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测试题及答案_第1页
中医基础理论测试题及答案_第2页
中医基础理论测试题及答案_第3页
中医基础理论测试题及答案_第4页
中医基础理论测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基础理论测试题(适用于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医技等专业)姓名:科室:得分: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下列哪一项是五行相生的次序:A.木t土t水t金t火t木B.水t火t金t木t土t水C.金T木T水T土T火T金D. 土T金T水T木T火T土E.火T金T水T土T木T火2下列哪一项对人体的滋润作用较为明显:A.精 B.津C.液D.阴液E.血3下列哪一项属于肾的生理功能:A.运化水液B.通调水道C.主宰全身水液代谢D.为水液运行之道路E.贮尿、排尿4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疠气形成的社会因素:A.战乱不停B.气候反常C.社会动荡不安D.生活极度贫困E.工作环境恶劣5下列哪一项是中医探求病因

2、的主要方法:A.整体观念B.辨证论治C.辨证求因C.试探反问E.详问发病经过6下列哪一项血的病理变化与脾胃虚弱有关:A.血虚B.血瘀C.血寒 D.血热 E.血脱7下列哪一项是气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A.动力B.原料C.动力和原料D.气能化津E.气能生精8寒痹又称痛痹,主要反映了哪一致病特点:A.寒为阴邪B.寒邪易伤阳气C.寒主收引D.寒性凝滞E.湿性重浊9瘀血在舌质上表现为:A.舌质紫暗B.舌质淡红C。舌质淡白D.舌质鲜红E.舌质红绛10. 疫疠之气流行,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起着主导作用的是:A.正胜邪负D.正气虚衰C.正邪两盛D.邪气致病E.正气未虚11. 至虚有盛候”,其疾病的本质属

3、:A.实证 B虚证C虚转为实D实转为虚E虚实错杂12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男子五八”的生理表现是:A面始焦,发始堕B面皆焦,发始白C筋骨劲强,真牙生而长极D天癸至,精气溢泻E发堕齿槁13. 某些疾病,常反复发作,而在未发作阶段全无症状或体征,几乎与常人无异。此属下列中 何种类型:A病已痊愈B原发与继发C卒发与徐发D急性发作与慢性缓解期反复交替E.复发与休止交替14. 素患眩晕,突然昏仆,鼾睡,左半身不遂,属于:A.徐发B伏而后发C并病 D.继发E复发15. 由实转虚的机理,主要在于:A.胃气虚弱,饮食减少B中气不足,抗邪无力C中气不足,脾失健运D误治,使病情迁延E.邪气亢盛,损伤元气二、B型题(每

4、小题1分,共10分)A.阴阳二气的交感B.阴阳二气的制约C阴阳二气的运动D. 阴阳二气的平衡E阴阳二气的互根1. 万物发生和变化的根源是:2. 实现阴阳交感的基础是:A.心 B.肾 C.脾 D.肺E.膀胱3. 答案中哪一项为 “君主之官 ”:4. 能“主二便 ”的脏腑是:5. 水谷精微的转输最主要依靠哪一脏:A.肝与脾 B.心与肾 C.肺与肾 D.肺与脾 E.肝与肾6. “水火相济 ”说明哪两脏的关系:7. “乙癸同源 ”说明哪两脏的关系:8. “金水相生 ”说明哪两脏的关系:A.汗出恶风B.皮肤干涩C狂躁妄动D.下利清谷,小便清长E. 下利粘液,小便浑浊9. 火热之邪致病可见:10. 湿邪致

5、病可见:三、D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 阳盛则热属于下列中哪几项:A.阳偏盛 B.阴阳偏衰C.实热证D.虚热证 E.格阳证2. 过逸是指:A.长时期不参加劳动B.长时期不进行体育锻炼C.患病适当休息D.长时期脑力劳动E.长时期足不出户3. 下列病机与病证中哪两项相互有关:A.阳盛格阴B.真寒假热证 C.阴盛格阳 D.虚热证E.寒实证4. 气虚致血瘀者,最适宜的调理方法是下列中哪两项:A.补气为主B.佐以养血C.活血化瘀0佐以活血化瘀E.佐以补气5. 六腑的生理特点可概括为:A.泻而不藏B.满而不能实C.藏而不泻D.实而不能满E.以补为用6原有疾病 少愈”进人病理静止期,从正邪相搏角度言

6、,其病理一般是:A.邪气炽盛B.余邪未尽C.正气已虚D.正气已复E.邪正俱实7淖,夜亏损可引起血的哪几种病理变化:A.血燥B.血热C.血虚 D.血瘀 E.出血8. 下列中哪两种为顺应肺的生理特性的治法:A.补气升提B.宣肺散邪C.苦温燥湿D. 降气宽胸E.甘寒生津9. 内经和李时珍分别称脑为:A.神明之府B.五脏六腑之大主C.髓海D. 元神之府E.精明之府10. 下列经脉与循行部位,哪两项有关:A.心经 B.肾经C.连目系四、X型题(每小题1分,共5分)D.抵小腹E.经乳头1. 下列哪几项属于津液的范畴:A. 人体各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B. 涕液C.人体的血液D.汗液E.尿液2. 汗出过多,可以

7、损耗下列中哪几项:A.气 B.血C.精D.津液E.营气3. 脏腑气机升降运动的规律体现出下列中的哪些特点:A.升已而降B.降已而升C.升中有降D. 降中有升E.升降出入4. 以下关于 “六腑”的说法,哪些欠妥:C.大多为中空之脏器A. 六腑都直接与水谷接触B. 六腑为 “泻而不藏 ”之腑D.参与水谷的消化或传导E.满而不实”为六腑生理特点5. 下列六淫病邪中,哪些可与湿邪相兼:A.风邪D.寒邪C.燥邪 D.火邪E.暑邪五、填空题 (每空0.5分,共10分)1. 饮食偏嗜可分为 、 以及偏嗜饮酒三个方面。经证2. 在伤寒论中,凡二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者称为 ;凡一经病症未罢又出现另候者称为 。

8、3. 寒热病性之所以发生转化,主要是由于病邪 的缘故。4. 滋阴以制阳,用于阴虚无以制阳表现阳亢的 证,采用 的方法以制约阳亢。5. 根据 等不同特点,制订适宜的 ,这种原则称为 “因人制宜 ”。6. 肺开窍于 ,在志为 ,在体合 ,其华在 ,在液为 7. 十二经脉中,属腑络脏的经脉有 , , , ,和。(要写出全称 )六、判断题 (每题1分,共10分)1. 伤寒杂病论即后世的伤寒论。()2. 阴阳的消长是相对的,阴阳的平衡是绝对的。()3. 肺金的肃降,以制约肝气、肝火的上升,称为金克木。()4. 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5. 脾之所以能统血,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密切相

9、关。()6. 在五脏中,脾肾两脏与阳虚内寒的产生关系最为密切。()7. 气化即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8. 奇经与奇恒之腑的关系较为密切。()9. 燥性干涩,最易伤津耗气。()10. 对“六郁 ”病机有创见性阐释的着作是丹溪心法。( )七、名词术语解释 ( 每题 2分,共 10分)1. 五行:2. 天癸:3. 虚中夹实:4. 上气不足:5. 正治:八、简答题 (每题5分,共 10分)1. 简述肺主治节的含义及具体体现。2. 简述气的防御机能与疾病的关系。九、论述题: (每题10分,共 20分)1. 何谓 “肝主疏泄 ”具?体有哪些生理作用 ?2. 试述瘀血的共同致病特点。附: 答案要点一、A型

10、题1.D2.B3.C4.B5.C6.A7.C8.D9.A10.D11.B12.E13.E14.D15.E二、B型题1.A2.C3.A4.B5.C6.B7.E8.C9.C10.E三、D型题1.AC2.AB3.BC4.AD5.AD6.BC7.AD8.BD 9.CD10.AC四、X型题1. ABDE2.ABD 3.ABCD 4.AE 5.ABE五、填空题1. 饮食的五味偏嗜;饮食的偏寒偏热2. 合病;并病3. 从化4. 虚热;滋阴5. 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治法与方药6. 鼻;悲;皮;毛;涕7. 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六、判断题1. X 2.

11、X 3.V 4.V 5.V 6.V 7.X 8.V 9. X 10七、名词术语解释1. 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2. 指肾中精气逐渐充盛而产生的一种能促使人体生殖机能成熟的物质。3. 指病理变化以正虚为主i又兼夹实邪结滞于内的病理变化。4. 指脾气虚损,升清无力,水谷精微不能上奉,头目失养的病理变化。5. 是逆其疾病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逆,是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此法适用 于疾病的现象与本质相一致的病证八、简答题1. 指肺通过治理调节气血津液,辅助心共同完成对全身的治理调节作用,体现于四个方面:调节呼吸运动;调 节气机;调节血液运行;调节津液输布。2. 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关:气的防御功能正常,不易发病,即使发病也易治愈。气的防御功能低下, 易于染病,患病后难愈。九、论述题1. 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肝主疏泄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五个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