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馈风力发电机_第1页
双馈风力发电机_第2页
双馈风力发电机_第3页
双馈风力发电机_第4页
双馈风力发电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机励磁控制技术研究摘 要:双馈电机变速恒频(VSCF风力发电系统,是通过调节转子绕组励 磁电流的频率、幅值、 相位和相序来实现变速恒频控制的。 该文在分析双馈电机 运行原理和励磁控制方法的基础上,设计和构建了基于 80C196M单片机的VSCF 双馈风力发电机的励磁控制试验系统。对变速恒频控制、恒压控制、 并网控制以 及亚同步速、 同步速和超同步速三种不同运行状态之间的动态转换控制技术, 进 行了试验研究, 为兆瓦级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的设计奠定了基 础。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变速恒频;双馈;励磁控制1 引言风力发电以其无污染和可再生性,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

2、重视,近年来得 到迅速发展。采用双馈电机的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与传统的恒速恒频风力发电 系统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 如风能利用系数高, 能吸收由风速突变所产生的能量 波动以避免主轴及传动机构承受过大的扭矩和应力, 以及可以改善系统的功率因 数等。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核心技术是基于电力电子和计算机控制的交 流励磁控制技术。 尽管可采用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对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控 制技术进行研究,然而由于仿真模型及其参数的非真实性和控制算法的非实时 性,仿真研究往往难以代替模拟系统的试验研究。 本文在分析双馈电机运行原理 和励磁控制方法的基础上,设计和构建了基于80C196M(单片机的VSCF

3、双馈风力 发电机的励磁控制试验系统,并对其控制技术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2 VSCF 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2.1 双馈电机的VSCF空制原理VSCF风力发电系统主要由风力机、增速箱、双馈发电机、双向变流器和控制 器组成,其原理框图如图 1。双馈发电机的定子绕组接电网,转子绕组由具有可 调节频率的三相电源激励,一般采用交 -交变流器或交 - 直- 交变流器供电。双馈 发电机可在不同的转速下运行,其转速随风速的变化可作适当的调整,使风力机 的运行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以提高风能的利用率。当电机的负载和转速变化时,通过调节馈入转子绕组的电流,不仅能保持定子输出的电压和频率不变,而且还能调 节发电机的功率

4、因数根据感应电机定、转子绕组电流产生的旋转磁场相对静止的原理,可知VSCF风力发电机转速与定、转子绕组电流频率的关系如下f二匸 r nttrfttRIHSI娈il悟檢风力扯电孫农原国権圈 fqtrl BJock 0,需要向转子绕组馈入 电功率,由转子传递给定子的电磁功率为sPi,风力机传递给定子的电功率只有(1- s)Pi。当发电机在超同步速运行时,s0,此时转子绕组向外供电,即定转子 同时发电,此时风力机供给发电机的功率增至 (1+1 s|) Pi。双馈发电机在低于和高于同步速不同运行方式下的输入输出功率关系,可用图 2功率流向示意图表示。由于在低于和高于同步速不同运行方式下转子绕组的功率

5、流向不同,因此需要采用双向变流器。z-电力热髓巴v 拓同期速錘荷图2双爛凤力发电机的功辜瀛佝Fifi*! Power How of doubiy M wind 烬rwratg3励磁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3.1 励磁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为满足双馈发电机低于同步速、同步速和高于同步速运行的各种工况要求, 向转子绕组馈电的双向变流器应满足输出电压(或电流)幅值、频率、相位和相 序可调。通过控制励磁电流的幅值和相位可以调节发电机的无功功率;通过控制励磁电流的频率可调节发电机的有功功率; 通过风力机变桨距控制与发电机励磁控制相结合,可按最佳运行方式调节发电机的转速。3.2 励磁控制系统基本组成VSCF双馈风力

6、发电机模拟试验系统框图如图 3所示。该系统由额定功率为2.8kW的绕线转子感应电机、直流拖动电动机、调压器、IGBT交直交双向变流器、 光电编码器、电流及电压传感器、80C196M单片机、PC机及参数显示器等组成。ir*7电爪*电背 电篙尬斥圏3变速怜凤力发电槽拟试妙系挟樽图Fig J Bkwlcrrf an exprrimcttUiJ Mutrm forVSCK wind powrr jccnrrBtkxi4励磁控制技术研究4.1 变速恒频控制双馈风力发电机的变速恒频控制,就是根据风力机转速的变化相应地控制转子 励磁电流的频率,使双馈发电机输出的电压频率与电网保持一致。实现变速恒频控 制可以

7、采用两种方法,即有转速传感器和无转速传感器的变速恒频控制。前者控制 相对容易,但需要光电编码器;后者控制技术稍复杂一些。图3所示励磁控制系统采用有速度传感器的变速恒频控制。电机的极对数 p=2,定子电流频率fi=50H不将p和fi值代入式(1),可得励磁电流频率f2的与 电机转速检测信号的关系式。亚同步速时馈入转子的电流频率为/:=50 Jtr/IO超同母連対傻入转的唯滦频命为/i = Jtp/10 50(6)式中kp是计数器在每10ms所记录的光电编码器的输出脉冲数。可根据光电编码 器每转输出2000个脉冲计算出电机转速与kp的关系。图4是双馈发电机低于同步速运行时转子绕组电流随转速调节频率

8、的波形。由图可以看出,转子电流的频率根据转速按式(1)的规律变化,实现了双馈发电 机的变速恒频控制。唱机转連靈代口加卜 JOOHmiE时的茹子金SB电渡频睾燮化逋廨Kifi.4 Roller currtni waveform during splVHrialion rnun 1200 m 1300 r/min4.2 恒定电压控制当定子绕组开路,双馈发电机作空载运行时,定子绕组开路相电压的有效值 为久=4,44斗)上.仇式中fi为定子绕组的电压频率;N1和kwi分别为定子绕组每相串联匝数和绕组系 数。每极磁通f= f(l2)由转子绕组励磁电流决定。由式(7)可知,当定子绕组电压频率f i为恒定值

9、时,在不同转速下只要保持 转子绕组励磁电流值不变便可使定子绕组端电压保持不变。然而当发电机负载运行时,由于定子绕组电阻和漏电抗压降,以及由于定子电流电枢反应磁场的影响, 即使转子励磁电流不变,每极磁通和定子绕组端电压也不再是常数。为了保持在不同运行状况下发电机端电压恒定,需要通过电压反馈调节转子励磁电流实现闭环恒压控制。试验表明,双馈发电机输出电压采用闭环控制后,转速由1300r/min 增加到1480r/min,定子绕组输出电压仅变化了 0.2V。4.3 双馈发电机的并网控制传统的风力发电机组多采用异步发电机,并网时对电网的冲击较大。双馈发 电机可通过调节转子励磁电流实现软并网,避免并网时发

10、生的电流冲击和过大的 电压波动。在图3的励磁控制系统中,并网前用电压传感器分别检测出电网和发电机电压 的频率、幅值、相位和相序,通过双向变流器调节转子励磁电流,使发电机输出电 压与电网相应电压频率、幅值及相位一致,满足并网条件时自动并网运行。由图 5 看出,并网后定子电流有振荡现象,这是由于在并网试验中没有采用有功和无功功 率闭环控制造成的,采用闭环控制后,发电机的功角保持不变可解决电流震荡问题。皿5发电机井网过程定干电压和电注渡劭 FiR.5of stator或 and current duringconnrctinE generatar to supply mains如图5所示,并网前发电

11、机电压略高于电网电压, 并网后发电机电压即为电 网电压。并网前发电机电流为辅助负载的电流,并网后的电流为馈入电网的电流。 辅助负载用于并网前的发电机电压和电流监测,并网后将辅助负载切除。为了便于并网前后发电机定子绕组电压电流的比较, 并网试验中采用了辅助负载检测并 网前定子绕组的电压和电流,在实际 VSCF系统中,不一定需要辅助负载,可检 测与比较电网和发电机的端电压以确定是否满足并网条件。4.4 三态转换控制在亚同步速运行时,变流器向转子绕组馈入交流励磁电流,同步速运行时变 流器向转子绕组馈入直流电,而超同步速运行时转子绕组输出交流电通过变流器 馈入电网。亚同步、同步和超同步三种不同运行状态

12、的动态转换是变速恒频双馈 风力发电机励磁控制的一项关键技术。由于风速变化的不稳定性,风力发电机难以长时间稳定运行在同步速。为了 避免反复跨越同步点和在同步速附近小转差区的控制难度,在实际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中,总是把稳定运行工作点选在避开同步速附近小转差区(| s|0.05)以外的区间。自然,跨越同步点是难免的。跨越同步点的三种运行状态的转换可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是采用“交-直-交”控制模式,二是采用“交-交”控制模式。“交-直-交”控制模式是随着 发电机转速的增高逐渐降低转子绕组电流的频率,当转速接近同步速时供给转子绕组直流(此时转子三相绕组为“两并一串”的联接方式而变流器以PWM方式控制不同桥臂的三个功率开关器件同时导通或关闭,输出可控的直流励磁电流)。 当转速超过同步速后,变流器停止直流供电,此时转子绕组向变流器输出转差频 率的交流电。采用“交-直-交”控制模式的发电机跨越同步速时的转子电流实测 波形如图6所示。“交-交”控制模式因省去了向转子绕组供直流电的环节,控 制稍微容易一些,但三种运行状态转换的平滑性稍差一些,其转子电流试验波形如图7所示。交”转换模式的转子电谨波形卜 i财 l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