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one reason for suffering, is the pursuit of the wrong things.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氨说课稿 氨说课稿1一、说教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四节的内容。氨、硝酸、硫酸是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典型代表,教材把这一内容放在必修一最后一章节,通过对前三章以及_非金属硅、氯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形成完整的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具有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知识的作用。在第三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积累了感性认识的材料。本次说课我将重点阐
2、述第一课时的内容,即氨的性质。【过渡】了解完教材再来谈谈我所面对的学生。二、说学情该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掌握了物质结构理论(分子极性与相似相溶原理等),氧化还原理论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了某些基本实验技能,喜欢挖掘问题的本质。以此为契机在教学中变验证性实验为学生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过渡】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1.理解氨水的碱性以及氨与酸的反应;了解氨的水溶性。2.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3.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四、说教
3、学重难点【重点】氨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难点】氨的化学性质。【过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能够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我采用了:五、说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情境创设法、讲授法。在教学中我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过渡】下面我将着重说一说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六、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由于氨在我们生活中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在导入中,我将会列举因合成氨而获得诺贝尔奖的实例,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关于合成氨的反应多次受到诺贝尔奖的垂青呢?这样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疑惑,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氨对
4、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大意义的意识。环节二:新课讲授1.氨的物理性质进入新课之后,我将继续展示图片液氨泄漏的新闻图片,让同学们通过分析、讨论,最后总结出氨的物理性质。通过消防队员处理液氨事故的图片,同学们会很容易的得出“氨气极易溶于水”,这时我设问:“我们能否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氨的溶解性呢?”学生思考讨论之后,演示喷泉实验。引导学生尝试分析该实验成功的关键,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氨的物理性质。在氨与水的反应教学中,由于“喷泉实验”现象明显,且同学们在初中就学习过酸碱与指示剂作用产生的颜色。所以对于“为什么滴加了酚酞试剂的氨水会变成红色?”这一问题容易得出氨气与水作用产生的溶液显碱性的结论。而氨气也是唯一
5、一种碱性的气体,因此我会引导学生发现检验氨气的方法为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即为氨气。在这一环节中,我会充分发挥实验功能,进行对比教学,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然后再通过另一补充实验浓氨水的挥发,让学生知道氨与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并且掌握氨水的两个主要化学性质即氨水的碱性和不稳定性。2.氨的化学性质氨与酸的反应是本节课设计的第二个实验探究的过程,由于这个实验比较简单,我会请两位同学亲自演示“造雾”。一方面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另一方面了解同学们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以便教师及时指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产生的白烟是什么物质呢?”再次由小组谈论,然后汇报,总结得出结论。同时学生在实验操
6、作的过程中也能发现,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和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不接触就能放出白烟,进一步验证了浓氨水和浓盐酸均具有强挥发性。接下来,我将给同学们两个练习题,请同学们写出氨与硫酸、氨与硝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使学生真正掌握氨与酸反应的知识。紧接着,我将请同学们观察以上三个化学方程式的产物有什么特征,让同学们自己总结出铵盐的概念及其种类。最后我再结合ppt和生活中常见的化肥成分,介绍铵盐是农业上常用的氮肥。进一步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关注生活中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铵盐的性质在学生思考后,我会提出问题,应当怎样合理地储存和施用铵态氮肥?一方面是检验学生的自学成果,另一方面
7、也是将知识联系生活,建立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之前的分析,能够总结出由于铵盐受热易分解,所以要密封保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由于铵盐会和强碱在加热的情况下发生反应,生成氨气。因此施用时应避免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以免降低肥效。环节三:巩固提高氨说课稿2一、教材分析1.知识内容(1)从教材体系上看氨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氨 硝酸 硫酸,本课时氨是在学习完硅、氯、硫和氮的氧化物之后,对氮元素的另一种化合物氨进行研究,形成了完整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体系,具有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的作用。本课时也为后面学习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积累了感性材料,是学生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
8、表的重要基础,因此本节课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2)从内容安排上看氨是中学阶段学习的唯一一种碱性气体。(3)从意义上看氨与生活息息相关,学习氨的用途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2.教学重难点重点为掌握氨的化学性质。难点为喷泉实验及氨与水的反应。3.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氨的物理性质及喷泉实验的原理。掌握氨的化学性质。体会氨在生活中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学习新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使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二、学情分析1.已有知识在此之前完成了氧化还原反应和
9、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对学习物质的方法有一定了解。2.能力储备具有一定的化学实验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心理特征好奇心强,参与意识强,喜欢动手操作。三、教法学法分析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和归纳总结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我所强调的是情景教学法和实验探究法,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并通过实验探究突破教学重难点。学习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交流讨论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建构,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四、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一共分为五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教学、课堂小结、反馈练习、课后探究。1.导入新课
10、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提供生活素材,我采用一则关于液氨泄漏事故的新闻,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2.新课教学(1)总结归纳氨的物理性质多媒体展示空白的物理性质表格,通过强调新闻的关键字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氨的物理性质,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2)演示喷泉实验接下来我将充分运用新闻中氨气泄露时消防员向空中喷洒水的措施,提出问题“水是不是能够吸收空气中弥漫的氨气?”接着通过演示喷泉实验来探究氨气的溶解性。喷泉实验演示前我将逐次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来观察实验,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喷泉实验演示
11、时我采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与课本上的实验装置相比,该装置的左边具有快速制备氨气的装置,右边具有尾气处理装置。实现了把氨的制备、收集、尾气处理、氨的喷泉实验等操作串联在一起的一体化实验装置。喷泉实验演示后我将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形成喷泉的原理,最终学生得出喷泉形成的关键在于形成压强差。从而得出结论:氨气极易溶于水。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喷泉实验的原理,我将知识进行迁移:让学生思考前面学过的气体so2和cl2的溶解度不大,那幺它们能不能设计出喷泉实验?如果能,需要什幺试剂?以此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3.氨与水的反应实质引导学生观察喷泉实验中另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圆底烧瓶内的溶液呈红色,
12、学生很容易得出是圆底烧瓶内的氨与胶头滴管挤出来的水发生了化学反应,而且产生了oh-,接着引导学生根据质量守恒以及电荷守恒得出还有nh4+,此时我将提出问题nh4+与oh-结合生成什幺?引导学生结合课本上的资料与卡片得出结论:氨与水反应形成氨水的重要性质,通过以上的实验探究突破难点,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去体验课堂,并获取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4.氨与酸的反应提出问题:氨溶于水呈碱性,那氨能不能与酸反应?以此来引导学生学习氨的另一个性质。我将演示魔棒生烟小魔术。接着揭示反应的本质是氨与酸反应生成铵盐晶体的性质,以实验为载体来突破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这样不仅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实
13、验发现新知识的学习能力。而且此过程也体现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符合关注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学理念。5.氨的用途性质决定用途,我将引导学生根据前面所讲的氨气性质让学生总结它有哪些用途。这样的设计意图在于培养学生学会用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使学到的知识不再空洞乏味,也让学生所缺乏的理论联系生产、生活的能力得到训练。五、课堂小结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引导学生进行一个简单小结,重点强调氨的化学性质及喷泉实验原理。1.反馈练习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同时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了三道难易程度不同的习题来考查学生对氨的物理性质和氨化学性质的掌
14、握情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2.课后探讨课堂上的练习仅仅只是针对本节课内容,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因此在学完本节课后,我希望学生可以通过课后实验探究例如“课本中的喷泉实验只有一种颜色,我们可不可以设计一种具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颜色的喷泉实验?”引导学生课后通过小组讨论以及网上查找资料,扩充自己的知识面,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参考文献:师学军,王君莉.氨的喷泉实验的创新设计j.实验教学与仪器,20_(11):35.氨说课稿3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氨分子的结构、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使学生理解氨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探究氨的性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研究的意识;通过提出问题
15、,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想和创新意识;通过体验实验模型、模拟实验和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2、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氨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探究氨的性质。使学生学会利用教材内容、各种参考资料(相关资料内容、学法指导内容、重难点阐释内容以及思维训练习题等)进行个人和小组(集体)的探究,师生互动,解决问题,发展能力。氨的催化氧化氨的.还原性3、说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引出研究课题:氨的性质如,提问:在农业生产上常用哪些化肥?(铵盐、氨水、尿素等)当你接近碳铵或氨水时,有什么气味?(刺激性臭味)说出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二)展示氨的性质课件资源
16、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课件中所包含的“九大”部分内容,让学生了解网上可用资源和使用方法。(三)探究指引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探究的内容和方法,并要求学生提建议。(四)个人、小组合作探究1、学生根据教材和课件中的“教学内容”进行个人、小组的合作探究、寻疑、质疑、解惑,教师巡视指导;2、学生自由使用教学媒体和网上教学资源,分析、讨论问题,找出答案。3、教师演示氨的“喷泉”实验,学生演示氨与氯化氢反应的实验和检验氨存在的实验;(五)小组之间交流在个人、小组内探究之后,接着进行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初步肯定研究成果。教师巡视指导。(六)师生交流1、教师按照“教学内容”的要求,给出问题,要求各小组(至少3个小组)的
17、学生代表回答问题:氨的结构特点、氨的物理性质、氨的化学性质等。并用实验验证,教师加以肯定(实际上是学生汇报探究成果;)2、教师再给出问题,由学生自由抢答问题,教师点评;3、学生提问老师,老师对部分问题进行作答或提示解答问题的思路。(七)课堂练习,思维训练和思维创新1、让学生熟悉本课件中全部思考问题,重点放在思维训练和思维创新的问题上,个人和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巡视指导。2、教师抽查个人回答或抢答问题。(八)课外研究,拓展思维1、教师给出两个案例:氨对人体危害和对环境造成污染:氨气事件;氨气超标。教师作指导性的知识简介;2、教师给出新问题让学生探究:氨为什么易液化和易溶于水?(九)教学总结教师归纳
18、总结出本课的教学知识要点(提纲),并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十)布置作业1、书面练习(有关习题)2、预习新课:铵盐氨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1)氨是人教版化学1(必修)的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第四节内容。是继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的第二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2)氨是非金属元素氮的最低价化合物,是沿着非金属元素学习思路(氢化物单质氧化物含氧酸盐)学习的第一种物质,在生活中比教常见,重要的化工产品。二、学情分析1、 氨气在生活中常见,对部分物理性质已经比较熟悉。2、经过第三章元素化合物学习,已经具备了继续学习元素化合物的能力3、思维活跃,喜欢动手,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和观察
19、能力。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氨的物理性质、用途,铵盐的共性。掌握氨的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观察、分析、推理、及判断的能力。通过对氨气的认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物质认识方法的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趣实验现象原因探索,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科学态度。通过氮肥能提高粮食产量解决饥饿问题,让学生感悟化学和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通过诺贝尔奖获得者哈伯的故事,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四、重难点教学重点:氨、铵盐的性质依据本节课内容,课标要求确定本节重点。教学难点:喷泉形成原理利用课堂实验,结合学生生活接触(如我校喷泉)的例子,可分析得到喷泉工作原理,再结合典
20、例的练习,可突破难点。五、 教法与学法1、教法设计问题,启发思考;实验探究,突破难点;适时点拨,释疑解惑。2、 学法自主预习、合作展示、探究讨论。六、 教学模式(化学组教学模式-三步达标)自主预习自主检测探究讨论探究练习课堂小结课堂检测七、课后反思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目标达到、时间把握合理,总体来说比较成功。下面,我从两个方面反思:1、 成功之处 线索学习法、归类学习法成功运用。新课程特别注重线索学习法和归类学习法,可以克服人们一直以来认为化学方程式记不完的困惑。只要能将所学物质归类,将反应的原理归类,将所学习对象用线索串起来,就可以达到高效。本节所学习的氨气、上节所学习的氮的氧化物、
21、下一节所学习的硝酸、初中所认识的氮气和硝酸盐,形成线索,学生学习既有成就感又不会感觉繁杂。 学生学会提纲挈领式学习。本节课是很有化学特色的一节课,学习物质的性质、认识用途。在最后一个环节,由学生来完成课堂小结,既对本节内容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同时也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大胆推测、质疑、辩论,提高认识。学生的预习只能是课本内容的浅显认识,要真正的体会课本的内涵和外延就要认真研读之后思考、辩论,在本环节,学生能积极提问解决了很多使用的问题如易液化怎么理解还有气体遇水显碱性吗氨气与其他酸反应有白烟吗铵盐受热分解都产生氨气吗氨水的溶质是氨还是一水合氨。经过全班的共同探讨,对所学习的内容的认识更提高了。
22、结合生活经验,实验现象的观察,感受化学魅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节课所认识的对象在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学生兴趣很浓;利用喷泉实验现象,引发思考,突破难点;通过化学家哈伯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化学的价值和魅力,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不足之处 课堂上,能积极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展示预习效果、探究结果的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已经掌握。但个别不善于发言的学生的学习情况的掌握在当堂并没有得到反馈信息,又待于作业和以后练习巩固。课堂最后归纳小结时,由于时间紧张,没有对学生进行的归纳板书进行点评。氨说课稿5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氨选自高中第二册教材第一章氮族元素的第二节。在第
23、一册教材中,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第三章物质的量介绍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第二章碱金属、第四章卤素则是使学生获得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初步感性认识,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将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随后安排的第六章氧族元素和第七章碳族元素都可看作是在物质结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学习。因此,学习氮族元素这一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运用物质结构理论分析、研究、解决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氨主要介绍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另外穿插了介绍了什么是极性分子。从课题内容的整体安排来看,教材体现了“结构性质用途”的思想,并通过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课题中还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验证、
24、探究、讨论、分析等活动得出结论,因此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学习本课题,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还可以使学生对生产生活中与氨有关的物质的性质有一定了解。2、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氨的结构、性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极性分子的判断方法;训练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析的实验能力。通过对氨的结构与性质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以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能力。通过氨分子结构和极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类比、对比、抽象、综合、归纳的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
25、的兴趣。3、教学重点、难点本课题重点:从氨的结构出发,分析推断氨的性质。本课题难点:极性分子的理解和判断。二、教学设计1、教学思想(1)认知规律高二学生已学习过碱金属、卤素、氧族、碳族等多族元素化合物知识,并已经把这些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因此,在本课题的教学中,运用物质结构理论,学习氨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2)认知过程通过以往的学习,高二学生已经掌握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学习方法,因此,在本课题的教学中,仍可沿用“结构性质用途”的学习方式,以适应学生的认知过程。2、教学手段(1)实验高二学生已经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可以设计和动手操作一些简单的实验,在观察实验现象时,既充满
26、好奇,又能由表及里,从现象出发,深入思考事物的本质。所以,在教学中,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个课题中丰富的实验素材,采取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相结合、验证实验与探究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实施实验。(2)多媒体作为这个课题的难点,“分子的极性”很抽象,教师使用常规教学手段,比如借助模型或者板演等,都需要学生有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接受得很吃力,教学也就显得枯燥死板。所以,引进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动画和图片等,把小的分子模型放大,把静止的变成活动的,把抽象的变成可以直接感知的,从而突破教学难点。三、教法分析1、对比分析法将分子结构进行分类对比,便于学生分析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结构特点;将氨和不同酸反应的实验设
27、计为对比实验,便于学生分析氨与酸反应的本质。2、实验探究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探究氨的性质。3、多媒体辅助法合理、恰当地运用先进教学手段,将静态事物动态化,将抽象事物直观化,以突破教学难点。4、演绎推理法运用已有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通过逻辑演绎,推导氨的还原性。5、讲解法四、学法指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振聋发聩的发出警告:明天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因此,重视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等,应当成为教学过程中致力追求的一个目标。结合本课题的内容,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28、面指导学生进行学习:1、指导学生利用生活素材,提炼总结氨的物化性质。2、紧紧抓住事物内部的因果关系,由“果”导“因”或由“因”推“果”。如抓住“氨易溶于水”(果)探求“氨的结构”(因),或根据“氮元素的化合价”(因)推测“氨具有还原性”(果)。3、指导学生用类比、对比等思维方法,使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发生联系,以增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如将“分子的极性”与“键的极性”进行类比,将“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进行对比等。4、引导学生变正向思维为逆向思维,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运用。如在分析氨为极性分子后,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ab3型分子为非极性分子,它可能的空间结构是什么呢?”五、教学过程设计思想:
29、知识为载体,思维为主线,能力为目标,设疑探索,实验贯穿,整个教学程序中注重师生互动。共分为五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教学课堂小结巩固练习课后研究第一个环节:导入新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提供生活素材,使学生从中提炼出氨的物化性质,采用一段新闻视频导入新课。这段新闻介绍了本地处置一起液氨泄漏事故的经过。(见图1)另外,还可从这段新闻中截取一些能够体现氨的物理性质的图片,放在下面的教学环节中使用。(见图2)(图1)(图2)第二个环节:新课教学为了使“结构性质用途”的学习线索更明确,把本课题的知识内容分解成以下四个模块。溶解性氨水结构碱性铵盐还原性硝酸结构性质用途(1)结构运用多媒体突破难点学生在新闻中了解到氨易溶于水,很自然想到:为什么呢?这就需要先学习氨的结构。从氮的原子结构和氨的分子组成入手,使用球棍模型,分析氨的分子结构。氨是三角锥形结构,为什么就易溶于水呢?这就需要进一步学习什么是极性分子。这里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教学瓶颈,使用多媒体。先展示分子模型的图片,通过类比、对比的分析方法,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极性分子,并能够根据已知分子结构进行判断(见图3)。然后使用acdlabs/3dviewer软件绘制分子结构的三维动画,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思考“ab3、ab4型分子如为非极性分子,它们可能的结构”,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购销合同协议书模板示例
- 购销合同签订中的合同终止问题
- 购销框架合同范本及签订流程
- 软件开发及外包合同
- 轮胎购买合约范本
- 轻松培养小学生英语兴趣的方法解析
- 迟到情况说明与保证
- 郑州地理一模解析版大地特征解析
- 配电箱设备安装安全技术规程
- 酒店服务合同的培训要求
- 配送部管理制度
- 脑卒中溶栓相关知识考核试卷(试题与答案)
- 物业小区档案管理
- DB32-T 3129-2016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单体钢架塑料大棚 技术规范-(高清现行)
- 新苏教版2022-2023六年级科学上册《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课件
- DB14T2392-2021 燃气锅炉能效指标与测试规则
- 小班主题审议爱上幼儿园新版ppt
- 《汽车文化》教案(全)
- 草地学21草地退化与恢复课件
- 2020年注册会计师(CPA)19第十九章债务重组(2020新教材版)课件
- 人教部编版《司马光》教学课件(23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