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1课件_第1页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1课件_第2页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1课件_第3页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1课件_第4页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1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第二十章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解热镇痛抗炎 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 药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 风药1 2 学习要求 n1.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药理作用、作用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药理作用、作用 机制、体内过程、临床应用、用药原则机制、体内过程、临床应用、用药原则 以及不良反应以及不良反应。 n2.熟悉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痛风药分类 以及抗痛风药的临床 应用。 n3.了解炎症发热炎性疼痛和痛风的病理 机制和抗风湿药的临床应用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 风药1 3 第一节第一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解热镇痛抗炎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 风药1 4 解热镇痛抗

2、炎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抗炎药:一类具有解热、镇解热、镇 痛痛作用,绝大多数还兼有作用,绝大多数还兼有抗炎抗炎、抗风抗风 湿湿作用的药物。作用的药物。 又称为非甾体抗炎药又称为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定义定义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 1 5 应用现状应用现状 l目前已有百余个品种上市,成为全球最畅销的目前已有百余个品种上市,成为全球最畅销的 药物。据统计,全世界每天约药物。据统计,全世界每天约有有30003000万人万人服用服用 NSAIDs NSAIDs ,每年开出,每年开出5 5亿个亿个N

3、SAIDsNSAIDs处方。处方。 l在中国约占门诊总人数的在中国约占门诊总人数的1/51/51/41/4的病人应用的病人应用 NSAIDsNSAIDs,其销量仅次于抗感染药,位居第二,其销量仅次于抗感染药,位居第二, NSAIDsNSAIDs是临床医师特别是骨科大夫使用最多的是临床医师特别是骨科大夫使用最多的 药物之一。药物之一。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 1 6 抗炎药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 甾体抗炎药甾体抗炎药 l 甾体类抗炎药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 l 非甾体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解热镇痛抗炎药解热镇痛抗炎药 l 抗风湿病药抗风湿病药 l 抗痛风药抗痛风药

4、 l H1受体阻断药受体阻断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 1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 1 8 膜磷脂膜磷脂 花生四烯酸花生四烯酸 COX-1 (固有型固有型) 前列腺素前列腺素 (组织保护作用)(组织保护作用) COX-2 (诱导型诱导型) 前列腺素(炎症介质)前列腺素(炎症介质) 炎症反应炎症反应 疼痛疼痛 发热发热 白三烯白三烯 支气管收缩支气管收缩 抑制剂抑制剂 NSAIDs(non- COX-2) Asprin 诱导物诱导物 细胞因子细胞因子 生长因子生长因子 诱导物诱导物 白介素白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抑制剂抑制剂 COX-2抑制剂抑制剂 NSAIDs

5、(non- COX-2) Asprin COX-1:COX-1:环氧酶环氧酶-1-1 COX-2:COX-2:环氧酶环氧酶-2-2 磷脂酶磷脂酶A2A2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 1 9 环氧合酶的生理学和病理学意义环氧合酶的生理学和病理学意义 COX-1COX-1COX-2COX-2 环氧合酶亚型环氧合酶亚型固有型固有型诱导型诱导型 来源来源绝大多数组织绝大多数组织炎症反应细胞为主炎症反应细胞为主 生成条件生成条件自然存在自然存在刺激后诱导生成刺激后诱导生成 主要生理功能主要生理功能保护胃粘膜保护胃粘膜 调节血小板功能调节血小板功能 调节肾功能等调节肾功能等 细胞间信号转导细胞间信

6、号转导 骨骼肌细胞生长等骨骼肌细胞生长等 病理学病理学损伤早期的疼痛、损伤早期的疼痛、 风湿病风湿病 炎症反应、促进癌炎症反应、促进癌 变和转移变和转移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 1 10 环氧合酶环氧合酶类型与作用类型与作用 lCOXCOX有有COX-1COX-1和和COX-2COX-2至少至少 两种同工酶。两种同工酶。 l抑制抑制COX-2COX-2使使PGsPGs生成减生成减 少,产生解热镇痛抗炎少,产生解热镇痛抗炎 作用。作用。 l抑制抑制COX-1COX-1导致生理性导致生理性 PGsPGs生成减少而引起胃肠生成减少而引起胃肠 道反应、肾功能异常等道反应、肾功能异常等 毒副

7、作用。毒副作用。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 1 11 l人们对人们对COX-2COX-2选择性抑制剂的认识还远远不选择性抑制剂的认识还远远不 够,在够,在COX-1COX-1与与COX-2COX-2的关系上也有争议。的关系上也有争议。 l研究表明,研究表明,COX-1COX-1也参与炎症反应,而也参与炎症反应,而COX-COX- 2 2对维持肾脏功能有重要意义。对维持肾脏功能有重要意义。 lCOX-2COX-2还发挥着别的重要的生理作用,阻断还发挥着别的重要的生理作用,阻断 COX-2COX-2有可能引起一些意想不到的副反应。有可能引起一些意想不到的副反应。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

8、与抗痛风药 1 12 l20042004年年1212月美国食月美国食 品和药物管理局发品和药物管理局发 表了一份关于慎重表了一份关于慎重 使用镇痛药的建议,使用镇痛药的建议, 其中包括选择性其中包括选择性 COX2COX2抑制剂,因为抑制剂,因为 最近有证据表明这最近有证据表明这 类药物可诱发类药物可诱发心血心血 管事件管事件。 20042004年年9 9月,美国默沙东公司对月,美国默沙东公司对 外宣布将其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外宣布将其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的王牌药物的王牌药物“万络万络”( (罗非昔布罗非昔布) 实施全球召回。实施全球召回。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 1 13 解热镇痛药解

9、热镇痛药共同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共同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 1 1解热作用解热作用 l内生致热原在下丘脑引起内生致热原在下丘脑引起PGEPGE合成释放增合成释放增 加,加,PGEPGE作为发热介质使体温调定点升高,作为发热介质使体温调定点升高, 引起发热。引起发热。 l非甾体抗炎药抑制下丘脑非甾体抗炎药抑制下丘脑COXCOX,阻断,阻断PGEPGE的的 合成,使体温调定点恢复正常。合成,使体温调定点恢复正常。 l只能使发热者体温下降,但不能降至正常只能使发热者体温下降,但不能降至正常 体温以下体温以下, ,另外对正常体温没有影响。另外对正常体温没有影响。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 1 14

10、 膜磷脂膜磷脂 花生四烯酸花生四烯酸 COX-1 (固有型固有型) 前列腺素前列腺素 (组织保护作用)(组织保护作用) COX-2 (诱导型诱导型) 前列腺素(炎症介质)前列腺素(炎症介质) 炎症反应炎症反应 疼痛疼痛 发热(体温调定点上移)发热(体温调定点上移) 白三烯白三烯 支气管收缩支气管收缩 抑制剂抑制剂 NSAIDs(non- COX-2) Asprin 诱导物诱导物 细胞因子细胞因子 生长因子生长因子 诱导物诱导物 白介素白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抑制剂抑制剂 COX-2抑制剂抑制剂 NSAIDs(non- COX-2) Asprin COX-1:COX-1:环氧酶环氧

11、酶-1-1 COX-2:COX-2:环氧酶环氧酶-2-2 磷脂酶磷脂酶A2A2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 1 15 2 2镇痛作用镇痛作用 l组织损伤或炎症等引起致痛物质(缓激组织损伤或炎症等引起致痛物质(缓激 肽、组胺、肽、组胺、5-HT5-HT、PGsPGs等)释放增加,直等)释放增加,直 接刺激痛觉感受器引起疼痛。接刺激痛觉感受器引起疼痛。PGIPGI2 2 PGEPGE2 2 增敏增敏痛觉,加重疼痛。痛觉,加重疼痛。 l非甾体抗炎药主要作用外周病变部位,非甾体抗炎药主要作用外周病变部位, 抑制炎症时抑制炎症时PGsPGs的合成,减轻的合成,减轻PGsPGs的致痛的致痛 作用及

12、痛觉增敏作用。作用及痛觉增敏作用。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 1 16 l仅用中等程度镇痛作用对各种严重创伤性仅用中等程度镇痛作用对各种严重创伤性 剧痛及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对慢性钝痛剧痛及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对慢性钝痛 如头痛、神经痛、肌肉或关节痛、痛经如头痛、神经痛、肌肉或关节痛、痛经, 癌性疼痛等则有良好镇痛效果;不产生呼癌性疼痛等则有良好镇痛效果;不产生呼 吸抑制、耐受性与成瘾性。吸抑制、耐受性与成瘾性。 疼痛疼痛 1 2 3 吗啡吗啡 可待因可待因 非甾体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 1 17 3 3抗炎作用抗炎作用 lPGsPGs既是致痛物质,又

13、是致炎物质,既是致痛物质,又是致炎物质,NSAIDSNSAIDS 通过抑制通过抑制PGsPGs合成达到抗炎作用。各药的作合成达到抗炎作用。各药的作 用差异明显,苯胺类药物抗炎作用极弱。用差异明显,苯胺类药物抗炎作用极弱。 l临床常用于风湿性和类风湿性骨关节的对临床常用于风湿性和类风湿性骨关节的对 症治疗,明显缓解炎症反应,不能根除病症治疗,明显缓解炎症反应,不能根除病 因。因。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 1 18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 l1.CNS l2.心血管系统 l3.胃肠道 l4.血液系统 l5.肝肾 l6.其他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 1 19 协同作用协同作用 ()

14、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 1 20 NSAIDsNSAIDs发展简史发展简史 l18981898年;德国拜耳;阿司匹林;最早;胃肠道副作用。年;德国拜耳;阿司匹林;最早;胃肠道副作用。 l19521952年;保泰松;强大抗炎抗风湿;广泛;再生障碍性贫年;保泰松;强大抗炎抗风湿;广泛;再生障碍性贫 血;限制使用。血;限制使用。 l19631963年,消炎痛(吲哚美辛);抗炎镇痛作用强;胃肠道年,消炎痛(吲哚美辛);抗炎镇痛作用强;胃肠道 毒副作用;淘汰。毒副作用;淘汰。 l19691969年,布洛芬上市,继之丙酸类(年,布洛芬上市,继之丙酸类(如萘普生)如萘普生)、昔康类、昔康类 (

15、吡罗昔康)相继上市,疗效较好、不良反应相对较低。(吡罗昔康)相继上市,疗效较好、不良反应相对较低。 l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年代,美洛昔康、尼美舒利,在维持原有美洛昔康、尼美舒利,在维持原有NSAIDsNSAIDs 疗效的基础上,副作用又有所下降。疗效的基础上,副作用又有所下降。 l2020世纪世纪9090年代初,研制出昔布类(年代初,研制出昔布类(COX2COX2特异性抑制剂),特异性抑制剂), 如罗非昔步、塞来昔布。如罗非昔步、塞来昔布。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 1 21 常用的常用的NSAIDsNSAIDs分类分类: : 1 1、水杨酸类:阿司匹林、水杨酸类:阿司匹林

16、 2 2、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 3 3、吡唑酮类:保泰松、吡唑酮类:保泰松 4 4、吲哚乙酸类:吲哚美辛、吲哚乙酸类:吲哚美辛 5 5、邻氨基苯甲酸类:甲芬那酸、邻氨基苯甲酸类:甲芬那酸 6 6、芳基烷酸类:布洛芬、芳基烷酸类:布洛芬 7 7、其他类:吡罗昔康和美洛昔康、其他类:吡罗昔康和美洛昔康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 1 22 一、水杨酸类一、水杨酸类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乙酰水杨酸) 体内过程体内过程 l口服后,在胃和小肠上部吸收。分布至口服后,在胃和小肠上部吸收。分布至 全身组织,可进入关节腔、脑脊液、乳汁全身组织,可进入关节腔、脑脊液、乳

17、汁 和胎盘,自肝、肾排泄。和胎盘,自肝、肾排泄。 l血中含量过高可致中毒,服用血中含量过高可致中毒,服用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可可 碱化尿液促进其排泄。碱化尿液促进其排泄。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 1 23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 l不可逆性COX抑制剂 lSer530/Ser516 l低剂量选择性 l其他均属于可逆性竞争性抑制剂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 1 24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解热镇痛解热镇痛 作用较强,用于感冒发烧、肌肉痛关节痛痛作用较强,用于感冒发烧、肌肉痛关节痛痛 经神经痛和癌性疼痛等轻中度疼痛。经神经痛和癌性疼痛等轻中度疼痛。 2、抗炎抗风湿抗

18、炎抗风湿 l作用较强,抗风湿病的主要药物,但用药量作用较强,抗风湿病的主要药物,但用药量 已接近轻度中毒水平(每日口服已接近轻度中毒水平(每日口服3-4g3-4g),应),应 监测血药浓度。监测血药浓度。 l控制急性风湿热疗效确切,是临床首选药之控制急性风湿热疗效确切,是临床首选药之 一,可用于鉴别诊断。一,可用于鉴别诊断。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 1 25 花生四烯酸的代谢过程花生四烯酸的代谢过程 3抗血栓抗血栓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 1 26 3 3抗血栓抗血栓 l 小剂量阿司匹林,不可逆性抑制血小板小剂量阿司匹林,不可逆性抑制血小板 COXCOX,减少血小板中血

19、栓素,减少血小板中血栓素A2 (TXA2)A2 (TXA2) 合合 成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成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l采用小剂量采用小剂量(7575150mg/d150mg/d),预防血栓,预防血栓 的形成,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和心肌梗死等的形成,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和心肌梗死等 疾病。疾病。 l大剂量可能抑制血管壁中前列环素生成,大剂量可能抑制血管壁中前列环素生成, 易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易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 1 27 4.其他作用其他作用 l降低结肠癌的风险降低结肠癌的风险 l预防阿尔茨海默病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l放射诱发的腹泻放射诱发的腹泻 l驱除胆道蛔

20、虫驱除胆道蛔虫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 1 28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 1 1胃肠道反应胃肠道反应 l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及厌食。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及厌食。 l大剂量长期服用,可致大剂量长期服用,可致胃溃疡或胃出血胃溃疡或胃出血。口。口 服诱发加重溃疡发作。服诱发加重溃疡发作。 l因直接刺激胃粘膜和因直接刺激胃粘膜和抑制抑制PGsPGs(I I2 2 E E2 2)合成而合成而 引起,内源性引起,内源性PGsPGs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 l餐后餐后服用,同服服用,同服抗酸药抗酸药或选用阿司匹林肠溶或选用阿司匹林肠溶 片。片。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 1

21、29 胃溃疡胃溃疡 阿司匹林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阿司匹林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 1 30 2 2出血和凝血障碍出血和凝血障碍 l一般剂量长期使用因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一般剂量长期使用因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 使出血时间延长。使出血时间延长。 l大剂量长期服用可致低凝血酶原血症,易大剂量长期服用可致低凝血酶原血症,易 致出血,维生素致出血,维生素K K可预防。可预防。 l脑出血、肝损伤、低凝血酶原血症、维生脑出血、肝损伤、低凝血酶原血症、维生 素素K K缺乏和手术前的病人慎用。缺乏和手术前的病人慎用。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 1 31 3 3水杨酸反应水杨

22、酸反应 剂量过大剂量过大(5g/5g/日日)或敏感者出现头痛、眩晕、)或敏感者出现头痛、眩晕、 恶心、呕吐、耳鸣、视力及听力减退、甚至高恶心、呕吐、耳鸣、视力及听力减退、甚至高 热、精神错乱、昏迷、惊厥等症状,总称为水热、精神错乱、昏迷、惊厥等症状,总称为水 杨酸反应。杨酸反应。应立即停药,加服或静滴碳酸氢钠 碱化尿液,加速排泄。 4.4.过敏反应过敏反应 少数患者可出现皮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少数患者可出现皮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 肿和过敏性休克。肿和过敏性休克。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 1 32 5.“5.“阿司匹林哮喘阿司匹林哮喘” 抑制了环氧酶途径,使抑制了环氧酶途径,

23、使脂氧酶途径脂氧酶途径加强,加强, 白三烯白三烯生成过多所致,引起支气管痉挛,生成过多所致,引起支气管痉挛, 诱发哮喘。肾上腺素仅能部分对抗。诱发哮喘。肾上腺素仅能部分对抗。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 1 33 花生四烯酸的代谢过程花生四烯酸的代谢过程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 1 34 6.夷(Reye)综合征 病毒感染伴发热的儿童或青少年服用阿司 匹林偶致Reye综合症,表现肝损伤和脑病, 虽少见,但可致死,宜慎用。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 1 35 5.“ 5.“阿司匹林哮喘阿司匹林哮喘” 抑制了环氧酶途径,使脂氧酶途径加强,抑制了环氧酶途径,使脂氧酶途径

24、加强, 白三烯生成过多所致,引起支气管痉挛,白三烯生成过多所致,引起支气管痉挛, 诱发哮喘。肾上腺素仅能部分对抗。诱发哮喘。肾上腺素仅能部分对抗。 6.瑞瑞夷(Reye)综合征 病毒感染伴发热的儿童或青少年服用阿司 匹林偶致Reye综合症,表现严重肝损伤和 脑病,虽少见,但可致死,宜慎用。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 1 36 禁忌症禁忌症 胃溃疡、胃溃疡、 严重肝损伤严重肝损伤 低凝血酶原血症低凝血酶原血症 维生素维生素K缺乏症缺乏症 血友病血友病 哮喘哮喘 鼻息肉鼻息肉 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 1 37 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又名

25、扑热息痛 体内过程体内过程 口服易吸收,肝脏代谢能力有限,有极少口服易吸收,肝脏代谢能力有限,有极少 部分进一步代谢为有毒性的代谢中间体,部分进一步代谢为有毒性的代谢中间体, 长期用药或过量中毒时,此毒性中间体可长期用药或过量中毒时,此毒性中间体可 致肝细胞、肾小管细胞坏死。致肝细胞、肾小管细胞坏死。 二、苯胺类二、苯胺类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 1 38 药理作用与不良反应药理作用与不良反应 l其解热镇痛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且毒副作用其解热镇痛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且毒副作用 较小,但几较小,但几无抗炎抗风湿无抗炎抗风湿作用。作用。 l单次或反复对单次或反复对胃肠道无刺激胃肠道无刺

26、激,对血小板和凝血,对血小板和凝血 时间无明显影响,不诱发瑞夷综合症。时间无明显影响,不诱发瑞夷综合症。 l剂量过大或伴肝、肾功能不良患者应用可致肝、剂量过大或伴肝、肾功能不良患者应用可致肝、 肾损伤,甚至急性中毒性肝、肾坏死。肾损伤,甚至急性中毒性肝、肾坏死。 l使用甲硫氨酸或乙酰半胱氨酸可防止肝损伤。使用甲硫氨酸或乙酰半胱氨酸可防止肝损伤。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 1 39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l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及缓解轻中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及缓解轻中 度疼痛,如关节痛、神经痛、偏头痛、痛度疼痛,如关节痛、神经痛、偏头痛、痛 经等。经等。 l可用于对阿司匹林过敏、

27、有消化性溃疡病、可用于对阿司匹林过敏、有消化性溃疡病、 阿司匹林诱发哮喘的患者。阿司匹林诱发哮喘的患者。 l儿童因病毒感染引起发热、头痛应儿童因病毒感染引起发热、头痛应首选首选。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 1 40 三、吡唑酮类三、吡唑酮类 安乃近安乃近 急性高热无特效药情况下紧急退热。急性高热无特效药情况下紧急退热。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 1 41 四、吲哚乙酸类四、吲哚乙酸类 吲哚美辛(消炎痛)吲哚美辛(消炎痛) l作用特点:是作用特点:是最强最强的环氧酶抑制剂之一,的环氧酶抑制剂之一, 有显著的抗炎及解热镇痛作用。有显著的抗炎及解热镇痛作用。 l由于严重的毒副作用

28、,仅用于其它药物疗由于严重的毒副作用,仅用于其它药物疗 效不显著的病例。效不显著的病例。 l主要治疗急性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治疗急性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对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癌症发热对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癌症发热 有效。有效。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 1 42 舒林酸舒林酸 l在体内转化成硫化代谢物,具有较强的在体内转化成硫化代谢物,具有较强的 COX抑制作用和解热、镇痛、抗炎作用。抑制作用和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l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吲哚美辛轻,对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吲哚美辛轻,对 肾脏毒性小,其他不良反应与吲哚美辛相肾脏毒性小,其他不良反应与吲哚

29、美辛相 近。近。 l适应证与吲哚美辛相似。适应证与吲哚美辛相似。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 1 43 五、邻氨基苯甲酸类五、邻氨基苯甲酸类 甲芬那酸、氯芬那酸甲芬那酸、氯芬那酸 l解热镇痛抗炎作用不优于其他解热镇痛抗炎作用不优于其他NSAIDs NSAIDs ,且毒副,且毒副 作用明显,因此不作首选药。作用明显,因此不作首选药。 l临床主要用作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的临床主要用作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的 二线药物。二线药物。 l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孕妇和儿童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孕妇和儿童 不宜使用。不宜使用。 双氯芬酸双氯芬酸 l药理作用比阿司匹林强,主要

30、用于风湿性和类药理作用比阿司匹林强,主要用于风湿性和类 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不良反应发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不良反应发 生率生率20%20%。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 1 44 六、芳基烷酸类六、芳基烷酸类 布洛芬(布洛芬(ibuprofenibuprofen) l较强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毒性低,较强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毒性低, 故应用十分普遍。故应用十分普遍。 l主要用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及一般主要用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及一般 解热镇痛。解热镇痛。 l少数患者出现过敏、血小板减少、视力模少数患者出现过敏、血小板减少、视力模 糊。糊。 l同类药:萘

31、普生、酮洛芬、氟比洛芬等。同类药:萘普生、酮洛芬、氟比洛芬等。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 1 45 萘普生萘普生 l解热镇痛作用较强,不良反应少于阿司匹林和解热镇痛作用较强,不良反应少于阿司匹林和 吲哚美辛,但多于布洛芬。吲哚美辛,但多于布洛芬。 l用于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用于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 直性脊柱炎和各种类型风湿性肌腱炎。直性脊柱炎和各种类型风湿性肌腱炎。 氟比洛芬氟比洛芬 l抗炎作用强而毒性低,氟比洛芬滴眼液用于眼抗炎作用强而毒性低,氟比洛芬滴眼液用于眼 科术后的炎症反应。科术后的炎症反应。 l无活性前体制成注射剂用于术后镇痛和癌症疼无活性

32、前体制成注射剂用于术后镇痛和癌症疼 痛。痛。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 1 46 其他类其他类:非选择性非选择性COXCOX抑制剂抑制剂 吡罗昔康吡罗昔康 l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强。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强。 l临床用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用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l主要优点是血浆主要优点是血浆t t1/2 1/2长,可每日 长,可每日1次给药。次给药。 l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低剂量时发生率为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低剂量时发生率为20%, 其无活性前体安吡昔康应用前景较好。其无活性前体安吡昔康应用前景较好。 美洛昔康美洛昔康 l对对COX-2具有一定的

33、选择性。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l抗炎作用强,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用于类风湿抗炎作用强,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用于类风湿 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 1 47 其他类其他类:高选择性高选择性COX-2COX-2抑制剂抑制剂 塞来昔布塞来昔布 l常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等,抗炎常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等,抗炎 作用强,对血小板无影响,极少诱发消化作用强,对血小板无影响,极少诱发消化 性溃疡。性溃疡。 尼美舒利尼美舒利 l很强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抗过敏、抗血很强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抗过敏、抗血 小板聚集和抑制金属蛋白酶合成等作用。小板聚集和抑制金属蛋白酶合成等作用。 适用于适用于 “阿司匹林哮喘阿司匹林哮喘”者。可致肝损者。可致肝损 伤,限制了其使用。伤,限制了其使用。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风湿病药与抗痛风药 1 48 抗痛风药抗痛风药 l 痛风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疾痛风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疾 病,由于血中尿酸过多,尿酸盐沉积于关病,由于血中尿酸过多,尿酸盐沉积于关 节、结缔组织及肾脏,引起粒细胞浸润造节、结缔组织及肾脏,引起粒细胞浸润造 成局部炎症和疼痛。成局部炎症和疼痛。 次黄嘌呤次黄嘌呤 黄嘌呤黄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