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校情境德育探析 中 文 摘 要社会转型的加速,人们价值观的多样化,使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面对这一挑战,学校德育工作必须以新的视野、新的方式、新的内容积极地予以回应,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以情境为中心”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建构“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新三中心论”呼声迭起。情境德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文试从科学阐述情境德育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探索情境德育的实践要求,并针对大、中、小学的不同情况,尝试设计了类型各异的德育情境,为“情境德育”这个新课题作了些粗浅探析。 论文主要分为三个篇章:第一篇为理论篇,主要
2、概述情境德育的相关理论。其一,阐释清楚了德育情境、情境德育两个核心概念及其内涵。其二,详尽分析了情境在德育过程中的功能,包括引导思想道德情感、激发思想道德动机、提高思想道德认识等。其三,挖掘出情境德育中展现的德育理念,如情感陶冶、审美孕育、活动提升等。其四,对情境德育的理论依据作了一定的探寻,分别阐述了它的哲学依据、脑科学依据、心理学依据和美学依据。最后,从两方面尝试界定了情境德育的价值,即关注学生主体生命性;顺应教育改革精神,提高德育实效性。 第二篇为实践篇,主要从情境德育的目标、过程、评价三维度有逻辑地展开,此为重难点集中篇。首先,将情境德育的目标细化为触动学生的情感,促成“移情育德”;启
3、迪学生的思想道德敏感性;培养学生的理性思想道德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中自觉践行思想道德行为。其次,把情境德育的过程有机地分解为四阶段?创设德育情境、启发感受领悟、引导反思生成和促进整体升华。再次,对情境德育的评价作出了四层次的解析:评价特点、评价指标维度、评价主体、评价方法。 既然是本着追求德育实效的目标,所以,本文最终通过第三篇设计篇来体现论文的创新所在。先对情境德育过程中设置的德育情境作了两个角度的类型分析:根据德育效能的分类;根据真实程度的分类。接着列出了德育情境的设计要素:德育目标、情境素材、情境场景、情境活动、情境设计说明。然后,界定了德育情境的几个设计原则?生活性、针对性、多
4、样性、主体性和活动性。最后,针对小、中、大学的不同特点,针对不同类型情境的德育效用,设计了三个实例? “在集体中学会合作(小学)”的体验情境;“你懂得关爱吗(中学)”的人际体谅情境;“交通协管”志愿行动(大学)的真实情境。 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一是能抓住当前情境德育的研究热潮,也算是与时俱进。二是本文三个篇章的安排,使文章框架既有层次感且具逻辑性,令人一目了然。三是在三个篇章中,均提出了自己不少见解,如情境德育的内涵;情境德育的价值界定;情境德育的目标解析;情境德育的评价探析;德育情境的设计要素和设计原则。四是基于情境德育的设计、可操作性是德育走出困境的破解之方的现实原因,本文致力于打造情
5、境德育设计篇为创新点,以体现论文研究的实用性和创造性,精心设计的三个实例便是一种努力。关键词:情境德育 德育情境德育Abstract The ones that made the transition in the society were accelerate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peoples values, the substantial results of making moral work receives more and more severe challenge. In the face of this challenge, the moral
6、works of the school must be responded actively with new vision, new way , new content, demanded with students development and m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Regarding the “contextuality as the centre ”is one of the guidelines of present basic educational reform of our country, building and con
7、structing“three new centre theories” voice that “setting up a new three-centered theory i.e. making the students, the situation and activity as the center,”have happened frequently.The contextuality of moral education is to arise at the historic mo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act that like this. Th
8、is text tries to from the foundation of the relevant theory of explaining the contextuality of moral education scientifically, explore that practice of the contextuality of moral education is required, and direct against different situation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middle school and university, try
9、 to design the moral situation with different type.The thesis has done some elementary analysis for this new subject of “the contextuality of moral education.”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mainly:The first is a theory chapter, sum up the relevant theory of the contextuality of moral educ
10、ation mainly. First, explainning the two key concepts and connotation:moral situation, the contextuality of moral educationSecond,analysing the function in the course of the contextuality of moral education particularly.Including leading the ideology morals emotion, exciting the motive of the ideolo
11、gy morals, improving the ideology morals to know etc. Third, excavating out the moral idea represented in the contextuality of moral education.For instance,edifying the emotion,gestating the aesthetics, promoting the activity etc. Fourth, having done certain seeking to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12、the contextuality of moral education and found its philosophy basis, brain scientific basis, psychological basis and aesthstic basis respectively. Finally,try to define the value of the contextuality of moral education from two respects , paying close attention to students principal part life; Compl
13、ied with educational reform spirit, improving the the effect of moral educationThe second one is a practice chapter.The goal,the course,the appraising are composed of the three-dimension degree, launching logic from the contextuality of moral education mainly,which is the heavy centralized one of di
14、fficult point. First of all,subdivising the aim into four parts:inspiring the touch emotion of student; facilitating empathized moral education;inspiring students ethical sensitiveness of thought; training students rational ethical thinking ability of thought; arousing the experience empathy which h
15、elp the students to make their moral behavior into the real life. Secondly,dividing the course of the contextuality of moral education into four stages organically-setting up the moral situation,inspiration and experience and comprehension,leading and reviewing then producing and promoting the whole
16、 distillation. Moreover, have made the analysis of four levels to the appraisal of situation moral: appraise the characteristic , evaluation index and link degree,appraise the subject,appraise the methodSince in line with the goal of pursuing the effect of moral education, the thesis has designed in
17、novative that the chapter reflect the thesis through the third finallyAnalysing the type of two angles to the moral situation that is set up in the situation moral course first: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moral efficiency;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true degree. Then has listed the
18、 design key element of the moral situation: moral goal,situation material,situation scene,situation activity, situation specification. Then, defining several design principles of the moral situation -living,pertinence,variety,entity and activity. Finally,to being lightened the characteristic more,th
19、e chapter direct against moral utility of situation of different kinds, have designed three examples ? “Experience situation that learn to cooperate in the collective primary school”; “Consideration situation:do you know how to care about others?the middle school ”; “True situation: the volunteer ac
20、tion of aidance and supervisor in trafficuniversity .”The characteristic and innovation of this thesis can be concluded the following aspects.First,it can catch the research upsurge of present situation moral,can be regarded as and growing with each passing hour too. Second,the arrangements of three
21、 chapters, making the frame of the article level sense and logically, making it understood clearlyThird,proposed oneself much opinions in three chapters, such a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textuality of moral education;the value of definition of the contextuality of moral education;the goal of the co
22、ntextuality of moral education is analyzed;appraisal analysis of the contextuality of moral education;the design key element of the moral situation and design principle. Fourth,the design,effectivity based on the contextuality of moral education are square realistic reasons analysed and explained wh
23、y the moral extricates oneself from a plight, to solve the problem in the moral education in school, and that is the effect of moral education. This thesis is devoted to making the contextuality of moral education and designing the chapter to click in order to innovate,the practicability and creativ
24、ity studied in order to reflect the thesis, three examples well-connected are a kind of effortsKey words: the Contextuality of Moral Education , Moral situation , Moral Education 目录第一篇理论篇 1一、情境德育的概念及其内涵1 (一)德育情境1 (二)情境德育2 二、情境在德育过程中的功能3 (一)引导思想道德情感 3 (二)激发思想道德动机 3 (三)提高思想道德认识 3 (四)启发思想道德智慧 3 (五)塑造思想
25、道德品质 3 (六)形成思想道德能力 4 三、情境德育中展现的德育理念 4 (一)情感陶冶4 (二)审美孕育5 (三)活动提升5 (四)生活浸染5 (五)创新激活6 四、情境德育的理论依据 6 (一)哲学依据6 (二)脑科学依据 7 (三)心理学依据 8 (四)美学依据9 五、情境德育的价值界定 9 (一)关注学生主体生命性 9 (二)顺应教育改革精神,提高德育实效性11 第二篇 实践篇11 一、情境德育的目标 11 (一)触动学生的情感,促成“移情育德” 11 (二)启迪学生的思想道德敏感性 12 (三)培养学生的理性思想道德思维能力 13 (四)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中自觉践行思想道德行为13
26、 二、情境德育的过程 14 (一)创设德育情境 14 (二)启发感受领悟 15 (三)引导反思生成 16 (四)促进整体升华 17 三、情境德育的评价 17 (一)情境德育的评价特点 18 (二)情境德育的评价指标维度18(三)情境德育的评价主体 18 (四)情境德育的评价方法 19 第三篇 设计篇 20 一、情境德育过程中设置的德育情境类型 20 (一)根据德育效能的分类 20 (二)根据真实程度的分类 24 二、德育情境的设计要素25 (一)德育目标 25 (二)情境素材 25 (三)情境场景 25(四)情境活动 25 (五)情境设计说明 26 三、德育情境的设计原则26 (一)生活性 2
27、6 (二)针对性 26 (三)多样性 27 (四)主体性 27 (五)活动性 27 四、德育情境的设计实例28(一)体验情境:在集体中学会合作 (小学)28(二)人际体谅情境:你懂得关爱吗 (中学)31 (三)真实情境:“交通协管”志愿行动(大学) 34 主 要 参 考 文 献38 后 记 42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人们价值观的多样化,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越来越受到挑战。面对这一挑战,学校德育工作必须以新的视野、新的方式、新的内容积极地予以回应,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求。情境德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第 一 篇理 论 篇一、情境德育的概念及其内涵(一)德育情境 德育情境是教师根据
28、德育目标和学生思想道德形成、发展的规律,精选或创设的蕴涵着、体现着教师意图的,以真实、生动、鲜明的形象为主体的教育场景。 “境”指的是教师精心设置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心理氛围,师生关系等。“情”指寓于“境”中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及“境”本身所蕴涵的情感。1情因境生,情在境中,境为情设,情与境的和谐统一构成了德育情境。 德育情境与环境的区别主要在于,环境更多的指涉活动主体置身于其间的物质的、外在的、客体的存在对象,而德育情境更多的关涉活动主体所拥有的文化的、2精神的、心理的、内在的、主体的体验、氛围和人际互动。和环境相比,德育情境更多地表现出它的人为性,它是教师精心选择或创设的,
29、更多的体现着教师的意图,有更显著的教育意义和作用。 德育情境融形、情、意、理于一身,具有真切、浓情、深刻、明理的特点。所谓真切,是指德育情境给学生带来的形象真实感。德育情境有些是真实的,其“真”自不待言。但有时为了需要,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虚拟的、模拟的或想像的德育情境。这些德育情境虽不是实际的,但是它们源于真实的生活,也可使学生如临其境,使其形成真切的感受。 所谓浓情,是指德育情境蕴涵的与德育目标一致的浓厚的情感,这种情感能感染学生,使其生发以致形成与德育情境中的情感相一致的情感。 所谓深刻,是指德育情境包含着教师明确的教育意图,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和作用,是为实现德育目标而精选或创设的。德育情境
30、本身的意义和其所包含的教师的教育意图有时是隐性的,学生往往意识不到。德育情境本身的意义和其所包含的1范树成,德育过程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73 2肖川,教育情境的特质,中国教育报,2002.2.26 意图只有在学生经过与德育情境的交互作用后才能变为现实。 所谓明理,是指德育情境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有助于学生通过德育情境活动建构德育目标所要求的思想观点,形成相应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情境德育 情境德育是指教师根据德育目标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引导他们融入其中,激发他们的智慧,鼓励3学生自主选择道德行为方式,并在情境中加以训练与
31、体验,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德育实践活动。其内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层含义: 作为注重情境因素的思想道德教育,情境德育通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以促成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为目标。具体而言,就是触动学生的情感促成“移情育德”;启迪学生的思想道德敏感性;培养学生的理性思想道德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中自觉践行思想道德行为,最终达到其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情境德育注重德育情境因素的运用,其运作机制是教师抓住或有意创设的各类德育情境。德育情境大多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体现德育的方向,并给学生揭示出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而且,德育情境由于是利用
32、环境中各种德育因素的优化选择、组合和加工而创设的,是具体的、可感知的微观教育环境,具有很强的主客体的融合性。因而,德育情境对学生的影响是积极的,是能和人发生交互作用并引发接受主体情感体验的环境。它具有随着情境德育目标、学生发展水平阶段的不同而改变的动态性。 情境德育注重情境体验,发挥学生在情境中的主体性,以利于情境德育具体目标的实现。一般地,情境体验经历的步骤是入境?体验?深化。教师对情境的选择和创设是学生情境体验的基础,要使情境体验达到预期的效果,德育情境的创设至少必须遵循生活性、针对性、多样性、主体性、活动性原则。情境体验是情境德育的核心和关键。教师要从学生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及思想品德状况
33、出发,根据情境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各类情境体验。通过这些体验活动,使学生形成和升华相应的思想道德情感,进而达到对思想道德和人生真谛的深刻理解。但是情境体验不能停留于此,否则置身于其中的体验者获得的体验往往是不深刻、不明晰的。还需要反思升华等环节使获得的体验深刻和明晰,达到理与情的统一,并使体验进一步内化,成为今后思想行为的准则。所以,情境体验的过程事实上是一3潘月俊, 情境德育:“指导”学生生长的道德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2002.10 4个情境意义扩展与主体心灵丰富的过程。 情境德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强调道德教育在一定环境或气氛中进行,并以环境或气氛激发学生进行主体体验和自我成长的教育
34、实践活动。首先,情境德育中的情境都有着丰富的教育特质,是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的。其次,它是通过人与境的互动等教育实践活动展开的。再次,情境德育中也还融合着多种教育方法。最后,和其他教育实践活动一样,情境德育所借助的情境越新颖越有吸引力,则教育效果越好。二、情境在德育过程中的功能情境可以看成是德育过程中的一种机制,情境在德育过程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一)引导思想道德情感 情境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因素,可以激发、培养学生的情感,使其在情境活动中“入情”、“动情”、“移情”、“抒情”,从而使其思想道德情操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陶冶和提升。 情境最突出的一点功能,就是引导学生的情感,调动其生命体验。在体验过
35、程中,情感不仅为体验的内驱力提供能量,而且还有“放大”内驱力的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激活体验者的心理活动,使其快速地综合运用头脑中存储的各种认知策略,迅速地领悟德育情境。 (二)激发思想道德动机 各种各样的德育情境,特别是问题德育情境、体验德育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想道德动机,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德育过程,并在其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作用。 (三)提高思想道德认识 德育情境可以启迪学生的思想道德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反思和领悟,从而提高、深化思想道德认识。 道德价值观是比较抽象的。当我们脱离学生的生活情境大谈诚实、自律、奉献等道德品质时,常常会使学生感到不可理解,而通过具体的德育情境展示,让学
36、生看到诚实、自律等品质的表现则可使学生感到亲近易解。 (四)启发思想道德智慧 同样的行为,在不同的情境中发生,人们对其思想道德价值的感受也不一样。情境德育可使德育内容形象化、生动化和审美化,促使思想道德教育情感化、艺术4范树成,德育过程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71 化、丰富化和生活化,使学生身临其境可感、可触,临场体验,从而扩大和增强学生在德育过程中接受的教育信息,活跃德育过程,激发学生思维,愉悦学生心理,增强记忆力,引发想象力,强化注意力,提升理解力,迸发创造力。这样的德育无疑很好地启发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智慧。 (五)塑造思想道德品质 对于同一个道德范畴,可能会有多种行为表现,需
37、要我们在德育中结合具体的情境去让学生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 德育情境与人发生交互作用,可以引发主体的情感体验。例如,当学生在德育情境中感受到了助人的快乐,感受到了受助的幸福时,他对助人的体验才是清晰的。这种深刻的情绪体验才会激发他不断地助人,不断地向善,也才会让他真正悟到道5德的欢乐,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塑造。 (六)形成思想道德能力 在各种德育情境中,学生的活动可以提高其多方面的能力,例如,道德两难德育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判断、思想道德选择能力;后果德育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想像能力、思想道德推论能力;体谅德育情境、冲突德育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移情能力;问题德育情境可以培养
38、学生的思想道德思维能力;各种真实的德育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将所获得的思想道德观念运用于实际,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实践能力。 德育情境之所以具有以上多方面的功能是因为它可以使学生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与非理性认识、认识和实践等多种活动融为一体,左脑与右脑并用,心与身同行。三、情境德育中展现的德育理念人为优化的德育情境,强化了情感陶冶,拓展了活动空间,追求审美境界,贴6近了实际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活动。根据著名的情境教育专家李吉林的研究成果,推而展之,可将其中展现的德育理念表述如下: (一)情感陶冶 5潘月俊, 情境德育:“指导”学生生长的道德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2002.10 6“优化德
39、育情境,提高德育实效性”课题组:优化德育情境,提高德育实效性课题研究方案,博客中国网2005-06-15 09:30:34传统德育往往注重理性化、规范化、工具化的训导,将充满了诗意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活动淹没在琐碎的事务性的管理中,忽略了情感的巨大作用,容易造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与隔膜,以致削弱了德育的效果。情境德育则充分利用了情感的激活功能、弥散功能、驱动功能、调节功能和陶冶功能,抓住情感纽带,创设情理交融、情境交融的教育空间,能充分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不断激励和引领学生迈向更高的思想道德层次。 优化的德育情境能为学生展示可感的生动场景与形象,使其进入情境后,通过感官与心灵去感
40、受、去体验,与情境发生内在的共鸣,进而领悟、内化蕴涵于其中的意义、价值与理念。在客观环境与主体感受的交互作用与和谐统一中,不断地释放自身的情感能量,同时又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情感品质,形成相对稳定的价值取向,逐步融入个性系统并作为人的素质的重要基础,积极地影响着人格的全面生成。 (二)审美孕育 个人的发展不能没有美。通过审美能陶冶性情,激活潜能,催化德性,促进完美人格的生成。要使德育活动成为展示学生生命力量的最广阔的天地,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凭借美的巨大魅力。在审美活动中,学生的思想道德主体性,也即自由意志的品质才能形成。在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受到良好的审美情趣的熏陶与感染,他
41、们的道德情感才能从中得到培养。 所谓“审美化”情境,主要的要求也可归结为两点。第一,德育应当善于发掘教育内容上的审美因素,即精选道德智慧的成果,充分展示人类道德文明的智慧之光。第二,在德育内容的呈现形式上应当努力作到形象、生动、审美化。比如,在教材方式上,可以尝试小学教材故事寓言化、中学杂志化、大学艺术化的形式。通过这些不显露教育意图的间接方式吸引学生沉浸于美感之中,来达到德育目标。 (三)活动提升 活动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思想道德教育不能离开活动。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过程是学生主动自我构建的过程,这种自我构建表现为主动探索、交7往、选择等活动。以活动促进发展,提升德育实效的主张,就
42、是认为“情境”作为8“人为优化的环境”,其实质是“促使学生能动地活动其中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可以消除学生的距离感、陌生感和异己感,从而在亲和广阔而富有美感和智慧的环9境中主动地活动,在活动中获得充分的发展。 7李庆明,李吉林与情境教育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93 8同上 9同上 情境德育视活动为生命,致力于创设和优化学生的活动空间,激发其生命冲动与道德需要,让他们在活动中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通过自身的感悟、体验、实践,全面地伸展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量。 (四)生活浸染 德育应在生活中进行,离开生活的德育,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情境德育非常注重生活的源泉作用,致力于构建开
43、放的德育系统,主张通过课外教育、主题性大单元、野外教育乃至社区、家庭教育等多种资源,开辟一个使学生与现实得以建10立广泛、普遍、丰富联系的教育空间。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天地里,由近及远,由表及里地渐次认识周围的生活世界,深切感受生活世界的价值与意义,逐步培养积累起对生活的深厚感情,使自身的智慧、道德、审美等素质在坚实而肥沃的现实生活的土壤中得到健全的发展。 (五)创新激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德育是造就一代新人的事业,在创新比任何时候都更能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的时代,它更迫切地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优化的德育情境,因其形象的鲜明、情绪的热烈、
44、空间的自由、人际的和谐,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其处于创造性积极活动的最佳心理状态。学生在德育情境中体验到自主创新的快乐,形成了创新的意识,培养了创新的能力。优化的德育情境能成为学生创新的乐园,成长的沃土。生活的处延等于学校教育资源的处延,等于德育的外延。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创造能力,独具慧眼,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善于组织,将种种生活资源去粗存细,去伪存真,提升为设定现实德育情境的组织材料。学生在鲜活的生活素材中,在具体可感、形式多彩的德育情境中,调动自己的切身体验,投入地去看一次、谈一次、想一次、做一次、笑一次,切实提高自己的素质,切实丰富11自己的情感与心灵。德育创新
45、的天地可望早日走近学生的世界,走进学生的世界!四、情境德育的理论依据(一)哲学依据 10同上 11“优化德育情境,提高德育实效性”课题组:优化德育情境,提高德育实效性课题研究方案,博客中国网2005-06-15 09:30:34 卢梭尤其是杜威的一些哲学观点无疑对情境德育从理论到践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卢梭认为,环境(包括教育)虽然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人决不是环境的牺牲品。除非后者与儿童自由、自然和自动的本性相契合,否则就没有任何意义。一旦环境有可能成为儿童主体的异己物,就有必要帮助他们挣脱这种樊篱而走向自12然,使儿童在自然中率性、自然发展。基于此,卢梭倡导“自然主义课程论”,设计的大部
46、分课程都是在大自然中进行的,这成为野外活动情境德育的思想来源之一。 杜威用自己独特的哲学支撑其主张的“现代教育”。他认为,环境、教育不是外在于儿童的,它是以儿童为中心加以组织的,其目的在于促进儿童自身的“生长”。围绕儿童生长的环境,是一种与儿童的实际生活休戚相关的“真实的经验的情境”。所以,情境德育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他们的活动经验。 然而,无论是卢梭还是杜威,并没有从根本上阐明环境与人的主体活动的辨证关系。真正从根本上指导情境德育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关于人在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与和谐统一中获得全面发展的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观点与卢梭、杜威观点的本质区别就在于,认为人的活动是一个内含着主
47、客观统一性,体现人的全部本质力量的自由创造、自我确认和自我实现的生命历程。脱离这样的生命创造,外部世界、客观环境对于人没有任何意义或价值。就是说,活动实现着双重意义上的创造:一方面是对象世界(客观环境)的创造,另一方面是人自身(主体)的创造。人在这种双重创造中,其主体品质得以建立起来。 马克思主义还认为,人的活动的全面展开,人的活动与现实(环境)的和谐统一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要实现人的自觉全面发展,不能脱离具体的环境和条件,人是在其活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全面发展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创造环13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马克思主义上述关于人的主体性观点和人与环境之间的14相互关系的思想
48、,为情境德育研究奠定了哲学基础。 进入根据德育目标优化的环境,将促使学生在现实环境与活动的交互作用的统一和谐中,获得全面发展。即促使主体的能动活动与现实环境优化的统一,激发学生潜能与培养塑造的统一,最终达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充分发展的统一。 (二)脑科学依据 现代脑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两半球既有分工又有整体联系。对大脑的开发应是全脑的开发,如果大脑在完成某一特定任务时,只限于一个半球的功能发挥,12李庆明,李吉林与情境教育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50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17 14李庆明,李吉林与情境教育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51 15就会导致另一个半球功能的
49、弱化。传统教育过分倚重左脑功能的利用,而对影响人的非语言、非逻辑方面的潜能如直觉、创造性等的开掘则相当的忽视。学生的大脑右半球处于压抑状态,因而影响人才素质中更高层次的悟性的发展。情境德育应国际教育呼唤“右脑革命”的强烈要求,根据大脑思维对人的感觉、知觉、审美、直觉和创造能力产生特殊作用的理论,以其“真切”、“浓情”、“深刻”、“明理”的显著特点,创设生动可感的德育情境,“激活右脑,而使左脑处于暂时的16休息期。” 但是,开发右脑同时并不排斥左脑的作用。在将学生引入德育情境,进行全身心的感受、体验的同时,又引导学生有机地将形象与所学道德观念结合。这就形成大脑两个半球交替兴奋,产生互补,协同大脑
50、两半球的相互作用,从而巧妙地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感性活动与理性活动,言语活动与非言语活动结合起来,大大挖掘了大脑的潜在力量。 (三)心理学依据 首先是暗示与无意识理论。暗示法的倡导者洛扎诺夫曾指出:“即使最强烈的观念,除非和个人的无意识心理倾向相结合,和他的态度动机结合,和他对某一事物的期待相结合,和他的需要兴趣相结合,并且和他个人的情绪、智能、意志以及需17求等特性协调,否则是不能产生暗示的效果的。”情境德育中情境的暗示性及其基本功能,正是基于此学说。情境创设手段就是一种“不显露目的”的“间接方式”,它对学生的心理及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一步步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的过程,就是暗示的作用。通过教学
51、情境、人际情境、活动情境、野外情境等的营造,以不同形式渲染了亲切、愉快、智慧及蓬勃向上的氛围,在这种氛围的“暗示诱导作用”下,学生心理与周围环境产生共鸣。 其次是情绪情感理论。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的情绪和情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由一定刺激情境引起的。二者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主观体验。通常把那些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内心体验称为情绪;而把那些与社会需要(如交往、文娱、教育、道德、劳动等)相联系的内心体验称为情感,例如爱情、友谊、荣誉感、责任感、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二者又紧密相联系:一方面,情感从根本上影响着情绪的表现;另一方面,
52、离开具体的情绪,人的情感则无从表现,所以,情绪是情感的表现18形式,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15李庆明,李吉林与情境教育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53 16李庆明,李吉林与情境教育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54 17李庆明,李吉林与情境教育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55 18孟昭兰,人类情绪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178 情绪情感具有感染功能,也称移情或情感移入、情感共鸣功能。这一功能为情绪、情感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蔓延提供可能,使个体的情绪社会化,同时也为通过情感影响、改变他人情感从而达到情绪控制方面的效果开辟了一条“以情育情”的途径。情绪情感还具有迁移功能即人们常说的“爱屋及乌”。这些为情境德育所强调的关爱、情感的驱动作用以及强化感受、体验、感悟、情绪性理解等等主张提供了合理的依据。 在国内,朱小蔓教授据此提出了由“情动、感受?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技术说明书样本
- 整体厨房装修设计承包范本
- 2024混凝土道路施工合同样本
- 2024品牌代理经营合同版
- 广西壮族自治区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10套【附答案】
- 广告设计制作合作方案
- 保健食品委托代理销售协议书
- 设备维修承包合同2024年
- 2023年高考地理第一次模拟考试卷-(湖北B卷)(考试版)
- 2023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新题典题精练-洋流(解析版)
- 新产品试制流程管理办法
- 通用横版企业报价单模板
- 潜油泵及潜油泵加油机讲义
- 物业服务公司各岗位规范用语
- 医患沟通内容要求记录模板(入院、入院三日、术前、术后、出院)
- 航海学天文定位第四篇第6章天文定位
- 浅谈深度教学中小学数学U型学习模式
- 物理电学暗箱专题30道
- 装修公司员工劳动合同
- 江西上饶铅山汽车驾驶科目三考试线路
- 通过一起放火案件浅析放火案件的移交工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