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数学教师培训材料:追问 “追问”,顾名思义是追根究底地问,它是教师对学生答问结果中表现出来的问题的一种有效处理方式,是对学生回答的进一步提问。我认为“追问”本身不是目的,只是引导学生更为深入理解数学本原的手段。在动态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答问、讨论等学习活动的情况,对学生思维行为作即时的疏导、点拨,适时“追问”可以对主体学习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努力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追问的意义对于课堂追问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追问作为前次提问的补充和深化,追求的是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这无疑对培养学
2、生思维的深刻性品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在“满堂灌”的现象已不多见,但是“满堂问”的现象又露苗头,大量浅白直露、毫无思维价值的问题充斥课堂,表面热热闹闹,实际效果寥寥无几。追问技巧的运用,应该对改变这种“问题的问题”有所帮助。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但是学生的自觉体验和主动思考难免有肤浅疏漏之处,这就需要教师的控制和引导,而追问正是不可或缺的调控手段。其次,追问着眼于学生思维过程的还原和外化,有利于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通过什么样
3、的途径获得知识的。也就是说,教学的视线应由过去的关注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其学习过程。追问作为一种具体的手段,有着其它提问技巧不可比及的优越性。二、追问的时机 追问有两种重要的价值取向:一是指向学生的思维深度,要求不仅知其一,又要能知其二;二是指向学生的思维过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追问运用得当,对于学生明确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完整性、准确度,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具有独特的价值。1在出现错误之处追问巧妙纠正“理想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中出现了一些差错是不足为奇的。这时不应以一个“错”字堵学生的嘴巴或亲自把正确答案双手奉上,而应正确解读学生的错误,弄清产生错误的原因,把握合
4、理的纠错时机和掌握正确的纠错方法,使之更为有效地为教学平添一些美丽。很多时候可将拒绝隐藏在巧妙的追问中,通过追问的语气、追问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偏颇的解读,让学生自己认识并纠正失误。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有这样一题:“甲、乙两地相距26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另一辆每小时行70千米,几小时后两车相遇?”要求列出综合算式。学生列出了两种不同的解法:(1)260(60+70)(2)26060+26070针对这两种情况,追问:“这两种解法到底哪个正确呢?”有学生认为都正确。于是就请他们把这两种解法的答案求出来,一会儿,很多学生发现得数不相同。这时再追问:“得数怎么
5、会不相同呢?找找原因,是不是计算错了?”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发现计算没有错误,26060+26070是错误的。因为利用分配律,260(60+70)是可以转化为26060+26070的,但除法没有分配律,这样转化,会改变计算结果的。如果一开始就对“26060+26070”这算式置之不理或轻轻带过,就不会形成“百家争鸣”的场面,学生的灵性也会被我们默默的扼杀。正是这适时的“追问”坦然公开了学生的错误过程,在这错误的经历中,学生对自身的错误理解就会更深刻、记忆就会更牢固。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在学生的错误之处适时地追问,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阐述自己的想法,明确错误产生的原因,掌握正确的
6、纠错方法,从而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2在缺乏深度之处追问水到渠成学生在积极学习、认真思考中,思维遇到障碍和矛盾,不能进一步地进的思考,使得回答缺乏深度。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追问和引导,及时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搭设思维跳板,帮助学生开拓思路,突破难点,并在更高层次上继续思考,进一步激起学生创新的火花。在“余数要比除数小”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小棒搭正方形,引出一组有余数除法算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直接说几题,学生说了好多,如214=51、224=52、234=53、244=6随后追问 “244=6为什么不说54?” “284=7为什么不说64”,通过这些追问,促使学生在操作活动时显露内隐的思维活动,
7、从而掌握思维技能。当学生说了一连串算式后,又三次追根究底地问,第一问“你们为什么不用做就能很快地说出结果?”,诱发学生迅速进入主动探索的状态,促使学生自觉地将思维点落在余数、商上,“余数大1,商不变。当余下满4根,商又会大1,因为又可以搭一个正方形。”这一问题促使学生自觉地发现余数、商的变化规律。紧接着第二次追问“余数为什么会大1?”,促使学生积极观察、比较、思考,最终发现:“被除数大了1,除数没变,所以余数大了1。”然后再次穷追不舍地追问“余数能一直大下去吗?” “余数不能一直大下去!当余数满4根,商又会大1,因为又可以搭一个正方形。”学生深深地理解了余数要比除数4小及其中的道理。这样在教师
8、的层层紧逼下,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的创造思维就有了充分展示的余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也就水到渠成了。因此,在学生思考欠缺深度时,要通过一环扣一环的追问,将问题不仅指向学生思维的深度,使其能知其一,又能知其二;而且指向学生思维的过程,使其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这对于引发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具有独特的价值。3在产生岐义之处追问去伪存真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数学的学科优势,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发表自己独特的思考与见解,甚至鼓励他们“异想天开”。要培养这种品
9、质,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产生的不同意见,并巧妙地利用追问引导他们“真理越辩越明”,在争论中求真知。如 “100的认识”教学,在计数器上画珠表示100。有的学生在计数器的百位画了1颗珠子,有的在十位画了10颗珠子,也有的在十位画了9颗珠子,个位画了10颗珠子。这时我就追问:“哪种方法正确?”“你喜欢哪种方法?”学生的意见一致,有的认为“第一种对的,其余是错的!书本上是第一种的,而且100的写法是1后面2个0,与第一种相符合,与其它都不符。”有的认为 “我在十位上画10个珠,表示10个十,也是100!”也有的认为 “我画的9个十,10个一,也是100。”还有的认为“个位画100个珠,就
10、是100个一,也是100。”于是我再次追问:“数学家也想到了这些方法表示一百,为什么只选第一种呢?”学生的讨论更加激烈了当学生对一些问题意见不一时,通过追问,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情绪,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从而对问题有更深刻的思考。4在发生意外之处追问生成精彩叶澜老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教学随时会发生意外,然而一些教师仅仅把它看成教学过程中的“节外生枝”,对之或是熟视无睹,或是草率了断,常与有价值的“生成”擦肩而过,这样无形中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禁锢了他们的想象,熄灭了创新的火花。因
11、此,教师要大胆打破预设的框架,对学生的意外回答,给予积极的回应和主动激疑,以睿智的追问,激活学生思维,拓展想象空间,让教学中的“节外生枝”演绎出独特的价值。如在教学三位数减法时,我出了这样一题让学生解答:1000-356=,在交流时大部分学生都是按照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只有一位学生说他不是用这种方法计算的,当时让我很意外,就追问他“那你是怎样做的,能告诉大家吗?”他很快回答“我是先用999-356算出结果是643,然后再加上1就是644。”此时班上同学还不理解,我继续追问:“你怎么想到要用999来减呢?”那位同学充满自信地说:“因为999减任何一个三位数都不要退位,计算起来简便,我口
12、算就能算出了,现在被减数是1000,只要把算出的结果再加上1就可以了。” 这时同学们豁然开朗,一致表扬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我抓住这一绝好时机,继续追问其他同学“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不需要退位”、“简便”、“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顿时,课堂上就活跃起来了,同学们纷纷肯定了这种计算方法的好处,认知也在意外中得到了进一步地深化。试想,如果没有及时而有效的追问,课堂中那不曾预约的精彩会不期而至吗?不言面喻,正是由于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节外生枝”,因势利导,适时追问,才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便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使呈现出“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学景象。5在生
13、成空白之处追问彰显智慧.课堂上的生成是可以诱发的。教师要借助教学文本,把握契机,在文本的空白处适时追问,引领学生发掘文本,促成拓展延伸,提升文本价值,让学生在课堂结尾处再形成一次思维高潮,体现出“课已终,情犹存,意更深”的课堂教学。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出了这样一道综合练习题:已知直径分别是6厘米和4厘米的两个半圆外又有一个大半圆。甲、乙两人分别从a点出发,分别沿外边的大半圆和里面的两个小半圆跑到b地,谁先到达终点?大多数学生采用的方法是:甲3.14(64)23.14515.7(厘米),乙3.14623.14429.426.2815.7(厘米)。结论:甲、乙两人同时到达终点。这时我就追问“列出
14、两个算式后,你能不计算,就可以判断结果相等吗?”学生很快发现运用乘法分配律可得3.14(64)23.14623.1442,接后继续追问“如果图中没有标出数据,你能作出判断吗?”一生思考片刻后回答“设两个小半圆的直径分别是a与b,则甲走的路程是3.14(ab)2,乙走的路程是3.14a23.14b2。运用乘法分配律同样可得:3.14(ab)23.14a23.14b2 ”。这题本来学生列式计算得出结论后,问题就解决了,但我通过两次追问作了进一步的延伸。第一次追问,沟通了圆的周长计算和乘法分配律的联系,同时使计算过程变得简便;第二次追问沟通了周长计算与字母表示数的联系,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飞跃。面对
15、学生如此精彩的发言,我也不由得庆信自己课堂上的成功。我想,这样鲜活、灵动和智慧的课堂与课上巧妙地追问是分不开的。只有深层次地挖掘文本的内涵,设计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思维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乐于表达自我价值观的欲望,从而拓展延伸文本的空间,在文本空白处彰显追问的智慧,体现了课堂有效追问的魅力。三、追问的注意事项1注意追问的有效性 课堂上要避免用思维含量太低的问题追问不止。如 “是不是”、“对不对”随处可闻,这样看似师生互动频繁,而实际上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任何实际性的提升。应当谨记: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了什么、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学必须追问的问题,而课堂表面的热闹可能会损害教学的内在功能,学生不做深入的思考,随心所欲,这样的课堂所表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是没有任何意义的。2克服“追问”的形式化与绝对化问题提出了,学生回答不上来。“启而不发,问而无答”,怎么办?这时,追问可以以另一种形式出现降低难度,将前面的问题分解成相对容易的几个小问题,或者变换角度,引导学生换一种角度去思考问题。对回答不正确的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技行业税务筹划的方法探讨试题及答案
- 申请发明专利需要的条件试题及答案
- 病句测试题目及答案
-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3从古到今话交通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新人教版
- 医学基础知识涵养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 能力资产面试题及答案
- 2024高中化学课时达标训练13专题2第二单元第一课时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含解析苏教版必修1
-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9课雨的形成说课稿冀教版
- 药物代谢的影响因素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诺贝尔教案2苏教版
- (四调)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 英语试卷(含答案)
- 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件
- 2025年营口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真题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2030中国动物源胶原蛋白行业销售格局与推广策略研究分析研究报告
- 江西省八所重点2025届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二模)政治试卷(含答案)
- 安保人员安全培训课件
- 房建工程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标准
- 2025年中国光伏电池市场发展现状调研及投资趋势前景分析报告
- 2025年03月福建省气象局事业单位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中国钓鱼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 2025年上海嘉定区江桥镇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