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9章 气味和呈香物质学习目标第一节 气味概述 一、气味的形成 二、香气值和主体香 三、气味的特性和影响因素第二节 食品气味形成的基本途径一、 生物代谢中产生的气味 二、 酶作用产生的气味三、 烹调加热是化学反应产生的气味四、 其他变化产生的气味第三节 食品原料的风味一、 蔬菜的气味二、 水果的气味三、 水产品的气味四、 肉类的气味五、 其他一些烹饪原料的气味第四节 加工食品的香气一、 烹调加热食品的香气二、 发酵食品的香气*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第9章气味和呈香物质学习目标掌握香气值、风味酶等概念掌握气味形成的基本途径熟悉一些常见烹饪原料的气味了解肉加热香气的形成原理 第一节 气味概述 一、
2、气味的形成食品的气味是食品风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气味是挥发性物质刺激鼻腔嗅觉神经所产生的一种嗅感觉。令人喜爱的、能被接受的叫香;令人生厌、不能被接受的叫臭。动物及人能辨别气味并非全是为了择食,它还有通信、联系等功能,但几乎每种食品都多少有些气味,仅通过这些气味,人就能辨别出它们来,所以长期的生物进化和适应,人与其食物之间已形成一种固定的联系。食品的气味成了判别、评价食品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成了加工烹制食品的一个目的,更成为饮食品尝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气味的形成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人的嗅觉器官;二是能达到嗅觉器官的挥发性气体成分。 (一)气味形成的生理基础人的嗅觉是非常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嗅
3、觉依赖于分布于鼻腔上部嗅上皮的嗅觉受体(嗅细胞)。吸入鼻腔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可从外鼻道和内鼻道进入鼻腔(见图91)刺激嗅细胞一端的嗅纤毛,使神经产生冲动,嗅细胞能感受到挥发性物质刺激的强度和质量,并给出信息编码。嗅细胞的另一端连接嗅神经纤维,能将信息传到大脑,从而产生对气味的印象。图91 人鼻与口腔构造图(二)气味分子的化学结构+ 能够具气味的分子,一般是分子量较小的分子,并且具有一定的水溶性或亲水性。气味分子的分子量多在20300之间,沸点在- 60300。无机物中除s02、n02、nh3、h2s等气体具强刺激处,大都为无味。 在分子量小、官能团所占的分量大的分子中,这些官能团往往决定其气味,
4、这些官能团叫发香团。各种官能团所决定的化合物都有一些各自官能团所决定的气味。c10以内的一元醇,特别是不饱和醇很香;c12以内的醛,尤其是饱和醛较香,不饱和醛及低级醛具臭;c15以内的酮具多种气味;c16以下的羧酸一般有强刺激性气味;酯、内酯具良好的气味;醚的气味具强刺激性;萜类,特别是c15以内含醇基、酮基、醛基的萜类,是植物香气的主体成分。 含有n、s、p、f等原子的官能团往往都有气味。含硫化合物是一大类嗅感物质,且阈值很低,大部分低级的硫醇和硫醚有难闻的臭气或令人不快的嗅感;大多数易挥发的二硫或三硫化合物能产生有刺激性的葱蒜气味;一般异硫氰酸脂类则具有催泪性刺激辛香气味;含硫的杂环化合物
5、的嗅感十分复杂;大多数噻唑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烈的嗅感。以下是一些气味成分的分子式:含氮化合物与食品有关的主要是胺类,如甲胺、二甲胺、三甲胺、乙胺、腐胺、尸胺等,均有令人厌恶的臭气。 分子量较高时,气味不仅与官能团,而且与分子整个形状、大小等有关。这主要包括:一是分子中有不饱和键时,其反应性增大,气味也特别。例如,丙醇的气味较温和,而丙烯醇则具强刺激性。二是官能团在分子中的位置不同也影响气味。三是有环的分子,特别是芳环和杂环化合物的气味强烈,如吲哚类多有臭味、吡嗪类有焙烤香、苯丙烯醛具肉桂香气、苯乙醇有蔷薇香气等。四是分子的立体异构体也影响其气味。下列两种分子,一种具绿叶清香,另一种具大豆臭。反式
6、-3 -己烯醛(绿叶清香) 顺式-3 -己烯醛(大豆臭) 二、香气值和主体香 食品的气味成分种类繁多、容易变化,所以研究气味是非常复杂的。为了把握一个食品的总体气味风格,先应分清气味成分中各种成分的作用。 香气值(发香值)是指判断一种呈香物质在某个食品香气中起作用大小的数值,可用呈香物质得浓度和它的呈香阈值之比来表示,即: 呈香物质的浓度 香气值= 香气阀值香气阈值(嗅觉阈值)是指嗅觉刚好能辨别某气味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当香气值低于1,人们嗅觉器官对这种呈香物质不会引起感觉。表9 -1列举了某些物质的香味阀值。表91 某些物质的香味阀值物质香气阀值mg/l(空气)物质 香气阈值(水溶液浓度pp
7、b)甲醇8 vb1分解物0. 000 4乙酸乙酯410-2异戊醇110-32-甲基-3 -异丁基吡嗪0. 002氨2.310-2-紫罗酮0. 007香兰素5 x10-4甲硫醇0.02丁香酚2.310-4癸醛0.1柠檬醛310-3乙酸戊酯5二甲硫醚210-6香叶烯15h2s(煮蛋)110-7酉酸240粪臭素 410-7乙醇10 000甲硫醇4.310-5 主体香是指一个食品中香气值最大的那些成分的气味。通常,食品和菜肴的主体香成分有两三种,这是因为气味的产生与瞬间的某些化学反应相关,而不同时刻食晶中的这些成分的浓度可能交替变化着,使人的嗅觉难以准确认定某一种气味。判断一个成分在食品中对香气所起作
8、用的大小,不是由它的实际浓度,而是由它的香气值来决定的。三、气味的特性和影响因素 (一)气味的特性 虽然有“七臭”说,但由于人的嗅觉及气味成分都很复杂,特别是气味物质种类繁多,据说超过100万种,而且还没有发现气味完全相同的两种成分,所以目前对气味分类实际上还没有较好的亦法。在食品和烹饪中,香气都是以其原料或加工过程来分类的。其特点主要有: 1敏锐但不精确人的嗅觉要比味觉灵敏且复杂,但嗅觉的辨别阈很大,也就是说人对气味能感受到,但对它们的变化很迟钝。绝大多数食品均含有多种不同的呈香物质。任何一种食品的香气都并非由某一种呈香物质所单独产生,而是多种呈香物质综合的反映。食品中呈香物质的浓度,只能反
9、映食品香气的强弱,并不能完全地、真实地反映食品香气的优劣程度。因此,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虽然有了能分析极微量成分和高度精密的检测仪器设备,但鉴定食品香气仍离不开人们的嗅觉。2.容易产生疲劳和改变嗅觉易产生疲劳或称为适应,即久而不闻其香,也不辨其臭,不过此时对另一种香是仍可感觉到的。香气会受到其他物质的影响,可相互抵消也可相互加强,甚至会变调,甚至无香的成分(如蛋白质、淀粉、蔗糖、油脂等)也会使香的格调发生变化。在烹饪中,重要的是利用气味间的掩蔽作用和“夺香”作用(即变调作用)。烹调配席时。香也相互搭配。3.很容易受人的生理和心理状况的影响嗅觉有很大的个体差异,甚至有些人辨别不出气味来(即嗅盲)
10、。嗅觉感受力与人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精神状态等有关。嗅觉的灵敏度和年龄成反比,青壮年的嗅觉比老年人灵敏得多。据统计,5080岁的老年人中,有25%完全失去了嗅觉能力,到80岁以后,有一半人闻不到任何气味;同年龄的男人和女人相比,大多女性的嗅觉比男性准确。4.气味成分处于动态变化中气味成分多是在化学反应中即时产生的微量、超微量成分,容易随时间延长而挥发消失。所以,烹调加工时的气味往往是最佳的时候,放一段时间会迅速降低。这也是烹调的菜肴不能长时间保存的最主要原因。(二)气味的影响因素气味的影响因素除人的感觉方面的各种状况外,还与其为分子的产生、运动等直接相关。这包括:1. 气味分子的存在状态食
11、品中的气味分子因有其他食品成分存在而表现为游离型和结合型两种状态。挥发性物质以气体状态或水溶解状态存在时可看作游离型,这种气味的影响主要受食品的组织结构所控制,水中其他溶解物的存在也影响其挥发。与水、油脂结合的气味物质能随水、油脂的挥发而一并挥发。气味成分以结合型方式存在时,主要是和食品中的高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多糖和一些脂类相结合。结合力为离子键、氢键和疏水作用。蛋白质与气味成分能以三种结合力结合,而多糖则是氢键,脂肪是以疏水作用结合气味成分。这些气味分子只有在加热时才能很快挥发。2. 外界环境环境大气的大气压力、大气流速、温度是影响气味的主要环境因素。第二节 食品气味形成的基本途径食品发生
12、一定的理化变化时,总是伴随有气味的产生和变化。烹调操作时,很大程度上是利用对食品气味的产生和变化的观察来控制操作工艺。可以说食品气味的产生几乎都与化学反应有关。从生成气味物质的基本途径来看,食品气味的形成主要有:生物或食物组织中的生物代谢作用、个别酶直接或间接作用、非酶化学反应及物理变化四种基本方式。一种食品的总体气味往往不是一种方式产生的,而是多种方式产生的各种气味的综合。 一、生物代谢中产生的气味各种食品原料在天然生长和收获后的鲜活状态下,在生命代谢中通过将蛋白质、氨基酸、糖、脂等物质转变为一些能挥发的成分,从而产生气味。这主要包括植物性原料在生长、成熟过种中所产生的一些气味成分,动物性原
13、料在后熟过程中产生的气味成分,微生物代谢对食品的发酵、腐败作用所产生的气味成分等。 1植物的生长、成热作用 植物在生长、成熟过程中产生的气味成分主要是其次生物质中的萜类。呼吸作用中产生的各种酸、醇、酯,以及蛋门质及氨基酸衍生出的低沸点挥发物。 (一)挥发性萜类 分子量较低的萜类是易挥发成分,种类极多,特别在香料中含量较多。其产生过程为: 葡萄糖 丙酮酸 甲羟戊酸 萜类 (2)酯 呼吸作用中产生的酯对原料香气有很大贡献,特别是在水果成熟过程中更为明显。其产生过程为: 糖、氮基酸 酸 脂肪酸 coash atp 酮酸 脂酰coa co2 醛 醇 酯 nad(p)h2 nad(p) (3)含硫气味成
14、分 植物中将氨基酸转氨、脱氨,也产生许多挥发性物质,特别是含硫氨基酸的降解,能产生很多种含硫气味成分。这在蔬菜中很普遍。 2动物的生长、后热作用动物性食品的气味,在鲜活原料时并不太显著,而主要由其在生长或后熟过程中油脂的分解产物、雌雄个体性激素的分泌及氨基酸的分解等产生。3微生物的代谢作用 在微生物代谢作用下,食品会产生许多气味成分。发酵品的气味就是一例。它因不同的发酵过程,产生如醇、酸、酯的一系列产物。另外,发酵菌也能将氨基酸转变为各种产物。例如,酵母菌可将酪氨酸转变成下列各种风味成分:对一羟基苯乙酸 对一羟基苯乙醇对一羟基苯甲醇对一羟基苯甲醛食品腐败变质,也是微生物代谢的结果,此时糖和油脂
15、水解、氧化、酸败,蛋白质水解,氨基酸分解。特别是氨基酸分解,会产生许多恶臭气味物质。其反应式为: 二、酶作用产生的气味 食晶原料在烹制加工特别是生鲜原料的初加工时,其自身的酶或外加入的酶能使原料中的一些物质转变为气味成分。当原料组织遭破坏后,这些酶转变为游离状态酶,其活力大增,能发生酶反应。 (一)直接酶作用产生气味的酶反应,一般是直接产生气味物,蔬菜中产生含硫物时最显著,这类反应叫直接酶作用。能被酶反应成气味物的前体叫风味前体,此酶也叫风味酶。其反应式为: 风味酶 风味前体 挥发性气味成分葱,蒜、萝卜、芥菜及芦笋等许多蔬菜的气味都是这样产生的。例如,芦笋香气产生的反应式为:( ch3)2s+
16、-ch2ch2cooh 酶 (ch3)2s +ch2 =chcooh +h+ 二甲基- -硫代丙酸 二甲硫醚 丙烯酸 (风味前体) (风味酶) (气味成分)又如,芥子的气味产生的反应式为: 风味酶具反应专一性。例如,在甘蓝中事先灭活其自身的酶,再从别的甘蓝、芥菜、洋葱中提取相应的酶分别加入前甘蓝后,能分别得到甘蓝、芥菜、洋葱的风味。烹饪中常用到蒜水,内有蒜酶,它不仅对蒜,也对许多其他原料有酶反应并产生风味。 (二)间接酶作用 酶反应有时并不直接产生气味成分,它只是产生气味成分的前体或为气味成分产生提供条件。其反应式可表示如下:酶反应物a 产物a 酶 风味前体 气味成分例如,酶促氧化中的酚酶,将
17、酚氧化成醌,醌进一步氧化氨基酸、脂肪酸、胡萝卜素等产生香气,茶叶的香气与此有关。又如,脂氧化酶产生的氢过氧化物自身进一步反应或与别的脂肪酸反应,最终产生氧化臭味。三、烹调加热时化学反应产生的气味 食品产生气味的非酶化学反应都以分解反应为主。它们是热分解反应、氧化反应和光辐射分解反应三大类。对于烹饪来讲,热分解反应是产生气味的主要方式,特别是烹调中高温加热使事先配料产生的各种反应,是形成鲜香美味菜肴的关键。 (一)热分解 食品原料在加热时可发生许多化学反应。水解就是其中一种,但是蛋白质、多糖的水解产物并不能直接挥发,所以它不是产生气味的直接方式,不过它为更进一步的分解创造了条件。例如,发酵过的豆
18、瓣,因事先的水解,加热时能产生特别显著的香气。对于分子量较小的酯、糖苷等进行水解能直接产生气味成分。油脂的水解也有明显气味生成。加热时能直接产生气味的反应主要是下面三类: 1糖、氨基酸和油脂的直接分解 在温度较高(一般都在大于120以上)并且加热时间较长时,食品中的糖、氨基酸、油脂等都能直接裂解,在有氧气时更易进行。这是烹调中采用爆、煸、烤所烹翩的菜肴其香味特别浓烈的主要原因。 (1)糖的热分解 单糖、低聚糖及多糖都能在强热下裂解并产生气味。分子较小的单糖、低聚糖裂解的温度低,产物更易挥发;多糖的裂解产物还可能对人体有毒。温度超过500以上时会发生炭化及生成强致癌的多环芳烃,应避免这种情况的出
19、现。糖热解的产物主要是各种呋喃衍生物,如5一甲基糠醛、羟甲基糠醛、乙酰呋喃等;另外,小分子的醛、酮也起重要作用。焦糖化作用中就有糖的热分解反应发生,所以它在食品中应用很广,以致常把焦糖香气作为高温加热后食品成熟度的一个标志和特征。 (2)氨基酸热分解 氨基酸加热时的脱氨、脱羧及侧链基团的反应中生成的气味物更多、更具特征性。半胱氨酸、丝氨酸、苏氨酸、赖氨酸等分解产物见表9 -2。表9-2 几种氨基酸热分解的产物 氨基酸分 解 产 物半胱氨酸h2s、nh3、乙醛、半胱胺、巯基乙醇、甲硫醇、2 甲基噻唑烷烷等丝氨酸乙胺、nh3、乙醛、甲基吡嗪、2,6-二乙基吡嗪等苏氨酸nh3、乙醛、丙醛、吡嗪、2-
20、甲吡嗪、三甲吡嗪、2,5-二甲基吡嗪等赖氨酸nh3、戊二胺、吡啶、六氢吡啶、吡嗪、-氨基戊醛、内酰胺等 (3)油脂热分解 油脂的气味成分主要是各种短链脂肪酸、羰基化合物、环氧化合物和烃。一般过高温度的分解产物不好闻,而且对人体有害。 2糖、氨基酸、油脂的相互反应 糖、氨基酸等除自身要分解外,它们之间还要发生一些反应,产生更复杂的气味成分。 羰氨反应是各种糖、氨基酸等相互作用的重要反应,它不仅在生成色素方面发挥作用,同样在对食品气味物生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羰氨反应能产生各种杂环化合物,主要有吡啶类、内酯、呋喃类和吡嗪类,特别是在斯特勒克降解反应中,不仅产生吡嗪,还产生醛、酮、烯醇胺等产物;另外,
21、甲基还原酮和-二羰基化合物的产生,为进一步分解产生醛、酮等创造了条件。 糖、氨基酸加热时,很容易生成一种具特征香气的烷酸内酯产物,特别是短时间加热时,这种产物为气味的主体。不同氨基酸与不同的糖反应,通过生成不同的内酯、吡嗪等杂环化合物,可产生出不同的加热气味。表9 -3为一些糖与不同氨基酸共热时的气味特征。表9 -3 氨基酸和糖共热时产生的气味温度糖甘氨酸谷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100葡萄糖焦糖味(+)*旧木料味(+)炒甘薯味(+)煮过分甘薯味( +)酸败后的焦糖味(一)果糖焦糖味(一)轻微旧木料味(+)烤奶油味(一)切碎甘蓝味(一)刺激臭味(一一)麦芽糖 轻微焦糖味(一)同上 烧湿木料味(
22、一)煮过头甘蓝味 甜焦糖味(+)蔗糖轻微氨味(一)焦糖味(+)腐烂马铃薯味(一)燃烧木料味(一)同上180葡萄糖燃烧糖果味(+)鸡舍味(一)烧燃油炸马铃薯味(+)甘蓝味(一)同上果糖牛肉汁味(+)鸡粪味(一)油炸马铃薯味(+)豆汤味(+)脏犬味(一一)麦芽糖牛肉汁味(+)炒火腿味(+)腐烂马铃薯味(一)山嵛菜味(一)甜焦糖味(+)蔗糖牛肉汁味(+)烧肉味(+)水煮后的肉味(+)煮过头甘蓝味(一)巧克力味(+) *(+ +)良;(+)可;(-)不愉快;()极不愉快。3二次反应 各种成分的相互反应还因与各种分解反应产物的进一步偶联、交叉而变得更加复杂、多样,这叫二次反应。例如,由糖或美拉德反应产生
23、的羟甲基糠醛与含硫氨基酸及其分解产物之间又可发生许多反应。其中一些反应如下: (二)氧化及光解* 食品气味的产生还与氧化、光解等反应有一定关系。加热时,氧化作用本身也变得强烈,产生热氧化的分解产物。氧化、光解主要是在加工、储存时对油脂的分解。油脂的自动氧化是产生酸败的主要原因。例如,大豆的豆腥气味、鱼肉的腥气、奶油味、畜禽肉的臊味等,都与自动氧化产生的酸败产物有关。牛奶的“日光臭”就是氧化、光解的结果。又如,茶叶、香料等中的类胡萝卜素能被光氧化作用裂解,失去颜色,产生挥发性成分,其中有一种产物具紫罗兰花的香气,叫紫罗酮,其结构如下:口一紫罗酮 a-紫罗酮 四、其他变化产生的气味 通过物理变化得
24、到或改变某种气味也是食品气味产生的一个方面。对于低温加热、短时加热的食品来说,物理变化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此时,加热只是为了使食品中原有的挥发性成分改变其存在状态,从结合型变成游离型,并与水、油一并挥发出来。加热蔬菜时的香气就是这样产生的。 添加香调料、辅料也是为了让这些原料中的香气成分能转移到整个食品中去。较长时间地在水或油中加热,能将这些成分溶解于水或油中,让其他原料吸附它们,最后使整个菜肴都有香气。显然,要更好地做到这一点,原料之间的选配和时间的控制是关键。当然,在一定封闭状况下让香气少扩散到空气中也很重要。对于有异味的原料,要尽量让其异味扩散。例如,烹制前必要的预加工就有这个目的。 烹饪
25、中要除去令人不快的气味,可综合利用以上气味产生的各种方式。例如,在选料时注意互相配合,让原料在烹制前放置或预处理、码味、添加香调料、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用汤来煨制等等,这些方法实际上就是在控制气味物质的状态、生成速度、扩散吸附、气味物质的前体物等。第三节 食品原料的气味一、蔬菜的气味新鲜蔬菜多具有清淡的香气,和水果相比,没有水果那样浓郁,类型也有别于水果,但有些蔬菜的气味独具特色,如葱、蒜、韭菜等均含有特殊的香辣气味,尤其是蒜最强。蔬菜的特殊气味主要与其特殊化学成分密切相关,主要是硫化物和萜类,表94是一些蔬菜的香气成分总结。表9 -4某些蔬菜的香气成分(主体香或特征香)菜类化学成分气 味萝卜
26、甲基硫醇、异硫氰酸丙烯酸刺激辣味蒜二烯丙基二硫化物、甲基烯丙基二硫化物、丙烯硫醚辛辣气味葱类丙烯硫醚、丙基烯丙基二硫化物、甲基硫醇、二烯丙基二硫化物、二丙基二硫化物香辛气味姜姜酚、水芹、姜萜、莰烯香辛气味椒天竺葵醇、香茅醇蔷薇香气芥类硫氰酸酯、异硫氰酯、二甲基硫醚刺激性辣味叶菜类叶醇青草臭黄瓜2,6 -壬二烯、2-醛基壬烯、2-醛基己烯青臭气西红柿青叶醇和青叶醛青草气味芹菜瑟丹内酯(i)强烈气味荷兰芹洋芹脑()强烈气味芫荽芫荽醇、蒎烯、加罗木醇、香叶醇强烈气味 (一)甘蓝、芜菁、萝卜、芥菜(十字花科植物) 甘蓝、芜菁、萝卜、芥菜都具有一种辛辣的芳香气味,有时对鼻腔有刺激性或对眼睛有催泪作用。
27、甘蓝、芜菁、萝卜中所含黑芥子苷,在水解酶作用下可水解产生异硫氰酸烯丙 基醇。萝卜时的辣气也是异硫氰烯丙基酯的作用。若较长时间故置,萝卜所放出的臭气是甲硫醇给予的。芥菜的强烈刺激气味,是硫代葡萄糖苷被芥菜的硫代葡萄糖苷酶分解为异硫氰酸烯丙基酯而产生的。 (二)香菌类香菌类栽培品种很多,它们的香气主要是由香菌中含有的特征苷类在酶的作用下加热分解后产生的异硫氰酸苄酯、硫氰酸苯乙酯等化合物形成的。另外,它们 的香气含有一种含硫环状化合物,叫蘑菇香精,其结构为: (三)洋葱、大蒜、葱、韭菜(百合科植物) 洋葱、蒜、葱、韭菜都是调味蔬菜,常用于消除肉类的腥气。这些植物体内存在的风味前体(l一半胱氢酰烷基衍
28、生物),在酶的作用下,可产生许多具特征香气的丙烯类硫化物,其品种不同,所含有的丙烯类硫化物也不同(见表9 -5)。 洋葱组织破损后能迅速产生具有极强催泪作用的挥发性含硫化合物:s氧化硫代丙醛。这是因为洋葱中原先被隔离的蒜氨酸酶在细胞破损之后被迅速激活,并能水解风味前体s-(1-丙烯基)-l-半胱氨酸亚砜,生成次磺酸中间体、氨与丙酮酸,次磺酸能进一步重排产生s -氧化硫代丙醛、硫醇、二硫化合物、三硫化合物及噻吩类化合物,共同形成洋葱气味。为了减少在厨房中处理洋葱时难忍的刺激,可把洋葱冷却降低酶的活性,减小催泪物的挥发性。催泪物可溶于水,所以在流水下或刀沾上水削洋葱均可减小催泪作用。 鲜的完整的大
29、蒜等气味并不浓,但当组织损伤时则气味大增,这是由于大蒜中含有0. 24%的蒜氨酸(无辛辣味),在组织破碎或受挤压时蒜中含有的蒜甘酶被活化而与蒜氨酸接触,会使蒜氨酸分解成烯丙基亚磺酸,发生二聚合生成蒜素,蒜素又还原生成二烯丙基二硫化物、2-烯丙基硫代磺酸烯丙酯、甲基烯丙基二硫化物等成分的缘故。一般蒜、葱等经过烹调加工中的炒、煮、脱水等处理均会使香辣气味损失,这主要是由于酶或蒜氨酸被破坏的缘故。葱、蒜等久煮后有甜味是二硫化物被还原为硫醇的缘故。洋葱、蒜、葱等均含有风味前体物蒜氨酸等成分,要经过一系列反应才能形成风味,反应的关键在于风味酶要能从组织细胞中释放出来并被激活,大蒜制成泥、葱爆炒、切洋葱等
30、时,都会产生强刺激气味就是这个道理。 二、水果的气味 水果具有天然清香和浓郁的芳香,香味主要通过酶促作用生物合成,并随着果实逐渐成熟而增加。水果的主要香气物质有有机酸酯类、醛类、萜烯类、有机酸类、醇类和羰基化合物类等。各种水果的香气成分差异较大,成分十分复杂(参看表9-6)。表9-6 几种水果中主要的香气成分 水果名称香气种类数主要香气物质苹果2502-甲基丁酸乙酯、2-已烯醛、丁酸乙酯、乙酸丁酯桃70c6 c11内酯和其他酯类(如十一烷酸内酯等)香蕉350乙酸异戊酯、异戊酸异戊酯、丁酸异戊酯葡萄280邻氨基苯甲酸酯、2-甲基-3 -丁烯-2 -醇、芳樟醇、香叶醇柑橘类萜烯类、烯醇、酯类香瓜8
31、0烯醇、烯醛、酯类菠萝120己酸甲酯、乙酸乙酯、3-甲硫基丙酸甲酯三、水产品的气味 肉类水产品气味突出,主要是腥臭味,并随新鲜度的降低而增强。 (一)新鲜鱼类和海产品的腥气 生鲜的水产中带有极其特殊的腥臭味。淡水鱼类腥臭味的主体成分为六氢吡啶类化合物。该成分是赖氨酸的分解产物,同时它又可进一步分解为-氨基戊酸和氨基戊醛。鱼体表面和血液中均含有-氨基戊酸和-氨基戊醛,它们都具有强烈的腥臭味。(二)新鲜度降低的臭气水产品鲜度降低的臭气成分有氨、三甲胺、硫化氢、甲硫醇、吲哚、粪臭素以及脂肪酸氧化的生成物等。其中,三甲胺为鱼腥臭的主要代表,浓度在10-6左右就能被嗅出来,一般淡水鱼所含的三甲胺较淡水鱼
32、少。三甲胺是由无臭的氧化三甲胺被细菌还原成的,反应如下:(ch3)3n=o 还原 (ch3)3n鲨鱼新鲜度降低时会发生强烈的腐败腥臭味,这是由于肌肉中含有大量氧化三甲胺都被还原成三甲胺的缘故。 一般淡水鱼中所含的氧化三甲胺较海水鱼中少,故其鲜度降低时,其腥臭味不如海水鱼那样强烈。 鱼腥成分大多为胺类、碱性物质,烹调中可用食醋使之中和;同时,乙醇、醋酸的气味也能掩蔽一些腥臭味。 表9 -7将鱼腥臭的主要成分汇总在一起。表9 -7 鱼腥臭的主要成分气味成分鲜淡水鱼鲜咸水鱼鲜度略差的鱼鲜度差的淡水鱼和咸水鱼腐败三甲胺-*+-+六氢吡啶+-氨基戊醛-+-甲硫醇-+丁酸-+吲哚-+* “+”为有鱼腥臭;
33、“一”为无鱼腥臭。 四、肉类的气味 畜肉的气味稍重于禽肉,特别是反刍动物。野生的动物肉的鱼堡里于家养的。不过,总体看来,动物肉在新鲜时,气味很小,有一些血腥味,这主要是乳酸及氨、胺类物质和一些醛、醇的气味。 肉的气味来源于肌肉部分和脂肪部分,脂肪部分的气味往往更大。不同肉的气味不同,这主要决定于其脂溶性的挥发成分,特别是短链的脂肪酸,如乳酸、丁酸、己酸、辛酸、己二酸等。分支脂肪酸、羟基脂肪酸使肉味带臊气,如羊肉的膻气成分是4一甲基辛酸、4一甲基壬酸。不同性别的动物肉,其气味往往还与其性激素有关,如未阉的性成熟雄畜(种猪、种牛、种羊等)具有特别强烈的臊气,而阉过的公牛肉带有轻微的香气。畜肉在成熟
34、时,由于次黄嘌呤类、醚、醛类化合物的积聚会改善肉的气味。但腐败的肉,由于微生物的繁殖,有硫化氢、氨、尸胺、组胺等形成而具有令人厌恶的腐败臭气。五、其他一些烹饪原料的气味牛乳、米、面粉、大豆、咖啡等食品气味的主体成分见表9-8。表9-8一些食品的主要气味成分食品主要的气味成分新鲜牛乳二甲硫醚、-癸内酯、低级脂肪酸酸败牛乳2,4一辛二烯醛、2,4-壬二烯醛咖啡呋喃类、噻吩类、吡嗪、n 甲基吡咯大豆正己醇、正己醛、乙基乙烯基酮米、糠正壬醛、4-乙烯基苯酚、噻唑、内酯、直链甲酮面粉香豆素、异丁醛、壬醇、2-丁酮第四节 加工食品的香气 热处理和发酵是食品加工常用的手段。这两种手段都能产生很多理化变化,结
35、果带来多种风味物质。 一、烹调加热食品的香气 加热是最易使化学反应发生的一种手段。把食品原料经加热烹制,多可形成气味。这除了本来就含于食品原料中的香”成分挥发出来之外,多是由各种本来具有气味的成分(如糖、氨基酸、蛋白质等)在加热时发生相互作用,分解、聚合(如羰氨反应、焦糖化反应等)而形成挥发性芳香物质造成的。 (一)蔬菜加热时的香气 蔬菜加热时产生的气味与其原料的落别不大。蔬菜加热时,不管在水中,还是在油中,时间都短,所以产生的化学反应生成物也少。可以认为蔬菜加热时的气味应所产生原有挥发性成分的大量挥发所致。当然,也有少量酶促和非酶促化学反应所产生的风味,如甲硫醇、甲醛等。长时间加热蔬菜,反而
36、会使原有风味失去,又不能得到很好的风味物,特别是快炒时,一般发生酶促反应,能够保持与原料相同的风味,故对于香气清淡或虽浓郁但要保持风味的蔬菜,不宜长时间加热。 (二)肉的加热香气 肉类在烧烤时能散发出诱人的香气,目前已鉴定的具有肉类风味的挥发性成分近一千种。例如,表9 -9列出已鉴定的牛肉热熟后具有17大类、八百多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表9 -10列出已鉴定的鸡肉加热熟后具有17大类、四百多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但还很难说哪一种是主体香,显然肉香是多种成分综合的结果。不过,目前认为,肉香主要是由羰基化合物和含硫化合物构成的。试验表明,鸡肉加热后,从所产生的香味成分中除去含硫化合物(硫化氢、甲硫醇、
37、二硫化物类),则失去了肉的香味;如果除去羰基化合物,则失去了鸡肉的特有香味。这表明,羰基化合物是肉的特征香,而含硫化合物是肉的主体香。表9 -9熟牛肉风味中挥发性成分的化学分类化合物类型牛肉中该类化合物数量化合物类型牛肉中该类化合物数量化合物类型牛肉中该类化食物数量碳氢化合物193内酯类38噻唑和噻唑啉29醇和酚类 82呋喃和吡喃类47非杂环有机硫化物72醛类65吡咯和吡啶类39噻吩类35酮类76吡嗪类51其他杂环硫化物13羧酸类24其他含氮化合物28其他化合物16酯类59噁唑和噁唑啉13表9 -10熟鸡肉风昧中挥发性成分的化学分类化合物类型鸡肉中该类化合物数量化合物类型鸡肉中该类化合物数量化合物类型鸡肉中该类化食物数量碳氢化合物84内酯类24噻唑和噻唑啉18醇和酚类 53呋喃和吡喃类16非杂环有机硫化物17醛类83吡咯和吡啶类24噻吩类7酮类53吡嗪类20其他杂环硫化物6羧酸类22其他含氮化合物7其他化合物11酯类16噁唑和噁唑啉5肉香物质的前体是肉的水溶性抽出物中的氨基酸、肽、核酸、糖类、脂质等物质,这些物质在加热时可通过三条途径形成肉香物质: (1)肉中的主要成分脂类可发生自动氧化、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徽省六安市 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1月)数学试题含答案
- 工程力学(上)电子教案第一章
- 消防安全培训知识
-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带括号)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汇编
-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说课稿
- 2024年六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卷含答案
- 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 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与实操课件 项目四 任务一 正方形物料搬运工作站仿真
-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含答案)
- 网络安全专题培训
- 网络安全检查表模板
- ZXV10 T502(V1.0)会议电视终端
- 贵州省火力发电企业名录2017年125家
- 过敏性休克的急救及处理流程教材课件(28张)
- 二年级上册科学二单元《材料》教材解读
-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件:第四章 第一节 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则
- 动力触探原始记录表
- 战略管理教学ppt课件(完整版)
- 附件16-10smtc工装夹具命名及标识车身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听说课的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 宁波参考资料习俗-岁时节物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