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铜山区中央广场二期居住区规划及建筑方案设计论文设计_第1页
徐州市铜山区中央广场二期居住区规划及建筑方案设计论文设计_第2页
徐州市铜山区中央广场二期居住区规划及建筑方案设计论文设计_第3页
徐州市铜山区中央广场二期居住区规划及建筑方案设计论文设计_第4页
徐州市铜山区中央广场二期居住区规划及建筑方案设计论文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科论文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引 言11 课题背景、目的及意义31.1 课题背景31.2 课题目的31.3 课题意义32 国内外居住建筑发展现状及趋势42.1 国外居住建筑发展现状42.2 国内居住建筑发展现状42.3 国内外居住建筑的发展趋势53 项目概况63.1 项目设计条件63.2 项目设计理念73.3 居住建筑的设计原则84 总体规划124.1 建筑布局规划124.2 景观规划124.3 道路规划134.4 室外活动场地规划145 单体设计155.1 平面设计155.2 建筑风格及立面造型设计155.3 商业服务设施设计15结 论17参考文献18致 谢20摘 要近些年来,国

2、家和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中,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基本的加强居住区建筑规划与景观设计,对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具有积极作用。在居住区不断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居住设计理念,同时也随着时间的积累,存在很多的不足需要去改善,这就需要我们努力探索适宜现代和未来的居住空间,形成人居环境变化的重大飞跃。本文通过分析居住区的空间设计,同时加强居住区整体环境的基础配套设施、景观设计等,然后根据设计课题的城市背景,进行设计了充满人性化与空间感的居住区规划方案。本文共分为五章,首先详细论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然后介绍了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接着阐述了本

3、次项目的概况,先介绍了项目的设计条件,设计理念,然后从交通空间、人际交往空间、休闲空间、绿化景观四个方面进行论述,阐述了适合我国居住区的空间设计原则。最后,进行徐州市铜山区中央广场二期居住区规划及建筑方案设计。充分的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居住区规划设计进行深入探索,将居住区人性化空间设计的方法和理念运用到实际中来。第四章从建筑布局规划、景观规划、道路规划和室外交流活动场地规划进行设计。第五章着重研究探索建筑单体设计,进行平面设计和建筑风格及立面造型设计。关键词:建筑规划; 居住区; 空间设计; 人性化;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4、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the country and society,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has changed greatly,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is also improving. People are no longer satisfied with the basic strengthening of residential building planning and landscape design, which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improving

5、peoples living conditions.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ntinuous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residential areas, there are many residential design concepts.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accumulation of time, there are many deficiencies that need to be improved. This requires us to strive to explore suitable liv

6、ing space for the modern and future, and form a significant leap in the change of living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design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and strengthening the infrastructure and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overall environment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and then according

7、to the urban background of the design subject, this paper designs the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scheme full of humanity and sense of space.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Firstly, the background,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The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8、 and future trend at home and abroad are introduced. Then it describ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project, first introduces the design conditions and design concept of the project, then discusses from four aspects of traffic spac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pace, leisure space and green landsca

9、pe, and expounds the space design principles suitable for residential areas in China.Finally, the second phase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central square in Tongshan District of Xuzhou City are carried out. Fully combin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carry out in-depth explorati

10、on o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s, and apply the methods and concepts of humanized space 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s to practice. The fourth chapter from the architectural layout planning, landscape planning, road planning and outdoor exchange activities site planning design. The fi

11、fth chapter focuses on the exploration of single building design, graphic design, architectural style and facade modeling design.Keywords: architectural planning; residential area; spatial design; humanization;引 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房地产业的发展,人们对居住质量有了新的追求和认识。不单单满足于基本的住房要求,对于周边环境和室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居住区规划设

12、计应当充分考虑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特色和文化背景,将总体环境和具体要求相结合,居住区规划设计要面向未来、面向群众,综合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居住区环境更加舒适优美。居住区室外公共空间人性化的设计也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是人们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一个设计得好的公共空间对居住区的和谐、安全、舒适、便利的环境起到辅助作用17。1957年,我国出现了单位与居住空间和办公空间结合的“单位院落”,为职工和家庭成员提供住所,将它作为组织城市居民生活的基本单位。1970年之后,我国居住区建设数量和质量方面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城市居民住房问题基本解决,室外活动空间以及一些公共服务设施成为大众的关注点。上世纪

13、80年代,在住宅区增加了一批建筑和公用设施,丰富了居民的居住空间,同时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的“住房困难”问题,但也出现了新的质量问题,包括居住区规划建设简陋、建筑风格单一、住房质量落后等。上世纪90年代,这是我国住宅小区建设的一个重大转折。在解决了住房质量的基本问题之后,开始探索人居环境需求,在设计上强调“以人为本”,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居住区建设和经济发展,居住区的发展开始注重整体环境,住宅类型和住宅房地产经营方式,增加中心绿地和活动场所,强调外部环境和风格的多样化,以促进“居住小区”模式的普及和发展。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以及人口数量剧增,传统的生活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中国从1

14、998 年就进入了商品房时代,为了吸引大众购物,我们不断优化建筑设计、设计理念、绿色景观等,推动我国居住区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已经走过了4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居住区发展逐步平缓,在当前的住宅发展形势下,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家开始探索和研究当前市场经济形势,加强对人性化的重视和利用,其中,居住区的设计和规划突出了居住区的开放性,创建“道路窄、路网密”的交通体系,创建开放街区,这一发展规划和项目尚处于试验研究阶段,但反映出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现代居民的人性化和发展需求。1 课题背景、目的及意义1.1 课题背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国家科技部、建设部一直积极

15、实施对于居住区的建设和研究,持续提高建设的规模,居住形式也愈加完善。经济的发展导致居住建筑的用地数量也逐渐上升,土地资源珍贵,而房地产商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断提高外部景观的奢华程度,但却忽视了关注居民真正的生活需求。我国对于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大多缺乏人性化方面的考虑,重表面轻内在,与此同时,亦忽视了与建筑场地、城市环境的融合。1.2 课题目的伴随后工业时代的发展,个体意识空间在当代语境下的表达尤为强烈,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媒介的传播,人们接收更多的信息也反馈更多的信息,人人都有表达的权利2。如何建成人们心中得舒适家园,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并与中国国情和国力紧密相连,分析和探索资源与需

16、求的关系,这就需要每个规划设计师进行思考与研究。采用满足人居需求的设计方法和理念,促进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其目的是创造以人类活动为中心的高品质居住空间,创造一流的居住环境,打造特色居住区。1.3 课题意义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建设的重心逐渐从打造物质和经济空间向生活空间转变。城市规划的重心已经从土地管理和控制转向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品质和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成为城市居住环境变化的重要挑战。通过人性化理论综述居住区建筑规划设计,可以满足居民的需求,适应居民的行为习惯,增加居民的生活舒适度。本课题为徐州市铜山区中央广场二期居住区规划及建筑方案设计,对铜山区的规划建设具

17、有重要意义。徐州市规划主题的设计是在综合考虑现代和未来人类需求以及城市发展对城市住房和土地资源的制约的基础上进行的。规划设计不仅顺应了现代城市的发展趋势,也在过去的基础上有了新的突破,开辟了未来城市规划设计的新视野。2 国内外居住建筑发展现状及趋势 2.1 国外居住建筑发展现状在历史车轮的前进道路上,人们一直在不断自我研究和摸索适合自身的生活方式。在不同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之下,从人类对这个世界生态规律和自我认知出发,居住区伴随着人类作为基本生活空间需要,由最初的生存需求向着人性化、宜居性探索前进,与国内研究相比,国外对居住区的的探索更加早,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显得更为系统和专业。之后在长期的对比

18、与探究中,将从宏观观念和总体规划,逐步深化到一些具体的空间细节。国外居住区的建设具有较长历史,有较成熟和完善的建设模式,注重生态上的规划建设,节约能源,并富有人性化,以人为本,拥有广阔的居住用地,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有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20世纪90年代,西方研究者梅尔希曼、纽曼、肯沃西等开始研究基于城市空间形态的社区可持续发展问题,而居住区社会功能之外的精神和心灵开始受到普遍关注。2.2 国内居住建筑发展现状改革开放40年来,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完善中,我国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技术方法体系、服务管理模式已逐步成熟。关于居住区设计所探索的问题也从以前的居住环境、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景观设计、

19、住宅建筑等技术问题的探讨,向交往空间设计、建筑布局设计及等微观方向及以人为本、养老海绵城市、老旧改造等新时期特征专题研究倾斜。但因为居住区在此期间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管理,使得居住区积累了诸多问题,如文脉特色缺失、公共服务不完善、社会组织欠发达和生态环境不佳等问题。新生建筑理念引导和推动者居住区设计思想,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将注意力放在了绿色居住建筑上,与以前相比较,居住区建设也获得了巨大的飞跃,但这种突破是着重体现在对居住区的环境进行大规模投资打造,进行很多没必要的装饰烘托,使得建筑景观富丽堂皇,雍容华贵,但没有真正从人性化出发,更像是一种商业性的规划。目前,住宅小区的设计还不够深入。它只注重空间的

20、形态和尺度,而忽略了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交流场所,还增加了住户的使用费用,规划设计只注重局部生态表象,而忽视生态系统合理性,建设成本增加却并未达到满足人们真正需求的居住区空间,长此以往,造成没必要的浪费。2.3 国内外居住建筑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居住区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但在未来的新建住宅会将这些难题逐个攻破,适应不同的群体的不同的住房需求,形成新的居住模式。现如今,一开始逐渐像适应性住宅过渡。居住建筑的发展趋势总结有三方面:一是发展小户型,以节能为基础,充分满足不同居民的不同实际需求,最大程度的保证住宅的舒适性,在“节约用地”和“舒适”之间找到平衡点。基于相同的使用面积,

21、应提高住宅的实用性,以实现居室使用面积的有效利用,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努力创造和开发新的可用空间,扩大公寓实际有效使用面积,为居民提供最大的居住空间。二是未来依靠科技手段,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追求高舒适低能耗。将新材料新能源引进,大力应用绿色节能材料。利用有效资源,进行重复利用回收,开发替代产品。将建筑技术与建筑设计更好的结合起来。三是建设科技智能化社区,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在居住区内设置一系列安全防护系统,为居民生活安全提供保障。例如在地下停车场设置消防报警系统,在住宅内设置安保系统等。3 项目概况3.1 项目设计条件本项选址目位于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基地位于蒿山路东,府中西路南,凤山

22、路西,彭祖路北侧。项目选址如图3.1所示。图3.1 项目选址项目位于徐州市铜山区,基地位于蒿山路东,府中西路南,凤山路西,彭祖路北侧。距离徐州市铜山区政府直线距离0.5km,距泉山森林公园1.5km,距离云龙湖4km,距离矿业大学3.5km,距离新城龙湖景区7km。坐拥优越的地理区域,规划地块附近教育配套较为完善,南北侧有山景。周边景观环境较好,沿河对岸有部分厂区,相关配套齐全,片区成熟度较高。基地距离徐州东站半小时路程,交通便利。满足社会生活圈的要求,适宜在此处进行居住区的建筑设计规划。交通分析如图3.2所示。图3.2 交通分析3.2 项目设计理念居住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它的环

23、境布置及其空间组织模式应基本满足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心理感受。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生活节奏不断加大,应该更加关注和强调人们内心的感受和使用需要。本次设计旨在以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为基本出发点,目的是为了建造以人的活动为重点研究的高品质居住空间,打造适宜的人居环境。综合场地现状并结合环境景观、生活环境等方面的需求,提出以下几点设计理念:通过对目前居住模式的调研,把握住宅建筑形体与结构的关系,寻求适用于该地区的居住规划模式;该项目需综合考虑场地周边环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使其规模、形式与该地区需求相符;注重人性化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注重因地制宜,注意把握场地、城市环境与建

24、筑的关系。项目定位为打造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居住小区,根据规划布局、功能分区、交通组织等分为以下几部分:建筑单体、地下车库、商业用房、路网系统、景观环境等。在各个地产商正处于积极摸索现代居住区发展的道路和方式的时代背景下,铜山区地块住区就需要以人性化设计、配套服务健全等优势进行设计。整体规划主要借鉴传统府院特点的启发,通过三进四院将住区的主要建筑和活动场所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向心力、空间感强的居住空间。 3.3 居住建筑的设计原则3. 31 建筑交通空间设计居住区的道路将各个景观空间连接起来,道路是居住区的重要部分,分为人行道路、车行道路,在旁边配以辅助的交通设置。为了解决车辆和行人之间的

25、流线交叉的问题,设计采用“人车分行”的交通组织模式,利用景观植物等一些辅助设施,在居住区的入口处对车流和人流进行分隔。在不同的位置设置地下停车入口,有效的减少车辆对居民安全的威胁。道路景观是居住区道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居住区道路景观中,各个区域由道路两侧的景观、标志物、小品等进行连接分割和围合。在车行道路两旁设置绿化,硬质铺装和软质景观相结合的方式,增加空间的趣味性和观赏性,促进居民的活动。采用地下停车的方式,相比于地上停车,地上停车杂乱无章难以管理,而地下停车可以直接入库减少地面用地面积的使用,集中停放方便管理。是现在居住区设计规划者选择的首要方式。既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也可以降低汽车

26、的尾气和噪音对居民生活的影响5。居住区的路面应合理利用硬质路面与草坪等软景观相结合,应尽量选用平整的材料,并用一定的特殊材料创造有趣的道路,以增加居民的活动和出行。3. 32 建筑人际交往空间设计居住区的交往空间是为了给居民和使用者提供休闲交流的场所,交往需要空间环境的辅助,居住区的交往空间可以利用建筑景观小品的摆放方式,进行丰富的变化,来合形成私密或公开的居民交流娱乐的空间,加强邻里之间的交往活动。居住区出入口是居民频繁密集出入的场所,属于半公共空间,相比公共空间更容易让居民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可以将大门进行布置,增加美感。大门除了满足基本交通功能,还可以在周围设置休息的座椅或一些开放性空间

27、。人们更倾向于在熟悉的环境氛围中拥有舒适感和归属感,也就更易于交往活动的出现。住宅附近的宅间小路以及入户门门口的空地属于离家最近的场所,这样的半私密交往空间使外界和家有了一个过渡,增加邻里交流和生活内容的交谈。由于现代居住区数量多密度大,在很多高层住宅里,居民互相之间并没有很多空间去交往,居民互相处于不认识或不熟悉的状态,为了增强和促进住宅附近的交往空间,可以设置一些休憩的小花园。私密休憩花园如图3.3所示。图3.3私密休憩花园3. 33 建筑休闲空间设计休闲空间应该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能适应不同人群的使用要求和心理需求。老年人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心理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根据其活动特点和方

28、式,满足老人对阳光、良通风以及遮荫空间的基本需求,考虑场地的安全性,选择防滑的铺装材料,在老年人经常逗留和休息的场所设置座椅等一些休息设施,为老人随着年龄增长而身体协调性降低的健康安全提供保证。户外的休闲娱乐空间增加儿童之间的交流互动,在确保安全性的情况下,居住区应该为儿童建设有娱乐性和趣味性的活动场地,让儿童积极主动去加入户外娱乐。将场地选择在阳光充足的位置,还能降低噪音的影响的位置。同时在旁边也要设置休息空间。中青年群体活动时间比较少,户外活动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可以设置篮球场,健身步道等专门的健身娱乐空间供其使用。宅间休闲空间如图3.4所示:图3.4宅间休闲空间3. 34 建筑绿化景观空

29、间设计绿化空间主要是通过人的视觉视线, 再利用多种景观元素进行组合, 形成尺度恰当,比例合理,环境优美亲切的动态景观和静态景观观赏效果。绿化景观如图3.5所示。图3.5 绿化景观在人性化的居住区中,应合理利用绿化、景观、结构等创造出丰富的居住空间,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居民的活动和交流,绿色居住空间中的点往往是整个空间的重要角色16。整个空间的视觉点是绿化和道路的结合,是住宅区内不同点之间的一种有组织的连接,在居住区入口或中心连接,在居住区内创造丰富的绿色景观,为居民创造绿色生态人居环境。绿化空间应设置在居民日常经过或活动的地方,为了使更多的居民参与和享受绿地空间,其周围不宜设置障碍物,

30、居民可以随时的进入绿地。在活动空间内部注意景观小品、配套设施的大小,适当增加绿化分隔,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趣味性。宅旁绿地空间设计根据住宅建筑灵活布置,其主要服务对象是生活在该栋住宅楼里的居民,幼儿老人、邻里都会在此处休闲聊天。与此同时,宅旁绿地空间的设计也需要注意户外互动产生的噪音是否还会对较低楼层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不便,居住区可以设计为底层架空、结合底商或设计庭院空间的方式来避免这一现象,同时还能丰富住宅的景观层次性和空间多样性。4 总体规划4.1 建筑布局规划在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为确保居住区居住空间和主要生活场所有良好的日照条件,且避免南侧建筑的遮挡,首先根据场地的南低北高的特点,根据最

31、北侧东西向面宽测算,13*4*3+14*3=198米。13米开间125户均面宽最适宜。南北向间距测算,小高以10F计算,洋房以6F计算,得出结论。小高三排为宜,洋房四排。地块总建筑面积为80000左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50000左右 ,规划有11栋住宅。根据地形规划地块布置5栋6层住宅,2栋9层住宅,4栋10层住宅,商业布置在东北角,配套用房布置在东北角住宅一层。该项目主要的规划特点为1.中轴对称的仪式感空间,以体现我们的设计理念2.为了实现共享型中央景观花园,又考虑中心大景观可延展性较差,所以采用南北双花园模式。3.为避免洋房住宅形式单一,优化高层产量,增加叠加。4.对天际线进行,将南侧

32、景观的层层利用。4.2 景观规划 小区景观由小高层住宅围合而成的中心景观大花园以及洋房围合而成的中心景观大花园组成,居住区整体规划设计围绕两个共享景观节点布置,在两侧分别设置叠加组团景观和小高层景观,极大丰富了整个小区内部空间,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户外景观,形成既有共享性又有私密性的景观空间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城市绿化带,结合内部景观的打造,提升社区景观空间。使沿街建筑界面完整,有效形成序列感,强调建筑群整体气势,又提升了城市整体景观价值。如图4.1所示: 图4.1 景观布置4.3 道路规划车行流线:主要车行出入口设置在社区东侧,通过景观序列的引导至地库入口,地库坡

33、道为5米单车道,作为地库主要出入口。车库次入口坡道设置在北侧,为5米单车道,做到人车分流。人行流线:社区主要人行出入口设置在地块东侧,结合广场布置。社区内步行系统便捷畅通,采用防滑舒适的道路铺装,引导人流,增加景观性与趣味性,也同时兼顾了日常行人、必要时通车的机动性。居住区步道曲径蜿蜒,将各个景观节点相连接,沿道路布置绿化景观。消防车流线:沿居住区小高层内部形成一条环型的居住区主干道兼作消防车道,居住区内的主要景观道路与环型消防车道进行相互联系,进入各住宅空间则使用无障碍园林式隐性车道。停车方式:为了方便住户的使用,停车以地下集中停车为主。机动车从东边车行主出入口的车库入口直接进入地下停车场。

34、居住区内进行人车分流,外部没有车辆停放。同时预留出部分绿地的区域,有利于景观的布置及绿化植栽的需求。道路规划如图4.2所示:图4.2 道路规划4.4 室外活动场地规划室外的主要活动场地位于各个住宅之间,形成公共空间,方便儿童老人以及青少年满足室外活动需求,增加人际交往,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亲近感与尺度感。在中央广场设置观赏水榭,供居民观赏游乐。宅间的活动空间设置可供儿童玩闹的娱乐活动空间,旁边附有家长休息的座椅,在景观节点设置凉亭供老人休息娱乐放松,在住宅附近可加入有助于青少年健身的健身设施。5 单体设计5.1 平面设计在设计所有户型时,应考虑自然通风采光,使室内空气流通和接受到尽可能大的空间采光

35、,各个空间的分布位置应满足人居生活的基本空间尺度,以起居室为中心,充分利用景观资源,选择最佳的位置,其他空间围绕起居室分布,根据动静原则进行划分,卧室、客厅、餐厅、厨房完全分隔,彼此互不干扰,拥有独立的空间,尽量避免流线组织的交叉,节约交通空间,合理分配。5.2 建筑风格及立面造型设计单体立面采用新亚洲风格,设计突出建筑色彩及体量,下部裙房深色真石漆和住宅上部浅色真石漆相协调,整体上强调竖向线条,简约的立面风格,强调建筑细节,体现“高贵大气”的特色和风格。造型丰富而有特色,强调小区的整体效果。单体形象力图体现建筑的庄重与大气,丰富的形体变化,稳重的色彩系列以及考究的材质搭配。低窗台,大面积的玻

36、璃推拉门,视野与小区大面积绿地相交融,着意刻画一个高贵而有内涵的建筑。建筑立面如图5.1所示:图5.1建筑立面5.3 商业服务设施设计为了让居民能更好的使用,住宅区的商业服务一般位于住宅区的主要出入口、住宅区的中心部分、主要道路沿线等。大多数距离都是在最舒适距离设计的,它们的建筑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将商业服务设施在住宅区的主出入口,它位于住宅区的东北角,设置在拐角处,考虑到住宅区内外人员的都能够使用,可以激发主出入口的生活氛围,更加有吸引力,道路沿街在东北角设置商业底商,上部居民正常居住,内部居民和周边消费者可以同时使用。这样既节约了土地资源,又创造了良好的绿化、休息的街道空间,提升了周边的居

37、住氛围,增强人流的流动,不过还应注意对交通道路的影响,避免出现拥堵和安全问题。结 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历了从国家地位到个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发展,居住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转折点,改革开放40年来, 在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 人们对于住房的需求, 已经由过去的生理需求, 逐渐朝着心理需求及文化领域等更高的层次方面推进7。当前,随着城市和土地资源的缺乏,如何为人们创造更为充足的生活空间,为了解决当前居住区设计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现象,我国开始积极研究和探索开发规划居住区的新途径。无论未来如何发展变化,居住区的人性化发展必然会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探讨,但人性化是一种动态的、不断变化的理念,随着时代的

38、变迁,社会和国家不断提出的要求和问题经过时间和工作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充分结合人性化设计理念和实践,共同努力发展中国的人性化居住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美好生活”的概念,强调了现阶段的根本矛盾。对于房地产公司来说,为消费者创造“美好生活”主要有两点。第一具有向社会公众提供高成本、高质量、知名度高的产品;二是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心,营造生活友好的环境,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舒适健康环境。人性化住宅景观工程已成为必然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地产公司必须适应这一趋势。居住区设计师也应该充分关注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及景观的细节把控,从而创造出一个宜居,优雅、人性化、智能化的居住区15。本文通过对居住者需求的

39、考察,总结了人性化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以及人性化空间的构建,创造舒适、美观的居住环境,为居民提供人性化、智能化的居住景观,为今后的居住建筑与规划设计提供有利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1 周彪. 基于开放式的住区规划设计研究D.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 2018:78-862 李洁. 共生理论下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D.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 2019:1-23 吴恩谷. 以邻里互动为基础的高层居住区规划模式探讨J. 安徽建筑, 2017, 24(04) :68-694 李喜珠. “以人为本”在住宅小区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以“华虹滨江华府”景观设计为例J. 福建建材, 2017(10) :27-295

40、 唐伟. 西安市既有居住小区停车设施调查研究D. 西安: 长安大学, 2018:806 于一凡. 从传统居住区规划到社区生活圈规划J. 城市规划, 2019, 43(2) :17-227 苏春国. 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以人为本理念的整合实践分析J. 现代园艺, 2019(10):100-1018 吴怡雯. 基于老年人需求的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探究J. 建材与装饰, 2019(27):80-819 李晓亭, 陈鹏, 王琳. 生态理念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 住宅与房地产, 2019(19):4710 朱妙程, 王连斌. 节能设计在建筑住宅设计的运用分析J. 住宅与房地产, 2019(36):6511 刘清清. 基于日常生活需求与行为的社区生活圈空间规划研究D. 南京: 东南大学, 2018:32-3712 杨裕富. 空间设计概论与方法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6.10:21-2513 李道增. 环境行为学概论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