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辩析PPT学习教案_第1页
哲学辩析PPT学习教案_第2页
哲学辩析PPT学习教案_第3页
哲学辩析PPT学习教案_第4页
哲学辩析PPT学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会计学1哲学辩析哲学辩析(科学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人生价值观第1页/共64页 有人问神父:你认为世界是怎么来的呢? 神父答:世界是上帝创造的。这人又问:请问上帝能造出一块连自己也搬不动的石头吗?神父回答:当然能,因为上帝是万能的。 这人反问:上帝连一块石头都搬不动,你怎么能说上帝是万能的呢?神父马上应变道:上帝造不出这样一块石头。这人又反驳:上帝连块石头都造不出来,你怎么能说上帝是万能的? 神父哑口无言第2页/共64页思考:世界是上帝创造的吗?那它能否创造一块它也搬不动的巨石呢?不能创造上帝不是万能的能创造,但推不动上帝不是万能的可见,上帝

2、创世说是错误的。第3页/共64页 天地万物不是上帝创造的,又是怎么产生的呢?课堂探究一:第4页/共64页结论:自然界的客观性:自然界是物质的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正确地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原理: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第5页/共64页核裂变我国和平利用原子能秦山核电站破坏雨林水土流失沙尘暴人不能随心所欲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科学发展观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正确地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第6页/共64页从人类社会的产生看: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演化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什么?劳动

3、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结论:人类社会的客观性:人类社会是物质的第7页/共64页从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看: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基本要素生产方式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力生产关系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中地位和关系产品分配方式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结论:人类社会的客观性:人类社会是物质的第8页/共64页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量的变化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第9页/共64页意

4、识产生的条件客观世界人脑:人身体的一部分,具有客观性结论:人的意识也是社会的产物第10页/共64页结论:自然界是物质的结论:人类社会是物质的结论: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从客观事实出发,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方针、政策、计划、方案等主观的东西。决定第11页/共64页3.关于世界的物质性的不同表述:世界的本质(本原)是物质;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1.在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

5、产关系的统一,它们都是物质的。注意第12页/共64页什么是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它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意志为转移);同时也说明物质具有独立性。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认识)物质的唯一特性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线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线基本概念第13页/共64页1.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属性、一般属性2.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见下页)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见下页)客观实在性运动多样性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运动性知识明辨第14页/共64页具体的物质形态具体的物质形态物质物质区区别别除了具有万事万物的除了具有万

6、事万物的共性(客观实在),共性(客观实在),还有自身的个别属性。还有自身的个别属性。是具体的,多变的,是具体的,多变的,有生有灭的有生有灭的概括了一切客观存在概括了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同本质- -客客观实在性观实在性 是抽象的,永恒的、是抽象的,永恒的、不生不灭的不生不灭的联联系系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概括和抽象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概括和抽象, , 具体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的物质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二者是抽象和二者是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具体、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不是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大和小的关系整体与部

7、分、多数与少数、大和小的关系混淆二者、将物质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是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 知识明辨第15页/共64页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哲学上的物质概念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概括了整个世界一切概括了整个世界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客观象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实在性)。具有永恒具有永恒性、绝对性。性、绝对性。只涉及自然界中的一部只涉及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或者说只涉及一部分,或者说只涉及一部分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分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特征。特征。具有暂时性、相具有暂时性、相对性。对性。混淆二者、将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等同于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

8、主义(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v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知识明辨第16页/共64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据此回答12题。 2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 人脑基本路线生产关系思想观念 国家辩证唯物主义 A B C D1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C所有有形的物体 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DA第17页/共64页、掩耳盗铃的行为,否认( ) A. 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不可分的C .物质现象的可知性 D.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

9、观实在是( ) A.物质世界万事万物最一般的规律B.物质世界万事万物的总和C.从物质世界万事万物中抽象和概括出来的共同特性D.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性质AC第18页/共64页A.甲观点正确,己观点错 B.甲观点错,己观点正确 C.两人观点都正确 D.两人观点都错5.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生有灭,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第19页/共64页1.据天文学家观察研究表明,宇宙空间93%的元素是氢,另外还有无数的其他物质充满星际空间。上述事实蕴含的哲理是( ) A.世界的本原是氢 B.氢是宇宙中最重要的物质 C.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D.物质就是宇宙中的万事万物

10、C第20页/共64页2.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反物质的存在。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200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 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 B.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 C.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 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D第21页/共64页3.人类社会是物质的,因为 A.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B.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 C.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和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都是客观的 D.人类社会是物质世

11、界的组成部分C 第22页/共64页D第23页/共64页5.下列选项中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A.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B.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 C.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D第24页/共64页世界是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物质世界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第25页/共64页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年年岁岁景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想一想: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第26页/共64页自然界处于运动之中由上可知第27页/共64页社会运动人类社会处于运动之中第28页/共64页思考:人的意识是否在

12、运动?人的认识(思维)处于运动之中第29页/共64页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自然界的事物处于运动变化中人类社会也处于运动变化中人的认识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中世界上一切事物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第30页/共64页2、什么是哲学上的运动?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探究:物质能离开运动吗?结论: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请你说说现实生活中的运动和哲学上运动的关系?第31页/共64页探究: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形而上学第32页/共64页宏观物体原子、离子等生物体生产方式人脑电荷、光子等结论: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探究:运动能离开物质吗?第33页/共64页探究

13、: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 离开物质谈运动会犯什么错误?唯心主义第34页/共64页探究: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怎样的?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 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 运动的承担者。恩格斯: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物质 运动根本属性存在方式承担者v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错误v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错误第35页/共64页从小孩到老年,他有没有发生变化?没有变化!有变化!第36页/共64页4、什么是静止?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主要有两方

14、面含义:空间位置相对不变、根本性质基本不变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体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第37页/共64页区别: 联系:静止是一种不显著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第38页/共64页“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拉底鲁 正确。承认运动的绝对性。错误。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第39页/共64页第40页/共64页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课本P32第41页/共64页古希腊的赫拉克利

15、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认为:“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回答下面两题: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承认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D.夸大了物质的运动C第42页/共64页2.“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A.正确地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将会导致不可知论C.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D.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第43页/共64页D D与题意无关。与题意无关。第44页/共64页4.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

16、“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他错误在于(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C 第45页/共64页D第46页/共64页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三、运动是有规律的第47页/共64页大雁南飞北返 青蛙冬眠 第48页/共64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低高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第49页/共64页遗忘规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识记材料后的20分钟内遗忘42%,1小时后遗忘56%

17、,9小时后遗忘64%,1天后遗忘66%,2天后遗忘71%,6天后遗忘75%,31天后遗忘79%,可用坐标曲线表示:这一遗忘规律告诉我们,要想保持和巩固所学知识,必须趁热打铁,赶在遗忘之前及早复习,及时巩固。例如,每堂课上对所学内容尽量当堂消化巩固一次,晚自习或做作业时再巩固消化一次,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下次上课之前再挤时间回忆印证一次,单元小结再巩固一次,期中期末再纳入知识体系系统复习,这样多次重复,看似烦琐,实则高效,对熟练掌握大有益处。第50页/共64页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2、新陈代谢3、左眼跳灾,右眼跳财 4、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注意1:规律非外部强加,非主

18、观想象的联系,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例: 万有引力定律是自然界本身固有的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发展固有的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联系成为社会发展固有的规律第51页/共64页现象现象规律(本质联系)规律(本质联系)苹果落地,水往低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处流商品价格上下波动商品价格上下波动种瓜得瓜,种豆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豆人类社会由低级向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高级发展万有引力规律价值规律遗传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第52页/共64页注意3: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而是必然的稳定的联系1、守株待兔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2、近朱者赤

19、,近墨者黑守株待兔第53页/共64页2、规律的特征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思维领域中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世界观(原理):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方法论: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第54页/共64页规律是客观的,是普遍的,是否意味着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第55页/共64页 原理方法论 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

20、创造,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有的规律。 我们必须我们必须尊重尊重规律,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有主观能动性,在规律面前,人有主观能动性,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要在我们要在认识认识和把握规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界,为人类造福。第56页/共64页v注意:1.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违背规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