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工程地质条件_第1页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工程地质条件_第2页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工程地质条件_第3页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工程地质条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工程概况*工程*桥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马寨镇2、自然地理概况2.1、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桥址位于晋城市阳城县马寨镇西北,距阳城县约20km,西北距沁水县约18km,附近区域交通有阳翼高速及乡间公路纵横成网,交通条件便利。2.2、地形地貌桥址区位于晋东南山区,主要为芦苇河河床,两侧桥台为丘陵。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在1030m之间,山坡自然坡度约为3040。2.3、水系本区属于黄河流域沁河水系,桥址区地表水为芦苇河河水。2.4、气象特征根据我国气候区划图,该区气候属暖温带亚湿润大区晋陕甘区。根据阳城县气象站历年气象资料统计(19571980年),年平均气温11.7,绝对最高气温40.2,

2、绝对最低气温-19.7,年平均降水量627.4mm,年最大降水量852.2mm,年平均蒸发量2055.1mm,蒸发量为降水量的3.3倍,属半干燥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雨雪稀少,夏季暖湿多雨,春季多风少雨。主导风向为东南及西北风,夏季多南风,冬季多西北风。最大风力67级。平均风速2.0m/s。最大风速24.0m/s,最大冻结深度0.7m。2.5、地震动参数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400万)”的划分,桥址所在地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3、工程地质特征3.1

3、、地层岩性及物理力学特征3.1.1、地层岩性据调查和本次勘察揭示,桥址区地层按其成因分类,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素填土,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粉质黏土、碎石土,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洪积层(q3dl+pl)黏质黄土,二叠系上统(p2)泥岩、砂岩。各地层岩性特征、厚度及分布情况详见地质柱状图和工程地质纵断面图,主要地层描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1素填土:以碎石土为主,灰黄色,稍密,潮湿,粒径一般为60-100mm,含少量漂石,黏土、细砂充填,分布于河床局部表层,厚度为01.0m;级硬土。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2粉质黏土:褐黄色,硬塑

4、,含碎石、角砾土、砂类土等,厚度0.5-2.0m,主要在13-15#墩间河漫滩表层呈薄层状分布;级普通土。4碎石土:灰黄色,稍密,潮湿-饱和,粒径一般为60-100mm,砾石呈棱角状、次圆状,砾石成份主要为砂岩和泥岩,黏土、细圆砾充填,主要在桥址区表层分布,厚度为6.511.7m;级硬土。5粉质黏土:褐红色,硬塑-坚硬,含碎石、角砾土、砂类土等,揭示厚度0.5-4.0m,主要在23-25#墩间河漫滩上部成透镜体分布;级普通土。3.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洪积层(q3dl+pl)黏质黄土:黄褐色,硬塑,含碎石、砂类土等,级中等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在该桥29#墩31#墩附近分布,厚度为3.015.00m;级

5、普通土。3. 二叠系上统(p2)11泥岩:青灰色,全风化,厚层构造,泥质胶结,节理裂隙不发育,岩芯呈长柱状,主要在小里程山顶呈薄层分布,厚度为0.52.0m;级硬土。泥岩:青灰色,强风化,泥质结构,薄-中厚层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局部夹砂岩薄层,岩芯呈碎块-短柱状,桥址区广泛分布,厚度为712.2m;级软石。1砂岩:青灰色夹灰白色,强风化,砂质结构,泥质胶结,薄-中层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局部夹泥岩薄层,岩芯呈短柱-长柱状,厚度为1.97.2m;级软石。泥岩:青灰色,弱风化,厚层状构造,泥质结构,局部夹砂岩薄层,节理裂隙不发育,岩芯呈长柱状,桥址区广泛分布,最大揭露厚度为16.3m;级软石。1砂

6、岩:青灰色夹灰白色,弱风化,泥质胶结,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不发育,岩芯呈长柱状,最大揭露厚度为10.6m;级软石。3.1.2、物理力学参数桥址区各层岩土力学性质指标详见下表。地层编号时代成因岩土名称岩土状态岩土施工工程分级岩土力学参数的建议取值建议挖方边坡坡率基本承载力(kpa)1q4ml填筑土稍密,潮湿-饱和2q4al+pl粉质黏土硬塑1:1.001204q4al+pl 碎石土稍密,潮湿-饱和1;1.253005q4al+pl粉质黏土硬塑-坚硬1:1.00200q3dl+pl黏质黄土硬塑1:0.7515011p2砂岩全1:1.00300p2 泥岩强风化4001p2砂岩强风化400p2泥岩弱

7、风化6001p2砂岩弱风化6003.2、地质构造桥址区位于山西陆台东南部即沁水盆地南缘,通过沁河复式向斜南北两翼,芹池镇位于轴部位置,向斜两侧表现为互为平行走向515的宽缓次生褶曲及伴生的少许压扭性断裂构造。距桥址区最近的地质构造为寺头断层。寺头断层:逆断层,产状为n60e/70s,破碎带宽520m,成分为断泥岩、糜棱岩及构造透镜体。寺头断层走向与线位大致相交,位于桥址区西北部约3,对桥址区有影响较小。4、水文地质特征4.1、地表水桥址区地表水为芦苇河,常年流水。枯水季节流量较小,雨季可漫至整个河床漫滩区。补给来源以大气降水为主。此次勘察时芦苇河水量不大,水深0.20.4m。4.2、地下水桥址区地下水按赋存条件主要分为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孔隙潜水主要赋存在第四系坡洪积层的黏质黄土、碎石土中,其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芦苇河地表水,与地表水水力联系紧密。水量丰富,水质较好。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强风化泥岩、砂岩中,不甚发育,水力联系差,分布不均匀,水量一般不大,多受节理裂隙发育程度与大气降水控制,以下降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