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实施方案(2005-2020)_第1页
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实施方案(2005-2020)_第2页
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实施方案(2005-2020)_第3页
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实施方案(2005-2020)_第4页
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实施方案(2005-202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实施方案(2005-2020)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宝山区规划设计研究院二OO五年十二月目 录第一章 总则7第一条编制目的7第二条规划编制依据7第三条地位和作用8第四条规划期限8第五条规划区范围8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8第二章 区域性质、规模和发展目标10第七条区域性质10第八条区域发展规模10第九条区域发展目标10第三章 空间布局结构12第十条区域发展方向12第十一条城镇体系规划原则12第十二条城镇等级体系12第十三条中心村建设13第十四条区域空间布局结构13第十五条公共活动中心体系15第四章 新城区发展规划17第十六条城市性质17第十七条发展目标17第十八条新城空间结构17

2、第十九条新城分区发展纲要18第五章 产业发展规划22第二十条规划原则22第二十一条区域产业布局22第二十二条工业园区布局22第二十三条第二产业23第二十四条第三产业23第二十五条农业24第六章 综合交通规划25第二十六条战略目标25第二十七条港口和内河航运25第二十八条公路26第二十九条铁路27第三十条轨道交通27第三十一条越江交通28第三十二条城市道路28第三十三条公共交通29第三十四条货运交通组织30第三十五条静态交通30第七章 科教与社会事业发展规划32第三十六条规划目标32第三十七条教育科研32第三十八条科技信息33第三十九条文化34第四十条医疗卫生35第四十一条体育36第四十二条社会

3、福利与社会保障37第八章绿化景观系统规划38第四十三条绿地系统规划目标38第四十四条绿地指标38第四十五条规划结构38第四十六条景观规划目标39第四十七条景观规划布局39第九章 旅游系统规划41第四十八条发展目标与原则41第四十九条规划布局41第五十条旅游配套设施42第十章 水系系统规划43第五十一条规划目标43第五十二条规划结构43第五十三条景观水系43第五十四条岸线规划44第十一章 环境保护规划45第五十五条规划目标45第五十六条大气环境保护45第五十七条水环境保护45第五十八条噪声控制46第五十九条固体废弃物处理46第六十条吴淞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46第十二章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47第六十一

4、条供电47第六十二条供水47第六十三条燃气48第六十四条雨水排水48第六十五条污水排水49第六十六条通信50第六十七条邮政50第六十八条环卫50第十三章 防灾规划52第六十九条防洪除涝52第七十条消防52第七十一条抗震52第七十二条城市防空及地下空间53第七十三条城市生命线系统规划53第十四章 近期建设与实施对策55第七十四条规划目标55第七十五条主要任务55第七十六条土地发展策略63第七十七条规划实施对策64第一条 编制目的为指导宝山区域长远发展需要,确定区域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优化配置各项资源,指导区域各项建设,实现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划。第二

5、条 规划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4、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5、上海市宝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6、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7、上海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7)8、关于切实推进“三个集中”加快上海郊区发展的规划纲要9、上海市中心城分区规划10、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纲要(20042020)11、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实施方案(20042020)12、国务院、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宝山区发展的相关要求及政策文件13、上海市宝山区委区政府关于宝山发展的相关要求及政策文件第三条 地位和作用上海市宝山区

6、区域总体规划(20052020)是指导本区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也是实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在本区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近期规划、新城规划、新市镇规划、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等,均必须执行本规划。第四条 规划期限2005年至2020年,近期至2010年。第五条 规划区范围本次规划范围即宝山区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为293.7平方公里。第六条 规划指导思想1、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宝山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即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

7、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实现宝山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加快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和社会生活质量水平;实现区域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位一体的总体要求,努力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区。3、坚持“三个注重”。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科教兴区为主战略,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更加注重社会和谐发展;更加注重城市综合功能培育;更加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4、坚持“五个优化”。合理安排区域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

8、、人口分布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突出“五个”优化:优化生态环境建设、优化公共资源配置、优化市政公用设施规划、优化生产与生活布局、优化人文与城市形象塑造。第二章 区域性质、规模和发展目标第七条 区域性质上海北翼连接长江三角洲沿江城市发展带上的重要门户;世界级精品钢制造以及物流等相关产业集聚辐射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生活、生产协调发展、具有辅城功能的现代化滨江新区。第八条 区域发展规模2020年宝山区实际居住人口总量控制在150万人以内,城市化水平达到98.7。集中城市化地区城市建设总用地约232平方公里,其中,区属城市建设用地146平方公里,国家(宝钢)和市级工业园区用地、市级

9、道路、交通和基础设施用地约86平方公里。中心城部分规划人口约5055万,城市建设用地约58平方公里;新城规划人口约6065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57平方公里;新市镇规划人口约28万,城镇建设用地控制为21平方公里。第九条 区域发展目标至2020年,把宝山建设成为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相适应的、具有辅城功能的现代化的滨江新区;形成世界级精品钢及其延伸业基地、上海北部物流服务基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和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现代化的生活园区。主要标志:1、形成与宝山新区相匹配的区域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形成完善的现代化的城市综合功能。2、形成符合现代化大都市和宝山特点的城镇

10、协调发展的城镇布局和空间形态。3、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建成以“生态绿心绿脉”为基础的城市形态结构和绿化系统,营造气净、地绿、水清的区域空间环境。4、形成集航运、游览、景观于一体的河网系统,建设具有良好景观环境的滨水生活组团,体现滨江新区特色。5、形成以市域快速交通网络为基础的,布局合理、功能明确的综合性区域道路网系统,加快城市主干路网骨架建设以及综合换乘枢纽站的建设,建立客货运交通适当分离的交通体系。6、形成较完善的教育、文化、卫生等为主体的社会发展体系,建设布局合理、配套齐全、洁净舒适、交通便捷的现代生活园区。7、形成与区域发展相协调的城市综合应急和防灾体系,加快城市灾害预防和应急工

11、程建设,提高城市综合应急处置和防灾能力。第三章 空间布局结构第十条 城市发展方向重点培育新城市发展轴,形成由淞宝地区(东城区)、杨行地区(西城区)、顾村地区组成的“组合式”新城;进一步强化沪太路城镇发展轴,建设大场顾村罗店罗泾组团发展区域;加快推进宝山工业园区建设和区域环境建设。第十一条 城镇体系规划原则优化中心城区、强化新城区、加强新市镇、加快中心村建设,促进城镇协调发展,形成职能分工明确、等级清晰、结构合理、形态优良的符合区域发展需求和特点的城镇体系。发挥区域区位及交通优势,优化上海中心城宝山部分;立足上海市新一轮功能定位,强化宝山新城作为市中心城拓展区与延伸区核心发展;加强产业互动,推进

12、北部综合产业区和新市镇功能发展;加快城镇发展过程中自然村向中心村和新市镇集中力度,形成城市化、现代化中心村新模式。第十二条 城镇等级体系以上海市域城镇体系布局框架为依据,规划宝山区域城镇体系分为中心城(上海中心城宝山部分)、新城、新市镇(居民新村)和中心村四个层次。上海中心城宝山部分:宝山外环线以内区域。新城:外环线与郊环线之间区域,由淞宝地区、杨行地区和顾村地区三个组团构成组合式新城。新市镇:形成罗店、罗泾、月浦三个新市镇以及罗南、盛桥、沈巷三个居住社区,分别依托就近新市镇形成联动发展。中心村:形成杨北、大黄、正义、白杨、四方、洋桥等中心村。其中,杨北、大黄、正义、四方为城镇型中心村,与城市

13、化一同发展;白杨、杨桥为独立型中心村。第十三条 中心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形成规划布局合理、经济实力增强、人居环境良好、人文素质提高、民主法制加强、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符合宝山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三集中”原则为基础,结合区域内各农村居民点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分近远期采取多种集中模式。近期,结合区域城市化的推进、市政动迁和宅基地置换试点等,重点建设杨行镇杨北村、大黄村;顾村镇正义村、白杨村;罗店镇四方村;罗泾洋桥村等六个新建型中心村,中心村规模应在1000-3000人左右,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远期,中心村的建设与宝山新

14、城及新市镇发展相适应,依托新城与新市镇的基础设施配套,形成居住进一步向新城和新市镇集中发展的更高形态。同时结合现有规模较大的自然村通过拆旧更新、整治改造等措施,达到对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和提升,形成整合型中心村。第十四条 区域空间布局结构按照城镇一体、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的方针,未来宝山的城镇和产业发展形态将形成以宝山新城为核心,轴向带状发展的组团布局结构。具体结构概括为“一带、两轴、三片区”。“一带”: 以精品钢和延伸产业、现代物流航运业和观光旅游业为特色的长江、黄浦江滨江发展带;是宝山未来滨江功能调整、拓展、整合和提升的沿江功能发展带。“两轴”: 即以现代新兴城市功能(现代服务业)发展为重点的

15、沿宝杨路-宝安公路的东西向综合发展轴;以城镇组团发展为重点的沿沪太路的南北向城镇发展轴,一带两轴呈“H”型共同构建宝山新城基本发展框架。“三片区”: 即上海中心城宝山部分、宝山新城区和北部综合产业区。1、上海中心城宝山部分宝山外环线以内的地区是上海中心城区的组成部分。主要形成上海大学地区组团、张庙地区组团及沿江发展组团,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居住条件、提升生活质量为规划目标,城市建设用地58平方公里,人口规模5055万。2、宝山新城区位于外环线和郊环线之间区域,由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集中新城向组合新城发展,形成由淞宝地区、杨行地区和顾村地区共同构成的“组合式”新城空间格局。新城用地规模57平

16、方公里,人口规模6065万。3、北部综合产业区郊环线以北区域,规划形成以宝钢、宝山工业园区(北区)为主体,与罗店、罗泾和月浦等新市镇协调发展的宝山北部综合工业产业区。重点构筑宝山北部沿江工业产业带,将宝钢和宝山工业园区(北区)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精品钢及其延伸业基地。罗店、罗泾和月浦规划成为宝山北部重要的产业配套区。新市镇和居民新村用地规模21平方公里,人口规模28万。第十五条 公共活动中心体系城市公共活动中心是完善城市居民生活配套、优化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保障,是城市实力与水平的标志地区,也是城市综合功能和城市形象的集中体现和展示区。按照形成功能多样、层次分明、特定鲜明的城市公共功能中心体系

17、的要求,规划形成一个综合主中心、三个功能轴、五个次中心和若干个专业功能中心。1、区域公共功能轴规划形成“一带、两轴”区域公共功能轴,引导形成宝山区域主要公共功能中心。滨江发展带是宝山未来沿江功能整合、置换和提升活动主轴;新城市发展轴是宝山新城未来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综合发展轴;城镇发展轴是宝山区未来纵向功能发展主轴。2、区域综合功能主中心规划由淞宝地区、杨行地区、顾村地区共同形成区域公共活动综合主中心。规划整合、改造和提升淞宝地区行政、商贸、文化中心;规划依托杨行地区“绿龙”公园,形成商务、文化、艺术中心;规划在顾村地区“生态绿心”东侧,形成文化、体育、科技、休闲娱乐中心。3、区域综合功能次中

18、心规划结合区域整体布局,形成四大区域次中心。即大场大华商务区、张庙地区、罗店、罗泾等新市镇公共活动次中心。4、区域专业功能中心规划形成现代生产性服务中心、商务商贸中心、交通枢纽中心、旅游集散中心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中心。规划形成杨行国际钢铁物流中心、宝山城市工业园区北区精品钢科研服务中心、宝山城市工业园区南区现化生产服务中心和宝杨路航运服务中心区等区域专业功能中心;商务商贸中心。规划形成宝莲城商务商贸区、安信生活广场商务贸区、大场大华虎城商务区、殷高路沿线商务区等;交通枢纽中心。规划形成吴淞港客运枢纽中心、沪太路汶水路枢纽中心、陆翔路宝安公路枢纽中心、共和新路长江西路枢纽中心等;旅游集散中心。规

19、划形成滨江旅游休闲中心、罗店老镇古镇历史风貌文化中心、罗店北欧新镇旅游度假中心、顾村地区“绿心”运动休闲中心、杨行地区“绿龙”娱乐活动中心等。第四章 新城区发展规划第十六条 城市性质宝山行政、经济、文化、商务等综合中心,生态环境优良,是上海北部功能发展轴线上的重要节点,是上海中心城功能的延伸区与拓展区。新城将由淞宝地区、杨行地区、顾村地区三个功能明确、分工合理、特色鲜明的新城组团组合而成,是集活力、魅力和实力为一体的,适宜居住的现代化滨江新城区。第十七条 发展目标1、高度和谐的现代化滨江新城。2、高集约化的功能性新城。3、高效率的网络化组合式新城。4、高质量的共生型生态新城。5、高品质的文化型

20、魅力新城。第十八条 新城空间结构规划宝山新城由市域外环线外环切线郊环线长江围合而成,由环绕城市“生态绿心”的淞宝地区、杨行地区、顾村地区三组团串联组成,规划形成“一心、三组团”的空间结构。一心:即 “生态绿心”。未来宝山新城中心的核心发展区,也是整个新城的景观塑造区、生态保育区。三组团:即淞宝地区、杨行地区和顾村地区。l淞宝地区 规划体现繁荣与繁华。是滨江新城功能与特色体现的核心地区。规划充分挖掘宝山沿江历史文化底蕴、注重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与继承以及城市现代居住区与传统风貌的高度协调,积极创造条件,沿江重点发展邮轮、游船及游艇业。形成宝山区行政、文化、商务中心及滨江景观旅游带。l杨行地区 规划

21、体现新兴城市功能。重点发展现代商务、现代服务、现代物流等第三产业,推进房地产业发展。形成宝山现代商务、居住、公共功能的综合性新城组团。l顾村地区 规划体现生态性的人居环境。依托便捷的交通、F1赛车场的功能辐射及外环沿线大型主题公园的良好生态景观环境,重点培育与发展文化科技、休闲旅游、综合体育等功能,形成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的人文生态新城组团。第十九条 新城分区发展纲要参照上海市中心城分区规划编制办法,对宝山新城分区发展提出纲要性规划指导,从而为下层次规划起承接总体规划、协调专业规划的作用。1、规划指导思想集约有效的利用城市土地资源,通过创造、改造和优化郊区新城空间结构,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

22、生活品质、文化品质和环境品质,着力塑造一个高效、宜人、多元和生态的新城。2、规划主要内容在区域总体规划确定的新城城市功能定位、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及新城总体用地布局的基础上,确定分区、编制单元和特定区的划分。3、规划分区原则(1)根据宝山组合新城布局结构,以及资源优化配置,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共享原则,参照街道、乡镇行政区划界限、主要河道、交通干道和楔形绿地等城市地理边界要素将新城划分为5个分区:淞宝地区、杨行地区、顾村地区、吴淞产业区和 “生态绿心”。其中,吴淞产业区和 “生态绿心”确定为特定区。(2)在分区划分的基础上,主要依据街道、乡镇行政区划界限,结合考虑河道、交通干道等界线,将5个分区细

23、分为若干个编制单元,单元人口规模一般为35万人左右。(3)根据特定区的功能、用地的独立性,将2个特定区细分为若干个编制单元。4、规划分区(1)淞宝地区该地区东至长江、南至外环线、西至同济路、北至宝钢林带。规划人口规模约15万人,用地规模约10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友谊路街道、海滨新村街道、吴淞镇街道等。淞宝地区是宝山区行政、文化、科教中心,功能以居住、行政、休闲旅游、滨江博览为主。该区域将重点进行空间梳理和功能提升,应控制开发用地规模并合理有序使用。规划充分挖掘宝山沿江历史文化底蕴,强调和突出宝山淞宝地区深厚的历史文脉,提升新城整体城市内涵。积极创造条件,沿江重点发展邮轮、游船及游艇业。该地区主要

24、以友谊路街道、海滨新村街道、吴淞镇街道行政界线为界,划分为23个编制单元。单元均以居住功能为主。该地区设置新城公共功能中心。(2)杨行地区该地区由同济路友谊路江杨北路外环线富长路郊环线围合而成,规划人口规模约2025万人,用地规模约20平方公里。该地区位于宝山组合新城中心区域,是体现新兴城市功能,实现新城城市发展目标的重要空间。重点建设区域生态绿龙及现代商务、现代服务和公共活动中心。该区域将集中新城主要的现代化、高标准的居住区。该地区以宝杨路、江杨北路为界,划分为34个编制单元。该地区设置新城公共功能中心。(3)顾村地区该地区由富长路外环线外环切线郊环线沪太路宝安公路围合而成,人口规模约202

25、5万人,用地规模约20平方公里。该地区为宝山新城重要的战略发展区。规划体现生态性的人居环境,是中心城人口重要导入区域。依托便捷的交通、F1赛车场的功能辐射及外环沿线大型主题公园的良好生态景观环境,重点培育与发展文化科技、休闲旅游、竞技体育等功能,形成环境优美、最适宜居住的人文生态新城组团。该地区主要以宝安公路、沪太路为界,划分为34个编制单元。单元以居住功能为主。该地区设置新城公共功能中心。(4)吴淞产业特定区该区为吴淞市级工业园区位于新城区内的部分,东至同济路、南至外环线、西至江杨北路、北至友谊路,用地规模约12平方公里,规划无实际居住人口。该区将加大对吴淞工业区的整治和控制力度,加快产业结

26、构调整,以发展现代物流为基础,限制工业用地的扩展,加速产业升级换代,切实推进泗塘河东侧地区产业“退二进三”,最终实现整体功能转换和主导产业向北部工业区转移。该区为一个综合型特定区。可划分成23个编制单元。(5)城市“生态绿心”特定区该区东至富长路、南至宝安公路、西至沪太路,北至郊环线,用地规模约12平方公里。以潘泾为界,潘泾以东区域规划近期保留顾村工业园区约3平方公里的产业用地,远期规划友谊路以北区域为新城文化体育中心。潘泾以西区域原则规划为非城市建设区域,主要以保留基本农田和生态绿地为主导功能。规划沿潘泾预留少量居住用地,作为外环绿带的动迁安置及滚动开发用地。该区是宝山新城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

27、部分,也是形成宝山新城独特城市风貌的重要空间载体。重点建设生态绿地,同时发展生态旅游、文化科技、竞技体育等公共活动功能,将为宝山新城增添城市的活力与魅力,提升宝山自然生态环境的品质,发挥生态绿心对城市环境的调节作用。该区为一个综合型特定区。根据其相应的生态功能、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产业用地等功能可划分成23个编制单元。第五章 产业发展规划第二十条 规划原则坚持“二、三、一”产业发展方针,以技术创新为主要动力,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发展以精品钢和航运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培育以房地产及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相关的产业集群以及具有潜力的休闲度假产业集群,强化教育研发功能,逐步形成上海西北部科教研发

28、基地。第二十一条 区域产业布局从上海市域产业布局整体出发,积极发挥区域优势和现有基础,按照地域紧密度和产业关联度,合理布局,集约发展。整个宝山区域产业布局共分四个区域。外环线以南即上海中心城宝山部分。 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学科研产业园区、港口物流及与城市居住相关的第三产业;调整置换现有污染产业,逐步向都市型产业发展和向北部产业区转移。外环线郊环线之间即宝山新城区域。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重点发展商贸、商务办公、房地产以及文化教育和体育等产业。郊环线以北区域。 以宝山工业园区北区和宝钢为核心,建成全国重要的精品钢及其延伸业基地。第二十二条 工业园区布局规划贯彻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

29、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整合梳理现有工业园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的工业园区。区域内形成“1(国家特大型企业)2(市级)1(区级)”产业布局结构。国家特大型企业:宝钢。规划范围面积为26平方公里。市级工业园区:吴淞产业区、宝山工业园区(南区、北区),规划面积分别为16平方公里、31.5平方公里(南区4.5平方公里、北区27平方公里)。宝山工业园区(北区)含2.5平方公里区级工业用地。区级工业园区:月杨工业园区(含顾村工业园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顾村工业园区2平方公里)。第二十三条 第二产业以精品钢及其延伸业为主导,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高工业用地产出效益。积极发展新材料和都市型工

30、业,基本形成与上海工业新高地相适应、又有宝山特点的工业产业结构、经济规模和总体实力。加快宝山各级各类工业园区功能及空间整合,加快建设宝山工业园区(北区、南区)和月杨工业园区。月杨工业园区在现状月浦、杨行工业园区用地基础上集约发展,加快现状罗店、顾村等工业园区内工业企业向宝山工业园区和月杨工业园区的集中。促进科技产业化步伐,积极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配套加工业。第二十四条 第三产业促进第三产业领域扩大、层次提升、功能完善。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在钢铁研发设计、贸易会展、物流配送、文化创意等方面形成宝山独特的竞争优势;提升发展基础性服务业,努力提升商贸、房地产、物流、金融等基础业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31、和能级;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积极发展旅游会展业、大力发展航运服务业、积极引进咨询、评估等专业服务业、拓展社区服务功能、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等;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第二十五条 农业坚持“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效益统一”的原则,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创汇农业、装备农业,推进宝山农业向现代都市型农业转变。重点建设罗店、罗泾现代生态农业开发园区。第六章 综合交通规划第二十六条 战略目标配合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策略,及上海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构建多通道的对外交通联系网络,形成标准高,布局合理、系统完善、功能分明,快速、便捷、畅通、高效的多平面、多网络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区域交通以干路网系统

32、建设为重点,加快市域大容量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向本区域的延伸和覆盖;完善上海中心城宝山部分和新城地区道路网络;加强对外交通和区域内部交通的衔接,建设客运换乘枢纽和停车场,充分发挥交通系统的综合效率;贯彻公共交通优先的城市客运交通基本政策,形成以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密切衔接,各种交通工具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第二十七条 港口和内河航运1、港口以确立把宝山建设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部分为目标,优化货运结构。适应十六铺客运功能转移到吴淞口,建设完善吴淞上海港客运中心。黄浦江岸线:结合黄浦江沿江用地、功能调整,建设完善吴淞上海港客运中心,承担本市的长江、沿海及陆岛交通等国内水路客运业务。长江宝山

33、岸线:整合岸线资源,建设罗泾港区。2、内河航运配合宝山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部分的建设,提高内河航道集疏运的配套能力,优化内河航道及内河港区布局。(1)加快形成宝山内河水域“二纵二横”货运运输线,集装箱内支线,河岸生态景观线。(2)通过优化组合装卸产业结构,向大型化、集约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实现航道货运型、生态型、景观型、混合型四大功能转化。(3)搭建北部物流的水上平台,加快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形成宝山区现代化的内河运输装卸新体系。第二十八条 公路宝山区的公路网是上海市对外公路系统和市域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高速公路、主要公路、次要公路以及乡镇公路组成,公路系统规划总长度约300公

34、里。规划结合全市对外公路系统的总体布局,以A13、沪太公路、潘泾路、富长路、共和新路-蕰川路等“五纵”,环北大道、宝杨路-宝安公路、A30北段、月罗公路、石太路、新川沙路等“六横”为骨架,建立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功能布局完善、服务水平优良、技术水平领先、管理完善、规模适宜、格网化的对外公路网络和公路客货运交通设施。对外通过A13、A14、沪太公路、蕰川公路等省际干线公路加强与江苏省的联系;对内通过沪太公路、蕰川公路向市中心的汇集加强与市中心的联系,通过宝安公路、A30北段、月罗公路等市域干线公路向西加强与嘉定区的联系,通过沪太公路与宝安公路2条主要发展轴联系组合新城的各组团、中心镇和镇

35、。重点建设“三环一切线”,并与中心城及周边区域的高速公路联网;加强横向与江苏之间的对外通道,提高道路等级;建设和完善吴淞上海港客运中心、沪太路、罗店新镇、罗泾、蕰川路/外环线等公路长途客运站和宝杨、盛桥、桃浦等公路货运枢纽。第二十九条 铁路结合正在编制的上海铁路枢纽规划,本次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对铁路布局提出建议方案。1、线路布局:原则保留总体规划确定的本区域铁路线路走向与站场布局。新增江南铁路、沿海大通道西线与浦东铁路的联络线。2、站场布局:杨行集装箱中心站:规划为枢纽内两大中心站之一(芦潮港、杨行),建议整体规模控制1.01.5平方公里,布局位于杨行站东侧。 何家湾站:何杨支线取消后,作为二

36、等货运站保留。桃浦站:目前是上海地区办理危险货物整车和零担到发、普通货物整车到发及专用线货运业务的二等货运站,远景根据枢纽布局方案进行分工调整。张庙站:为浦东铁路北端接轨站,普通技术作业站。改造调整各级货站,结合浦东铁路建设标准改造南何、北杨等支线,重点建设与主要集装箱港区等相衔接的铁路集装箱站,推进集装箱海铁联运。第三十条 轨道交通轨道交通系统规划立足长远,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构建与周边地区快速便捷的联系,建设和完善包括地铁停车场、车辆段在内的轨道交通设施。1、根据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方案,规划进入宝山区域的轨道交通共有7条,总长度约82.4公里。2、建议远景适度考虑市域轨道交通线与太

37、仓、松江大区域城间轨道交通线间的衔接。4、轨道交通线路详见下表。轨道分类线路名称代号起讫点总长度(公里)区内走向区内长度(公里)市域快速铁轨道交通1号线R1崇明金山118.9蕰川路、共和新路25.5市区地铁轨道交通3号线M3富锦路铁路上海南站38.9富锦路、同济路、逸仙路14.5轨道交通7号线M7罗店新国际博览中心43.6陆翔路、锦秋路、沪太路19.2轨道交通10号线M1虹桥外高桥40.4军工路码头1.1市区轻轨轨道交通15号线L1锦秋路紫竹园36.8祁连山路4.2轨道交通17号线L3南大路军工路22.5真南公路、南大路、场中路7.5轨道交通18号线L5长江西路周浦37富长路、长江西路、长江南

38、路、何家湾路、国江路10.6第三十一条 越江交通建设越江工程,满足长江及黄浦江两岸发展需要。1、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适时建设宝山至崇明越江工程(A13)。2、规划宝山区内车行越江工程共3处。3、优化调整宝山区域内长江及黄浦江轮渡布局,完善改造轮渡设施,提高轮渡服务质量。第三十二条 城市道路在市域快速干路网络基础上,结合全区用地布局的调整,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体系,提高道路网服务水平。宝山区的城市道路网由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以及支路组成,宝山的道路网总体上呈方格网状,但在新城的各组团、新市镇、城市工业园区形成不同特殊风格的道路网络。宝山陆域城市化地区,力争道路广场面积率达到15%以上,人均占用

39、城市道路面积达到20平方米左右,道路网密度达到5.5公里/平方公里。(1)快速路。快速路有逸仙路、同济路、外环路、中环路、郊环北段(局部)等。(2)主干路。主干路有共和新路、蕰川路、江杨路、长江路、沪太路、殷高路、保德路、宝杨路、宝安公路、军工路、富长路、丰翔路、环镇北路、康宁路等。(3)次干路。次干路有场中路、友谊路、水产路、长江南路、锦秋路、祁连山路、一二八纪念路、通南路、杨泰路、虎林路、阳曲路、三泉路、铁力路、铁山路、漠河路、牡丹江路、双城路、淞宝路、九龙路、鱼塘路、南陈路、南大路、真陈路、真北路、真华路、华灵路、江场西路、新二路、何家湾路等。(4)道路交叉口规划。快速路与快速路相交,应

40、设互通式立交;快速路与主干路,快速路与次干路,主干路与主干路相交,宜选用互通式,部分互通式或简单立交,条件困难亦可采用平面交叉口扩大、渠化;主干路与次干路相交宜采用平面交叉口,特殊采用简单立交;其余交叉口基本采用平面交叉。(5)生活性道路。规划建设相对独立的宝山区生活性道路系统,重点建设串联新城组团的“宝杨路-宝安公路”等三条城市发展轴线的城市生活主干道。第三十三条 公共交通发展大容量轨道交通为公共交通的骨干体系,辅以足够容量和密度的地面公交及出租汽车,形成多方式优势互补的、协调运营的综合客运服务体系。(1)建立和完善新城、新市镇等重要地区与上海中心城宝山部分之间的快速、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增

41、加线路和车辆,完善网络体系。(2)建立新城各组团间、新城组团与新市镇等之间快速、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3)根据全市综合交通布局,加强宝山地区客运交通枢纽建设,以方便乘客为原则综合安排各种客运交通设施,通过“停车-换乘”系统,实现公共交通与个体交通的有效转换;通过综合性枢纽和各级道路、轨道交通,将航空、港口、火车站、公路客站等对外交通设施与区内交通紧密相连。第三十四条 货运交通组织根据区域发展功能和目标,制定货运通道规划和货运交通管理措施;促进货运车辆厢式化发展;构筑现代化捷运系统,使区域交通“集卡有序、客货分流”。利用“两环一切”快速路(高速公路)及其它主次干路(主要、次要公路)形成重车货运系

42、统,规范地区货运交通秩序,减少重车货运交通对地区发展和环境的影响,促进地区环境和交通协调发展。第三十五条 静态交通宝山区的机动车停车供应策略是外环外“满足需求”、内外环之间“基本满足需求”。结合新建广场、大型公共建筑及交通枢纽等主要交通集散点的地下、地面、地上空间配置停车场库,建设与道路容量相匹配、与动态交通相协调的停车系统,促进区域交通资源的合理配置。1、停车泊位应与车辆同步增长;加大中心城区地区停车泊位建设力度,加快中环、外环、郊环“停车-换乘”系统建设,满足综合交通战略需求,宝山区社会停车泊位按社会车辆保有量的20-25%配备。2、外环内停车场(库)建设以中、小型为主,分散布局为宜;外环

43、以外地区结合交通节点布置较大型停车场(库)。第七章 科教与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第三十六条 规划目标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全面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建立完善的与上海国际大都市相匹配、与现代化滨江新城相协调的社会事业体系,基本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事业运行体制,适应城市的经济发展,实现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为宝山新城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第三十七条 教育科研1、规划目标:建成与现代化的滨江新区相适应的“一流教育”,建成与上海率先进入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目标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匹配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以学习型城区为标志的终身教育体系,实现由教育大区发展成教育强区。2、规划布局:

44、区属教育规划形成“1+1+2+10+11”的主体构架,即:“1”以上海大学为核心,加快建设上海大学产学研基地,形成上海西北综合性大学科教中心。“1”建成以行知学院为龙头,街道、乡镇社区学校为骨干,企事业单位、居(村)委社区委基础,载体多元、门类齐全、社会参与的以学习型城区为标志的终身教育体系。“2”建成全国重点的宝山职校和产学合作、学用结合的公共实训基地,两个现代化职业教育中心,达到全国一流水平。“10”整合高中资源,打造10所优质高中品牌,构建高质量可选择的高中教育。“11”按照区域总体规划布局,建设11个配置均衡、各具特色、托幼一体、中小衔接的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的优质教育小区。第三十八条

45、科技信息科技规划目标 坚持“科教兴区”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科技进步和科学普及。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精心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知识权保护,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加快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资本和人才集聚机制,推动企业成为科技投入、创新、开发和产业化的主体。(1)高新技术产业将出现精品钢制造业、纳米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支柱产业,产业结构更为合理,新兴产业和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其中:精品钢制造业、纳米技术成为我国重要的产业基地和技术研发中心。(2)全区科技综合实力进入全市区县前列,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

46、比重达到50%以上,全区R&D投入占GDP比重达到5%以上,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占人口总量15%以上,专利申请量每10万人200件。(3)市民科技素养和科普设施建设达到全国领先标准,力争出现达到国际水平的科普项目。规划布局(1)建成“三个中心”的科技发展主体框架。即淞宝地区集科技招商、科技中介、技术培训等功能的科技服务中心;上海中心城宝山部分(上大地区)为精品钢研发中心;产业区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2)完成“124”科普设施重点工程建设。“1”是建设1个科技馆;“2”是建设2个行业科普博览馆;“4”是建设4个科普活动中心。信息建成与宝山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信息资源体系和信息化应用体系,建立

47、完善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和城市管理智能化系统,基本实现“数字宝山”;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信息化应用得到广泛拓展,政府、企业与社会公众之间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与互动机制,形成完善的企业与市民服务平台;信息化发展环境日益完善,形成层次齐备的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信息产业得到较大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全面广泛的应用,信息化对经济增长方式、社会发展和城市文明起到明显的改善和优化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第三十九条 文化1、规划目标建设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设施先进、功能齐全和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设施网络,突出加强三级

48、公共文化网络建设,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重点打造宝山文化名片上海国际民间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充分挖掘宝山历史文化底蕴。重点体现城市开埠文化、革命传统文化、大学教育文化、现代工业文化,注重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内涵,保留和恢复部分原址、原貌、改建为开放式露天博物馆、主题公园或历史文化展示展览场馆。通过进一步整合文化资源,创新文化条件,培育文化特色,打造文化品牌,全面提升宝山文化发展的综合实力。建成与宝山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具有时代特征和宝山特色的现代化滨江城区文化,全面建成国家文化先进城区,成为现代城市民间文化创意区和上海市国际民间艺术交流的重要窗口。2、规划布局:1、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

49、化、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1、4、14、100”文化建设网络体系。即形成:1个区域文化中心(包括一个图书馆、一个博览馆、一个科技馆、一个艺术馆、一个广电中心和一个大型文化广场);4个文化功能区(中心城、新城区、产业区)、14个乡镇街道文化服务中心;全区100%的居委会(村)拥有一个文化活动室;使城乡居民能就近享受到贴心的公共文化服务。2、形成浓郁的“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城市文化氛围,创造宝山学习型城区工作亮点。3、形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有力带动宝山第三产业的发展。4、形成特色各异的历史文化风貌区。从注重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内涵出发,保留和恢复部分原址、原貌、改建为艺术馆与博物

50、馆。同时区域内挖掘工业传统文化,改建、扩建若干工业文化展示博物馆。重点建设罗店老镇、大场老镇和吴淞历史风貌区,做好现代钢铁工业遗产的保护性开发,恢复宝山有价值的历史文化纪念场(点)选址,形成丰富多样的城市文化与历史风貌特色景区。第四十条 医疗卫生1、规划目标建立适应现代化城市需要,满足人民健康需求、功能齐全、合理的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最终实现医院环境园林化、医疗服务规范化、医学专科品牌化、住院病房家庭化、医生工作数字化,建成与宝山现代化滨江新区相匹配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规划布局规划形成全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卫生服务单位构成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框架。主框架由区属基本医疗服务

51、主体框架、非区属基本医疗服务框架、民营基本医疗服务框架、民营营利医疗服务框架组成。其中基本医疗服务主框架:区医疗中心区域医疗中心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二级三层网络体系。规划全区形成“1+2+3+8+5+25+150”的区域医疗服务中心设施,即全区形成:区医疗中心1所;医疗中心包括综合性医院2所;专科医院3所;医疗救护点8个;卫生保健机构及学校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5所;社区卫生服务站150个。第四十一条 体育1、规划目标以提高竞技体育运动水平和完善健身体育服务保障体系为主要任务,积极实施竞技体育择优发展、群众体育全面发展、体育设施加快发展的战略。推动竞技体育特色化、健身体育普

52、及化、体育设施现代化进程,全面提高宝山区体育事业发展水平,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营造和谐社会,促进宝山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把宝山建成成为上海市体育先进城区。2、规划布局1、实施竞技体育“一、二、五”发展战略确立一批竞技体育重点发展项目,打造高素质教练员队伍和高水平运动员队伍,建设五个体制优化、机制完善、设施先进的训练基地。2、实施群众体育“一、三、六”工程创建一个科学、健康、文明的体育生活环境,构筑日常、双休日、节(长)假日三个体育生活圈,完善运动设施、团队组织、体质监测、健身指导、体育活动、信息咨询六个体育服务网络。3、全区建成1个市级体育主题公园、1个区级体育中心、4个区域体育

53、中心、10个社区健身活动中心、25个社区公共运动场、280个居住区健身苑点组成的体育设施网络。第四十二条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致力于构筑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社会服务体系。以依托社区为载体,以整合社会资源为契机,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发展思路,努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化的新型社会福利与保障体系。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建立和完善覆盖全社会养老、医疗和失业基本保险,推进社会救助,推进镇保,加强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发展商业补充保险。加强现代社会福利体系建设,形成区、街道、居委会、家庭四级社区服务与保障网络。新建和改造住宅小区要严格按

54、规定配套建设社区服务设施, 住宅小区配套建设完善的社区服务设施,社区服务基本设施配套率在90%以上。维护残疾人利益,关注关心老年和青少年活动特性,发展无障碍设施。第八章 绿化景观系统规划第四十三条 绿地系统规划目标以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同发展为最高目标,以生态绿化建设为重点,大幅度提高城市绿地率,创造良好的绿色空间体系及城市空间环境。充分利用区域发达的水系,结合自然河道,还原自然生态环境,创造亲水性绿化空间。在建设“上海园林城区”基础上,争创“国家生态城区”;贯彻世博精神,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第四十四条 绿地指标规划至2020年,人均公共绿地为25平方米,绿地率达42,绿化覆盖率达45

55、。近期人均公共绿地达23平方米。第四十五条 规划结构以“生态绿心”为构建区域绿化网络的核心,以主要快速交通干道及纵横交错的河网为载体,构建宝山陆域 “一心、一环、六园、六脉、多点”的绿化结构体系。1、“一心” 指“生态绿心”,是宝山城市绿色核心。2、“一环” 指宝山陆域的运动绿环,连接宝山主要城镇、景观节点和景观轴线及历史文化风貌区,以自行车步行道为主的区域环型生活景观绿环,全长约100公里。3、“六园” 指环绕在“生态绿心”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开放式公园、沿江炮台湾湿地公园以及北部工业园区内的园区生态公园。4、“六脉” 指道路、水网、绿带为重要载体设置的“三横三纵”六条绿色生态廊道。“三横”自南向北依次为外环、郊环结构绿带及宝山工业园区景观隔离带,其中,外环线结构绿带与薀藻浜滨河绿带是构成上海市域绿地系统中外环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纵”自西向东依次为外环切线护城结构绿带、由绿心向南北延伸至中心城和宝山工业园区的城市绿化景观轴和沿薀川路两侧生态防护隔离带,这三条南北向绿带又是上海市域绿地系统的楔形绿地生态廊道,是经宝山进入中心城区的重要绿色通道。5、“多点” 以城镇及社区公共绿地为主的、渗透到生活组团内部,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