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参考模板)_第1页
重庆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参考模板)_第2页
重庆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参考模板)_第3页
重庆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参考模板)_第4页
重庆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参考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泓域咨询 /重庆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报告说明近年来,中国提出了加强互联互通及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未来十年计划对外投资1.2万亿美元。截至目前,欧亚、中亚、泛亚和中俄加美等多条高铁线路已在规划或建设中;同时,国家领导人密集出访力荐中国高铁,中国已与包括美国、俄罗斯、巴西、泰国在内的28个国家洽谈高铁技术引进或签署合作开发方案,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将享受巨大的政策红利。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3994.2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7409.2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63%;建设期利息295.6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87%;流动资金6289.2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

2、8.50%。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549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43068.81万元,净利润8656.55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9.30%,财务净现值12665.69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78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同时项目的技术含量较高,其建设是必要的;该项目市场前景较好;该项目外部配套条件齐备,可以满足生产要求;财务分析表明,该项目具有一定盈利能力。综上,该项目建设条件具备,经济效益较好,其建设是可行的。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

3、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目录第一章 行业、市场分析7一、 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概况及趋势7二、 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概况及趋势7第二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9一、 中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情况9二、 全球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概况14第三章 产品方案19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19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19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19第四章 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21一、 项目选址原则21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1三、 创新驱动发展26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29五、 产业发展方向30六、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2第五章 发展规划33一、 公司发展规划33二、 保障措施34第

4、六章 法人治理37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37二、 董事42三、 高级管理人员46四、 监事48第七章 项目节能分析50一、 项目节能概述50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51能耗分析一览表52三、 项目节能措施52四、 节能综合评价53第八章 项目环境影响分析54一、 编制依据54二、 环境影响合理性分析54三、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55四、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56五、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57六、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57七、 建设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59八、 营运期环境影响59九、 清洁生产60十、 环境管理分析61十一、 环境影响结论63十二、 环境影响建议63第九章 工艺技术说明

5、65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65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68三、 质量管理69四、 项目技术流程70五、 设备选型方案71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72第十章 进度计划方案73一、 项目进度安排73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73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74第十一章 项目投资计划75一、 投资估算的依据和说明75二、 建设投资估算76建设投资估算表80三、 建设期利息80建设期利息估算表80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82四、 流动资金82流动资金估算表83五、 项目总投资84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84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85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85第十二章 招投标方案87一、 项目招标依据87二、 项目招标范围8

6、7三、 招标要求88四、 招标组织方式90五、 招标信息发布92第十三章 风险分析93一、 项目风险分析93二、 项目风险对策95第十四章 附表附件97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97建设投资估算表98建设期利息估算表99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00流动资金估算表101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02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03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04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04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05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06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08第一章 行业、市场分析一、 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概况及趋势轨道交通是指具有固定线路,铺设固定轨道,配备运输车辆及服务设施等的公共交通设施,主要包括铁路交

7、通和城市轨道交通两个部分。铁路交通主要分为普速铁路、高速铁路以及城际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铁路建设和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促进作用,能够大幅拉动社会总需求增长、扩大就业、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城市轨道交通主要包括地铁、轻轨、市域快轨、有轨电车、单轨、磁悬浮列车等多种类型,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具有节能、省地、运量大、全天候、无污染、安全性高的特点,属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交通方式,特别适用于人口密集的大中型城市。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轨道交通主要具有运输能力大、准时性高、速达性强、舒适性较高、安全性高、充分利用地上和地下空间、运营费用较低、环境污染程

8、度低等特点。二、 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概况及趋势轨道交通是指具有固定线路,铺设固定轨道,配备运输车辆及服务设施等的公共交通设施,主要包括铁路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两个部分。铁路交通主要分为普速铁路、高速铁路以及城际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铁路建设和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促进作用,能够大幅拉动社会总需求增长、扩大就业、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城市轨道交通主要包括地铁、轻轨、市域快轨、有轨电车、单轨、磁悬浮列车等多种类型,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具有节能、省地、运量大、全天候、无污染、安全性高的特点,属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交通方式,特别适用于人口密集的大中型城市

9、。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轨道交通主要具有运输能力大、准时性高、速达性强、舒适性较高、安全性高、充分利用地上和地下空间、运营费用较低、环境污染程度低等特点。第二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一、 中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情况1、中国铁路行业发展情况铁路运输能力大、快速、经济、安全、集约,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和主要交通方式之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2004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4)实施以来,我国铁路发展成效显著,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增强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和普

10、遍欢迎,成为现代化建设成就的重要展示。2004-2010年,全国范围内进行多次铁路大提速,大力发展高速铁路,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从2004年的901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8,42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5%。2011年受温州动车事故的影响,当年铁路投资规模放缓。近几年,中国铁路投资重回高位,连续四年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2018年中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028亿元,投产新线4,683公里,其中高速铁路4,100公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官网披露的2020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2020年我国预计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左右,仍保持在较高投资水平。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中长

11、期铁路网规划(2016),中国到2025年铁路总里程达到17.5万公里,其中高铁总里程达到3.8万公里;远期到2030年实现铁路总里程达到20万公里,高铁里程突破4.5万公里。根据铁总官网数据,2019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9万公里,同比增长6.11%;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5万公里,同比增长20.69%。在世界范围内,中国铁路总里程居前,高铁总里程位居第一。“十三五”期间,铁路发展方向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在“四纵四横”高铁主骨架基础上,完善高速铁路网络;二是,以中西部地区为重点,优化干线铁路布局;三是,全面推进城际铁路建设;四是,统筹协调支线铁路建设;五是,加快综合枢纽及相关

12、配套设施建设;六是,加快实施周边互联互通。“十三五”期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达3.5万亿元至3.8万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约3万亿元,建设新线3万公里。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图(2008年调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图(2016-2030年)虽然我国铁路在过去几年取得了高速发展,但是从铁路网密度看,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依然较低。2018年,我国按面积和按人口计算的铁路网密度分别约为136.0km/万平方公里和0.94km/万人,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按照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提出的我国2025年规划指标,按面积与按人口的铁路网密度指标将分别达到182.0km/万平方公里与1.3k

13、m/万人,仍低于发达国家目前的水平。2、中国高铁行业发展概况从1990年至今,我国高铁的发展可划分为五个时期:探索时期、起步时期、黄金时期、低潮时期、复苏时期。探索时期主要围绕京沪高铁建设方案进行了长期的论证;起步时期完成了秦沈客专的建设,为以后大规模的高铁建设储备了技术和人才;2004年,“四纵四横”高铁网上升为国家规划,高铁发展进入黄金时期,2008年,四万亿投资热潮助推大量高铁线路开工建设;2011年,由于甬温线动车组事故,国内高铁发展暂时进入低潮;2013年后,国内高铁开始复苏发展,铁路建设投资重回高位,特别是2017年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开始上线运营,动车组自主研发创新取得新进展

14、。2004年1月,国务院批复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4),提出了我国铁路的长期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规划中提出了建设“四纵四横”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速度目标值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奠定了中国高速铁路网的主骨架。2008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确定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客运专线达到1.6万公里以上,复线率和电化率分别达到50%和60%以上,重点规划“四纵四横”等客运专线以及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城际客运系统。2016年7月,国家出台新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在“四纵四横”高铁网的基

15、础上规划建设“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规划提出,到2025年,铁路总里程达到17.5万公里,其中高铁总里程达到3.8万公里;远期到2030年,实现铁路总里程达到20万公里,高铁总里程突破4.5万公里,比2016年将增加一倍,我国高铁事业从萌芽到经历高速发展,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根据铁总官网数据,2019年底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5万公里,同比增长20.69%,中国在世界高铁国家中,高铁总里程数位居第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和货物运输需求不断增加,未来铁路总里程将继续扩张。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中国高铁已经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速度快、成本低、经验丰富是中国高铁领先全球的三大优

16、势。2009年,中国正式提出高铁“走出去”战略,中国高铁出海受到国家高度重视。2013年,中国提出以高铁取代古老的风力、马力和人力运输,重建横贯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将高铁出海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3、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情况随着中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人口向城市流动造成城市人口骤增,交通出行压力持续增加。与其他城市交通运输方式相比,城市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运输方式中效率最高,是解决城市出行问题的最佳方式之一。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公共交通客运总量达到848.41亿人次,轨道交通客运总量达到212.77亿人次,占比达到25.08%。根据北京和上海的城轨运营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城

17、市化推进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轨道交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例如,2018年北京轨道交通客运总量实现38.48亿人次,占比北京公共交通客运总量达到54.68%;同期,上海轨道交通客运总量实现37.06亿人次,占上海公共交通客运总量比重达到64.25%,在全国城市范围内,上海轨道交通运力在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的作用最大。但是从全国范畴看,城市轨道交通在整个公共交通中的贡献并不高,由于城轨运输的高效率,未来城轨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城轨建设的推进将加速,城轨客运量在公共交通客运总量中的占比越来越高。(1)开通城市轨道交通城市个数逐年增加2010年底我国内地开通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的城市仅北京、

18、天津、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武汉、重庆、长春和大连10个城市,均为直辖市、省会城市或计划单列市。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的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底,中国内地共35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开通城轨交通线路185条。(2)城轨运营线路总里程逐年增长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底,中国城轨运营线路总长度达到5,761.4公里,同比增长14.47%。2012-2018年,中国城市轨交运营线路总长度年复合增长率为18.66%。(3)城市轨道交通投资额逐年增长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报告,2018年中国大陆地区城轨交通投资达到5,470亿元,同比增长14.9%。2012

19、-2018年,中国内地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完成额年均复合增速达到19.13%。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截至2018年末,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在建线路长度6,374公里,可研批复投资额累计42,688.5亿元,另外共有63个城市的城轨交通线网规划获批(含地方政府批复的19个城市),规划线路总长7,611公里。目前,城轨交通进入快速发展新时期,运营规模、客运量、在建线路长度、规划线路长度均创历史新高,可研批复投资额、投资完成额均为历年之最。二、 全球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概况1、全球高铁行业发展概况在世界铁路历史上,高速铁路和动车组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三次较大的浪潮:第一次浪潮即高速铁路的起步发展阶段。

20、世界上首条高速铁路是日本的新干线,它的建成通车标志着世界高速铁路新纪元的到来。新干线的建设不仅带动了日本相关产业的发展,还促进了人员流动,加速和扩大了信息、知识和技术的传播,为日本经济注入无限生机。第二次浪潮即高速铁路在欧洲的大发展阶段。随着石油危机和大气污染问题的发生,以及日本新干线的成功实践,最节省能源的铁路运输再次受到关注,欧洲各国纷纷调整交通运输政策,大力发展高速铁路,并在速度上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第三次浪潮即高速铁路在世界范围的大发展阶段。世界多个国家将高铁发展列入规划,目前世界上已经有中国、西班牙、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土耳其、韩国、比利时、荷兰、瑞士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

21、成运营高速铁路。进入21世纪,高速铁路作为一种高效、可持续的公共交通解决方案已获得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高速铁路再度成为世界铁路发展热点。根据世界铁路联盟(UIC)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1月,全球已运营高铁里程数为51,581公里,正在建设的高铁里程数为11,970公里,已批准但尚未建设的高铁里程数为10,324公里,远期计划建设的高铁里程数为29,924公里,合计103,798公里;其中,除中国地区之外的其他地区已运营高铁里程数为16,533公里,正在建设的高铁里程数为6,720公里,已批准但尚未建设的高铁里程数为9,253公里,远期计划建设的高铁里程数为29,667公里,合计62,172

22、公里。2、全球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概况从1863年伦敦建成世界上首条地铁至今,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城市人口数量的激增以及城市公路交通的拥堵使得城市轨道交通日益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在城市客运体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拥有城轨线路最多的地区分别为欧洲、亚洲和美洲。运营线路最长的国家分别为中国、美国、日本和德国,上述国家运营里程数合计约占全球运营里程50%。发达国家的主要大城市如纽约、华盛顿、芝加哥、伦敦、巴黎、柏林、东京等已基本完成城轨网络建设,后起的新兴国家和地区城轨建设正方兴未艾,亚洲地区包括中国、印度、伊朗、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在

23、内的多个国家均有多个城市在建或规划建设城轨线路。截至2018年,中国城轨运营总里程数为5,761.40公里,排名全球第一,但是中国人均城轨交通运营里程密度较低,远低于美、法、日、德等发达国家的水平。3、全球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发展概况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持续提升,轨道交通运输在各类运输方式中的份额持续提高,轨道交通装备的市场需求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以“绿色、环保、节能”等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轨道交通特别是高铁作为方便快捷、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近年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和众多发

24、展中国家均公布了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的发展规划,全球轨道交通行业正面临高铁经济蓬勃发展的契机。近年来,中国提出了加强互联互通及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未来十年计划对外投资1.2万亿美元。截至目前,欧亚、中亚、泛亚和中俄加美等多条高铁线路已在规划或建设中;同时,国家领导人密集出访力荐中国高铁,中国已与包括美国、俄罗斯、巴西、泰国在内的28个国家洽谈高铁技术引进或签署合作开发方案,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将享受巨大的政策红利。资金方面,近年来全球发展中国家合作建立多家金融机构,包括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五国出资1,000亿美元筹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以及中国倡导

25、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为亚太及全球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轨道交通装备行业面临广阔的市场空间。根据中国中车(601766.SH)2018年年报披露,预计2020年全球轨道交通车辆市场容量将达到1,340亿欧元。第三章 产品方案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一)项目场地规模该项目总占地面积46000.00(折合约69.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82885.92。(二)产能规模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xxx(集团)有限公司建设能力分析,建设规模确定达产年产xxx套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预计年营业收入54900.00万元。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本期项目产品主要从国家及地方

26、产业发展政策、市场需求状况、资源供应情况、企业资金筹措能力、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风险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具体品种将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各年生产纲领是根据人员及装备生产能力水平,并参考市场需求预测情况确定,同时,把产量和销量视为一致,本报告将按照初步产品方案进行测算。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序号产品(服务)名称单位单价(元)年设计产量产值1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套xx2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套xx3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套xx4.套5.套6.套合计xxx54900.00根据铁总官网数据,2019年底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5万公里,同比增长20.69%,中国在世界高铁

27、国家中,高铁总里程数位居第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和货物运输需求不断增加,未来铁路总里程将继续扩张。第四章 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一、 项目选址原则所选场址应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他特别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性目标。项目建设区域地理条件较好,基础设施等配套较为完善,并且具有足够的发展潜力。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重庆,简称渝,别称山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中西部唯一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辖26个区、8个县、4个自治县,20

28、19年建成区面积137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124.32万人,城镇人口2086.99万人。重庆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国家物流枢纽,西部大开发重要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以及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既以江城、雾都、桥都著称,又以山城扬名。重庆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有土家族、苗族等。旅游资源丰富,有长江三峡、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遗产武隆喀斯特和南川金佛山等壮丽景观。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重庆由此得名。重庆是红岩精神起源地,巴渝文化发祥地,火锅、吊脚楼等影

29、响深远;在文字记载的3000余年中,曾三为国都,四次筑城,史称巴渝;抗战时期为国民政府陪都。重庆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高校67所,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两江新区、渝新欧国际铁路等战略项目。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全年增长6.3%、达到2.36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工业经济逐步回暖,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服务业支撑力增强,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4%,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1.3%。物价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7%。今年是全面建成小

30、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做好政府工作十分重要。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交汇叠加,进一步拓展了重庆的发展空间。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左右,进出口稳中提质;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节能减排降碳完成国家下达任务。(一)全球制造业发展呈现新趋势。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刻变

31、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与绿色化成为制造业发展新趋势。泛在连接和普适计算将无所不在,虚拟化技术、3D打印、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重构制造业技术体系,如3D打印将新材料、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植入产品,使产品的功能极大丰富,性能发生质的变化;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泛在信息的强力支持下,制造商、生产服务商、用户在开放、共用的网络平台上互动,大规模个性化订制生产将逐步取代大批量流水线生产;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工厂将成为未来制造的主要形式,重复和一般技能劳动将不断被智能装备和智能生产方式所替代。随着产业价值链重心由生产端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环节的转移,产业形态将从生产型制造向

32、服务型制造转变。网络众包、异地协同设计、精准供应链管理等正在构建企业新的竞争优势;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加速重构产业价值链新体系。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各国纷纷制定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美国从2011年起陆续出台美国先进制造业伙伴关系计划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美国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力求促进美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提高美国制造业全球竞争力。德国在2013年出台德国工业4.0战略实施建议,力求使德国成为先进智能制造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日本在2014年出台日本制造业白皮书,力求通过重振国内制造业复苏日本经济。英国在2015年出台英国制造业

33、2050,力求重振英国制造业并提升国际竞争力。法国在2013年出台“新工业法国”战略,力求通过创新重塑工业实力,使法国处于全球工业竞争力第一梯队。(二)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新形势。制造业发展迎来新机遇。2015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达到22.9万亿元,制造业产出占世界比重超过20%,在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是全球第一制造大国。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深入实施,需求潜力加速释放,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各行业新的装备需求、人民群众新的消费需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新的民生需求、国防建设新的安全

34、需求,都要求制造业在重大技术装备创新、消费品质量和安全、公共服务设施设备供给和国防装备保障等方面迅速提升水平和能力。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将不断激发制造业发展活力和创造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部署推进,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制造业发展面临新挑战。国内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供需错位情况较为突出;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发达国家通过“再工业化”吸引高端制造业加速回流,其他发展中国家利用资源成本要素优势加快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

35、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形成“双向挤压”。以往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再也难以为继,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刻不容缓。(三)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经过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市制造业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和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条件。总体上看,我市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但仍属于欠发达地区、仍处于欠发达阶段,制造业发展水平与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为:制造业创新能力不强,研发投入不足,中高端人才缺乏,产业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产品档次不高,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大;龙头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数量较少、规模偏小,核心竞争力不强;资源能源价格和物流成本相对较高;等等。这些问

36、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必须深刻认识并牢牢把握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新趋势和我国制造业发展新形势,化挑战为机遇,坚持问题导向抓关键、重点突破带全局、结果倒逼求实效,在优化空间布局、提高创新能力、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开放发展水平、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提高绿色发展水平、发展服务型制造及生产性服务业等方面花大功夫、下大力气,努力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现代制造业发展路径,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不断提高制造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我市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坚实支撑。三、 创新驱动发展

37、(一)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深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资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不断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二)加快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体部署,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有序衔接、竞相发力,构建多支柱产业体系,不断增加有效供给。以市场化、法制化方式加快化解过剩产能,盘活“僵尸企业”和空壳公司资产,积

38、极稳妥去除无效供给。(三)推动制造业开放发展。发挥我市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接点功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重点区域的引领带动作用,提高利用内外资水平,深化国际产业合作,推动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完善国际物流通道,吸引全球要素集聚我市,促进本地产品分销全球,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新优势。(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完善智能制造支撑体系,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五)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核心基础零部件(

39、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以下统称“四基”)等工业基础能力薄弱,是制约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症结所在。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汽车、智能终端、机器人等重点产品,注重需求侧激励,统筹好、引导好、发挥好整机企业与基础企业双方积极性,加快破解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六)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提高企业质量控制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夯实质量发展基础,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努力实现制造业质量大幅提升。鼓励企业追求卓越品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重庆制造整体形象。(七)深入推进绿色制造。强化生态约束,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

40、,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八)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推动制造业整体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九)提高园区发展水平。工业园区(含各类开发区中的工业集聚区)是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关键和核心载体。加大特色产业引进培育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园区集群智能绿色发展和产城融合发展。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到2020年,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以下目标:规模迈上新台阶。

41、工业总产值4万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工业增加值1万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0%左右。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提高至3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提高至25%。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提高至1.6%。规模以上工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提高至0.45件。质量效益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稳定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至35万元/人年。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提高至86.5。“两化”融合进一步深入。互联网普及率提高至8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提高至7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提高至5

42、5%。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突破4000亿元。制造业发展更为绿色。单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8%,单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下降22%,单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30%,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至85%。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建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技术先进、质量效益突出的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五、 产业发展方向(一)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立足现有产业基础,着眼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紧扣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方向,引进和培育并举,整合各方资源,发展一批重点产品和关键配套,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大全球制造业前沿技术储备研发

43、,不断拓展新的产业领域。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1万亿元以上,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至30%。(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进一步释放现有体系增长潜力,加快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与绿色化迈进。(三)积极稳妥去除无效供给。去除过剩产能。聚焦煤炭、钢铁、船舶等重点领域,严格执行国家行业能耗、水耗、生态环保、安全生产和技术准入标准,实行有区别的阶梯型、惩罚性水电气价格,妥善做好职工安置和债务处置,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企业将富余产能转产有市场的相关产品或向外转移,对无法转产或转移的,引导企业通过主动压减

44、、兼并重组等方式退出,用市场的办法化解现有过剩产能。实施负面清单管理,严控新增过剩产能项目。加强对产业重点发展方向的趋势研究,防范新的产能过剩风险。加快工业产能交易平台建设,促进企业先进生产设备产能的充分利用。加快制定煤炭行业工效比、采煤机械自动化水平、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水平等标准,凡是不符合标准的一律关停,鼓励煤炭生产企业通过主动压减、兼并重组、转型转产退出产能。推动钢铁行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结合危旧房改造、高端商务集聚区、工业厂房、城市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汽车、电子等产业发展需求,支持现有企业将富余炼钢能力转产汽车薄板、钢结构等精品用材;依托重庆中钢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载体,鼓励引导现有

45、钢铁生产企业提高废旧钢回收利用比重,减少铁矿石依赖,通过原料结构调整降低成本,实现扭亏增效。加强岸线资源管理,全面清查江岸用地情况,逐步减少造船产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减量化兼并重组,支持其向生产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船(台)等转型。积极稳妥做好水泥、平板玻璃、烟花爆竹等其他行业去产能工作。到2020年,支柱产业及骨干企业产能利用率超过80%。六、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项目选址应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符合城乡规划和相关标准规范,保证城乡公共安全和项目建设安全,满足项目科研、生产要求,社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互协调发展。 第五章 发展规划一、 公司发展规划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未来几年内公

46、司的资产规模、业务规模、人员规模、资金运用规模都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随着业务和规模的快速发展,公司的管理水平将面临较大的考验,尤其在公司迅速扩大经营规模后,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将进一步复杂化,在战略规划、组织设计、资源配置、营销策略、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等问题上都将面对新的挑战。另外,公司未来的迅速扩张将对高级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服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公司需进一步提高管理应对能力,才能保持持续发展,实现业务发展目标。公司将采取多元化的融资方式,来满足各项发展规划的资金需求。在未来融资方面,公司将根据资金、市场的具体情况,择时通过银行贷款、配股、增发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合理安排制

47、定融资方案,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筹集推动公司发展所需资金。公司将加快对各方面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同时加大对人才的资金投入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确保公司发展规划和目标的实现。一方面,公司将继续加强员工培训,加快培育一批素质高、业务强的营销人才、服务人才、管理人才;对营销人员进行沟通与营销技巧方面的培训,对管理人员进行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的教育。另一方面,不断引进外部人才。对于行业管理经验杰出的高端人才,要加大引进力度,保持核心人才的竞争力。其三,逐步建立、完善包括直接物质奖励、职业生涯规划、长期股权激励等多层次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公司将严格按照公司法等

48、法律法规对公司的要求规范运作,持续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决策和用人机制,充分发挥董事会在重大决策、选择经理人员等方面的作用。公司将进一步完善内部决策程序和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保证财务运作合理、合法、有效。公司将根据客观条件和自身业务的变化,及时调整组织结构和促进公司的机制创新。二、 保障措施(一)做好项目建设服务新建项目向重点区域集聚,建立项目跟踪服务制度,健全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推行全天候、多方位的一站式服务,对产业项目实行能办即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繁事简办。(二)开展宣传培训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现代网络平台,大力开展产业

49、宣传,提高全社会对产业的认知度。组织对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技术应用等多方面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组织规划设计单位开展产业规划竞赛活动。(三)加强规划监管引导建立和健全产业管理体系和研究协作体系,完善规划和公布制度。编制具有科学性、前瞻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的产业规划,并重视产业规划对产业建设的指导作用,规范有序的开展各项产业建设项目。项目单位要依据规划,合理安排各年度产业建设计划,坚持产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建设结构合理、安全可靠、协调的产业体系。(四)搭建科技研发平台鼓励各大院校、科研机构通过合作、合资、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科技创新,促进

50、产学研一体化。重点扶持企业在核心技术、专有技术、高端新品等方面的开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五)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国内大企业集团总部、区域性总部以及营销、研发、财务等职能总部落户。制定总部经济发展重大政策、战略规划,在总部企业财税、用地、人才等方面完善政策体系。适当放宽总部企业所需人才的户籍管理,在置业、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对专业人才予以便利。(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在产业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应用等方面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加强与国外产业研究机构开展交流合作,及时准确把握世界产业发展趋势。鼓励企业与国外产业先进企业和研发机构合作,鼓励企业创造条件到境外设立产业研发

51、机构,努力掌握产业核心技术。鼓励跨国公司、国外机构等在本地设立产业研发机构、人才培训中心,争取更多高端产业项目落户本地。第六章 法人治理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股东按其所持有股份的种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持有同一种类股份的股东,享有同等权利,承担同种义务。股东为单位的,股东单位内部对公司收购、出售资产、对外担保、对外投资等事项的决策有相关规定的,公司不得以股东单位决策程序取代公司的决策程序,公司应依据公司章程及公司制定的相关制度确定决策程序。股东单位可自行履行内部审批流程后由其代表依据公司法、公司章程及公司相关制度参与公司相关事项的审议、表决与决策。1、公司股东享有下列权利:(1)依照其所持有的股

52、份份额获得股利和其他形式的利益分配;(2)依法请求、召集、主持、参加或者委派股东代理人参加股东大会并行使相应的表决权;(3)对公司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督,提出建议或者质询;(4)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转让、赠与或质押其所持有的股份;(5)查阅公司章程、股东名册、股东大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6)公司终止或者清算时,按其所持有的股份份额参加公司剩余财产的分配;(7)对股东大会作出的公司合并、分立决议持异议的股东,要求公司收购其股份;(8)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或本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2、股东提出查阅前条所述有关信息或索取资料的,应当向公司提供证明其持

53、有公司股份的种类以及持股数量的书面文件,公司经核实股东身份后按照股东的要求予以提供。但相关信息及资料涉及公司未公开的重大信息的情况除外。3、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股东有权请求人民法院认定无效。股东大会、董事会的会议召集程序、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本章程,或者决议内容违反本章程的,股东有权自决议作出之日起60日内,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公司根据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已办理变更登记的,人民法院宣告该决议无效或者撤销该决议后,公司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撤销变更登记。4、公司股东承担下列义务:(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章程;(2)依其所认购的股份和入股方式缴纳股金;(

54、3)除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外,不得退股;(4)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5、持有公司5%以上有表决权股份的股东,将其持有的股份进行质押的,应当自该事实发生当日,向公司作出书面报告。6、公司的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不得占用或转移公司资金、资产及其他资源。如果存在股东占用或转移公司资金、资产及其他资源情况的,公司应当扣减该股东所应分配的红利,以偿还被其占用或者转移的资金、资产及其他资源。控股股东发生上述情况时,公司应立即申请司法系统冻结控股股东持有公司的股份。控股股东若不能以现金清偿占用或转移的公司资金、资产及其他资源的,公司

55、应通过变现司法冻结的股份清偿。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负有维护公司资金、资产及其他资源安全的法定义务,不得侵占公司资金、资产及其他资源或协助、纵容控股股东及其附属企业侵占公司资金、资产及其他资源。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上述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公司董事会对于负有直接责任的高级管理人员予以解除聘职,对于负有直接责任的董事、监事,应当提请股东大会予以罢免。公司还有权视其情节轻重对直接责任人追究法律责任。7、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他关联方不得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不得占用或转移公司资金、资产及其他资源。违反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

56、担赔偿责任。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企业不得以下列任何方式占用公司资金、损害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其控制地位损害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利益:(1)公司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企业垫付工资、福利、保险、广告等费用和其他支出;(2)公司代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企业偿还债务;(3)有偿或者无偿、直接或者间接地从公司拆借资金给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企业;(4)不及时偿还公司承担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企业的担保责任而形成的债务;(5)公司在没有商品或者劳务对价情况下提供给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企业使用资金;8、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企业不

57、得在公司挂牌后新增同业竞争。9、公司股东、实际控制人、收购人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及时披露公司控制权变更、权益变动和其他重大事项,并保证披露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公司股东、实际控制人、收购人应当积极配合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不得要求或者协助公司隐瞒重要信息。10、公司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他知情人员在相关信息披露前负有保密义务,不得利用公司未公开的重大信息谋取利益,不得进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或者其他欺诈活动。11、通过接受委托或者信托等方式持有或实际控制的股份达到5%以上的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应当及时将委托人情况告知公司,配合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12、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转让控制权的,应当公平合理,不得损害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转让控制权时存在下列情形的,应当在转让前予以解决:(1)违规占用公司资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