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病治疗原则与通络药物_第1页
络病治疗原则与通络药物_第2页
络病治疗原则与通络药物_第3页
络病治疗原则与通络药物_第4页
络病治疗原则与通络药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络病治疗原则与通络药物1 “络以通为用”得治疗原则络脉广泛分布于人体上下内外得网络系统,承载经脉中 运行得气血并将其敷布渗灌到脏腑组织,其络属脏腑肢节、 津血互换、营养代谢、温煦充养、调节控制诸功能都与其“行 血气”这一基本功能密切相关,因此络脉通畅无滞、气血流 行正常就是络脉系统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得基础。由于络 脉结构特点支横别出、逐级细分、络体细窄、网状分布而决 定得气血流缓、面性弥散得运行特点,导致各种内外病因伤 及络脉而致络病,其病机特点为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易积 成形,而其病理实质则为“不通”。中医学补偏救弊、调整阴 阳等所有治疗得最终目标就是恢复机体得正常生理状态。络 脉就是气血

2、运行得通路,络病治疗得根本目得在于保持络脉 通畅以恢复其正常功能,故“络以通为用”得治疗原则正就 是针对络脉生理特点及络病病理实质而提出得。实际上,从内经到清代叶天士络病治疗均体现了“通” 得特点,素问三部九候论指出:“经病者治其经,络病 者治其络血,血病身有痛者治其经络。其病者在奇邪,奇邪之 脉则缪刺之,留瘦不移,节而刺之。上实下虚,切而从之,索其 结络脉,刺其出血,以见通之”,明确提出刺络血治疗得目得 在于通络脉。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篇 提出:“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与”,并创制旋覆花汤散结通 络治疗肝着,大黄蛰虫丸治疗虚劳,鳖甲煎丸治疗疟母,实开 通络方药治疗络病之先河。迨至

3、清代叶天士演绎推广“通” 法之义,提出“凡病宜通”得治疗思想,发展了仲景通络治法 方药,其通络之法,多以辛味为主,提出“络以辛为泄”得观 点,形成辛温通络、辛香通络、辛润通络等治法,正如临证 指南医 案所载:“用苦辛与芳香,以通络脉”,“瘟聚每因 脉络不通,治宜辛香通络宣畅气血。”对久病久痛络脉瘀 阻诸证,推崇仲景虫药通络之法,指出虫药“飞者升,走者降, 灵动迅速”,功专“追拔沉混气血之邪”、“搜剔络中混处之 邪”,使虫类通络治疗成为络病治疗得一个显著特色。即便 对络虚诸证,叶天士亦认为“至虚之处,便就是容邪之处”, 主张“大凡络虚,通补最宜”,其用“辛甘温补,佐以流行脉 络”。可见从内经、张

4、仲景到叶天士络病治疗都突出一个“通”字。由于络病得发病因素、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各异,虽“络 以通为用”得治则普遍适用于络病治疗,但通络之治法却各 有不同,正如高士宗医学真经所云:“通之法各有不同, 调气以与血,调血以与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 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祛除络病 之因以利络脉通畅,采取入络药物疏通络脉,针对络脉病变 引起得继发性病理改变采取有效治疗方药,皆可调整络病病 理状态,有利于络脉运行气血功能恢复,达到“通”之目得。 络病成因不同,外有六淫、瘟疫之邪,内有痰湿阻滞、血瘀阻 络、五志过极、气机郁滞或虚气留滞久病久痛入络,故有理 气、益气、祛风

5、、散寒、化痰、利湿、解毒通络等络病审因 论治得方法,及时祛除络病病因即可达到通畅络脉得目得。 在祛除病因得同时采用直接通络治法药物如辛味通络、虫药 通络、藤药通络、荣养络脉等常会使络病治疗临床疗效更为 明显,这些药物就是从张仲景到叶天士通络治疗得宝贵经验 总结,对络脉具有直接得疏通作用。络病作为继发性致病因 素也会引起脏腑以及骨、筋、肉、皮等组织得继发性病理改 变,因此在祛因通络、直接通络得同时应配合修复继发性病 理改变得药物。络病作为各种致病因素引起得病理状态,处 于其发生发展得不同病理阶段,临床表现出不同得证候类型, 如络气郁滞(或虚滞)、络脉瘀阻、络脉纟出急、络脉瘀塞、热 毒滞络、络息成

6、积、络虚不荣、络脉损伤,临床应综合考虑 不同证型得发病因素、病程阶段、病理类型,把驱除病因、 直接通络、修复继发性病理改变治疗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切 中病机、丝丝入扣、若合符节得络病治疗方药。2常用通络药物2 1辛味通络 辛味药辛香走窜,行气通络,正如叶天士 所言:“络以辛为泄”,“酸苦甘腻不能入络”,指出了辛味 药对疏通络脉具有重要作用,常用药物有辛香通络之降香、 麝香、檀香、薙白、乳香、冰片等,辛温通络之桂枝、细辛 等,辛润通络之当归尾、桃仁等。2、2虫药通络 虫类通络药性善走窜,剔邪搜络,就是中 医治疗络病功能独特得一类药物,久病久痛久瘀入络,凝痰 败瘀混处络中,非草木药物之攻逐可以奏效,

7、虫类通络药则 独擅良能。从功能特性区分虫类通络药物基本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化瘀通络药,主要适用于久病久痛络脉瘀阻,闷痛刺 痛,或结为疔 徽 积,或风湿痹痛,或中风偏枯,或虚劳干血, 肌肤甲错,常用药物有水蛭、土鳖虫、虻虫、鼠妇、虫齐嬉等; 一类为搜风通络药,主要用于络脉细急,卒然不通而痛,或一 过性头晕肢麻,言语骞涩,或肢端遇寒青紫麻木疼痛,常用药 物有全蝎、跌蚣、地龙、蝉蜕、露蜂房、乌梢蛇、白花蛇等。2、3络虚通补 络虚通补常用于络病日久,营卫失常,络 脉失于荣养,脏腑组织失于渗灌得病证,叶天士首倡“络虚通 补”治法,提出“大凡络虚,通补最宜”之说。常用药如益气 之人参,温阳之鹿茸,滋阴之麦

8、冬,养血之阿胶;血肉有情之 品通灵含秀,能培植人身之生气,亦就是叶天士通络治疗得 常用药物,如鹿角胶、紫河车、猪羊脊髓、牛胫骨髓等。2、4藤药通络取类比象就是中医临床用药得常用原则, 藤类缠绕蔓延,犹如网络,纵横交错,无所不至,其形如络脉, 对于久病不愈,邪气入络者,可以藤类药物通络散结,正如 本草便读所说:“凡藤类之属,皆可通经入络。”常用藤 类药物有雷公藤、络石藤、忍冬藤、青风藤、鸡血藤等。对通络药物借助现代实验科学技术手段深入探讨其通 络治疗得作用机制,阐明其科学内涵,对揭示络病得本质并 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得理论及临床意义。同时也应当瞧到, 这些通络药物得总结还处于较为原始得阶段,这可

9、能与络脉 与络病理论体系尚未能完整建立有直接得关系,同时从药物 分类上也存在着不符合逻辑得不按同一标准分类得现象。 3通络药物按功能分类 辛味通络、虫药通络、藤药通络及络虚通 补就是对古代医家通络治疗络病用药经验得总结,具有重要 得学术价值。但同时也应瞧到药物分类上存在不按同一标准 得有悖逻辑现象。为了使药物分类更具有逻辑性,提出按同 一标准得分类方法,以功能为标准将通络药物分为流气畅络 药、化瘀通络药、散结通络药、祛痰通络药、祛风通络药、 解毒通络药、荣养络脉药7大类,便于临床把握运用。这种 分类打破了传统得通络药分类方法,如辛味通络药包括辛香 通络、辛温通络、辛润通络,其中辛香、辛温以流畅

10、气机为 主归为流气畅络类药,辛润通络系指辛味药具有润通活血作 用得药物如当归尾、桃仁等,按照新得分类方法应归为化瘀 通络药。又如藤药得钩藤之熄风通络、天仙藤祛风通络、虫 类全蝎等之搜风通络,均归为祛风通络药,藤类药之鸡血藤 则归为化瘀通络药。3、1流气畅络 流气畅络主要采用辛味药辛香流气,通 畅络气,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辛可“通气”,清代叶天 士强调辛味药流气畅络得独特作用:“络以辛为泄”,“攻坚 垒,佐以辛香,就是络病大旨”。流气畅络药主要用于运行于 气络中得络气郁滞,同时也对脉络得血液运行具有疏畅作 用。常用药物有辛香理气之降香、乳香、檀香,辛温通络之 桂枝、细辛、薙白,辛香开窍之麝香、冰片

11、,辛香走窜专擅鼓 动络气运行之马钱子、麻黄等。旋覆花虽属咸温药,但其降 气化痰为张仲景治络病祖方旋覆花汤得君药。3、2化瘀通络 化瘀通络药主要应用于络脉瘀阻,络脉 瘀阻就是络病常见得基本病理变化,其“久病入络”、“久痛 入络”、“久瘀入络”得发病特点,“易滞易瘀”、“易入难出”、 “易积成形”得病机特点,反映了血瘀日久阻络得病机变化, 临床常随其瘀阻络脉部位而表现各有不同,如瘀阻脑络则为 头晕头痛,甚则脉络瘀塞中风偏瘫;瘀阻心络则为胸闷胸痛, 瘀阻肺络则为喘促气短,面色藜黑;瘀阻肝络则胁下疼痛,甚 则发为鼓胀;瘀阻肾络则小便不利,甚则水肿;瘀阻四肢之络 则有麻木疼痛,关节屈伸不利。古人在长期络

12、病治疗实践中 总结出化瘀通络得药物特点,汉代张仲景首开虫药化瘀通络 之先河,清代叶天士阐明虫类化瘀通络药搜剔疏拔善除络中 瘀结沉痼之邪得特长,同时提出辛润药物当归尾、桃仁活血 通络得特殊功效。此外根据中医取类比象得原则,临床常用 藤类药通络,如鸡血藤。依据络脉瘀阻轻重之不同,归纳化瘀 通络用药经验及药物功能特点大体可将其分为3类,养血与 血通络药如当归、鸡血藤,辛润活血通络药如桃仁,搜剔化瘀 通络药如水蛭、土鳖虫、虻虫、蜒螂等。3、3散结通络 散结通络常用于邪气稽留络脉,瘀血与 痰浊凝聚成形息而成积得病变,如疔 徽 积痞块、乳房结块、 颓疝等病证。中医所谓积证既包括邪入五脏阴络留而成积得 病变

13、类型,如难经记载了五脏之积即就是脏腑络脉瘀滞 积聚成形得病变,还包括癌瘤等属于恶性肿瘤范围得疔 徽 积。早在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治疗疟母得鳖甲煎丸方 中即用鳖甲“入肝络搜邪”(金匮要略论注),清代吴鞠 通温病条辨亦认为方中鳖甲:“守神入里,专入肝经血分, 能消疔 徽 瘟,领带四虫,深入脏络。”常用散结通络药有穿 山甲、莪术、山楂核、橘核等。3、4祛痰通络 祛痰通络常用于以痰湿为主得络脉瘀阻, 痰湿阻络因痰得性质及所处部位而临床表现各异,如风痰阻 络常见肢体麻木、口角歪斜,湿痰阻络或见咳痰量多,或为痰 湿脂浊阻滞脉络而见胸闷头晕,痰热阻络或见咳痰黄稠,或 为痰热内扰脑之气络而有神昏谑语之变。故祛

14、痰药以其功能 特点又分为祛风痰通络药如白附子、皂英,祛湿痰通络药如 天南星、白芥子,祛热痰通络药如天竺黄、鲜竹沥、丝瓜络。3、5祛风通络 祛风通络就是指运用辛散祛风或熄风止 痉得入络药物治疗风邪袭络所致抽搐、痉挛、动摇、震颤等 病证。风病范围很广,病情变化比较复杂,概言之可分为外风 与内风两大类。外风就是指风邪侵入人体,留于肌表、经络、 筋肉、骨节所致。由于寒、湿、燥、热诸邪与风邪结合为患, 故又有风热、风湿、风寒等区别。外风主要表现为头痛、恶 风、肌肤瘙痒、肢体麻木、筋骨挛痛、关节屈伸不利,或口 眼歪斜,甚则角弓反张等症。内风大多就是指内脏病变所致 得风病,其病机有肝风上扰、热盛动风,病机本

15、质则为脑之气 络为热毒熏蒸所致,阴虚风动及血虚生风则为脑之气络失于荣养,导致脑之气络功能失常故 有眩晕、震颤、四肢抽搐、足废不用、语言赛涩,或卒然昏 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由脑之气络所致 内风证常表现为高级神经功能失常及所支配骨骼肌痉挛抽 搐,而脉络纟出急亦即西医学之血管痉挛也应属内风袭络证。 在治疗上,外风宜散,内风宜熄,风之顽疾宜搜风之治,故祛 风通络药按其功能及适应证可分为熄风通络如钩藤、僵蚕、 羚羊角,搜风通络如全蝎、娱蚣、蝉蜕、乌梢蛇、白花蛇,散 风通络如雷公藤、忍冬藤、青风藤、海风藤、络石藤、天仙 藤等。3、6解毒通络 解毒通络常用于毒邪滞于络脉引起得病 证,滞络之热毒有内外之分,外来之毒包括温热火毒或温疫 之邪,内生热毒多由络瘀日久化热生毒。热毒滞络或发为痉 厥抽搐、神昏谑语,或为痈疽,或发为中风偏瘫。牛黄功善解 毒通络,治疗温热病热陷心包、中风痰热、热极生风以及口 舌生疮、咽喉肿痛、芥疮痈疽等病证均具有显著疗效。3、7荣养络脉荣养络脉药主要以补益药为主滋荣温养 络中气血阴阳不足,主要用于络虚不荣证。络虚包括络中气 血阴阳得不足,气虚主要指络气亏虚,主要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