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针灸镇痛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针灸镇痛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针灸治疗痛证,是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针灸治疗痛证,是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 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进行全面分析综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进行全面分析综 合、诊断及辨证施治。合、诊断及辨证施治。 内经关于疼痛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辨证要 点均有详细的论述。如素问举痛论篇曰:“经脉 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 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明确指出引起疼痛的主要病因是寒邪,因寒主收引、 凝滞,可使血脉缩卷绌急,影响气血的运行,使气机 阻滞而发生疼痛。中医认为,各种疼痛的病机虽然是 复杂的,但总不外乎寒、
2、热、虚、实四者。 此外还应观察痛的性质及其不同兼证,如猝痛自止, 痛甚不休,按之痛止,按之无益,痛不可按,相引而 痛,和伴见的积聚、呕吐、腹满、便秘等。诊断痛证 则应分辨脏腑、经络部位,来进行鉴别。 中医对痛证的发生,有一个总的概念,即“不通则 痛”。不通的意思是障碍,指气血受到某种因素的影 响,产生郁滞、瘀结等病变,因而形成脏腑、经络等 局部疼痛。这种因素包括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一 般属于寒和热两类,因为寒则收引拘急,热则红肿, 最易引起疼痛。在这两者之中,以寒痛比较多见,当 其影响气血的时候,又以气分为早见。为此,诊断痛 证应首先辨别寒热、虚寒、气血。比如:得温减轻为 寒,反剧为热;喜按
3、为虚,拒按为实;初病在气,久 病在血。但是寒邪久郁,可以转化为热,疼痛持续不 止,能影响精神、饮食、睡眠而体力逐渐虚弱,因而 又有暴痛多寒,久痛多热,暴痛属实,久痛属虚等等 说法。 诊断痛证,主要是分辨痛的性质,一般分 为刺痛、切痛、掣痛、胀痛、隐痛、绵绵作痛 和时痛时止等。刺痛多属瘀血,切痛多属实热, 掣痛多属风寒,胀痛多属气郁、积滞,隐痛和 绵绵作痛多属虚寒,时痛时止多属气分和虫积。 又痛处有灼热感的多为热证和湿热,有寒凉感 的多为寒痰凝聚。同时也必须结合兼证,如头 痛的昏沉和眩晕,胃脘痛或腹痛呕吐,泄泻和 便秘。在严重情况下,还应注意面色苍白、手 足青冷、心悸、汗出、气怯音微、不能出声等
4、 症。痛证是一个自觉症状,只有结合四诊,全 面考虑,才能作出确诊。 三、针灸治疗痛证的方法三、针灸治疗痛证的方法 针灸治疗痛证有较好的疗效,对不同的痛 证要采用不同的经穴与配方,施以不同的针 灸方法。一般针刺补法和艾灸有扶正的作用; 针刺泻法和放血有祛邪的作用。 (一)针灸施治的原则(一)针灸施治的原则 灵枢九针十二原曰:“欲以微针通其 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说明 针灸具有通经脉,调气血的作用,适用于因经 脉壅滞,气血不通的痛证。又灵枢经脉曰: “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陷下则灸之”。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凡 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 邪胜则虚之”
5、。指出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 热证用速刺法,寒证用留针法,阳虚内陷用灸 法,瘀血证用泻血法。正确运用补虚泻实的原 则,能更好地发挥针灸的治疗作用。 (二)针灸治疗痛证常用选穴方法(二)针灸治疗痛证常用选穴方法 1 1循经取穴循经取穴 循经取穴是针灸治疗常用的取穴 方法,但在治疗痛证时,以下4种选穴方法为 佳。 (1 1)原络穴:)原络穴:取病痛所属经络的原穴、络穴治 疗。原穴是脏腑原气所留止之处,对治疗脏腑 的病痛有较好的疗效。如胸痛伴心中烦乱,取 心包经原穴大陵;胆绞痛取胆经原穴丘墟配阳 陵泉。络穴具有联络表里两经的作用,不仅能 治疗本经病痛,也能治疗其相表里之经的病痛, 如脾经的络穴公孙
6、,不仅主治脾病,也能治疗 胃痛;肺经的络穴列缺,既能治咳喘,又能治 齿痛、头项痛等疾患。 (2 2)郄穴:)郄穴:郄穴用于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 脏腑的痛证。如颈项痛取外丘,胃脘疼痛取梁 丘。依此类推。 (3 3)下合穴:)下合穴:下合穴是指六腑合于下肢三阳经 的6个腧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合 治内腑”,概括了下合穴的主治功能,在临床 上,对于六腑病痛均可选用各自相应的下合穴 治疗,如胃痛取足三里,胆痛取阳陵泉。 (4 4)反应点:)反应点:在病痛所属经络的路径上,寻找 压痛点针刺。如侧头痛胁肋痛,在三焦经或胆 经找反应点;腰痛可在膀胱经或肾经找反应点 刺之。临证时可任意选配。 2 2辨证
7、取穴辨证取穴 根据疼痛的病因、病性等来选穴配 方,此法多从治本着手,疗效较可靠。 刺痛:刺痛:多因瘀血。可刺膈俞、合谷、三阴交、 血海等穴。 切痛:切痛:多因实热。宜针大椎、曲池、足三里。 掣痛:掣痛:多因风寒。宜刺灸风市、风门、风池。 胀痛:胀痛:多因气滞、积滞。针气海、膻中。 隐痛和绵绵作痛:隐痛和绵绵作痛:多因虚寒。刺灸中脘、关元、 脾俞。 外伤:外伤:筋伤,阳陵泉;骨伤,大杼。 3 3对症取穴对症取穴 是针对个别症状的治疗措施,一 般属于治本的范畴。例如头项痛取列缺,胸胁 痛取阳陵泉,腹痛取足三里,腰痛取委中等。 个别症状的解除,可以为治本创造有利条件。 痛点选穴(阿是穴)亦属于对症选
8、穴法。 此法从内经中“以痛为腧”和“在分肉间 痛而刺之”等刺法演变而来。针灸聚英肘后 歌说:“打仆损伤破伤风,先于痛处下针 攻”。这些都是提倡应用压痛点治疗痛证的先 例。临床上应用压痛点治疗击仆、扭伤、痹证 等疼痛,在病灶部位针灸,均有较好的效果。 四、常见痛证针灸治疗选穴配方举例四、常见痛证针灸治疗选穴配方举例 笔者在多年临床治疗中一些体会,归纳整理如下: 病病证证 主主穴穴 配配穴穴 巅巅顶顶痛痛 百百会会、四四神神聪聪、太太冲冲。 行行间间、列列缺缺、昆昆仑仑。 前前头头痛痛 上上星星、印印堂堂、头头维维、阳阳白白。 合合谷谷、解解溪溪、列列缺缺。 侧侧头头痛痛 太太阳阳、率率谷谷、风风
9、池池。 足足临临泣泣、外外关关、丝丝竹竹空空、列列缺缺。 后后头头痛痛 天天柱柱、昆昆仑仑、后后溪溪。 大大椎椎、京京骨骨、列列缺缺。 肝肝阳阳上上亢亢头头痛痛 风风池池、太太冲冲、太太溪溪。 率率谷谷、行行间间、阳阳陵陵泉泉。 气气血血虚虚头头痛痛 百百会会、气气海海、肝肝俞俞、脾脾俞俞。 足足三三里里、血血海海、关关元元。 病证病证 主穴主穴 配穴配穴 痰浊头痛痰浊头痛 丰隆、百会、印堂。丰隆、百会、印堂。 中脘、足三里、阴陵泉。中脘、足三里、阴陵泉。 眉棱骨痛眉棱骨痛 攒竹、鱼腰、丝竹空。攒竹、鱼腰、丝竹空。 合谷、列缺、外关。合谷、列缺、外关。 目赤肿痛目赤肿痛 睛明、太阳、太冲。睛明
10、、太阳、太冲。 合谷、足光明、太溪。合谷、足光明、太溪。 鼻痛鼻痛 印堂、迎香、上星。印堂、迎香、上星。 合谷、列缺、鼻通。合谷、列缺、鼻通。 耳痛耳痛 翳风、耳门、听会、听宫。翳风、耳门、听会、听宫。 中诸、太溪、侠溪、外关。中诸、太溪、侠溪、外关。 腮肿胀痛腮肿胀痛 翳风、颊车、角孙。翳风、颊车、角孙。 关冲、外关、合谷。关冲、外关、合谷。 风火牙痛风火牙痛 颊车、下关、合谷、内庭。颊车、下关、合谷、内庭。 外关、风池、独阴。外关、风池、独阴。 肾虚牙痛肾虚牙痛 颊车、下关、太溪、行间。颊车、下关、太溪、行间。 肾俞、合谷、独阴。肾俞、合谷、独阴。 急性咽喉痛急性咽喉痛 少商、合谷、天突。
11、少商、合谷、天突。 曲池、尺泽、列缺。曲池、尺泽、列缺。 慢性咽喉痛慢性咽喉痛 太溪、照海、列缺、天突。太溪、照海、列缺、天突。 合谷、三阴交。合谷、三阴交。 舌痛舌痛 金津、玉液、廉泉、神门。金津、玉液、廉泉、神门。 合谷、外关、太溪。合谷、外关、太溪。 病证病证 主穴主穴 配穴配穴 下颌关节痛下颌关节痛 下关、上关、听宫。下关、上关、听宫。 合谷、足三里。合谷、足三里。 三叉神经三叉神经 第一支痛第一支痛 攒竹、丝竹空、太阳。攒竹、丝竹空、太阳。 合谷、三间、内庭。合谷、三间、内庭。 三叉神经三叉神经 第二支痛第二支痛 颧髎、上关、迎香。颧髎、上关、迎香。 合谷、三间、内庭。合谷、三间、内
12、庭。 三叉神经三叉神经 第三支痛第三支痛 承浆、夹承浆、地仓、颊车。承浆、夹承浆、地仓、颊车。 翳风、合谷、三间、内庭。翳风、合谷、三间、内庭。 颈项痛颈项痛 大椎、天柱、后溪、绝骨。大椎、天柱、后溪、绝骨。 列缺、风池、肩外俞。列缺、风池、肩外俞。 胸胀痛胸胀痛 膻中、厥阴俞、肺俞、内关。膻中、厥阴俞、肺俞、内关。 太渊、尺泽、神门。太渊、尺泽、神门。 心绞痛心绞痛 郄门、阴郄、心俞、膻中。郄门、阴郄、心俞、膻中。 内关、足三里、厥阴俞。内关、足三里、厥阴俞。 食道胀痛食道胀痛 内关、足三里、膻中。内关、足三里、膻中。 膈俞、肝俞、脾俞。膈俞、肝俞、脾俞。 乳房胀痛乳房胀痛 乳根、肩井、内关
13、。乳根、肩井、内关。 行间、内庭、足三里。行间、内庭、足三里。 肝郁胁痛肝郁胁痛 肝俞、期门、内关、太冲。肝俞、期门、内关、太冲。 支沟、行间、阳陵泉。支沟、行间、阳陵泉。 瘀血胁痛瘀血胁痛 大包、膈俞、三阴交。大包、膈俞、三阴交。 支沟、行间、京门。支沟、行间、京门。 肋间神经痛肋间神经痛 丘墟透照海。丘墟透照海。 支沟、行间、期门。支沟、行间、期门。 胆区痛胆区痛 日月、 胆俞、 胆囊穴、 阳陵泉。日月、 胆俞、 胆囊穴、 阳陵泉。 肝俞、太冲、内关。肝俞、太冲、内关。 病证病证 主穴主穴 配穴配穴 胆道蛔虫痛胆道蛔虫痛 迎香透四白。迎香透四白。 内关、胆囊穴、日月。内关、胆囊穴、日月。
14、肝气犯胃胃痛肝气犯胃胃痛 中脘、足三里、内关。中脘、足三里、内关。 太中、阳陵泉。太中、阳陵泉。 脾胃虚寒胃痛脾胃虚寒胃痛 中脘、足三里、内关。中脘、足三里、内关。 脾俞、胃俞。脾俞、胃俞。 寒邪腹痛寒邪腹痛 神厥、天枢、中脘、气海。神厥、天枢、中脘、气海。 足三里、公孙、内关。足三里、公孙、内关。 脾虚腹痛脾虚腹痛 天枢、脾俞、胃俞。天枢、脾俞、胃俞。 足三里、阴陵泉。足三里、阴陵泉。 食滞腹痛食滞腹痛 中脘、天枢、里内庭。中脘、天枢、里内庭。 大横、足三里、气海。大横、足三里、气海。 阑尾痛阑尾痛 天枢、上巨虚、阑尾穴、足三里天枢、上巨虚、阑尾穴、足三里 合谷、曲池。合谷、曲池。 肾绞痛肾
15、绞痛 肾俞、京门、三阴交。肾俞、京门、三阴交。 志室、太溪、阴陵泉。志室、太溪、阴陵泉。 膀胱胀痛膀胱胀痛 中极、三阴交、膀胱俞。中极、三阴交、膀胱俞。 气海、阴陵泉。气海、阴陵泉。 睾丸胀痛睾丸胀痛 气海、急脉、三阴交。气海、急脉、三阴交。 太冲、太溪、足三里。太冲、太溪、足三里。 实证痛经实证痛经 中极、次髎、三阴交。中极、次髎、三阴交。 地机、关元、合谷。地机、关元、合谷。 虚证痛经虚证痛经 关元、命门、足三里。关元、命门、足三里。 中极、大赫、肾愈。中极、大赫、肾愈。 病病证证 主主穴穴 配配穴穴 背背脊脊痛痛 大大椎椎、身身柱柱、委委中中。 至至阳阳、脊脊中中、昆昆仑仑。 急急性性腰
16、腰痛痛 人人中中、后后溪溪、委委中中。 肾肾俞俞、腰腰阳阳关关。 慢慢性性腰腰痛痛 肾肾俞俞、委委中中、华华佗佗夹夹脊脊。 命命门门、太太溪溪、阿阿是是穴穴。 腰腰骶骶痛痛 八八髎髎、秩秩边边。 委委中中、昆昆仑仑。 尾尾骶骶骨骨痛痛 长长强强、腰腰俞俞。 委委中中、承承山山。 肩肩痛痛 肩肩髃髃、条条口口透透承承山山。 肩肩髎髎、肩肩贞贞、肩肩前前。 手手上上臂臂痛痛 臂臂臑臑、侠侠白白。 曲曲池池、外外关关。 手手前前臂臂痛痛 手手三三里里、支支沟沟。 外外关关、养养老老。 肘肘关关节节痛痛 压压痛痛点点、曲曲池池、手手三三里里。 合合谷谷、阳阳陵陵泉泉。 腕腕关关节节痛痛 阳阳溪溪、阳阳
17、池池、阳阳谷谷。 解解溪溪、丘丘墟墟、商商丘丘。 手手掌掌痛痛 劳劳宫宫、大大陵陵、内内关关。 中中冲冲。 手手背背痛痛 阳阳池池、中中渚渚。 外外关关透透内内关关。 手手指指痛痛 八八邪邪、合合谷谷透透后后溪溪。 外外关关透透内内关关。 坐坐骨骨神神经经痛痛 (太太阳阳经经) 肾肾俞俞、次次髎髎、环环跳跳。 殷殷门门、委委中中、承承山山、昆昆仑仑、 京京骨骨。 坐坐骨骨神神经经痛痛 (少少阳阳经经) 肾肾俞俞、次次髎髎、环环跳跳。 风风市市、阳阳陵陵泉泉、绝绝骨骨、丘丘墟墟、 足足临临泣泣。 病证病证 主穴主穴 配穴配穴 大腿痛大腿痛 伏兔、风市、殷门。伏兔、风市、殷门。 髀关、承扶。髀关、
18、承扶。 小腿痛小腿痛 丰隆、足光明、承山。丰隆、足光明、承山。 三阴交、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阴陵泉。 膝关节痛膝关节痛 膝眼、血海、梁丘。膝眼、血海、梁丘。 阳陵泉透阴陵泉、足三里。阳陵泉透阴陵泉、足三里。 踝关节痛踝关节痛 绝骨透三阴交、丘墟透照海。绝骨透三阴交、丘墟透照海。 解溪、中封、商丘。解溪、中封、商丘。 足背痛足背痛 解溪、太冲、足临泣。解溪、太冲、足临泣。 下巨虚、绝骨。下巨虚、绝骨。 足跟痛足跟痛 昆仑透太溪、申脉、照海。昆仑透太溪、申脉、照海。 肾俞、承山。肾俞、承山。 足足足 止足 止 痛痛 八风、太冲、足临泣。八风、太冲、足临泣。 隐白、厉兑、足窍阴、至阴。隐
19、白、厉兑、足窍阴、至阴。 足心痛足心痛 涌泉、然谷、太溪。涌泉、然谷、太溪。 三阴交、劳宫。三阴交、劳宫。 各种手术后疼痛各种手术后疼痛 合谷、 内关、 足三里、 阳陵泉。合谷、 内关、 足三里、 阳陵泉。 曲池、三阴交。曲池、三阴交。 l颈椎病:是因颈椎、颈椎间盘、韧带 退行性改变,导致颈椎失稳、椎间盘突 出、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结构如脊神经 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而引起的 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总称。 l 40至60岁为高发年龄。 l 颈部的常见病、多发病 主要因为颈椎间盘和颈椎及其附属结构 的退行性改变引起。 1. 椎间盘 : 颈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 一般在30岁左右即开始。髓核脱水变薄
20、, 椎间隙变狭,使纤维环及周围韧带变松 弛,颈椎稳定性减弱,更易进一步加重 劳损及退行性变。纤维环变性及颈椎失 稳使椎间盘易于向后及侧方突出。C4-5, C5-6椎间活动度最大,应力也最集中, 最易受损伤。 2.椎体及其附属结构 : 颈椎生理曲 度变直或反弓是引发颈部肌肉痉挛及椎 间盘突出的主要原因。椎间盘变薄引起 颈椎不稳时,其周围韧带常受异常应力 的牵扯,致其附着点损伤引起骨赘增生。 椎间隙变狭窄也使后关节与钩椎关节应 力增加,使其受损伤及增生。易发生增 生的节段依次为颈5、颈6、颈4及颈7 。 l3.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增生,黄韧 带肥厚等可引起椎管狭窄,导致脊 髓型颈椎病。 l钩椎关节
21、、后关节增生,椎间盘向 侧后方突出可压迫或刺激神经根、 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引起相应症状。 4.血管因素及化学因素: 颈椎 病的发病机制和腰椎间盘突出 症一样,不能单纯用机械压迫 因素来解释,还有血管因素和 化学因素在起作用,因水肿及 炎症引发或加重神经症状。 寰椎 枢椎 l颈部是人体脊柱活动范围、幅度、方向最大 的部位,也是最脆弱、易受伤害的部位。颈 椎本身和与其相互连接软组织在超负荷压力 挤压、扭转、屈伸、侧弯、平移、旋转中造 成超越生理活动能力范围急性损伤,导致关 节错动,使关节囊和韧带组织撕拉伤。反复 多次累积性损伤,造成关节松动失稳。软组 织出血、水肿、肌肉痉挛、神经血管的卡压 或牵拉
22、刺激,使相应部位出现疼痛不适,活 动受限等症状和体征。 l颈部持续过久的姿势不 变,过度疲劳、长期低 头工作,睡姿不良、枕 头高低不合适、长期处 于潮湿风寒环境,损伤 后没有得到及时康复治 疗,反复发作,越来越 重的发病过程。 (1)颈椎下段活动最频繁,且活动较大, 损伤机会多,但颈7因为横突较大有较多的 肌肉保护,稳定性好,不易损伤,损伤多 见于颈5和颈6。 (2)椎管从上至下逐步变小,如第一颈椎 椎管前后径为229mm,而第六颈椎则 175mm。但颈脊髓则与其相反,下段因 颈部膨大而增粗。所以容易出现脊髓压迫。 (3)椎间孔从上至下逐步变小。但 下段臂丛神经根,一般较颈上段颈 丛神经粗大,
23、所以容易损伤。 (4)颈5、颈6横突孔离椎体近,椎 体有骨赘形成时,容易在颈5或颈6 处压迫椎动脉等组织。 1.颈型颈型 以颈项僵硬、疼痛、颈椎活动障碍 为主要症状。 伴有颈肩、颈背部沉紧感。 颈椎(正侧位)片显示:生理曲度 变直、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或有韧 带钙化等。一般少见椎间孔或椎间 隙变窄。 2.神经根型神经根型 (1)颈肩部疼痛和单侧或双侧手指麻木感 疼痛为根性病变的主要症状。急性期病 人活动头颈部可以引起颈、肩、臂部疼痛, 或呈上肢放射痛,常伴手指麻木感,晚间 痛重,影响休息。早期休息后症状可缓解。 后期多数病人不能平卧休息。少数病人为 防止触碰颈部加重症状,常用手保护患部。 受风寒
24、及劳损可为发病的诱因 部分病人无明显诱因而逐渐发病。臂丛 神经根部病变部位不同引起不同的疼痛 区:颈5 神经根病变其疼痛区为三角肌 分布区,颈6 神经根病变,其向三角肌 部及前臂桡侧及拇指放射;颈7神经根病 变,沿上臂及前臂后方向中指放射;颈8 神经根病变,沿上臂及前臂内侧向无名 指、小指放射。 (2)肌力减弱 上肢肌力减弱为运动神经受损 引起的症状,表现为病人持物时费 力,部分病人持物时易脱落。 肢体骨骼肌由2根以上的神经共 同支配,单独神经受损表现为:轻 度肌力减弱,主要的神经根受累可 出现明显的运动功能障碍。 (3)颈部肌肉紧张 颈椎病病人常有颈部发硬的症状。 颈神经根受到刺激,可反射地
25、引起所支 配的颈、肩部肌肉张力增高或痉挛。 检查:多可见病人后颈部一侧或双 侧肌肉紧张,局部有压痛。 颈部活动受限、肌肉僵硬,颈椎棘 旁、患侧肩胛骨区上角压痛; 臂丛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 试验(+) l颈椎(正侧位)片显 示:生理曲度变直、 椎体边缘骨质增生, 或有韧带钙化等。可 见椎间孔或椎间隙变 窄。 lCT检查:颈椎椎管、神经根部狭窄,椎 间盘突出、脊神经受压 lMRI检查:清楚显示脊髓、椎间盘病变, l正常 3.椎动脉型椎动脉型 其表现为眩晕,是本型的主要 临床症状,可以表现为旋转性眩晕、 浮动性或者摇晃性眩晕。而头部活 动时可诱发或者加重症状,亦可表 现为头痛、以头枕部位,头顶
26、枕部 痛,亦可放射到头颞部,大多表现 为发作性胀痛,可伴有失眠,神情 恍惚等,可出现突发性弱视或 者失明、复视、但在短期内可恢复。 可以出现猝然摔倒,大多在头部突 然旋转时或者屈伸时发生。倒地后 再站起来可以继续正常的活动。部 分病人还可以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异 常以及精神方面症状。 常伴有耳鸣、耳聋、记忆力减退、 智力下降等症状。 l检查:颈椎棘旁有压 痛、颈椎活动时眩晕 加重 lX线检查:钩椎关节处 骨赘形成并向侧方突 出 4.交感神经型交感神经型 可出现头痛或者偏头痛、头晕,特别是 在头转动时加重,可伴有恶心,呕吐,视 物不清楚、模糊,视力下降,眼睛后部胀 痛,心跳加速,心律不齐,心前区疼痛
27、, 血压升高,头颈部以及四肢出汗异常以及 耳鸣,听力下降,发音障碍等,也可以表 现为头昏、头晕、眼花、流泪、鼻塞、心 动过缓、血压下降、胃肠胀气等现象。和 椎动脉型 多不易区分。 l检查:头部转动时颈部或枕部疼痛加重, 压迫患者不稳定的颈椎棘突可诱发或加 重交感神经症状。 lX线检查: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节段不 稳,以颈椎3-4椎间最常见。 5.脊髓型脊髓型 脊髓受压者,可出现上肢或下肢, 一侧或两侧的麻木、酸软无力、颈颤臂 抖,甚者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全痉挛 性瘫痪,如活动不便、步态笨拙、走路 不稳,以致卧床不起, 甚至呼吸困难, 四肢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 弱或消失,出现病理反射等
28、感觉或运动 障碍。 6.混合型混合型 在临床上,以上各型很少单独出 现,最为常见的是同时存在两型或两 型以上的各种症状,即为混合型颈椎 病 。 1.风寒痹阻风寒痹阻:颈、肩疼痛,颈项沉重酸痛,僵 硬活动不利,遇寒加重得温痛减。随气候变 化而变,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l治则:温经散寒、化湿通络止痛 l主穴:天柱、风池、 大椎、颈夹脊、外 关、后溪、阿是穴。 l配穴:痛以大肠经 为主者,加合谷, 以三焦经为主者, 加外关。以小肠经 为主者,加后溪。 l刺法:捻转泻法或平补平泻,以病 人耐受为度。 l方义:风寒湿之邪侵袭,脉络痹阻, 取足少阳与阳维脉交会穴风池、督 脉之大椎穴以温阳散寒;手阳明经
29、之合谷、手少阳之外关穴、手太阳 之后溪通调本经气血以通络;颈夹 脊为经验穴,以温阳化湿,通络止 痛。阿是穴为缓急止痛之要穴。 2.气血两虚气血两虚:头晕目眩,倦怠乏力,面色萎黄, 心悸气短,颈项疼痛,四肢麻木,肌力减退 或肌肉萎缩,走路不稳,舌质淡,苔少薄白, 脉细弱无力。 l治则:益气养血、通络行痹 l主穴:百劳、大椎、脾俞、膈俞、肾俞、足 三里。 l配穴:伴颈项部疼痛,加颈夹脊;头晕目眩 气短加者百会、气海、太溪;心悸者,加心 俞、大陵;走路不稳者,加涌泉、三阴交; l刺法:主穴以补法为主,配穴以穴位 特性选补泻法手法,以病人耐受为度 。 l 方义:百会、大椎、足三里三穴同用, 可以温阳补气通络;膈俞、脾俞、肾 俞可养血通络,诸穴通用可益气养血、 通络行痹。 3.气滞血瘀气滞血瘀:颈肩背或上肢疼痛,固定不移, 痛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第二批系统内招聘拟录用人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贵州理工学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解题方法选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泉州海洋职业学院《动物细胞分子生物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江西销售分公司秋季高校毕业生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山东水发高科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季度社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电器元件培训
- 计件工资合同范例
- 二零二五委托担保合同展期协议
- 2024国家能源集团共享服务中心有限公司系统内招聘1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国内快递服务协议模板
- Unit+6+The+power+of+plants+大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动感单车式健身发电装置结构设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3800字
-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课件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讲座第一讲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课件
- 第六章-GIS分析导论
- 轨道交通大数据应用研究
- 儿童成语故事凿壁偷光
- 【基于Django框架的网上商城设计(论文)6800字】
- 光伏电站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 2024年中国斜交轮胎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