请每个小组的组长拿出桌子上的固体,选择种感兴趣的固体进行研究,比一比谁用的方法多,观察的仔细、全面。3、学生研究固体性质,填写活动记录表。(师巡视指导,给有需要同学提供建议或工具。)活动记录:认识固体石头木块布磁铁颜色形状硬度透明轻重共同之处4、学生汇报。五、总结1、固体有哪些共同的特征?2、认识一种固体,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六、拓展延伸课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固体继续研究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设
29、计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并能用言语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2、知道哪些固体可沉浮,哪些固体可溶解。3、知道固体与水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对继续研究固体的性质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固体在水中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记录表学生分组研究材料:苹果和苹果块、粉笔和粉笔头、蜡烛和蜡烛头、砂糖和方糖、土豆和土豆块各若干组教学过程:一、出示材料,观察比较1、今天,我们要做有趣的实验,大家看看,认识这些材料吗?2、说一说,桌上有几类材料?3、学生认识材料,比较两组材料的不同和相同。二、提出问题,进行预测1、谈话:老师这儿有一些固体,
30、现在我要把这些固体放到水里(板书:把固体放到水里),会出现什么现象?2、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桌上的固体在水里是沉还是浮?(教师介绍沉浮研究活动记录表)你们先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预测一下,如果小组中有不同的意见,那该怎么办?3、下面请同学们分组预测一下自己桌上的固体在水里是沉还是浮?是溶解还是不溶解?看哪个小组最快!(学生分组预测)4、两种材料在水中的表现会一样吗?5、提出自己的想法表现在记录纸上。三、确定方案,指导探究实验。1、小组讨论探究主题,商定探究计划。2、提出实验注意要求:观察在什么时间最佳?(一开始?过一段时间?)怎样放固体?(一样一样放?一组一组对比放?)需要搅拌吗?实验桌的整理等。3
31、、指导记录的方法。(不同的记录符号的使用指导)溶解用黑点、气泡用圆圈、沉浮用箭头等4、学生探究,教师巡视。5、学生完善记录资料。整理交流,发现规律。6、提出整理实验资料的任务,形成总结。有什么发现?哪些是自己想到的?哪些是自己没想到的?那你们认为苹果会浮在水上,可能是什么原因呢?7、总结实验结果。四、研究固体的溶解与分离1、有些固体不溶解于水中,有些溶解,人们正是利用了溶解的道理,做了许多事情,如喝高乐高果汁,你会发现它的溶解吗?2、怎样提炼出海水里的盐?3、介绍过滤、沉淀、蒸发几种常见的分离固体的方法。五、总结提升,得出结论我们研究了几类固体放入水中的情况,发现了许多有趣的、意外的现象,大家
32、总结一下,通过研究,你有什么发现?3、认识液体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液体能互相混合,混合不同的物质能形成新物质的科学事实,知道哪些液体可以沉浮,哪些液体可以溶解在水里。知道混合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2、能够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能用文字、图画、图表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3、体验实验的乐趣,留心注意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事物。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食用油、蜂蜜和红色的酒精、试管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入主题1、谈话:在前面的科学课中,我们谈到了把固体放进水里,请大家回忆一下,当我们把固体放进水中时,会出现哪些现象?(可能溶解、可能不溶
33、解)2、揭题:如果我们把液体也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二、认识把液体倒入水中的常见现象1、谈话:大家自己带了一些液体,说说自己带的是什么液体?在家里一般怎么玩这些液体?2、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三种液体,分别是食用油、蜂蜜、和酒精(教师取出装有液体的烧杯一一介绍)大家猜猜看,如果把它们分别倒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3、学生分组讨论4、学生汇报自己的猜想(教师板书学生的猜测结果)5、谈话: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呢?我们最好还是亲自动手试一试,大家可以从试管架上取出装有酒精、蜂蜜、食用油的试管,把这些液体分别倒入装有水的试管里,然后把试管放回试管架,静静地等待一段时间,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把你的观察结果
34、记录在实验单“结果”一栏。6、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这一过程大约经历56分钟)。7、小组汇报观察结果(请暂停观察,哪组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组的发现。学生取实验记录单借助实物投影仪介绍)三、创设情境,挖掘学生思维的潜能1、谈话:许多同学都发现:把酒精倒进水里后,水的上面一部分变红了,下面一部分没有变色。看来我们原来的预测:“红水会溶解于水”,好象不够准确。2、揭疑:到底酒精能不能溶解于水呢?老师也做了一次实验,大家观察一下,和你们的有什么不同。(教师出示一支装有匀色酒精溶液的试管,和学生的试管并置,供学生观察比较)3、思考讨论:为什么老师的酒精和水混合后,酒精会溶解呢?猜猜看,老师当时是怎么
35、做的?(学生谈自己的想法:搅拌、久置、多放酒精、先放水再倒酒精、加热)四、实验验证1、谈话:目前同学们提出了几种可能,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光说还不能解决问题啊,还得(实验)2、讨论:可是有个问题,老师准备的酒精没这么多,而且实验时间也不多了,不可能每种假设都去验证一下,怎么办呢?(讨论得出:每一组分配一个假设研究,并且选择你认为可能性最大的“假设”去研究)3、学生分小组做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五、让学生舒心地象科学家那样搞研究1、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研究验证了自己的假设,真不错。现在,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板书学生的问题)2、谈话:同学们一定还有很多自己的问题,老师不能一一
36、写出来了。这样吧,大家可以从这些问题中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液体开展研究,你可以先提出自己的假设,再设计实验来验证,实验材料可以从实验角取用。小组内可以先分一下工,别忘了把你们的实验过程及时记录下来。3、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这一阶段大约67分钟。不时有学生兴奋地向老师汇报自己的发现。4、学生汇报(哪组同学先来汇报你们是怎么搞研究的)六、拓展1、提问:许多同学都发现了一个现象,不管怎么搅,油都不会溶解,你们有没有办法使油溶解呢?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刚才有一个同学问我要一个杯子,说想做实验。是啊,今天我们在试管里看到的现象如果换成比试管大了许多的杯子还会重新出现吗?2布置:大家回去亲自研究一
37、下,等有了结果可别忘了告诉老师。4、把液体倒进水里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2、能用文字、图画、图表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知识与技能1、知道液体在水中也有沉浮现象。2、知道有些液体可以溶解在水里,有些液体不能溶解在水里。3、知道混合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制作鸡尾酒的乐趣,留心注意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事物。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知道有的液体溶于水,有的液体不溶于水。最后的总结是在激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去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中结束的。这样的设计,更好的将课堂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调动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了学生探索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兴趣,
38、体现“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食用油、水、蜂蜜、红酒试管、试管架、记录纸,cai课件。学生准备:课前布置让学生带自己想研究的液体。(各色饮料、果汁、彩色颜料等)课时安排1课时一、谈话导入,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引入探究的主题1、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把固体放进水里,会出现哪些现象?2、学生自由发言。(可能谈到有的沉、有的浮,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会变色等等)3、师:在前面的探究过程中我们是把固体放进水中,发现了这么多有趣的现象。那么,如果我们把液体也倒进水里去又会怎样呢?大家想不想来研究这个问题?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把液体倒
39、进水里)二、探究液体在水里的沉浮1、师:这儿有三种液体,分别是:食用油、蜂蜜和红酒,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将它们分别倒入水中会怎样?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书学生的猜想。学生的猜想可能分为:油会浮在水上,蜂蜜会沉,红酒会使水变色,有酒味油浮在水上、蜂蜜和红酒沉在水底。等等3、师:你们猜想了这么多的可能性,我们需要怎么来验证呢?(动手实验)4、师:老师建议同学们先不要急于动手做,先来说说做这个实验需要注意些什么?(学生交流后,出示温馨提示)温馨提示:1、注意每个试管上的标签,不要把液体搞混了。2、将液体倒入另一个试管时,要沿试管壁慢慢倒入,不要倒在外面。5、学生分组做实验,验证猜想。6、汇报实验现象
40、。组一:(展示本组记录)你们组猜想的什么?实验现象呢?和之前的猜想有什么不同?实验中有什么收获?组二:(展示本组记录)师:第二个发言的组,要增加难度了。请在说出猜想和结论时,用你的语言给我们再现一下液体倒进水的过程,好吗?实验中有什么收获?7、教师相机小结。三、探究液体在水里的溶解1、通过前面的试验,我们得出:红酒能溶解在水里,油和蜂蜜不能溶解在水里。油和蜂蜜真的不能溶解在水里吗?能还是不能?想想看有什么简单可行的办法吗?2、学生发言。(说出方法和猜想)3、师:板书“搅拌”,搅拌后会怎么样?4、学生分组实验,用吸管搅拌。(教师强调,搅的时候轻一些,以防把试管搅破了)5、交流试验现象。搅拌之后有
41、什么变化?能不能溶解呢?说明什么?(搅拌可以加速溶解)看来我们以后想快速的喝到甜甜的蜂蜜水,得怎么做呀?6、谁能对比固体在水中的情况来给大家小结一下前面的实验?(师同步板书知识点)四、综合探究。1、师:如果把这三种液体都倒进一杯水里,会怎样?2、学生说猜想。3、师: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来试试看。做这个实验时要注意什么?(学生交流后,教师提出两点要求)实验要求:(课件呈现)1、在一个空试管中按照蜂蜜水红酒油的顺序倒入液体,看看有什么现象产生?注意请沿试管壁慢慢倒入,不要倒在外面。2、液体分层后,不要搅拌,观察现象并记录。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5、交流实验现象。说明什么?6、师:如果改变放入
42、的顺序呢,会怎样?学生说猜想。7、学生分组实验,汇报交流。8、教师相机总结。(液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倒入顺序无关)五、扩展活动。(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扩展)、师:请每个小组把调试的液体展示在讲台上。瞧它们像什么?、师:鸡尾酒就是这样被调制出来的。现在,我们一起欣赏一段鸡尾酒的风情。先请大家闭上眼睛。(播放调酒师调酒的视频和图片)听,一曲悠扬的萨克斯风情把我们带入鸡尾酒的世界。请慢慢睁开双眼,尽情欣赏。、怎么样?学生自由抒发感想。4、师:那么,你们能不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做一杯鸡尾酒呢?先在组内讨论一个方案,想想如何完成这件艺术品。、开始吧。m学生分组自制“鸡尾酒”。6、展示学生的作品,交流。瞧
43、,哪一组得最漂亮?说说你的理由。(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鸡尾酒分多层的原因)六、总结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希望同学们留心周围的事物,不断从生活中发现科学的奥秘!板书:把液体倒进水里油水浮、沉、溶解搅拌有的浮、有的沉?溶解蜂蜜水沉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红酒水变色、变红(溶解)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能够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2、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等物质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3、能将学到的沉浮知识运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四、教学重点: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等物质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五
44、、教学难点: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六、教学准备:水槽、水杯、橡皮泥(铝箔)、药匙、精盐、糖、鸡蛋、土豆、小潜水艇、方便筷子、小勺、蜡烛、吸管、细铁丝、塑料泡沫、盒盖、一元硬币等。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今天老师要给你们露一手,(出示橡皮泥引导猜测: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根据猜测大多学生都应该认为橡胶泥会沉在水底)2、教师做出魔术师表演的样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慢慢将橡皮泥放入准备好的饱和盐水中,此时橡皮泥竟然浮在水面上。3、提问:我们每组都有一块橡胶泥,你们也想表演一下吗?4、导情追问:你有哪些好的方法,不借助任何材料让沉在水底的橡胶泥浮在水面上?(二)学生实践探究
45、橡胶泥浮在水面上的方法1、小组讨论让橡胶泥“浮”在水面上的方法2、学生汇报想法3、教师小结:你们的设想都很好!下面我们就实践验证一下你的想法吧!4、学生实践探究。5、引导学生交流、反馈探究的结果教师小结: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使沉在水底的物体浮起来。(板书)6、游戏下面,我们来进行一次竞赛,看哪个组在浮上来的橡皮泥小船上放的硬币最多!(1)学生比赛(2)汇报你们在橡皮泥上放了多少枚硬币?为什么同样大的橡皮泥造成的船装的硬币都不一样多呢?(3)学生小结:装硬币的多少与小船空间大小有关,小船空间越大,载重量越大,装的硬币就越多。(4)多媒体展示大的轮船,引导欣赏(5)将设计的小船画在活动记录上(
46、三)借助漂浮物使橡皮泥浮上来1、质疑:除了改变形状使橡皮泥浮上来,你还有什么方法使橡皮泥浮起来呢?2、小组内讨论交流3、汇报交流4、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方法领取材料,组织探究实验(同学们一定会想到很多的方法,教师一定要在课前尽量的预设到,并为他们准备尽可能多的有结构的材料。)5、展示实验结果,组间相互参观交流体会,使组间能掌握更多的方法。6、交流、反馈探究结果,师生小结:借助漂浮物可以使橡皮泥浮上来。7、多媒体展示借助漂浮物使物体浮在水面上的应用(网漂、钓鱼线等)(四)玩小潜艇,研究沉浮的道理。1、提问:有什么东西既能浮在水面上又能沉入水底?2、你见过潜水艇吗?知道有关潜水艇的哪些事情?能给大伙说
47、说吗?3、潜水艇真的又能上浮,又能下沉吗?想亲自驾驶一艘潜水艇吗?4、学生做潜艇上浮、下沉实验并讨论是什么原因。(要求认真观察现象)5、汇报小结:把潜艇灌满水,潜艇变重了就会下沉;抽掉水,里面进入了空气,潜艇变轻,就上浮。(板书:改变自身重量)(五)指导学生探究下沉物体上浮的方法加入盐或糖等1、故事激趣:教师讲述死海淹不死人的故事。是谁救了他们?你们想不想揭开其中的秘密?2、创设情景:昨天,我请朋友从死海为每一位小朋友带回来一杯那神气的“水”,就是刚才我放橡皮泥的这一杯,从表面看你能看出死海的水与普通的水有什么不同吗?3、观察与感受(1)将一大一小两个土豆分别放进不同的两杯水中,你们看现在有什
48、么现象发生?(土豆在死海的水中能浮在水面上,在普通的水中不能浮。)(2)其中的秘密在哪呢?(3)交流并猜测原因(如果学生提出是大小的原因,就交换试一下,从而明确和土豆的大小无关)(4)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来吧!大家用舌头尝一尝就知道了。(它是咸的!)(5)你受到怎样的启发?(6)学生谈想法4、你们想不想也拥有一杯类似于“死海的水”?引导制做“死海之水”。(将土豆放在烧杯中,再往杯中注入一定量的水,然后慢慢地向杯中加入盐,不断的搅拌,直到土豆浮在水面上。)5、学生制作“死海之水”并放入土豆验证。6、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获得了哪些知识?(向水中加入大量的盐,也可以使沉在水底的物体浮起来。)(六
49、)拓展延伸(1)如果在水中加入其他物质,土豆也能浮上来吗?(学生也可能自己想到,由他们自己提出假设当然最理想了)(2)学生设想(3)鼓励课后继续探究下去板书设计:改变形状浮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使在水里的物起来.第四单元关心天气1、今天天气怎么样一、教学要求:过程与方法1、能够交流讨论关于天气现象,获取有关天气的信息。2、能够设计富有个性的符号记录天气情况。知识与技能1、能够了解气象工作者的天气预报工作。2、认识一些常见的气象符号。3、知道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天气(如气温、湿度、风向、风力、降水量、气压等)。4、知道150年前人们预报天气的一些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意识到
50、天气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关注天气的变化。2、愿意像气象工作者那样观察研究天气。二、教学重点;了解有关天气的符号三、教学难点设计富有个性的天气符号四、课时划分:一课时二、教学准备:1、反映不同天气的图片,vcd三、教学步骤教学设计:活动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1、问;今天的天气又是怎样的呢?(凉)2、又问:哪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度呢?你估计一下。3、要知道比较准确的温度该怎么办呢?(测温度)观看室外思考二、测一测(一)认识温度计1、出示一温度表模型,让学生观察它的基本结构。2、简介温度表的使用、刻度的读与写。3、练习温度的读法与写温度。观察练习读与写(二)测室内的温度1、问:今天的温度究竟是
51、多少度呢?2、分组测一测室内不同位置的温度,3、小组汇报。比较大小一样的吗?。4、讨论:为什么有不一样的温度?思考测室内温度讨论(三)测室外的温度1、分小组进行活动a、阳光组b、阴凉组c、地面组d、草地组2、填写有关数据。小组测温活动填一填三、小结1、各小组进行汇报,比较,看有什么新的发现没有?2、讨论:为什么室外也有不一样的温度?与刚才估计的有出入吗?汇报交流讨论四、课后延伸继续观察一天中的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课后活动2、气温有多高一、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1、能够正确地看、读、写温度。2、能够较准确地测量不同环境下的气温并进行记录。3、能利用气温变化记录的统计图找出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知识
52、与技能1、懂得看、读、写温度的正确方法。2、知道气温计又可称为寒暑表。3、不同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的。4、知道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5、知道进行标准化测量的重要意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意识到证据的重要性,有重证据的科学态度。2、有标准化的科学观测意识,能实事求是地反映测量结果。二、教学重点:懂得看、读、写温度的正确方法。三、教学难点;1、知道气温计又可称为寒暑表。2、不同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的。3、知道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四、教学准备:1学生测量气温用的寒暑表、寒暑表模型。2寒暑表、记录气温用的纸笔。五、课时划分:一课时七、教学步骤教学步骤
53、互动性质学生老师互动的目的集中话题1教师问哪位同学昨晚看天气预报的,谁来做个小小气象员,做一个气象汇报。(指名汇报)2你们知道我们是怎样测出气温的吗?利用什么工具?(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温度表、温度计。)3看到温度表你想到了什么?(里面装的什么液体?怎样读?为什么叫摄氏度?)(指名说。)教师介绍温度表(寒暑表)。4同座位互相说一说温度表的读法,任意指一个刻度相互说一说。5你还见过哪些测量温度的仪器,能介绍吗?导入新课,指导学生读、写气温的方法。探索和调查1教师说明温度计使用要求(1)使用温度表测量,手轻轻地握住两边。(2)眼睛要平视红色酒精柱顶端,读出刻度。提问:为什么要平视?仰视结
54、果会怎样?俯看结果会怎样?(仰视结果偏大,俯看结果偏小,所以要平视。)可借助图示演示。2教师组织小小组讨论在测量气温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如:在时间相同时测量,在人少、通风处测量,等液面完全静止在读数)3教师布置测量要求(1)测量教室、阳光下、背阴处、地面、草地上、水泥地及离地面1.5米处的气温,同座位两个人,一个同学测量,一个同学记录。(2)测量完填写教科书第83页的“活动记录”第一题。4开始测量,15分钟。教师巡视指导。5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比较测得的结果你有哪些发现?(如:背阴处比阳光下的温度低,教室里的温度比阳光下的温度低,)为什么会有你发现的结论产生?6教科书第41页的“交流”,全班集体讨论。(这一部分要提前一天让每组进行测量,可以是每节课后进行测量)从图中看一天内气温变化发现了什么?(如:中午13:0014:00气温最高,早上6:00和傍晚18:00气温基本相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体育用品连锁加盟合同2篇
- 2024年度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某房地产开发项目3篇
- 2024年新版房屋买卖合同范本
- 2024年二手车库销售合同2篇
- 2024年国际货物买卖合同(CIF)
- 2024年企业级软件应用实施服务协议版
- 2024年度桃苗供应与收购协议版B版
- 2024年房地产开发商抵押贷款协议3篇
- 2024年中草药研发与技术转让协议3篇
- 2024年度福建省二手房交易合同2篇
- GB/T 18187-2000酿造食醋
- 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10.父母多爱我-部编版(37张)课件
- GB 6675.12-2014玩具安全第12部分:玩具滑板车
- PAC人流术后关爱
- 方形真空干燥机验证方案
- xx银行厅堂服务营销氛围打造及联动技巧课件
- 专题14 数列求和综合必刷100题(解析版)
- 食堂组织架构图
- 肺炎链球菌介绍及肺炎链球菌肺炎介绍
- 天猫电商客服部工作流程图
- 表面工程课程设计98405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