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 要城南旧事以儿童视角作为叙述故事的切入点,通过儿童清澈的眼眸展现了复杂的成人世界,同时也描绘了一幅幅具有老北京风土人情的画卷。其叙事结构打破了小说注重故事情节的传统,以儿童的成长历程串联了五个看似独立实则有关联的故事,形成了串珠式的结构,体现了复调结构的特征。典型的京味语言与独特的客家话碰撞使得小说语言更富有幽默风趣的特点,凄凉哀愁的氛围中又体现出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关键词:林海音;城南旧事;叙事艺术AbstractMy Memories of Old Beijing takes the childrens perspective as the starting point for nar
2、rative stories, reveals the complex adult world through childrens clear eyes, and also paints a picture with the old Beijing customs. Its narrative structure breaks the novels tradition of focusing on storylines. It connects five seemingly independent and related stories with childrens growth proces
3、s, forming a beaded structure and reflec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lyphony.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typical Beijing-style language and the unique Hakka language makes the novels language more humorous, and the fresh and natural language style is reflected in the sad and sad atmosphere.Keywords:
4、 Lin Haiyin; My Memories of Old Beijing ; narrative art目 录一、 引 言1二、 城南旧事的儿童视角2(一)对童年的深深怀念2(二)纯真的儿童世界和复杂的成人世界3三、 城南旧事的叙事结构5(一)串珠式的结构5(二)多重声音的复调特征6四、 城南旧事的语言艺术8(一)“南”“北”方言的碰撞8(二)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10五、 结语11注文11参考文献12致谢 13 论城南旧事的叙事艺术一、引 言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历来都是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众多专家学者分别从叙事艺术、人物形象、主题内涵、类似的小说比较等不同角度对城南旧事进行了研究。一是对城南旧
5、事叙事艺术的研究,着重分析其语言艺术、叙事视角、叙事结构等方面,例如孔珍分析了城南旧事的京味语言,张存根探讨了城南旧事叙事结构的多元化。二是对城南旧事人物形象的研究,主要探讨城南旧事中的父亲形象和男性知识分子形象,例如黄岚分析了城南旧事中体现的“审父”情结,陈磊探讨了城南旧事中大学生思康和小英子的父亲这两个典型的男性知识分子形象。三是对城南旧事主题内涵的研究,主要涉及成长、离别、乡愁、女性命运等主题,例如罗相娟探讨了城南旧事的人性美,郭群探讨了城南旧事的成长与乡愁主题。四是对与城南旧事类似小说的比较研究,其中与萧红的呼兰河传的比较研究最多,例如楚恒叶分析了这两部作品在儿童视角运用上的异同;邱培
6、君比较了这两部作品在创作结构和创作风格上的异同。但从学界对城南旧事的研究现状来看,有关城南旧事文化内涵的研究较为丰富,有关城南旧事叙事艺术的研究较为稀少。并且研究城南旧事叙事艺术的学者,大多都是独立地分析其叙事视角或叙事结构,这就给城南旧事叙事艺术的研究留下了一定的空间。笔者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并结合文本细读的方法,从儿童视角、叙事结构、语言艺术三方面深入分析城南旧事的叙事艺术,力求探讨城南旧事中独特的儿童视角叙述策略、精巧的叙事结构以及丰富的语言特点所体现出的叙事艺术魅力,推进城南旧事叙事艺术的研究,希望能对城南旧事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帮助,继而能对林海音及其作品整体研究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论文共由
7、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引言,总体概括了目前学界对城南旧事的研究现状,交代了论文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第二部分首先介绍儿童视角叙事策略,再结合城南旧事文本具体分析林海音采用儿童视角书写的内容,一方面是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另一方面是儿童视角下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不同。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城南旧事的叙事结构,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串珠式结构和复调结构特征。第四部分着重分析城南旧事的语言特色,一方面论述城南旧事中“南”“北”方言的碰撞散发出的独特语言魅力,另一方面分析凄凉哀愁的氛围中打造出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第五部分为结语,总结城南旧事独特艺术效果与意义。2、 城南旧事的儿童视角(一) 对童年的深深怀念儿童视角
8、就是以儿童的眼光观察世界和以儿童的思维思考世界的一种叙事策略。这种叙事策略被林海音很好地运用于城南旧事创作中。城南旧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英子的小女孩,作者借助英子清澈的童眸和纯真的口吻向我们展示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卷,描写了各种人物的不同处境与悲惨遭遇,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之情。林海音出生于日本,成长于北平。五岁随父母到北平,并在北平生活了二十五年,北平也成为林海音的第二故乡。在那里她度过了难忘的童年,经历了人生的重要阶段。林海音对北京的感情是深切而浓厚的,即使她返回台湾多年后,那些发生在北京城南的儿时旧事仍深深地倒映在她的脑海里。正如她于1960年10月在冬阳
9、童年骆驼队中所写到的:“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城南旧事不仅珍藏着林海音童年生活中的美好回忆,还搭建着她的心灵家园和精神归宿。时光流逝,林海音记忆中的童年一去不复返,但她却以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向读者呈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卷,既表达了她对童年的深深怀念之情,又流露出她浓浓的思乡之情。在城南旧事中林海音以小英子的视角作为叙述故事的切入点,透过英子清澈明亮的瞳眸,我们可以看到一幅幅充满老北京地方色彩的风俗画卷。小英子穿梭在老北京星棋罗布的胡同里,她留下来
10、的每一个脚印都深藏着老北京浓郁的历史韵味。小英子陪妈妈去买擦脸的鸭蛋粉,“从骡马市大街回来,穿过魏染胡同,西草厂,到了椿树胡同的井窝子,井窝子斜对面就是我们住的这条胡同。”后来小英子的新家搬到了新帘子胡同,“妈妈说的,新帘子胡同像一把汤匙,我们家就住在靠近汤匙的底儿上,正是舀汤喝时碰到嘴唇的地方。”小英子还陪宋妈去找丫头子,“我们从绒线胡同穿过兵部洼,中街,西交民巷,出东交民巷就是哈德门大街。”历史悠久、包罗万象的胡同既是北京人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又是北京城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魏染胡同”得名于“一户姓魏的人家在胡同里开了染房”的传说;“椿树胡同”听起来就很实实在在,胡同里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栽种
11、着许多茂盛的大椿树;“新帘子胡同”宛如一把盛汤的小勺子;“绒线胡同”实际上与编织衣物的绒线没有半点儿关系;“东西交民巷”不仅是北京最出名的胡同,还是北京最长的胡同。小英子带领读者穿梭在老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里,让人感受到了老北京独特的文化底蕴。小英子从小在北京胡同里长大,通过小英子的所见所闻,在绘声绘色的描写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幅幅北京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画卷。在林海音对童年的追忆中,有井窝子边来来去去的独轮水车,有不穿衣服骑在大红鱼上的胖娃娃,有西厢房快乐窝里宋妈养的小油鸡,有槐树上的绿虫子“吊死鬼”,有七月十五到来时兰姨娘亲手制作的西瓜灯,有爸爸亲手栽种并耐心打理的花花草草,有胡同里做买卖的吆
12、喝声等等。做买卖的打破了胡同的宁静,他们是剃头的挑子,打糖锣的,卖切糕的,换绿盆的,卖“驴打滚儿”的小说中描写到胡同里北京市民们的生活还别有一番景象。在回门外大街上,大清早儿人们就迫不及待地等着看“出红差”的场景,热闹非凡;而到黄昏时,虎坊桥大街上又是另一番热闹场面,饭后小孩和大人们都坐在家门口乘凉,并听着发出沙沙声响的唱片。老北京昔日的旧风情通过小英子炯炯有神的眼睛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些令人怀念的往事构成了作者最珍贵的童年回忆,就像在苦念北平里,林海音曾深情地倾诉道:“不能忘怀的北平!那里我住得太久了,就像是树生了根一样。”随着时光的悄然而逝,林海音的童年也一去不复返,但美好的童年往事仍被
13、林海音定格于脑海、铭记于心中,字里行间抒发着作者对城南的万分思念,缠绵无尽的乡愁涌上心头。(二)纯真的儿童世界和复杂的成人世界儿童视角这种叙事策略受到更多作家的青睐,被广泛运用于文学作品中。作家往往以孩童作为故事的主人公,通过儿童的目光、内心、思维等去观察世界、感受世界,认识世界。儿童在看待世界,对待问题的过程中呈现出儿童特有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方式,明显的有别于成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感悟。作家借助儿童清澈透明的眼睛,天真烂漫的口吻,纯真无邪的心灵揭示出容易被成人所忽略的富有温情的世界。惠安馆里的秀贞,小英子认为她和别人家的姑娘没什么两样,而在宋妈、英子妈妈、妞儿养母甚至秀贞父母等成人的眼里她不过是一
14、个疯疯癫癫的女人。当英子陪宋妈或妈妈去买东西路过惠安馆时,大人们总会拉紧她的手,拽她的胳膊,而英子却对大人们口中的这个疯子感到更加好奇,一直盯着疯子看,回家后心里还一直惦记着疯子的模样儿。宋妈对疯子的事也充满了好奇,她爱去打听疯子的事,但却不允许英子听到。关于秀贞这个疯女人的事也成为了胡同里妇女们闲聊时的话题。小英子的奶妈与一个老婆子聊天时被小英子无意听到了,她们谈到秀贞被一个说要回家卖地卖田后回来明媒正娶她的大学生抛弃了,并且不久后秀贞生下了那个大学生的孩子,但她的孩子出生后就被丢到了城墙脚下,最后秀贞就被逼疯了。关心秀贞事情的宋妈爱去打听别人的事情只不过是为了满足她的好奇心理,并非真的对秀
15、贞悲惨的遭遇产生深切的同情,这也体现出在新旧社会交替时期,秀贞未婚先孕的行为被人们排斥,甚至被人们视为一种莫大的耻辱。秀贞被抛弃,孩子被丢弃,秀贞被逼疯,最终出现了这一个又一个的悲剧。有一次小英子独自路过惠安馆门口,她的手被疯子拉住了,她感觉疯子的手既暖和又柔软,此时她内心害怕的不是疯子,而是担心别人看到她和疯子拉着手。通过这个精细入微的心理描写,反映出英子的单纯、善良,同时也折射出成人的复杂、功利。在秀贞看来,只有满地捡东西吃,乱打人的才是疯子。在街坊邻居看来,秀贞总说颠三倒四的胡话和做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都说明了秀贞就是个疯子,她得了疯病,她的一言一行都是疯子的行为。但在小英子看来,秀贞既没
16、有捡地上的东西吃也没有乱打人,她只不过是一个心里惦记着自己心爱的人,期待着爱人能够回来和自己的孩子能被找到的普通女人和母亲。我们看海去里的“大朋友”,在小英子眼里不过是一个顾家的好哥哥和儿子,是一个愿意和英子分享心事、约定一起去看海的真心朋友,而在大人们眼中他变成了一个专门偷别人家东西的坏人。英子为了帮同学找球跑到草丛中,她发现了价值不菲的铜盘子、漂亮的卓毯、华丽的绸衣服,此时她的内心非常慌乱,心虚得好像自己做了什么坏事怕人发现。后来小英子又在茂密的草地里遇到了一个陌生人,她联想到了上次在草丛里发现的那些贵重东西,小英子起初是害怕的,隐隐约约感觉到这个人是小偷。小英子不会辨别蔚蓝的天空和湛蓝的
17、大海,也不会辨别善良的人和邪恶的人,但她学会运用别人看相的方法,忠厚老实的人都有嘴唇比较厚实的共同特征,于是她的害怕消减了许多。小偷的话时常让小英子感到似懂非懂,但她凭自己的感觉认为这个大朋友可以交一交。儿童的心灵是非常纯洁的,他们的本性充满童真与善良,他们凭借自己的直觉,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判断是非,不局限于成人世界里的条条框框。小英子再次在草丛里看到闪光的小铜佛,她没有了之前的慌张,反而是随意地把小铜佛拿到了手上,可见在日渐地交流中英子对小偷已经没有了戒备之心,她与小偷之间的友谊也在逐渐地加深。当英子与便衣民警对话时无心暴露了小偷常去的地方,最后的结局是小偷被巡警带走了,大人们都在议论纷纷的
18、时候,小英子却非常难过。小英子的妈妈告诉她将来可以做一篇文章,内容就写偷东西的坏人是如何去盗窃别人的东西以及最终遭受到怎样的后果,小英子极力反抗并反驳妈妈,她以后要写的是我们看海去。英子在与小偷的言谈间感受到了小偷面对生活困难的无奈,对小偷产生了深深的同情,把小偷视为自己的好朋友。小英子拥有一颗天真纯朴的童心,她的想法纯粹,没有成人眼里太多的世俗偏见,英子感受到的是一个更富有温情的世界。成人看尽繁华,历尽千帆,丰富的阅历让他们对现实的社会和黑暗的世界产生更多的不满,成人的世界里设置了烦杂的规矩,它们是不可逾越的鸿沟,是不可触碰的底线。而儿童狭窄的视野下隐藏着一个丰富的空间,通过他们单纯的目光和
19、充满好奇的心灵,既发现了纯真的儿童世界,又观照了复杂的成人世界。城南旧事中小英子水灵灵的大眼睛发现了被成人世界所遮蔽的人性光芒以及世间的温暖与美好,同时也观照出人性的复杂与丑恶。3、 城南旧事的叙事结构(一)串珠式的结构城南旧事由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五个短篇组成。这些故事之间没有紧密的连贯性,没有贯穿全文始终的情节,而小英子的成长历程却成了一条暗线串联了五个看似独立但实则有关联的故事。看似无关联的五个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英子的成长,作者巧妙地将五个故事连贯起来,使得原本松弛的片段变得更加紧密,整部小说的结构也显得更加完整。惠安馆中疯女人寻问英子
20、的年龄,通过英子的回答我们得知英子是在六岁那年来到北京的。从小说的开始,作者就明确交代了故事的开端发生在英子六岁时。我们看海去中小英子遇到了小偷,当小偷问起英子几岁以及念书没有的问题时,小英子脱口而出七岁并且读小学一年级了。英子在七岁时结识了小偷这个特殊的大朋友。兰姨娘中通过兰姨娘幽默风趣的语言“跟英子一般大,减去一周甲子,才八岁!”,我们不仅间接地知道了兰姨娘嫁给的施老太爷已有六十八岁,还知道了小英子有八岁。驴打滚儿中英子和宋妈的儿子一样大,都九岁了。最后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小英子读一年级的时候父亲曾参加过他们学校举行的毕业欢送会,并鼓励小英子要努力读书争取毕业的时候也能站在
21、讲台上代表毕业生发言,多年后小英子的毕业典礼如期而至,小英子真的做到了,但父亲卧病在床,无法按时参加小英子的毕业典礼。在毕业典礼快开始时小英子的脑海里闪现出一幕幕父亲钟爱于花的画面,那一年小英子才十二岁。关于英子年龄的成长作者并不是直接告诉读者的,几乎是通过人物与人物之间对话的形式,借他人之口间接地让读者发现的。英子成长的过程犹如一根细线,而这些零星的碎片就是一颗颗珍珠,各自显示着自己的光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过岁月的洗礼,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离别,小英子的心灵也在渐渐成长。城南旧事中伴随着英子的成长,看似零零散散的五个故事却贯穿于英子六岁到十二岁之间,小英子由天真无邪的孩子逐渐成长为一个需要
22、承担起家庭责任的小大人。英子的成长史将这五个故事串联起来,使整部小说显得更加连贯与完整。这就是城南旧事中作者精心安排的串珠式结构。(二)多重声音的复调特征“复调”原本是音乐学中的一个专业术语,但巴赫金把它借用到小说创作中,研究小说中的“多声部”现象。巴赫金认为,复调小说中的主人公是拥有自我意识的主体,并非只是作者简单描写的对象,主人公与作者之间能够平等对话,并且主人公的意识通常是与其他人的意识相互存在的。复调小说中包含着人物之间的对话和人物自身内心的对话两种基本方式,后一种对话又具有“双声语对话”的特点,其两种表现形式为自己内心矛盾的冲突和把他人意识作为内心的一个对立的对话进行对话。城南旧事就
23、具有明显的复调结构特征,小说中的主人公小英子由于她在感受能力、思维方式、生活阅历等方面与成人有着明显的区别,自然而然她的世界与成人世界之间就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冲突,她内心矛盾的冲突变得更加剧烈。其次,主人公小英子的意识并非只是作者林海音意识的反映,相反她是一个表现自我意识的主体,小英子与林海音之间是平等对话的关系。小英子与成人世界的对话、小英子内心矛盾冲突产生的多声语对话以及小英子与林海音之间的平等对话都使得小说文本具有多重旋律,形成具有多重声音的复调特征。儿童拥有一颗质朴纯真的心灵,充满幻想,其思维特征具有直观性;而成人经历着生活的磨炼,苦难的考验,他们更加现实。儿童与成人在思想上很难达到相互
24、融合的状态,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对话发出不同的声音呈现复调的特征。在惠安馆中,换洋火的老婆子和宋妈聊天被小英子听到时,英子知道她们说的是“小桂子她妈”,而宋妈却哈哈大笑,以为小英子也跟着疯了,还疑惑哪来的“小桂子她妈”。大人们只知道秀贞被思康抛弃最后被逼疯的悲剧,却不知道妞儿就是秀贞的女儿小桂子的真相,而真相最终只有小英子一人知晓。在我们看海去中,邻居家丢失了东西,宋妈抱着英子的小妹妹去看别人家的热闹,而英子撇了宋妈一嘴,她想的是别人家丢了东西得有多着急啊,怎么还说得上热闹呢!对待相同的事情,儿童与成人的想法发生了分歧,儿童的声音与成人的声音相互杂糅。儿童稚嫩的声音道出了世间的温情,成人的声音传达
25、出更多的无情与冷漠。儿童用未经雕琢的眼光来观察成人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儿童敏感的心灵更容易产生矛盾的冲突。原来秀贞丢失多年的女儿小桂子就是英子的小伙伴妞儿,多亏了小英子,秀贞才得与失散多年的女儿小桂子团聚,团聚之后她们将一起去寻找思康。英子为了给秀贞母女俩准备一些盘缠,她悄悄地偷走了妈妈藏在抽屉里的金手镯。英子把妈妈刚打的新镯子交给秀贞时,“秀贞毫不客气地接过去,立刻套在她的手腕上,也没说声谢谢,妈妈说人家给东西都要说谢谢的。”秀贞只顾着收拾东西,却忘了向英子表达谢意。小英子对秀贞的举动感到极其失望,她为了给秀贞准备盘缠,鼓起了很大的勇气才拉开了家里的抽屉,伴随着加速的心跳,她用颤抖的双手打开了
26、妈妈专门用来放首饰的盒子。通过这些动作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英子偷妈妈镯子时的紧张、害怕心理。秀贞冷漠的态度与英子紧张的心理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秀贞理所当然的接受了英子的好意,小英子的内心是非常矛盾的。此时秀贞的意识与小英子内心的声音对立,她们之间的对话形成了双声音对话,这更加突出地表现了城南旧事的复调结构特征。城南旧事中叙述故事的儿童和创造叙述者的作者相互附和,儿童主人公与成人作者之间产生对话,体现其小说文本的复调特征。首先,老北京是一个令小英子恋恋不舍的地方,在那里小英子感受到纯朴的风土人情。但更令小英子魂牵梦萦的,是秀贞、兰姨娘、宋妈这些命运凄惨的女性。通过儿童叙述者英子向我们讲述了不同年龄、
27、不同经历的几个女人的故事,在故事的背后体现了成人作者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林海音在城南旧事自序:文字生涯半世纪中写到:“我和五四新文化运动几乎同时来到这世间,我看到了在那个新旧交替时代的人生悲剧,尤其是中国女性的悲剧。”城南旧事中作者淡雅的笔墨下弥漫着一丝丝的悲凉,散发着强烈的女性意识气息。在看似波澜不惊的故事情节中却揭示了女性悲惨的命运和腐朽落后的封建思想对人性的禁锢。其次,林海音的原名为林含英,小名为英子,小说中的主人公被作者取名为“小英子”,但这并非就是现实中的作者英子。林海音快年过半百时回忆起自己的少女时代,在四十二岁左右创作了城南旧事,将一个成熟的中年女士的思想和观念渗透入这本书中。作者
28、根据儿时的所见所闻,对那个时代和社会产生所思所想,达到了“落一叶而知秋,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显著效果。城南旧事中的英子更像是四十多岁的作者,而不是六七岁时的她。儿童叙述者和成人作者之间产生共鸣,城南旧事的复调特征愈加显而易见。四、城南旧事的语言艺术(一)“南”“北”方言的碰撞典型的京味语言与独特的客家话碰撞,既填补了小英子对故乡台湾记忆的空白又体现出南北方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别。不同的地域积淀出不同的文化,台湾与北京,一南一北,两地不同方言的碰撞与两种不同文化的融合还原了小说中生活的本真,激发了语言的活力,增添了文本的乐趣,满足了广大读者的期待视野。小英子关于北京城南记忆的不寻常之处体现在这不仅仅是
29、对北京城南的回忆,还有关于台湾故土的回忆。这些发生在城南的旧事记忆是满载着两种不同乡音的特殊记忆。小英子告诉过妞儿:“我们从前不住在北京,是从一个很远的岛上来的。”在小英子简单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小英子对家乡台湾的陌生,英子对于第一故乡台湾的印象是很模糊的,在她的记忆中隐约地记得台湾是一个四面都被水环绕着的岛屿,一个离北京很远很远的地方。北京方言与台湾方言的碰撞,恰好弥补了小英子对台湾记忆的缺失。因为小英子在城南的记忆中还充满了对客家歌谣的回味。当英子与妞儿一起玩耍时,妞儿唱的打花鼓勾起了英子对爸爸与客人唱的客家歌谣的回忆,于是她用不流利的客家话念唱到:“你听着想来么事想心肝,紧想心肝紧不安
30、!我想心肝心肝想,正是心肝想心肝.”英子用稚嫩的童声唱出这些拗口的词儿,把妞儿逗得笑出了眼泪,而从没听过客家歌谣的妞儿还以为小英子唱的是哪国的歌曲呢。正是得益于台湾方言与北京方言的碰撞,使得刚从台湾来到异乡的小英子拉近了与故乡台湾的距离。初次来到北京,小英子一家对北京话的适应都需要一段时间。当客家话与北京话发生碰撞时,摩擦出了南北不同地域的人在名称、生活习俗上的差异。“惠安馆”小英子是随着胡同里的孩子这么叫的,说不好北京话的宋妈叫“惠难馆”,而还不适应北京话的妈妈叫“灰娃馆”,爸爸叫“飞安馆”。来自台湾的小英子一家与北京的老妈子宋妈对“惠安馆”这个地名都有自己不同的叫法,这些多样的叫法不仅生动
31、地再现了语言的趣味性,而且读者在无形间可以感受到更多的亲切感。惠安馆里秀贞的妈妈呼小英子为“小南蛮子儿”,小英子虽然对这个称呼不太理解,但她知道这准是一句骂人的话,这时她也会想起爸爸嘴边常用轻视的口气说的“北仔鬼”。可见由于南北地域的差异发生了精彩的方言碰撞,这些碰撞的火花使得小说语言更富有幽默风趣的特点,同时读者在阅读时也产生了更多的新鲜感。“南”“北”方言的碰撞,除了在称呼、地名上产生了差异,还在生活习俗上存在着迥然的不同。北京人碰面时都习惯问候对方“吃饭了没有?”而小英子的爸爸却认为“北京人一天到晚闲着没事,不管什么时候见面都要问吃了没有。”通过英子爸爸的话语我们间接地了解到北京人与客家
32、人在问候习惯上的不同。宋妈在打扫屋子时总喜欢用鸡毛掸子掸来掸去,最终灰尘又落回到了原来的地方,爸爸常常好奇为什么宋妈不用湿布把灰尘清理干净呢?而妈妈是不许爸爸多嘴的,妈妈说北京的规矩就是这样的。面对宋妈的打扫方式,爸爸是反驳的,而妈妈却是认同的。妈妈也是台湾来的,她怎么知道这是北京的规矩呢?可想而知是宋妈告诉妈妈的,此时妈妈的声音已经代表了宋妈的声音。在“南”“北”方言的碰撞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北京人与台湾人在生活习俗上存在着差异,还看到了英子的妈妈能够入乡随俗,对北京的习俗能够快速地接纳与顺从。小说中插入这些描写生活细节的语言,不仅体现了城南旧事中人物语言充满生活气息、亲切自然的特点,还增添了
33、文本语言的活力与乐趣,使得小说中生活的本真得以回归。城南旧事中独特的语言魅力就是如此得以展现的。(二) 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林海音在城南旧事代序中写道:“读者有没有注意,每段故事的结果,里面的主角都是离我而去。”一次又一次的离别渲染了小说的悲剧色彩,小说中的悲剧意蕴也变得更为深沉。但在这笼罩着伤感的氛围中,作者却用清新自然、真诚恳切、率真淳朴的笔墨将故事向读者娓娓道来,故事情节被淡化,作者在叙事的同时兼及抒情,这种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与凄凉哀愁的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惠安馆篇中,秀贞与小英子聊天时谈到了小桂子出生的月份及名字的由来。小英子和小桂子都是出生在不冷不热的季节,但一个出生在万物复苏的春天
34、,一个出生在万物凋零的秋天。秀贞回忆起小桂子时说到“青草要黄了,绿叶快掉了,她就生在那不冷不热的秋天。”秋天碧绿的小草都变黄了,鲜嫩的叶子都掉落了,而小桂子就是生在那个树木凋落、缺乏生机、凄凉衰颓的秋天。作者通过充满诗意的语言描绘出一幅萧索的秋景图,向读者暗示了小桂子惨死于车轮之下的悲楚命运。秋天又是桂花飘香的季节,“桂花”象征着收获、富贵、吉祥,而小桂子的凄凉身世却与她名字的美好寓意形成了鲜明对比。作者没有刻意去营造沉闷、凄苦、悲怆的氛围来渲染小桂子不幸的命运,而是通过清新淡雅、平淡自然的语言营造出一种愉快的氛围,不仅使文中的感情基调变得更加明朗,而且淡化了小说的悲剧色彩。我们看海去是小英子
35、很喜欢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仅用海、帆、太阳、船几个简单的意象向读者勾勒出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朗朗上口,给人美的享受。英子难以分辨好人和坏人,难以区分海和天,小偷问英子他是好人还是坏人时,英子巧妙的运用这篇诗歌回应了小偷的话,清新自然的语言使得原本沉闷尴尬的氛围变得轻松愉快,流露着恬淡的感情基调。驴打滚儿篇中,初读题目就给人带来一种新颖的感觉。作者在文中多次描写到黄板儿牙的小毛驴在英子家院子里打滚儿的有趣情景,有一次,黄板儿牙又牵着驴子来到英子家,驴饿时在地上打滚儿,吃干草子时露着大黄牙齿,英子这才发现原来宋妈的丈夫黄板儿牙长得像这驴子。宋妈痛失儿女,小说中的悲剧意蕴层层加深,但通过这些活泼有趣、清新自然的语言描写,小说的悲剧色彩减弱,反而达到了独特的喜剧效果,读者在阅读时感伤沉重的心情也变得更加的轻松愉悦。“驴打滚儿”还采用了一语双关的修辞手法,文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损害赔偿和解协议书3篇
- 招标文件范本的内容说明3篇
- 工业材料采购规定3篇
- 房屋买卖合同正规格式3篇
- 工伤全权代理书3篇
- 房屋买卖委托公证指南3篇
- 招标编号修改优化招标过程的关键步骤3篇
- 开庭委托书写作技巧大放送3篇
- 教育培训部门主管派遣服务合同3篇
- 招标文件附件格式创新方法3篇
- DB3502∕Z 5058-2020 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预算定额(土建工程)
- 《桥梁工程计算书》word版
- (完整版)ECRS培训课件
- 《激光原理》复习解析
- 增值税发票税控系统专用设备注销发行登记表
- 质量管理体系各条款的审核重点
- 聚丙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蔬菜采购合同水果蔬菜采购合同
- CX-TGK01C型微电脑时间温度控制开关使用说明书
- 电仪工段工段长职位说明书
- 简易送货单EXCEL打印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