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相关论文從荀子哲學探討為什麼中國沒有科學──兼論科學如何在生命中生根_第1页
哲学相关论文從荀子哲學探討為什麼中國沒有科學──兼論科學如何在生命中生根_第2页
哲学相关论文從荀子哲學探討為什麼中國沒有科學──兼論科學如何在生命中生根_第3页
哲学相关论文從荀子哲學探討為什麼中國沒有科學──兼論科學如何在生命中生根_第4页
哲学相关论文從荀子哲學探討為什麼中國沒有科學──兼論科學如何在生命中生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從荀子哲學探討為什麼中國沒有科學兼論科學如何在生命中生根 提 要1、為什麼中國沒有科學?這個問題的產生,有其歷史背景,從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從8年抗日戰爭到兩岸中國的戰爭危機;在戰爭的陰影下,在亡國滅種的恐懼中,這個問題浮現,並且日益清晰深刻。2、從中國哲學史中發現:儒家、道家對科學持保留的態度,墨家、名家則持積極的態度,其中荀子是1個異數;從中國科學史中則發現:中國的工藝技術10分發達,但是科學理論10分薄弱,而科學技術的結構也尚未產生。3、儒家、道家的認識論、邏輯和科學格格不入;墨家、名家的認識論、邏輯和科學及工藝技術倒是比較接近,那麼名家、墨家為什麼會失傳呢?它們的失傳和中國沒有產生科學

2、是否有關聯呢?答案的關鍵在於儒家的荀子和法家的李斯對中國的傳統和學術傳統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那就是:學術要為政治服務、學術要為道德服務,反對學術自由,扼殺了名家和墨家的學術生命,也就摧毀了中國自然科學和工藝理論的幼苗。科學如何在中國人的生命中生根?應該要通過荀子的認知心,復活名家和墨家的學術生命,再接上西洋從希臘到羅馬、歐美1系相承的哲學與科學的學術傳統,老幹新枝,根深蒂固,斯為正途。前 言這是1個大題目,而這篇文章是1篇小論文。馮友蘭在1921年已經處理過了。那為什麼我還要寫這篇文章呢?這是因為過去筆者在從事荀學時,發現了1個問題,那就是先秦的儒學中,荀子和科學最接近了,但是如果順著荀學發展下

3、去的話,卻最多只能開出應用的科學技術,無法開出純粹科學,更何況荀學在中國歷代的統治王朝中,並未被採納為官方的意識型態,所以要用荀學開出科學,根本是妄想,要通過儒學來開出民主、科學是當代新儒家的使命,儒學能不能開出民主?我不知道,但是通過儒學開出科學,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除非儒學能做1個創造性的自我改造3,否則應該虛心的接受西洋從希臘到歐美1脈相承的哲學傳統與科學精神靈根自植4,當作自己生命中的1部份,如此才是中國人開出科學的正途5。以下我分成幾個方面來敘述我的看法:1、為什麼產生這個問題?2、從中國的哲學和科學史來考察這個問題。3、從認識論、邏輯來考察這個問題。1、為什麼產生這個問題?為什麼中

4、國沒有科學?在中國5千年的歷史中,這並不成為1個問題。它之所以成為1個問題是中西文化在19世紀中,悲劇性的交會時所產生的。悲劇性的交會造成了中華民族1百510年來的苦難和災禍,亡國滅種的恐懼,時時籠罩在知識分子和人民的心中,在救亡圖存的軍事和政治運動中,在破舊立新的文化運動裡,這個問題開始浮現,並且逐漸清晰,仁人志士們就前仆後繼的想解決這個問題,所以先從歷史上做1個簡單的考察。(1)洋務運動鴉片戰爭失敗之後,魏源在海國圖誌中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這本書不僅介紹了世界主要國家的地理、歷史、社會情況,更介紹了西方的工藝技術和抵禦西方侵略的1套策略。我們來看看他的主張:於廣東虎門之外沙角、大角2

5、處,置造船廠1,火器局1,行取佛蘭西、彌利堅2國各來夷目1、2人,分攜西洋工匠至粵,司造船械,並延西洋柁師,司教行船演砲之法,如欽天監夷官之例,而選閩粵巧匠,精兵以習之。6為了學習西方長技,魏源還主張立譯館、編夷書,並且建議於閩粵2省武試增設水師1科有能造西洋船艦、火輪舟、造飛炮、火箭、火雷奇器者,為甲科出身用這些來獎勵中國之工藝技術之創造發明,通過以上之方法,虛心學習,必定能趕上西方和西方各國並駕齊驅,達到制夷的目的。除了西洋的工藝之外,他還對西方的政治制度,發出由衷的讚美7。魏源曾親身參與鴉片戰爭的始末,在慘敗之後,痛定思痛,遊歷港澳,迅速地找出正確的方向,學習西方之長處。後來清末名臣曾國

6、藩、左宗棠、李鴻章、郭嵩濤等人所主張之學習西方船堅炮利的政策,皆未脫離此1路線,此之謂洋務運動。(2)百日維新及中體西用說(1)百日維新西元1898年,鑒於甲午戰爭失敗割讓台灣事件,及列國的瓜分運動,愈演愈烈,光緒皇帝受到康有為的感動,不甘作亡國之君,頒布了1系列的維新詔令,其主要內容如下:1. 在政治、軍事方面:精簡機構,允許士民上書言事,以新法訓練軍隊,籌造兵船,添設海軍。2. 在經濟方面:設立礦務、鐵路總局、農工商總局,獎勵製作新法,允許專利,發展、保護農工商業。3.在文化方面:廢8股,改革科舉制度,興辦新式學堂,翻譯西書8。在這裡獎勵製作新法,允許專利,已經由軍事上的船堅炮利擴大到普遍

7、的工藝技術之創作發明了,而興辦新式學堂和翻譯西書成為國策。康有為明確的指出:工業革命給西洋及世界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和影響:自乾隆末華忒新創汽機,英人以為地球復生日。自嘉慶元年拿破崙募獎新器新書,而精器日出,至今百年創新器者凡109萬餘,於是諸歐強國,遂以橫行大地,搜括5洲,夷殄列國,餘波震盪,遂及於我,自是改易數千萬年之舊世界,為新世界矣9。於是康有為堅定的告訴光緒皇帝把中國建設成1個工業的中國10。要獎創造新器,著作新書,希望能舉國移風,爭講工藝、日新事法,日發新議就能立國新世,無敵於天下。教育上康有為主張將各地公私現有之書院、義學、社學、學墊,皆改為兼習中西之學校11各學堂除了讀史識字,還要

8、學習測算、繪圖、天文、地理、光、電、化、重、聲、汽等西學(上清帝第4書)。在這個維新時期,工業技術和西學的概念已清楚的浮現,成為中國的國策和追求的目標,但是百日之後,在保守派的反擊下,發動戊戌政變,維新失敗。(2)中學為體、西學為用1898年4月,湖廣總督張之洞發表勸學篇攻擊維新思潮是邪說暴行,橫行天下表示了反對的立場,獲得清廷的支援。他說:夫不可變者倫紀者,非法制也;聖道也,非器械也、心術也,非工藝也。(勸學、變法)親親也,尊尊也、長長也,男女有別,此其不可得與民變革者也。(勸學、名綱)以孝悌忠信為德,以尊主庇民為政,雖朝運氣機,夕馳鐵路,無害為聖人之徒也。(勸學、會通)因此張之洞主張中學為

9、體,西學為用,主以中學,輔以西學,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這個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主張,從張之洞開始,影響力非常深遠,1直到現在,餘震未已。(3)嚴復的名學嚴復曾經留學英國3年(1876到1879),他對西學有較深的學習,對西方資本主義的社會有較深切的瞭解。他有系統的翻譯了1批西方思想家的名著。介紹了西洋的哲學、社會學和政治學說。計有赫胥黎的天演論、亞當斯密的原富、斯賓塞的群學肄言、約翰穆勒的群己權界論和名學、甄克斯的社會通詮、孟德斯鳩的法意、耶芳斯的名學淺說。讓當時中國人接受了西洋正統的學術思想,鼓勵風潮,有很大的啟蒙作用。他批判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主張,他認為體用者,即1物而言之也。例如

10、:有牛之體則有負重之用,有馬之體則有致遠之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根本是取驥之4蹄以附牛之項領,乃行不通之路12。嚴復認為西方各國之富強,並不在其船堅炮利、工藝精巧,他說:其命脈為何?茍扼要而談,不外乎學術則黜偽崇真,於刑政則屈私以為公而已。13因此他10分重視西方哲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的研究,而以英國的經驗論為主。他根據洛克的白板說而論之:官與物塵相接,由涅伏(原注:腦氣筋)以達腦成覺。(天演論導言2案語)智慧之生於1本,心體為白板,而閱歷為采和,無所謂良知也。(穆勒名學部乙篇6案語)針對名學,他說此學與良知無關,此言真是充滿了智慧,對主張中體西用者是1大刺激。西洋其為事也,11皆本諸學術,其

11、為學術也,11皆本之於即物實測,層累階級,以造於至精至大之塗。他所說的即物實測意義有2:1. 是指知識的來源於接觸外物的直接經驗,他引赫胥黎的話說:讀書得智是第2手事,唯能以宇宙為我簡編,名物為我文字者,斯真學耳(原強)2. 指認識必須經過客觀事物、實際經驗的反覆檢驗理之誠妄,不可以口舌爭也,其證存乎事實(原富譯事例言)又說:名學格致1理之明,1法之立,必驗之物物事事而皆然,而後定之為不易(救亡決論)除了即物實測之外,他還重視邏輯學,他引培根的話說:邏輯為1切法之法,1切學之學(穆勒名學著首案語)還介紹了歸納法和演繹法(穆勒名學部乙篇6案語),他推動了近代中國的哲學之路,此為科學之根源也。嚴復

12、依此而批評了漢學、宋學,尤其是陸王心學:夫陸王氏之學,質而言之,則直師心自用而已,自以為不出戶,可以知天下,而天下事與其所謂知者,果相合否?不逕庭否?不復問也。自以為閉門造車,出而合轍,與其所造之車,果相合否?不齟齬否?又不察也。(救亡決論)這是維新派對中體西用者的反擊,以邏輯學、經驗論哲學的求真精神刺向所謂的中體,在此,中體以陸王的良知、心學為標的。(3)54運動1919年1月,陳獨秀在新青年雜誌指出只有提倡民主、科學,擁護德先生、賽先生才能救中國,若因為這兩位先生,1切政府的迫害、社會的攻擊、笑罵,就是斷頭流血,都不推辭14。除新青年之外,著名的報刊還有每週評論、新潮、國民等,都極力鼓吹,

13、於是以北京新青年為中心,提倡民主、科學的新文化運動,在全國引起了廣泛的風潮。到了該年的5月4日北京大學師生號召其他民眾以外抗強權,內除國賊為口號展開示威遊行,把運動推向最高潮,並且擴展到全國各地,是為54運動。於是民主和科學才正式清晰的搬上檯面,成為1個議題和潮流。在1923年還引發了科學與玄學的論戰,主張科學的胡適、丁文江、吳稚輝在聲勢上壓過主張玄學的張君勱。科學救國成了全國1致擁護的潮流15,1直到現在,幾乎無人敢與之抗衡。在這個時代背景之下,下面這個問題就自然而然的出現了,為什麼中國沒有科學? $false$ 2、從中國的哲學和科學史來考察(1)馮友蘭馮友蘭在1921年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14、的哲學系,宣讀了1篇論文:為什麼中國沒有科學?他說:中國沒有科學,是因為按照它自己的價值標準,它毫不需要。他考察了先秦諸子的學說提出了1些看法,茲簡述如下:在存有論方面,支配宇宙的力:1.道家說是全能的道或2.墨家說是人格化的上帝3. 儒家說是天理在方面:1.道家教人復歸自然2.墨家教人控制自然4. 儒家教人走自我實現的路道家主張自然;墨家主張人為;儒家主張中道。墨家的書中有幾篇談到邏輯或定義的問題,是科學性的;依荀子的理想,他要以征服自然來代替回歸自然,馮友蘭說:依我看來,如果中國人遵循墨子善即有用的思想,或是遵循荀子制天而不頌天的思想,那早就產生了科學16。但是荀子和墨家並未成為中國思想界

15、的主流,當然這只是1句假設的話罷了。(2)韋政通韋政通先生在其儒家與現代化171書中指出,傳統文化有4項因素和科學精神相違背:1.不重效用:就思想表達方式來看,傳統文化與近代科學最大的特異處,1是採取內向觀點1是採取外向觀點。後者重印證、重時效;前者則否,所以止於內向觀點的思想,也就是中國未能產生科學的原因之1。2.輕視經驗知識:儒家輕視經驗知識,自孔子始,經孟子迄於宋明的王陸,知識問題就被判了死刑。3.毫無懷疑的信古:沒有懷疑就不會有近代文明我們孔聖人的1生卻在頌揚堯舜,追懷周文即此1端或已可解釋科學所以在西方文化中發達,而不能在中國文化中發達之故18。4.文化性質的限制:韋政通認為中國文字

16、本質地是詩的語言,帶著濃厚的感情與外表的美19,故科學亦為其所限制。(3)傅偉勳傅偉勳認為儒學的知識論有3個基本特色,不利於科學的求知20。1. 德性之知與見聞之知的區分2. 德性之知優先於見聞之知3. 站在儒家泛道德主義的立場,知本身並沒有獨立的存在意義與價值,它只是為行而存在。他舉例說明:程朱所雲道問學或格物致知,根本用意還是在於義理(仁義禮智等道德理性)的知解儒家大儒中,對於自然經驗的外在經驗最表關心的荀子,都突破不了泛道德主義的行是知的目的立場。因此產生了以下的後果:不但容易忽視聞見之知的獨立性與重要性,也很容易動輒混淆道德價值問題與經驗事實問題,由是產生嚴密科學態度的奇缺,邏輯思考的

17、薄弱,哲學論辯程式的過分簡易化,論點證立上的過失或不充分等理論知性的蔽塞或幼稚21。除了馮友蘭、韋政通、傅偉勳之外,還有許多學者持有類似的看法,亦即中國文化之所以沒有科學,是儒家的某種性格造成,例如,梁漱溟、胡適、殷海光、韋爾特(mary wright)、韋伯(max weber)、羅斯洛(f.s.c northrop),以至於張廣達、耿雲志等22。(4)李約瑟自從李約瑟(joseph needham)的巨著中國的科學與文明及其相關論文完成之後,許多學者都持此看法:中國不但沒有科學,而且106世紀以前都領先西方充滿民族自尊心而洋洋自得。李約瑟評馮友蘭為什麼中國沒有科學1文為年幼的悲觀(yout

18、hful pessimism),李氏指出中國人並非如馮友蘭所斷言的對外界自然無興趣23。1. 在第5及第105世紀的1千年間,中國的科層封建制度,比歐洲以奴隸為基礎的貴族封建系統或奴隸為主的古典文化,更為有效的應用自然知識事實上,中國的科層精神似乎在很多方面有助於應用科學24。2. 中國影響歐洲文化面貌的,不只4大發明(羅盤、火藥、印刷術、造紙),而是10個、210或310個發明,他追溯了第10世紀到第108世紀,而把它列出來25。3. 西方學者如李文蓀(joseph r. levenson)及羅斯洛(f.s.c northrop)等人認為中國文化本質上是感性文化26,李約瑟評論說:我們深怕,

19、如此的觀點,被本書所蒐集的幾乎所有資料所否證27。4. 據李約瑟的研究,中國古代及中古科學和技術,在很多方面都比同時的歐洲先進28。【圖1】轉引金觀濤著興盛與危機頁414劉青峰指出:105世紀中國技術遠高於西方同期水平,西方的技術是在工業革命後,才超過中國的29。既然事實上,中國曾經是科學的先進,於是李約瑟就提出了1個新的問題:為什麼現代科學,那伽利略時代的新的或實驗的科學只在歐洲產生,而沒有在中國或印度產生30?這就是著名的李約瑟問題。(5)金觀濤和劉青峰金觀濤和劉青峰在其合著的興盛與危機1書中嘗試去解決這個問題,茲扼要敘述如下:1. 科學技術的結構:科學技術並不僅僅是知識、和科技的總和,更

20、重要的是它有結構。為什麼107世紀在西方出現了近代科學技術革命?關鍵在於西方確立了科學技術的結構: a.構造性自然觀和受控制實驗的結合,使科學能夠在互相糾錯中進行34 。 b.科學和技術之間的相互促進31【圖2】轉引金觀濤著興盛與危機 頁424相對的,中國是陰陽觀念和直觀外推的思想方式,把家庭結構外推到國家,把父子關係推廣到君臣關係。中國古代科學家在認識自然時,也是如此32。這種倫理中心主意思想支配下,人們很難發展出1種超越倫理的是非判斷和價值中立原則,也難以把自然界作為1個非道德體系加以考察。因此我們可以排列中國的工藝技術和科學理論之間有1個斷層,無法跨越。王陽明格竹子,7天7夜毫無收穫,而

21、且還生病,感嘆:天下之物,如何格得?、其格物之功,只能在身心上作是1個典型的例子。2. 社會結構:原始的構造性自然觀和受控實驗,最早在古希臘社會中出現,在106世紀文藝復興和市民文化興起而初步形成。而開放性的技術體系,要等到資本主義經濟結構形成了才結合,也就是說為了經濟利益才使技術從個人和產品中游離出來,不斷改良,並且和理論互動。【圖3】轉引金觀濤著興盛與危機 頁428中國封建社會和大1統型態和商品經濟相對發達的地主經濟,使得和它相應的技術結構是大1統型的,並且10分發達;而其理論和實驗結構是具有常識理性思維方式和倫理中心主意傾向的有機自然觀,它們與以儒家為正統、道家為補充的文化結構相適應33

22、。【圖4】轉引金觀濤著興盛與危機 頁443 3、從認識論和邏輯來考察為什麼中國沒有科學?中國的科學技術10分發達,但是卻以技術為主,理論方面比較少(見表1、表2),而且技術不能藉由實驗的結果進而檢驗或修正理論,形成科學的結構,如金觀濤所說的那種模式,為什麼?日本學者藪內清的看法是在中國的文明中,工匠的傳統比較強,而學者的傳統比較弱其所謂的學者的傳統,就是理論性的傳統,而工匠傳統就是器物製造和經世致用的應用技藝傳統,他說:在中國科學中,理論性的成分極少34,那麼接下來的問題是:為什麼中國的學者不參與的理論建構?為什麼中國的工匠不研究科技理論?西方理論、實驗和技術在各世紀總積分中所佔比重( )時間

23、(世紀)65432112341213141516171819理論4957777238517060751890212547613133實驗98111237251366465231620222029技術42351216252417341936556978933174938【表1】轉引金觀濤著興盛與危機 頁431中國歷代理論、實驗和技術在該朝代總積分中所佔比重( )朝代春秋戰國秦西漢東漢魏西晉南北朝隋唐5代北宋南宋元明清理論1223061013152841981640實驗280914113011671231技術86691008576867298819074808159【表2】轉引金觀濤著興盛與危機

24、頁431馮友蘭先生說:依我看來,如果中國人遵循墨子善即有用的思想,或是循荀子制天而不頌天的思想,那早就產生了科學。35。牟宗3先生說:荀子實具有邏輯之心靈36;又說:吾將名家與荀子連在1起,旨在說明中國文化發展中重智的1面,並明先秦名家通過墨辯而至荀子乃為1系相承之邏輯心靈之發展。37。但是事實上,中國歷代的學者卻和科技理論產生斷層,為什麼?這個問題要從認識論和邏輯來探討,以下從名家、墨家和荀子著手。(1)名家的邏輯心靈名家講究的是名實之辨,精微,以至於抽象無形,現在依牟宗3先生的名家與荀子,佐以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扼要說之。1、至大無外,謂之大1,至小無內,謂之小1:這即是對具體的事實無所肯定

25、,而做形式上的規定或邏輯上的規定。2、無厚不可積,其大千里:照歐幾裏得的幾何學而言,則面即是無厚;就概念而言,此面自是大於千里的。3、天與地卑,山與澤平:因比較而得來的上下高低,是關係詞,原是虛擬概念,本非物之屬性。4、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此是從至變以明差別對立之不能立。由此言之,1切是在變之成為過程(becoming process)中,並無是(to be)可言,依此則時間3世不能立,生死對立亦不能成立。5、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小同異者,即實言之,即綱目層級中之同異。萬物畢同畢異,說的是絕對的同和絕對的異。此即萊布尼茲所說:天下無兩滴水是完全相同的。

26、6、南方無窮而有窮,今日適越而昔來:類似今日相對論者曰:宇宙無邊而有限(boundless but finite),以無邊言是無窮,從有限言是無窮。此條馮友蘭認為似是指有窮與無窮只是相對的38,今日適越而昔來,馮友蘭以為是說時間的相對性39,連環可解,連環是不可解的,但它毀壞時,就可解了,亦即毀壞和建設是相對的。7、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馮友蘭引司馬彪曰:無方故所在為中;循環無端,故所在為始也40。8、汜愛萬物,天地1體也:惠施之思想在合同異之外,又開拓1理境,而豁達吾人之心胸,此語是其名理落乎人生上之綜合,本身非名理。莊子的天下篇說:惠施以此為大觀於天下,而曉辯者,天下之辯者相

27、與樂之。而有所謂的2101事:卵有毛;雞3足;郢有天下;犬可以為羊;馬有卵;丁子有尾;火不熱;山有口;輪不輾地;目不見;指不至,至不絕;龜長於蛇;矩不方,規不可以為圓;鑿不圍柄;飛鳥之景,未嘗動也;鏃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時;狗非犬;黃馬驪牛3;白狗黑;孤駒未嘗有母;1尺之埵,日取其半,萬世不竭41。名家公孫龍之白馬非馬和堅白石2論,前者論述白馬和馬有內涵、性質、集合的不同;後者從認識論和存有論來分析堅石和白石可分為2,而堅性和白性可以抽象而獨立的存在。依現代的學術分類來看,他們的研究領域和科學是很密切的,那些認識論、邏輯、存有論的辯說和哲學是很接近的,並不是當時反對者所說的悖論或苛察繳繞所能

28、1筆抹煞的42。莊子德充符說:莊子謂惠子:今子外乎之神,勞乎子之精,倚樹而吟,據槁梧而瞑,天選子以形,子以堅白鳴莊子天下篇又說:南方有倚人曰黃繚,問天地所以不墜不陷,風雨雷霆之故。惠施不辭而應,不慮而對,遍說萬物。說而不休,多而無已,猶以為寡,益之以怪而天下之辯者相與樂之,我們可以想見當時的辯者對自然科學的研究是多麼熱烈,不眠不休,全力以赴,同時也招來其他學者激烈的批判。(2)墨家的認識論、邏輯和功利的實用精神1、墨家強調智,依智來知功利與實用為欲薪指,智不知周,是智之罪也,若智之慎之也,無遺於其害也,而猶欲薪之則離(經上說)忠,利君也(經上),經說:忠以君為強,而能能利君,不必容。孝,利親也

29、(經上),經說:孝,以親為愛,而能能利親,不必得。功,利民也(經上),經說:功不待時,若衣裘。義,利也(經上),經說:義,志以天下為愛,而能能利之,不必用43。2、論知識1)論知識的性質和起源經說上雲:知,材也、知,接也、恕,明也說明人類之認知為感官遇外物而知之,但不能感覺其形貌,而且知其為何。而時間、空間則不由感官而得,經下:知而不以5路,說在久、久,彌異時也、宇,彌異所也,慮則是有目的之知識活動。經上:慮,求也;經說:慮也者,以其有求也,而不必得之,若睨。有生命則有知,無生命則無知,經上雲:生,則與知處也、臥,知無知也。2)論知識的來源及種類經上:知、聞、說、親、名、實、合為,其中聞、說、

30、親為知識的來源;名、實、合為是指知識的種類。3、論辯墨子在論辯時強調3表法,墨子說: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於其本之也,考之天鬼之志,聖王之事(墨子,非命中)于何原之者?下原察百性耳目之實。于何用之?發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墨子,非命中)這是墨子用來證明其兼愛學說的44。墨家對自己的辯說很有信心,他們說:天下無人,子墨子之言也猶在(大取)墨子也說: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猶以卵投石也,盡天下之卵,其不猶是也,不可毀也(貴義)墨家論辯,顯示出他們的邏輯心靈:辯也者,或謂之是,或謂之非,當者勝也(經說下)夫辯者,將以明是非之分,審治亂之紀,明同異之處,察名實之理,處利害,決嫌疑,以類取,以類予,有諸己,不非諸人,無諸己,不求諸人(小取)以上是說辯說的功用,其中的故,經上雲:故,小故,有之不必然,無之不必然。體也,若有端。大故,有之必然,無之必不然,若見之成見也此是邏輯上的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4、立說之方法或也者,不盡也。假也者,今不然也。效也者,為之法也。所效者,所以為之法也。故中效則是也;不中效則非也。此效也。辟也者,舉它物而以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