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生态学一绪论_第1页
恢复生态学一绪论_第2页
恢复生态学一绪论_第3页
恢复生态学一绪论_第4页
恢复生态学一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恢复生态学是一门关于生态恢复的学科。恢复 生态学是生态学的分支学科,但它又是环境学、地 理学、林学、农学、草地学、湿地学、海洋学等多 学科的交叉学科,属于应用生态学的范畴,具有较 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前前 言言 ?课程学习要求课程学习要求 ?1. 授课对象:环境科学、生态学、地理学、草 地科学、农林科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 生 ?2. 课时安排: 24学时,周4学时 ?3.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课外作业及外出实 习相结合,课堂提问与课后讨论相结合,课 程讲授与专题讨论相结合 ?4. 考试方式:以期终笔试为主(60%),平时 测验与随堂考试以一定比例计入成绩(40%) ?5. 授课要求:教

2、师授课与学生互动密切配合 ?参考书参考书 ?董世魁,邵新庆等编,恢复生态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任海,彭少麟. 恢复生态学导论. 北京: 科学 出版社. ?戈峰. 现代生态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孙儒泳,李庆芬,牛翠娟等. 基础生态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洪远,鞠美庭. 生态恢复的原理与实践.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 ?课程结构目录 ?第一篇 恢复生态学原理与基础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理论生态学基础 ?第三章 应用生态学基础 ?第二篇 恢复生态学原理的应用与实践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的生态恢复实践 ?第五章 陆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 ?第六章 水域与湿地生态系统

3、的恢复重建 ?课程结构课程结构 ?第三篇 全球生态恢复的典型案例 ?第七章 北美地区的典型案例 ?第八章 欧洲地区的典型案例 ?第九章 非洲地区的典型案例 ?第十章 亚澳地区的典型案例 ?第十一章 中国生态恢复的典型案例 ?第四篇 与恢复生态学发展密切相关的前缘科 学领域 ?第十二章 生态系统服务与健康管理 ?第十三章 全球变化与响应对策 ?第十四章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篇 恢复生态学 原理与基础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第一节 恢复生态学的概念与内涵 ?第二节第二节 恢复生态学诞生的背景与意义恢复生态学诞生的背景与意义 ?第三节第三节 恢复生态学的内容与目标 ?第四节 恢复生态学的

4、发展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恢复生态学的 概念与内涵 10 ?一、恢复生态学的定义与属性一、恢复生态学的定义与属性 ?研究生态系统自身的性质、受损机理及修 复过程的科学(Jordan et al., 1987 )。 ?研究生态整合性的恢复和管理过程的科学 (国际恢复生态学会,1995)。 ?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 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生态学过程与 机理的科学(余作岳,1996)。 ?研究生态系统退化机理、恢复机制和管理 过程的科学(董世魁,2009)。 ?(一) 定义 11 ?(二)属性 ?从学科属性上讲,恢复生态是一门新的学 科,是涵盖自然科学、社会学、经济学、 艺术学和哲学等

5、领域的综合学科。 ?一、恢复生态学的定义与属性一、恢复生态学的定义与属性 12 ?二、生态恢复的概念与内涵二、生态恢复的概念与内涵 ?(一)狭义概念 ?再造自然群落的过程 (Diamond, 1987) 。 ?组装并试验群落如何工作的过程(Jordan et al. 1987)。 ?使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到受干扰前状态的过程 (Cairns, 1992) 。 ?修复被人类损坏的原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 动态的过程(国际恢复生态学会, 1994)。 13 ?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及更新的过程(国际恢复生 态学会,1995)。 ?使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到较接近其受干扰前或历 史上的状态的过程(美国自然资源委员会,

6、 1995; Jordan, 1995) 。 ?重建某区域历史上有的植物和动物群落,而且 保持生态系统和人类传统文化功能的持续性的 过程(Hobbs ?从景观或区域尺度看,生态系统退化还包括 景观生态系统、人类-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结构 和功能的破坏(章家恩, 1999). ?2、类型 ?依据成因类型,分为裸地(包括原生裸地或次生裸 地)、森林采伐地、弃耕地、沙化地、采矿废弃地 和垃圾堆放场等6种类型(彭少麟, 2000); ?根据尺度大小,分为局部生态系统退化、区域生 态系统退化和全球生态系统退化(章家恩, 1999); ?根据生态系统类型,分为陆地系统退化、水生系 统退化、大气系统退化和人类-

7、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退化等4个方面。 ?二、生态退化的类型与成因二、生态退化的类型与成因 ?(一)生态退化的定义及类型 29 人类活动 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 直接影响 间接影响 图1-2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通过全球变化产生的间接影响和生境破坏产 生的直接影响( Urbanska et al. 1997) ?(二)生态退化的原因与过程 ?二、生态退化的类型与成因 2019/12/17 30 表1-3 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方式及效应(李洪远和鞠美庭, 2005) 人为干扰方式 效应 传统劳作方式 对森林和草原植被 的砍伐与开垦 植被退化,水土流失加剧,区域环境恶化, 生物生境遭破坏,生物多样性

8、丧失 采集 生物资源被破坏,一些物种灭绝 采樵 生态系统能量和养分减少,生物生存活动 受阻,草原遭破坏 狩猎和捕捞 种群生殖和繁衍遭破坏,一些物种灭绝, 生物性状和数量发生变化 工业污染 水质污染,空气污染,酸雨 新干扰形式(旅游、探险活动) 污染,旅游资源退化 ?(二)生态退化的原因与过程 ?二、生态退化的类型与成因 31 ?森林破坏森林破坏 ?草地超载草地超载 ?土地滥垦土地滥垦 ?工程干扰工程干扰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 36 ?三、生态退化的诊断与控制 退化生态系统 参照系统的确定 生物途径 生境途径 生态系统功 能/服务功能 景观途径 生态过程途径 诊断途径 诊断指标(体系) 的确定 诊

9、断方法确定 单途径单因 子诊断法 单途径多因 子诊断法 多途径综 合诊断法 图1-3 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图示(杜晓军等, 2003) ?(一)生态退化的诊断 ?(二)生态退化的控制 ?理论基础:恢复生态学的基础理论 ?科学保障:恢复生态学的方法实践 ?三、生态退化的诊断与控制 第三节 恢复生态学的 内容与目标 环境恢复 恢复管理 维持管理 内容 激活生态系统的非生物作 用过程,为生物群落恢复 提供适宜的条件 调节生物学作用过程,促进 生态恢复,如重建新的生物 群落或恢复严重受损的生物 群落 通过管理措施维持生 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或者促进轻度受损生 物群落的恢复过程 尺度 主要是短期人工恢复

10、,也 包括人工调控下的长期自 然恢复 主要是长期自然恢复,但具 体方法取决于生物群落类型 及其恢复目标 长期人工管理,主要 维持生物群落的结构 和功能 对象 主要为非生物因子 主要为生物因子 主要为生物因子 实例 土壤肥力调控、地表(下) 水环境调控、侵蚀(水、 风蚀)控制等 草地禁牧、杂草控制、补播、 刈割等 草地放牧管理、刈割 管理、改良管理等 时间序列 短期 长期 景观类型 人工、半人工 半自然、自然 表1-4 生态恢复学的对象、尺度及内容(引自Bakker 和 Londo, 1998 ) ?(一)恢复生态学的研究范围 ?一、恢复生态学的主要内容 ?(二)恢复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学科属性

11、主要研究内容 基础理论研究 生态系统结构以及内在的生态学过程与相互作用机制;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多样性、抗逆性、生产力、恢复力与可持续性; 先锋与顶级生态系统发生、发展机理与演替规律; 不同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的受损过程及其影响机制; 生态系统退化的景观诊断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系统退化过程的动态监测、模拟、预警及预测; 生态系统健康的维育机理、保护对策及持续管理 应用技术研究 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的关键技术体系;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优化配置与重构及其调控技术; 物种、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的恢复与维持技术; 生态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 环境规划与景观生态规划技术; 典型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优

12、化模式试验示范与推广 表1-5 生态恢复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引自Bakker 和 Londo, 1998) ?一、恢复生态学的主要内容 ?二、恢复生态学的基本目标二、恢复生态学的基本目标 ?(一)恢复生态学的主要目标 ?1. 领会恢复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恢复生态 学的技术与方法; ?2. 发挥恢复生态学基本原理在保护自然生态系 统保护中的重要价值; ?3. 利用恢复生态学方法体系、基本原理恢复退 化生态系统,实现自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恢复的基本目标 ?1. 增加地表基底稳定性,保证生态系统的持续发 展; ?2. 恢复植被和土壤,保证植被覆盖和土壤肥力; ?3. 增加物种种类

13、和组成,保护生物多样性; ?4. 实现生物群落的恢复,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5. 减少或控制环境污染,降低生态环境风险; ?6. 保护和恢复生态景观,增加视觉和美学效果。 ?二、恢复生态学的基本目标二、恢复生态学的基本目标 ?1. 受损前的生态描述、物种名录及历史地图; ?2. 最近的和历史上的空中和地面照片; ?3. 恢复地的遗迹资料; ?4. 相似的、未受干扰的对照区的生态描述,标 本馆和博物馆的标本记录; ?5. 熟悉研究地历史状况的文字或口述记录; ?6. 古生态证据如花粉、树木年轮等。 ?(三)生态恢复目标的参照系统 ?二、恢复生态学的基本目标二、恢复生态学的基本目标 第四节 恢

14、复生态学的 发展历史与现状 ?一、恢复生态学的发展过程一、恢复生态学的发展过程 ?(一)国际生态恢复研究的发展历程 ?100年前:山地、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保护利 用和管理; ?20世纪初:水土保持、森林砍伐后的恢复(西欧、 北欧 ); ? 20世纪30年代:“黑风暴”,“大平原” 干旱 农业生态系统的恢复; 研究方面 ? 20世纪50、60年代:矿山、水土流失治理; ? 20世纪70年代: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 水 体恢复研究; ? 20世纪80年代:全球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 趋严重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恢复; ? 20世纪90年代:全球变化与生态恢复; ? 近几年: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

15、管理。 47 ?(二)国际恢复生态学的发展历程 ?1975年:在美国召开了“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 国际研讨会,首次探讨了受损生态系统恢复的机 理与方法; ?1980年:Cairns 主编了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过 程一书,8位科学家共同探讨了受损生态系统 恢复过程中重要生态学理论和应用问题; ?1984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召开了恢复生态学研 讨会,强调了恢复生态学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一、恢复生态学的发展过程 ?1985年:Aber和Jordan 提出了恢复生态学的术 语,并出版“恢复生态学”研究专集; ?1985年:国际恢复生态学会成立; ?1996年:在瑞士召开了第一届世界恢复生态学 大会,强

16、调了恢复生态学在生态学中的地位; ?目前:美国、欧洲相继在高等院校和研究所设 立了“恢复生态学”学科或研究方向,出版了 “恢复生态学”教材或专著,创办了“恢复生 态学”杂志,登载恢复生态学方面的文章。 ?一、恢复生态学的发展过程一、恢复生态学的发展过程 ?(二)国际恢复生态学的发展历程 ?(三)我国生态恢复研究的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退化生态系统的定位观测试验 和综合整治研究; ?1959年:热带沿海台地的植被恢复研究; ?20世纪50-60 年代:退化草原的恢复工作; ?20世纪60年代:沿海滩涂河岸带侵蚀控制; ?一、恢复生态学的发展过程一、恢复生态学的发展过程 研究方面 ?20世

17、纪70年代末:“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 ?20世纪80年代,长江、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 ?20世纪90年代:开展了退化森林、山地、荒漠d 等生态系统恢复重建;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 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 (草)工程、退牧还草、基本农田建设等生态 工程 。 ?一、恢复生态学的发展过程一、恢复生态学的发展过程 ?(三)我国生态恢复研究的发展历程 2019/12/17 51 黄土高原自然恢复生长的草被黄土高原自然恢复生长的草被 黄土高原人工恢复林草植被黄土高原人工恢复林草植被 人工种植的柠条护坡灌木林 黄土高原水平沟隔坡造林 2019/12/17 52 2019/12/17 52 岷江上游水源

18、涵养林的生态恢复岷江上游水源涵养林的生态恢复 ?(四)我国恢复生态学的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大量有关生态恢复与重建的论文 发表,奠定了我国恢复生态学学科发展的基础; ?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版了相关专著,提出了适 合中国国情的恢复生态学研究理论和方法体系; ?2001年:任海和彭少麟出版了恢复生态学导论 一书,系统总结了恢复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及案 例实践。 ?一、恢复生态学的发展过程一、恢复生态学的发展过程 ?2001年:赵晓英等编著了恢复生态学生 态恢复的原理与方法。 ?2005年:编辑出版了恢复生态学专著; ?2005年:李洪远和鞠美庭编辑出版了生态 恢复的原理与实践; ?当前:国内高校、研究院所相继为环境科学、 生态学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了恢复生 态学专业课。 ?(四)我国恢复生态学的发展历程 ?一、恢复生态学的发展过程一、恢复生态学的发展过程 ?二、恢复生态学的发展现状二、恢复生态学的发展现状 ?近10年来,创办了大量恢复生态学期刊、文摘、 网站,世界各国均有恢复生态研究的相关报道; ?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