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河南特岗考试专题(二)判断题1初中阶段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自我。(F )2.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T )3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相似的单词不能加以正确区分的现象属于刺激分化。(F )4.学习中出现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被称为高原现象。(T )5.在课堂上,如果学生完全正确地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便没有必要再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了。(F )6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F )7.课时计划即教师进行课堂讲授的计划。(F )8教育现代化就是指学校设施的现代化。(F )9.教育和学校是同时产生的。(F )10.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T )11.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监护人
2、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T )12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法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F )13.影响青少年智力发展的因素很多,如环境、教育、遗传、性别等。(F )14.终结性评价关心的是最终的目标达成与否。(T )15.教育目的是由人确定的,具有主观性,不具有客观性。(F )16.管理学生只是学校领导、政教处和班主任的工作。(F )17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教育是影响人发展的内在动力。(F )18.对“圆的直径是其半径的两倍”的学习属于命题学习。(T )19.“接受学习”的创始人是奥苏贝尔,“发现学习”的创始人是布鲁纳。(T )20.新课改进一步强化了
3、教育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F )21.国家课程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F )22.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家主张通过“亲知”“闻知”“说知”三种途径。(T )23在书上重点内容下面划线属于认知策略中的精加工策略。(F )24.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现、动机四个过程。( )2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T )26.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所以它可以决定人的发展。(F )27.课外作业是课内作业的继续,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T )28.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T )29.课外、校外教育要求学校、社会、家庭有机结合,其中学校占主导地位
4、。(T )30.教育研究的课题必须来源于教育实践。(F )31.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大教学论。(F )32埃里克森认为培养勤奋感的主要时期是童年期。(T )33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T )34.宋代时,八股文被规定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F )35瞬时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是声像记忆。(F )36.学校应该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T )37终身教育主要是指成人教育。(F )38.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T )39.各级人民政府应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免费提供教科书。(T )4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
5、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T )41人格中的气质可塑性强,性格稳定性强。(F )42.教育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是教育法律制度的存在。(F )43.“多学近乎智,无知即无能”,说明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发展是同步的。(F )44.教师申诉制度是一种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T )45学习课程类型的多样化是全面实现课程价值的一种重要方式。(T )46.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T )47.态度和品德的实质是相同的。(F )48“望而生畏”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望梅止渴”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T )49.学校心理辅导的高级目标
6、是发展性辅导。(T )50.义务教育就是强迫教育。(T )51.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小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屡教不改的,可以开除。( F)52.组织教学仅仅是在上课开始时进行的。(F )53.因材施教的实质就是根据国家规定的教材向学生施教。(F )5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独立于其他社会活动的特性。(F )55学习困难学生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而学习结果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T )56.诊断性评价只局限于在学科教学开始的时候进行。(F )57.研究者认为,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F )58.记忆术是认知策略的一种。(T )5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道德认知。(F
7、)60觉察刺激之间微弱的差别的能力称为差别感觉阈限。(F )61早期失去父母的爱,从小受溺爱而缺乏惩戒或受到不一致的惩戒,此类因素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人格障碍。(T )62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价值与功能主要通过受教育者的发展来实现。(T )63.现代生产力的各种要素中,都渗透了教育的作用。因此,就其本质来说,教育就是生产力。(F )64思维是孩子智力的核心因素,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T )65.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的一种代表性理论是桑代克的相同要素说。(F )66捷克著名教育家昆体良的代表作是大教学论。(F )67.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因为教师享有管理学
8、生的权力。(F )68.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和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在本质上是一样的。(F )69.我国的必修课程一般包括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T )70.只要肯钻研教材,教师就能备好课。(F )71.评定一个测验质量优劣的主要技术指标是“三度”,即信度、效度和难度。(F )72.校外教育是在课程标准以外实施的教育。(T )73.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经过努力就可以克服。(F )74.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标准和道德品质三个主要部分。(F )75新课程改革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F )76.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T)77我们听到了远处火车微弱的鸣叫声,属于感觉。
9、(F )78.发现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去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F )79.电视剧西游记中有各种各样的妖怪,但他们的形象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利用了想象的一种加工方式黏合。(T )80.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法律关系属于平权型法律关系。(T )81.教师对学生的表扬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的正诱因。(T )82“六艺”教育的中心是礼乐教育。(T )83.注意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出现在各种心理活动中。(T )84.宋代以后的教学,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的主要依据是诗书礼易春秋。(F )85李老师沉着、机智、细致、认真,使活动任务顺利完成,这是她能力强的表现。(T )86.生产力直接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与受教育权
10、。(F )87.儿童身心发展存在高速发展的时期,反映了身心发展的阶段性。(F )88智育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习文化知识。(F )89.素质教育必须以德育为导向。(T )90课程就是德、智、体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F )91.划线、做笔记、提问等都属于精加工策略。(F )92.言语是心理现象,语言是社会现象,所以说言语和语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没有联系。(F )93.人的周围神经系统由12对脑神经、31对脊神经组成。(T )94.影响学生新的学习和后继学习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准备程度。(T )9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F )96
11、.在教学中会发现有些小学生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患有多动症。(T )97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T )98.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心理活动。(F )99首因效应就是第一印象效应。(T )10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T )101.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含义是只要求生活世界不要求科学世界。(F )102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独立完成作业。(F )103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的是启发性教学原则。(T )104.西周时期的六艺教育中的“礼”是指道德教育。(F )105个体发展
12、具有阶段性,所以教育者要因材施教。(F )106.从众是个人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意志而做出相应行为的社会现象。(F )107.有些人“少年得志”,有些人“大器晚成”,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F )108儿童的道德发展经历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的发展过程。(T )109.乌申斯基认为“复习是学习之母”。这体现的是巩固性教学原则。(T )110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它具有阶级性的特点。(T )111.高原现象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停滞不前和学习效率下降的现象。(T )112.教学方法一旦形成之后,就不会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发生变化。(F)113
13、.学习动机对学习结果的影响是通过制约学习积极性实现的。(T )114教师要进行家访时,可直接对被访学生说:“告诉你爸,今晚我要来家访。”(F )115.我国中小学新课程十分强调教育教学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F )116.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即本我、自我、超我。(T )117.首先提出“长善救失”“教学相长”思想的是学记。(T )118.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看,惩罚不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F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施行于1993年。(F )120.某教师对生病学生不问不顾,导致该学生因延误治疗而死亡,则该教师的行为属于不作为侵权。(T )12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
14、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T )122自我意识的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其中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T )123.教师的重要基本功“三字一话”是指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T )124.西周时期的国学是由周王朝设立的、以研习儒家经典为主要任务的学校。(F )125.“长善救失”说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规律。(T )126.对于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教师不予理睬,这是运用负强化的原理。(F )127课程资源的多少及开发只与当地的经济状况与学校设施的现代化程度有关,大多数教师感到无教育资源可开发,主要原因是当地条件太差。(F )128.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无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有意注
15、意。(T )129.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可以用“班”“课”“时”三个字来概括。(T )130.中学阶段是异性交往敏感的时期,但教师和家长也不要“草木皆兵”,过分限制男女生之间的交往。(T )131一般说来,正负迁移的产生取决于两种学习在刺激反应之间相似与相异的程度。(T )132.孟子是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F )133.根据对问题思考速度的差异,区分出了两种不同的认知风格,即冲动型和沉思型。(T )134.与活动中心课程理论相对立的是学科中心课程理论。(T )135.当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要求学习效果达到最佳水平,则学习动机应保持在中等程度。(F )136.赫尔巴特提出,应该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
16、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教学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F)137多动症是先天体质上的原因。(F )138.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观察。(F )139.在学校里,教师应尊重和爱护学生,满足他们的基本需要,促使学生努力学习。(T )140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T )141用来描述世界,回答“世界是什么”问题的知识是陈述性知识。(T )142.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F )143.条件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形成的反射,如“谈虎色变”“蜘蛛结网”等。(F )144“蓬生麻中,不
17、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出自孟子,论述了环境与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F )145.“勤能补拙”说的是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影响。(T )146个别化教学就是个别教学。(F )147.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计划应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T )148.在前运算阶段,儿童已经掌握了守恒概念。(F )149.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F )150.凝聚力是衡量一个班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T )151.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抹杀了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T )152.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目标和教师的培养目标。(F
18、 )153广义的教育心理学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家庭教育心理学、网络教育心理学和社会教育心理学。(F )154.依法执教的主体是教师。(T )155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T )156.比较固执,爱钻牛角尖,这是思维缺乏灵活性的表现。(T )157.近代社会,主张进行绅士教育的是英国的洛克。(T )158.有时在大街上遇见熟人,明明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就是想不起来,这种现象称为“舌尖现象”。( T)159.教师的威信有两种,一种是权力威信,一种是信服威信。(T )16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单行法律。(F )161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生殖或者自然的无性生殖,可以实现一个或多个细胞生物在遗传上与另外
19、一种生物完全一样。这种技术是克隆技术。(T )162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T )163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早于欧美国家。(F )164.研究表明,要获得最佳的记忆效果,学习程度需达到50%。(F )165.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T )166奥苏贝尔认为,接受学习是一种机械学习,而发现学习是一种有意义学习。(F )167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展示标本,这属于模像直观。(F )168问题解决的策略主要可分为算法和启发法两大类,逆推法属于算法策略。(F )169备课通常是指“教师在上课前的教学准备”,一般要求
20、教师要备课程标准。(F )170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这体现了问题解决的认知性。(T )171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关注学生。(T )172班主任的经常性工作是设计并开展社会实践。(F )173.在巴甫洛夫所讲的两种信号系统中,第一信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F )174心理实验中计算机模拟的应用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F )175.依法执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法制化和规范化。(T )176.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同时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T )177.初中生思维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思维的独立性
21、和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等缺点。(T )178.在寒冷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种现象在物理上称为气化。(F )179.学校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先救护未成年人。(T )180.英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的能力结构论是群因素论。(F )181实物直观的优势在于容易突出事物的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F )182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应试教育。( F)183小学生的记忆,一般以理解识记、无意识记、形象识记为主导。(F )184.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的过程。(F )185.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呈线性关系,即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F )186教师对优生的偏爱是自然
22、的,无可厚非的。(F )1872011年8月8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T )188.校本课程的开发程序是一个固定的模式。(F )189.独立性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F )190.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T )191“月晕知风”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T )192.“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T )193.通过收集和分析某人过去和现在有关方面的资料,以推知其行为原因的方法是调查法。(F )194相对性评价又称目标参照性评价,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F )195.顿悟说是
23、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备的学习理论。(F )196.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在其智力结构一书中提出的。(T )197.知识表征是个体知识学习的关键。(T )198.目前,我国的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三部分组成。(T )199.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了解课程计划、了解学生、设计教法。(F )20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立法的根本依据。(F )20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展示的巨大的“和”字,其蕴含的思想源自儒家。(T )202气质影响人的活动方式与效率,是一个人选择职业的依据之一。(T )203个体的心理发展不是一个连续量变的过程,而是经历一
24、系列有着质的不同的发展阶段的非连续性过程。(T )204.外铄论对教育在改造人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持消极悲观的态度。(F )205.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其作者是陶行知。(F )206最早作出普及义务教育规定的国家是英国。(F )207.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一个学习者。(T )208.美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F )209.罗夏克墨渍测验是一种投射式人格测验。(T )210.班级授课制难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不宜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T )211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杜威,其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T212.原始社会的教育虽然与生产
25、劳动紧密相连,但还没有脱离生产劳动分离出来。(T )213.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的动力又可以成为阻力。 ( T)214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首次任教时,应当有试用期。( T)215.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的能力被称为教育机智。(T )216.教师的学科素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F )217暂时神经联系是记忆的生理机制。(T )218.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社会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前提。(T )219.国家倡导“阳光体育运动”,要求学校确保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T )220.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创造性地实践了泰勒的生活教育理论。( F)221.核电站利用核
26、能进行发电,其所利用的燃料为铀。(T )222一般平行四边形有关内容的掌握对菱形学习的影响属于自上而下的垂直迁移。(T )223.关键期是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错过某个特定行为发展的关键期,它将不再发展。(F )224.教师的知识不仅要“专”,而且要“博”。(T )225.了解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个人。(F )226.我国西周时期的“六艺”属于学科课程。(T )227.学生的学习以掌握直接知识为主。(F )228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捷克的夸美纽斯。(T )229.“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说的是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27、。(F )230.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T )231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T )232.活动课程是课程计划以外开展的体现自主、灵活、广泛、实践特征的课程形式。(T )233.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F )234学生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最主要因素。(F )235.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应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F )236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方法。(F )237.男孩在动作技能方面的优势要到青春期之后才能明显体现出来。(T )238.负强化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F )239.我国教育法律关系的
28、主体可分为三类:学校、学生、教师。(F )240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T )241当客观条件发生了变化时,人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若保持不变,会影响问题的顺利解决。这说明定势总是阻碍问题的有效解决。(F )242.古代斯巴达教育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F )24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所以心理是客观的。(F )244.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条件的。(F )245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顺向正迁移。( T)246.课外辅导主要是针对基础差的学生。(F )247.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T )248.是不是面向全体学
29、生,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F )249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 T)250.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叫形成性评价。(F )251中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形式是群众性活动。(F )25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T )253.课程计划是规范地确定学科教学目标、内容范围、顺序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和测评教学质量的依据。(F )254.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T )255.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班主任了解了学生。(F )256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避免
30、学生“分心”,讲课的声音要抑扬顿挫,但不可忽高忽低,也不要配以夸张的身体动作。(T )257.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T )258.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义务教育法是我国最早颁布的一部教育法律。( F)259.教育同生产劳动的分离始于原始社会。(F )260.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T )26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作出了到2020年教育具体目标和要求。(T )262.情绪智力即情商,是影响个体成功的重要因素。(T )263.教学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活动。(F )264.创造力并不是少数人才有的,是每个人都有的潜能。(T )265.不会进行教学
31、反思的老师,就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T )26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T )267.素质教育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T )268.认知方式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有好坏之分。(T )269.德育必须从提高道德认知开始。(F )270.城乡师资力量的均衡性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T )271.学校或教育机构对学生具有教育和管理权,学生有被管理和接受教育的义务。(T )272.智力影响学习的发生,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和质量。(F )273.为完成一种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同时选用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T )274.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可以用“班”“课”“时”三个
32、字来概括。(T )275.现代教学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教就是为了不教。(T )276.课程计划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颁布的,对某门学科的教学作出统一要求和规定的重要文件。(T )277.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T )278.所谓依法执教就是依罚执教。(F )279.2007年我国已经全面免除了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T )28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GP、提高质量。(T )281义务教育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质生源的教育。(F )282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33、( T)283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规范效力及执行方式都是相同的。(F )284素质教育就是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F )285最早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T )286能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是不同步的。(T )287人在激情状态下认识和自控能力会减弱,所以总是做错事。(F )288学生的学习是以获取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的。(F )289讲授法是注入式的方法,问答法是启发式的方法。(F )290学会调适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T )291受教育权利是儿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是一项宪法权利。(T )292定势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活动准备状态。(F )参考答案1.【解
34、析】初中阶段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主导因素是学校教育,主要因素是教师。2.【解析】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3.【解析】刺激分化是只对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对其他相似刺激不作反应;刺激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作出相同的反应。4.【解析】通常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称为“高原现象”。5.【解析】教学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评判对与错,它还具有调控教学方向、检验教学效果、提供反馈信息等功能。6.【解析】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而不是经济发展水平。7.【解析】课时计划是
35、指教师为某一节课而拟定的上课计划。它不仅包括课堂讲授的计划,还包括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课题、教学目标、课的类型、教学进程等。8.【解析】教育现代化不但包括学校设施的现代化,还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手段、教师队伍、教育制度等方面的现代化。9.【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可以说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而学校的出现则是在奴隶社会初期。10.【解析】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所以说作为教材主体的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11.【解析】我国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
36、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12.【解析】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3.【解析】性别不影响青少年智力的发展。14.【解析】终结性评价重在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15.【解析】教育目的是人们的教育理想,虽然属于意识范畴,但是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根据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等,所以说教育目的也具有客观性。16.【解析】管理学生不仅是学校领导、政教处和班主任的工作,也是每位教师的权利与义务。17.【解析】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18.【解析】对概念之间关系的判断属于命题学习,题干描述的是判断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19.【解析】略。20
37、.【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21.【解析】就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课程现状而言,国家课程一般是必修课程。22.【解析】略。23.【解析】划线法属于认知策略中的复述策略。24.【解析】考查班杜拉观察学习的四个阶段。25.【解析】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26.【解析】环境可以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但是个体具有主观能动性,他们不是消极地接受环境的影响。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要通过个体的主观努力和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实现。27.【解析】略。28.【解析】首先,知、情、意
38、、行等心理因素的培养提高需要长期的训练和积累;其次,学生正处于成长期,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很不稳定,品德发展容易出现反复。所以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29.【解析】学校是专职教育机构,同时,学校有明显的教育优势,在社会上具有广泛的凝聚力、号召力。30.【解析】教育研究的课题可以来源于教育实践,也可以来源于教育理论。31.【解析】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32.【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童年期是6、7岁11、12岁,这段时间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33.【解析】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学校全部工作中所占时间最多,也是学生在学校的主要
39、活动。教学是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和最有效的途径。34.【解析】八股文成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的时间是在明代。35.【解析】瞬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有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两种,其中图像记忆是瞬时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36.【解析】我国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37.【解析】教育的终身化是指教育是贯穿人整个一生的工程,从摇篮到坟墓都要接受教育。这些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阶段和形式。所以,把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的观念是片面的。38.【解析】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
40、素质,可以进行自我教育,所以说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39.【解析】我国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40.【解析】略。41.【解析】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性格是后天形成的,所以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的可塑性强。42.【解析】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以教育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只有适用教育法律规范调整的教育关系才能转化为教育法律关系。43.【解析】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但知识的掌握并不意味着智力的发展。44.【解析】教师申述具有非诉讼性。45.【解析】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41、。课程类型的多样化有利于实现课程价值。46.【解析】略。47.【解析】态度和品德实质不同。价值观念只有经过组织,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时的稳定态度才能称为品德。48.【解析】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作第一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作第二信号系统。49.【解析】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50.【解析】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的特点,从这个角度讲义务教育就是强迫教育。51.【解析】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42、52.【解析】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是第一个环节,而且是在上课前已经开始的。53.【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因材施教的实质是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教学。54.【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55.【解析】学习困难学生的智力和感觉正常,并不存在问题。56.【解析】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57.【解析】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58.【解析】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
43、组织策略,记忆术是精加工策略的一种。59.【解析】“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属于道德意志。60.【解析】觉察刺激之间微弱的差别的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阈限。61.【解析】略。62.【解析】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所以教育的价值与功能主要是通过受教育者的发展来实现。63.【解析】科技是生产力的重要内容,虽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科学技术只有被劳动者掌握和运用,才能变成现实的
44、生产力。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科学技术,但它并不等同于生产力。64.【解析】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成分,并以思维力为核心。所以一个人智力水平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65.【解析】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的一种代表性理论是形式训练说。66.【解析】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代表作是大教学论。昆体良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代表作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67.【解析】从教育法律关系上说,管理学生是教师的基本权利。但是从更广泛的意义来看,学生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社会主义的新型师生关系倡导的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68.【解析】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强调的是新旧知识之
45、间有实质性的联系,而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关注的是学习内容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两者本质不一样。69.【解析】必修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就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课程现状而言,必修课程一般包括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70.【解析】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71.【解析】评定一个测验质量优劣的主要技术指标是信度、效度和标准化,而不是难度。72.【解析】考生要注意的是,我们经常说的课外、校外教育,二者一个是在课程标准之内,一个在课程标准之外。73.【解析】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必然会产生的对事物的歪曲知觉,是不可以克服的。74.【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
46、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基本成分。75.【解析】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包括教师的观念转变等。76.【解析】教育目的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77.【解析】对事物的理解性的感觉属于知觉,题干的含义是个体从微弱的声音中判断是火车鸣叫,属于知觉。78.【解析】运用发现法进行教学时要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探究发现的课题和过程。这是运用发现法的基本要求之一。79.【解析】黏合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客观事物的属性、元素、特征或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80.【解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属于平权型。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是两个具有平等法律地位的教育
47、关系主体之间产生的教育法律关系,通常视为教育民事法律关系。81.【解析】诱因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当个体因趋向或接受它而得到满足的诱因称为正诱因;如果个体因逃离或躲避它而得到满足,这种诱因称为负诱因。诱因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例如,对学生而言,教师的表扬是正诱因,斥责是负诱因。82.【解析】略。83.【解析】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中,都伴随着注意这种心理状态。84.【解析】宋代以后,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85.【解析】能力是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题干中的描述是能力强的表现。86.【解析】生产力虽然是社会政治经济制
48、度发展的基础,但不对教育起直接影响。对教育的领导权与受教育权起直接决定作用的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87.【解析】在某一时期,儿童身心发展较其他时期迅速,反映了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88.【解析】智育的任务不仅要教学生文化知识,而且要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89.【解析】德育对其他教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90.【解析】课程不仅包括了全部的教育内容,还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等活动。91.【解析】划线属于复述策略。92.【解析】言语和语言是密切联系但又有区别的。93.【解析】略。94.【解析】学生原有的知识准备影响学生的后继学习。95.【解
49、析】感觉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96.【解析】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是多动症儿童的主要特征,但不是所有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的儿童都患有多动症,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区分。97.【解析】略。98.【解析】从活动水平角度看,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个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99.【解析】首因效应是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初效应、第一印象效应。100.【解析】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十三条。101.【解析】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涵义是由过于注重“科学世界”转
50、向更多地关注“生活世界”,并不是不要求“科学世界”。102.【解析】合作学习是一种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的方式并不能代替学生独立完成作业。103.【解析】产婆术亦称助产术,即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体现的是启发性教学原则。104.【解析】六艺教育中的“礼”,不仅包括以“孝”为根本的伦理道德教育,还包括政治、历史等内容。105.【解析】个体发展具有差异性,所以教育者要因材施教。106.【解析】这种社会现象是服从,而不是从众。107.【解析】“少年得志”“大器晚成”是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是人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的表现。108.【解析】皮亚杰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并
51、总结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即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认识、转化的过程。109.【解析】略。110.【解析】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和。从德育的性质上来说,在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德育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111.【解析】题干表述的是高原现象的定义。112.【解析】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教育内容的不断调整与更新,同时,生产力的提高也在不断地促进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的更新与发展。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继而制约着教育方法的变化与发展。113.【解析】个体学习动机越强烈,积极性就越高,从而影响学习结果,即学习动机通过制约学习积极性来影响学习结果。
52、114.【解析】略。115.【解析】我国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评价的发展功能,即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116.【解析】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次。117.【解析】略。118.【解析】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必要的。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119.【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1993年10月31日颁布,1994年1月日起施行。120.【解析】该教师没有履行对学生的保护职责,构成不作为侵权。121.【解析】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提出了教育的“劳动起源说”。12
53、2.【解析】自我意识要经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三个阶段;生理自我在三岁左右基本成熟,社会自我到少年期基本成熟,心理自我在青少年初期开始形成和发展。123.【解析】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即“三字一话”是一个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124.【解析】西周时,周王朝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国学是设在王城和诸侯国都的学校,教育内容是“六艺”。125.【解析】互补性规律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长善救失”即扬长避短,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126.【解析】对学生的不当行为不予理睬,不给以强化,运
54、用的是消退原理。127.【解析】课程资源包括教材以及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各种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既与当地的经济状况与学校设施的现代化程度等客观条件有关,也与家庭、教师和学生等主观因素有关。因此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128.【解析】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随着年龄增长和大脑的成熟,有意注意开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129.【解析】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1)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2)按课教学;(3)按时授课。130.【解析】教师和家长不要过分干涉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否则会引起孩子们的逆反心理,而应教育和建议他们把握好“自然”与“适度”原则。131.【解析】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左右,负迁移指阻碍作用。两种学习之间相似程度高会产生正迁移;相异程度高产生负迁移;既不相似也不相异不发生迁移现象,即零迁移。132.【解析】荀子是外铄论的代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30年中国液化石油气减压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多功能地热井口装置项目申请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汽车凸轮轴行业需求趋势及投资战略分析报告版
- 2022年大学化工与制药专业大学物理下册期末考试试题D卷-附解析
- 2023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新题典题精练-整体性(解析版)
- 2022年大学化工与制药专业大学物理二期中考试试卷C卷-附解析
- 2022年大学化学专业大学物理二期中考试试题-附解析
- 2022年大学海洋工程专业大学物理二期末考试试题A卷-附解析
- 2022年大学环境与安全专业大学物理下册模拟考试试题B卷-附解析
- 高校教师与学生师徒结对方案
- 多元化和包容性的领导方式
- 【盒马鲜生生鲜类产品配送服务问题及优化建议分析10000字(论文)】
- 数学学习的跨学科融合
- 小学-信息技术试题及答案
- 中小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 应急救援装备产业园项目建议书
- 医院分级诊疗方案范本
- 《政务处分法》VS《纪律处分条例》讲稿
- 新概念英语青少版入门 A-Unit-1课件(共37张)
- 生鲜乳收购许可证申请表
- 幼儿园:中班社会《桌子底下的动物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