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题识字环境优化和创新的探索研究方案_第1页
小学语文课题识字环境优化和创新的探索研究方案_第2页
小学语文课题识字环境优化和创新的探索研究方案_第3页
小学语文课题识字环境优化和创新的探索研究方案_第4页
小学语文课题识字环境优化和创新的探索研究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语文课题识字环境优化和创新的探索研究方案实验小学语文组一、问题的提出: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中,都明确提出了“识字与写字”的学习目标,与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的是新课标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身心特点,明确提出“认识”和“学会”两种目标,体现了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加强写字,降低难度的特点。课标要求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会写,一、二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因此,低段的识字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现在有关低段识字教育的研究很多,但这些研究大多关注于识字的方法、手段,对于如何促使学生识字环境优化的研究却比较少。学生的学习是一个非

2、常复杂的综合性的活动,不仅牵涉到个体的心理、智力,同他所处的环境也有密切的关系。伟大如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还要同中国的国情(即具体环境)相结合,才能发挥其伟大的作用,同样识字教学,绝不能忽视对识字环境的研究。如果我们把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当作一次次爬山的话,那么识字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要翻越的第一座山。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顺顺当当、高高兴兴地越过这座“岗”呢?我们认为必须美化这座“岗”。假设一下,如果山上有绿树红花,有翠竹白练,越往上走,景色越是如画,学生能不奋勇向上吗?如果在翻山累时,有教师的鼓励如清风,有同学的互助如甘泉,学生爬山时会没有你追我赶奋力攀登的劲头吗?这美丽的“山景”就是我们

3、本课题要研究的识字环境,那“青山绿水”是识字的自然环境,而那“合力攀登时师生间的和谐激励”,就是识字过程中的人文环境、社会环境。那么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识字教育环境呢?为此,我们进行了“识字环境优化和创新”的研究。 二、课题的解说:陶行之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对于低段学生来说,更使如此。对于他们的学校学习来讲,要经过几个过渡区,首先从心理角度讲,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以游戏为主,是在玩中学,而一进入小学,他们的学习活动急剧转变成以纯学习为主的活动。并且低段的语文学习以学习字词为主,字词的掌握需要反复的练习。一些教师便采用大量抄写的方法或枯燥的反复诵读的方法,使学生一时难以适应,产生厌学心理。其次从学

4、习的形式讲,幼儿园的学习以语言交流为主,而进入学校阶段的学习逐步转向书面,这对不少学生也室一种压力。为此,我们这个课题要研究怎样优化学生的识字环境,把识字融入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减少他们的学习压力。其次,从小学生认知规律来说,他们是以无意注意为主的,充分利用好学生的无意注意,让他们在生活环境中识字,可在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条件下,提高学生的识字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学生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我们优化与创新识字环境,就是要达到这个目的。 三、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综述:“识字起步,开篇阅读,开放识字,开发潜能。”这就是近几年我们国识字教育的趋势。

5、众所周知,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不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就无法进行阅读和写作。因此,有关识字教学的研究历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当前,我国关于识字教学的研究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有一定影响的识字教学方法就有二三十种。在这些识字方法中,存在着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那就是让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地多识字,以便尽早地进入汉字的阅读。近几年国外的有关研究表明,识汉字可以促使儿童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开发人脑中巨大的创造潜能。而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机实际是从6岁开始。这正好是我国现阶段一年级新生的入学年龄。综上所述,对学生识字的研究,可谓百花齐放,但大多重在识字方法,单纯以识字环境进行研究的还是比较少的

6、,我们的课题就是借鉴他人识字方法的成果,以识字环境的营造及优化为重点来开展。 四、研究的目的:通过研究,优化学生的识字环境,还低段学生欢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枯燥的识字活动同丰富多彩的生活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识字活动融合自身的多重感知,提高识字效益。达到低段识字2000字的目标。五、研究的内容及方法: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及生活学习规律,我们以课堂、校园、家庭及生活环境四大块作为学生识字环境优化的研究内容。唤起学生感知周围事物、生活的兴趣,在字词的感知的过程中,逐步了解、体会事物、生活的特点,乐趣,健康、丰富自己的情感,逐步正确感知和应用语言,同时在各种环境的反复应用(或接触)中,巩固、提高识字量,

7、深化识字教学,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为此,我们首先确定了研究的原则:(一)原则: 1. 放活学生的身心。在自由的、开放的、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下进行研究,将积累、感受、观察结合起来,将课堂、家庭、自然结合起来。2. 摆正学生的地位。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生活需要为目的进行教学。 3.发现学生的价值。在教学中挖掘学生的潜能,发现并让学生自己发觉自己的优点,浓厚识字的兴趣。4、学与用结合,在应用中促进识字,在无意感知中巩固识字。根据研究的原则,我们具体的研究内容及方法如下:(二)内容及方法第一层次:,以课堂环境为切入口。 课堂识字环境的巧妙设置不仅对学生良好的识字活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还对学

8、生思维的发展及创新意识的启蒙有着画龙点睛的妙用。 拟采用的方法: (1)教室布置富有童趣。(2)在童趣中注重拼音及生字的认知。如:课桌上有小朋友注着拼音的名字,让学生认识一个同伴的同时或许就认识了几个汉字;所有物品都可以标上注有拼音的汉字,让学生一进教室就像进入了汉字王国。这样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汉字信息,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来识字。(3)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心理学研究证明:小学儿童的记忆效果与他们的情绪大有关系,高兴时,记忆则好。所以,在识字教学中:要创设识字的情感环境。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当作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引导学生把字当作自己的朋友

9、。让学生不断体验识字的欢乐。要创设识字的民主环境。充许感性思维为主的孩子以各种方法去观察,从各种角度去理解、记忆字形、字义。有一种宽容的求异的环境,让学生感知想象汉字形义,做好学生创新的起步!(3)营造自主互动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动起来!拍拍小手,唱唱韵文歌;挥挥小手,书空学过的字,用形体的动作来带动思维的火花。识字是第二次感知,在识字中,变教师单向的信息传递、无味地背、抄为学生富有创新的观察、想象。引导他们主动地、全动地参与,互相交换看法,碰撞思维的火花。(4)设计新颖多变的教具学具。识字教学中的学具教具,是课堂识字教学的又一重要环境。 第二层次,以改善校园环境为切入口。校园,是学生平时活动的

10、一个重要场所,根据低段学生无意注意、无意记忆占优势这个特点,应该巧妙妥善地利用好这个环境。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构成学生创造力的始发因。因此在校园里,在凡是学生能看到、听到、接触到的地方,都应该营造一种良好的识字环境,要“让校园中每一个事物都会说话”。具体的操作方法是: 给花草树木插上牌。写上它们的名称、生活习性、生长过程等。这样既让学生在玩耍观赏之余自然而然地识了字,又学到一种知识,同时陶冶了情操。给常见的物品标上名。校园里有许多学生常见、常用的物品,如簸箕、扫帚,可以事先在这些物品上贴上注音名称的小纸片,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解决这些生字的识记。日积月累,又会多识了许多字。 办好黑板报、宣

11、传栏。班级的黑板报可以根据学生每个阶段的识字需要,适时地刊出各种韵文,学生习作等。学校的各种宣传工具也开始对一、二年级的学生多加关爱。举行各种展览。如优秀习字作业展、优秀作业展、优秀作文、优秀摘录、手抄报展等。 营造良好的听觉环境。听是学生掌握语言的重要途径,这是一种值得开发的丰富信息资源环境。可以在课间活动的时间,利用小学生爱活动,在活动中无意注意力强的特点。让他们猜猜谜语,听听绕口令,在快快乐乐玩的过程中,可能又记住了几个生字,读正确了几个谐音字;也可以巧妙利用午间活动时间,让学生听听各种童话、寓言故事的广播(或韵文、儿歌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第三阶段,以营造应用环境的优化与创新为切

12、入口。为学生创设识字后应用的环境,让学生在应用中巩固,在应用中理会,对提高学生识字成效是大有好处的。拟采用的方法: 建立自己的图书馆。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字、词编画简单的故事,并装订成册,制成学生自己的简单的“书”,建立一个班级自己的书箱资源。在这样情趣盎然的活动中,通过对一些字的反复写,读(读他人制作的作品),不知不觉中掌握识字。 布置谜语长廊。在班级或学校某处设立谜语长廊的环境,引导学生学习了一些生字后,自己制作字谜张贴,通过制、猜字谜,培养学生想象、分析能力。 寓乐趣于写字中。写字是巩固学生识字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不少大学生写字水平很低,错别字多,其根源在于小学忽视写字教育。 开展今天“我当

13、老师”活动。把识字变成一种乐事,把识字过程变成一个创造过程,在课余,组织学生开展广泛的“我当小老师”的活动,引导他们自己创造识记方法,编字谜,编口诀。 找错别字活动。社会上一些招牌、标语、广告上常常出现一些错字、别字,可以通过找错别字等活动,把这不良的环境变成提高学生识字能力的一个教材。 多重组合立体识字。识字应用的环境应多重组合,立体开放。说的角度,可以是句子(词语)接龙,故事续编、新续;写的方面,可以是写悄悄话,给图片、照片、音乐写自己的解说词。还要注意听说读写的综合应用。六、研究的步骤:第一阶段(准备阶段):、6-、9 搜集识字方法资料,制定环境设计方案,开题论证,组建课题组,准备申报课

14、题。 前期调查。调查学生的家庭识字环境,学生生活环境。收集信息,调查一年级学生所处环境的共性及个性。师生对各种识字方法的态度、认识,喜欢的内容及形式,了解教师掌握的识字教学方法。 继续搜集有关的资料,准备学校的相应硬件建设。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10-2007、10 1. 课题组统筹规划课题运行情况。2. 制定研究计划,组织教师及相关人员培训。3、开展尝试性活动,以班级为单位逐步实施。 4. 确定重点研究项目,确定研究策略体系。 5、进行系统性教学研究,细化操作手段。第三阶段2007、10-2007、12 组合优化阶段 1、总结阶段研究。优化各个班级研究活动的成果。 2、调整各处环境布置,整

15、合操作方法。 3、全面实施。七、课题的成员: 组长: 俞 芬 王平平 实验小学 小学高级 成员: 全校语文教师 实验小学八、研究的成果: 论文 案例 教学资源*附:语文组教师编写的案例、教学故事窃书不算偷俞 芬校读书节又到了!为了给孩子们有更多的书可以看,我总是定期到图书室里去借一批书发给每一个孩子,然后过一段时间就收回。 这一次,又到了该收书的时候了。有一个小女孩陈佳敏却拿不出书了!她伤心地说:“老师,我那天放在桌上的,等我上完活动课回来就不见了!”其他几个人孩子在一边七嘴八舌地说:“对!她好好地放着的,回来就没有了!”“好像是周琦拿去的?”“肯定是周琦偷的!” 周琦是个很贪玩的小男孩,平时

16、爱拿别人的东西。他不爱学习,但是非常喜欢看书。有时,他上课时都会偷偷地看课外书而不好好听讲。此时,他涨红着脸,大声说:“我没有拿,我没有拿!”看着乱哄哄的教室,我不紧不慢地说:“佳敏的书不见了,你们都亲眼看见周琦拿书了吗?”孩子们的哄闹声嘎然而止,面面相觑。是啊,他们都是猜测呢,没有亲眼见过!我接着说:“没有亲眼见过,不能乱说的!”有几个孩子夜在一边嘟囔起来:“没看见,也许是陈佳敏自己弄丢的呢?”周琦顿时也挺直了腰板,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我看着他,心里有了想法。课后,我请周琦来到校园一角,轻轻地问道:“周琦,佳敏的书是不是你拿去了?”周琦连连摇头,涨红着脸分辨说:“没有!我没有拿过呢!”鉴于

17、他以前做了错事死不承认的性格,我只是温和地抚摸着他的头说:“周琦,老师知道你很喜欢看书。所以特意到图书室为你们借了书给你们看。可是现在老师书收不齐了,无法还给图书室,那也就不能给你借书去了呢!”他抬头看了我一眼,又低下头,仍旧不吭声。我接着说:“你如果拿了佳敏的书,看好了的话就还给老师,让老师把书换掉了,再借书给你们好吗?”顺着我的话语,他不由得点了点头。我趁机说:“你放心好了,老师肯定不会让别人知道这件事的。你明天带来,悄悄地交给老师吧!”他点点头,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笑容。我又紧接着说:“可是,你这样的行为给别人带来了不方便啊!以后你想要看书,或者想要其他什么东西,可千万不要再这样不声不响地拿

18、走啊,一定要征求小朋友的同意才行!问他们借,问老师借!知道了吗?”他红着脸点点头,轻轻地说:“嗯,老师,我知道了。以后不再这样做了!”看着他红扑扑的脸,我长长地吁了口气!bbbbccddaaaabbbbccddaaaabbbbccddaaccddaaaa老师,我们都能行朱小芬科学课下,听到俞老师说:“你们班的学生真乖,上节课我一进教室,他们就主动要求让布置教室呢! ”听了俞老师的话,备感欣慰,兴冲冲走到教室一看,晕乎只见教室四周的墙壁上密密麻麻地贴满了千纸鹤,一边写意画,一边抽象派,看得我眼花缭乱。再看看底下的孩子们,眨巴眨巴着眼睛望着我,眼神中流露出一丝丝兴奋、一丝丝得意,又夹杂着一丝丝渴望

19、,我知道,他们在等着我的表扬呢!看到这些,我不禁想起了几天前,这群小家伙忙忙碌碌的样子,又是买彩纸,又是折千纸鹤的,当时还纳闷他们有何企图呢,没想到“朱老师,教室漂亮吗?”班中最调皮的林一帆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是我们自己装扮的,我觉得还可以用千纸鹤拼出六一快乐这些字,来庆祝大家的节日。”“我觉得小星星和千纸鹤可以穿插着粘,这样不会太单调了。”“对对对,还有,我发现用双面胶的话,以后会撕不掉的,用胶水粘的话比较容易撕下来,我建议用胶水粘。”“朱老师,其实我们都能行的,呵呵。”听到这些,一种异样的情绪油然而生,这是平常总是念在嘴里的那群不懂事的小家伙吗?一年前的他们,同样激动地盼望着“六一节”的

20、到来,看着我忙忙碌碌地布置教室,他们顶多也就打打杂什么的,因此,直到这次“六一”前夕,我还是打算自己挥手大干一场,让学生帮个小忙,可事实上他们的能力确实不容忽视。仔细回想一下,曾经不也犯过同样的“错误”吗?!记得以前班中的黑板报多数是由我来画框架,然后让学生抄抄文章、涂涂颜色什么的,顶多让几个孩子留在旁边看看出板报的流程,有一次,突发奇想把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他们,看着他们写了擦,擦了写,心里又着急又烦躁,恨不得把活都揽过来。可最后还是忍住了,干脆来了个眼不见为净,嘿,等下午走进教室,那板报还真出得有模有样的呢!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创造能力,不要抹

21、煞了孩子的这种能力,放手让孩子们去做,他们能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何必压抑了孩子,又苦了自己!体验情感生命钟吉平教学背景桥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工地突遭洪水侵袭,100多人无路可逃,都疯了似的向一座木桥拥去,情况十分危急。而老汉一位即将退休的党支部书记却站在桥头沉着冷静地指挥人们有秩序地逃生,最后他和自己的儿子被洪水夺去了生命。故事非常感人。教学情景课前:学生排队来到阶梯教室,一男生经过我的身边,对我说:“钟老师,我觉得在现在老汉这种人根本就不存在了。”我听罢,心里一惊,竟不知何言以对。课中:生(疑惑):老师,像老汉这样的人真的有吗?师:有的,肯定有的。(引导学生体会“老汉消瘦的脸上流着雨水,

22、他不说话。”这句话时)生(笑嘻嘻地):我想,他平时肯定很少吃肉,所以才会那么瘦。(众生大笑)(学完全文)师(深情地):老汉虽然牺牲了,但他是为人民而牺牲的,他生(嬉皮笑脸地接上):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情景分析这篇文章的情感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从老汉的语言、动作、神态中,感受到老汉在危险面前沉着冷静、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和宽大的胸襟。而实际上,学生由始至终都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没有被文中的人物打动,也没有被我的激情感染。想想自己的教学设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应该没什么问题,但为什么偏偏出了这么大的问题呢?冥思苦想,终于找到了答案。原因在于不管是从年龄、视野还是经历的角

23、度考虑,文章中所描述的真人真事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了,虽然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了解到许多优秀人物的英雄事迹,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见过这样的人,他们缺少这样的生活体验,因此,从内心上来讲,他们对这类人与事并不认同。所以,在学习桥这篇文章时,学生对于文本内容充满怀疑,以挖掘语言文字来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在他们看来只是一种弄虚作假的形式,所以他们报着一种游戏的态度冷眼旁观,嘻皮笑脸、心不在焉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那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状呢?我是这样想的:首先从学生所处的社会大环境来看,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金钱的地位日益突出,人与人的关系处处和利益挂钩,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很难感受到邻里亲情,很少看

24、得到热情互助的情景,更多的是看到人们对于贫穷的漠视,对于苦难的漠然和对于需要帮助的人们的漠不关心。再者从学生所处的家庭小环境来看,现在的家长迫于各种压力,在生活中扮演着各种角色,有着多副面孔,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渐渐失去了童真,学会了伪装。试想,当学生已被环境“催化”,拥有超乎年龄的“理智和成熟”,心态也都过早地“苍老坚硬”起来。这是社会的悲哀,是家庭的悲哀,也是教育的悲哀。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的发展需要。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面对这种现状更是任重而道远。那么我们如何让语文课程丰

25、富的人文内涵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又换了班级上课。课前,我先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好人好事,如从报纸上看到,从别人那里听说的,自己亲眼看到的,然后说给班上的同学听。这是课前“热身”,使文本渐渐贴近学生的生活。上课的时候,我先给学生讲几个解放军战士抗洪抢险的故事,播放几组真实的镜头,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当中自然而然地释放自己情感,然后再开始学习课文。这次,效果出乎意料地好,课堂上学生的情绪最大程度地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的话语都发自内心,朗读充满了深情,有几个情感丰富的女生眼里闪动着泪花,带着哭腔把感人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她们的情绪迅速感染了大家,情感又一次得到了升华。两节课如此巨大的反差,

26、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只有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才能够碰撞出情感的火花,此时教师已无需再说“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老汉的人物形象早已成为一种伟大精神的象征深深根植在学生心中,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流畅。真实的感受,真切的情感比任何语言都更有力量。同时这也让我看到了希望:虽然学生的思想已不如期望得那么纯净、天真,但他们的心还是柔软的,内心的情感仍然是真诚的,只是暂时蒙上了一点儿灰尘,需要我们稍加拭擦。由此可见,语文课程人文性的渗透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授,也不是除教学内容之外的附加任务,它是一种感受,是一种领悟,是情感共鸣弦乐,是心灵净化的乐土。要把它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27、其一,要将文本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上文中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好人好事,就是要唤起学生的生活记忆,拉近与文本的距离。因为只有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设身处地地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使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的图像逐渐鲜明具体,此时的感受才能是最真实的,最深切的。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人文教育只是一种牵强附会的形式。其二,可以借助媒体在课堂上营造一种与文本内容相一致的氛围。如选择一些和文本类似的故事、录象片段等,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因为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毕竟是有限的,根据学习的需要恰如其分地补充一些课外内容,也就是在保持学生个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个体经验,打造一条学习世界和生活世界、课程与生活之间的阳光大道。还是举桥的例子,上课伊始,我先向学生介绍一些解放军战士抗洪抢险的英勇事迹,并播放几组真实的镜头让学生观看。这样做得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产生更形象的认知。其三,要想文本感动学生,教师必须先被文本感动。记得赞可夫说过:课本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教师心灵世界的加温,传授越多,您的学生将变得越冷漠,越无知。是的,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将自己高尚的情感,独特的人生体验融进文本,努力创设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使这一切共同成为学生解读的资源,这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